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山大地震有感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3 23:19:04 作者:梦幻泡

地震常常带来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深远影响。以下是一些地震灾区的救援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这天,在影院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以前一向都很期盼的片子,最后能够在这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之前听冯导说票房要到达5亿,就觉得这必须是一部大片,等公映之后必须要去影院一睹为快,这天我最后如愿以偿了。

正像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所产生的巨变,确需要用32年的时光来抚平人心里的创伤。但是,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最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徐帆在看完电影时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最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当初他们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的有勇气去应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必须不会空虚。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但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完美感人的感情。只有亲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也期望大家能够幸福!最后祝大家:

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突如其来的地震,好似一只巨大凶猛的野兽在地心中耸身一摇,震倒了一排排高耸的楼宇,夺走了一条条灿烂的生命,和睦的家庭瞬间家破人亡。但它永远摧毁不了——一位母亲对儿女三十年来深深的爱与思念。

在天灾面前,我们无力阻止它的到来;在死亡面前,我们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生命。但母亲却用爱来修复姐姐受伤的心灵。母亲并不是自私、重男轻女的。在弟弟还能说话,姐姐却只能敲石头的情况下,她也只是抱着“救就要救活”的心态。弟弟被救出来时,母亲仍紧紧抱着姐姐的“尸体”不肯离去。弟弟富了,母亲仍固执的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只为了偿还三十年前的那份情债。灵桌上一直供着姐姐最爱吃的西红柿……她,一位普通的母亲,却用最不普通的方式谱写爱的赞歌!

也许,在恳求母亲再次买下心仪的玩具时,我们不会想到堆满玩具的房间,而只怪罪妈妈的吝啬;也许,在请求出去好好疯玩一把时,我们没注意试卷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怪罪妈妈的不开明;也许,在挑食只吃荤菜时,我们没意识到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怪罪妈妈的种种苛求……爱,并不是一定要大声喊出来,并不一定要经历生离死别才能体现出来的,它其实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无论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都不会改变的。

逝者安息,面对生命之花的消逝,我们能够珍惜的,也是应该铭记的,是那份永远不变的至爱真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一部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今天我终于有幸观看了这部影片。

人的生命是最顽强的,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当自然灾害来袭的时候,人的生命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可正是因为人间有了爱,才会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人只要有了爱,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就像影片中的母亲李元妮和女儿方登,是爱让她们在32年后重新相聚。地震可以震碎建筑,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它却不能震碎人心,却不能征服人的生命,因为人的心中有爱。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好端端的一切被瞬间夺去。但是地震无情人有情,因为爱,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还记得那个母亲吗?地震来临时,她毅然用身体保护着她仅有两个月达的儿子,当他们被救援队人员发现时,她仍保持着当时的姿势,身体趴在地上,用双腿支撑着,身体早已被石板压得变了形观后感,但她身子底下的孩子仍安然无恙,毫发未伤。救援人员还发现了孩子的包裹了有一个手机,上面有一条早已写好的短信:宝贝,妈妈永远爱你!虽然这个故事我听过很多遍,但每一次听都忍不住流下眼泪!可能是上帝想让人类明白一些什么,把灾难放在了这一天:5月12日。有人说这是:我有爱!

爱可以消除悲伤的瓦砾,可以推倒绝望的断壁,爱意味着一朵云推动者另一朵云,一颗心推动者另一颗心……有爱就有一切!

珍惜你身边的人,珍惜你所爱着的一切,愿人间处处开满爱的花朵,春满人间!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同前两次一样,看完之后我难过了很久,一个人在家里抽泣。然而过后仔细品味,我发现三次让我流泪的理由,或者说悲伤的对象,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次主要是为灾难的残忍和人物的悲惨命运而哭,第二次主要是为了那个母亲的挣扎而哭,到了第三次,我除了为电影,为人物落泪之外,还为我自己感到悲伤。

这时,一个疑惑突然就从心中升起。我突然就想问自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这么多的灾难,我却没有付与同等的悲悯?同一类的地震,有的甚至有更多的伤亡。还有海啸、泥石流等等诸多灾难,我在新闻中看到时,从没给予过一句超越“哦,可千万别发生在我身上”之上的评价。甚至对于南京大屠杀,我即使会在历史试卷上写下“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一类的话,内心也从无过深的触动,只是对“三十万”这个数字有一个冷漠而疏离的印象。

