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

时间:2023-09-02 06:10:43 作者:储xy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供水公司安全科长发表了一份工作报告,指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份报告将揭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现状,强调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通过详实的数据和言辞优美的描述,读者能够清晰明了地领悟到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中心思想。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篇一

全市22个行政村,共完成灰水治理户数14100户,其中南大膳镇五个村(华胜村、华丰垸村、三新村、义南村和灵官嘴村)完成2640个;黄茅洲镇四个村(新河口村、肖家坝村、新丰村和洞庭滨村)完成3752个;阳罗洲镇六个村(东新村、胜利村、富民村、富安村和俩仪村)完成3236个;草尾镇七个村(大福村、双东村、东红村、胜天村、熙和村和熙福村)4472个。

为了便于领导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了生态委主任任组长,常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便于各乡镇施工,我局于202年8月1日下发了《沅江市农村生活污水灰水治理20xx年工作方案》,对各镇各村的工作做了具体的步序及完成的时间节点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是成立了四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乡镇的施工督促,保证每户生活污水治理按时按质完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篇二

为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据《关于印发宣州区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宣区环长办〔2022〕2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村庄生活污水,坚持“应治尽治、就地就近”,因地制宜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治理完成后60%自然村、自然村中60%常住户数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无乱排乱放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一)治理村庄名称

武村村渔民安置小区

(二)治理村庄基本情况

武村村有自然村5个,户籍人口1181人(以公安部门提供数据为准),常住人口490人(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或者疫情防控数据为准),总户数334户(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或者疫情防控数据为准),常住254户(以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或者疫情防控数据为准)。

(三)治理内容

按照60%自然村和自然村中60%常住户数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要求,新增完成1个自然村、96户生活污水治理,投入资金约5万元,12月底前完成治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领导组,生态环境、城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部门为成员,协同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二)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动员群众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鼓励群众自筹部分资金、投工投劳参与治理。

(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和管护机制。制定镇、村两级农村污水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文件,进一步完善管护制度、资金保障、队伍建设,形成规范化、可持续的运行管护机制。

(四)强化监督考核。强化污水治理进展和设施运行的日常检查、调度,将治理和运行情况纳入对村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群众和社会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原因、督促整改。

(五)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工作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主体的意识,增强主动参与治理设施建设管护意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用水习惯,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现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篇三

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决策部署,20xx年全市全面启动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年共有543个村开工建设,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被评为全省优胜县。

一是统筹全市规划。结合省里要求和绍兴实际,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全市三年要完成新增治理村1743个、新增治理农户55.54万户,使全市规划保留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从53.7%提高到100%,农户受益率从25.1%提高到80%以上。二是优化县域规划。坚持“农村治污,规划先行”和“高起点、接地气、贯到底”的工作要求,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各年度的目标任务、对象范围、建设布点及其技术模式、建设管理与运行要求、投资估算与筹资方案、建设时序、保障措施和绩效评价体系等,并把城镇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与县域治理规划和项目设计方案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在6月份组织开展的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中,新昌县、上虞区进入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1类县(市、区),其中新昌县获全省第7名。三是突出重点规划。率先将重要流域周边、水库、垃圾河和黑臭河、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以及美丽乡村示范区、精品村、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的农村生活污水纳入重点治理规划。特别是专门制定下发文件,对市级“河长制”35条河道沿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调查,要求联系部门将其纳入“一河一策”重点治理方案,并要求各地在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河道沿岸284个村的治理任务,比全市面上提前一年完成。

重点把好“六个关”:一是图纸设计关。按照“一村一图”要求,坚持把治理村图纸设计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尽量做到接户方案最合理、管网布置最优化、终端处理最适用。20xx年7月,按照村情针对性、内容完整性、程序规范性、建设指导性等“四性”要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图纸设计大检查活动,集中发现并解决了一批影响后续施工建设的共性问题,加强设计与施工的对接,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二是材料质量关。20xx年全市共招标确定管材、检查井、化粪池、终端设施设备等主要材料供应商22家,为防止劣质低质材料,确保终端处理设施等主体工程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管网等隐蔽工程的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市治污办联合市质监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材料检测工作方案,出台价格指导目录,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办法,要求对每批次进场材料进行抽检,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有关做法得到省农办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治理技术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选择城镇纳管处理模式,对不具备纳管条件的,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处理达标、管护简便的原则,采用自建终端模式,选择资质可靠、经验丰富的公司实行专业化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市里专门编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选择确定了嵊州黄胜堂模式等7种相对成熟的先进适用治理技术模式,在全市宣传、应用和推广。四是施工建设关。坚持“先行先试、典型示范”,开展了32个市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在全市面上发挥了较好的样板示范作用。在积累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选择确定“有资质、有业绩、有信誉”的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做好工程施工方案,记录好工程施工日志,不得随意转包分包,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和工程量,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实行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施工。五是监理监督关。建立健全县级治污办、乡镇指挥部、村级项目部三位一体的工程施工建设监管网络,落实了专业监理机构和专业监理员,基本做到每村一名监理员,并通过聘请1至2名县级总工程师(总监理师)来加强工程质量技术监管,实行工程质量由联村干部、村书记、村民质量监督小组组长、设计单位责任人、施工单位责任人、监理单位责任人“六方”承诺签字制度,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六是验收评审关。加强工程预决算审计,严格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全面开展施工单位预验、业主初验和最终验收等工作。20xx年12月1日至4日,市治污办组织6个核查组,开展了20xx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核查。12月10日至13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顺利通过省农办年度工作检查。

