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7 22:17:41 作者:笔尘 2023年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一

主题是结合季节展开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由于本周高温天气较多,所以孩子们显得比较兴奋、烦燥,但参加活动的热情也如温度一般直线上升,幼儿掌握情况较好。

太阳伞、扇子、拖鞋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物品,进行展示、设计。孩子们的主动性被充分的发挥了出来,他们有许多表达的机会,而且也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孩子们的自信心很足。

1、 孩子有较丰富的直接感受,因此他们就会表达。

2、 收集的物品是常用的生活用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和接触到的。

3、 孩子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来设计和制作,他们就有了感受。

4、 教材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较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品尝了西瓜以后,我们还充分利用了西瓜皮。老师把西瓜皮先去皮,再切成小块,放入盐、味精、麻油等调味品进行搅拌,出来的味道是意外的好,不少幼儿是第一次吃到这个,十分开心。

1、 这种活动幼儿平时参加机会少,偶尔动手制作感觉很好。

2、 教师给于了孩子各种尝试的空间,真正让他们做活动的主人,并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这次活动开展的时机真好是夏季,与生活贴近,教学内容又能让幼儿真实的感觉和体验得到。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二

《整理书包》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做到以下两点。

1.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整理自己书包的要求,请同这们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掏出来整理一下,小组内说说是怎样整理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确定分类标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总是中感受到将物品分类必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

2.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生活中的分类是将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重新进行整理,是一个直观的过程,而数学中的分类则是将概念根据一定的特征进行重新归类,是一个抽象和过程。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分类的思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着手,提出整理书包的要求,由于整理书包的物品都是具体,直观的,学生可将书包的学习用品按三类进行摆放,或者按四类进行摆放,并且说说这样分的理由。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整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分类,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分类的方法。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感受物体分类的方法。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三

昨天听了小孙教师执教的中班语言活动《大家都爱这个家》,因为自己也执教了这个活动,而且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也研讨了这个活动,因此我对这个活动多了一份思考。

《大家都爱这个家》是一首诗歌,我觉得这个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设问,即一问一答。如热腾的饭菜是谁做的?是妈妈……家里的东西是谁修的?是爸爸……同时,还有对诗歌中的标点符号的理解与朗诵。如“亲--亲--亲亲我们呀,还有呢--”这两句中有破折号,那么在朗诵的时候教师就要延长读音,并辅助动作帮助幼儿理解。

小孙老师在执教的时候,由于紧张,对于诗歌的朗诵缺少了点感情,对诗歌的文本缺少细致的分析。让我想到在聆听徐老师的说课讲座的时候,她反复强调教师要多读,多读就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以后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多读教材,彼此互相学习与探讨。

聆听后,年级组的姐妹们又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她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活动的开头的提问很散,对整个活动的学习好象没有起多大的作用;还如孩子们好象念不清楚这首诗歌。那么能不能在开头出现一个家的`氛围,让孩子们说说谁在干什么等?这让我想到,我在执教活动的时候采用了用诗歌中的问题进行了“拉家常式”的聊天,我的开头是“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每天,你们家里热腾的饭菜都是谁做的呀?”孩子们说到妈妈、爸爸、奶奶很多很多,那我就接着说:“你们的妈妈、奶奶真了不起,像什么?”孩子们很自然的想到“像个大厨师”,“恩,妈妈(奶奶)们像个大厨师,每天都做好饭菜”。

当我和孩子们拉好家常,于是我就创设了一个情景,以图片一个小朋友为中心,展开诗歌内容的理解。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我们一起来问问明明“明明,你们家,热腾的饭菜是谁做的?”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教师做听的动作,边说:“是妈妈,妈妈像个大厨师,每天都做好饭菜。”依次进行。然后再完整欣赏、完整朗诵、分角色朗诵等等。

在聆听的时候,我发现小孙老师能把凸显诗歌的主题句进行提炼,这点做的很好,但是大家又觉得“听了这首诗歌,你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样的提问幼儿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教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要斟酌提问,可以问“你觉得的小明家是一个怎样的家,你从诗歌的哪几句告诉你的。”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念一念“爱爸爸、爱妈妈,大家都在这个家。”然后教师联系到实际生活,“我想小朋友家也肯定像小明的家一样,充满爱,充满温馨,大家都在这个家。”

在聆听中反思,在反思中我们一起成长,真好!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四

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语言的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开展的社会活动《有用的椅子》其中一条目标就是"欣赏不同造型、不同用处的椅子,说说自己的想法。"那在这节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图片大胆的进行讲述。让幼儿讲述,教师的提问我认为是影响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回忆整个教学活动,我认为在这节教学活动我的提问为师幼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琐碎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这节教学活动中我尽量避免这样的提问,特别是针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更好的让幼儿进行思考性的问题,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例如:第二环节中关于轮椅的提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椅子?它与我们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它为残疾人提供了哪些方便?等等,都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导思性。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其中第三个环节让幼儿欣赏独特造型的椅子,这些椅子的造型幼儿是没有看过的。当孩子看到这些椅子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兴奋起来,趁这个时候,我就给孩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能发挥想象的问题。孩子虽然一开始不知道这些椅子是怎么使用,有什么特别的功能,但是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他们就根据问题观察、想象。我认为这个环节我所提出的问题和幼儿给我的反应都是特别好的。

