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心得体会大全

时间:2023-07-20 12:38:00 作者:储xy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毛泽东心得体会大全篇一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多次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精辟论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我主要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从五个方面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重要论断,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界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还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他们的学说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习毛泽东心得体会大全篇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伴着春天的气息,再一次牵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迈着奋斗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逐梦前行。

人民的声音就是时代的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所说,“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我们从人民中来,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造福人民。从全国两会不断传来的“好声音”中,人民的声音最是动听。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纵观每年的全国两会,民生领域里的问题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提案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年以来,各位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沉下身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牢记在心,并一一作出回应。他们也将这些群众的“呼声”和“良言”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出对幸福最真实的渴求。

实干是最掷地有声的回答。回顾去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脱贫攻坚战连战连捷,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我们国家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山水田园大美农家,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指日可待;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扶持就业创业,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提升;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整治,天更蓝、水更绿,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空谈……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工作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

20xx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带来了更多的人民的声音。一条条的建议和提案,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代表委员们用心用情履职尽责,为人民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路再远,也要一步一步地走;水再急,也要一脚一脚地趟。我们要绘出最大的同心圆,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沙粒聚成高塔,以繁花拥成锦簇,以细流汇成江河,用担当和实干书写追逐梦想的最美篇章!

学习毛泽东心得体会大全篇三

建党100周年前夕,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七一勋章它是对共产党人多年如一日无悔付出、倾情奉献最好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对党员们作出杰出贡献、创造精神财富的最高认可。这份名单里,有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忘我奉献的“时代楷模”黄文秀,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王占山,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的“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最高荣誉的分量无疑是沉甸甸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颁授“七一勋章”,就是为了将闪亮的名字雕刻在时光的长河里、将卓越的功勋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从而凝聚起共产党人磅礴的引领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先锋、砥砺前行,书写更多壮丽篇章。

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中读懂“为民初心”,传“信念坚定”之火。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脊梁,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动真情、出实招、下真功夫。我们要像“活雷锋”王兰花和“小巷总理”林丹那样,涵养“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初心,牢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不变初衷,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奋斗目标,听民诉、察民苦、解民难、暖民心,直面群众的期望与诉求,做党的初心使命的忠实践行者。

从“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节中读懂“斗争决心”,传“对党忠诚”之火。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革命年代,有孙景坤、王占山、柴云振等民族英雄“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坚毅;和平岁月,有黄宝妹、卓嘎等社会楷模“只要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的坚韧,他们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依然需要我们保持斗争精神,磨炼斗争意志,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意识,在困难面前“不卑不惧”,挫折面前“百折不挠”,阻力面前“傲霜斗雪”,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困。

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中读懂“坚韧恒心”,传“奋斗担当”之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的石光银,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爱国,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他们用“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着,“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担当,为党为国为人民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我们要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们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拼劲,肯担事、不推事,争做新时代干事创业奋进者。

从“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中读懂“无私公心”,传“矢志奉献”之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是几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的周永开、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还是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的陈红军,他们的感人事迹,处处折射着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的奉献精神,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党交付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勇于为党的崇高事业和理想献身。

学习毛泽东心得体会大全篇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主题,是贯穿讲话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8次强调不忘初心,始终强调“赤子之心”,告诫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道理。他指出,我们党走过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持续建党时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永远持续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为人民,一切为民族的奉献精神。

我是一名来自西藏的党员干部,从父辈的口中亲耳听到过中国*带领西藏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故事,我自己也亲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国*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从此,祖国西南边陲120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来了苦变甜”,从此百万农奴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西藏和平解放xx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使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走向民主、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贴合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辉煌成就,在雪域高原创造了社会进步的人间奇迹,在中华民族历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恢宏篇章。

近年来个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治藏方略,西藏各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开创了和谐稳定、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民生改善、生态良好、党建加强、边疆巩固的良好局面。这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没有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只有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这天和更加完美的未来。如今的西藏今非昔比,党员人数从最初8人到32.5万人,拥有基层党组织1.6万个,基层党委1千个,党总支5000多个,党支部1.5万个,他们是西藏发展稳定的中流砥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讲话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屈原《离骚》中的一句,告诫全党同志“必须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把个人的职业、未来的事业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学生的信仰、信念教育以及感党恩、知党恩的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合格人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开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学习毛泽东心得体会大全篇五

我们的祖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前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十三亿同胞一起响亮的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民族精神代代传!

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该要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像那些英雄一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学好各种本领,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美好国家。

这些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敌侵略的伟人,被后人世代传颂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正是这些民族英雄进一步地激发了祖国人民,是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齐上、敢于夺胜,让中华民族精神绚丽光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