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实用9篇)

时间:2023-09-25 12:30:39 作者:琴心月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实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一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优秀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异域风情,学生不太了解,我搜集了威尼斯的图片,并制作课件,上课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我的教学思路以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以及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构紧凑。学生理解文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放手让学生运用读、划、思、议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

教学的难点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我把这种引导分散到几个环节,在最后的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

整个教学过程,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够深透。今后的教学中在引导、细节方面仍须改进。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二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本单元导语和“回顾拓展”提到: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城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根据语文主题教学的理念:一课一得,习得方法并延伸运用。我确定了本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2、体会通过描写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并学运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我以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描写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并学运用”作为本课的重点,紧紧围绕这个语用点展开教学。

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读出对文中“情趣”与异国风情的感受。通过多种方式读引导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例如:通过师生合作读发现比喻的妙处,通过填空式的诵读积累语言。通过男女赛读感受船夫驾驶技术高超,通过利用男女生不同音色读表现威尼斯夜晚的静寂之美,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沉醉在月光下的威尼斯夜晚中……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作用,都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学生对课文的主观色彩的理解和个性化的体验,在读中自然流露,学生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文章五六自然段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艇动城闹,艇停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小艇的作用,描写出威尼斯夜晚静寂之美。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引导阅读,让学生体会文句,感受威尼斯夜晚的静寂之美。针对这一语用点,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威尼斯的白天是热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威尼斯的夜晚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文,说说你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获得独特的个性化体验。顺着学生的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哪些词句给你这些感受?”“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谁能通过朗读,把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给读出来?”这样紧扣文本,读中体验,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明白的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威尼斯夜晚的静寂更能说明小艇的作用。

威尼斯夜晚静寂,《牧场之国》中荷兰的夜晚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对比阅读,找到静态描写的句子和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习得动静结合的手法。

接着读写结合,老师给出两个具体的场景“傍晚的象湖、放学后的校园”,让学生展开想像,也用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写几句话。回归到写,也是语文学习的终级目标,习得方法,促进表达。

抓住语言训练点,一课一得,我对文章进行了处理。本文第二个自然段我主要抓描写小艇特点的三个比喻句,读中想像,体会比喻句的新颖、生动、形象。

为了让学生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我让学生入情入境,想象自己就是驾驶小艇的船夫,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中轻、重、快、慢的处理,展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整堂课的重点则是感受课文第六段写夜晚的威尼斯的宁静,体会动静结合的手法,再与《牧场之国》写荷兰夜晚的寂静整合在一起,巩固写法,最后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仿写。

上完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引导学生方面,如何做到顺学而导,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恰当的语言,给学生以启发,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给出答案。

总之,整课堂,我力求上得扎实、真实、朴实,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三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结构十分严谨,语言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学生去品味与欣赏。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感悟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课文围绕着小艇写了三部分,如果逐个部分来讲,就又落入了俗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因此,学习新课时我提出问题:“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不受我的限制,自由发言,大胆展示自我。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不是我牵着同学的鼻子走,而是以他们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读,可以画,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手、动口、动脑,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中感受到小艇的独特美,尤其是末了,我出示小艇的纸模,让大家看着模型去回忆小艇的`样子,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感觉教学过程比较顺畅,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又如: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使学生对小艇的结构领会得不够准确清晰。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改进。

总而言之,讲授《威尼斯的小艇》这课时,从备课到上课,都有所收获和体会,受益匪浅。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四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作者以形神兼备、灵c.com活多变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在这次教学中,我努力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成果——激发知识冲突——拓展延伸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对学生来说同样是一种挑战,要由以前教师的满堂讲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展示。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句段,进行阅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威尼斯夜晚的寂静。在学习小艇样子这一部分时,紧紧抓住作者对小艇样子的描写,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小艇独特的外形。在介绍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这一段落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游客,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对那个操纵自如的船夫尽情诉说。

我深深地感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的余地,在读中感悟,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去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在老师的头脑中要有清晰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当你有“指挥”不动学生之感时,就要调控学生,让学生再一次“活”起来。教学才会有活力,体验才会真切。更要学会欣赏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好处,那就是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再差的学生也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坚持这样做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从学会语文转变为会学语文,指导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变得丰富有生气。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五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其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的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是一篇优秀的范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异域风情,学生不太了解,我搜集了威尼斯的风光片,大量的图片和制作课件,上课就为学生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入到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古城,为理解文本创设情境打下基础。在讲解小艇的样子的时候,我制作了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直观。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我采用引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利用角色转换,虚拟情境,有重点的指导朗读,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能背诵,摆脱了“要我学”的精神的枷锁,读起来轻松,背起来愉快。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再引导,学生的体会就深一些。在课下的小练笔中学生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比较顺畅,但也有些方面不尽人意。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限,对课文背景的理解还不深不透。在教学小艇的样子时,对比喻句的分析不够到位。今后的教学中在细节方面仍需改进。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六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制作本课件时我利用powerpoint工具,使用了超链接、不同的幻灯片切换方式来体现它的交互性、实用性、趣味性。