灵活性这一点我认为在整个活动中都有体现,因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幼儿进行回答了,他们回答完之后教师能够接的的上,不会让自己提出的问题绊倒自己。

这是一节社会活动,主要让幼儿欣赏不同造型的椅子,观察外形的不同,了解它们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那所有的问题主要依据这方面这经提问,整个活动的重点教师就能够很好的把握,时时刻刻引导幼儿,不偏离整个活动的中心。

我认为这节教学活动开展下来还是很不错,当然活动中教师给幼儿的回应还可以在有针对性。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五

进入大班之后5—6岁的孩子都有了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尤其在表达音乐的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还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创作与创新。

彤彤是班上年纪偏大的一名幼儿,在早操和各种集体操环节中表现出色,能够很快的记住动作,卡住节拍,因此在艺术上的多项活动中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表扬,也一度都站在主导的位置向全班小朋友做以展示。

但是,在律动游戏中,我发现彤彤遇到了难题,可能是她更注重记忆动作和节奏,而忽略了去感受律动的游戏性和其中的趣味,因此,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我决定在音乐律动前,先让幼儿根据所设情境自由玩耍,在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之后,自然加入音乐,教师对音乐节奏和乐段不做特殊设定,由幼儿在听到音乐之后,自然跟着音乐节拍调整自己游戏的节奏,以此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来自于音乐的乐趣。

同时,在与幼儿个别谈话时,我也会对彤彤特别强调,在音乐游戏的时候,音乐虽然是规则,但更多的是背景,需要欣赏音乐,听音乐,感受音乐,而不是用音乐的节奏束缚自己的动作、行为和想法。

活动结束后,我还会特意留一段音乐,让幼儿在前期音乐律动的基础上自己玩儿一玩,想一想,你会怎么玩儿,还能怎么玩儿,可以和小伙伴怎么玩,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六

由于我班学生的父亲多数工作都很忙,很少陪孩子,为了增进本班学生与父亲的感情,让孩子更加的佩服、了解父亲,在本次家长会上我设计了绘本阅读《我爸爸》这节公开课。《我爸爸》这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布朗,故事内容很简单,以一个孩子的目光生动的表达了对爸爸的崇拜和赞美,表达了“我”和爸爸的爱,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现在的孩子大都对妈妈比较依赖,对爸爸不是很了解,基于这个情况我试图通过《我爸爸》的绘本教学,让孩子来重新审视自己对爸爸的爱,同时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

让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既是新《纲要》的要求,也是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所在。如何让学生懂得在实际情景中去感受爸爸对自己深厚的爱是本次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也是此次教学的目标。

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展开,首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封面,简单介绍了这是作者安东尼布朗的爸爸,然后我介绍了我自己的爸爸,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来介绍他们自己的爸爸,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起来。

我开始一页一页的让孩子们仔细观察ppt,然后说出来自己的想法,画面上都有什么,孩子们看得都非常的认真安东尼.布朗把自己的爸爸比作一些动物,把爸爸的本领藏在动物身上。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也玩起了这个游戏,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爸爸形容成一种动物,学说“我爸爸像……一样会…..”句式;当大灰狼走近安东尼.布朗家时,孩子们惟妙惟肖地学起爸爸的口气驱赶大灰狼,将爸爸勇敢保护宝宝的语气模仿的恰到好处!最后,我完整的将绘本配乐讲述了一遍,许多孩子被爸爸的爱打动!在这种气氛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来着爸爸的那份浓浓的爱,也萌发出爱自己爸爸的强烈情感,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高,对老师的问题回应很积极,也被故事中父子之间的爱所感动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对绘本《我爸爸》的学习,顺利的实现课堂知识的迁移。相信借助这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并且迁移应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孩子们感受身边的爱,学会爱护身边的人!

过渡语太啰嗦,评价语不够带有激励性,今后要多加强自己这两方面的学习。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七

转眼间,我进入娄江幼儿园已经一个月多了,在各位老师们的关爱下,我逐渐适应了园内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园内组织的“师徒结对”活动,并拜张丽萍老师为师,为我的教学取经铺设了广阔的平台。张老师特别的温和,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每次问她问题,她总会不厌其烦地向我说说她的想法。在相互的探讨与思考中让我在张老师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是根据健康活动 《小小旅行家》,在师傅的指导下做的反思:

在活动前我进行的队列练习中“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等等,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知道怎么转,可仍有几个小朋友是不知道怎么转,我就让他们把左手或者右手举起来,朝相应的方向转。

虽然效果是比之前的好了一点,但仍有少数孩子是转反了,怎么提醒都不是很明白。经过师傅的指导,在教授个别小朋友时,可采用示范的方式,孩子看了正确的转法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了。

除此之外,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任何活动教师都应“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要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之中;在准备教具时应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尽量在准备教具时考虑的周全一点,另外健康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孩子们的安全性等等。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八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通过让幼儿以自身身体自由分组,自由探索尝试合作表现运动中的人体造型。教师及时给予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商讨着怎么踢?怎样的运动造型最特别?大胆地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教师还运用数码相机把幼儿表现的动作记录下来,这就大大的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这也体现了《纲要》中指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创作热情,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合作成功的快乐。

