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科学水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10 17:23:13 作者:纸韵 最新幼儿园科学水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科学水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几种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一种物体,由于数量、材质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3、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好听的声音》。

2、图标: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个,小盆每组一个,黄豆若干,软硬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 师(1)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教室做客,你们知道为什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那我们来比一比,听一听,谁的耳朵最灵。

这是什么声音呀?你知道是谁的笑声吗?(你们猜对了,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图片宝宝)

(2)天亮了,听听看妈妈叫了哪个小动物去叫醒宝宝呢?(大公鸡)(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大公鸡)还有哪些动物是会叫的啊?(幼儿模仿)会叫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下次也请它们帮忙来叫醒小宝宝。

(3)宝宝被叫醒了,你们听听,现在小宝宝在干什么?(洗手图片)

(4)洗好手,吃好饭,宝宝准备坐车去上幼儿园啦,这个车子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马路上除了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也能发出声音?(摩托车,自行车)

2、小结: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好听的声音,马路上也还有好多好多,真的非常好听。

二、把黄豆装进瓶子里,根据装豆子的数量区分声音的不同。

(1)到了幼儿园里,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啦,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

(2)听听这个瓶子有声音吗?(没有),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

(3)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摇有声音吗?如果我们在瓶子里装点豆子,瓶子能发出声音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4)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有都有声音了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瓶子来学学这两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大鼓和小鼓)

(5)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来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6)大鼓的声音很大,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气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气小)

小结:原来,大鼓要用大一点的力气,小鼓要用小一点的力气。

(7)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瓶子宝宝,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少的豆子,我们来听听看像大鼓的声音还是小鼓的声音。另外一个里面装了很多的豆子,我们也来听听看。

小结:原来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满,力气大一些就是大鼓的声音了。

幼儿园科学水教案篇二

1、喜欢参与科学小实验,了解空气无处不在;

2、通过运用多种感官,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能够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无处不在的特性难点: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1、经验准备:知道空气的存在。

2、物质准备:塑料袋、盆、水、各种有缝隙的材料:海绵,绒布,大缝石头,棉花,瓦楞板。

一、发现空气的存在,知道身体需要空气(3分钟)

1.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难、很不好受……)

问:为什么不好受?放开手你在吸什么?(空气)

小结: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会很难受。

二、抓空气(发现空气特征)(5分钟)

1、徒手抓空气:

问:可是,空气在哪呢?你能把空气抓住么?(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2、道具抓空气:

a师:你们看我这里装的是什么?(空气)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幼儿说在哪里找到具体地点)

b换个地方再抓一次。

小结:我们的教室到处都是空气。

3.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请你用小眼睛看一看、小鼻子闻一闻、小手摸一摸,仔细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总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而且我们的教室里到处都有空气。

四、空气无处不在(10分钟)

1、教师操作实验(3分钟)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5分钟)

提醒幼儿小心不要把水弄到外面,软的东西压出空气

3、交流结果(2分钟)你都在哪找到空气了?

总结:原来到处都有空气,不但我们的教室里有空气,就连玩具里、棉花的缝

隙里都藏进了空气,它真是无处不在啊!

幼儿园科学水教案篇三

1.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取米,并能分析结果。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

3.幼儿初步了解碾米工具的发展,体验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活动准备:1.各种工具:剪刀、石臼、石磨、石块等。

2.一张大记录表。

3.稻子若干。

4.古代取米画面,碾米机碾米。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猜想,提出自己的办法。

三、实验操作,尝试用各种工具取米。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几种工具,用它们能不能把米取出来呢?哪种工具取得又多又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提醒幼儿不要浪费稻子)教师指导有些工具的使用。

四、幼儿共同交流。

1.刚才你是用了什么工具取米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办法取的米怎么样?

2.引导幼儿对工具质疑。(如用石臼取的米不干净,不易把米和稻壳分开。)五、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感受取米方法从古至今越来越先进的变化。

1.古代的取米方式。

2.现代的碾米机。

六、鼓励小朋友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长大后发明给人类带来方面的东西。

《纲要》中指出,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本次活动取材孩子的日常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欢。首先通过自己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把米取出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愿望,他们说了很多的方法,对动词的掌握也很好,在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各种工具更是充满了兴趣,最后了解你碾米的机器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总之孩子们在普通的生活事件中发现了科学,收获了经验。

本次活动由于老师的观念、经验和准备的各种问题,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第一,探索面太多,不利于孩子深入研究,可以把目标压缩,一次活动集中研究一个问题,比如这次就可以集中研究取米的方法,除了老师提供的工具之外,可以让幼儿观察身边的物体,探索可以利用的工具。第二,科学性不强,比如在探索不同工具的优劣的时候,太相信孩子的直觉,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不利于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取同样量的米,从而得出结论。第三,教师对各环节活动实施太随意,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了干扰。

希望下次改进!

幼儿园科学水教案篇四

1、体验自己动手用野菜制作食品的愉快情绪。

2、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野菜,了解其名称、外形特征、用途。

3、能合作设计出简单的野菜食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烹制。

1、活动前家长带领幼儿挖野菜。

2、提醒幼儿参与买菜做菜等家务,观看过家长制作的多样菜肴。

3、锅、铲等烹饪工具,油、盐、酱、醋、甜酱等调料,鸡蛋、猪肉适量。

4、野菜菜肴若干。

1、野菜菜肴展览。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菜肴的名称及烹调方法。

师:昨天妈妈给小朋友用野菜做了好多的菜肴,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幼:我妈妈给我做的是龙须菜包子。

幼:我的是曲曲菜蘸酱。

幼:我和妈妈一起包了马生菜饺子。

2、组织幼儿摘洗并制作野菜菜肴。

(1)摘洗野菜,提出活动要求。

师:小朋友摘菜时,要把黄叶子摘去,把根去掉。洗的时候要轻轻搓一搓,把土洗干净。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摘菜,一组洗菜。

摘菜时注意将黄叶摘去,洗菜要浸泡并清洗干净。(教师在旁指导)

(2)制作野菜汤。

3、师生共同品尝野菜汤。

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野菜汤摆放在桌上,组织幼儿以自助餐的形式品尝野菜汤,体验劳动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科学水教案篇五

1、知道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2、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1、"故事":调皮的光光。

2、手电筒。

3、1~10的数字卡数套。

4、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

1、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2、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内容。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4、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5、与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6、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7、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8、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9、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10、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11、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1、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2、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3、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4、各组幼儿根据教师所打出的次数,找到对应的数字牌后,以自己这一组的手电筒打光响应;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老师身旁。

5、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己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6、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