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模板20篇)

时间:2023-11-30 10:13:07 作者:BW笔侠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模板20篇)

学习是一种增强自信心的途径,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有关学习总结的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

论初中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大学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提到有能力,我们就要好好分析一下,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

(一)什么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习能力。一般而言,学习新事物有三种方法:

1、拆解法。当面对的是既成的一套的知识系统,最好的方式是先将整套知识分拆为局部(子系统),了解个别部件(子系统)本身的意涵、整体与子系统间的关联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联性,通透了解后,再进一步针对个别部件往下拆解、分析更小的部件。充分掌握事物的结构与层次,即能透彻了解整个事物的内涵。

2、并整法。当面对的事物未经整理成套,或是资料取得有困难时,即须由搜集资料做起。搜集资料的过程犹如瞎子摸象,一开始资料不足时,仅能摸索到少数部件,随着资料的累积增加新的部件,搜集到六、七成后,即可尝试由已整理的资料,去推断事物可能的全。犹如一开始虽是摸到象鼻、象脚,但有六、七成把握后,可尝试跳脱部位的层次,推论其整体为何。在此过程中,要交互运用归纳、推论及系统思考的技巧,练习去推论整体的轮廓与内涵。

3、拆解法与并整法的混合运用。在透过并整法掌握事物1/2或2/3的样后,即要跳脱个别部件的思维,往上提升到全体的层次,再透过推论,以拆解法的方式重新拆解、架构其组成系统,对整体的掌握度即可提升到不同层次。

学习能力就是要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也正为如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多更快。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的比对手更快。”学习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通过不断地学习,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因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需要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而为取得新的生存技术就必须不断学习。如果停止学习,必定会落后于人,而在当今社会里,落后就会被淘汰。

二、实践能力。

(一)什么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实际动手能力或者说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实践能力。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不论是在学生以后未来工作中还是其他方面,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然而,对于这样的要求,不仅大学生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校与社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接下来是笔者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大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1)完善大学生的实践培养机制,树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增加实践环节培养的比重。首先,提高实践培养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大学要在努力搞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为学生提供自己喜欢的课余学术研究活动,力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可以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

(2)完善学生实践考核评价机制。作为学校教育,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要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重。很多学校奖学金评定已经开始注重实践环节,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进而使督促学生自主投身于实践。同时,也使学生改变观念,重视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3)完善学生实践奖励机制。学校的报销经费不足是阻碍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该加大奖励实践的力度。

2、全社会动员,共同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努力。国家可制定政策支持学生实践。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解决大学生质量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学校开展实践培养,为学校提供政策和资金保证。同时,鼓励社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社会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解决大学生实习机会少儿贡献一份力量。例如,学校和企业可以采用“实习+就业”的一条龙联合培养新模式。企业通过大学生实习可为自己选择可用之才,等就业直接将其签下。而学生通过实习锻炼自己实践能力的同时,如果表现好了将来可以直接在该单位就业。这种模式既为单位选拔了人才,同时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

3、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师生合力,强化实践意识。老师服务学生,学生服务社会。一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为了社会需要,学生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教师要乐于发掘并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整体上的指导。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航者,对学生选择发展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在生活中要多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有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而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断地认识了自我,并为自己选择方向。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愿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有意识地学知识,并按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式。根据需要,选择知识的运用方式,在实践中探索,从而既提高知识水平,有提高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就将客观的社会需求转化为主观的内在需求,勇于实践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成为了学生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特质。有了勇于实践的精神,学生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立志、学习、实践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有特长,干有特色,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养成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三、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大学生是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新时期,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创新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对国家,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1、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谁都不能否认,但是如果一味地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从而成功地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2、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千万不要把灵感放走,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产生就要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了。

此外,针对每个人来说,要提高大学生的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2、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任何创造都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知识的占有作为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联想,不可能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不可能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实现思维创新。

3、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定式规律也在进行着转变,课堂开始呼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则不应该只是强调“教”,还应该强调学生的“学”。但是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自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学生;教师;。

1自主学习解读。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独自进行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对学习过程有很强的自主性,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一定的引导,但是不应该对其过分的干涉,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更为自由的联想空间,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内化。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2.1忽视了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效性。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似乎成了点缀,很多教师开展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多元化,很多学生只是自己在看课本,压根就没有根据教师在课上所设定的目标来学习,这样的情况就使得自主学习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2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笔者发现很多自学课表面上看在实施,但实际上一部分教师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展示之后,紧接着就出示几个思考题,然后就让学生自学,但是自学的时间非常短,基本上都小于五分钟,然后就让学生自学的结果,实际上即使课下学生已经充分进行过了预习,但是过短的自学时间并不能让学生找到知识点,这时候的自主学习就成为了一种摆设。

