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育调查报告不少于 初一年级社会调查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14:04:22 作者:笔砚 一年级教育调查报告不少于 初一年级社会调查报告(模板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教育调查报告不少于篇一

1、自然情况:被调查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难户262户,158名在籍党员,两个社区2000年经济总收入为5万元,2001年为1.4万元,2002年为0。呈递减趋势,两社区共发生治安案件2000年为33起,2001年28起,呈下降趋势。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01年3月13日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强: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上看依旧沿袭老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理论上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01]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年级教育调查报告不少于篇二

学生识字现状的调查

一年级全体学生

一年级上学期开学两个月后

通过第一一年级学生识字现状的调查,分析原因,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探索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的实验工作。

一年级共三个班,142人,学生通过2个月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也有浓厚的识字兴趣和相当的识字量。现就本次的识字现状调查情况列举如下:

(一)识字兴趣

识字兴趣a、兴趣浓厚b、有兴趣c、无兴趣

人数及比例76人(53。5%)66人(46。5%)无

(二)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愿望a、有强烈的愿望b、有愿望c、无愿望

人数及比例92人(64。8%)35人(24。6%)15人(10。6%)

(三)识字渠道?可多选。

识字渠道a、读课文b、看电视c、看广告、标语

人数及比例128人(90。1%)69人(48。6%)44人(31%)

d、看课外书e、看商标f、家长教

人数及比例78人(55%)40人(28。2%)57人(40。1%)

(四)、认识了多少个字

识字数a、50—100b、100—200c、200以上

人数及比例5人(3。5%)20人(14。1%)117人(82。4%)

(五)、常看故事书吗

是否常看a、天天看b、很少看c、没看过

人数及比例80人(56。3%)50人(35。2%)12人(8。5%)

(六)、一篇短文、一个小故事,有多少字不认识

不认识的字数a、1—5b、6—19c、20以上

人数及比例114人(82。3%)11人(7。7%)17人(10%)

(七)、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

认识途径a、拼音b、问老师,家人,同学c、跳过,不理它

人数及比例112人(78。9%)30人(21。1%)无

(八)、喜欢老师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吗

是否喜欢课件识字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人数及比例136人(95。5%)2人(1。5%)4人(3%)

(九)、识字有几种方法

识字方法a、有多种方法b、方法单一c、无方法

人数及比例115人(81%)22人(15。5%)5人(3。5%)

(十)、喜欢用哪种方法记汉字()

识记方法a、反复抄写、朗读。b、编顺口溜、儿歌等。c、常用的认字方法。

人数及比例66人(46。5%)13人(9。5%)63人(44%)

通过对以上现状的分析,发现学生对识字很有兴趣,主动识字的愿望也比较强烈。但是识字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在学校通过语文课上课文的学习来学习生字,从调查问卷中能明显反应出学生看课外书比较少,且孩子阅读的时候缺少家长的有效性指导。在后面将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好家长配合教学的工作

利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给家长分析课程改革的形式以及教材编排特点和意图,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指出平时要配合教学巩固识字,并与孩子多交流,引导孩子增大阅读量,时常鼓励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挖掘其他资源,激发兴趣

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识字。课外学习资源包括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图书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教师要重视课外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拓宽思路,多种方法识字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有机渗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还可以利用“儿歌法”,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象形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利用字理教学,可以帮助理解汉字的演变,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的识记汉字。随着识字量的加大,形声字将会越来越多,教学中应充分根据汉字特点,有机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这些规律,学生就能有效掌握多种方法规律,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在认读生字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这个字怎么记?”不论学生说出什么方法,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既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还可以开展识字竞赛,“这些字你认识了多少个?”“看谁认的又多又快?”激励学生介绍方法,并在班上进行推广,教师只点拨启发。针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等多种不同方式,让儿童的眼、耳、手、脑、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四)加强课外实践作业

在教学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当天学过的生字,让学生去看商标、牌匾、报纸…。。收集所学过的生字,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生字,以便牢固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认识的生字收集起来做成剪报,在班上展示等,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

由于我校周边生源环境的因素,大部分家长忙于做生意,或者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因此还需不断努力,加强探索和研究,不断提高识字效率。

一年级教育调查报告不少于篇三

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也进入了一个微妙的时期——青春期。对异性同学刻意保持着距离,表现出一种孤傲,回忆起这些青春期里的小插曲,想来,每一个从青春期走过的人都会觉得别有滋味。

