最新大班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5 22:57:48 作者:MJ笔神 最新大班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式题。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交流简便方法时帮助学生理解“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两栖动物,什么是爬行动物。

二、复习引入新授

1、出示试题

我国有两栖动物274种,爬行动物399种。

(1)估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计算一下我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共有多少种?

2、学生读题,谈算理

(1)提出第(1)题,学生进行估算时重点交流估算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生1:274大约是300,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700种。

生2:399大约是400,两类动物大约有670种。

生3:两类动物不到700种。

(2)提出第(2)小题,学生进行计算

思考:有没有比较简便的算法?

我班学奥数的同学会想到加上400后在减去1,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减去1?

2、学生讨论问题

3、汇报交流

因为第一步多加了1所以第二步要减去1。(多找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所悟出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简便算法计算,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加上2。

理由:因为第一步多减了2所以第二步要加上2。

师小结: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是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板书:简便算法

通过上面的两道简便算法题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多加了,要减去”、“多减了,要加上”。

二、练习巩固

1、提问题,并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大家解答。

2、先估算,在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简便算法。

大班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在学习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请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后再组织交流。

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首先复习数位的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及四位数、三位数的读写,组织学生讨论“万以内数我们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悟出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四位数提问:“这些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读以读、写以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有零的万以内数怎么读?怎么写?”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对照小精灵聪聪的话体验成功。

大班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其中最难的就是对内容繁多的知识的梳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以孩子熟悉的商场情景引发学生对速度的思考与理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孩子自己学到万以内数的各种知识。虽然课前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教案也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可是上完课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用逛电器商场这个情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虽然都是围绕电器来复习,但是却几乎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情景,显得非常繁琐,现在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个情境,提出各种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一个情景可以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对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认识,也让孩子能充分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评价语几乎是每节课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表扬孩子“声音响亮”“人多力量大”等评语,回想起来,这些都与数学没有关系,数学课上要有数学味道,评价语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感觉,课堂评价我们可以用“表达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等类似数学性的语言。同时,我们也要改变单一的表扬方式,用幽默的数学评价语感染学生,感受数学教师的大智慧。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近似数这一部分,我在教学时让孩子计算两个数相差多少,从而判断是谁的近似数,可是评课时我才注意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难度,二年级对近似数的理解仅仅是体会四舍五入,而不是用计算来判定近似数。由于对三年级等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现在增加难度的情况。所以在以后我会在学习一节课时多找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找到落脚点,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于老师的点评,让我不仅仅对这一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数学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争取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

大班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大班十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新课标比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回顾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疑惑:

3、估算是会估算了,但学生纯粹是为估算而估算,写明是让你估算的,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个近似数就算是估算了,多数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计算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