2.3教师一味放手自主学习过程。

教师就在提出问题之后就不闻不问、也不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教师只是在该过程当中不停的看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处于放羊式的状态。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把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因素是学生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注重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目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找到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同时增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探究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抽取了102名七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回102份有效问卷。同时在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底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情感教学试验,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控制班。试验前后的两次考试成绩分别在20xx年11月10号和20xx年7月2号收集并汇总起来。所有问卷及试验数据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受试学生具有明显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英语学习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方面。外在动机则表现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或今后的就业。态度方面,多数受试学生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能够接受英语这门语言,并意识到英语和母语的差异。然而,调查同时发现,在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焦虑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交际焦虑及课堂焦虑。个性方面,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着适度的自尊和自信,他们具备了学好语言的'基本条件。但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则是采取了抑制的方式来回避或放弃表现自己的机会。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进行了为期7个多月的情感教学试验,采取的措施如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焦虑以及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情感教学下取得了巨大进步,学习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班。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降低他们的语言焦虑以及引导他们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论初中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提要]当大众教育发展到今天,各省不断在刷新着本已居高的入学率,上大学再也不是一件很奢侈和值得炫耀的事。但是,随着在读学生数量的增加,质量却未必随之提高。伴随着大学生就业率的越来越低,大学教育也屡遭社会问责。在我们讨论大学教育是否脱轨的前提下,是否也应该思考在大学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提高哪些能力,以便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主体将其原有知识经验与新获得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改造,以构建起自己新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又可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

建构主义认为,主体自己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知范畴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至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者学习。

一、具代表性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1、激进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的典型代表是vonglasersfeld和steffe,其中,vonglasersfeld提出,激进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被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第二,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vonglasersfeld认为世界的本真与主体的经验难以达成一致,人们无法去探索世界而获取真知,只能仰仗主体的感觉经验来认识和解释世界,而知识经验的累积是靠主体建构的结果。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而所有这些均要以个体的认识过程为基础。激进建构主义以这些思想为基础,深入研究了概念的形成、组织和转变,其研究之深入是各家建构主义中独一无二的,但这种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的一面则重视不够。

2、社会性建构主义。

社会性建构主义认为人们的所有认识均存有问题,没有绝对正确与高明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质疑:它认为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讲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致共通的,人类在每个发展阶段上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建构起来的.,知识会随着人们经验的不断拓展而不断被加工、改造,从而使感性的、经验的知识渐近世界之本真,但由于人类思维与认识的局限.都永远也不可能将自己的认识与世界之本真完全吻合。这也正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努力探索与追求的动力之所在,这是人类对自我与自我以外的世界所苦苦追问的魅力,这就是生命本身的真正意义。另外,社会性建构主义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该研究者们主张,知识不仅可以在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的建构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更加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后内化的结果,而在内化过程中,语言等符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事各种社会文践活动等,从中形成大量的个体社会经验,我们姑且称这种经验知识为“自下而上的知识”,人们的这种经验知识不断由具体的感性的水平上升到高级的理性水平,并最终靠语言加以概括,并具有了一定意义的理解性和随意性。而另一方面,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大量社会文化知识.通过个体的学习,该文化知识会以语言符号的形式由概括向具体经验发展,这被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知识”。比如,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他们尚不能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教与学的互动.理解教师的“自上而下的知识”.并以小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使教师所讲的内容在自己大脑中获得意义。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之发展。这就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过程。虽然社会性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性互动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建构主义也在重视感知――动作发展的作用,深入解释概念的发展过程,强调个体发展中自然的与社会的两条线索的相互作用。

3、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

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知识的来源,所以,它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之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这种观点强调人们的知识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社会历史和社会情境之中。因此人们的学习也因文化、时代与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个体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历史时期、生活情境均存在着多多少少的差异,知识的获得――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由于文化之差异而迥异。个体的实际活动是以一定的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为背景的,个体因此会以自己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其活动的目标。学习也同样,在为学习要达到的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实际活动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某种知识时.学生疑问与解决疑问过程中均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

4、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

社会性建构论虽然看上去似乎与社会性建构主义非常相似。它们均强调社会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社会性建构论比社会性建构主义更强调社会性。它把社会凌驾于个体之上。舍去心理活动水平层面,而从大社会这一层面来谈社会交往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它认为,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知识是社会性的,以文本的形式存在,人们均是以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文本意义的。社会性建构论对教育本身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对此也不再作更深入细致地研讨。

6、控制论的观点。

控制论的观点以循环控制思想为基础,它不仅关注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与反馈,而且强调自我反省。它认为。认识主体决非是一个局外的静观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观察与参与者。而且观察者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不同的观察参与者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该观点非常重视交互式教学和协作性学习,但目前为止。对学习的更多的解释资料并未被发现。

二、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的共同点。

1、建构主义对知识的看法。

建构主义者一般都认为.人类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理论者对现实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非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恰恰相反,知识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而产生出新的假设来代之:而且,知识不是世界的精确法则,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可拿来就用,一用则灵,而是应根据具体问题和情况进行必要的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虽然我们川语言符号来赋予了知识一定的意义。甚至这些知识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知识是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也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同样的命题有同一理解,因为个体的理解取决于其经验和特定的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由此看来,书本知识并非是解释世界的最终的、正确的、绝对真理的东西,而只能被看作是一种用来解释世界的目前为止比较有合理性的假设。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应避免以书本知识的权威性米制服学生,让学生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而应是让学生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机械接受.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分析、检验与批判。所以,学习知识并不能仅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区分并把握知识的复杂变化,使学习由接受走向思维。

2、建构主义对学习活动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也并非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建构信息意义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而只能由学习者自己米完成。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应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接受过程。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非简单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蘑组,学习过程也并非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经验之问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3、建构主义对学习者的认识。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并非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世界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即使学习者遇到他们从来未曾见过的问题,他们也可以基于自己相关的知识经验,依靠自己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会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种解释并非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是从他们的知识经验背景中产生的合乎逻辑的假设。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以往知识经验,而将外部知识强加给学生,而应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不过,由于学习者知识经验不尽相同.故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也会常有差异,其实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学习者共同体的一种宝贵学习资源。