一是巡查管理。制定实施《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量巡查工作制度》,全面落实“一部四管理”现场规范化管理要求(即组建项目部,规范建材、质量、安全、资料等四项管理),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质量巡查机制,分层分级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活动,特别是进入施工阶段后,进一步加大现场巡查频率,全市共计提出整改建议3500多条,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单160多份。二是招标管理。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各地基本上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招标采购,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招标采购工作没有发生大的信访问题。三是设计管理。总结梳理20xx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明确了7个方面52条设计原则,进一步提升项目设计质量。四是长效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优先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后续运行、维护和管理问题,确保处理设施持续长效发挥作用。各地都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已实施的项目村基本落实了专管员和管护经费。五是档案管理。联合市档案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除按省规定明确县、镇两级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外,还落实了村级档案管理职责,明确了会计档案收集要求,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提高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水平,做法经验得到省农办领导批示肯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乡、村各级层层签订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书,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新农村建设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督导活动,有力推进工作。建立月度统计通报制度,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排名,有的地方还在当地报纸上公示。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xx年省财政下拨专项扶持资金3.17亿元(原计划分三年拨付的资金一次性到位),市财政落实了7500万元专门用于市本级的以奖代补,各地也整合有关项目资金,明确补助扶持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积极开展 “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捐款达3.5亿元。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其中市级专家30名,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开展指导服务。及时开展乡镇、村及治污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基层一线人才和技术储备,市县两级累计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超过20个,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把宣传发动作为重要载体和有力武器,制定实施《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闻宣传方案》,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专题宣传报道活动,组织开展以百名专家下基层指导治水、千名驻村指导员担任农村治水指导员、万名基层干部入户宣讲治水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美丽乡村治水行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模式、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一批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全社会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信息简报工作,全市各地累计编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简报158期,市治污办编发信息简报46期,被省录用10期,有6期获省农办领导批示肯定,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篇四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市名城为目标,以“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为标准,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四低一不健全”问题,实现农村村庄的环境优美和生态和谐。

   目标任务按“三年三步走”分解落实。2014年为全面启动年,要完成所有未开展治理行政村的管网与终端设施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要求完成治理任务的60%,使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自然村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农户覆盖率提高到55%以上;2015年,完成治理任务的20%,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自然村覆盖率提高到75%以上,农户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2016年,完成治理任务的20%,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自然村覆盖率100%,农户覆盖率提高到70%。

通过3年(2014-2016年)的努力,全面完成未开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任务,改造提升已开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管网与设施,全面改造农厕和化粪池,使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变,全面实现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包括污水接入、管网建设和终端设施建设等三个部分。各村要对辖区内污水处理方式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摸底检查,因村制宜,各行政村根据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现状和污水排放量,制定切实可行治理方案。镇政府将制订集镇总污管网走向图和村庄示意图,对于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将生活污水进厂处理。对不能进厂处理的村庄,要综合考虑村庄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就地自建集中型、区域型、单户型等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人口集聚和有条件区域,鼓励建设无动力或微动力厌氧池治理模式,确保2016年底前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达到“可监测、可核查、可报告”的要求。

  (一)新建一批,提高美化水平。各村要按照工作目标中的时间节点完成治理任务,加强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规范操作。靠近且满足集镇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优先纳入集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集中处理。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的村庄,应通过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采用生态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貘复杂的村庄,宜就地就近分散处理,建设人工湿地或稳定塘,也可以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模式。污水处理池建设和管网配套应符合规范,雨污分流,出口水质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池建成后,做到污水净化、村庄绿化,人工湿地种植亲水性植物,对池面进行覆土、绿化,美化环境。