我开始想,用力地想,我想这之间有怎样的差别,又是什么样的隐蔽的力量促使我作出两幅截然不同的姿态来。

我似乎发现了问题所在。

“三十万”,这可怕的“三十万”!它是罪魁祸首,是差别产生的根源。

人不是冷漠的,但数字是无情的。一个数字,只是一个符号,轻飘飘地钻进人的耳朵里,除此之外,再无甚功效了。我们在听的时候,听到的是“死了三十万人”,于是就只是“死了三十万人”,这就完了。

可不该是这样的。哪能是“三十万人”,应该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再一个人……每个人生命的消逝,哪怕是意外中的丧生,都该是值得哀悼、同情的。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可爱的个体啊!这么能用一个简简单单的“三十万”来掩盖、代替!他们中,有俏皮可爱的小孩儿,会拉扯着衣角向我们要糖吃;他们中,有善解人意的邻家兄长或是姐姐,会在我们摔倒时温柔地把我们扶起来;他们中,有不苟言笑的努力工作的大叔,用有些弯了的背,扛起了一个家……他们就是我们,就是我们亲的,爱的人啊!

可悲的是,许多人早已习惯用“数字”打量灾难,记录“灾难”,我们的新闻媒体,也在有意无意地以这样的方式来转述“灾难”。这样看来,某些人对于灾难所缺乏的同情心和对生命所缺乏的敬畏心,似乎也解释得通了。

可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

而当灾难只是用数字来描述和概括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灾难呢?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9》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2019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救援队寻找到了方登和方达,他们开始就他们,但一开始就无能为力,因为两个孩子都压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个,母亲都想要,但不可以的,“这边发现了被困人员”友邻救援队说,这边的就想赶过去了,劝母亲快做决定,母亲迷茫的说:“救儿子。”压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尸体堆里活过来了,是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她,一直养到她长大,她读上了大学的医疗系,打算将来为困难的人们服务。方达因为右手残疾,只能拉三轮车养母亲。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体现出了一母亲对儿女的慈爱,表现了人民面对地震坚强不屈,自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由冯小刚导演,徐帆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颗催泪弹,我和妈妈好几次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故事讲的是方大强一家四口在唐山大地震的遭遇,方大强是外地人随妻子来到了唐山,在大地震中为搭救自己的龙凤胎儿女被压在了废墟中不幸遇难,妻子被丈夫方大强甩到了废墟之外得以生还,而一对儿女却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电影采用了以点代面的表现手法,通过表现在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由徐帆主演)一家人在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变故,全面展现了在地震中传达出的浓浓的亲情、爱情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故事中诠释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整部电影中先后共表现了五位母亲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其中重点表现了李元妮对一双儿女的伟大母爱。电影中有很多细节的刻画,如地震时,妈妈见一双儿女被困在房子中,便奋不顾身往抖动厉害的房子中奔跑,而当一双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时,母亲坚持说:“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最后在救援人员说如果两个都救,就会同时失去两个孩子时,她才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可是此时的母亲有谁看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地震前和女儿回来时纳两盆用清水浸泡的西红柿,更是李元妮伟大母爱的体现,三十二年风雨变更,当母亲得知在地震中死去的女儿又活着回来时,母亲仍不忘给孩子准备了她小时最爱吃的西红柿,还有在女儿的坟墓中每年放进去的课本,试想想,哪个儿女看到了会不感动?难怪剧中女儿方登会泪如雨下地跪在母亲面前,大声告诉妈妈:“我错了!我错了!”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诠释李元妮对儿女的伟大母爱的话,那么当女儿活生生站在母亲面前时,母亲跪地请求女儿的原谅,足以证明母亲这三十二年中的内心煎熬和愧疚了吧!除了李元妮,还有方大强的母亲李元妮的婆婆,当得知自己的儿子一家在地震中家破人亡时,拖着年迈的身体去找孙子,可是当她要带走孙子,看到此时的李元妮和儿子相依为命,如果带走了孙子,无疑是在要媳妇的命,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把方达留给母亲,可以想象此时的婆婆内心是忍着多大的伤痛。如果说这两位母亲还不足以证明母爱的伟大与无私,那么方登在得知自己怀孕,男朋友要她把孩子打掉,毅然决然选择了退学,把孩子生下来,并坚强地把孩子抚养长大;方登的养母虽然对方登有猜忌,但是在弥留之际仍不让丈夫告诉女儿,说是免得孩子担心,当女儿出现在病床前,对女儿忏悔并把一生的积蓄和手表留给了女儿;还有那个在汶川地震中为了保全女儿的性命,忍着巨大痛苦做出抉择,锯掉女儿的双腿,当女儿失去双腿时,母亲有疯一般地在废墟中找寻女儿失去的双腿,这三位母亲更加丰富了母爱的内涵。

