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优质10篇)

时间:2023-10-15 13:24:44 作者:紫薇儿 2023年爱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优质10篇)

公司宣传语需要具备独特性和吸引力,能够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留下深刻印象。突出核心价值:宣传语应该能够准确传达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宣传语,它们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传递出企业的价值观。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一

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活动,各班都要交换书本,我换来了一本《爱的教育》。可是,这本书我却搁在了一边,直到现在才重新拿起,把它读完。

这本书的主题是“爱”。它以一个男生安利柯的口吻,通过日记的形式,纪录了身边各种各样的爱。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的感动,这是安利柯的老师讲给大家听的。有一个小男孩,因为老是调皮捣蛋,所以他的祖母给他讲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小男孩受到感动,下定决心要改正坏毛病。碰巧,这时他们家来了两个凶狠的强盗,他们盗走了小男孩家的许多钱财。强盗抢完东西,走之前还给了小男孩的祖母致命的一刀,小男孩为了保护祖母,自己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祖母安然无恙,小男孩却中刀身亡了。这个小男孩拥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为了救祖母,宁可付出自己的生命!在小男孩临死之前,他还不停地向祖母保证,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他实在是太令人感动和尊敬了!

这本书中,有许多善良、正直、有爱的孩子,他们个个都令我喜欢。特别是温和的大个子卡隆,他总是去帮助班级里弱小的同学,爱为他们打抱不平。他们班上还有一位同学,他的父亲原来是一个粗暴的酒鬼,总是虐待自己的儿子。可他的儿子却依然努力读书,最终得到了一个大奖,这是他的父亲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成了一个合格的好父亲。

《爱的教育》里,有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民族的爱、祖国的爱……只要我们能像书中的那些同学一样,懂得感受爱、理解爱和付出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二

其中一个案例描述了一个可爱的8岁男孩,他不喜欢写作业,也不喜欢安静地读书。他喜欢一下课就跟着老师:“胡小姐,我昨天被狗咬了。”和“胡小姐,李强在课堂上踢我”。“胡小姐,我不想和赵小道坐在一起。”老师看着他,总是不耐烦地对他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很忙。今天就开始吧。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转过身去。有一天,当他的老师做完作业要去开会时,他又站了起来。还没等他开口,老师就问:“怎么了?”来吧,我很忙。“我没有书,而且……”“那么,为你自己做点什么吧!”然后老师去开会了。当他会后回到办公室时,老师看到他的座位上有一个彩色的蛋糕,旁边有一张纸条:“胡先生,你很忙,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今天是我的生日,本来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快乐。但是你太忙了。你想尝尝蛋糕吗?老师感到很羞愧。他拨通了孩子家里的电话,给他送去祝福,告诉他老师不是很忙。

读完后,我和老师一样感到羞愧:我过去很忙。我觉得和学生交流是在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可以改变多少作业,我可以准备多少课。然而,当他在“我很忙”的旗帜下拒绝倾听学生的时候,他失去的是耐心、爱和对老师的依赖。

关心有问题的学生

禅师班吉是禅宗学校的好老师。他的一个门徒偷东西时被抓住了。当其他徒弟要求潘贵赶走被偷的徒弟时,潘贵把所有的徒弟都叫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聪明人。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想学多久就可以学多久。但这兄弟连对与错都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种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小偷的心,净化了他的心灵。从那时起,偷窃的冲动就像烟雾一样消失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禁被班吉大师的慈悲心所感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无论教育形式多么复杂,爱都应该是它的核心。教育离不开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当前的教育已经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爱的回报。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才能撼动另一颗心。禅师班吉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且以其完美的结局证明了爱情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以人为本,创造适合人民的教育