  (二)整改一批,提高处理效果。(1)加快污水管网建设。镇政府负责集镇临江总管网建设和集镇污水处理厂的完善和整改工作,各行政村和自然村要制定辖区内管网建设规划并按期实施;(2)修复原有处理设施。对原有处理设施存在管网破损、污水池内无水或水量较少、处理效果较差的,要完成管网修复、窨井防渗、配套管网建设等,纳管率达到60%以上,并达标排放。(3)提高标准整治一批。对于各方面条件较好的精品村,应在2014年度整改完善,提高纳管率,尽早成为污水治理全覆盖村。(4)按照上级要求,对于污水管网终端已建有三格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村,目前污水处理效果不是太理想的、应当整改设施,做好无动力或微动力厌氧处理加人工湿地模式,提高处理效果。

  (三)维护一批,落实长效管理。(1)完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各村要建立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2)加强对农户户厕的规范化改造,针对农村化粪池构造不合理、建造不达标的情况,要做好政策处理,动员村民弃旧建新,建造防渗化粪池。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3)要求各村将已建的排污管道、窨井进行清掏沉淀物和杂物清理,对缺损的人工湿地亲水性植物进行补种、修枝等养护,保持人工湿地不堵塞,保障治理设施完好、正常运行。(4)将农村门口塘治理、农村河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通盘谋划实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治理一片,水清一片。

   全镇3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都有任务,安排在2014年度的13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其中新增治理行政村10个、24个自然村,提升治理行政村3个、15个自然村,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规划在2014年度实施的共13个行政村。安排第一批次3个行政村(作为示范村),第二批次6个行政村,第三批次4个行政村。在2014年3月初至4月底,要求13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提升和新建设施的设计、规划、预算等工作。第一批次的行政村在2014年3月底前,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到2014年4月初,第二批次行政村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到2014年4月底,第三批次行政村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

   到2014年12月底,13个行政村完成工程验收、文本制作、项目申报等各项收尾工作,各行政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镇政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行政村和自然村是作为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全面负责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要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要求各村建立相应工作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做好调查摸底,编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年度计划,做好项目建设、长效管理等各项工作。各个工作片,每月10日前向镇农办上报建设进度,由镇农办统一汇总,报市农办。

 严格按照财政补助相关政策,对项目资金补助进行申报。各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验收合格后,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材料报镇政府,审核后报市财政局进行补助。

补助标准为市级财政补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额的80%,村自筹20%。

到2016年行政村生活污水纳管率达到60%的,按标准进行补助;纳管率未达到60%的,不予补助。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篇五

各位领导,今天,有幸借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和大家一同学习交流体会我镇20xx年第一季度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非常高兴,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进入20xx年后大西桥镇立即行动,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场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大行动,现将活动开展以来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

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村支两委为成员的大西桥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并明确了镇党委副书记张林波同志具体抓整改落实,实行所有班子成员包管理区,创建办工作员、城管中队队员分包村,村两委干部分包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办公室,抽调人员充实力量。结合我镇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不同情况推进治理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了《大西桥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时间安排、机制保障及考评奖惩标准等。

通告,设立固定性宣传栏10个。由各村包保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收集群众意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目前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清洁家园改善居住环境的热情高涨,一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攻坚战正隆隆烈烈地进行着。

为了确保此次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要求,我们突出把102省道沿线的行政村和402县道线沿线的行政村作为重点,把镇政府所在地作为重中之重,把位于偏远、居住深山环境条件先天不错的部分村作为后期治理。截直3月17日,我镇13个行政村已全面启动,前期镇级投入财政资金6万元,投入专用垃圾清运车12辆,投入环卫人员180人次。每天群众自愿行动人数约300人,自觉对居住的`房前屋后进行清运整治,院内物品摆放有序,做到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排。通过整治,镇区内已不存在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做到了垃圾定点定时清运掩埋,各类主干道路路肩的杂草已全部清除,路上无挡道占路杂物,路沟内及视线范围内无白色垃圾、建筑垃圾堆放。拆除了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所有违法、违章的商业广告和污损的公益广告共计65幅。下一步,我镇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去落实,自行加压,强力推进,形成效机制,确保区委区政府要求的整治工作持久长效,为迎接省委的考核验收做出常村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各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汇报篇六

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决策部署,20xx年全市全面启动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年共有543个村开工建设,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被评为全省优胜县。

