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初一(专业21篇)

时间:2023-12-08 15:44:29 作者:紫薇儿

优秀作文是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材料的基础上,能够使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度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腊八节初一作文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在中国民间的节日中,腊八节虽不及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那样热闹隆重,但由于历史悠久,传说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今天就是腊月初八——腊八节。

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了起来,说是要带我去姥姥家去,我听后立马就起来了,随着妈妈到了姥姥家。到了姥姥家后已经快要到中午了,姥姥和妈妈便去了厨房做饭,我便和小弟玩儿,不一会只见妈妈端着一大碗粥从厨房走了出来,我好奇的看了看粥里边的东西,发现里边是一些大麦米、白云豆、赤豆、绿豆,和花生、枣、杏仁、核桃、栗子、莲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等组成。

我问了问妈妈,妈妈说:“这是腊八粥。”我又问妈妈:“这腊八粥是怎么来的呢?”妈妈说:“腊八节本是佛教的节日。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出家修道,但是经过了6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没有能在精神上摆脱对人生的各种苦恼。

这时他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幸好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奶粥使他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后在菩提树下静思7日7夜,终于觉悟成佛。于是佛教使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来纪念。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古时候,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并且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我听完妈妈的说法后立即上网查了一些关于“腊八节”的资料,原来腊八粥,民间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腊八粥的吃法和做法也不同。民间最初只是在腊八这天,用红小豆煮粥。

查完后,我不禁感叹起来,原来“腊八节”还有这样的习俗。我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多多了解我们中国的习俗。

于腊八节的初一作文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作者简介】。

顾梦游(1599~1660)明末清初诗人。字与治,江宁(今江苏南江)人,一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明副使顾英玉曾孙。崇祯十五年岁贡生。平生任侠好义,喜交结四方名士贤豪,入清以遗民终老。

顾梦游,崇祯十五年(1642)岁贡生,善行草书。

与黄道周、龚鼎孳、周亮工、冒襄、张风等相往来。入清不仕。平生任侠好义,莆田友人宋珏客死吴门,归葬于福建。家贫无子,诗草散佚。他跋涉三千余里,奠酒墓门,为之整理诗草,并请“善文者”钱谦益为之撰写墓表。顺治初年,方外友人和尚释函可住在他家,写了一部纪述南明福王小朝廷覆灭而有损于清王朝的私史。事发,函可被抓去审问盘讯。事将连及他,而他脸不变色,口无悔词。后来,由于函可的坚贞不屈,口无二词,他才幸免于难。晚年为洲田所累,穷困自甘,以书易粟,求者成市,卒年六十二。

顾梦游善行草书,工古文辞,著有《茂绿轩集》。

《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作者简介】。

裴秀,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后误饮冷酒,中毒身死。裴秀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政治方面,但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图书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腊八粥》——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

《桂州腊夜》——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赏析】:

戎昱在广德至大历年間,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此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抒发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露透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蒙眬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間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間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間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間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此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初一腊八节作文精选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记忆中的腊八节初一作文

你们谁知道腊八粥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等煮制的,有的还加进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等作点缀,使腊八粥更精细可口。

我还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佛祖迦牟尼原来是印度的一个王子,他后来出家修道。一次他来到一条河边,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杂粮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释迦牟尼得救后,觉得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菩提树下修行,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们把这一天叫做“成行节”。每年的这一天,寺庙僧侣就举行诵经活动,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这个习俗慢慢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把这一天煮的粥叫做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我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叫腊八的人,他自幼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习惯。后来他成家娶了媳妇,这媳妇和腊八一样好吃懒做。腊八的父母去世时,教育他们要勤劳劳动,勤俭度日。可是他们没听父母的话,还是不喂鸡,不种田。这样坐吃山空,没多久,就把父母留下来的粮食吃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锅里没米,灶下无柴,腊两口儿只好把囤底扫了扫。凑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在这寒冬腊月,他们后悔没听父母的话。

为了记取腊八的教训,以后人们每逢这天就煮杂粮粥,以勉自己勤劳简朴过日子。现在,河北民间仍然保留这一节日风俗。人们吃腊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个单纯的节日风俗。