哈佛大学总统的gropes设计了迪斯尼乐园,他的灵感来自于一位拥有葡萄园的老妇人。由于缺乏劳动力,老妇人让买葡萄的人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们在游乐园的所有空地上种上草,几天后草就发芽了。gropes提前三个月开放了公园。起初,因为没有办法,游客们不敢去。格罗普斯告诉游客们去游乐园没有任何限制。所以,几天后,草原清楚地显示出人们所走的优雅和自然的道路。人多的地方路更宽,人少的地方路更窄。摸索让人们沿着自然足迹建造道路。由于游乐园的路径设计不仅和谐自然,而且满足游客的需求,尊重游客的自主选择,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我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谁能像摸索一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拓精神?大多数老师担心学生误入歧途,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总是导致学生不放弃。后来,活泼、可爱、有创造力的孩子们被“培养”成统一标准的“诚实”、“听话”的学生。其实太多的约束,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顺其自然”才能使其茁壮成长和完善。教育必须是,也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三

读了《爱的教育》,我的.心被震撼,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其中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卡罗菲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老职员的眼睛。尽管他当时非常害怕,但还是在同学的鼓励下,来到受伤者家中,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他强忍眼泪,把最心爱的宝贵得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送给了老人,作为回报老人原谅他的礼物。出人意料,老人康复后,又把邮票还给了卡罗菲,还送给他三张更加珍贵的邮票。是啊,这就是爱!如果没有同学的耐心开导和鼓励,卡罗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那就将有无辜的人当替罪羊。正是同学的关爱使卡罗菲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卡罗菲也以爱心和诚意得到了老人的谅解。

老人不但归还邮票而且又赠送邮票,这难道不是更伟大的爱吗?故事充满了爱,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发展、升华……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继续传递吗?现在的我们,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忽视了身边的爱而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自己的学习用品是给自己用的,即使别人来借,也编出充分的理由不借;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一切,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我们应该是循循善诱,呕心沥血,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反观这一切,不是因为我们身边没有爱,而是我们心中没有爱。故此,无论世界有多美好,我们仍然感觉苍白。

所以当“吾日三省吾身”,从我做起,去爱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关心身边的事物,去拥抱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像故事中的人学习,学会爱,敞开心扉去爱。让爱在你、我、他之间传递延伸,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四

《教育小语》,这个题目很吸引我。这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但却留给了我颇多的感悟。

步入工作即将八个年头了,也总是在工作实践中摸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究竟怎样开展有效的、更好的教育,有时候仍然是一头雾水,近来读了《教育小语》一文,深深的记住这一句话“爱是教育的核心,让教育在爱中行走”。

“教育不是给孩子穿衣服,不是给孩子一只空手套,教育应该在爱中行走,用爱生成儿童的智慧,用爱生成儿童的快乐幸福,用爱生成儿童的坚强、勇敢与感恩,用爱生成儿童的思想。”的确如此,尤其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担任着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我们倡导科学育人,在爱中教育孩子则是科学育人的重要条件。

爱孩子,是很容易的。但是爱要有度,要理性,不能溺爱和放纵的爱。联想工作实际,我们和家长交流时,经常告诉家长不要宠着孩子,要放手让孩子去成长,可是有些时候,我们在班级中又有多少次因为害怕孩子帮倒忙,而剥夺了孩子想试一试、独立动手完成的权利。我们是“爱”孩子的,但这种爱未必是孩子需要的爱。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关爱孩子,还要有一份硬得下心来的严厉和一丝不苟。尤其是要把握好爱和教育之间的尺寸。

文中列举了一个我们人尽皆知的关于“摔倒的”例子:孩子摔倒时,如果你立即上前扶起她,以后,他总会要人扶助;孩子摔倒时,如果你埋怨她,以后,他会变得格外小心翼翼;孩子摔倒时,如果你嘲笑她,以后,他也许会对人不信任乃至敌视;孩子摔倒时,如果你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他会面对困难而坦然,会不怕摔,会觉得摔倒是正常的。没有摔倒的孩子便学会走路,是不存在的。不要害怕孩子摔倒。孩子的成长,总“吃甜”是不够的,还得吃一些苦。这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营养”才能平衡,才会明白生活并不仅仅是“巧克力糖”;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懂得咬牙而不是皱眉头;才会懂得自己克服挫折而不是仅仅依靠家长的肩膀。

