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左传所写的战争 左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时间:2023-09-26 04:39:20 作者:雁落霞 2023年左传所写的战争 左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一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之一,第一次读它时我就被其雄奇的笔墨和深奥的思想所吸引,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个人对左传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历史非常珍贵

左传好比一部历史的大百科全书,它记录下了中国一段段值得被称道的经典传奇故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历史丰富多彩。通过阅读左传,我瞬间获得了海量的历史信息,了解到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先贤们的思想,让我感受到历史的珍贵和弥足珍贵的文化传承。

第二段:左传是人性的释放

左传书中的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往往表现出各种人性中的美好和丑恶的一面。不同人物的性格、行动经历、处事理念等各个方面都透露出深刻的人性哲学,读完之后,让我对人性的深刻领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第三段:历史可以重构那些失落的记忆

通过对左传中所存记载的历史事件的了解,不仅可以大力发掘一些尘封已久的历史真相,而且可以重现曾经失落的历史记忆,为寻求真相奠定了基础。因此要针对当前的社会背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正确重新构建一些失落的历史,以领悟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

第四段:左传的思想与现实有着紧密联系

左传是引领时代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里面的故事往往功能强大,往往能够推进当时社会的发展,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阅读左传,应该要注重对当代化契合性的思考和剖析,将其思想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收益。

第五段:感悟到历史是不断发展的

人生百态,历史千变万化,通过历史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人类发展史的变化过程。由青铜时代到玉器和书写的出现,牛车时代到马车时代万物变化万物皆生。尤其是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目睹了各种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发生,从中把握到历史的基本规律,并从中领悟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尽管是在不断更新的历史中,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和轨迹都各不相同,但其历史意义永存于心。

结论:通过读左传所获得的历史体验,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珍贵,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深刻意义。左传的价值永不减少,它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指引着我们前进、追求和探索,实在是我们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二

左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史书之一,也是中国史书中最早的一部史传体史书,对于研究中国封建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自从孔子开始讲授春秋和左传以来,左传一直是研究中国史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因此,学习《左传》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精髓,掌握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身临其境:学习左传的方法

学习《左传》,必须身临其境,理解背后深层含义。首先,读者需了解春秋时期特殊的国家形势和政治制度。其次,要以孔子为中心,了解他的一生经历和学说,以及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而后,需要深入研究各时代帝王的治国方略、权力斗争和国家变迁,以及名臣揭破假王的公义之言。最后,要重视人性思考,在其中探索“人心”的变化,揭示人性的深层次思考和生活应用。

三、矛盾与合理:分析左传的核心价值

在《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矛盾和冲突,比如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内外之争等。但是,这些矛盾都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上的,是一种激发思考的机制。《左传》中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化传承及道德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四、与现实联系:左传思想面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站在现代的视角看待《左传》,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春秋时期,而是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左传》提倡的“仁政”、“民本思想”、“待人诚实宽容”等,贴近当下时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左传》孜孜不倦的思想探索和拒绝一切权力的慷慨谴责、关注权力与人民之间互动关系等思想,对于当代政治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五、致知、行道:如何将左传思想运用于实际生活

学习《左传》,不是仅仅停留于理解和分析,而是通过内化与外化,把其中的道理和精华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将其中的“为政以德”、“重视民生”,“矫枉过正”等思想付诸行动,秉持“仁爱之心”和“公义之道”,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家庭、友情、生活中持续练习和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和思想发展。九州是个“知行相承”的传统文化地带,而学习《左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而立之年,回顾自我、消化现实、启迪未来的思考空间。

总之,在学习《左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体现的深层次思考和人性关怀,为我们走向未来、践行人生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想指南。借此机会,深刻感受和领悟《左传》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立足三观建设走向新世界的美好过程。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左传》是一部古代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和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事件。通读《左传》,不仅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更能够深入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相似性。在阅读这部书籍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读圣人书,明智者事少而问多;读诸侯书,明智者事多而问少”的道理。

第二段:历史感悟(200字)

在读《左传》的过程中,我深受春秋时期的历史感悟。《左传》描写了当时的乱世,政治腐败、内乱不断。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是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同时,我也看到了各个诸侯国的兴衰更替,这让我明白了历史的轮回和变迁,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和政权是永恒的,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

