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树朋友说课稿 认识新朋友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10-10 18:39:21 作者:灵魂曲 2023年认识树朋友说课稿 认识新朋友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一

1.正确处理活动与指导的关系。

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面对四五十个不同个性的新入学学生,若不注意指导,则活动中学生或手足无措,或自由游戏,或注意力游离于活动之外,无法实现活动目标。因此既要使活动内容、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特征,在活动前讲清要求,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及时组织、指导,维持活动秩序,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行为的训练,使活动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这样学生才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2.把握活动中“动”与“静”的`搭配。

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动静转换慢,所以,活动中要注意动、静的合理搭配,掌握节奏的快慢。通过活动实施,我感觉五个活动环节时间不足,节奏较快,学生活动不充分。二度设计应考虑把本主题活动安排成两个课时,让学生把名片做得更有创意,有更多的交流、展示、倾诉的机会;生日活动可以搞得更丰富些。

3.把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学做名片这个环节,并非活动的重点,做名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要防止上成手工课。

4.重视活动的课外延伸拓展。

要提高目标达成度,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尽快认识同学和老师,体验朋友多快乐多。因此,还要安排一节课外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化认识。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二

主题目标:熟悉老师和同学;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表现对老师与同学的喜爱,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基本技能以及自我介绍时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歌曲《找朋友》、课件、小记者胸章、苹果树模型、红苹果模型等。

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小兔,激兴趣

师: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课件:小兔贝贝)它的名字叫小兔贝贝。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叫它的名字;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叫它的名字;让我们一起甜甜地叫它的名字;让我们一起开心地叫它的名字。

师:生活中你会主动地叫谁的名字?(生答:朋友。)

师:看起来,你已经把小兔贝贝当成了你的朋友刀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兔贝贝来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新伙伴。(板书课题:新朋友新伙伴)

活动二:叫名字,识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小兔的名字叫贝贝。可是小兔贝贝还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呢!我们来玩一个“名字接龙”的游戏好吗?听好游戏规则: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大声地叫出你旁边同学的名字。请第一个同学开始。(生做游戏。)

师:非常好!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大家又重新认识了一回。同学们,认识新朋友仅仅记住对方的名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记清楚朋友的样子。

活动三:说特点,记朋友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她是我班上课发言最积极的同学。(生答。)

师:猜得很准,同学们给点掌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生介绍自己。)

……

活动四:当记者,访朋友

师:看起来,同学们经过接触,彼此之间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认识新朋友,仅仅记住名字和样子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新朋友的其他方面。正好大风车“认识新朋友”栏目要招聘小记者。我们一起来听听节目主持人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主持人:嗨!大家好,我是大风车的节目主持人。今天我们栏目要招聘小记者。如果你有勇气,并且能够主动、大胆地采访你身边的新朋友,那么就来报名吧。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还等什么,快来报名吧!)

生:你叫什么名字?

师:这是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个就要问。

生:你家在哪儿?

师:问得深入了。

生:你喜欢吃什么?

生:喜欢玩什么?

师:你们问的`越来越全面了。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记住要尽量找那些不太熟悉的同学。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采访。)

师:采访得真不错,你将成为我们大风车栏目的小记者。(佩戴小记者胸章。)

师:哪位同学愿意像他这样采访一下你身边的朋友?(请一对小朋友到前边来互相采访。)

师:真是好朋友,拉拉手。你能不能请你的新朋友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

生:能,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吗?

生:我背古诗吧。

活动五:说方法,交朋友

生:有一次我在外面玩,一个小朋友借我的球玩。我就借给了他。

师:老师听明白了,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也能认识新朋友。

生:我跟一个小朋友聊天,就认识了。

师:主动地介绍自己,也能认识新朋友。

生:是别的小朋友介绍我认识的。

师:通过他人的介绍也能认识新朋友。

师:同学们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很多。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大家认识新朋友后想做什么?

生:做游戏。

师:好,就让咱班同学一起做游戏。起立,拍手。(播放歌曲:找朋友。)

活动六:想办法,处朋友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是很开心的!可是怎样和新朋友相处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师:(出示课件)在一节活动课上,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了玩具,可是这一组同学人太多,玩具不够。想一想,怎么让这组的小朋友都能开心地玩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快来告诉我你的好办法!

生:两个人玩一个玩具。

师:这个办法不错。

生:让他先玩,我等一会再玩。

师:你真棒!我们大家给他鼓鼓掌。还有什么好办法?