学习者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这正是其主体性的内在根据。学习者――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天然具有的,只有认识了学习的建构性.才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之所在。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

合作是一种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当今的竞争,其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的意识、集体的力量。个人力量是有限,如果不善于与他人的合作,不能把知识加以交流、分享,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施动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的受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知识的传递呈现单一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只是得到了传递,而没有得到延展。合作学习提倡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在互动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教学空间。

1.合作学习是从对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来建立其师生观的。

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其间矛盾复杂。合作学习认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教学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即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矛盾,因而它们是从属性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是,这些从属矛盾的解决,对有效地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是主要活动,而教师应该起着引导作用。

因此,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既“导”又“演”,结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是事倍功半;同时,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

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实现,每天奔波于各种课后练习之中,身心没有得到愉悦,厌烦情绪则越来越重。

2.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构造互动平台,将“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学习的空间让给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而教师此时则转变角色,从教学主体变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关系就不再是对立的。教师也可以从既“导”又“演”的尴尬境地中得到解放,将一些学习任务交由学习小组完成。而学生得到了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被放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来,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主人翁”意识,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和鼓励下,更会把学习当作乐趣,在其中获取成就感,在成就感促使下又会产生更高的学习要求。由此,学习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手。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两三分钟讨论,问题提出后,下面是一阵嗡嗡声,迅速地,教师喊“停”,“某某小组你们说说你们的观点”,说完之后,这一堂课的小组合作到此结束。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而只是东施效颦。因此,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信任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讨论,交流甚至争论。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结论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从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3.合作学习还强调教师的参与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当引导者,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还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充当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主导者,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甚至分工合作。作为参与者,教师有两个作用:一是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更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感受美;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巧妙地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地学习方向;三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不至于采用机械的考察方法。总之,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尊重、默契、交流,互动非常重要。

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握正确的师生观,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又使其学生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使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地开阔,从而为提高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对现代教学的良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习小组的构建论文

1.1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态度的转变。探究性学习的关键离不开教师态度的转变,只有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才能引导学生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所以探究性学习是对教师态度和角色转变的一大挑战。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共同探讨研究。

1.2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探究性学习需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可以开展一些生物实验,以实验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设计研究课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积极搜索资料,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3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的思路随问题而展开,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进入学习活动,并发表不同观点。

1.4合作共赢。所谓探讨,即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探讨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彼此交流,合理分工,扬长避短,从而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达成共识,使小组成员之间增强凝聚力,互帮互助,增长经验,共同提升。

2.探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显著作用,但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才是重点。笔者结合新课标及自身教学体会,得出如下策略。

2.1平等互利。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等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交流,让学生拓展思维思考问题。切勿用教师的“权威性”影响和禁锢学生的思维。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方能真正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忌讳答案的正确与否,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2循循善诱,巧设问。提出问题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问题的吸引力和巧妙度对学生的探索欲望、好奇程度和专注度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备课,还需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大家思考问题,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思考、乐于挑战,产生学习兴趣。

2.3善用实验。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尽量多应用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积极拓展课外实验。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开展部分课外实验,并让学生组队,自主设计实验,制订方案,研究探讨问题。通过做实验,观察现象,让学生发现问题。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学习的印象,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结语。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一大挑战,探究性学习需要一步一步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困难,但教学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我们要直面困难,不断提升自己,进一步研究,找到最恰当可行的方法。

论初中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及界定。

我们常说某某同学会学习,成绩好;某某同学学习得法,学习效率高;某某同学学习很刻苦,可是成绩上不来,等等。这些说法归根到底,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等。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一个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学习能力随着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它与学习是两个不同概念,它们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是认知过程,也是信息获得、存储、整合、加工和输出过程,它是客观作用主观并能产生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而学习属于心理过程,这是它们的区别。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

[摘要]本文分别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论述了在探究性学习中两者被赋予的新内涵。从学生方面看,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将大大改变学生接收的学习方式,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着重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从教师方面看,探究性学习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它将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是:在统一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统一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纯属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1]。在过去的教学中,生物教师按照应试教育的方法向学生“灌、压、填”;有的生物课堂就成为了“背书课”,教师极少生动讲解,只是划出一些重点让学生背,这样学生就对生物越来越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

可喜的是,新的课程标准已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了首要位置。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提倡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倡学生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于新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他不仅承担个人的责任,还要做好与小组和小组外同学的协作、沟通。他们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各种研究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情感体验。这些活动特点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是很难达到的。探究性学习由于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辅导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

1、质疑的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我认为教师的榜样作用十分的重要,如果教师“只唯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培养出有科学素质的学生。比如:我在用实验验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前,就鼓励学生自己采集一些鼠妇,通过观察它的生活环境,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是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进行小组活动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我在教学生认识“干湿温度计”时,就让学会了的教没学会的学生,让他们之间彼此学习,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3、求实的精神。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命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生物学工作者经过大量实际观察的无数次的实验、探索、验证取得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是客观的生命现象,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3]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观念的教育,能培养学生树立一切来源于实践,一切以事实为准的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务实的作风和求实的品格。比如:在演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就有鼠妇不怕光的例外发生,这时,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来解释这个现象,而不是“视而不见”。又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中,为了让学生彻底明确“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前一至两周,在给予他们一定提示的基础下,让他们在课下去完成。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和选取实验种子进行实验探究。结果,有的实验对比强烈、效果明显、很成功,还有详细的观察记录。然而有些学生实验则以失败告终,这时仍然鼓励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将实验结果拿出来进行全班性交流,以便让所有学生找出其失败的原因。