这个例子,在很多杂志上都出现过,这个道理,我们也都懂得。这篇教育小语里面简短的文字和浅显的例子,只是在提醒我们光懂得理论是行不通的,孩子们需要的是我们把教育真正的做到实处。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性格上的弱点和心理上的缺陷,有时候我们更需要下得了狠心,去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孩子,要像孩子摔倒之后懂得咬牙一样。

这篇文章,让我温习了教育的哲理,更让我明白,在爱中行走的教育要有尺寸,给孩子的爱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的确,教育不是给孩子穿衣服,不是给孩子一只空手套,爱的教育最终让孩子学会爱,用爱去爱别人。这就是爱的真谛,教育的真谛。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五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我特别喜爱。于是,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故事的内容令我特别感动。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知道了他的老师是一个虽然表情很严厉,但却是特别亲切的人。记得有一次,安利柯的老师对着他班级里全部的同学亲切地说:“同学们,从现在开头,我们将会一起度过一年的时间,除了你们,我没有亲人了!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所以不情愿批判你们中的任何一个,让我们用热忱和真诚,共同建筑美妙的家庭!”看到这段布满感情的话语,我感受到了老师浓浓的爱。是呀!我们的老师又何尝情愿批判我们?何尝不爱我们。

安利柯的家人也很疼爱他。一次安利柯生了一场大病,他的家人连夜照看他,他的妈妈站在旁边看着医生帮他治疗,眼泪都留了下来。他的姐姐忙着帮他换洗湿毛巾,敷在他的额头上。他的爸爸则站在他的床头前,特别担忧地看着他。看到这些,我特别感动。于是,我便回想起自己也经常生病,家人也是这样照看我整夜整夜。从中我也感受到了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爱无处不在。世界上有许多爱你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等。我们也应当去爱他们。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六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七

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

入暮思省,一天回望:是否勤奋,有无独创?

懂得审美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力更敏锐。美术对增进孩子手、眼、脑的发育和配合,促进孩子的思维专注度和活跃性有积极作用。美育对创造力的影响也很大。审美力,在可见的未来一定是很重要的竞争力。

让自己开出一朵花来,让整个世界感受到你的色泽与芬芳;让每个与你相遇的孩子变得优秀甚至卓越,不抛弃任何一个。

学校可以做的,是让老师们感受到工作本身的美好和价值,然后他就肯自觉朝前一步,多做一点。教育改革到最后,真正仰仗的是什么?是多少老师觉醒了,停止抱怨,停止推责,代之以真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行动,这才是希望所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传统的老师主要在讲课技巧、知识点的把握等方面获得训练,我们在这方面甚至比传统学校的要求更低。相反,我们在其他方面想提出更高的'。例如,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对学生深度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学生未来学习的规划能力、基于各种目标组织学习资源的能力,读书笔记以及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的能力,我们觉得这些是一个老师应该去找的高价值的事情,是直接和人的发展相关的事情。

日日新学堂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外聘教师课程、选修课程。

只有每日争取生活自由,才配的生活和自由的享受。

教育如果不能让人心灵丰富,不能让人找到通往宇宙精神的途径的话,充其量也是学习一些二手知识,以便日后谋生而已,其直接后果是精神生活的贫乏和空虚。

0—7岁主要是身体的发育,孩子需要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需要爱和温暖的环境。7—14岁主要是艺术的表达,这一阶段对孩子特别敏感。14岁以后主要是逻辑和抽象思维阶段,孩子要学会理性思考,能够判断是非黑白。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八

假期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有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小短文是菲鲁其奥的血,这篇短文讲的是菲鲁其奥和他的`奶奶在家,突然有两个人拿着凶器,他们捂住奶奶的嘴,问菲鲁其奥你们家的钱在哪?菲鲁其奥告诉了他们,两个坏蛋拿到钱后转身说“我必须杀了你们俩其中一个”菲鲁其奥就冲过去保护了奶奶,最后自己被俩个坏蛋杀了。