难怪惠特曼说道:“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可是又有多少儿女能读懂母亲的这份深情?就像剧中的方登,只因母亲在地震中的无奈之举,便折磨了母亲三十二年,就像方登自己说的那样,“一个女人一生能有几个三十年?”记得我们曾经做过一份阅读短文,名字是《妈妈爱吃鱼头》,文中有句:“所有的女人当了妈妈后都爱吃鱼头”后面有一题问为什么,我们班级中竟有一半的同学都答为:因为鱼头有营养。我们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供奉着,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甚至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真的很感谢冯小刚导演,感谢他给我们奉献了这么好的作品,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亲情。

观看完影片,我忍不住想起了孟郊说的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对我们的恩情恐怕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想最能报答妈妈的恐怕就是听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别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就像周杰伦唱的那样:“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晚上,我与爸妈一同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电影。里面有个叫方达的男孩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在一天晚瞬间变得支离破碎的故事。

地震在一天晚上来袭,孩子们都睡下了,建筑工地上的机器在轰隆隆地响,工人叔叔还在加班,恩爱的爸既无还在说笑,路上的行人你来我往。这时,天空一片紫色,整个城市都在抖动,屋顶的瓦片在飞舞,电线短路,到处都像在放烟花,睡得正香的孩子们被惊醒,哭喊着叫妈妈、爸爸。在这次地震中,许多人都失去了亲人,方达也失去了爸爸和姐姐。

之后,方达和妈妈相依为命了两年,方达经过努力有了自己的公司,有老婆、孩子,在另外一次地震中,方达遇到了认为已经在地震中遇难的姐姐。姐姐亲身体验了另一位妈妈的无奈和痛心。这时她意识到自己怎么和妈妈选择弟弟的无奈。跟着弟弟回家,跪在妈妈面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坑坑洼洼的困难等着我们去面对,要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写这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的时候,我的眼睛还是红肿的。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要声明的是,以下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剧透,这是写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所必须透露的一些情节,所以还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可以先收藏,等以后再看。

周末,为了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出去玩,就决定和弟弟去看最近刚上映的唐山大地震。至今为止我看电影还从未在开场之前赶到呢,昨天这个记录依旧未被打破,迟到了5分钟。和弟弟偷偷摸摸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刚好出现徐帆扮演的元妮和老公在车边打情骂俏,我还在那里偷瞄弟弟,心想:早知道就在玩30秒就来,弟弟还未成年哦,这不是教坏小孩吗,可是下一秒的镜头却一下子令我止不住的泪流。夜晚时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天旋地转,在惊慌之后元妮的老公大叫了一声:地震啦。可是在那样的环境中他的声音显得那么的低沉。

顷刻之间,楼宇倒塌,他们的女儿儿子在睡梦中也被强烈的地震山摇给吵醒了,两个仅5岁的孩子在天旋地转中扶着桌子想要逃出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元妮夫妇在外面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女在摇晃的楼宇中,元妮疯子般的要冲进去,他老公在后面死命的抱着她,突然大地张开一个个大盆血口吞噬着所有的生命。我的眼泪疯狂的落下,止不住的流。

等擦干眼泪在去看屏幕的时候,元妮的老公已经死去。他们的一双儿女压在了一块楼板下面,救助人员要元妮去选择就女儿还是儿子,因为撬女儿这边就要压着儿子,撬儿子这边就要压着女儿。元妮只是神经质的喊着:两个都要救啊,两个都要救。在救助人员准备离开先救其他还活着的人的时候,元妮喃喃的说出了:救弟弟。就这三个字使得被压在下面的无法说话却拿着石块敲击着楼板求生的女儿彻底失望了。