4、博爱的精神。

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有机系统生物圈。人类自身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其生存发展受制于环境中的生物及非生物的发展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环保观念,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形成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

5、创新的精神。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削弱、更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课改后,探究性学习的开设,使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

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的探究活动,听学生的要求,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通过对探究活动的参与,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参与中学到新的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

2、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以往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最后把学生引导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来。而现在指导,教师可从探究思路的指导、探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着手,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像的空间留给学生。比方说:在对“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一章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书籍,对病毒展开一次调查,使学生对病毒建立起一个初步的了解。结果发现,学生对复杂的病毒结构都进行了了解,让我看见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我给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下去自己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水、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又如:通过简单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学生很认真,有设计探究水分的、光的、温度的等等,而且实验效果还挺不错。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来自自身的兴趣,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其的影响。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不少是分散的、自主的,所以学生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都不一样,当他们做出成绩时,作为教师应适当地给予鼓励,恰如其分地肯定、赞美学生,同时,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如果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也要欣赏学生,让其树立起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信心。作为新教师,只有把握好这项尺度,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角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以探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在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使教师焕发新的生命力。随着生物学世纪的到来,生物学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紧迫。中学生物教学努力改变现状,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探索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把生物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来迎接生命科学的辉煌世纪。相信在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同时,探究性学习将会发挥它巨大的作用,促使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远编《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

[2]张迎春汪忠编.《生物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田庆霞著.《生物教学论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社()。

浅谈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如何快速有效地学好生物是广大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初中生物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来说,生物学基础知识也是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初中生物课本每个章节有许多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他一定的含义,概念之间又有联系和区别,如果对概念理解不透,对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不清,即使把书背的滚瓜烂熟,学习也是靠不住的,也只能纸上谈兵,在解决有关生物实际问题时,也将是束手无策。

如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丰富,量大,重点、难点较多,其中不少是有关反射的概念,不易理解和掌握,下面谈谈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方法。

反射是人体(或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中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它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后面谈到的有关概念,都是在反射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那么像缩手(逃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反射活动是怎样来完成的呢?它们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所谓反射弧就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伟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五部分。学习时可参考书中的反射弧模式图。若把反射弧的结构简化为下面的示意图。看起来更清楚。

以上谈到的一些反射属于脊髓反射活动,是比较简单的、低级的。高级的反射活动则需要通过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才能完成。

另外,为了加深理解反射弧的概念,应认真做好脊蛙反射分组实验。

我们知道,反射有两类: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部分的学习可通过列表进行比较,找出区别,以加理深理解。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区别。

为了加深对条件反射的理解,需要用动物实验来说明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这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著名实验。实验分三步进行,表图如下:。

通过以上的归类比较学习方法,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异同点,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每一个概念,从而进一步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知识来源于实践,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一定要认真观察每一个演示实验,努力完成每一个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与动手实验,培养自己的基本技能。具体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使用和熟练使用一些基本实验仪器工具,特别像显微境、解剖器、简单的生理实验装置等等。

3、学会正确地对实验、实习进行观察,记录,绘一些简单的生物图,以及简单地测算等,如显微镜下对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和绘图。种子萌发实验中对种子萌发的现象和对发芽率的计算和记录。

4、学会对已进行的生物实验、实习进行简易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最后完成规定实验,实习报告或小结、总结,以达到培养自己对科学实验的分析推导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是主要的学习形式之一,现将听课方法归纳如下:。

1、对照听课法。通过预习把教材内容初步划为“懂”“不太懂”“不懂”几种类型。然后在听课时,把自己认为“懂”的部分和教师的讲授边讲边对照,使部这部分更加巩固;把“不太懂”的部分和教师的讲授进行对照补缺,解决存在的问题;把“不懂”的部分和教师的对照领会,解除学习中的难点。这样,学习就能在课堂上主动地把自己初步掌握的知识信息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加以筛选,增强了思维的信度,提高了听课效率。

2、归纳听课法。在听课过程中,学习应该善于把教师的讲授和教材内容边讲边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掌握了教材的基本内容又培养了善于概括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质疑听课法。在教师讲授时,学生应及时思索一些为什么。提出一些质疑性问题,可自问自答,可课堂提问,也可课内质疑,课外研究解决。

这是一种非堂有趣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就是把在课内学到的重点、难点、编写“顺口溜”,使深奥的道理变成有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歌谣,便于记忆,不会遗忘。下面举出一些“顺口溜”的例子。

《生物》第一册讲的菜豆种子与玉米的结构,是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区别之一,也是植物部分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对一个初学植物的中学生来说,记忆这两类种子的结构,确实是有困难的。

菜豆种子的结构:。

菜豆外面种皮包,两片叶子贮养料;。

胚芽胚轴和胚根,生根发育不能少。

玉米种子的结构:。

果皮种皮生一起,胚的结构与豆似;。

养料贮在胚乳中,一片叶子来吸食。

单孔类的特征:。

身体后端一个孔,不是胎生是卵生;。

它用乳汁育幼兽,有此特征属单孔。

“顺口溜”对学习生物很有帮助,那么自己怎样编写“顺口溜”呢?

