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21:48:40 作者:梦幻泡 2023年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案(汇总8篇)

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给予我们勇气和希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下面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每一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和机会,让我们一起来实现它们。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一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喜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一、走进江西

展示一幅瀑布画面——庐山瀑布,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等。(设计意图:音乐是人文的一个严重领域这一理念。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二、感受江西民歌(播放歌曲)

1、《江西是个好地方》。

2、《请茶歌》。

3、《斑鸠调》。

(设计意图: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心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江西的兴趣。)

三、学唱民歌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

2、请学生解放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

3、学生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

4、出示难点旋律:

a、范唱难点旋律。

b、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凹凸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c、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d、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e、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f、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5、放全曲伴奏带,提问:《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并介绍“灯歌”。

6、音乐活动:

教师伴奏《斑鸠调》第一段指导学生模拟一场“灯歌会”。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小结:

教师小结,放录音《江西是个好地方》,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二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

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

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

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2.欣赏属于壮美范畴的器乐曲《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

3.通过欣赏《大进行曲》片段,来分析主奏乐器。以及分析进行曲的'几个主要特点。

用连线的方式,对学生区别优美和壮美的能力进行检测:《夜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义勇军进行曲》。

找一首乐曲《歌唱祖国》,其中既有壮美又有优美,让学生试着说出它属于优美还是壮美。

其实有时候一首乐曲中音乐美的范畴并不是唯一的,有可能是一种,也有可能会有很多种。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要完整的去研究它才是。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三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

《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比较作品的音乐风格。

欣赏法、谈话法等。

多媒体设备、《丝竹相和》课件等。

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了解古城苏州。

(1)教师以曾在苏州学习3年的经历给同学们介绍苏州。

(2)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历史名人、有关名诗、著名景点等方面谈;阅读文字材料。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听苏州评弹片断,感受其优雅、娇嗔之风味。

三、作品鉴赏

(一)《中花六板》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江南丝竹。其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江南丝竹。

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

4、引导学生学说苏州话。

5、复听,结合苏州话的特点,体验音乐风格。

(二)《娱乐升平》

1、简介。

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2、聆听,和江南丝竹比较一下,风格的差异以及所含乐器。

3、学生交流后阅读书本50页第二段文字。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高胡、扬琴是主奏乐器。乐曲一般短小精悍。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流畅动听。名家有严老烈、丘鹤寿等。

5、观看粤剧片断,感受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丝竹鉴赏活动

1、播放4首乐曲,请同学们区分类型。

(1)《三六》江南丝竹

(2)《旱天雷》广东音乐

(3)《行街》江南丝竹

(4)《步步高》广东音乐

2、讨论,回答类型并说明理由。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两种丝竹的音乐风格。

2、请学生归纳有关音乐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丝竹音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1、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不妨跟大家谈谈苏州的概况,拓展欣赏苏州评弹以及广东的粤剧。

2、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四

【导语】本站的会员萧乞儿为你整理了“如何做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初中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

如何做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五

说课科目:

八年级音乐

花城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爱的奉献》选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音乐课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第二课时仁爱,这是一首以真实故事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唤起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爱的奉献》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教学目标:

通过对表现“爱”为主题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教法:

这节课我采用了视觉图像法和学唱法结合多媒体欣赏教学,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所教的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估计能唱者较多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赏”“歌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通过故事形式,感受爱让学生进入新课,借助课件,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讲故事的形式,回忆关歌颂一些奉献爱心的例子,从情感入手,引出所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听韦唯的演唱及童声合唱进行比较,观赏韦唯的演出的实况录像,感觉演唱者演唱的激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了解这歌曲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歌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了解。

学唱歌曲

一、初听歌曲

二、学唱歌曲的处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唱方面更直观的看到文字上教学的怎样唱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唱方面更直观的看到文字上教学的怎样唱法

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如果你被这些图片震撼,那么让我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更美好!

(四)拓展与延伸

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的形式,把音乐与故事结合讨论,向学生讲述徐秀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歌颂的是一种爱心,鼓励学生学习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欣赏

教学小结:

本课的两首歌曲在一课时完成,由于是歌颂奉献爱心的精,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正面引导,因此我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学生得到很好的回应,兴趣很浓,情绪很高涨,学生也能掌握所要求学的知识要点,同时思想上给予了很好的教育通过歌颂爱心、培育爱心的教学,从而达到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爱的奉献,教育了我们学会爱,同时也要学会感谢爱,利用这个视频总结、结束课堂。

教学板书:

四拍子的强弱规律:1234

强弱次强弱

四拍子的强弱规律:12

强弱

混合拍子4/42/4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加深学生对本节课乐理知识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还通过实物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节奏、音符。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六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中外有名的音乐作品,但是初中生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并不是对所有的内容都有兴趣,对于他们来说,喜欢的音乐他们就很感兴趣,不喜欢的他们就表现出很烦躁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都能积极的参与学习,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以下几点音乐欣赏教学时体会:

