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农村经济调查报告(热门21篇)

时间:2023-12-05 06:35:23 作者:笔尘

调查报告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总结和归纳的过程,更是一种深入探讨和思考的机会。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写作指导。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 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 -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每次到基层调查,都会发现一些新的情况,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最近我在调查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就发现黄茅乡白洋村陆明建等9户农民联合开发荒山,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联合体的成功之路,为当前我们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组织形式。

会同县黄茅乡白洋村距洪江区仅2公里,交通优势明显。1996年初,看到城区建筑用砂紧缺,盼望致富但一直苦于没有路子和开发启动资金的陆明建、陆明军、梁厚成等9人开始合伙投资购买打砂船。刚搞了几个月,就遇上了“7。17”特大洪灾,他们为了救出被洪水围困的村民,不得不忍痛损失了价值6万余元的打砂设备。洪灾过后,他们又东凑西借地筹资购买了一套设备,重操打砂旧业。一年后,由于打砂业对河道破坏严重,航管部门加强了管理,加上砂石资源有限,不是长久之计,陆明建等人寻思另找其他的出路。正在这时,白洋村有一片300多亩的荒山要对外公开招租,且优惠条件较多。陆明建等人一合计,投标承包村集体荒山的决议很快形成,竞标也顺利成功,承包期30年,承包10年后按每一株果树0.3元的标准交纳租金,承包合同经县公证处公证后立即生效。从1998年开始开发至今,他们已累计投资11万多元,其中直接投入现金6万余元,自己投劳1200多个。已栽种优质板栗xx株,优质梨树3000多株,杨梅、碰柑、脆蜜桃等1000多株,去年已开始挂果生产,估计进入盛果期后年产值可达25万元以上。

调查分析表明,陆明建等9户联营开发荒山创办的果园基地,是一个具有明显典型意义的农村经济联合体。这个农民经济联合体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有紧密的组织形式。联营的9户平时关系非常密切,均有直接或间接的亲戚关系。如陆明建与陆明忠、陆明军是兄弟,而梁厚成又是他们的舅父。正因为有沾亲带故的密切关系,这个联合体才能长期维持。同时,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9户的18个劳力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二是有民主的管理方式。9人中没有具体的负责人,有事平等商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对联合体的日常管理则实行轮流值班制度,有事时个人与个人之间可以进行调济。联合体设有出纳、会计和计工员,每月公布一次劳动工日、收入和开支,保证工作和收支的透明度。三是有科学的投入分配机制。9户的股权相等,投入与分配相同。联合园艺场的投入全部从打砂收入中开支,而打砂收入是按劳动工日计算的,个人的这项收入不足以弥补投入资金时,必须由私人垫钱补足。对园艺场的收益分配,实行平时劳动计工制,全年收入除去成本后,再按劳动工日进行分配,促使大家共同参加劳动,真正体现了利益均沾、按劳分配的原则。

启示之一: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是聚集农村闲散资金,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的现实途径。当前,农村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缺乏,闲置的存量资产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是广大群众中零散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常常是存到银行吃那点少得可怜的利息。据调查,会同县农民存款余额去年已超过10亿元,而农村却闲置着大量的“四荒”地和一些集体资产,黄茅乡白洋村就有xx多亩荒山至今未得到有效开发。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可以把农民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集中资金盘活农村存量资产。陆明建等人组建农村经济联合体以来,已累计投入11万余元资金,开发荒山300余亩。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搞开发,他们的这些钱也存不起来。而像他们这样的联合体,会同县已不下50个,聚集农村闲散资金超过800万元,累计开发荒山1。8万余亩,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约400多万元。

启示之二: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是防范市场风险,调动农民搞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农民群众存在的保守观念、怕担风险的观念始终是一对重要矛盾。农民怕担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敢闯敢冒精神缺乏,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也有市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变幻莫测,农民群众无所适从;现阶段农民经济实力薄弱、资金积累十分有限,在市场中难以经受风吹雨打等等。农村经济联合体把分散的、单个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荡市场,一方面可以集众人之智,研究市场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即使有市场风险,由于人多势众,风险共担,对单个的农民来讲可以免遭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以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联合体就成为农民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有效载体,进而促进农民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白洋村陆明建等人联合开发荒山后,就带动了该村杨文武等6户联合租赁开发村集体的楠竹低产残次林100多亩。

启示之三: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必须切实加大引导和服务力度,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农村经济联合体是农民群众在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组织形式,各级党委、政府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搞好服务,为其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促使其健康发展。从黄茅乡的实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看,引导和服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切实保护好他们的权益。要营造一种大力支持农村经济联合体发展的氛围,特别是从法律上保护好他们的权益,防止破坏和侵害他们的合法利益,让他们吃下搞开发的“定心丸”。二是切实加强服务。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帮助他们搞开发,闯市场。在调查中,许多参与开发的群众普遍要求,为“三农”服务的人才要更多一点、作风要更深入一点,特别是对农资部门假药、假种的问题意见十分强烈。三是完善配套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关改革,特别是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乡村企业改制、科技推广、开发激励等机制,以推动农村经济联合体的发展。四是要注重总结推广,发挥农村经济联合体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启示之四:兴办农村经济联合体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管理,实现良性发展。农村经济联合体是农民自发组织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且大多数农村经济联合体组织松散,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制约了农村经济联合体的健康发展。从陆明建等人的实践看,加强农村经济联合体的自身管理非常重要。否则,兴办的联合体也将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而已。当前,农村经济联合体加强自身管理重点在三个方面:一要克服随意性,增强联合体的组织性、法律性。要防止群众办联合体重宗族关系、亲朋关系,而忽视必要的法律手续和制度建设的现象,切实完善联合体的组织管理形式。二要克服传统性,增强联合体的科技含量。要面向市场发展生产项目,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以陆明建9户联合体为例,他们9户中没有一个果树专业技术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联合体的发展。三要克服保守性,永葆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创业精神。要保持良好的团结创业精神,坚持艰苦创业,防止小富即安,小富即收;要积极引进新品种、新项目、新技术;要大力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要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联合体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2001。