于腊八节的初一作文

【五谷杂粮】:在五谷里面通常认为稻米、小麦属细粮;除稻米、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称为粗杂粮,即玉米、荞麦、燕麦、小米、高梁、薯类、黑豆、蚕豆、绿豆、豌豆等。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松柏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十冬腊月】:指农历十月、十一(冬月)、十二月(腊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寒冬腊月】:又称十冬腊月。指农历的十月(寒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年前最冷的三个月。

【岁时伏腊】: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

腊八节的作文初一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腊月初八,按家乡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印象中有着很深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中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拉风箱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香味在屋子中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腊八粥”盛到碗中时,我们激动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中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碗中,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中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目光中,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目光中再吃她做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的初一学生作文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老百姓有吃腊八粥的传统习俗。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

寺院并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至今,中国东北、西北、江南等地区,人们仍保持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初一作文

腊八来到永泉风景度假区,我就被香甜的腊八粥所吸引。粥很浓,上面漂浮着两颗红枣,通体是红色的。打粥的阿姨说,粥里除了显而易见的红枣,还有黑米、桂圆、糯米、玉米、红豆、花生米和冰糖,甜甜的,香香的,我一下便爱上了腊八粥,一连喝了三碗。

抬起头来,才发现这里全是徽派建筑,十分古典。圆形的拱门、倾斜的屋脊、青色的砖瓦和木制的牌匾,无不彰显着这座山庄的韵味。放眼望去,水波粼粼的湖面映入我的眼帘,浅滩的石头长满青苔。

水十分清澈,隐约看见鱼儿在里面游动。湖中央的亭子更加美丽,亭顶是尖的,四个角落微微翘起。游客坐在亭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感受微风,充满诗情画意!

这里的小吃也应有尽有,其中吃的要算是粑粑。只见营业员摊开一块面饼,将农家土菜塞进饼中,放入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捧在手心,暖手,咬一口,暖心,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饼中有一朵小花装饰。一口咬下去,又酥又脆,里面的菜香甜可口,可真有年的味道。

随后我又尝了另一种粑粑,这种饼是红豆味的,上面也有一种花,只不过很软,咬上去黏牙,但是那股甜味和年味更浓郁,令我回味无穷。

走出小店,来到广场,我回头望去,鲜红的灯笼挂在梁上,店里不时冒出阵阵热气和香甜的气味。下次再来吧,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年味十足的农家山庄。

腊八节初一学生作文

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

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初一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节的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的节日历史悠久,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也有不同的感悟,在每年都会发生些腊八节的故事,我们家其实很少过腊八,印象里有的时候还是会吃吃腊八粥。在我们学校的时候,每次腊八节的时候,老师总会布置腊八节的作文,我们也会写腊八节的来历或者是习俗,而我的作文里,常常是我的腊八节感想,和腊八节的故事。

今天放学回家我问妈妈:“十二月初八是什么节?”她数了三遍手指也没算出是什么日子,最后我指着日历告诉她,“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了,要喝腊八粥的。”妈妈不耐烦地说:“从没听过这个节日也没过过什么腊八节更没喝过腊八粥。”最后我提议为全家过一个属于我的腊八节,也学北方人喝点腊八粥,妈妈同意了我的提议。

虽然我们家乡还不重视这个节日。但我学了老舍的文章《北京的春节》知道了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也听老师讲了腊八粥的做法。学以致用,我要让爸爸妈妈来见识一下我运用知识的能力了。我早早叫老妈去超市买来做粥的食材,哈哈,一场全家养生行动开始了。

按照老师给我的食谱,我叫妈妈提前把不易煮烂豆类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叫妈妈量好米搭配好水,把豆类和米一起放锅里煮,待到豆类煮出颜色再把果仁下锅,并用勺子不断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飘到了我的鼻子里。“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喷喷的美味粥,闻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念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还是知识好,它不但能让人快乐还能让人填饱肚子”。妈妈笑着说:“没我的实践你去哪填饱肚子啊!”爸爸连忙说:“学习+实践就是美好生活啊!”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但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爸爸、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今天是周六,我没有向往日起的那么早,是妈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我妈妈说:“你不能睡懒觉,快快起床吧,不然会把眼睛捂红了的。”我一听这话,立马就从床上跳了下来,当我从窗口向外看时,我一下子惊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门前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等着买粥的。我再向店里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满了人,渐渐的锅里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门前排队的人也渐渐的少了起来,妈妈说,我们每人都要吃一碗腊八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我们永远不要懒惰,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劳致富的发公民!”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围着一对红通通的炭火,端起一碗热腾腾的八宝饭,说说常日的琐事,谈谈天下的奇闻轶事。岂非元亮的桃源生活相能较之?米粥中混着蜜枣、浆豆、绿豆……再加上亮晶的白糖,每一勺的甘甜全融于舌尖,香气经久不散,似有“绕梁三日”之味,沁透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今日,望着碗中的“珍宝”,早已无心品尝,闲适的心情一扫而光。舀起一勺,缓缓放入口中,无味。想想于家的无拘无束,狼吞虎咽的情景年年出现,脸上沾了米粒也是快乐的。