救助结束,元妮抱着被自己放弃的女儿方登跪在已经死去的丈夫身边,救助人员在边上抱着晕迷不醒的小儿子方达叫着元妮快点先救小儿子吧,要不可能也没救了。元妮放下手中的女儿,离开自己的丈夫背着小儿子踏上去救助儿子的路。在拉尸车开始把一具具尸体抬上车时,躺在父亲身边的方登醒了过来,大雨撒在她的脸上,她看着躺在自己身边已死去多时的父亲,看着雨水混着血水在身边流淌,看着满目苍夷的家,她一个人自己受伤的心灵,一个在危急时刻母亲的抉择碎了的心。

她被一个军人家庭收养,她不说话,拒绝着外面的世界。养父母一直叫他丫丫,她也不理睬。在上学报名的时候老师问叫什么名字的之后,养母说了她的新名字帆的时候,她一口唐山话的说:我叫登。老师望着养父母,养父母看着她,养父说了一句尊重孩子的决定,于是她开始了她王登的生活历程。元妮一个人艰辛的养着儿子,为失去一条胳膊的儿子借钱配假肢,为儿子的高考担心,为儿子残疾以后婚姻担心。儿子还是放弃了高考去了杭州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王登则顺利的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医学院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在大学中她谈了一个本校的研究生男朋友,在大三时她怀孕了,男友劝她打掉孩子,她却坚决反对,她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她不愿意自己选择去失去自己的孩子。她退了学。生下漂亮的女儿。名字叫点点。

方达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在九五年的时候已经开着bmw带着漂亮的媳妇小河回家看母亲了。母亲已经老了,依旧住在灾后建的`房子里。在儿子要给她买新居的时候她一口回绝了,原因是自己每年在扫墓时告诉自己的丈夫女儿自己搬家了,以前的房子盖百货大楼了,自己现在的家在胡同第一家,已经讲了二十年了,自己实在是没力气再讲了,她怕丈夫女儿有一天回来了,却找不到自己的家。看似有点迷信的理由,却令的我想起自己的母亲,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会回家看看。是不是很久没见到女儿也会想念。此刻元妮的迷信我道宁愿相信是真的,这世间真的有魂魄在他们想家的时候就可以回家看看。就这样元妮依然住在破旧的老屋里守着丈夫和女儿的照片过活。方达结婚了也有了自己孩子,一个胖胖的男孩名字叫点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巧合,心有灵犀,他们的儿女都叫点点。王登在自己女儿五岁的时候回到了养父母的家,养母早已去世,养父也已经苍老。在试穿衣服时袖子长了,这个在女儿眼中很高大的军人父亲不知在何时已经逐渐苍老。养父回房间的步履蹒跚,那有点长的裤子是那么平常的一景对我却是一个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家里的父亲是怎样的现状,我不知道他自己一个人在家是如何应付自己的生活的。王登的父亲在过年时都是去战友家过年的,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老父亲是一个人在家如何过年的,每年都在找着各种理由,太冷,过年时工作最忙,交通太不方便没有回家。此刻看着这一幕,我突然觉的自己的所有的一切理由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08年汶川地震,方达和王登同时去了灾区救援。在边上咽着干干的饼干的王登听着旁边弟弟方达和旁人的对话,她认出了弟弟。她和方达回家看自己已经三十二年未见自己也怨恨了三十二年的母亲。在家包饺子的元妮手在不停的抖着一个饺子她已经包了很久了却依旧无法包好。王登到了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己和父亲并排挂着的大大的黑白照片。方达看到,迅速用自己的一只手取了下来。照片下面是几个洗好的西红柿,母亲走进来扑通的跪在了地上,嘴里念叨着:登啊,妈没骗你,西红柿都已经洗好了,你尝一个,妈也给道个歉。和弟弟母亲一起去了公墓祭拜了父亲,后面就是方登的墓。里面是她的书包,和母亲每个学期给她买的书。王登蹲在地上泣不成声。我想她已经原谅了母亲,在汶川地震时就已经原谅了。在那间母亲住了二十九年的旧屋里她给母亲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的婚姻,自己的老公,自己二十二岁生下的女儿。