第三段:人性思考(200字)

《左传》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本讲述人性的书。书中的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有贤臣,有奸佞,有忠诚,也有背叛。其中,鲁国的宰相管仲是一个仁爱正直的人,他的形象令人难忘。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仁爱、勇敢的精神,以及对正义事业的坚持;而鲁国君主寿梦则显得软弱无能,尤其是面对权臣墨翟时更是手足无措。这让我深思,一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

第四段:务实处事(200字)

《左传》中记载了很多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在这些事件中,我看到了诸侯国君主和宰相们的勇敢和智慧。他们不仅要面对外来的侵略,还要应对内部的政治变化。通过读书,我认识到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学会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第五段:经典传承(200字)

《左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左传》,我懂得了人心难测,政治的艰辛,以及领导的困难。同时,我也看到了诸侯国之间的恩怨和纷争,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矛盾。这些经典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100字)

通过阅读《左传》,我不仅了解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更深刻认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相似性。《左传》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使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发展规律、人性的思考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懂得了经典传承的意义,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左传》是我所读书籍中的珍贵之一,值得一读再读。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四

现在他又代表郑庄公出兵帮助齐国抵御北戎的进攻,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斩杀三百,俘虏了大良,少良两个元帅。齐僖公一看,少年有为,又想把自己另外的女儿许配给他,他又拒绝了。

但是,齐国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主持人鲁国这个迂腐的教条主义国家,却没有把郑国放在前面,惹得我们的少年英雄很不高兴。

后来,四年之后,就爆发了有郎之战。

在前面的《左传》里,有三处提到了这位可爱的年轻人。

“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隐公七年, 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隐公八年,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

现在是恒公六年,公子忽已经成婚多年了。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谢绝了齐僖公的婚事,倒是说明了这个小伙子是个性情中人,敢爱敢恨。

在后面的历史里,这个人物再次出现,却是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的王位争夺战,这个年轻人又一次做出了让我们惊讶的事情,历史真的不属于这样的年轻人。

郑庄公这位老英雄,看来还是十分喜欢这个嫡长子的,年纪轻轻地就开始栽培他。当年郑庄公和周王室关系紧张的时候,相互交换人质,公子忽就是人质。按照触龙说赵太后里的说法,这是在给公子忽积累政治资本。后来公子忽在周王室那里和陈侯的女儿成婚,和陈国接了亲家。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亲家实力太弱,终其在春秋的历史长河里,永远是陪角,连一次象样的政治作为都没有,随时都寄人篱下的苟延残喘。郑庄公在和周王室的长葛之战的时候,陈国迫于压力,加入到了周联军的行列。可对手又是亲家翁,着实让这个陈侯为难。所以,在两军一交战的时候,陈国首先溃败,将周联军的左翼让给了郑庄公,结果周联军打败,周恒王中箭受伤,险些成为郑国的俘虏。这也算是为郑国出了一把力吧。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五

作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左传自问世以来便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最近,我也有幸读到了这部伟大的史书,并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在阅读左传时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阅读左传,我对孔子的尊崇和推崇更加深入。左传中广泛记录了孔子及其后学在政务和教育上的贡献,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孔子的教诲和学说使得他的学生们在政治和社会上表现出色,不仅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给后来的世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读完左传后,我深切感受到孔子的伟大和他对后人的深远影响,也更加欣赏和崇拜他的思想。

其次,左传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深刻。左传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君臣之间的斗争,以及他们的品行和态度。其中,有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如卫灵公、晋文公等。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我不仅更加了解了他们的经历和性格,也从中体会到了他们的美德和不足。左传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

第三,左传中的历史事件引人深思。左传虽然以记述春秋时期的政治风云为主,但它并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相反,左传以史为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论,揭示了其中的道理和玄机。其中,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齐国的君臣之争等事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左传中的历史事件不仅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人性的复杂和权力的陷阱,也给我提供了不少关于人际关系和政治管理的启示。

第四,左传中的语言深入浅出。与其他古代文献相比,左传的文字更加平实易懂。作者通过精炼而贴切的语言,令人们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思想。例如,在记述纷繁复杂的国事时,作者经常运用寓言和比喻的手法,使得那些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实践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左传的语言之美,让我在阅读时流连忘返,并引发了我对写作的思考和追求。