今日,于学校的孤寂无奈早已融于零度的空气中了,久久不愿散去。

今日,忆及少时,无言心中,只愿天寄我思,月明我心,星随我共过腊八。

腊八节问候语:腊八节快乐

1)今天的你是快乐的,今夜的你是甜蜜的,今年的你是顺利的,今生的你是幸福的,今世的你是健康的,节日快乐!

2)电话、手机、计算机,朋友之间传信息;新年、新春、新景象,祝福朋友皆安康。祝你腊八快乐!

3)秒秒快快乐乐,分分平平安安,时时和和睦睦,天天龙马精神,月月身体健康,年年财源广进。腊八快乐!

4)声声祝福,丝丝情谊,串串思念,化作一份礼物,留在你的心田,祝腊八节快乐,万事如意!

5)别说我无情无义,好歹我也传了条一角钱的短信,不惜浪费电池的电力,顶着被电磁波辐射的生命危险,这样不考虑后果就是要给你问个好!腊八节快乐!

6)远方的你是否无恙?在这个思念的季节里,改变的是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牵挂你的心!真心愿你佳节快乐!

7)为答谢各界朋友的厚爱,凡在我心中有重要地位的人,都将获得独门秘制腊八粥一碗:主要配方为五香腊肉外加八宝粥,价值人民币一毛。腊八节快乐!

8)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腊八节到了,春节还会远吗?烦恼走了,快乐还会少吗?祝福来了,兑现还会远吗?腊八节提前慰问,来年鸿运当头,要有心理准备。

9)此腊短信,由节香肠条腊肉,听可乐件红牛,包福满多袋旺旺,个红包颗幸运星精制而成,提神醒脑,有开心来无影,烦恼去无踪之效!

10)用幸福炉火慢慢地炖,用快乐五谷细细地熬,做成一碗暖暖的粥,伴你度过冷冷的冬。祝你幸福安康。腊八节快乐。

11)纳八味珍馐,煮一锅稀饭,火热的是感情,沸腾的是快乐,沉积的是幸福,飘散的是喜气。腊八节,喝一喝腊八粥,做一做开心人。

12)一把母亲的唠叨枣,一勺父亲的慈爱汤,一颗兄妹的开心豆,一盘奶奶的呼唤炕。腊八粥就这么香甜的诱人回家,腊八回家看看咱的娘。腊八节快乐。

13)腊八粥一起做,全家幸福又快乐;腊八粥一起喝,家庭和美像首歌;腊八粥配点酒,福运财运跟你走。朋友,腊八愉快。

14)腊八节,来碗粥。热乎乎,暖心窝。甜蜜蜜,定心神。营养丰,爱心浓。幸福绕,平安缠。增吉祥,添如意。祝福你,永安康。

15)看一看,有红有白;闻一闻,有香有甜;尝一尝,有滋有味。腊八粥里,有关心,有温暖;腊八节里,有感动,有欢乐。喝腊八粥,过腊八节,品味不一样的精彩。

17)腊八节到了,愿你每天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小猪的感觉熟睡;用南非的阳光晒背;用盖茨的美元消费;用布什的千金买醉;用拉登的方法逃税。天天开心!

18)“腊”走你的烦恼,“八”快乐释放;“腊”走你的霉运,“八”好运带上;“腊”走你的忧伤,“八”幸福延长;“腊”走你的疾病,“八”健康变强。腊八节,我要“腊”走你一切的不如意,让你“八”心情美丽,“八”精彩继续,“八”成功坚持!

19)将祝福添入腊八粥里,喝下的是快乐,洋溢的是幸福;将问候注入腊八粥里,喝下的是健康,品尝的是如意;腊八节里,愿你腊八快乐,记得喝腊八粥哟!

