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童年读后感总结全文 童年的阅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08:58:02 作者:HT书生 2023年童年读后感总结全文 童年的阅读后感(大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童年读后感总结全文篇一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的人。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傅雷的爱子教子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与理解父母。让我知道了子女要多和父母沟通,相互了解。

精选阅读

童年读后感总结全文篇二

花开在眼前——《激荡三十年》读后感2000字:

推荐语:本书带你回顾1978年—2008年中国经济的惊险一跃。作者没有用传统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他说不想用冰冷的数字或模型淹没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和悲愤,激荡三十年是会令每一个了解她的人心潮澎湃的三十年。

在秋日的北京,吴晓波坐在星巴克里,看人来人往,夕阳西下,他抬头看见秋日猛烈地打在街对面的一座钟楼上,灵感一动,向服务员讨来一支笔和一张纸,写下了《花开在眼前》的歌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情歌,这也是第一财经于2008年推出的纪录片《激荡三十年》的片尾曲。作者说“从1978-2008这三十年的辉煌,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作者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学经济的,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国外做访问学者期间,因为要做一个关于中国公司成长之路的课题,从而产生了:要为中国当代企业史留下一些东西的想法,要完成一次跨度长达30年的宏大叙事的挑战。他在书中写到:“历史本来就应该是对人自身的描述,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是最好的借鉴,它应该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我想多写一点人的命运,我真的找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改革开放伊始,我正值孩提时代,对于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很多事情并没太多感触,仅有的认识或来自父辈、兄长的描述;要么学习历史政治课本;要么观看新闻联播的30秒报道。这本《激荡三十年》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在翻看时,真想跟着作者的笔触穿越到那个时代去,去看那时商场上的刀光剑影,去见证那些企业的兴衰,去感同身受那些出身草莽、甚至野蛮、性格乖张,却又无比坚韧而又勇于博取的企业家们浮浮沉沉的人生。

春天花儿都开了,大家都想出去走走看看,“不负春光,不负卿”。但20世纪80年代的春天并不浪漫,国家像个大保姆,用猪肉票、油票、粮票细心地照顾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在故宫的中国游人不看国宝,不看大殿,久久围观外国游客。那时流行玩一种新玩具---魔方:路上,到处可见绞尽脑汁的人们,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六个面调成相同的颜色。作者说那时中国的经济也很像是这个魔方:出路明明是有的,但是,现实就是有点乱,让人理不出一个头绪。

1984年,我的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喜事儿:我的哥哥考上了大学,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好像当时所有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来家里来向父母祝贺。那是掩藏了太久的渴望,压抑了太久的梦想,知识被重新赋予了足够的尊严与价值。1984年,也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在中国企业史上,日后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均诞生在这一年,风云一时的人物也在这一年开始了他们的商业生涯。后来,人们将1984年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1、邓小平第一次南下抵达深圳,写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2、深圳的王石从倒卖玉米到倒卖批文和外汇指标,开始自己的原始积累;3、北京的中关村出现繁荣景象,柳传志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人类没有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4、青岛的张瑞敏一口气砸掉76台有问题的冰箱,这一砸成就了海尔以“高质量和高服务”取胜的传奇,也开始了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质量意识的觉醒。

1995年马爸爸开始了创业,那时马爸爸还不叫马爸爸,他被叫作“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现在我们才知道这是多么伟大的开端,终于轮到老外来围观了,他们围观中国大妈在菜市场用微信、支付宝买菜。1997年,香港回归,我上了大学,同学们开疯狂地学起c语言编程。历史也很有意思,在这年进入了一个“互联网元年”,丁磊、张朝阳掀起互联网狂潮的起点,这年任正非为华为搞出了《基本法》,这一原则让华为变成了一家前程远大的中国公司。

企业家们在历史的滚滚年轮中创造着不可复制的一页。2008年,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年份,大家期待在不遥远的将来:在世界商业史上,“中国企业”能与“美国企业”“日本企业”一样成为世界级的公司。2008年,我也迎接了儿子的到来,开始一轮新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总结全文篇三