最后,通过阅读左传,我深感历史的重要性。左传作为一部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它让我意识到,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根基。只有了解和研究历史,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把握当下。通过读左传,我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左传,我不仅更加尊崇和推崇孔子,也深刻认识到左传中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语言艺术以及历史的重要性。左传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启发,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运用起来,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六

《左传》看似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写,但在描写当中又参杂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总结与经验教训,为人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在个人方面,用理性去看待问题,用逻辑去征服他人。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联合攻郑,烛之武说秦伯,刚开始是把郑国的存亡问题放在一边,先对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进行着重的具体说明,其次叙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最后在述说晋国的狼子野心与对秦国的忘恩负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一步步地叙述,把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清晰地摆在秦穆公的面前,最后打动秦穆公,不仅使得秦国退兵,而且还留了秦将杞子三人帅军助郑守卫郑国。

一个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可以运用严谨而周密,委婉而多姿的逻辑思维去熄灭战火,更何况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呢。现在的中小学,往往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相关的某某因为打架而受伤住院或者残废,这都是因为一点小小的摩擦而导致的。有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打架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要学会运用理性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用严密的逻辑去征服别人。

在教育方面,循循善诱,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庄公一生下来就被其母武姜所厌恶,而他的弟弟则一直被其母偏爱,先王在位之时,其母就想要废除庄公而改立段为王。庄公上位时,其母又私地下各种阴谋来阻挠庄公持政。段因受其母的偏爱而骄纵无忌,大臣们害怕段会酿成祸害,纷纷请旨想除去他,庄公却泰然处之。其实庄公不是不明白段和其母的祸心,只不过他的略是令其养痈为患,“多行不宜必自毙”。终于,段被庄公宽容的假像所迷惑,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最终被庄公所灭。

其实庄公如果能够对段有一定的教育,或许段也不会养成骄纵无忌的性格。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伟大职业,它对学生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但有的老师却对一些性格比较恶劣、老师的劝告不听、漠视课堂纪律的学生采取自由放养的方式,认为老师的话你现在不听,那就等到到了社会由法律制约吧。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调皮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只要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有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那么一定可以让学生认真起来。

在国家方面,杜绝腐败行贿之风,建立高效廉洁、勤俭节约型政府。《臧哀伯谏纳郜鼎》中,宋庄公因为杀了死马孔文嘉以及宋殇,为了取得鲁国的支持,把郜国的大鼎送给了鲁国作为贿赂,鲁庄公接受了它并将它置于太庙中。鲁大臣臧哀伯就对此表示鲁庄公这种行为是明示百官可以纳贿,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这个道理不仅对那时的鲁国有用,即使拿到现在也一样具有普遍意义。就如一个当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他的下属也同样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失败。同样在我国现在的反腐进程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反腐要从高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会腐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糜之风,构建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每一部史书,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内容,只要能用心地去品尝,细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那么它就是一部好的作品。正如《左传》,它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载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每一个篇章,都揭示了其中所蕴涵的大大小小的道理,对现在的个人、社会与国家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偶尔无聊的时候看看史书,尤其是像《左传》这样优秀散文典范,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的,进而完善自己,做一个完美的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七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起来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无礼,并且心向楚国。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朝见秦穆公,敌军一定会撤回去。”郑文公依从了他的意见。烛之武却推辞说:“老臣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现在老了,干不了什么了。”郑文公说:“我不能及早任用您,现在形势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可是郑国亡了,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这才答应了。

夜里,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出了城。烛之武拜见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国了。要是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利,那就麻烦您进行这场战争吧!但是,跨过一个国家而把远地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实力增强了,贵国的实力就减弱了。要是放过郑让它作为东路上的主人,秦国外交官员来来往往,也好供应些他们所短缺的`东西,您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况且您已经给过晋惠公好处了。他答应给您焦邑和瑕邑作为酬谢,可是他早上一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修筑工事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它已经向东把郑国作为边界,又向西边扩展疆土。损害了秦国却让晋国得到好处,您还是考虑考虑这件事情吧!”