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世行贷款造林是负债经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二、三类林再进行一次补植补造,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造林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

规章制度。

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林业的精品工程、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2

页,当前第。

2

1

2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2、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3、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4、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不利于整体发展。

5、村级债务包袱沉重,不利于全力发展。

至20xx年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1071。9万元,村均51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14个,占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5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733。87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6、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不利于突破性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盛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盛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1、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干部意识转变,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班子。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因地制宜,选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4万元、8万元,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四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盛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4、强化管理,千方百计盘活资产,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xx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xx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xx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xx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现全村共有xx人,其中:男性xx人,女性xx人,18岁以下人数为xx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xx人,60岁以上人数为xx人,劳动力人口数为xx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xx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xx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xx%;从事二、三产业的为xx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xx%,其中:xx人从事交通运输业,xx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xx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x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xx亩,总产量xx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截止今年xx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xx条,约xx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xx条,约xx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xx个,小水池xx个,沼气池xx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

现交麻组建有xx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xx户xx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xx人,参合率xx%;全村有xx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xx所,适龄儿童入学率xx%,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xx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xx人,村民委员会委员xx人;全村共有党员xx人,其中:男性党员xx人,女性党员xx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xx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

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

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

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

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

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xx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

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

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

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

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

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

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

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xx亩核桃种植。

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

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不论在哪,好的经济可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国家才能够真正达到小康。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好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发展铺路搭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当前经济情况及生产方式,以便更好的带领农民走致富之路,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阳市麻沙镇“农村齐致富”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题的主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20xx年1月23日24日25日26日,实践队的五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对麻沙镇江坝村、扁溪村、水南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麻沙镇的经济较为一般,当地特色农产品较多,99%的人表示农产品没有统一的销路,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当地的交通也不大便利,75%的农民缺乏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认为政府对当地农产品经济不够重视,没有可靠的计划措施,86%的农户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幸福感不强烈!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产技术缺乏。

当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不懂得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依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进行耕作,文化低,致使农产品产量低,导致收入低,步入小康水平的步伐缓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村里的有文化的青壮男子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缺乏青年一代的新的生产理念。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没有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味的耕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2农产品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

散乱的产品销售,致使产品销售量低,知名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销售地点在于乡镇农贸市场,采取的销售方式在于自己将农产品带往市场零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其销路远远不如收购的速度快,其销量远小于收购的方式,未建成一体化经营体制,导致产业链条松散。

就当地的特产山药发展现状来看,山药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经营不足,农户们各自为政,仅仅是各自进行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山药销售链条没有形成,生产和销售环节松散,既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散乱的种植未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病虫害四处传播,在各家各户不停地上演。这样散乱的种植与销售造成山药种植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便蒙受巨大损失,造成农民群众对大面积种植山药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山药产业化的发展。

3交通不够便利。

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直关系到产品的销量,当地的交通不够便利,使得麻沙这个偏远的小镇被大山包围,不为人广知。而许多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采取措施开山凿路,镇上的许多村民只能通过崎岖的小路通往镇上,有些村虽然有便利的道路,但路狭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过,导致农产品的运输受到阻碍。日子久了,山还是山,依然耸立着;镇依然是镇,没有改头换面;村子依然是那么的破旧,没有几丝改变。

(一)增长农民的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产品的品质决定着其销量,所以要从根源抓起,扩展农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实现科技化耕作,为此,可以实现以下措施:

(1)政府下派科技特派员,集中农民为他们传教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下地实地指导。

决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带领农民一起致富。

(2)低价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程度的直接标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很难找到年轻人,因为都外出打工了。妇女、小孩、老人成为留守者,农村成了标准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壮年劳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家里的耕作,而丢荒又不可取,勉力为之,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农民的金钱是有限的,要想农村耕种尽快机械化,就必须低价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等措施。

(二)招商引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

(1)引导农民规划好片区,重点种植特色农产品。例如,麻沙镇江坝村盛产山药,政府可以鼓励引导农民,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把精力集中在山药的种植上,使其产业化。

(2)在当地建立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产所,以便交易正常有序的进行。

(3)采取可行性的机会和政策,以便吸引外商,创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上述所提到的山药的产业化,政府一方面可以为外商提供五年无偿土地用于建厂房,进行山药的深加工,为山药的产业化做准备;一方面应高举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过程受农药污染少,属于无公害保健食品的旗帜,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对山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当地山药在消费者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打造自己的名牌。

百姓应该做到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集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齐心奔小康。

(三)凿山开路,走出大山。

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世界各地,就必须使道路畅通,为此政府应努力使买卖双方人员来去自如,使产品运输能够达到快速、方便。

产品产业化能为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易平台,这样不但可以引来更多的商家,强大的销售基地也使得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能使产品产业化,更能使产品品牌化。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商品粮基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改进和完善农村公路的绿化,对不切实际的做法进行纠正。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实行通行便利措施。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较好,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共处,但要想达到真正的小康水平,还需要党和人民的积极努力。经济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农业经济也十分的重要。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经济命脉,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死大权,所以要落实好国家各基层的经济状况,做到举国共进!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由于种类、内容、目的不同,结构和写法上也各有差异,但一般都是按照如下各组成部分来写的.