真的很震撼,在大灾大难面前万物显得那么的脆弱,所以我们要珍惜家人,珍惜今天的一切!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唐山大地震》,早就听说了!我原本以为这部影片是记录唐山大地震时的惨烈场景的,亲眼目睹后,才明白本片是用唐山地震作为引子,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电影的开篇,地震来临时,丈夫为了救妻子和孩子遇难,一儿一女也被埋在废墟下,幸存下来的妻子在废墟边无力地哭着,这是,救援人员来了,说姐弟俩被同一块石板压在了两头,只能救其中一个。她傻傻地重复:“救!两个都得救!”最终还是选择救了儿子。幸运的是,女儿最终也活下来了,并且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32年后,母女相认。那场面真是感天动地!观影时,我的面部虽依旧装着那与年龄不大相称的一副“平静湖面”,但内心的情绪早已像汹涌的海面上的风暴,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评论说道:23秒,32年。不错,短短的23秒,却让母亲愧疚了32年;短短的23秒,却让女儿纠结了32年。这对母女忍受了多少痛苦,而这种痛苦比起一场大地震直接带来的苦楚要深远得多,持久的多!我想,女儿知道了母亲当时选择救弟弟而不是自己,确实很绝望;可又有谁能明白在母亲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有多么痛苦!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身上掉下来的肉!母女之间的亲情哪是能那么容易舍弃呢?这种母女深情,从母亲不肯改嫁、不肯离开唐山、年年烧纸钱、在女儿“遗像’前摆放西红柿等种种细节都能深深地感触得到。

看到影片中这对经历了种种坎坷的母女,体会了这对母女之间深深的.血肉亲情,我不禁想起我和我的妈妈。不看过这部电影,我想,我怎么也不会感受到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的艰难!我的妈妈在我的父亲离世后,既当爹,又当妈,独自一人拉扯大我和弟弟,撑起我们头上的一片天空,不知流过多少血和泪;而反观我自己,天天说妈妈偏袒弟弟,其实,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她已经为了我和弟弟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了,不可能每一桩每一件都能顺着我的意思啊!我真是太不懂事了!妈妈,这么多年来,您真是受苦了!

冰心曾说过,“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母亲啊!掀开你的忧愁,容我在你的怀里沉酣,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是啊,母女情,最深!在这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有您的呵护,女儿真的很幸福!女儿也会像小鸟一样为妈妈歌唱,为妈妈祈福!女儿愿一直做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到电影城观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76年,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其中有一个家庭,爸爸(方大强)在地震中因抢救孩子遇难了,姐姐和弟弟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救援人员说:“这种情况下只能救一个。”妈妈元妮听了拼命地喊:“两个都救,两个都救啊!

”“妹子,没办法只能救一个,否则都得死!

你快做决定吧!

”救援人员无奈地催促她说。母亲犹豫着,犹豫着,最后咬咬牙终于艰难地作出了选择:“救弟弟!

救弟弟!

没想到,一场大雨把命大的方登又浇醒了,死而复生的方登后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32年后,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的弟弟方达成为某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工作之余,他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08年汶川大地震后方达带领员工前去救援,姐姐方登也从国外赶了回来。他们巧合地在地震救援现场得以相认。救援结束,姐弟俩相伴回家,妈妈元妮把洗好的西红柿端出来给方登吃,一边说着:“妈妈没骗你!

”一边给女儿跪了下来。母亲是在祈求女儿的原谅啊。母女两人抱头痛哭,最终冰释前嫌。

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母亲怎能不疼自己的女儿。当年放弃女儿那是万不得已,那等于是挖去了母亲的一颗心啊。多年来,母亲元妮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之中。我想,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父母所抛弃,也没有哪个父母会忍心舍弃自己的孩子!

面对不得已的原因作抉择的母亲内心是何等的痛苦万分!

“亲人永远是亲人!

