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课件(通用17篇)

时间:2023-11-24 06:36:37 作者:书香墨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课件(通用17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应用广泛的总结范文,包括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2+4+6+8+10+12+14+16+18+20=(110)。

规律: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

10×(10+1)=10×11=1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6分之一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提出质疑:3个六分之一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

生2: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有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l的一半,就是求12l的二分之一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3分之一表示求12l的三分之一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例2“做一做”。一袋面粉重3千克。已经吃了它的三分之一,吃了多少千克?

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求3千克的三分之二是多少。”

2.比较两种意义。

出示:一袋面包重50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师:列出算式,并与前一个式子进行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一个是分数乘整数,另一个是整数乘分数。

预设2: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所区别。

六年级数学课件

本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位置(一)新授课新授。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___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

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

1、谈话导入。

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

六(1)班有男生4人,女生4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

(根据回答板书)。

2、旧知导入。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

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

3、小结。

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比的意义,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

1、介绍比的表示方法。

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

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

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

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

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

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

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

五、应用知识做练习。

(1)求比值。

105:351.2: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17:84:1102:113。

(3)选择题。

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a、4:12b、12:4c、

(4)判断。

小明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7.()。

一项工程,甲独做7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课件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多媒体课件。

一、比例的意义。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情境图,(课件演示)。

(1)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2)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4)写出它们的长和宽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教室里的国旗:(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也可以这样表示:出示比例的分数写法。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上面图中的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说出能够组成的比例。

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归纳发现的规律。

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出示表格来比较。)比是两个数相除的式子;而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四个数。

教师。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说一说。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强调:本课主要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2题。

(5)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6)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6.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用1、2、5、10四个数写出所有的比例式。8个,并且找出写的规律。)。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三、作业。

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易到难,步步深化的教学规律,按照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学生思考--学生计算--教师总结--学生自主探究(反馈)的模式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年级青岛作文:青岛旅行

暑假期间,我们全家同表哥洋洋还有姨奶一起去青岛游玩。

坐了一夜火车终于到了青岛,下了火车,我们跟随旅行社的大巴游览了栈桥、小青岛、信号山、五四广场等景点,导游说为了安全,不让我们下海,真失望啊!不过,吃过晚饭,我们自己来到了海边浴场,我和表哥脱下衣服,穿个小裤衩,迫不及待、毫不畏惧地迎着浪花冲进了海里,啊!好爽啊!海浪拍打着双腿,就像妈妈在抚摸着我的脚一样温柔。浪退了,回头看看表哥,他正在沙滩边堆城堡,为了防止海浪,他又在前面造了个防浪堤,可他还不放心,又在防浪堤前面建了个防浪沟,“这下好了!”表哥刚松了一口气。“叶峻峤!快来帮忙啊!来了,海浪来了!”话音刚落,海浪就将刚刚堆起的城堡夷为平地了,我们走回岸边,准备重新再来。“咦?哪来的空椰子?”我捡起一个空椰子问。“扔掉呗!”表哥说着,就把椰子使劲抛向了海里,可不出10秒钟,椰子就被浪花卷了回来。“好你个椰子!”表哥站起来,又使劲一抛,竟然又回来了!刚刚那股堆城堡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每冲回来一次,他就再使劲扔一次,“哎!好羡慕椰子能冲浪啊!”表哥叹了口气。突然,我们突发奇想:海浪的威力这么大,我们把椰子埋起来,海浪能把它冲出来吗?于是,我们立刻用手刨坑,等到够深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椰子放进去,再培上沙,ok了!“嘭嘭嘭!”一个浪打来,椰子一下子就浮了出来,“哇!好厉害!”我们一齐欢呼起来。干脆我们一屁股坐在水里,半躺着,看海浪能不能把我们冲走,浪来了,我们一下就被冲的坐起来向前顷,太好玩了。

夜深了,该回宾馆休息了,我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点评:这篇叙事作文本文写出了真情实感,很充分、很具体,另外,采用边叙述边抒情的写法,很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

六年级青岛作文:青岛旅行

暑假期间,我,爸爸和妈妈来到美丽的青岛旅游。

我们先到了青岛有名的栈桥,站在桥上,左右两边是无边无际的海水,望着那蔚蓝色的海水,我不禁兴奋地大叫起来。

在栈桥看海水很美,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金沙滩。我们赤着脚站在柔软的沙子上,仿佛是在做脚底按摩。望着那一望无边的大海,与天已融为一体,海天一色让我们心旷神怡。我迫不急待地要下海游泳,我和爸爸游得不亦乐乎。游得正高兴,突然一个浪涛拍打过来,呛得我鼻子直痒痒,我连忙爬上岸,海水可真是波涛汹涌啊。妈妈虽然没有下海游泳,但她给我们拍了许多照片作纪念。爸爸一会也上岸了,“咱们用沙子堆一个城堡吧?”妈妈兴致勃勃地提议道。“好主意!”说干就干,不一会,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堡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我又给城堡挖了个四通八达的地道,再建个水渠,海水也被引到城堡里了,“真有趣!”我高兴地喊道。不知不觉就傍晚了,海水开始退潮了,“走,我们捡贝壳去。”爸爸兴高采烈地说。只见这里的贝壳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美不胜收。“看,我捡了一个大的!”我叫到,妈妈激动地说:“这个贝壳好漂亮啊!”不知不觉我们在金沙滩玩了一整天。

后来,我们还去了悠闲宁静的鲁迅公园,仿佛梦幻世界一样的八大关等地方。

青岛处处是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我喜欢这次青岛之行,更喜欢青岛美丽的金沙滩!