一、标题。

在正文之前,先要拟订标题.写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只有正标题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直接写明关于什么问题的调查报告,可以直接写明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也可以直接写明调查报告的问题.

另一种是正副标题形式.即用正标题写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用副标题注明调查的内容、单位等.

调查报告的标题必须醒目,观点鲜明,生动活泼,使读者见题明义.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或称前言,导语,概说.

这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种写法是,简要说明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及调查的经过情况,让阅者先了解调查报告产生的概况.这种开头,有对调查工作本身汇报的性质,多见于机关工作内部的调查报告.

另一种写法类似新闻导语.就是概括介绍对理解全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形势、背景、调查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意义等,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为理解全文起引导作用.这种开头多见于供报刊发表的调查报告.具体写法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多样.

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只点出要介绍的新生事物的特点就行了.

总结典型经验,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概括说明调查对象的状况,形成典型的时间及内容.

研究问题性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扼要地提出问题,指明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直截了当地把要揭露的问题摆出来.

(二)主体。

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的表达,一般说来,如果是工作调查报告,就要详细述说工作的情况、经验、体会、做法或问题;如果是事件调查,就要历述事件的具体状况,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原因结果怎样;如果是揭露性质的调查,主要是把事件或问题的真相、内幕、原委、危害写得一清二楚.总之,要反映实情,找出规律,揭示本质,上升到理论.

由于调查的`目的、范围、方式不同,调查报告主体的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有如下四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按调查的顺序安排结构层次.有些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即采用此种结构.有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有时也要按调查的经过或事件本身演变的顺序反映.

2、横式结构.即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分成几个部分并列结构,分别冠以小标题或序号,从不同的方面围绕全文中心叙述说明.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反映情况、介绍经验或研究问题的调查报告.

3、逻辑结构.即按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来安排结构.这种结构多适用于总结典型经验,并进性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

4、逐点结构.即按调查的几个点或几个方面,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来结构.

主体部分的要求是,内容上要充实、具体,由实入虚;形式上要层次条理清楚;而写法则应根据调查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灵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

(三)结尾,或称结语.

指调查报告的结束语.这部分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有的调查报告没有专门的结束语,就以主体部分的末段自然结束,意尽言止.有结束语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以提高阅读者的认识;

2、提出新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人们更进一步地去探索;

3、补充交待在正文里没有涉及到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有益建议,供领导参考.

4、结尾要根据写作目的、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结尾方式,话多则长,话少则短,无话则止,切莫画蛇添足,损害全文.

三、署名。

单位署名,可署于标题的正下方.个人署名,可署于文尾右下方,也可署于标题的右下方.年月日,一般署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四、深入调查。

调查所获取的材料是报告写作的基础.只有进行系统周密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取得报告所需要的具体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调查报告研究是一种基本功,这种基本功的扎实与熟练则有赖于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反复实践.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注意以下诸点:。

(一)必须具有正确的观点立场。

(二)必须具备谨慎勤劳的态度。

(三)必须掌握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1.准备阶段。

(1)确调查的,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掌握思想利器.

(2)带着调查的目的,到有关单位查阅反映现实与历史情况的资料(如工作总结,图表数据、原始记录等).

(3)拟定好切实的调查提纲,在提纲中列出调查的目的与要点,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2.调查阶段。

(1)开调查会。

(2)个别访问。

(3)现场调查。

3.研究阶段。

五、提炼主题。

提炼的方法有二:一是接受上级机关或新闻机构的授意,带着这种“意”的大致框框,。

到实际生活中寻求大致的印证.另一种提炼主题的方法是调查所获的材料,不能印证调查的初衷,却又别有中心,则要根据材料能反映的实质规定的意旨而提炼出为材料所固有的并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六、观点材料统一。

调查报告应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七、布局合理。

合理布局就是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结构安排要匀称得当、完整严密.一般调查报告除标题外,正文大致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一)导语。

(二)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中心重要部分,是决定调查报告质量高下与成败的关键部分.这部分要紧承导语.导语确立了主题,提出了问题,主体则要紧扣住主题,井然有序地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主体可以分几个大的部分与层次作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安排.主体要通过典型势力与重要的数据具体剖析,展开主题,揭示实质.

主体部分的写作,可以根据组织材料表现主题需要采取层进式,并列式、层进并列杂糅式等构架形式.

1.层进式(纵式)。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按照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一层层推进的写法来写,种结构线索单一,内容集中,前后贯通,便贯成一条由浅入深、由始及末,由提出问题的清晰的表现主题的线索.

2.并列式(模式)。

这种结构是按调查材料,从几个方面并列地展开,说明主题.这种结构比较全面、完整,便于从多方面、多侧面表达主题.

3.杂糅式(纵横式)。

这种形式是层进与并列两种结构形式在一篇里并用,大多数是就全篇总体而言是层进式,而主体的某个重要部分则采用并列式.

