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16:07:10 作者:LZ文人 2023年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大全8篇)

营销策划要注重创新和不断学习,及时引入新的营销手段和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一

摘要:学生本身是喜欢体育课的,但由于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无新意,使学生越来越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体育课要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能感受到快乐,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能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上体育课。

关键词:体育课堂;快乐教学;情景;竞赛;乐趣

体育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它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所以,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课,体育课的教学也要有它的课堂教学策略,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高尔基曾说过: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小学生的生活中恰恰需要的是快乐,而体育课也正是让他们体验快乐的最好方式。可是,体育课往往不会被教师所重视,不讲究策略,方式方法。教学目标单一,形式呆板,只是“拉到”操场上,为了完成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会把上体育课当做一种负担,渐渐地对其失去兴趣。反之,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将快乐融入到课堂中来,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这样,就会很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这样看来,体育课中实施快乐教学是势在必得,所以,在顺应课程改革的同时,体育教学要实施快乐教学,更好的发挥体育课的优势,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体育课。把快乐融入到教学中是教学的一种策略。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也更适合于快乐教学,下来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具体的教学方法:

1情境引导法

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很简单,基本都是肢体运动动作,直接做来相对而言就显得枯燥,乏味,不能足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加之他们对简单地动作又不感兴趣,完成一个动作的教学是要费很大的功夫的,既要强调纪律,提示他们注意力要集中,又要一点点指点规范他们的动作。一节课下来,老师会感到精疲力竭的。如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再来实施教学,结果就大不一样了,他们不但会认真学做动作,而且会积极的很,不用老师一直在强调纪律,动作等问题,他们都会做的很好的。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把学生装饰成一个小兔子,每人带一个兔子的头饰,然后讲清规则,要他们到指定的地点去采蘑菇,最先采到蘑菇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接着再指导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这时学生会很认真的学习动作要领,之后学生会争先恐后模仿小兔的跳法进行练习立定跳远。这种情景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学中学会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设置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引导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这样,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学生也会很自然的克服的,他们能从参加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2体育竞赛法

在体育课中,用竞赛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练习快速启动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采用听口令直线距离一对一互相抓捕的`方法来进行练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快速启动和快速的反应的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快速掌握运动技巧的能力。体育课中经常正确合理地运用竞赛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拼—186—搏进取的精神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3固有乐趣法

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运动本身的乐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跨栏这一项运动的乐趣就是来自于跨越障碍的竞争感。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先体会这种来自跨越障碍的快乐,而不是学习跨栏动作。先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充分体验跨越障碍的快乐,然后再适当提升高度,让他们产生技术学习的需要,随后进行技术教学,并在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体现这个固有乐趣,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着乐趣走,从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从学习需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创造乐趣法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挖掘运动本身的乐趣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立定跳远》这一课中,在准备活动时,改变那种单调的广播操的方式,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兔子舞形式,配上音乐,和学生一起热身。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便于教学任务的快速完成,既在课堂中起到了放松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将快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培养能力,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不再视体育课为枯燥乏味的,相反,他们对体育课充满了期待,向往。因为他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乐趣,在心情愉悦的情形下不但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了团体合作的精神。体育课的教学模式的改变,真的是一举多得,真正达到了体育课的目的。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二

目前,中国的小学体育教学目的十分明确,通过合理的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体育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等特征,体育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不断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这样,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快乐体育,是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导,自主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的全面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1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从整体教学体制来看,我国的体育教学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基本相似,而国外很多国家体育教学各学段教学目的均不同,整体呈现层次性、渐进性和针对性,我国的体育教学并不能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类教学。从结构上来看,现行的小学体育教育缺乏教育情感。首先,体育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简单、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少考虑到学生是实际需求。其次,教学内容过多、过繁,技术要求过高,趣味性却很少,使得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不感兴趣,有时候会因为难度太大而望而生畏。最后,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以竞技比赛和达标为主,对体育课程表现好的学生明显偏爱,而对其他学生则采取放任态度。从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来看,我国对体育教学的投资并不够重视,很多学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教育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十分有限,很多体育器材已经陈旧,如果使用不当,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就是可供学生体育活动的`场地非常小,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又很多,甚至还是几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这样,学生的体育活动备受限制。

2快乐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单纯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快乐体育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改变了以前机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适合当今时代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和道德情操。