六年级数学课件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

(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2、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5、工厂加工了105个零件,合格率达100%,则这批零件有100个合格。

3、解决问题(3颗星)。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课堂总结:

(1分)突出“关键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青岛作文:青岛旅行

她说:“你不要小看这个亭子哦,它可比你大多了哦。在很久以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而这座亭子在战火中依然得以保存,是不是很有意义啊!”“哇!原来如此啊!”我若有所悟的说道。

接着,妈妈带我去来到金沙滩。放眼望去,金沙滩仿佛一地都是金子。我开心极了,心想:如果这些都是真金的话,那该多好啊。我会用它们盖一座希望小学,帮助没学上的小朋友们。此时,妈妈看到我愣在哪,拍拍我的头,奇怪的说:“怎么了?不去玩吗?”我向妈妈做了个鬼脸,快步向沙滩跑去。

一天的游玩很快就结束了,有意义的亭子,迷人的金沙滩,让我舍不得离开。青岛之旅,我漫漶期待的等待这第二天的到来。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件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六年级青岛作文:青岛旅行

今天,我们全家搭乘着高铁,满怀兴奋地来到了我国北方的滨海城市青岛。

青岛三面环海,海鲜自然也很多。我们到宾馆后就兴匆匆地坐着出租车出去品尝青岛的海鲜。海鲜是青岛美食的代表,服务员首先给我们上了一份辣炒蛤蜊,鲜啤酒配蛤蜊是青岛人必不可少的美味搭档。蛤蜊物美价廉,眼看着张着大嘴就上桌了,向我们展示它雪白的嫩肉。青岛的蛤蜊和杭州的不同,里面吃不出一粒沙子,让人可以放心的品尝且回味无穷。蛤蜊煮汤也很好吃,不光是蛤蜊,连汤都极鲜极美,上面漂浮的几根碧绿的小葱,让人看了就想痛快的喝上一大碗。

世界闻名的青岛啤酒可谓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去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地址就在青岛啤酒厂内。一进大门,就看见厂房楼顶上的储罐都做成了啤酒罐的样子,而大楼门前的喷泉自然也是超大号的啤酒瓶和酒杯,刹那间让人有仿佛到了小人国的错觉······参观完了啤酒的生产工艺和历史以后,我们就到了“啤酒一条街”。我们品尝了青岛鲜啤酒,爸爸赞许地说:“青岛鲜啤酒果然非常好喝,不虚此行!”

青岛是个很好玩的城市,当我登上了回家的高铁,眼睛盯着车窗外的站台,这几天去过的崂山、啤酒博物馆、极地海洋世界、美味的海鲜和美丽的大海一一在我脑海闪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再见了,青岛!

六年级青岛作文:青岛旅行

盼望着,盼望着,愉快的暑假总算到了,爸爸,妈妈决议带我到青岛旅行,让我看看大海!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的胶洲湾畔,是国家级风光名胜区,是我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那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辉映出青岛美丽的身姿,具有典型欧式风景的修建,形成了中西合璧,欧亚风情的特征。赤礁、细浪、彩帆、金色沙滩构成青岛美丽的风光线。前史、宗教、风俗和节日庆典赋予青岛旅行丰厚的文明内在。

一到青岛,我和爸爸、妈妈兴奋地直奔大海而去,当咱们站在大海滨时,蓝蓝的大海和湛蓝的天空溶合在一起,水天一色,蔚为壮观。面对着大海,那惊涛骇浪的海面真像是一块蓝色的宝石,闪着诱人的光泽。当一阵海风吹来,海面上马上风起浪涌,真像是脱缰的野马在飞跃着,这种瞬息万变的现象真让我感叹万分!这一切好美!

我和爸爸,妈妈换好泳装奔向大海,一排大浪冲过来,把咱们的衣服都打湿了,我捡了一些贝壳和海带,就在沙滩上玩起了沙子,玩了一会,我就到大海里游水,海水还很凉,我趴在海水里别提多凉快了一个大浪打来,我被呛了一口海水,让我品尝了一下海水的滋味。那咸咸涩涩的滋味让我永久不能忘掉。我带着游水圈在宽广的大海里漫游,如同忘掉了时刻的存在。大人们也乐在其中,有的在波浪中,英勇搏击,自不量力地对抗着波浪;有的舒展身体,随浪漂流;还有的躺在金色的沙滩上,无精打采地,别提多舒服了!

我爱青岛,爱她那幽雅特别的修建,碧波荡漾的大海,弯曲漫长的金色沙滩,生气勃勃的亚热带树木,平整洁净的柏油马路,使我领略到祖国河山的绚丽,青岛公民的勤劳才智。的这一夏,真的令我难忘!这次来到了大海的身边,让我对大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感触到了它的无量魅力!如果有时机,青岛,咱们再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