(三)结尾。

调查报告的结尾要紧扣主题,承接主体,干脆利落,留有余味有的结尾从主体中分出单列,或收束全文,强化主题,或希望前景,催入奋进;或希望勉励,鼓舞情志,或议论生发,发人心智;或留有余味,发人深思,有的则干脆归于主体,不单列出结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矗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农村社会的和谐经济要先行。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进行了此次调查访谈。

由于我们社会实践小队是第一次独立完成这样的社会实践调查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首先,我们小队每个成员都上网查阅了目前新农村建设一些成果与政策,另外,我们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的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结合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我们小队逐个问题讨论,反复修改,我们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接下来我们寻找了要去实地调查的新农村,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需要调查的新农村,并做出了具体的调查实施计划。自此,调查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1、调查时间:**12年7月6----**12年7月8日。

2、调查对象:所选定要调查新农村内的普通村民。

3、调查地点:南阳寨村、关庄村,师新庄、大谢村,庄王村,郭村及小队成员各自村庄。

4、调查目的:

1、了解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情况以及新农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宣传国家的优惠政策,帮助新农村农民了解自身所拥有的权利。

3、重点调查新农村经济建设现阶段的经济构架及组成。

4、了解文体教卫场所的建设情况。

5、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调查结果为政府建设新农村提供参考。

6、有利于我们队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

5、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重点采访,问询法。由于实际情况的制约,考虑到我们社会实践小队以及新农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我们打印的调查问卷每个村只进行了较小规模的发放与采集,并询问部分村民以及向村委会相关成员交流了解具体情况。同时利用小队成员均是来自农村之便,集体调查结束后,回到各自村庄,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7、内容概述:

(1)、新农村中普通农民经济收入情况有多少,工作情况如何。

(2)、限制新农村村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3)、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如何,制约因素有哪些。

(4)、在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帮扶措施效果如何。

(5)、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环境的保护。

(6)、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治安、卫生、村务公开公正方面建设的如何。

8、调查结果预测:本次调查题目偏大,由于客观因素限制,实施调查人员不足,时间较短,调查的人群不太广泛,地区范围十分宽大,但调查的范围却比较狭小,以及调查方法的不够准确,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另外被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会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新农村村庄,各村的经济发展基储自然环境资源等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经济发展有快有慢,各有差异,可能导致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调查报告《新农村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内因:

(2)、缺乏有效的获得信息、资金、技术等的途径。新农村村民对于致富普遍缺乏途径、资金、技术,这是由于他们地处农村,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缓慢,没有资金的原始积累,没有上网、读书、看报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文化程度低导致他们没有掌握一技之长,生活艰难。

(3)、新农村村民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由于地处农村,思想相对比较保守,难以转变,致富缺乏长远的规划与眼光,缺乏创业致富的勇气,做法比较保守。例如部分村民仍存在上学无用论,认为还不如打工挣钱快。

外因:

(1)、新农村领导班子能力不足,部分村委会有贪腐现象。由于一些新农村村委会领导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引导本村村民积极致富,无法给本村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村领导班子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娶指一处打一处,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甚至有部分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占据村委会中的职务,暗箱操作选举,为自己谋求私利,根本不能发展本村的经济。

(2)、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导致部分村民返贫。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部分村庄经济基础较好,由于进行新农村改造,拆除已有的用大部分积蓄建设的很好房屋,补助过低,搬进新房仍需缴纳较多的费用,导致部分农民返贫。另外,由于新农村建设,导致原有的部分农村产业无法继续存在,例如小型的销售农药化肥店、收购木材厂、家庭养殖等等,导致部分村民返贫。还有原有的小型零售店、菜店、制衣店等,由于再经营这些需要购买店铺,而这些店铺的价格都普遍很够,导致部分村民无力购买导致返贫。

(3)、资源、经济、交通等基础起点比较薄弱。由于新农村建设普遍缺乏各种自然资源,只能依靠出租土地以获得土地出让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土地出让金十分低廉。村民想兴办工厂、发展养殖业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交通不便,导致没有人愿意投资开发。没有资源,也无法开展旅游业。

(4)、政府对新农村的宣传及支持帮扶力度不到位。对内,政府没有对新农村村民进行有效地国家各种对新农村优惠政策的宣传,农民不知道有什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不知道怎样获取政府的帮扶。对外,政府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对外宣传新农村,没有进行有效的招生引资。同时,政府对于农民的帮扶也不到位,没有进行有效的针对农民的培训。例如村民反映政府进行的技术培训,培训时间很长,有两三个月,而且培训结束后并不能解决工作问题,导致培训流于形式,针对村民的电脑方面的培训,竟然是老年人参加,也是没有实际效果。

1、当地政府应当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新农村经济建设市场主体,拓宽农民增收领域。积极鼓励帮扶那些新农村农民自己创办的小企业,培植工业生产主体,积极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种养殖,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主体。当地政府要积极给予这些企业组织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自主能力,使它们能健康发展,同时帮助农民获得更多有效信息的来源,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农村农民的培养力度。对新农村失地农民所做的技术培训应该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盛泰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档子政府所做的针对农民的培训应当直接与当地企业对接,能在培训后妥善解决培训学员的就业问题,不要让培训流于形式。