《唐山大地震》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这部影片对生命的解读,也许我现在理解得还不够深,但我想它将对我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你快点选择吧!”,看完唐山大地震后,母亲面临一对儿女生死的选择的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母亲爬跪在地上,拉着救援人员的手说:“我两个都要救!我两个都要救!”,母亲撕心裂肺地喊着,恨不得这水泥板下压的是自己。

母亲那痛苦而无奈的眼神,那绝望而凄惨的哭泣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一次次地闭着眼睛,试着叩问自己,如果我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我会选择什么,是姐姐,还是弟弟?他们一样乖巧,一样可爱,他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不管放弃谁,这都不会是母亲内心真正的意愿。不管谁离去了,这都将是母亲一生的遗憾和伤痛。丈夫已经不在了。或许儿子更柔弱些,或许,要为方家留下一条根,母亲最终选择了救弟弟。从影片中,我似乎感觉在母亲的眼里,弟弟受宠多于姐姐。地震前那仅剩的一个西红柿,母亲也是把它塞给了弟弟,只是对姐姐承诺“明天给你买”,地震了,姐姐和弟弟分别压在同一个水泥板的两头。

救援的人说只能救一个,母亲又一次选择了弟弟。其实在这两难的选择里,根本没有孰轻孰重,做出选择的人才是受伤害最深的人。影片里,母亲的一句台词就深深地将感情表达出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女儿没了,但做娘的心里却一直装着女儿。她无时不在想念着她,惦记着她。女儿走后,母亲每天在家里放着一盆水,水里面放着两个西红柿,她答应给女儿的。每年的书,她也是买双份,在她心底,女儿没有离去,一直在她周围,一直都在。爱的选择里,包含着深深的无奈。32年里,母亲一直饱受着思念的熬煎,她坚守在地震发生的地方,等待丈夫和女儿的归来,拒绝再婚也拒绝搬迁,她把一生的幸福都放在思念已逝之人身上。

三十年前的妈妈在她的内心里开始重叠,眼前的一切,促使她重新解读当初母亲对自己的选择,促使她重新审视自己对母亲的怨。直到她认出了弟弟,并听到弟弟对妈妈评价,唐山大地震后,她妈妈的心也跟着彻底碎了,再也不能愈合……就在那一刻,她尘封了32年的坚冰终于彻底的融化,她说:弟弟活着多好,弟弟能活这多好啊……印度有句名言:“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的爱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对母爱,对生与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把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呈现在我面前,却给了我心灵前所未有的震撼。有时,我们会在爱与恨的边缘徘徊,其实,母亲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纠缠,只要在一起活着就好,就好。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在唐山发生了强度为里氏7.8级的大地震。

地震来临时,山崩地裂,一座座高楼在顷刻间化为废墟,一个个生命瞬间被强烈的地震波夺走,地震的危害还真不小。

废墟中,一个坚强的母亲正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突然,听到其他人说找到了,但却被同一片废墟压住了,救弟弟姐姐会死去,就姐姐弟弟会死去,百般无奈下,这位母亲含着泪说先救弟弟,而姐姐却留在了尸体群中……。

一幅幅惊心的画面,一场场充满爱心的救援。让我不禁感到人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而且团结起来顽强地跟困难做斗争。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是最宝贵的,灾难无情,人有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看这部电影的,可随之而来的是却是心灵的大地震。反反复复地想着那三个让我心疼的主角——方登、方达、还有他们的母亲李元妮。整整32年,尾随着他们的生活痕迹,看到了他们泪水中叫人痛心的挣扎。

方登,一个倔强的叫人心疼的女孩。从那两行泪在她稚嫩的脸上滑落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今后的日子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我想,不是对死亡和地震的恐惧,而是对命运的伤怀甚至是对母亲的憎恶。于是这种发泄便随之转移到自己的养父养母身上,尽管养父一再地让她回唐山去找亲人,但她总说是不记得了。可是当已长大的她在养父面前声嘶力竭地吼着:“我不是不记得了,我是忘不掉!”那一刻,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方登的痛楚。“救弟弟”那三个字一直贴在她耳边,那个微弱的声音被扩大千万倍在耳膜中爆炸,于是就成了心底里那个她不愿揭开的伤疤。

可亲情又能如此彻底地痊愈一切!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姐弟时隔32年重逢,看到弟弟,方登的心瞬间塌软了,她哭着说“看到弟弟,我就知道我错了!他是我弟弟啊,弟弟活着,多好!”这就是亲情,足以感化一切。透过方登的挣扎,我看到的,不是她的冷漠,而是始终埋藏心底的对家的眷恋。可惜,没人能懂!

