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10-07 17:19:47 作者:HT书生 最新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优秀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篇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24~25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学习1-6的乘法口诀后,教材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幅学生感兴趣的队日活动情景图,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有关乘法知识,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活动中,教材向学生提的问题少了,只有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而留下了许多可提出问题的素材;直接告诉学生的信息少了,只有钓鱼学生的一组对话,其他都隐含在图中,给学生许多收集信息的空间。教材的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现了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1.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观察,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运用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地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出示挂图)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同学们来到郊外,他们看到绿油油的树木,清清的小溪,决定在这里开展队日活动。

(板书:快乐的队日活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请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后回答。

(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晒毛巾,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在给小鸟做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在图上指一指他们的位置。

(板书:搭帐篷 晒毛巾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烧烤)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搭帐篷小组这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已经把毛巾晾起来了(手指圈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每个帐篷前有多少条毛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每个架子上晾6条毛巾,有2个架子)大家一起读一下。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来列算式,谁来说说?

(板书:2×6=12(条) )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根据图中找到的有用的数学信息,列出算式解决的。)

我们一般把这两个数学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的,谁先来说一说?谁还要来试一试?

指名回答。

学生口答:12人。

同学们真棒!

【设计说明:教材上直接给出了问题:“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但是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给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只在图上告诉我们每个帐篷前面有2个架子,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每人用一条毛巾。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人和毛巾”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将这个问题转变成了两个问题来解决,先问“每个帐篷前有几条毛巾?”,学生都能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2×6=12(条);我再追问:“每人用一条毛巾,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现在学生都能理解一条毛巾对应着一个人,12条毛巾就是有12个人。

3.教师提问:现在你还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可能出现: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就进行4人小组活动。在活动之前,请听清要求:

然后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

请组长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检查、改正练习纸上记录好的相关信息。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在交流时只要小组内听得见就好了。

学生分别选择有关问题,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1.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拍手示意交流结束,交流时按照练习纸上写的格式进行汇报:我选择的是第()个问题,找到的数学信息有()。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或12×3=36(人)。

哪种算法比较好呢?

学生交流。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个帐篷有3人,有3个帐篷,列式为:3×3=9(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列式为:6×6=36(条)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前有12条毛巾,有3个帐篷,列式为:12×3=36(条)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晾一排毛巾用了7个夹子,有6排毛巾,列式为:7×6=42(个)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每棵树有2个鸟窝,有5棵树,列式为:2×5=10(个)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组有2人,有3组,列式为:2×3=6(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每组有4个盆,有3组,列式为:3×4=12(个)

数学信息二:每人2盆,有6人,列式为:2×6=12(个)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钓了4条鱼,我钓的和你同样多。

教师追问:什么叫“同样多”?

“同样多”即:第二个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数学信息:每人钓了4条,有2人,列式为:4×2=8(条)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三组每组4人,还有一组有5人,列式为:4×4+1=17 (人)

有没有列其他算式的? 或 4×3+5=17(人)

在算式4×4+1=17(人)中,4×4表示什么意思?1又表示什么意思?

在算式4×3+5=17(人)中,4×3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3组拿着4跟棒子,还有一组拿着3跟棒子,列式为:

4×3+3=15(人)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会提问题,还会从图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

3.总结延伸。

这堂课,我们跟随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快乐的队日活动,还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里面藏着的许多数学问题,并在图中找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发现今天我们二(3)的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

下面谁来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1、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1、装有各色小球的双层袋十个、各色小旗若干。

2、学生分成6人小组。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1:一元硬币。可以用它买东西。

生2: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

师:你会玩吗?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

生2: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

师:想不想现在玩?

生(齐):想!

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

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能确定吗?

生(摇头):不能。

师:那该怎样说?

生3: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小组开始摸球。其中一组全摸的是黄球,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

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平,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4: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抽出来看看,果真全是。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5: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另一只袋子里呢?

生6:一个黄球也没有。

师(边抽出里面的网袋边提问):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7: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书不可能。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

生8:放一个黄球进去。

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

生9: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板书可能。

活动二:小组摸球

红球

黄球

白球

小组摸球,组长记录。

五分钟后。

师:谁愿意把你们这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

生10(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摸球情况记录表):我们小组摸了10次白球,6次红球。

师:猜一猜他们小组的袋中装了什么颜色的球?