一是统筹全市规划。结合省里要求和绍兴实际,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全市三年要完成新增治理村1743个、新增治理农户55.54万户,使全市规划保留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从53.7%提高到100%,农户受益率从25.1%提高到80%以上。二是优化县域规划。坚持“农村治污,规划先行”和“高起点、接地气、贯到底”的工作要求,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各年度的目标任务、对象范围、建设布点及其技术模式、建设管理与运行要求、投资估算与筹资方案、建设时序、保障措施和绩效评价体系等,并把城镇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与县域治理规划和项目设计方案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推进,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在6月份组织开展的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中,新昌县、上虞区进入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1类县(市、区),其中新昌县获全省第7名。三是突出重点规划。率先将重要流域周边、水库、垃圾河和黑臭河、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以及美丽乡村示范区、精品村、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的农村生活污水纳入重点治理规划。特别是专门制定下发文件,对市级“河长制”35条河道沿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调查,要求联系部门将其纳入“一河一策”重点治理方案,并要求各地在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河道沿岸284个村的治理任务,比全市面上提前一年完成。

重点把好“六个关”:一是图纸设计关。按照“一村一图”要求,坚持把治理村图纸设计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尽量做到接户方案最合理、管网布置最优化、终端处理最适用。20xx年7月,按照村情针对性、内容完整性、程序规范性、建设指导性等“四性”要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图纸设计大检查活动,集中发现并解决了一批影响后续施工建设的共性问题,加强设计与施工的对接,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二是材料质量关。20xx年全市共招标确定管材、检查井、化粪池、终端设施设备等主要材料供应商22家,为防止劣质低质材料,确保终端处理设施等主体工程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管网等隐蔽工程的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市治污办联合市质监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了材料检测工作方案,出台价格指导目录,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办法,要求对每批次进场材料进行抽检,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有关做法得到省农办领导批示肯定。三是治理技术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选择城镇纳管处理模式,对不具备纳管条件的,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处理达标、管护简便的原则,采用自建终端模式,选择资质可靠、经验丰富的公司实行专业化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市里专门编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选择确定了嵊州黄胜堂模式等7种相对成熟的先进适用治理技术模式,在全市宣传、应用和推广。四是施工建设关。坚持“先行先试、典型示范”,开展了32个市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在全市面上发挥了较好的样板示范作用。在积累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选择确定“有资质、有业绩、有信誉”的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做好工程施工方案,记录好工程施工日志,不得随意转包分包,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和工程量,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实行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施工。五是监理监督关。建立健全县级治污办、乡镇指挥部、村级项目部三位一体的工程施工建设监管网络,落实了专业监理机构和专业监理员,基本做到每村一名监理员,并通过聘请1至2名县级总工程师(总监理师)来加强工程质量技术监管,实行工程质量由联村干部、村书记、村民质量监督小组组长、设计单位责任人、施工单位责任人、监理单位责任人“六方”承诺签字制度,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六是验收评审关。加强工程预决算审计,严格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全面开展施工单位预验、业主初验和最终验收等工作。20xx年12月1日至4日,市治污办组织6个核查组,开展了20xx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核查。12月10日至13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顺利通过省农办年度工作检查。

一是巡查管理。制定实施《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量巡查工作制度》,全面落实“一部四管理”现场规范化管理要求(即组建项目部,规范建材、质量、安全、资料等四项管理),全面建立市、县、乡三级质量巡查机制,分层分级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活动,特别是进入施工阶段后,进一步加大现场巡查频率,全市共计提出整改建议3500多条,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单160多份。二是招标管理。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各地基本上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招标采购,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招标采购工作没有发生大的信访问题。三是设计管理。总结梳理20xx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明确了7个方面52条设计原则,进一步提升项目设计质量。四是长效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优先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后续运行、维护和管理问题,确保处理设施持续长效发挥作用。各地都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已实施的项目村基本落实了专管员和管护经费。五是档案管理。联合市档案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除按省规定明确县、镇两级的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外,还落实了村级档案管理职责,明确了会计档案收集要求,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提高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水平,做法经验得到省农办领导批示肯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乡、村各级层层签订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书,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新农村建设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督导活动,有力推进工作。建立月度统计通报制度,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排名,有的地方还在当地报纸上公示。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xx年省财政下拨专项扶持资金3.17亿元(原计划分三年拨付的资金一次性到位),市财政落实了7500万元专门用于市本级的以奖代补,各地也整合有关项目资金,明确补助扶持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积极开展 “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捐款达3.5亿元。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其中市级专家30名,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开展指导服务。及时开展乡镇、村及治污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基层一线人才和技术储备,市县两级累计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超过20个,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把宣传发动作为重要载体和有力武器,制定实施《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闻宣传方案》,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专题宣传报道活动,组织开展以百名专家下基层指导治水、千名驻村指导员担任农村治水指导员、万名基层干部入户宣讲治水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美丽乡村治水行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模式、技术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一批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全社会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信息简报工作,全市各地累计编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简报158期,市治污办编发信息简报46期,被省录用10期,有6期获省农办领导批示肯定,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