……

师:好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好办法。看到大家有这样的想法,老师很高兴。我想起了古代一个小朋友的故事。看完这个故事,告诉老师,你明白了什么?(播放课件“孔融让梨”。)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生答略。)

师:假如说,你有好吃的、好玩的,你会怎么办?

生:要互相谦让。

师:真有礼貌,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还有很多同学要说,看来咱班的同学都很善良,有爱心。老师特别高兴!

活动七:学儿歌,明道理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一首儿歌。先跟老师读:“认识新朋友,主动很重要;亲切问声好,热情把名报;一起聊聊天,言语要礼貌;互帮又互助,做对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读儿歌。)

活动八:小比赛,朋友多

师:这节课,同学们在一起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相处得也很开心。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场比赛。瞧,这是一棵苹果树,可是它没有长出果子。请你在红苹果上写上你认识的同学的名字,然后把它粘贴在苹果树上。各小组团结合作,比比看哪组的同学最先让它长出果子。准备好了吗?开始!

(生比赛写同学的名字。)

师:(小结)看,在大家的帮助下,这棵苹果树结出了许多的红苹果。这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班集体,希望同学们能认识越来越多的新朋友。

总评: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三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新同学,对同学有初步的了解。

2、学会和同学相处,喜欢和同学做朋友。

3、熟悉班级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活动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陌生的。本次活动选取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事例,帮助学生熟悉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认识新朋友,体验认识朋友的快乐。

基本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自己。从“我”的角度主动让别人认识自己,主要是介绍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主动争取与别人交朋友,努力消除陌生感和羞怯感。

第二部分:我想和你做朋友。喜欢同学,想和同学做朋友,就要学会倾听同学的介绍。了解同学,从细小处去发现和欣赏同学的可爱之处,学习他(她)的优点,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第三部分:数一数,说一说。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班里的各民族的同学,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三、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或演唱《找朋友》歌曲,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二)活动的组织

1、介绍我自己: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可以是纸上设计的,也可以是布贴、叶贴、绣品等形式。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个性化名字牌”,也可找出自己的一、二点可爱之处,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还可以通过游戏、分组“开火车”给“个性化名字牌”找主人等活动,分享认识朋友的乐趣。

2、我想和你做朋友: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建议组织我想和你做朋友“说说你、真快乐”的活动,分成小组相互说说别的小朋友介绍的内容。建议师生动手布置一棵非常漂亮的快乐树,将自己的名片修饰成树叶,装扮这棵快乐树,明确我们都是班级里的一员。目的是体验交朋友后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

3、数一数,说一说。同学相互介绍以后,可以分组数一数、说一说小组内都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建立友谊,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小小学具用处大

一、活动目的:

1、认识学习用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并学习如何保管学具。

2、体会学习用具不可或缺的作用,珍惜学习用具。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想象力。

二、活动分析:

前面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认识了新同学,这个活动则是让他们认识学习上的好朋友—学习用具。

本活动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说一说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学习用具。介绍自己使用的学具名称和保管学习用具的方法。

第二部分:学具一物多用。在学生了解学具基本用途的同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学具的其它用途,以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引出学生的小伙伴——学具。

(二)活动的组织

1、介绍学具。请同学们说一说平时学习都使用哪些学具,再说一说每一种学具的用途。

3、说说学具的其它使用方法。这些学具还能做什么用?除了书上介绍的使用方法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了解学具的其它用途。如:没带尺子可以用铅笔画直线、用尺子当书签等。

我能行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让学生学会发现伙伴的优点,学会向他人学习,体验相互学习的快乐。

3、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学生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体会“我能行”所带来的自豪感。

二、活动分析: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在于坚持孩子能“行”。本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学生在“我能行”的自信心中健康成长。

基本活动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我真棒”:每个人都有比别人强的地方,让学生充满自信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优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为自己找到尽量多的优点,也可以请其他同学为某个学生找优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逐渐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第二部分“我来学一学”:通过学习一句少数民族语言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以达到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目的。

三、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不是吗?有的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同学很会劳动……,每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一面。让我们每个人充满自信的大声说一声:我能行,我是最好的!