读了高尔基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里。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寒,高尔基上学只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外套和长腿裤子,这样一套五颜六色的不协调的装束,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同学还给他起了外号。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穿的全是高档衣服和崭新的校服。想到这,我不禁有些惭愧。因为尽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数多了就不愿再穿了。

我合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

童年读后感总结全文篇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童年》的书。这一本书是高尔基根据自己3—10岁这个年龄段的经历写的。

高尔基3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公家。高尔基来到外公家时,外公家里已经开始衰落。两个舅舅不断争吵,外公变的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为了一点儿小事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有一天,高尔基由于好奇,把一块白布投进了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外公发现了,把高尔基打得失去了知觉。母亲由于忍受不住这种生活,便丢下高尔基,离开了这个家庭。不过,外婆非常疼爱他,经常给他讲各种故事。

后来,母亲在一次结婚,婚后一点儿也不幸福,经常挨打。由于与继父不和,高尔基又回到了外公家。这时,外公彻底破产了,生活越来越困难。更加糟糕的是,母亲被生活所迫,疾病交加,不久就去世了!外公和外婆也没有精力抚养高尔基了,继父也不要他了!他11岁就自己走向社会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十分感慨高尔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但正是这些不幸造就了高尔基顽强坚毅的性格,也让他后来的写作有了丰富的题材。我也告诉自己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每分每秒,否则这一辈子都会后悔!

童年读后感总结全文篇五

〔“我们可能走太远了,以致于忘记了当初之所以出发的目的。”我们也许真的应该在30年的门槛上重温当年出发的目的:这个国家要实现复兴,这个民族要摆脱贫困,这块土地要重回全球化的怀抱,这里的每一个人要享受平等、民主的普世权利。

所谓的沧海桑田,仅仅三十年,就让这一代中国人都看到了。

对于这个时代,我们有种与生俱来的乡愁,在这里深埋着很多人的过去,当我们一步步地远离一个时代的时候,才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存在。

也许在很多年后回望,人们会说,这激荡的三十年是一个多么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心灵焦虑无处不在,身份认同时时颠覆。不过,更多的人也许会辩护说,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一段携手走过的从前,这份经历,包罗万象,有汗水泪水血水,有蜜汁苦水狼奶。它催生了一个时代的伟岸和壮观,也同样滋养了世故、丑陋和空虚。我们遭遇的是一个空前复杂而大半面目未清的时代。急速变化的世界,茫然若失的个人命运,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群体、不同利益集团的冲撞和考问,这是三十年的成长底色;“一年改变不如想象,五年改变难以想象,十年改变不敢想象。”,这是三十年的演变惊叹。在这段创世纪般的大历史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观光客,伟大的梦想将继续从茫茫无边的草根中轰然诞生,那种追求世俗的本身,也具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主义的诗意。

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这个正在生成中的、崭新的世界,一定还藏着我们未尚知晓的答案,也许最好的尚未来临,也许在繁荣生成的时候,腐烂已经开始。

这是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结尾语的摘要组合!吴的书一如既往的精彩,这本书真的是激荡人心!忍不住给五颗星!由于我本人这段时间也被他所说的那种大时代中小人物情绪困扰,明明深切的喜爱此书,纵有万种思绪,也有被懒惰和不平静的心神扼制而不想写一个字的心态!犹如失落堕入地壳底部的灵魂而不能被普照的霞彩之绳揽出。人生也就只有三个三十年吧?!第一个三十年,古人的“而立之年”之说,仍有不能避开的参考坐标之意义,三十岁也是当今社会的青年真正成为社会人的年龄节点,真正经验包括过往与当下的世事的开始。展望明天,我们大概率仍有充足的时光,感悟过去,我们确乎已经有了部分的资历。三十岁,可以调整或坚定自己的步伐了吧?或惊涛拍岸大浪淘沙而去,或涓涓细流微风水皱而走,如何权衡,称在心间,全屏自己!

最后郑重推荐,对政治经济思潮世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拿起吴晓波的这几本以他自己的广博而隽秀、浓郁而超然的情怀谱写出的经济史,一同走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