20)我要用:一缕(情思)一棵(红豆)一勺(蜜糖),月圆十分我会让玉兔送去(*v*)我特制的八宝粥!

腊八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办法罢。

直到现在,家乡的有些地方还保留有腊月初八让枣树吃米饭的风俗。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

腊八节民俗腊八节民俗画

腊月是我国最冷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腊八节了时间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所以在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会施粥。

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的食俗,在我国还有以下一些: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腊八蒜的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这天人们吃了煮“五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是几月几号_腊八节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读的一首北京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禁怀念起了腊八这一个由来已久的汉族传统节日。

今天我知晓了一个新的说法――据说这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而被称为“佛成道节”。老北京人向来把腊八视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每一次成长总是能够让我获得新知,一如读书,就算是读同一个故事,读同一本书,每一次都是常读常新。随时间变化着的不是书里的故事,而是写书的人还有读书的人。

腊八节是老北京的名俗节日之一,它也是最接近老北京的生活的一个节日。每一个民俗节日自然是少不了美食佳肴了。大家知道北京人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吗?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八粥。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一种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腊八粥的种类有很多,从前米粮店一进腊月就将芸豆、豌豆、小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掺杂在一起出售谓之杂豆米、腊八米。然后再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粥之后再加上红、白糖,还有的加上玫瑰、木樨等调料。除此之外,在腊八节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在醋里,置于坛中,从腊月初八封上坛口,放在较暖的屋子里,为了过年吃饺子用。到了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我一直都很喜欢首都北京,北京是古老的,同时也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如今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我一直想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亲自去一趟北京,看看北京天安门,故宫,中央电视台还有万里长城。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过好现在的每一个当下,未来可期。

腊八节民俗腊八节民俗画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1、出嫁的女儿,腊八节不准回娘家。

有老话说如果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去。还有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腊八这天,如果出嫁的女儿吃娘家的饭,会穷自己的家。

2、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風水上有讲:腊月是寒气比较重的一月,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说起来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腊八的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的时候,每逢腊八的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的时候,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非常的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来食用。

腊八粥熬好以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可以赠送给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一起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非常好的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传统习俗,叫“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十几天以后,正好是春节的时候,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的时候,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会非常的美好。

“腊八豆腐”是安腊八豆腐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的时候,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中国北方腊八面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的时候全家人围在一起吃腊八面。

我国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说喝腊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但此说也有矛盾。据说,古时候有个净饭国,这个国的太子叫释迦牟尼,他在二十九岁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将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后来,佛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腊八这天称为”成道节“,每到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还煮粥敬佛。由此积久成俗,所以都在这一天喝腊八粥来纪念。

年腊八节作文:腊八节谈“腊八”

作文。

再有几天,就该过腊八节了。说起腊八节和喝“腊八粥”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和喝“腊八粥”的缘由,恐怕不少人还真说不上个子午卯酉来。

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着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过腊八节作文:腊八节吃腊八粥

今天是腊八节,我们最期待的当然是吃腊八粥了。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腊八粥这个习俗一直被流传下来。

我放学回到家中,准备吃腊八粥了。我跑到厨房问妈妈腊八粥好了没?结果妈妈说正在准备做,我想我都急着吃了,还没好。不过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却没见过怎么做的,这回可以亲眼看看妈妈做腊八粥了,也不错哦。

我看见妈妈准备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黄小米,糯米, 高粱米,红小豆,莲子,桂圆,花生米,红枣,白糖等等。光看这些材料我就谗得不行了,难怪那么好吃了,材料丰盛啊!妈妈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蒸熟后拿出来放着。接着妈妈又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后将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红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锅内一起煮,10多分钟后又将大米、黄小米、糯米倒入锅内一起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这样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我一连吃了三碗,真爽。

腊八节

过年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每到这时候,好像天地气息到处都不一样了似的,连人也似乎换了个新的。而这过年的年味儿则是一系列的小节日给慢慢烘出来的。这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

腊八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

在历,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母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母亲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

腊八节贺词腊八节祝词腊八节祝福词

7.香甜的腊八粥带给你无限甜蜜的感觉,温暖到心田;热闹的腊八节带给你满足开心的笑颜,真情在心间。祝节日快乐,幸福无边!