教学时首先播放威尼斯风光图片,同时配以舒缓的音乐,目的是让孩子们欣赏威尼斯的异国风光,力求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巧妙地将学生带入愉悦的学习中。接着课件出示作者马克.吐温简介,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印象更深刻一些。再走进文本初读,利用课件出示文中生字词,目的是进行检查、正音,强化记忆。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课件中的“河道、小艇、大街、汽车”用红色显示,目的是帮助学生感悟到河道即大街,小艇即汽车,体会小艇的重要性。再出示资料辅助学生加深体会。用以突出本文“了解小艇的特点”这一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课文时,课件出示小艇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课件出示文中对小艇描述的语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小艇的特点,将比喻部分变成红色,目的是起到强化作用,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随机让学生能够谈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同时利用超链接出示形象的图片,感受作者写法的独特,用词的精准,比喻的形象。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课件出示有关后坐在小艇中的感受的段落,目的是重点指导朗读。

接着由舒适惬意的感觉引出描写船夫驾船技术高,课件出示相关语段,目的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品读。在学生谈感受时教师点击出示重点词和图片。然后出示变色后的语段,通过各种读感受船夫驾驶技术高超,以此方法来突破本文的难点:体会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体会船夫娴熟的驾船技术。自然地将背诵融入朗读中,再出示填空式的背诵,目的是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接下来出示学习提示及表格,学生进行自学讨论然后汇报填表,教师点击出示答案,省略号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最后总结“威尼斯人的(工作、学习、娱乐)离不开小艇。”接下来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同时出示6段中沉寂的威尼斯,配乐朗读体会沉寂中的威尼斯之美。这些幻灯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文“领略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教学重点。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链接《威尼斯之夜》,出示配乐夜景图,将学生直观地带入威尼斯之夜。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并突出本文“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一教学重点。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七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中我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前二十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掌握到的内容交给其他同学,其余人可适当补充。

请了几个学生,效果不错,字词方面上去讲的学生讲得很细致,其他的学生对多音字,一些难写的字要注意的地方都相应作了补充,最使我满意的是,在讲解课文时,那个学生以提问题的方式进行,他提的每个问题都提到点子上,循序渐进,竟然很好地引导学生从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船夫驾船的技术,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方面讲解了课文。这节课学生都说记忆比较深刻。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性。

但因为给了太多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教学中一些后续环节做得还不够,如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谁坐着小艇去干什么?引导学习展开丰富的想象方面做得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威尼斯的夜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威尼斯夜晚美丽的景色。这方面由于时间关系说得也不够,因此我准备再在讲解基础训练的时候引导学生说一说。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八

这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文章形神兼备、语句灵活多变,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围绕着小艇写了三大部分内容,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高超、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难点的突破,我采用抓关键词句,朗读想象的方法。比如,感悟小艇样子时引导学生抓住3个比喻句(独木舟、新月、水蛇)感受小艇的长、窄、深。再出示小艇的图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形式朗读,并展开想象,坐在小艇上游览时一种怎样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趣。

阅读船夫驾驶技术和小艇与人们的日常关系时采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形式,体会船夫“操纵自如”的高超技术。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设计表格,以“谁乘小艇做什么”为题默读。

这时候回顾全文,看从中学到什么表达方法?学生初步领悟到: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同景物和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是文章充满灵气。

威尼斯小艇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九

小学课堂每一节课40分时间,如何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完成是否有效率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一直让我考虑、深思的问题。

本星期上四《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课前,我并没有注意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拿出相关参考资料,取舍其中一些细节,如:学习3个生字时,我预定几分钟的时间,笔画不多的字,只要提点一下,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出来。参考资料列出中的目标,如“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我认为可以采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这样定出来了。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注意“预习”那一段写关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的文字,希望学生从中获得一些与“小艇”有关的信息,还带着“预习”所提出的问题学习。我提出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朗读的方式,并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画出来。接下来,指名学生把描写小艇样子的文段读一读,并根据自己在读中的理解,把小艇用简笔画出来,说一说自己是根据那些关键词画出来的。设计这个环节,其实是评价学生读明白了没有?读细了没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地走上来,还一再说明自己曾经到过威尼斯游览。其间,当这名学生画出很大弧度时,有的学生禁不住说:“怎么像一根香蕉?”很快,这名学生把小艇的样子画出来。这时,我注意看这幅画,“小艇”艇身中间特别画了几个小圆圈,并画了一个小人站在翘得高高的船头上,这名学生作了说明:那些小圆圈是表示小艇雕刻十分精致,那个小人站在那么高的船头上,他站得很稳,有时船夫还唱起歌呢。原来他是亲眼看到的,亲耳听过的。这些“信息”不正是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吗?老师的及时点拨太重要了。可是,我忽略了船身“长、窄、深”几个关键字的理解,对后面要理解“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又挤压新问题。

由此,我思考这样的问题:定教学目标的适度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关吗?经过此课时的实践,我得出的答案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定教学目标要考虑40分钟的时间,通过什么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像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是最能体现学生读通读透的教学方法。第二,定教学目标要考虑更具体的定位,不要模糊。如果要落实学生通过此课时理解并会运用词语的,就具体列在其目标之上。例如前面列举的“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是模糊的目标,应清楚地定位在“初步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而了解小艇的样子更重要,为下文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作铺垫。第三,定的教学目标不适宜过多,围绕本单元达成的阅读能力作为基本目标,至于如何落实,要对本单元安排的教材作具体的分配。如《草原》一文适宜做展开画面想象而精心设计提高知识技能的小练习;而《威尼斯的小艇》适宜安排对话练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