《纲要》中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无论是幼儿自由讨论、动作造型表现和是作品创作环节,我们都给幼儿提纲展现自己的机会。通过这一环节,幼儿大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九

署假时,同事小金对我诉苦,说他儿子性格怪僻,这让他很苦恼。原来,小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孩子一直放在老家,去年才接回身边。小金原想与儿子共享天伦之乐,可是儿子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任凭小金怎样努力,孩子表现的都是冷冰冰的,对于他示好的许诺也表现得无所谓,他眼圈红红地问我:“你说,我是不是暖不回来他的心了?”

我安慰他:“先别急着下结论。按你说的情况,孩子恐怕不是不适应新生活,而是心理有点小问题。如果人经历过欺骗或遗忘,失望情绪叠加,会激发心理的自我防护机制,就会表现出多疑和冷漠。这可能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小金不太接受我的分析:“我知道你懂点儿童心理学,但你说得也太玄了,看护儿子的是他亲奶奶,疼还疼不过来呢,怎么会欺骗?”我告诉小金,有时候大人对孩子的欺骗不是恶意的,甚至可能是善意的。然后我给他举了个例子:有个四五岁的孩子一直期望能跟母亲一起去赶集,可母亲因为担心路途遥远孩子走路太辛苦,哄孩子说只要他早上起得来,就带他去。本以为孩子肯定会睡过头,没想到孩子一大早就起床了,惦记着去赶集,母亲却食言了,最终没带孩子去。

然后我问小金:“你说这样的孩子对大人能有信任感吗?”听我这么一说,金亮立即想起一件事:“我儿子4岁时,有次给我打电话哭诉,说奶奶骗他。一问才知道,我妈妈带他去商场玩,他看中了一个玩具火车,非要买。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怕孩子闹,我妈妈就哄他,说回家取钱再来买,儿子就乖乖地跟奶奶回家了。结果奶奶却食言了,没给他买。儿子哭闹了好一阵子,我当时没有多想,只是劝他听奶奶的话。我妈妈也曾说过,小孩就得哄着,先哄过去再说,不然孩子会在外面哭闹,丢人。根据我妈妈这种理念,想来这样的事情一定常有。”说到这儿,小金若有所思,“怪不得儿子有次跟我说,大人都骗人。”

我说,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大意,要赶快纠正,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以后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我建议小金立即行动,有意识地重新树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只要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对孩子的多疑、冷漠,则要淡化处理,因为那只是孩子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心理防护,当信任建立后,防护自然会解除。

前不久,我见到了小金的儿子,孩子已经和同龄孩子一样活泼顽皮,对小金也十分亲密。小金说,看到孩子恢复童真,他特别欣慰。他说这几个月有意识地让孩子树立对他的信任,答应孩子的'事他就坚决做到。开始孩子不冷不热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状态逐渐改变,愿意和他亲近,也开始相信他了。当然,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或者他做不到的事,他会坚决说“不”。开始他还有些担心,怕刺激孩子,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做不到的事他耐心和儿子解释,儿子一般都会理解。“现在孩子性格变好啦!”小金高兴地说。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仍然信奉孩子要“哄”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孩子年纪小,有了不合理要求时,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哄一下没关系,过后孩子就会忘掉哭闹的根源。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因为孩子虽然能忘掉事件本身,但被欺骗的感觉却会留在心里,进而影响到他的性格和对人对事的看法。正确的做法是,能答应的和应该答应的要求,尽可能答应并坚决做到,反之,要直接拒绝,哪怕孩子哭闹也不能假装答应来哄骗孩子。“哄”孩子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是对孩子赤裸裸的欺骗,会导致孩子多疑、冷漠。要想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家长万万不可“哄”孩子。而这一点,早在20xx多年前曾子就已经做到了,他以“曾子杀猪”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对孩子信守承诺的典范。

大班下学期教案反思篇十

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看到吹出的泡泡在空中飘动,他们会觉得非常神奇,兴奋得手舞足蹈,每次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有些意犹未尽。因此,我选择了《吹泡泡》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和泡泡进行一次亲密接触,通过吹泡泡这一常见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精神。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

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我把本次活动分成了四个环节:游戏激趣——猜想预设——体验验证——记录信息。

第一个环节,我请孩子们玩吹泡泡的游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提问:“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发现,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二个环节,出示各种形状的吹泡器,请孩子们猜想:这些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中班幼儿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孩子们都以为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就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第三个环节,请孩子们带着猜想进行吹泡泡的实验,让他们通过具体实践清楚地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第四个环节,请孩子们完成记录表。这一环节是对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变成文字(图形)记录下来,完成了由具体、形象的实物到抽象的符号的过程。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培养幼儿对待实验的严谨态度。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我这次活动的教学准则。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中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他们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一些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在活动中,我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空间,使他们在欢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获得知识。整个活动中,我同孩子们玩在一起,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进行记录,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当然,整个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希望各位专家和听课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