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就跟郑国订立盟约,派杞子、逢孙和杨孙驻守郑国,这才启程回国。

子犯(即狐偃)请求进攻秦军,晋文公说:“不能这样做。要不是那个人的力量,我们不会有今天。依靠人家的力量却去损害人家,这是不仁;失去了自己同盟国家,这是不智;用互相竞赛来代替团结一致,这是不武。我们还是撤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本篇以对话著名。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先就秦郑关系立论,说明“亡郑以陪邻”,于秦无益反有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则对秦无害而有益。接着就秦与晋的关系立论,先举旧例,说明晋人惯于背惠忘恩,用以离间两国关系,再进一步指出亡郑之后,晋人势必“阙秦以利晋”。层层剖析,入情入理,听起来好像不是为了保存郑国,简直是为秦国的利害存亡设想,因而深深打动了秦穆公。烛之武在危急时刻,挽救了郑国,其能言善辩、机智果敢的形象立现于纸上。文章两妙的是烛之武与郑文公的对话。烛之武的婉拒平添了一段波澜:“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从中可以看出其久不得志的悲哀。这样一个以其雄辩之才退去秦晋虎狼之兵,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栋梁之才,竟然一直不被重用,实在是郑文公的悲剧,也是烛之武的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八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宋朝时就已列入“十三经”,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左传》的文字与历史记录历来为人推崇,我自己读了之后,也觉着这种推崇是不无道理的。不过既然它是儒家的经典,那我们可以想见,它的许多观点,肯定是符合儒家学说的。

我读书功力不够,现在第二次读至“僖公二十四年”时,觉着《左传》借助历史至少体现了三个观点,即,一、治国当以德为先,得民心者得国;二、善恶到头终有报;三、天道已定,人不可违。这三点从我对儒家的了解来看,都是符合的。虽然貌似《左传》作者没有明说自己认可这三个观点,但是《左传》在借它所述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事件及人物中,多次表述了这三点且基本贯穿于整本书。我简单地从《左传》的记述来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得民心者得天下”,貌似这是中国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不过我觉着从历史来看,得民心得天下不是完全对的。得民心者不一定能得天下,不得民心者也不一定就会立马便失天下。可能《左传》的意思也不是认为这句话是无条件的正确,因为《左传》中也有一些事情证明,不得民心不一定就失天下。

卫懿公好鹤虽然亡了国,但是他好鹤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卫国人不喜欢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然而如果不是狄人打进来,他也不一定就亡国了。晋惠公对大臣刻薄寡恩,但是他虽在韩原一战被秦国打败以致被俘,但是最后也还是又被本国人设法给弄回国继续做晋国国君了。卫懿公和晋惠公我觉着应该是那种不得民心的人了,我记着就连《左传》中都记载了有人说晋惠公不得民心这种话。

“善恶到头终有报”这种说法,我觉着是《左传》中最为明显的观点。因为这个道理在我眼里很不靠谱,所以我在《左传》中多次读到这种表述就会印象更深。《左传》在讲到这点时,有时是与“得民心者得天下”配合着的。比如说,某人不得民心,他最终一定是失掉所有的东西的。至于其它例子也很多,不过我暂时记不清具体事例。“天意不可违”这种观点,大概现在很少有人认可了,因为这种观点其实本质上是承认命的。而现在人据我观察,大部分都是认为“人定胜天”的。“僖公二十二年”楚、宋泓之战,宋襄公在表示要与楚国大战一场前,有人就劝宋襄公说“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僖公二十三年”,晋重耳逃亡在楚国时,有人劝楚成王杀掉重耳,成王说“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其它例子还有很多。

这三种观点,不从现在的角度看它对不对,单从《左传》来看,会发现史事都基本上是一一印证了这三点的。所以,就算我们现在不认可它们,但是古人认可它们,我们也应该很能理解的。毕竟他们读到的史书是反映了这些事的。

史书的作用,在此处可以说是很完美地展现出来。一件事,当你在对它一无所知时,有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你不信也会信了。如果他有目的地把他想表达的表达给你,把他不想说的又不告诉你,你就会不自然地向着他的观点靠拢,因为从他所说来看,他的表述确实是因果有据的。青蛙坐在井底,它当然只能看到井口的那一片天空。可怕的误导就在此处了。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九