从这个小短文中,菲鲁其奥的血没有白流,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奶奶,他是个小英雄,我向英雄致敬!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家人、帮助别人,让世界充满爱,坚持正义,从书中我也学习了许多好词、好句,以后我也要学习准确运用词语。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九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普通教育学》是从绪论开始的。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来施教。而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的,“我曾要求教师有科学与精神的力量。”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学习心理学。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如果教师深入观察人的思想、感情,有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那末,教育者所应注意的事项,一定像一张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张城市建筑计划蓝图一样,在这张图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线条,都准确地交织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准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可见,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该书的绪论中,他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细地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理论。必须明确地指出,他是以“性恶论”的思想为指导来阐述关于儿童管理的问题的。他认为,儿童生来“有一种处处驱使他们不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子。”这样,儿童就不守“秩序”。显然,这种看法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遗传决定论。实际上,儿童并不存在先天“不驯服的烈性”。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目的在于:尽力加强对儿童的活动的控制,所以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他论述加强对儿童的管理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他一再说明,学校教师加强对儿童的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冲动”与“欲望”的“种子”的发展,“不致是反社会的方向”的,是“避免社会本身所陷入的争执状态的那种冲突”的。

在“儿童管理”这一章中,赫尔巴特说明了管理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惩罚的威胁”、“监督”。而辅助的方法是“权戚”与“爱”。在他看来,“一切管理制度首先采取的是惩罚的威胁”。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手段”。教师利用这种管理手段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效果”。不过,教师要注意的是,在“压制、强迫、惩罚时,某些精细的差别需要注意”。而在运用“压制”的方法时,教师要“冷静、简明、无感情”。很明显,这是封建的等级思想在师生关系中的反映。在他看来,有一部分儿童不怕威胁,而大多数儿童是经不住威胁的,所以要用监督的方法。“监督业已被认为是儿童管理中绝不可少的部分”。而教师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监督的目的是“要造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儿童在学校时只有“安分守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放任儿童撒野,不予监督,不予教养,那么,是不能“培养成伟大人物”的。十分清楚,他是从教育的目的角度来看待对儿童管理的方法的。对儿童进行管理的第三种方法是命令和禁止。赫尔巴特指出,命令是儿童要绝对服从的,所以命令和禁止要具体。第四种管理方法是“惩罚”。赫尔巴特提出的惩罚方法有:“罚站”、“禁止用膳”、“警告”、“剥夺自由”、“体罚”等。

然而,赫尔巴特认为,“在经常监督的压力之下成长的人们,不能希望他们多才多艺,不能希望他们有创造的能力,不能希望他们有勇敢的精神,不能希望他们有自信的行为。” 于是,他提出管理儿童的辅助方法是“权威”和“爱”。因为“人心屈服于权威,权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轨的活动,因此在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权威可以有很大的用处”。由此看来,在对儿童管理中,借助教师的权威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从师生的关系来说,“爱可以使师生的关系和谐。”教师要“爱”学生,把自己的“心分授以儿童”,这样,教师就要“深入到儿童的感情中去”,并设法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接近自己的情感,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对学生施教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赫尔巴特在“多方面的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他的教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主要问题:

(1)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里谈到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这个问题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就是什么是“观念”。在赫尔巴特看来,“观念”是意识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同时,它也是人们认识的对象。由于他认为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实在”组成的,而且这些“实在”的自身是不可认识的。至于人的心灵,它也是宇宙中无数“实在”的一种。这样,人所认识的只是“心灵”和其他“实在”发生的关系而构成心灵内容的各种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观念就是知识。他的教学论,实际上就是阐明“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原理的。但是从他的德育理论来看,“观念”所指的并非“知识”,而是人们对于事物、社会制度等的看法。由此看来,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观念”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的,应该根据他所论述的问题及其性质来判断其真实的含义。