方达,这个断了一只手臂但后来仍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的争气的孩子,其实他心中的负罪程度丝毫不少于母亲。32年来对姐姐深深的愧疚以及妈妈当初的那个决定给自己背负的沉重使命,有没有想过他的累?在不想念书时母亲又翻出往事来劝他,他一急就喊:“你当初干嘛不救我姐。”吃了母亲一巴掌。他是必须争气的,纵使是为了当年的那个决定他也必须报答母亲,于是他愧疚了32年,奋斗了32年。他的挣扎中,我看到折磨人的委曲,可惜,没人能懂。

李元妮,这个坚强的母亲,上天抛给她一个一辈子都不忍心去做的决定,让她的心中缠了一个打不开的结。当她失神地说出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我流泪了,失去了由自己放弃的,况且是唯一的女儿,这是一场比地震更可怕的劫难!她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过丈夫和女儿,每年都给他们烧纸钱,一遍遍告诉他们回家的路,絮絮叨叨,模糊的呓语里满是母亲的温柔。她为他们牺牲了青春,以作微弱的偿还。在最后母女相认时,方登抱着头痛哭着喊:“这32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一个人这一辈子里有几个32年啊!”那一刻,母亲的神情忽然变得释然,像是所有的痛苦都不复存在了,她笑着流泪,那一刻,回想到她的挣扎,我忽然地看到了这位坚强的母亲其实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那次劫难,那次手心和手背的选择,那资助掏空了心的遗弃……她再也经不起什么了。可惜,没人能懂。

32年的挣扎,因那23秒的地动山摇,往后,亦便是再也难分难舍的血脉亲情。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昨天下午和女儿一起观看了慕名已久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虽然距离那个恐怖的日子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唐山人民永远都不会忘了那个可怕的瞬间。因为它带走了多少家庭的幸福,却只留下无边的思念和痛苦。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增多,大家都开始关注大自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此类题材的影片也很多,以去年全球同步上映的美国影片《2012》为首,一方面说明人类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如果遇到这样的灾难,我们面临的将会是什么,又该怎么做。电影大多以宏大的灾难场面吸引观众的眼球,那波浪滔天、排山倒海的画面,那响声如雷、撼人心魄的音响效果,无一不震撼着观众的心。可是,冯小刚先生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却打破了这种模式,除了影片开始再现了当年那个可怕的瞬间,接下来叙述的却是那二十多秒钟所遗留下的、长达三十多年的伤痛。影片感人肺腑,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灾难,而是发自内心的心酸和感动。

方登、方达是一对龙凤胎姐弟,那时才五岁,父母亲都是普通而勤劳的工人,但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点多,闷热而忙碌的的唐山城在一阵轰鸣的巨响之后,顷刻变成了一片废墟。霎时间,哭喊声回荡在唐山的上空。而方登、方达一家也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家破人亡。当晚,父母在工地加班,当反应过来是地震了以后,首先想到的是在家睡觉的一对儿女。当夫妻俩冲到家门口时,房子已经摇摇欲坠。妈妈不顾一切地往里冲,爸爸为了救妈妈,被房上落下的石块砸死了。接着,房子塌了,小姐弟俩被压到了楼板下面。妈妈跪在废墟上,竭力哀求着旁边的人们救救她的两个孩子。在邻居说出“只能救一个”后,妈妈愣住了,仍然连声说着“两个都要救”。可是,情况越来越危险,两个孩子奄奄一息。妈妈最后低着头,狠下心,说出了让她愧疚一生的三个字“救弟弟”。孩子被救出来了,妈妈紧紧抱着女儿的尸体失声痛哭,不停地说着:“登啊,妈妈对不起你!”可最后,还是抱着受伤的弟弟离开了方登。也许是上帝在眷顾这个美丽的小女孩儿,方登竟然神奇地在运送尸体的车上醒了过来,可她记忆中只留下了妈妈的那句“救弟弟”。这三个字像一把利剑,深深地扎进她幼小的心灵,造成无法愈合的伤害,以至于影响了她以后的生活。

