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除法算式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07:55:59 作者:书香墨 最新除法算式教学反思(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除法算式教学反思篇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我校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且在全校的语数教师中也涌现出来一批实验的佼佼者,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这个全天候任课教师始终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或许因为内心的不喜欢,导致自己没办法净心研究,造成了目前我的课堂出现的问题多多,现在针对今天执教的《笔算除法》一课谈几点反思:

1、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40分钟只解决了例题的教学,当堂训练没有时间完成,第一次检测时间过多,原因是本打算让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中把算法说明白,这样第二个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但在第二个问题中发现学生算的都正确全班只有4名学生有错误,但是在说算理时却很费劲,反思原因,平时对于差生的关注太多了,导致了一些好孩子不愿意举手,不愿意发言,长时间的不锻炼,说理能力差了很多。

2、在备课过程中思考的东西太多,如:小组合作是否有效,兵教兵环节的处理,评价机制的运用等等,这些东西考虑的太多,有时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因此当一种事物还没有完全弄清时提倡创新我感觉有些困难,创新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

3、从开学一直在使用这种模式,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课堂上像个闷葫芦,差学生因为总被提问变得更没自信,好学生因为不经常被提问,变得兴趣全无,虽说一直在运用激励的方式,但当学生的新鲜感没有的时候,那些激励评价变得是那么的无力。累累累,烦烦烦,这种课堂真的让人感觉压抑。

除法算式教学反思篇二

笔算除法学了近一周了,现在学习的内容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十位没有剩余,十位有剩余和个位合一起继续除;还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最简单的一种既用百位、十位、个位分别除,第二种是百位不够除,和十位合一起除以一位数;还学习了除法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两种。还没学习除法前,我就预料到除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学起来发现真是难,很多学生迷糊的一塌糊涂,不会正确写竖式,或是不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反思除法的`教学,我认为对学生来说难懂的地方是竖式的过程过于繁琐。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除法竖式,这些竖式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太繁琐,太复杂,有的学生一开始写得还挺正确,自己心里也很明白,但是写着写着就迷糊了,不知道哪一位该写下来,哪一位该落下来,有的学生试商时不知道该试几合适,总之,学会的学生非常明白清楚,学不会的学生迷糊的一塌糊涂。经过我这一周的训练,学生的竖式格式渐渐规范正确了。

学习除法这段时间我认为我做得最好的环节就是利用小棒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我在网上找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动态分小棒的课件,让学生直观理解42÷2和52÷2的竖式计算过程及每个数表示的含义,这对学生帮助特别大。

下一步还要学习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和除法估算,希望学生对于除法越学越熟练。

除法算式教学反思篇三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竖式除法,虽然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但效果不是很好。反思我这节课,下面就从备课方面的反思。

1、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数形结合理念。在讲第一单元竖式乘法课前跟张杨老师讨论时,她提出让学生分分小棒,我当时觉得没必要,但也听从了张杨的意见,上完课之后觉得比去年我第一次讲效果好多了。我才真正体会到让学生真正动手摆一摆,数形结合对帮助理解有这么大的好处。

2、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听了高亚会老师的数学课使我感到高老师讲课的严谨,什么都问问为什么,学生分析题做得很到位。这让我意识到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上我要加强训练。

3、备课时收集信息的渠道多了。我除了看教材、教参、课外辅导书外,还从网上搜索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这样,上课前学生哪里爱出问题我就心里有数了。

除法算式教学反思篇四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于是我决定给学生补充一点商9和5的小窍门,具体操如下:

一、笔算下面各题,做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423÷47219÷22317÷35589÷59516÷53

笔算竖式如下:

99999

4742322219353175958953516

423198315531477

02125839

(3)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

生1:商都是9

生2:被除数都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商都是一位数。

生3:被除数的前两位都不够除。

生4: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最高位数相同。

学生先是一阵沉默,渐渐有学生举手了。

生1:我知道他们的被除数了除数的最高位数一样,商一定是9。

这名权威学生一言其他学生不再做声。

师:是样的吗?怎样才知道对不对?

生:我们每人动手举一个例子,看是不是他说的那样。

学生马上动起手来,只听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不对?我让认为不对学生把自己的例子说出来让大家看看问题出在哪。

生:800÷80396÷39它们的商9小,应商10。

师:对呀。用刚才那位学生说的举出的例子说明不了问题。

生:不对,我举得第二位数字比被除数的第二位数字大,也就是前两位不够除,商必须商在个位上,而他的例子前两位数够除,所以不对。

生:我同意他说的,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商在个位上。

师:看来,这一点很重要,那我们重新来验证。

学生又一次沉津在规律地验证中,我也准备在这里把商9的规律来个小结,进行下一环节。可学生并不想放过这个问题,只见又有几名学生举手想表达什么,我只好先把自己的想法放一放,让他们先来:

生:我觉得还是不行。

听这话我当时也为之一震,不会吧,课前我还举例子验证过,问题会出在哪?还是先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生(接着说):我举得例子是312÷39,商9大应商8,

生2(迫不及待地说):我的也是商9大应商8,我的例子是512÷57。

还没等我回过神,一个学生就高高举起手,嘴里说:“我,我,我知道问题在那。”

生3:我们先做的那几个式子和的现在的式子,除数和被除数的第二位数相差不超过5,所以商9,而他们两个举的例子第二位上的数相差超过了5,就只能商8。

学生都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我也迅速对黑板上所有的式进行了排查,还真是这名学生所说,我笑了,说:“对于刚才的探讨过程你想说什么?”

生:我知道什么情况下商9,商9必需符合(1)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2)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并且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不超过5。

生:我还知道被除数与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并且当除数比被除的前两位数大,当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相差超过5时就商8。

……

二、学生自主探究商5的规律

做一做,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8643522117341789648378391

有了商9规律的探究,这一次学生没有那么急于去说,而自己不动生色地在“观察――发现――验证”中,把符合商5的条件总结好了,才举手和大家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

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中,面对商9的“窍门”,不是告诉学生商9的条件,然后让他们去死记、重复练习,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以“做”而非“听”“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在规律的探索中,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探索的机会。学生探索算法时,我充分做好旁观者的主导角色,适时适度的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找到了规律,得到了答案,这时,学生既有交流的内容,也有交流的需要。

除法算式教学反思篇五

2.缺乏练习的强度。

整节课时间掌握得不好,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复习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不够多,以后要在备课时合理设计时间,争取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次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