第二点就是什么是“统觉”。从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所论述的教学原理来看,所谓“统觉”,就是新旧知识互相融合的过程。可以说,赫尔巴特是以“统觉论”为根据来阐述“启发式”教学法的。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已经获得的观念,并以类似的观念来“启发”、“诱导”其它观念的“再生”,正是在新旧观念互相“融合”、“同化”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

第三点就是关于“观察”、“注意”、“想象”、“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问题。他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及其对学生的观察、注意、想象、思维在教学中的见解是有价值的。他认为,让儿童对事物进行观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官能上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鲜明的。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要特别注意观念的清晰性。但是,在教学中有些事物是学生看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运用图画、教具等直观手段外,要运用描述的方法,通过描述来“唤起”旧观念。在这里,教师必须“慎重注意于其想象”,特别是在美育的鉴赏活动之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可是,要让学生掌握理性的知识,教师就要注意学生“深思”这个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勤于用脑思考,他们才能掌握一般的科学原理。然而,一般科学原理是建立在对个别事物的认识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时,要有一个“层次”,则让儿童先认识个别的事物,然后把各个个别的事物“联结”起来,通过较高级的“致思”作用而认识事物的整体。

第四点就是赫尔巴特在论述他所提出的“教学阶段”的理论时,主张把教师的活动、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统一起来加以论证。这是他在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方面应用心理学知识的具体表现。我们清楚地看到,他运用儿童的注意、期待、思维等心理活动来说明各个教学阶段的区别,其目的在于使他的教学理论具有“科学性”。应该指出,他这种尝试在教学论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2)“多方面的兴趣”的意义。赫尔巴特力图所教学原理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培养儿童的兴趣,与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正确地安排普通学校的课程这些问题都是直接联系着的。于是,“多方面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的核心,他以“兴趣说”为中心论述了教学论中很多重要的问题。

首先,赫尔巴特说明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兴趣”是学生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他明确地指出,“因为我们有兴趣,我们内心是主动的。”这就是说,学生如果有多方面的兴趣,就能使他主动地去追求知识,这样,从学生的心理活动来看,兴趣能过渡到“欲望”或“意愿”。同时,由于“兴趣是在注意中展开的”,于是学生就能产生“专心的活动”,一心钻研课业,使自身也“浸沉于其中”。“由于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学生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知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前面的东西”。各种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材、直观教具等包含着无数的观念。从赫尔巴特的“统觉论”的观点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新观念被旧观念所吸收、融合的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是与学生的兴趣分不开的。人们由于对“外界实物”发生兴趣,于是“外界实物”新引起的表象与儿童意识中的旧观念就联系起来。随着儿童心理的变化,当人们进一步探求事物的本质时,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而这时心智则要“静思”。由于“知识对象的范围包括自然和人类”,因而儿童的心智随着他们的学习范围的逐步扩大就涉及自然与社会的现象并探求其实质。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往往想进一步了解新的东西,“于是欲望即从兴趣中产生”。而当人们运用他们的知识时,兴趣表现为行动。可见,赫尔巴特是根据注意——期望——要求——行动”这个发展过程来说明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的。

其次,赫尔巴特说明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与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关系。在《普通教育学》中,当他谈到儿童的“德行”问题时,就在论述“多方面的兴趣——道德性格的力量”中论证了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对于形成学生的品格、养成“善”与“正义”的观念的意义。他认为,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这是教育目的的一个方面。在他看来,“多方面的兴趣”,就是“多方面的匀称的兴趣”,学生有了“多方面的匀称的兴趣”,他们就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广泛的知识,从而明辩“善”和“恶”以及“正义”的观念,并形成人的性格,这就是他所说的“多方面的兴趣——道德性格的力量”的内容。

再次,赫尔巴特根据“多方面的兴趣”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包括广泛学科的课程体系。他认为,“多方面的兴趣”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