2.1在快乐体育中情感先行:情感先行,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就得先让学生喜欢体育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稳定的、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因为小学生一般都是活泼好动的,都不喜欢被规矩所约束,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有比其他阶段的体育教师更多的耐心,循循善诱,获得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2音乐与体育教学相结合:音乐融入体育教学课堂是指把优美欢快、激昂热情、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贯穿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运动项目与音乐相结合,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最佳的心态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方法跟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在武术或体操教学中,播放像《男儿当自强》、《双截棍》这类的音乐,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运动激情,为单调而乏味的教学过程增加乐趣,还可以通过结合音乐和体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开展体育竞技前,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在竞技活动中的紧张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放松,使得更好的融入到竞技比赛中去。

2.3设计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体育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游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体育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动作技巧。快乐是小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以快乐游戏为基础的体育教育,必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小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因此,体育教师如果运用游戏来进行体育教学,一定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在足球运球课上,教师可以以运球游戏代替单调的跑步,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球抢截球游戏,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让学生进行绕过障碍物的运球练习。教师还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小球埋在沙滩里,让每位同学分别来找寻不同颜色的小球,最得者获胜并给予适当奖励。还有我们很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先对游戏规则做详细的讲解,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游戏活动,教师作裁判,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完成“老鹰捉小鸡”游戏中的所有动作,通过捉、躲、闪、跑这些动作,使学生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这种模拟教学的情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何才能更好的运球,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启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一举两得。

2.4设置趣味性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够,更喜欢在玩耍中学习,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中增加一些活动竞赛的环节。例如:教师可以进行接力赛跑竞赛,把学生分组,统计每个小组的成绩,排出名次,对第一名的小组奖励贴纸或小红花等。接力赛跑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在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团体精神。这种团队性质的体育教学,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树立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观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竞争与合作中充分体现了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还要特别注意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应当适当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结束语: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是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模式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实施和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出一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以增强体质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竞技精神,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经验,引起自身的行为变化,让体育教育的意义上升为“育人”,改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

作者:王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王演庄小学

参考文献:

[2]曾延平.由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教学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4.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三

贾睿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莲江口中学)

分组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无论是在哪门学科、哪个年级中。在新课程下,合作探究更是有了新的要求,成为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一般体育教学可以按学生和教学过程来进行分组,学生之间的分组,是按照学生班级的人数、性别、学生的运动能力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的分组是开展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练习方式而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上课。无论是哪种分组都是有利有弊的。

一、班级教学分组

1.班级教学分组的利:

(1)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出席、完成情况,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中进行管理,可以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2)有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将班级分成小组,有利于组织教学,每个组指定个小组长,对学生进行管理,做老师的小助手。

(3)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每个小组的组长都是体育的骨干,他们既是老师的助手,又是体育特长的骨干。要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4)有利于学生形成团结协作和相互帮助的品质。

(5)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小组成员将一起学习、相互帮助,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成长。把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有利于教学更好地进行。

2.班级教学分组中的弊

(1)教学过程过于分散,容易出现教学安全和练习不认真的现象。

(2)体育骨干的教授方法和动作要领易出现错误,这样就容易使教学出现错误。

(3)教师在讲解时,时间分配和指导过程都过于分散。

二、教学过程中的分组

所谓教学过程分组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体育小组长的协助下,各小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体育技能,按预定时间进行轮换学习。

第一种:两组一次等时轮换。上课时,两个小组学习新教材,另两个小组复习旧教材,到时间后,轮换完成两项基本教材。这样的优点是解决了器材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并且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缺点是不能够合理地安排教材顺序,不论两个内容如何安排,有两组学生的运动负荷都是不合理的。并且,不能保证主要教材的学习时间,有两组同学不能有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去学习。

第二种:两次不等时轮换。也是同样的情况,更能体现教材顺序的混乱。

无论哪种分组,都是有利有弊的。一节好的体育课需要老师不断地去认真准备,分析好学情、教材、场地、器材和季节等,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四

摘要: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改变。它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教材的学习与锻炼。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快乐体育;评价

“快乐体育”萌芽于20世纪60~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开始,在我国出现了“快乐体育”的思潮,而且这种思潮以很快的速度漫延和扩展。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正在改变,以后体育教学的目的将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学会方法。体育教学将会发挥体育课中所具有的独特乐趣,以此来满足学生运动的欲望,发展体育和智力,驱散疲劳和烦恼。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在运动中快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愈来愈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通过快乐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一、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贯彻“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教育思想为主导思想快乐体育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教、乐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二)快乐体育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那种填鸭式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学会自己制定目标,根据自身特点调节教学进度。通过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只会不懂的学习局面,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明白了什么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三)快乐体育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二、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体