3、当地政府应当加强新农村领导队伍建设。当地政府要依法切实监督好新农村村委班子公正公开选举,避免选举出现上下勾结暗箱操作的现象,选出能真正为村民谋福利,有文化,有道德,能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村领导班子,真正选出农民信任的村委领导班子。只为自己谋福利的村干部。

4、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发展新农村的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新进的生产力新农村农民就更容易致富,这就需要农村要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5、当地政府应当妥善处理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导致各种经济问题。依法足额给予失地农民补偿,同时积极帮扶那些因新农村改造失去经济收入的农民,使其获得其它经济收入的途径,杜绝因为新农村建设而导致农民返贫的现象。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近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政府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平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政府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镇位于武陵东延余脉,是两省三地五县的交界点。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8.5万。近年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始终抓住农民稳定增收这一核心,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镇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1、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我镇处于山区、丘陵、平原结合地带,全镇拥有山林面积27万亩,而耕地面积仅33708亩,且大部分耕地属挂坡地,非常贫瘠,无法推广机械化规模种植,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镇水果产量仅2963吨,出栏生猪仅5.99万头,山羊1.27万只,出笼家禽15.34万只。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镇从发展多种经营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分割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生产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粮食、水果、牲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水果产量1.1万吨,生猪出栏12.58万头,山羊4.7万只,出笼家禽57.5万羽。分别是20的3.8倍、2倍、3.7倍、3.8倍。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面貌显著改善。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治水兴镇为重点,在全镇组织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镇有小型水库1座,各类堰塘990处,总储水量300万立方,灌溉面积1.1万亩。建成水窖830个,水池730个,蓄水总量达268万立方。建成集中供水点三处,日供水规模达980立方。坚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4%。。全镇26个村居建成通村公路总里程200公里,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

3、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生猪饲养达到18.37万头,出栏12.58万头,能繁母猪饲养达5400头。土鸡养殖达82.9万羽,出笼57.5万羽,存笼25.4万羽。山羊饲养达到7万只,出栏4.7万只。在此基础上,突出山区特色,引导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养蜂、食用菌、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干果山货等产业,力争形成特色规模。新成立了15家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畜牧、柑桔、食用菌等十个方面的农业产业,兴民畜牧、喜洋洋等合作社已成为带领山区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镇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18个,其中三堰淌、河田坪、官渡坪已达30万元以上。

4、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年到20,全镇农民人均纯情收入由2849元提高到6780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入实施镇村一体化战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一倍多。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控规编制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和重点开发建设片区的控规全覆盖。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商住楼盘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居民居住习惯悄然改变。

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委会的自治功能日趋完善,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了可靠保障;基层干部作风和方式不断转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人际关系不断融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镇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镇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种三养(种柑橘、种食用菌、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支柱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养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村级债务问题。现在债务大多是集资修路、兴建学校或办企业和借款上缴税费所致。由于村里欠部分农户的钱和部分村民不偿还过去的欠款,因而对村干部的工作和正常收费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开展一事一议和集资兴办公益事业方面困难重重,阻力较大,很难得到实施。可以说,村级债务已成为困扰村干部的一个最头痛的难题,迫切需要国家和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化解。

3、农业基础实施建设薄弱问题。首先是饮水难问题,**境内多为崇山峻岭,饮水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特别是桃树片,因受地质灾害影响,泉水回落,稍遇干旱,群众就无水可用.诰赐山、鄢家岗、吴家包等村由于河流遭受污染,群众饮水安全无保障,强烈要求改水。同时各类渠道、堰塘淤塞严重,大约有60%的行政村的沟渠急待疏通。再是交通难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走访中,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通村公路硬化及组级公路养护维修问题。目前全镇共有18.67公里村级主干道要硬化,52公里组级公路要维修。还有用电难问题。由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造成农村普遍电压不稳,电容不够,强烈要求供电部门增压扩容。

4、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本文目录。

返回目录。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xx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一、基本情况。

二、影响**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村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二oo二年七月十四日。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西城办冉庄村。

调查内容: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利用这个暑假,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对西城办冉庄村50余户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颇有收获和体会。品味到了纯情朴实的农村生活,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我们了解到了冉庄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据介绍,冉庄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南部,总面积1467亩,人口2173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农业、建筑机械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前卫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

总结。

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前卫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崇明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前卫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崇明的大开发、大开放,前卫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蔡丽华。

2010.2.3。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刘家场镇位于武陵东延余脉,是两省三地五县的交界点。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8.5万。近年来,刘家场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始终抓住农民稳定增收这一核心,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镇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现状与特点。

1、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我镇处于山区、丘陵、平原结合地带,全镇拥有山林面积27万亩,而耕地面积仅33708亩,且大部分耕地属挂坡地,非常贫瘠,无法推广机械化规模种植,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镇水果产量仅2963吨,出栏生猪仅5.99万头,山羊1.27万只,出笼家禽15.34万只。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镇从发展多种经营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分割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生产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粮食、水果、牲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水果产量1.1万吨,生猪出栏12.58万头,山羊4.7万只,出笼家禽57.5万羽。分别是20的3.8倍、2倍、3.7倍、3.8倍。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面貌显著改善。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治水兴镇为重点,在全镇组织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镇有小型水库1座,各类堰塘990处,总储水量300万立方,灌溉面积1.1万亩。建成水窖830个,水池730个,蓄水总量达268万立方。建成集中供水点三处,日供水规模达980立方。坚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4%。。全镇26个村居建成通村公路总里程200公里,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