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读左传不仅仅是了解古代历史的途径,更是关于人性、政治和伦理道德的深思。通过阅读左传,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智慧的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从左传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历史的真正含义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官修史书,记录了那个混乱的时期里鲁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通过阅读左传,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历史是血液和记忆的脉络,而左传则是春秋时期的一座大桥,将我们连接起来。历史是经验的总结,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左传让我们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人们是如何思考、行动和决策的,而这些都对于理解人性和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二段:领悟政治智慧

左传中的政治故事让我对权力、权谋和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的现象,而左传给我们展示了春秋时期政治的种种表现形式。左传中有许多对政治智慧的讨论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政治的深思和智慧。通过阅读左传,我看到了政治斗争中的权谋、欺骗和背叛,也看到了忠诚、正直和坚持原则的人物形象。左传使我明白了政治是复杂而且常常充满阴谋的,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处理权力和政治的智慧。

第三段:探讨伦理道德的准则

左传中融入了大量的伦理道德思考,反映了古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和思考。通过左传,我认识到伦理道德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历史故事中,正直和忠诚的人受到尊重和赞赏,而谋取私利、背信弃义的人则受到谴责。左传教会了我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品格和行为,也让我明白了正义和公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左传是一部有智慧的作品,它告诉我们,伦理道德的准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第四段:感悟人性的复杂性

左传中的人物形象众多,而他们的言行举止则反映了人性的各种面貌。通过左传,我认识到人性是多样和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欲望和责任感。左传中的人物形象有忠诚的臣子,也有自私的权臣;有恒心不懈的追求者,也有背信弃义的变节者。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丰富和立体,让左传成为了一部独特的历史文献。通过读左传,我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学到了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不同人的行为和动机。

第五段:对自己的反思和启示

左传是一部关于春秋时期的历史著作,但它对于现代人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阅读左传,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左传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让我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的标准,是否能够在困境中坚守原则。左传提醒我要时刻警惕权力的诱惑和自私的冲动,要追求公正、正义和忠诚。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品格。

通过读左传,我领悟到了历史的深刻和智慧的力量,了解了政治的复杂和权谋的智慧,深思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感悟到了人性的多样和复杂。左传不仅仅是一部揭示春秋时期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部启示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现实中伦理道德和政治权力的著作。通过阅读左传,我受益匪浅,为自己的人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左传所写的战争篇十

作为一本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书籍,《左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后世的影响和价值不可忽略。在阅读《左传》时,我深深地被其所包含的历史、政治、道德和文化内涵所打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左传》的历史价值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史传体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对春秋时期历史的详细记录。它以宗族的渊源为主线,以诸侯国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为背景,揭示了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过《左传》的读书体会,我意识到,春秋时期是一个十分动荡的时期,众多霸主或政治家的厮杀与政治理念的碰撞,塑造了一个形态各异,注定难以复制的时代。

第二段:《左传》的政治思想

在《左传》中,很多思想称为后世士人追随的典范,譬如法家思想的先驱管仲,齐桓公耕战国之路的理念等等。《左传》揭示了社会的动荡是由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所致。专制统治不仅影响宗法政治,而且影响到全体人民。但是,《左传》并没有抛弃人性,相反,它体现了无私公正的理想的力量,人们在这个历史的时期里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第三段:《左传》的文化意义

作为一部史传体的文献,《左传》在文化上也有其重要的地位。它在文字表现上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修辞技巧华丽,精雕细琢。同时,《左传》还体现出了浓郁的礼教文化,即对国家的道德、宗法的敬畏和仪礼的重视。在阅读过程中,我体悟到,文化的传承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而文化的传承又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传承与运用。

第四段:《左传》的价值观

在《左传》中,人们追求的不仅是自身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它强调了人之大者,必先为人之大,强调了勇往直前、信仰坚定、恪守诚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观念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告诫我们始终不能忽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只有自我约束与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好、和谐的社会。

第五段:结语——《左传》的启示

《左传》虽然是春秋时期的史料,但它的价值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并且对于未来有极大的启示,因此也赋予它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左传》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而又多元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程与历程。它告诉我们,史记虽然传承记载历史的事实,但它既不能像人的双眼一样看透一切,也不能像人的双耳一样倾听一切,而是需要我们去借鉴、去思考。正如被誉为中国史学源流的《左传》一样,它充分证明了人类文化的恒久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