正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背面有老师姓名、班级还有祝福、鼓励的话语,班主任自制的签名卡成为沈阳敬业中学发给初中一年级新生最贴心的礼物。“亲爱的同学,初到一个新环境,不用怕,老师希望成为你的好朋友。”签名卡实际由一张a4白纸折叠而成,上面一行行祝福格外温馨。刚入校,学生们就是通过写有本人名字的签名卡互相了解,彼此熟悉的。

记者发现,相互认识阶段,几乎是女生与女生聊天,男生与男生聊天。他们的表情有些害羞,语言中又有一些大人的成熟感。“你为什么不与同桌说话呢?”记者问一个看似调皮的男生。

男生瞟了一眼身边的女生说,“她长这么小,我跟她有什么可说的呀?”“她多文静啊,听你们老师说她很优秀。”“个子太小了,我喜欢高个的。”男生回答。“那班级里,你看谁好呀?。”

男孩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没有好看的。”

班主任说,很多孩子到一个新的班级,都很在意班级里异性同学的长相,“曾经有个小女孩,开学第一天回家哇哇大哭,就说班级里没帅哥。”

老师分析,初中学生对于事物美丑善恶有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让每个同学融合这个集体中,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节课,即将下课。“李新宇(音)说说自己认识了几名同学了。”班主任老师金鑫说完,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同时站起来。原来男生叫“李新宇”,女生叫“李馨予”,字不同,音相同。“帮他俩想个办法吧,以后老师提问,怎么区分他俩呢。”老师向同学征集办法。“就叫大雨和小雨吧。”一名男生说。“不好,不好。”有人反对,“应该男生还叫李新宇,女孩叫馨予,这样比较好听。”

1、上初中了,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节选)

学生张双:上初中了,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还有新的科目。

学生李明博:新学校多了一个监视器。

学生崔之也:作业更多了。

2、你感到幸福吗?

a.幸福。82%

b.不幸福。18%

3、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学生郑世博:爸爸别离开我和妈妈。

学生张朝阳:每天都有人跟我玩。

学生闫依依:放学后直接回家吃饭。

学生林琳:每天都不留作业。

一年级教育调查报告不少于篇四

为了了解初一新生对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的看法,帮助学生形成写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制此问卷。

针对学生现状,提出了如下问题:

1、写作文时,你觉得快乐吗?()

a、快乐b、不快乐c、仅当做任务

2、你喜欢目前的作文教学吗?()

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3、你有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吗?()

a、有b、没有c、偶尔

4、你期望自己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吗?()

a、十分期望b、比较期望c、无所谓

5、你有写作文时,激动得流泪的经历吗?()

a、经常有b、没有c、偶尔有

6、你对写作文要求写真人真事持什么意见?()

a、非常赞同b、比较赞同c、无所谓

7、有过要写点东西的冲动吗?()

a、常有b、偶尔有c、从来没有

8、你重视作文训练吗?()

a、重视b、比较重视c、不重视

9、你是否养成了写周记的习惯?()

a、已形成b、正在形成

10、你认为自己在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言之无物b、立意不深c、思路混乱d、表意不清

11、你喜欢写哪些题材的作文?()

a、家庭b、校园c、社会生活d、个人生活经历

12、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a、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b、为了应付考试c、表达内心的想法

13、你如何对待老师的作文评语?()

a、认真领会,有问题进行改正b、看过就算了c、只关心分数

14、你对快乐作文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共选取了初一三个班级。设计了选择题13题,问答题1题。参加调查人数184人,收回问卷184份。其中1—13题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有25人认为写作是为了应付考试。184人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目前的作文教学表示基本满意,认为作文课堂是快乐的,回答比较重视作文训练的有94人,十分期望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有82人,能认真领会老师的评语且能针对性地修改的有153人。难能可贵的是,回答偶有写作冲动的有111人,偶尔写作时激动流泪的有92人。由此可见,在主观态度上,学生比较愿意接受写作训练,但在写作习惯调查中答有积累作文素材习惯的仅有46人,只有抽样总人数的,已经形成了写周记习惯的仅有23人,仅为抽样总人数的。学生在回答写作中最大困难的选项中,选言之无物的有44人,选立意不深的有45人,选思路混乱的有42人,选表意不清的有51人。在作文选材上,有100人选择喜欢写个人生活经历。

总而言之,快乐作文在初一新生中有较好的生存土壤。学生有乐于写作的感情倾向,有比较明确的写作目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譬如学生的写作意识尚未形成,学生在写作的选材、立意、表达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困惑。但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意义所在。