第一要抓住学习的重点,就是说要确定编写中心内容。根据中心内容要确定字数。三字一行,四字一行或七字一行都可以,长短句相同也可以,没有什么规定和限制,只要念着顺口,便于记忆就行。

第二写成通俗的白话,就是要口语化而不要诗文化,为的是使句子的意思清楚,不含糊。

第三要保持原文的科学性,不能用词害义,就是说不能为了押韵脚而省略某一问题中的某一点知识或凑上一些无意义的文字。

第四“顺口溜”不是格律诗,不用考虑字音平仄和字义虚实的对仗关系;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两句相押,隔句相押都可以。

编写“顺口溜”是一种学习方法。因为编写过程就是一个对科学知识反复学习和切磋琢磨的过程,仅在编写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便可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而一旦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读后那就更会久记不忘了。

以上是初中生物课学习方法的简单分析与归纳。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愿今后能够多做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利的事情,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祖国栋梁而打好基础。

论初中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越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强调如何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组合作的理念:

合作的理念――实现自我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心理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效应。另外,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学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在教学中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学习主动性。

二、小组合作方案:

1、小组的组建。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50人,划分为8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6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2、小组内部自我管理。先竞选出组长、副组长、中心发言人、监督员和记录员。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快乐组、爱心组、发展组、自信组、成功组、猛虎组、学习组、彩虹组、优胜组。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小组的课后学习。a、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交流”,即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所谓“南北交流”即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b、同写小组周记,沟通思想,提高写作能力。小组共同使用同一本周记本,6人轮流写,每人一天,每周由语文教师命题或小组自主命题,大家同题作文,小组其他成员可阅读修改并在文后点评。c、共办一份黑板报,共同积累生活。在摘录中提高知识积累,在交流中开阔视野。d、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订正。

3、小组纪律管理。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三、小组合作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个个都是学习的参与者,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促进了学习目标的完成。

3、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小组合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不断研究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创新的乐园。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

目前已经有部分初中院校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在传统模式受到新型教学方式的冲击下,传统模式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学生自我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改变。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1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授之以鱼,将自己的知识完全的灌输给学生,一般的教学方式可能采取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就完全放任给学生,甩手不管了。但是这样的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反而会使得学生感到是无头苍蝇,不知从何下手,适得其反。尽管新课改的计划早已出台,但是一些老师并不能领会到新课改的真正含义。为了图方面,或主动或被动的学生一起组成了小组,进行一系列不知所云、不知所向的探讨研究,但是对于促进相互学习,促进人际沟通的作用显然不大。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在方式和程序上出现了一些错误,便使得这种教育方式变得毫无价值。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是合作,但是简单的分组和分工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合作交流,反而会有人偷懒有人辛劳。一个团队里面倘若只是一部分人或者个别人在努力,那么达到的效果也会使很不理想的。

1.2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总是认为老师教给他的就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不会去主动思考和学习。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好不容易迎来的分组自学,变成了分组分工,省时省力,那么,小组的学习效率肯定不会提高,反而会一定程度的下降。就算有很多学生是很热情的参与讨论,参与学习,但是最终,还是会有小组代表和组长等代表人物,来传达整个组的共同意思,最后还是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来否决个别同学的个性思维。因此,这种讨论的方式会对于学生自身的而学习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够很好地起到促进作用。

就初中生物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而言,它具有实践性,更强的说服性,不同于文科性的学习,因此,本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1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要结合教材,在教材的指导和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开展实验学习课程。一个初中生物实验是需要不同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这里要注重每个小组组员的平等地位,不能隐藏或者排除少数同学的实验观点和实验发现。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有的人负责材料准备,有的人负责统计工作,在观察实验结果上,每个同学都应该做到平等权利的使用。这样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合作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2.2充分的引导和领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完全的指引着,为学生开启学习之门,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大胆的实验。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给与帮助,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合理的进行调控,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实验仪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游走于学生小组之间,切实的注意好安全防范,及时的进行点拨、指导,与学生一起做好实验工作,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这样,不仅学生获得了知识,教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水平自然会提高。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工作中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当好指南针,配合好学生的实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均衡发展。

2.3配备好充足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备:各高校应该配备好相应的生物实验和教学设备,硬件的充足才能保证学生实验学习的顺利实现。学校应该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准备好一些实验器材,例如,显微镜,细胞标准,洋葱,卫生棉,实验牙签等等,促进实验器材与教学学习水平相适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提前教会学生和教师如何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出现以外的危险情况。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使用实验仪器,共同利用学习机会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促进学生的良好人际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语。

本文讨论了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问题,认为实行合作学习确有必要,而且可以改变一定的学习方法,提教学效率。本文也发现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合作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提出的解决措施对于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效率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作者:王哲旭单位:吉林市第二十六中学校。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合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竞争性学习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方式是以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为实现全组的共同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共同努力,彼此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即使学习方法达到最优化、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又使全组成员取得共同的进步和提高。经过几年来的外语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能促进学习更为积极、主动、自觉、愉快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做到共同进步,提高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使学生习得合作技能,增进同学友谊,学会关心、理解、帮助他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改革了课堂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进以小组活动为合作学习形式的教学活动,超越和革新了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广泛而充分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学生语言交流、使用的机会和时间,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互启互导,互帮互学,平等对话交流,能使生生间的优势互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克服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和因教学时间有限而不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的局限,使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使差生在别人的帮助下得以进步,使中等生得以长足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合作学习重在生生间的学习合作,这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以小组活动为合作学习形式的活动中,大家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而相互研究、探讨,相互讨论、切磋,相互启发、引导,相互激励、帮助,相互影响、带动,形成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互动与双赢的喜人局面,从中锻炼合作与交往能力,在“知识共享”的情境中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兴趣与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呢?

