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案范文(14篇)

时间:2023-11-20 19:18:26 作者:字海 夏日绝句教案范文(1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项具体规划。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参考资料,供大家参阅和学习。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同学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考考同桌。

(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感悟。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七、板书。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四年级语文《夏日绝句》教案【】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播放歌曲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学生回答。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气。

死鬼雄有气节。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收集爱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咀嚼诗句——温情。

1、(投影出示)《静夜思》。

学生齐读。

2、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4、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

(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明白古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初读寻疑——酿情。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归纳并出示。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4、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细读品味——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3、4句。

a.提问: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b.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

c.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学生回答。

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

d.冥想:(播放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

点拨: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a.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

b.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c.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面对浩瀚的江水我们一起来吧!(师生齐读)。

指名读,并请学生相互评价。引导“亦”应重读。

e.点拨:孩子们,我们的女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生答)。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涵泳、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释情。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生答)。

3、总结:是呀!爱国热情是不会受空间限制,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的。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四年级语文《夏日绝句》教案【】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二、初读,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

四、品读,悟情入境。

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赏析,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3、从修辞入手,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思考:从字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生”与“死”是一组反义词。“人杰”和“鬼雄”……。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夏日绝句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夏日绝句》扩写

在北宋时期,朝廷遭到了金兵的侵略,却不思恢复,依然过着奢靡的生活,而百姓们却苦不堪言。这一切都被李清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果不其然,不久后,两个皇帝都先后被掳走,百姓们陷入了无限的恐慌中,可是,他们也只能够独自唉声叹气,希望朝廷能够重整军队,将侵略者赶跑。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一向对朝廷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感到反对,见此景象,他们两人也却只能掩面叹息。

这时,朝廷爆发了叛乱,当官的赵明诚居然从城墙上放下一根绳子沿着墙偷偷地逃跑了。李清照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向正义凛然的`丈夫竟然会做出这种背叛朝廷的事情!她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失望得整天目中暗淡无光。

于是,当她路过乌江时,她想到了那位大英雄——项羽!是啊,项羽当初被刘邦打得落花流水,带领区区几十兵马来到了乌江岸边。他的下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来了一条小船,劝项羽渡过乌江。可是,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呢?于是,他拔刀自刎,虽然失去了生命,却留下了一段佳话!她想着自己的处境与那爱国的项羽,不禁吟诵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读《夏日绝句》有感

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博学多才、智慧过人,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这是一首颂咏历史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我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对着乌江自刻,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首诗也赞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

夏日绝句读后感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著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千千万万个*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英雄。因为*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

《夏日绝句》

从古到今,中华上下五千年,许多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流传千古。

在这些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集》。她擅长书画,精通音侓。虽存诗不多但咏史抒怀,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生当做人杰观后感大全,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借古讽今,接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抒写了对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情怀。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列,有力的地讽刺了只顾套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这首诗语言质朴,气概豪壮,讽刺尖锐。

活着应该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鬼中英雄!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这首古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二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特见解的。

教学中以“英雄”为主题,深入了解历史背景,阅读诗中所含的三个典故故事,以两个故事、两个成语感受项羽这个英雄的英雄气概,以“借古讽今”感受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学生过去只是背诵古诗,却不知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却有如此气势,他们深深地被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李清照的才气和豪迈折服。

“老诗”用新法,感觉不错。来感受对仗的美。

《夏日绝句》的赏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

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