生11:白球和红球。

师:抽出你的网袋,看他猜对了吗?(猜对了)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2: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13:不可能是黄球。

师:根据你们组记录的情况,猜猜你们的袋中会有什么颜色的球。再抽出网袋验证一下。

生猜测验证。

师:你们猜对了吗?在你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小组成员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出现的结果。

师任选两组网袋,让全班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交流摸球结果。

活动三:摸奖活动

师:一个月前我们金坛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你参加了吗?手气怎么样?

生(齐):不好!

师:今天想不想碰碰运气?

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想!

生14:可能摸到黄球、可能摸到白球、还可能摸到红球。

师:现在规定摸到红球为中奖。

师生合作进行摸奖活动。大约摸了10次还没有人中奖。

师(故作疑惑):刚才明明小朋友说可能摸到红球的,怎么现在一个也没中奖?

生15(急切地):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16: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的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向你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师:摸球比赛、抽奖活动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看图你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吗?先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实物投影展示:母鸡下蛋图、太阳落山图、球员射门图。

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身边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

全班交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这节课玩得开心吗?(开心)想不想下课?(不想)还想干什么?

生(异口同声):玩游戏。

师:满足你们,我们就来玩举旗游戏。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

师:让大家可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黄旗、蓝旗。

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篇三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反思:

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篇四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24~25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学习1-6的乘法口诀后,教材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幅学生感兴趣的队日活动情景图,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有关乘法知识,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活动中,教材向学生提的问题少了,只有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而留下了许多可提出问题的素材;直接告诉学生的信息少了,只有钓鱼学生的一组对话,其他都隐含在图中,给学生许多收集信息的空间。教材的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现了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1.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观察,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运用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地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出示挂图)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同学们来到郊外,他们看到绿油油的树木,清清的小溪,决定在这里开展队日活动。

(板书:快乐的队日活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请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后回答。

(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晒毛巾,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在给小鸟做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在图上指一指他们的位置。

(板书:搭帐篷晒毛巾钓鱼洗菜做鸟窝烧烤)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搭帐篷小组这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已经把毛巾晾起来了(手指圈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每个帐篷前有多少条毛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每个架子上晾6条毛巾,有2个架子)大家一起读一下。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来列算式,谁来说说?

(板书:2×6=12(条))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根据图中找到的有用的数学信息,列出算式解决的。)

我们一般把这两个数学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的,谁先来说一说?谁还要来试一试?

指名回答。

学生口答:12人。

同学们真棒!

【设计说明:教材上直接给出了问题:“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但是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给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只在图上告诉我们每个帐篷前面有2个架子,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每人用一条毛巾。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人和毛巾”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将这个问题转变成了两个问题来解决,先问“每个帐篷前有几条毛巾?”,学生都能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2×6=12(条);我再追问:“每人用一条毛巾,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现在学生都能理解一条毛巾对应着一个人,12条毛巾就是有12个人。

3.教师提问:现在你还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可能出现: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就进行4人小组活动。在活动之前,请听清要求:

然后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

请组长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检查、改正练习纸上记录好的相关信息。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在交流时只要小组内听得见就好了。

学生分别选择有关问题,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1.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拍手示意交流结束,交流时按照练习纸上写的格式进行汇报:我选择的是第()个问题,找到的数学信息有()。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或12×3=36(人)。

哪种算法比较好呢?

学生交流。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个帐篷有3人,有3个帐篷,列式为:3×3=9(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列式为:6×6=36(条)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前有12条毛巾,有3个帐篷,列式为:12×3=36(条)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晾一排毛巾用了7个夹子,有6排毛巾,列式为:7×6=42(个)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每棵树有2个鸟窝,有5棵树,列式为:2×5=10(个)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组有2人,有3组,列式为:2×3=6(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每组有4个盆,有3组,列式为:3×4=12(个)

数学信息二:每人2盆,有6人,列式为:2×6=12(个)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钓了4条鱼,我钓的和你同样多。

教师追问:什么叫“同样多”?

“同样多”即:第二个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数学信息:每人钓了4条,有2人,列式为:4×2=8(条)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三组每组4人,还有一组有5人,列式为:4×4+1=17(人)

有没有列其他算式的?或4×3+5=17(人)

在算式4×4+1=17(人)中,4×4表示什么意思?1又表示什么意思?

在算式4×3+5=17(人)中,4×3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3组拿着4跟棒子,还有一组拿着3跟棒子,列式为:

4×3+3=15(人)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会提问题,还会从图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

3.总结延伸。

这堂课,我们跟随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快乐的队日活动,还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里面藏着的许多数学问题,并在图中找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发现今天我们二(3)的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

下面谁来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篇五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的数学期试的试卷篇六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