在学生提的意见中,选材上,要求文题贴近生活,切乎学生实际,林子文同学还大胆提出要放手让学生自选题材,写自己擅长的文章。在作文素材积累上,学生要求教师要帮助他们积累素材,要在自然观察和开展的活动中积累素材,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写作中特有的思维。在作文评讲中,要求教师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指出来,当堂修改,最好能用范文加以强化,在写作动力上,要求教师要能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优秀习作最好公开展示,以期形成榜样效应。在写作意识培养上,要求平时的练笔少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难能可贵的是,709班的李炜同学提出作文教学最好有专门系统的作文教材。

本次抽样调查让我们对快乐作文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本身就是巨大的课程资源库,他们迫切期望掌握写作这门工具,喜欢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又囿于写作素材空间的狭窄,局限于写作习惯缺失的泥淖,这便使得初一学生在写作的主观情感和实际能力之间出现了较大的断层。从学生富有激情和创意的建议中,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大,在快乐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设法把“快乐”二字落实到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文题的'设计、素材的积累、思维的训练到作文的评讲,动力的支持等方面都要一一渗透。最好要师生群策群力,编出合乎我校特色的作文教材,让师生用文章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生命成长的瞬间,让作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课堂。

一年级教育调查报告不少于篇五

一年级全体学生

通过第对一年级学生识字现状的调查,分析原因,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探索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我校一年级共21人,学生通过2个月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也有浓厚的识字兴趣和相当的识字量。现就本次的识字现状调查情况列举如下:

(一)识字兴趣

识字兴趣 a、兴趣浓厚 b、有兴趣 c、无兴趣

人数及比例 76 人(53.5%) 66人(46.5%) 无

(二)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愿望 a、有强烈的愿望 b、有愿望 c、无愿望

人数及比例 92人(64.8%) 35人(24.6%) 15人(10.6%)

(三)识字渠道?可多选。

识字渠道 a、读课文 b、看电视 c、看广告、标语

人数及比例 128人(90.1%) 69人(48.6%) 44人(31%)

d、看课外书 e、看商标 f、家长教

人数及比例 78人(55%) 40人(28.2%) 57人(40.1%)

(四)、认识了多少个字

人数及比例 5人(3.5%) 20人(14.1%) 117人(82.4%)

(五)、常看故事书吗

是否常看 a、天天看 b、很少看 c、没看过

人数及比例 80人(56.3%) 50人(35.2%) 12人(8.5%)

(六)、一篇短文、一个小故事,有多少字不认识

不认识的字数 a、1-5 b、6-19 c、20以上

人数及比例 114人(82.3%)11人(7.7%) 17人(10%)

(七)、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

(八)、喜欢老师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吗

是否喜欢课件识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人数及比例 136人(95.5%) 2人(1.5%) 4人(3%)

(九)、识字有几种方法

识字方法 a、有多种方法 b、方法单一 c、无方法

人数及比例 115人(81%) 22人(15.5%) 5人(3.5%)

(十)、喜欢用哪种方法记汉字( )

识记方法 a、反复抄写、朗读。b、编顺口溜、儿歌等。c、常用的认字方法。

人数及比例 66人(46.5%) 13人(9.5%) 63人(44%)

通过对以上现状的分析,发现学生对识字很有兴趣,主动识字的愿望也比较强烈。但是识字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在学校通过语文课上课文的学习来学习生字,从调查问卷中能明显反应出学生看课外书比较少,且孩子阅读的时候缺少家长的有效性指导。在后面将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给家长分析课程改革的形式以及教材编排特点和意图,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指出平时要配合教学巩固识字,并与孩子多交流,引导孩子增大阅读量,时常鼓励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

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识字。课外学习资源包括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图书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教师要重视课外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利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有机渗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还可以利用“儿歌法”,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象形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利用字理教学,可以帮助理解汉字的演变,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的识记汉字。随着识字量的加大,形声字将会越来越多,教学中应充分根据汉字特点,有机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这些规律,学生就能有效掌握多种方法规律,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在认读生字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这个字怎么记?”不论学生说出什么方法,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既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还可以开展识字竞赛,“这些字你认识了多少个?”“看谁认的又多又快?”激励学生介绍方法,并在班上进行推广,教师只点拨启发。针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通过游戏、表演等多种不同方式,让儿童的眼、耳、手、脑、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教学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当天学过的生字,让学生去看商标、牌匾、报纸..收集所学过的生字,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生字,以便牢固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认识的生字收集起来做成剪报,在班上展示等,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

由于我校周边生源环境的因素,大部分家长忙于做生意,或者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因此还需不断努力,加强探索和研究,不断提高识字效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