一、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与指南。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精神的灌输和培养,使学生认识到,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的世纪,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参与社会立足、生存与发展,更要使广大学生懂得,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差生得以明显地提高,而且能使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以更大的进步(即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还能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和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等,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与深入开展。

二、精心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搞好分组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要以让师生、生生、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互帮互学为目标,在学生自愿组织或以座位安排、居住地址等形式为条件,精心考虑小组人员的多少,组间人员的搭配,应使成绩、性别、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通常为4~6人,这样可实现组员之间优势互补,各组间能力、水平相对平衡,既便于组间成员的交流、讨论、切磋、帮助,也有利于组际间的团队竞争与合作,进而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与全面提高。

三、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知识内容。

选择适宜的内容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关键。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来作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新课文有关文化背景与历史知识,新的语法、句法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而应该将适宜小组学习的语言交流、回答、讨论、背诵、检查、复习等内容由合作学习小组来进行,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深入地开展,即使是一些研究、讨论性的题目也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英语水平、认知规律等,唯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把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把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是实现合作学习目标的重要条件。最佳的合作时机一般是:其中一部分人已经理解掌握,一部分人只是一知半解,一部分人难以理解的情况下较为适合进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二是当某一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途径出现的时候,这时可以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进行碰撞,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比较中相互启发、促进,做到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学生思维趋向科学化、最优化;三是在大多数学生对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时,可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解决,即通过小组间成员之间相互讨论、研究、切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找准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同学的讨论、研究中来,增强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之进入到一种双向、多向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活动中来。

五、合理分配合作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分析人、观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小组的同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同伴看作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和同伴分享观点,向同伴请教问题,甚至和同伴共同冒险。在合作实践中,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这些观点,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六、老师要加强引导和监控。

这是搞好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与保证。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加强巡视,时刻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学习中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予以点拨和纠正。要鼓励个别羞涩,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那些成绩好、理解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耐心听取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样大家平等地交流,充分地讨论与发表意见,通过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全面提高的学习目标,也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英语教学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与途径,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合作学习活动与氛围中,相互探讨、研究、切磋,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在积极的双向、多向互动中,学会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与交际能力,并逐步具备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自身进步、群体发展完美结合的思想观念与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注重的是让学生依照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正确的标准答案。这剥夺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限制了研究性活动的进行。为了转变这种状况,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当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方法才是重要的.。经过多次试验,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发明了环保型的灭虫剂。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勇于实践,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流程,让学生对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综合以上论述,探究性学习在我国的教育中还未全面普及,老师要坚持探究,采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式,创造让学生感觉自由的学习空间,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作用是辅助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在积极主动性方面得不到有效发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上有了新要求提出。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对优化生物教学课堂就比较有利。

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比较有利,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将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重视,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依然还处在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对整体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呈现就有着很大阻碍。再者,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单调。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要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面对新的教学改革环境,就要能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上很难培养,这就对生物教学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阻碍。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没有明确。在生物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没有科学化,以及在教学目标上没有明确,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没有方向。

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充分注重应用的科学性。在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下,学生能够通过双向合作,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2]。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是新教学改革的要求,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是教学的要求,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水平,只有对新教学模式加以应用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比较重要,这是对教学改革促进的重要方法。再者,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新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能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应用,就要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科学性。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实施下,对生物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第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分组环节要加强重视。只有科学的分组,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在实际应用中就要能注重合作学习责任的明确化。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组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个性发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能优势互补,让学生的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的效果良好呈现[3]。例如:生物教学中,在学习到显微镜使用这一课程过程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相应了解后,就可对学生按照比例进行分组。通常将学生分成4―6人为宜。在每组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有着不同,这样就能够通过学习能力强的教习学习能力弱的,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掌握上就比较迅速。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第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方便学生将合作学习的活动顺利进行。老师在合作学习的引导作用上比较重要,只有注重合作素材的详细准备,才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进行以及学生的互动打下基础[4]。在上课之前就要能够对合作的素材加以完善准备,结合实际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上良好营造。第三,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合作效率能够不断的提高。合作学习作为素质教学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要科学化,老师在对学生的分享以及竞争的意识培养层面不断加强,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应用,对学生的合作效率水平加以提高,就能从整体上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注重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及小组之间成员的竞争,并在合作之后进行相互的传递经验。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能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才比较有利,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06).

[2]曾纪华.如何在生本教育背景下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12).