第一种是经验的兴趣。赫尔巴特认为,“人由于经验而达到知识”,所以经验的兴趣这是知识之源。

第二种是思辩的兴趣。赫尔巴特认为,人由于“深思而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所以他特别注意思辩的兴趣这个问题。思辩的兴趣比经验的兴趣是进了一步了。他举例说,人对所仰望的天空发生了兴趣,这就是属于经验的兴趣。如果人们在观察天空的基础上,进而研究星辰起源等问题,这则属于思辩的兴趣。与思辩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逻辑、数学、文法等。

第三种是审美兴趣。赫尔巴特说明,审美的兴趣是从美的自然界、优美的艺术品以及人的品行中引起的。儿童如果具有审美的兴趣,则他们的心灵就会向往美的事物。与审美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图画、唱歌、文学等。

第四种是同情的兴趣。赫尔巴特说明,同情的兴趣是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学校与家庭都要培养儿童具有“仁爱”、“正义”和“善”的精神。与同情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国语、外国语等。

第五种是社会的兴趣。赫尔巴特说明,社会兴趣的中心内容是人们所表现在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怀,要教育儿童关心“社会利益”,使人们能“和谐”相处,这样,就不会引起社会“冲突”。与社会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政治、公民、历史、法律等。

第六种是宗教的兴趣。赫尔巴特从他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出发,认为必须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这样,人们的心灵才能“平静”。在日常生活中宗教的兴趣表现在对上帝的信仰上。家庭和学校都要通过宗教教育使“宗教观念”在儿童的脑中扎根。与宗教的兴趣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智力。他提出了儿童各种能力和谐的发展这个问题。从《普通教育学》一书中联系到关于儿童能力的发展,问题来看,他认为,人的“天资”是人的能力发展的基础。同时,他还说明,“天资”各个人是不相同的,是“因人而有程度上的差异”的。据此,他认为,有的儿童是属于“敏捷的人”,这种人易于接受教师的教授,“心智”发展快,勤敏而有能力。但是,为了发展儿童的智力,教师对这种人要加强培养和训练。然而,他进一步指出,有的儿童的心智是比较迟缓的。对这种儿童,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对他们进行细心的教学。

(4)教育性的教学。在教育史上,揭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的功绩应该归于赫尔巴特。他在《普通教育学》一书的绪论、“教学”、“教学的结果”等章中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个问题。在《普通教育学》的绪论中,他主要是从教师要了解教育目的和努力实现教育目的的角度来谈教育性的教学的。这样,他就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实现教育目的统一起来,所以,当他说明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学,“精通传授知识的科学”时说:“在这里我要立刻承认,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决不是所有教学,都是教育性的。例如,为了得到收益而学习,为了谋求生计,为了娱乐,不管学习的人由此是好是坏,这里都和教育性的问题无关。”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可见,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这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5)教学阶段论。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二卷“多方面的兴趣”和“教学的进程”这两章中论述了教学阶段的理论。他以“统觉论”的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必须向儿童传授知识并引导与组织他们运用知识的要求,探讨了教学的进程以及在这个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教师的任务以及他们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就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赫尔巴特学派莱因等人,对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加以改造,提出了“五段论”。例如,莱因的五段论就是:准备、呈现、联合、概括、运用。莱因说明,教师开始上课时要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旧观念,使它与新教材联系起来,并集中学生的注意,为教学做好准备。然后,教师就呈现新教材,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联合”起来。第四个阶段是概括和抽象,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公式、规则等。最后就是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这种“教学程序”当时被德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的教师接受和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积极的影响。

爱教育读书笔记篇十

阅读《当代教育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科打浑,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炫燿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三、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请教老师?”“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四、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芒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五、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言语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大方、清楚,如果教师的表达富有感情、动人,那么效果就更好,在讲到一些重要的内容时,教师表达的速度要放慢,有些字、句不妨重复陈述一遍,表达的不同知识点之间最好有停顿,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同样要求学生表达清晰,让全班学生听清楚,表达要避免自顾自地独白,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抓住学生的思惟和情感,使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与学生沟通。

六、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七、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