会在我这十五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从最开始的传统体育教学到现在的快乐体育教学,我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创设快乐情境

1.激趣导入,活跃氛围。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既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使学生得到快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2.师生共练,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能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的方法教师都应该主动接受,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能品尝体育的快乐。

3.学生自由结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根据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特点,我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分组,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可以使学生在练习和交流中得到快乐;练习能力相仿的伙伴可以使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得到成功的快乐;练习能力不同的伙伴可以使练习能力好的学生在帮助他人时感到快乐。50米接力跑是一年级的一节体育课,目的是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发展学生自然奔跑的能力。通过我对平时体育课的观察,班里总共有十来名学生不喜欢跑步。如何让他们投入到相对枯燥的跑步中去呢?我为本节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前我准备了十五个彩色小皮球和十五个白色小垒球,还有四个小筐和一面小红旗。学生看到我拿着这些东西走到操场上,立刻把我围了起来,一双双小眼睛既兴奋又好奇:教师究竟要做什么?一上课,我把游戏规则向学生做了讲解,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分别取名“胜利队”“必胜队”。在起跑线前方30米处每队各放一个装15个小球的筐。每队每次只能有一名队员去取一个小球,取回后放在本队的空筐内。哪一个队最先取完,就会得到那面小红旗。说完游戏规则,学生一个个欢呼雀跃,争相要得到小红旗。看到学生情绪如此高涨。我开始向他们讲述跑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正确的跑步姿势。为了夺得小红旗,大家听得都十分认真。游戏开始了,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努力地奔跑,高声地呐喊,学生在比赛中的认真劲儿深深感染了我,我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他们之中。最后,“必胜队”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小结时,学生争相说出自己的感受,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体育课的快乐。通过活动同伴之间更团结、更友好。

(二)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

1.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通过鼓励性评价能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其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

2.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无法知道或体验的效果。学生互评不仅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仔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

3.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对其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来源。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让学生逐步提升自我评价标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进取心。快乐体育教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要在体育教学中增强意识、开拓思路、寻找方案、追求实效,让我们把枯燥的教学变成愉快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享受愉快的每一节课。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五

摘要:本文从快乐体育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通过追踪和梳理快乐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案例,有效和充分地证明了快乐体育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和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可以普遍推广。

关键词:快乐体育;中学;体育教学

1、快乐体育的概念与起源

1.1快乐体育的概念及其特点。

1.1.1快乐体育的概念。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掌握运动及其所带来的乐趣,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同时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1.1.2快乐体育的特点。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快乐体育就是“乐教乐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绪调动,全体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并能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最新发现。因此,在快乐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主动学习、愉快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具体表现为教学思想:育人为主,情感入手。快乐体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育人”,只有体会到运动快乐的学生,才会终身锻炼。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好动,于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唯有从情感入手,使学生乐意、主动、积极地动起来,结果才会超乎想象。

(1)教学定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快乐体育的关键是教学实施,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实施的关键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愿意和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缺一不可。

(2)教学组织:全员参与,氛围活泼。快乐体育一定是全体参与,不只是少数学生运动,其他学生在看的情况。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活泼氛围,强调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运动,乐意运动。

(3)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新颖多样。体育教学的“快乐”,在组织上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单一循环的,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且根据环境和条件及年龄阶段的不同,有计划和有序地进行,组织形式一定采取花样不断、新颖别致的,才能广受欢迎。1.2快乐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2.1快乐体育的起源。快乐体育兴起于二战后,发端于德国和日本。1979年,日本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在东京召开,竹之下休藏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领导者提出了“快乐体育”一词。1953年后,“追求正确而丰富的体育学习”理念开始萌发,教育界自始重视起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体育教育中出现了向技能、体力回潮的倾向,竹之下休藏提出以学习对抗体练式体育,并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快乐体育。

1.2.2快乐体育在我国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关注苏联之外的教育模式。风靡德国、日本的快乐体育开始影响我国。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始践行“寓教于乐”。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其兴趣着手,强壮其体格,健全其身心健康,使其养成终生锻炼习惯”的快乐体育教育思想。

2、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思想上:摒弃传统思维,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

2.1.1树立“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快乐体育是教学模式,更是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而过去,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只管“教”,不管“学”。因此,要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第一步,就应是摒弃传统思维模式,正确认知“教与学”的关系。