1 要“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那是必须依赖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要理解音乐作品,除了老师分析,范唱(奏)全曲外,主要是让学生反复听,可以多听完整的乐曲,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把学生带入乐曲的意境,从直觉感受乐曲的情绪,也可以分段讲解欣赏,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知,认知,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得思想感情,老师能否引导学生全身心地的投入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所以,在听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一些关于乐曲的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如: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欣赏时我先不告诉学生曲目,放一段视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音乐是怎样一个画面吗?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操才能,把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艺术结合起来思考,学生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想象为紧张的斗牛场面,有的想象为热烈欢腾的场景,有的想象为英勇的斗牛士形象等等,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想象见解。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还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另外,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义,通过对比让学生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知,比如:欣赏《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时,放在一起对比欣赏,通过不同的速度,情绪、力度的对比,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2 要“看”

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在听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通过多媒体辅助,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扩大补充知识容量。电影、电视剧里的插曲及音乐,是比较易于被人理解的,因为戏剧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图像、气氛、本身已全面地帮助听者进入艺术境界,不用再多地解释,就能使人理解并得到较深的印象。如:在欣赏《走进西藏》这单元时,对学生来说,西藏并不了解,于是借助画面,播放藏族的建筑,风俗习惯,服饰,乐器,舞蹈等,让学生通过视觉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更好的理解本民族的乐曲。

3 要“唱”

欣赏时除了让学生听,让学生唱一下乐曲的主题,对学生理解乐曲有很大的帮助,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唱乐曲主题,有利于学生在聆听时进一步分辨作品的各种节奏,速度,力度的不同。如:在欣赏歌曲《太阳岛上》,这首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的第二段节奏跳跃欢快,与节奏舒展自如的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歌曲更富于生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通过唱乐曲的主题,分辨对比学生更了解歌曲的情感变化。再如:欣赏《梁祝》聆听前让学生唱乐曲主题,欣赏时,对于乐曲的主题,主题变奏及乐曲的分析就不会有困难了,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联想和想像。

4 要“说”

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对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的结论上,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想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的阶段。所以让学生在听完作品后说说对作品的感受。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注重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说出对作品的理解。有利教学信息的反馈。

5 要“动”

在欣赏作品时,可引导学生用肢体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这样不仅加深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如:欣赏《龙船调》时,根据歌曲的演唱,让几个学生扮演角色。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欣赏教学中可适当添加美术成分,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绪,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从声音和图画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欣赏《春晓》这首乐曲时,让学生先聆听发挥想象,把自己听到的用画画的方式描绘出来。

6 课内外相结合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推广,音乐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基础性的培养与提升作用。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提升音乐教学内容的兴趣,对学生自身的节奏感,记忆力等能力有一定的培养作用。本文针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

引言

音乐这门艺术对人类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通过对于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这门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与艺术教养。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声势律动教学法是通过人类肢体发出的声音,将音乐与舞蹈进行一定的结合,提升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掌控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声势律动教学对学生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一、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初中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环节。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项目,节奏感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快的掌握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促进学生协调能力的进步。声势律动教学法是利用人体本身的动作韵律感,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将人体作为最基础的乐器,将人类的跑跳、行走作为最基本的节拍进行学生节奏感的挖掘训练。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节奏敏感时期,四肢与身体较为协调,敏感的反应能力使学生在节奏感的掌握上处于一个最佳学习年龄。声势律动教学法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与创造力

声势律动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在节奏感方面的学习能力,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均有培养。音乐学习离不开识谱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在进行声势律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所记忆的乐谱与身体的自然反应相结合,学生在这种自然反应的作用下,激发了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样培养了学生在声势律动学习方面的创造能力。学生将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展示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不可忽视的提升作用。

(三)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逐步增强,思维能力的开拓与提升是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声势律动教学法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维持对于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改善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地表现自我的舞台。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教师可根据此首歌曲选择学生进行演绎,在学生了解歌曲的基础上,展现自身以声势律动为基础的歌曲演绎,加深爱国意识的培养。声势律动教学法加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与多元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接受所学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将声势律动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节奏感与律动感通过人体逐步展现,激发学生对于学生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教师将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用身体进行表达与阐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其次,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情感节奏较为强烈明显的音乐作为范本,引导学生将自身对于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对于音乐情感的正确理解与掌握,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同理心的培养。

(二)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首要注意的便是学生对于基础性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通过识谱教学使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有一个最根本的记忆支点,对音乐表现手法与技能的讲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所包含的情感与展现的内容。之后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法,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教师所教授知识点的记忆与积累,将学习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挖掘,深度掌握自己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声方式,节奏掌握以及视唱练习的指导,同样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根据文中分析所得,教师对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节奏感,培养对音乐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育手法的创新与发展,同样有利于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钞艺娟.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声势律动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2):206.

[2]史琦.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68.

初中音乐欣赏课说课稿篇八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

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baihuawen.cn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