3、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兴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生猪饲养达到18.37万头,出栏12.58万头,能繁母猪饲养达5400头。土鸡养殖达82.9万羽,出笼57.5万羽,存笼25.4万羽。山羊饲养达到7万只,出栏4.7万只。在此基础上,突出山区特色,引导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养蜂、食用菌、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干果山货等产业,力争形成特色规模。新成立了15家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畜牧、柑桔、食用菌等十个方面的农业产业,兴民畜牧、喜洋洋等合作社已成为带领山区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镇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18个,其中三堰淌、河田坪、官渡坪已达30万元以上。

4、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年到20,全镇农民人均纯情收入由2849元提高到6780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入实施镇村一体化战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一倍多。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控规编制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和重点开发建设片区的控规全覆盖。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商住楼盘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居民居住习惯悄然改变。

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委会的自治功能日趋完善,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了可靠保障;基层干部作风和方式不断转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人际关系不断融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矛盾和问题。

1、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镇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刘家场镇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种三养(种柑橘、种食用菌、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支柱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养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村级债务问题。现在债务大多是集资修路、兴建学校或办企业和借款上缴税费所致。由于村里欠部分农户的钱和部分村民不偿还过去的欠款,因而对村干部的工作和正常收费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开展一事一议和集资兴办公益事业方面困难重重,阻力较大,很难得到实施。可以说,村级债务已成为困扰村干部的一个最头痛的难题,迫切需要国家和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化解。

3、农业基础实施建设薄弱问题。首先是饮水难问题,刘家场境内多为崇山峻岭,饮水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特别是桃树片,因受地质灾害影响,泉水回落,稍遇干旱,群众就无水可用.诰赐山、鄢家岗、吴家包等村由于河流遭受污染,群众饮水安全无保障,强烈要求改水。同时各类渠道、堰塘淤塞严重,大约有60%的行政村的沟渠急待疏通。再是交通难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走访中,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通村公路硬化及组级公路养护维修问题。目前全镇共有18.67公里村级主干道要硬化,52公里组级公路要维修。还有用电难问题。由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造成农村普遍电压不稳,电容不够,强烈要求供电部门增压扩容。

4、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5、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由于种田效益低,村里65%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已外出和经商,致使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据我们统计。我镇有空巢老人2524人,留守儿童1746人。大多数“留守儿童”由隔代老人照顾,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孩子们由于在情感和精神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容易形成心理问题。老年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开展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场所,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6、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得到覆盖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非常鼓舞人心,深得民心。凡是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村,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外的扶持,工作如火如茶,成效明显。但是绝大多数村尚处于等待观望和羡慕不已的状态,热切期盼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尽早普惠于广大农村。并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多办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三、意见和建议。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突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因此,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准确把握山区农业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面临的主村问题。为此,根据此次三万活动进村入户的调查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省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农机、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在资金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县级以下财政和农民自身的配套能力,不能在政策出台时才要求地方财政和农民自身配套,导致县(市)、乡(镇)、村三级“想办事”又“怕办事”;同时要在规划时要考虑“全覆盖”,不能让各地通过“争取”获得,既加重基层负担,又容易滋生和助长腐败。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总体来讲是健全的,作用发挥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变化,村干部的权限和职能减弱,特别是一些贫穷落后的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干部待遇低,日常工作难以维持,上面的项目要不来,经济发展谈不上,有的甚至债务缠身,群众不满意,自己没地位,造成一些干部不安心工作,一些干部无所事事,成天应付差事;还有部分农村宗族势力盛行,左右基层政权,影响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径,有计划地注重从回乡青年学生中选择部分优秀学生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并适当的吸收一些30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和村级班子的发展后劲。

3、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水利问题。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沟渠堰塘淤塞,大部分甚至基本丧失蓄水灌溉能力。今年这次大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已成为最大难题,水稻、玉米根本无法播种。必须加大投入,全力治理“碟子堰”,修复农田水利设施,这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二是交通问题。近年来,政府对通村公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农村道路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因为国家补贴过低,给村居增添了新的债务。在山区,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需建设资金25万元,按政策,新修1公里通村公路国家补贴10万元,差额部分由村居和村民自筹。这对于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些贫困村来说,根本无法解决配套经费,如我镇诰赐山村近年来为兴修公路新增负债30万元,在很多村形成了“路修得越长,村级债务就越大”的恶性循环。三是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农村的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生活垃圾污水、化肥农药加上工业污染,使得农村环境迅速恶化,人畜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农村环境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我省农村新农合己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农保才刚刚起步处于试点阶段,要加快推进速度。对新农合要不断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建立大病医疗救助机制,以解决新农合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危重病人病有所医,残疾人残有所养。对新农保要将女性55岁、男性60岁以上老人纳入保险范围。鉴于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的趋势,建议加大农村福利院的建设力度,争取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5、对建立“三万”活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要坚持工作组长期驻村制度,不能只开展三个月,要一定三年不变,单位干部可以轮换,使单位干部职工都受到教育,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困、所恶、所盼,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做好“三万”活动的平时检查和考核结账工作。要不定期组织抽查,避免有些单位走过场,浮于形式,可以经常组织开展比点观摩活动,让驻村工作组有压力,尽力把工作做好。同时要对三万”活动做好考核结账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对在“三万”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要表彰和提拔。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由于种类、内容、目的不同,结构和写法上也各有差异,但一般都是按照如下各组成部分来写的.