2.1.2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去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普遍实行的是填鸭式又叫注入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源,是由教师的主体地位决定的。这种思想产生的结果必然是课堂乏味,学生被动。而快乐体育,首先强调的就是学生主体意识,具体指的是,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则表现为主动愿意学习。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2.2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不能因循守旧。

2.2.1认真准备,合理规划。在“学生主体”的快乐体育思想指导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精心谋划,积极准备,缜密计划。既要考虑到整体、长远,又要兼顾到个体、眼前,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方法和一个要求。例如,为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员参与,教师可以在课前抽出时间跟学生一起就趣味教学进行专题研讨,并共同制订或创新趣味课堂和课堂规程。另外,为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不同,可以打造“别样课堂”。具体做法是,同一课堂,同时开展多项运动,学生根据兴趣,在课前或现场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参与。这种体验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且兴趣盎然。但不花时间精心准备,它只是设想。所以,唯有认真准备,课堂才不被荒废,只有合理规划教学任务与目标,才能轻松搞定。

2.2.2着重趣味,重视差异。快乐体育的核心,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让体育课上成为欢声笑语的海洋,且一个都不能少。使学生在这堂课刚愉快的结束时,就开始翘首下节课的早日到来。为实现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别样教学方法,且要一定考虑到因材施教。例如,体能训练课,如果单纯的跑步等常规做法,学生早就司空见惯了,也就没有了兴趣,结果可想而知。那就不妨在简单热身后,再进行分组趣味接力赛。比赛项目:蛙跳、后蹬腿、立定跳远等接力,这样既可以体现竞技性,又能增加运动乐趣;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又使学生在竞技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仅有这些趣味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的实力相当,否则还没比赛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学生也就没有参与的兴趣了。学生体质、兴趣等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能成为体育课缺失的理由和原因。体育教师唯有打造多样兴趣,为全员运动创造条件,才能保证全体参与。让学生运动有兴趣,且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快乐体育的根本。

2.2.3教学一体,健康身心。现在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个性十足,表现欲强,喜欢挑战,不轻易服输;但耐心是非常缺乏的。据此,体育课上,教师尽管用心教,但沉闷的教学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唯有“教学一体”的互动,才能激发他们的全身心的热情,课堂才会“生龙活虎”,教学目标才会实现。以篮球投篮教学课为例,课前准备活动结束后,体育教师进行了投篮技术讲解和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们开始自己反复练习。这堂课,教师的教法没有问题,但是3~5次重复动作练习后,学生的兴趣顿失。如果教师在教后,进行多点花样篮球训练,再进行分组投篮赛,场面和结果会截然不同。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分别站在不同的投篮点,相互传球后投篮,再变换位置投篮,最后评定组别和个人成绩,确定名次。这样就将枯燥的篮球课,变得既生动有趣又锤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们在昂扬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3、结语

快乐体育首先是教师主导的,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的确定和树立,其核心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堂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欢。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享受体育课的同时,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身体。但快乐体育也不应以一味单纯地追求快乐为目的,而必须明确是以快乐为手段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证明,快乐体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适合全面推广和开展,但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学校体育客观实际,灵活开展,不能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5]邱伯聪.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9(1):96.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六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1、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七

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形成与社会群众对体育热情充分高涨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拓展的自主性以及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在此种情况下,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篇八

2.1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并对其进行优化,在此之下,高校体育与企业联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性质来制定相应的合作方式。如:部分企业致力于运动服装,高校便可给予支持,同时也能够为擅长服装设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启发。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器材,以此来为大学生充分讲解如何科学健身、如何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开创个性化技能。从而达到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的目的。

2.2走出校园,实施课外教育。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树立的教学目标应具备职业化、生活化、社会化的特点,并坚持“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且福建省位于海峡西岸,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运动特色,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利用公共体育器材实施不同于校园内的体育教学,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们的运动量。例如:组织户外公共设施为主的活动,包括仰卧板、跳绳、坐蹬训练器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提醒学生合理运用器材,并设定训练目标。2.3增加与社会相关的选修课。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在体育教材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加入户外运动、瑜伽、有氧调查等新兴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引进系统完善的社会性项目,例如:武术、轮滑、网球、健美等,以此来实现一段时间内,达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单技能的设置,即高校应对学生进行短时间、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直至能够独自开展个性化活动等,如跳绳、踢毽子等项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