8.注意了啊!从今天开始:元宝砸着你好运缠着你病痛躲着你佳人追着你快乐绊着你幸福追着你。还有腊八蜜粥黏住你。

9.腊八节,来碗粥。热乎乎,暖心窝。甜蜜蜜,定心神。营养丰,爱心浓。幸福绕,平安缠。增吉祥,添如意。祝福你,永安康。

10.腊八粥温馨时分:我用思念燃起祝福的小瓷炉,加入好运熬成一碗腊八粥,希望你喝下后,开心快乐永相伴,平安健康绕身边。

11.岁月如山水画,笔笔见真情。友谊如抒情诗,句句拔心弦。在这寒冷的季节,让我送上温馨的祝福:亲爱的朋友,腊八快乐!

12.我把新年的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祝您腊八节快乐!

13.你知道吗?腊八节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腊八粥”又称“佛粥”传说喝了会长寿,被保佑,腊八节快到了,别忘喝腊八粥噢。

14.菩萨对你笑,说要你快乐;玉帝看着你,说要你幸福;阎王远离你,说要你长寿。我走近你,说要你幸福快乐健康一辈子!腊八快乐!

15.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祝吾友腊八节快乐,多吃腊八蒜,多喝腊八醋,祝君喜气洋洋!

16.纳八味珍馐,煮一锅稀饭,火热的是感情,沸腾的是快乐,沉积的是幸福,飘散的是喜气。腊八节,喝一喝腊八粥,做一做开心人。

腊八节

1月17日,人们将迎来传统节日。从先秦起,都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也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繁多。其中以北京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几天还有剩下的,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在民间,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也有在这一天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节贺词腊八节祝词腊八节祝福词

39.腊八到了,我用团团圆圆的大锅,煮上甜甜蜜蜜的生活卿卿我我的爱情真真正正的友情亲亲热热的亲情温温暖暖的关心开开心心的笑容勤勤恳恳的工作幸幸福福的家庭,合成一碗香甜的腊八粥,祝腊八节快乐!

40.勺勺如意糖,粒粒福运米,颗颗温馨豆,份份健康果,浓浓祝福心,点点关怀意,滴滴友情水,烈烈幸福火,煮出一碗美美香香的腊八粥,祝你腊八快乐!

41.腊八粥,好温暖,让你冬天不再寒;腊八粥,很甘甜,愿你好运福连绵;腊八粥,真新鲜,朋友情谊永不变;腊八节到了,送你腊八粥,祝你天天开心!

42.思念浓浓化作米,快乐四溅化作豆,健康是福化作枣,好运绵绵化作糖,财源滚滚化作勺,美满甜蜜化作碗,汇集一碗幸福可口腊八粥,希望你喝出快乐,喝出幸福,喝出温暖。祝腊八节快乐!

43.一把母亲的唠叨枣,一勺父亲的慈爱汤,一颗兄妹的开心豆,一盘奶奶的呼唤炕。腊八粥就这么香甜的诱人回家,腊八回家看看咱的娘。腊八节快乐。

44.喝碗吉祥腊八粥,滋润肠胃心里暖,驱走疾病和严寒,快乐开心展笑颜;吃瓣健康腊八蒜,生活红火似蜜甜,好运笼罩身旁伴,财源滚滚好赚钱。腊八节到了,愿你幸福美满无病灾,吉祥快乐每一天!

45.腊八之日,为你倾情烹制腊八粥,把工作放在粥里煮煮,蒸蒸日上;把事业放在粥里搅搅,如鱼得水;把生活放在粥里融融,幸福美满;把友情放在粥里暖暖,地久天长。腊八之日,请品尝!祝你愉快!

46.腊八到,喝口粥,此粥有八宝:健康是一宝,愿你身体好;快乐是一宝,愿你心情妙;平安是一宝,一生陪到老;好运是一宝,愿你吉星照;幸运是一宝,好事跟你跑;顺利是一宝,事业步步高;甜蜜是一宝,爱情粘如胶;幸福是一宝,愿你生活越来越美好!腊八节快乐!

47.腊八到,集一筐健康,两箩快乐,三瓢富贵,四盘平安,五袋好运,六包甜蜜,七份真诚,八勺温馨,用我火火的心意,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腊八节快乐,愿你拥有这一切!

48.先秦时节腊八日,祈求丰收和吉祥。如今时节腊八粥,养生习俗传四方。红枣养颜又补血,米儿补气又生津。多喝一碗腊八粥,保你健康又红润。腊八吉祥!

49.腊八送八,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收“粥”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