一、标题。

在正文之前,先要拟订标题.写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只有正标题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直接写明关于什么问题的调查报告,可以直接写明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也可以直接写明调查报告的问题.

另一种是正副标题形式.即用正标题写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用副标题注明调查的内容、单位等.

调查报告的标题必须醒目,观点鲜明,生动活泼,使读者见题明义.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或称前言,导语,概说.

这部分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种写法是,简要说明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及调查的经过情况,让阅者先了解调查报告产生的概况.这种开头,有对调查工作本身汇报的性质,多见于机关工作内部的调查报告.

另一种写法类似新闻导语.就是概括介绍对理解全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形势、背景、调查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意义等,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为理解全文起引导作用.这种开头多见于供报刊发表的调查报告.具体写法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多样.

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只点出要介绍的新生事物的特点就行了.

总结典型经验,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概括说明调查对象的状况,形成典型的时间及内容.

研究问题性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扼要地提出问题,指明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开头一般是直截了当地把要揭露的问题摆出来.

(二)主体。

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的表达,一般说来,如果是工作调查报告,就要详细述说工作的情况、经验、体会、做法或问题;如果是事件调查,就要历述事件的具体状况,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原因结果怎样;如果是揭露性质的调查,主要是把事件或问题的真相、内幕、原委、危害写得一清二楚.总之,要反映实情,找出规律,揭示本质,上升到理论.

由于调查的`目的、范围、方式不同,调查报告主体的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有如下四种:。

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按调查的顺序安排结构层次.有些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即采用此种结构.有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有时也要按调查的经过或事件本身演变的顺序反映.

2、横式结构.即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分成几个部分并列结构,分别冠以小标题或序号,从不同的方面围绕全文中心叙述说明.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反映情况、介绍经验或研究问题的调查报告.

3、逻辑结构.即按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来安排结构.这种结构多适用于总结典型经验,并进性一定的理论剖析的调查报告.

4、逐点结构.即按调查的几个点或几个方面,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来结构.

主体部分的要求是,内容上要充实、具体,由实入虚;形式上要层次条理清楚;而写法则应根据调查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灵活掌握,不要千篇一律.

(三)结尾,或称结语.

指调查报告的结束语.这部分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有的调查报告没有专门的结束语,就以主体部分的末段自然结束,意尽言止.有结束语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以提高阅读者的认识;

2、提出新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人们更进一步地去探索;

3、补充交待在正文里没有涉及到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有益建议,供领导参考.

4、结尾要根据写作目的、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结尾方式,话多则长,话少则短,无话则止,切莫画蛇添足,损害全文.

三、署名。

单位署名,可署于标题的正下方.个人署名,可署于文尾右下方,也可署于标题的右下方.年月日,一般署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四、深入调查。

调查所获取的材料是报告写作的基础.只有进行系统周密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取得报告所需要的具体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调查报告研究是一种基本功,这种基本功的扎实与熟练则有赖于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反复实践.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注意以下诸点:。

(一)必须具有正确的观点立场。

(二)必须具备谨慎勤劳的态度。

(三)必须掌握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1.准备阶段。

(1)确调查的,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掌握思想利器.

(2)带着调查的目的,到有关单位查阅反映现实与历史情况的资料(如工作总结,图表数据、原始记录等).

(3)拟定好切实的调查提纲,在提纲中列出调查的目的与要点,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2.调查阶段。

(1)开调查会。

(2)个别访问。

(3)现场调查。

3.研究阶段。

五、提炼主题。

提炼的方法有二:一是接受上级机关或新闻机构的授意,带着这种“意”的大致框框,。

到实际生活中寻求大致的印证.另一种提炼主题的方法是调查所获的材料,不能印证调查的初衷,却又别有中心,则要根据材料能反映的实质规定的意旨而提炼出为材料所固有的并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六、观点材料统一。

调查报告应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七、布局合理。

合理布局就是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结构安排要匀称得当、完整严密.一般调查报告除标题外,正文大致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一)导语。

(二)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中心重要部分,是决定调查报告质量高下与成败的关键部分.这部分要紧承导语.导语确立了主题,提出了问题,主体则要紧扣住主题,井然有序地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主体可以分几个大的部分与层次作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安排.主体要通过典型势力与重要的数据具体剖析,展开主题,揭示实质.

主体部分的写作,可以根据组织材料表现主题需要采取层进式,并列式、层进并列杂糅式等构架形式.

1.层进式(纵式)。

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按照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一层层推进的写法来写,种结构线索单一,内容集中,前后贯通,便贯成一条由浅入深、由始及末,由提出问题的清晰的表现主题的线索.

2.并列式(模式)。

这种结构是按调查材料,从几个方面并列地展开,说明主题.这种结构比较全面、完整,便于从多方面、多侧面表达主题.

3.杂糅式(纵横式)。

这种形式是层进与并列两种结构形式在一篇里并用,大多数是就全篇总体而言是层进式,而主体的某个重要部分则采用并列式.

(三)结尾。

调查报告的结尾要紧扣主题,承接主体,干脆利落,留有余味有的结尾从主体中分出单列,或收束全文,强化主题,或希望前景,催入奋进;或希望勉励,鼓舞情志,或议论生发,发人心智;或留有余味,发人深思,有的则干脆归于主体,不单列出结尾.