[3]赵兰兰.初中生物教学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4]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5(47).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形式去完成教学的任务,最终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这种学习形式,力求分组的时候,在成绩、能力、背景、性格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互补和合作。合作学习,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尤其是是对于初中生这群活泼、好奇、爱新鲜的群体,在应用上有一定的效果。

(一)降低学习的难度,树立学习信心。

合作学习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以往的个人学习,是需要自己独立去思考,独自面对困难,独自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这样是具有较大的难度。在过去独自学习的方式中,很多学生面对着一些难题的时候,容易丧失信心,时间久了甚至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合作学习,是将任务进行分解,分工合作,这样很有效地降低了个人学习的难度。例如,教师布置实验题“观察叶的下表皮”,这个实验的步骤比较多,不仅要进行组装和调试显微镜,还要制作下表皮装片的,同时要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看等,最后还要整理仪器。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独自完成这个实验具有很大困难。如果通过合作学习,两个人一组去完成,将会大大降低实验的难度。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1世纪,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要在残酷竞争中取胜,就要学会沟通,学会与他人合作。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合作学习,就为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师安排两个学生一起做“观察唾液淀粉的消化作用”,两位学生可以分工完成,一位学生负责收集唾液,一位学生负责准备试管。这样在执行各自的分工职责时候,遇到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协助。再如,学生分组去完成“显微镜观察茎的结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具有批判精神,在批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感情,营造浓厚的讨论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教师干涉小组的工作任务。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要以小组独立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合作的意识。但是,在现在生物课堂上,依然出现教师直接干涉小组学习的现象,尤其是在分组做实验的时候。例如,小组在做“用显微镜管擦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学生在制作临时装片总是出现问题,这时候教师就直接帮他们去制作。这种直接干扰的行为,不利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不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其实就是剥夺了学生之间思考与讨论的权利。

(二)课堂纪律过于松散。

合作学习,难免会有比较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尤其是比较有趣的生物课堂上,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出发点是为了发挥他们合作学习,但是教师由于对课堂纪律缺乏严格管理,导致整个合作学习的课堂开始变质,出现学生大吵大闹现象。有些学生甚至因为与组员因为讨论问题开始吵架,课堂的纪律逐渐变差。

(一)建立“互助合作小组”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就要建立科学的“互助合作小组”。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去划分,以最佳的组合方式为学生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在组合的时候,要认真考虑学生的.性格、成绩、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分组的时候,应该尽量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力量保持均衡。

(二)制定合作任务。

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解,例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生的行为习惯等问题。接着,要结合教学大纲和计划,制定合作任务。教师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要适中,难度太小,让学生感觉到没有挑战性;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感到没有信心去完成。

(三)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合作学习的课堂,会比较多讨论的声音。但是毕竟是正常教学,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必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不能在借讨论的机会说闲话,也不能趁机玩闹。教师,在不直接干涉学生任务的前提下,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和制止,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

(四)引导学生分享合作的成果。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就要将学习之后的成果进行分享和评价。合作成果的分享,能够进一步增加课堂的交流机会,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各小组在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后,可以让每个同学上讲台分享下刚刚在合作实验中的感想。这样分享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总结,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结束语。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在现在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应该克服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制定合作任务,加强课堂的管理,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合作的成果等。

初二生物学习方法:专家浅谈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在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暑假,可适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生物学习方法:专家浅谈初中生物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般科目的学习分为四个环节:预习、听课、巩固、提高。当然,生物也不例外。

预习是轻松但又必需的环节,为了提高听课效率,课前可将课本的重点、难点与自己不懂的地方勾出来,完成课后练习,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听课是最重要的环节,上课时,需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消化、吸收。同时,将各个知识点条理,做好笔记,还应积极动脑,尽量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在上课的过程中,若有某个知识点听不懂,可暂时记下,千万不可一味停留,以免影响下面的内容。

巩固就是课后复习。复习时,应结合笔记本将课本吃透,把上课不明白的地方弄懂。课本是基础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可提高。

目前,课本上有较多的知识点需要记忆,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背诵是必要的,但不可只总单纯的记诵。可结合练习题,一边做,一边梳理自己的知识并记忆。做题时,应该有信心,千万不可一味依赖于答案。在做题的过程中,同时可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漏洞,争取将每道题目都弄明白。有些知识,时间一长,就被遗忘了。所以,在平时,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外,还应复习前面的内容。久而久之,那些难记的内容自然是记住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在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暑假,可适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些较难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阅读是学习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良好的阅读能力是顺利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最佳手段。阅读时同学们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出示提纲导读: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精心准备阅读提纲,这个提纲可以根据课后习题来列,然后以此有目的的阅读相关课文,以便抓住重点,使自己读有所得。

联系实际阅读:联系实际问题,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学习对水分的吸收一节时,可思考一下植物的根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一次施肥太多时,为什么会发生“烧苗"。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的内容,会很清楚地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联系课本插图阅读:课本内容包括知识系统、插图系统、练习系统。同学们往往忽视有意识地查看插图。在学习中应注意运用好插图,把阅读与识图结合起来,边读边看。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通过抓识图,先认识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形成和胚珠的结构图,再认识双受精作用图,对双受精的作用就容易理解了。这样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并能牢固记忆。

概念原理重点读:生物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用词严谨、科学,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加以锤炼,才能把握其本质内涵。如被子植物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其中“一般”是指绝大多数被子植物有这六种器官,少数不完全具有。因而在学习中应培养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提升认知能力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一件高兴的事情来做,就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学生心理上来说,就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就会事半功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合教学的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思考,自觉学习。

二、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展示生活问题,能够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比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你问我答”的教条式教学更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学生的参与人数也更多,这样也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学生在思索期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中,特别要注意,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教师绝对不要代替,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就不要提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学习。