妈妈带着对丈夫的感念和对女儿的愧疚,一个人艰难地带大了失去了一条手臂的方达。九十年代,家里条件好了,可妈妈就要住在老房子里,哪也不去。她怕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看她时找不到家。而小方登认为自己被母亲“抛弃”,虽然养父母百般呵护,却仍然无法治愈那道深深的伤痕。以至于在大学时期,与男友意外怀孕后,坚决不,执意退学,悄悄生下了自己的私生女儿,因为她绝对不可能做出抛弃自己孩子的事情。她毅然放弃了学业和男友,独自将孩子带大,后跟随丈夫到加拿大定居。直到三十二年后的“汶川大地震”,才解开了这对母女的心结,使他们得以团聚。方登见到了妈妈和弟弟后,一起来到爸爸的墓前。她抱着妈妈放声痛哭,嘴里不停地说着“对不起,妈妈!”她告诉妈妈,在汶川第一眼看到弟弟的时候,她好高兴,弟弟还活着,多好啊!当看到一位四川灾区的母亲为了不造成更大的损失,毅然决然地做出给女儿截肢的决定后,看着那位母亲对着自己失去了一条腿的女儿悲痛欲绝时,她彻底释然了。一下子理解了当时的妈妈,也理解了伴随妈妈三十多年的痛苦。

23秒的灾难,造成了32年的痛苦。可那痛苦是什么呢?是爱,是妈妈对孩子的爱,也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更是我们国人在灾难面前对同胞无私的爱。这爱感人至深,这爱暖人肺腑,这爱辽阔无疆。因为有了这博大的爱,才有了今天的新唐山、新汶川。

电影看完了,纸巾用了一大包,流着热泪,让爱住进了心里……。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灾难总是以迅急的速度降临,又以迅急的速度离开,只留给世间一片废墟和惨败,让人们眼睁睁目睹无数鲜活的生命顿时却又永远的失去色彩。我想这是大自然在以另一种方式证明人类的弱小。

二十三秒的地震,三十二年的感情纠结。

我无法真正体会最为一个母亲的李元妮舍女救子时内心的剧痛和无奈。儿子和女儿,失去任何一个都将成为一个母亲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但地震留给母亲选择的余地却显得那样小的可怜,就像别人给你出了一道单选题,明知给出的两个选项都是对的,但偏偏要你放弃一个,你可能不服气的反驳题目出的不公道。但在大自然面前是没什么公道可言的,生命可能就在弹指一挥间便灰飞烟灭,大自然从不会吝惜一个生命的死活。最终,母亲选择了儿子。即便他知道无论选择哪一方,对另一方都会造成致命的损伤,这是一个母亲的选择。

在大地震来临之际,父亲则如擎天柱一般撑起一片生命的绿地。父亲总是在最险要的关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与信念,这便是父爱的伟大之处。在你最紧要的关头,父亲仍然能能够清醒的告诉你:别怕,有我在。生命的韧度从父亲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人肃然起敬。但父亲还是走了,亲情的力量还是没能夺回大自然对生命的审判权。

终于,生命的精彩在这一刚一柔中毫不保留的展现,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以一个赞颂者的姿态去祈福他们。

其实电影自始至终都在演绎一场关于亲情的故事,给人以透彻心扉的感动。让人在冷酷的自然面前仍然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存。地震再强烈也震不倒用爱构筑起来的心墙,这便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亲人的爱才称得上人间至爱,而我们更不能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在他们爱的呵护下,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汲取营养,茁壮成长,以此来报答父母以及所有爱过、疼过我们的人。

震后,爱尚存。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23秒,32年”,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今天,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久久让我难以忘却。作为一个90后的唐山人,让我发出了许多感想。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令我最感动是片尾处,方登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登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唐山人,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感触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更美的唐山,同时我还明白: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3秒,32年”,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今天,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久久让我难以忘却。作为一个90后的唐山人,让我发出了许多感想。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令我最感动是片尾处,方登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登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唐山人,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感触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更美的唐山,同时我还明白: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