农村经济问题调查报告

商城县长竹园乡现有常住居民300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等等。全乡农村人口占了一半以上,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1、全乡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12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0亩,总产量630.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红薯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5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0条,约100公里,部分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0个,小水池1000个,沼气池800口。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全乡享受农村低保200余户,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接近30000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0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0余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实行乡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民众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民众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乡容、乡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乡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乡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乡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丘陵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乡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乡在新农村建设上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的问题。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乡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乡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乡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乡党总支与乡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乡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民众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乡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摘要: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制度上的不完善,有的是因为农民的自身素质较差,还有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继续快速发展,究出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是良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村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我国农村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现以家乡农村经济发展为例,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现在家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

记得小时候眼里的种地就是种小麦和大豆,每家每户都只种这两样作物,放眼望去,整个山坡上也单调的很。那时候农民们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突破,沿着老一代的耕种模式一步一步往下走。省吃俭用,拼死拼活的,一年到头收入仅仅聊补支出。而现在,年青一代加入农民行业,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一定的科学技术,还带来了无尽的活力与敢闯敢拼的干劲。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政府有意引进新品种、新项目,使得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大大增加。现在,传统的小麦已经很少有人种植了,大多数人都转而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而且在随着市场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新品种,改良新技术。还有一些有条件的人家选择直接放弃种田,做起了养殖业,效益颇丰。

家乡的人参与木耳产业乃是一大特色,但之前由于技术与销售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大多数人不愿意投身到这个投资高风险大的行业,从而导致其发展严重受阻,仅有几个散户小本经营维持生计。这几年,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该项目的发展,不仅时常请来专家为种植的农户讲解技术,还积极联络买家,解决销售方面问题。有了政府的大力帮助,不少农户相继加入该行业之中,使之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农户靠种参、种植黑木耳不仅脱贫,还实现了致富的目的。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电脑等工具的普及,使得农民对知识更加渴望,索求也更加方便。再加上当地政府经常会请来专家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农民可以较为容易的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原先看似只会靠天吃饭的农民也知道拿起科学武器进行“维权”,这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虽然农村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发展中的弊端不可避免。现就我自己的看法,提几点意见:

一,应向规模化发展。

农村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弊端,种植项目不集中就是其中一个。就如我们村子,有养牛的,有种参的,有种木耳的,当然还有种地的。而种地的之中,又有种粮油的,如玉米、大豆;种经济作物的,如角瓜、水飞蓟等。这样不仅不易于管理,还使销售成了每年秋收后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种植该作物的人少,相关信息就少,更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而收获量少,买家就不太注意,不愿去当地收购,或故意压低收购价,使农民卖粮时十分被动。如果形成了规模,不仅耕种收获时方便快捷,还可以利用规模效用增加农民的收益。这一点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二、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与销售信息。

班都是可行的。至于销售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联系厂家,与之签订合同,保证产品的销售量及售价。这样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他们也就可以全心且放心的经营自己的产业,效益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

三、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如前文所说,农民因为害怕风险,害怕损失,显得畏首畏尾。很多人不敢做这个,又不敢碰那个,就知道按部就班的种地卖粮,这样很难走上致富之路。所以,如何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工作。只有积极性有了,做事才能有干劲,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应该依靠宣传和相关书籍开阔农民的视野,让他们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多介绍一些好的投资项目,多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比多给农民发几百块钱的补助款要有用的多。同时,借鉴先富带后富的思路,也可以先重点建设某些农户的产业,让他们做大做强。其他农户见到做这行有甜头,也一定会积极参加进来。到时可以让有经验的几户再与后加入的分享经验,共同走上致富路。这样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经验上的严重缺乏状况。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对农村的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极大地契机。当地政府以及广大农民都应抓住机会,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当然改革就需要不断地探索,而探索就免不了会出现弊端与错误,这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补救,尽量做到是损失最小化,以更快的速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以上观点均属个人看法,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点有用的建议,做出一点贡献,希望家乡及所有的农村都可以稳步快速的发展,农民都可以尽早过上好的生活。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

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

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

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一﹑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种类。

日常生活必需品。

教育支出。

赡养老人。

农业成本。

其它比例40%20%9%20%11%。

二﹑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范围。

1000元以下1000元到三千元。

三千元到五千元。

五千元以上比例5%30%50%15%。

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0日。

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甚至扭曲。

其进行优惠。这里面可能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因而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另外,我也了解到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中所包括的药品种类与村民所用的药品存在不对称现象,也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信息不对称类似。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三)﹑谈到国家对农民种田的各种补贴,如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等,但是由于中国农民数量多,这些补贴仅仅相当于每年上涨的农业生产用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为随着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在逐年增加,可是粮食的收购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人口这一客观因素,但是这也需要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更加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性。

(四)﹑面对这一优惠政策,许多农民只是听说过根本就不了解。一个是宣传的原因,另外就是其手续繁杂。在贷款机构里,农民多感觉到能够取得贷款的多是关系户或是其本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农村收入来源的认识: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们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普遍情况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是其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有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一直在跃跃欲试想用自己手中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去了解整个社会的全貌。我来自农村,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家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到完成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这一切让我欢欣鼓舞。

因此,今年暑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阿荣旗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深入政府村委会和农户中进行调查。我认为,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摸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一个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在就处于搁浅的状态,原因是资金不足,建设工程无法继续下去。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20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