学生在独立思考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扇形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模拟“羊拴在树下吃草”进行探索。准备一根线,线的一边系在粉笔上,线的另一边固定在三角尺的一个角上,这根线要比三角尺的边短,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尺是树桩,粉笔是拴在树桩上的羊。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演示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学生演示时,就可以拉直短线,用粉笔画出一个弧形的轨迹,从而让三角尺的边与粉笔画出的弧形形成几个扇形,这些扇形面积的和就是羊吃草的最大面积。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接着提问学生:哪些因素与这个面积有关系,如何求解呢?学生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认真总结,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姚金霞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初中生物的学习技巧攻略初中生物的论文

众所周知,生物需要大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背诵。我们要掌握得当的记忆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理解性的背诵是必要的,其次,我们要采用科学的背诵方法。当天学过的内容当晚及时背诵,在第二天早读课时及时复习,而不是在第二天早读时才开始背诵。其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必须做到有规律的复习。这些复习一部分是通过习题练习,另一部分是通过背诵进行的。总之,把知识点掌握下来,生物成绩基本可以达到优秀水平。

其次,要做到课前预习。我们可能会出现在上课时跟不上老师节奏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对于课本不够熟悉,所以要提前预习。我们在预习后,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这样会让记忆更深刻。如果不懂的知识点没有被解决,我们下课可以询问老师,要做到无死角的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中学生物学主要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初中生物学习中易混淆的知识要选用合理恰当的比较法,对相近事物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后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更好地从本质上领悟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比较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单项比较、专题比较和综合比较。

比较法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的恰当使用,便于学生通过事物间的比较,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识记、运用生物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生命现象的多样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比较法分为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单项比较、专题比较和综合比较等类型。

一、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将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加以比较,借以揭示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每个时期的比较,用发展的眼光揭示比较对象间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生物知识,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用发展的眼光,按进化程序进行纵向比较,不仅便于高等植物各类根(或茎、叶)特征异同的掌握,而且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再如在进行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的教学时,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的纵向比较,使学生跟随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的脚步去重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并通过纵向比较其各阶段的不同,以明确其发展,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可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二、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把不同研究对象在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各方面加以比较的方法。在教学中,可采用平行联系、相互比较、系统讲解,使学生在掌握特征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生物学知识,这么做既可方便学生甄别、区分、记忆,又避免了相似知识的混淆。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进行横向比较,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陆地生活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通过比较能够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识记。再如绿藻和蓝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红薯与土豆的比较、蝙蝠与鸟的比较、节肢动物与甲壳动物和昆虫的比较,可使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并通过比较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地进行理解和记忆。

三、单项比较。

通常把只选取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特点进行比较,称为单项比较。单项比较既可以是相似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反内容的比较。通过单项比较使被比较的两个事物区分点更为清晰、明确,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如讲述动物的生殖,无脊椎动物是卵生的,它的生殖离不开水;鱼类、两栖类的生殖也是卵生的,同样离不开水,但过程复杂多了;而爬行类、鸟类的生殖同样是卵生,但已脱离水,在陆地条件下完成生殖。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类动物的生殖过程进行比较,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再如讲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结构时,小肠绒毛的作用可以同根的根毛作用单项比较,其作用都是增大吸收面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单项比较,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这两个实例都是将分散在课本前后两处的两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单项比较,更好地进行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专题比较。

专题比较是指围绕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比较。通过专题比较,把一个专题包含的事物进行区分,强化其一,巩固其它,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归属于同一专题的生物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于一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采用专题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表现形式、杂交一代隐性基因是否消失,杂交二代为何又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等,然后分析出矛盾的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结论,并从中看出二者相互依赖、彼此独立的关系,从本质上理解和清楚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再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知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它。通过这样的专题比较,便于学生区分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的异同,从而加快理解和识记的速度。又如在学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及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时,学生很难判断,我就列举了三个例子:“吃梅分泌唾液”“看到梅子分泌唾液”“说梅分泌唾液”,通过对反射这个专题的比较,让学生抓住三个关键词:“吃”“看”“说”,吃到是非条件反射、看到是条件反射、而说到就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样学生就不难区分反射类型了。

五、综合比较。

综合比较就是把一系列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即从不同角度对生物概念进行全面比较。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对不同的事物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比较,通过综合比较求大同,归一类,找出各自特点,分门别类,便于理解和记忆。此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的内容,分纵向和横向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比较,不仅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如讲述“蛾类与蝶类”的区别时,虽然学生在理论上也能照本宣科地回答二者之间的区别,但一接触实际概念就模糊了,分不出哪个是蝶,哪个是蛾。如果在参考教材内容进行多角度、多方向比较外,再借助实物进行补充对比讲解,二者之间的差别就十分明显:蛾类是羽状触角,而蝶类是棒状触角;蛾类大腹便便,而蝶类细小;蛾类静止时二翅下垂,而蝶类二翅上翘。通过对“蛾类与蝶类”的综合比较,特别是实物的对比教学,有利于学生由单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记忆十分牢固。又如学习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时,对不产生种子的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比较;对肺部毛细血管、组织处毛细血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液成分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综合比较,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复习时用此法效果很好,它有助于突出构造与功能、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统一,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进化观点,使学生便于分辨、理解、记忆和掌握。既可纵向比较,又可横向比较,通过分门别类系统地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生物的共性与特征,使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由难变易、化繁为简。综上所述,运用比较法教学,既能够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又能够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也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灵活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比较,才能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兴泰.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02).

[2]袁维新.生物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指导[j].中学生物教学,2000,(03).

[3]曹平.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的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06).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