(二)、活动的组织

1、“我能行”:先让学生观看资料上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为自己找到在学校和在家里我能行的尽量多的事例。给每一位学生当场发一张小纸条,让学生用心写出“我喜欢自己的五个理由”,在小组中汇报交流。也可以开展“露一手”活动,给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将自己的“绝招”、“绝活”、“小本事”亮出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2、“我来学一学”:让学生互相学习,亲身体会互相学习的快乐。如折纸、做手影、修补图书、学唱一首歌、学一句少数民族语言等。可以选出几个“小能人”,根据各自兴趣分成若干个小组来开展活动,最后汇报展示成果。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写完作业,一看表是六点,就想下去玩上20分钟。

我正准备去跟那些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时侯有一位穿着粉红裙子,和我个子差不多、眼睛大大梳着两个小辫的女生朝我这边走了过来,她走到了我的面前说:“你好,你能和我一起玩游戏吗?我是西工大附小三年级学生,你是哪个学校的?”我说:“好啊,我是高新一小一一班的黄靖哲。”我俩高兴的聊了起来,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了她原来就是我们院子的邻居,我俩互相猜谜语,坐在椅子上讲故事,背古诗,她还教我认识了一些字。时间过得很快,我俩都得回家吃饭了,但是我们俩都还没玩过瘾,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相互到对方的家里认识地方,以后方便游戏的时候通知对方。于是我俩说做就做,相互认识了对方的家,并且约好了,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要在院子集合。

我俩很高兴相互认识,我回家后跟家长说了这些事情,家里人也赞成我和新朋友下的约定。爸爸说:“那个小姐姐的学校学习风气很好,学习也抓得很紧,你要跟她多学习。”

我盼望星期六和星期天快点到来,那样我就可以和那个小姐姐一起做游戏、猜筋经急转弯了。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五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编排的,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关于这节课,我也听很多老师上过。如何上好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课前,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上网搜索了关于这节课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观看了一些教学视频。并参照教学指导用书,把本节课的教材从头到尾看了几遍,翻看了以前关于这节课的听课记录,从中吸取经验。针对本节课,我的设计如下:

让学生观察例图,找出物品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出角的个数不同。从“角”导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看到角这个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牛角,墙角…这也是教参中提醒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为数学概念的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找出共同的特征,引导说出尖尖的,直直的,抽象出图形。接着,通过摸一摸、画一画、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找一找、辨一辨,使学生在比较、判断中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几本特征的认识和体验,学会辨别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方法。通过数角,发现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在做角、比角的活动中,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学会直观和重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无关。最后通过折角的活动,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大小的认识和体验,体会比角的方法。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六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七

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涨,表现活跃:

上课之前,我先对孩子们的课前准备和坐姿进行了表扬,接着对孩子们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相信我们同学一定会更加出色,有信心吗?”孩子们自信被我调动了起来。著名特级教师李元功说:“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相信孩子们会不辜负我的期望越来越出色。

1、调查中国各个省份的占地面积。

2、说说这些数字和前面所学的有何不同?

3、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

在小组合作时,孩子们准备得不错,大多数孩子搜集了,但缺少对搜集数据的思考,交流时用时间太多,以至于这节课的练习没有进行。学生交流和展示占用时间太多的问题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反思今后的教学还应继续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有效质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进行估计,感知十万是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其数感,我利用多媒体形象演示了“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的变化过程,在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虽然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真正感知其大小并非易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的活动只是让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很多学生仍感知困难,今后还应继续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数感的训练和培养。

2、因为条件限制,只有一部分学生带来计数器,在数数感知万以上的数时,效果不好,如果每个学生能用计算器动手操作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3、通过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数感的形成也需提高和加强。

我在让学生练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时,不仅引导学生很好地概括一些规律和方法,还引导学生分解出每一个小的步骤,使其操作性更强,更容易学生去理解掌握。因此在练习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把万以上数的读法的方法总结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给数分级,第二步看看这个数一共有几级,第三步按个级数的读法读读每一级上的数是几,第四步完整地读出这个数。然后进行集中训练,通过练习,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一画(分级)二看三说四读的读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来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一个数。慢慢地学生在读数时养成了给数分级的习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对大数的读法感觉就越来越强。

在学生掌握了如何读万以上数的读法以后,我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现实的问题上,出示课后练习中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大数,让小组合作尝试着读。在这里,教学的重点不是读数,而是通过读法来体会大数的意义。这时的读数,学生已经对大数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通过读数可以理解每一个大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

认识树朋友说课稿篇八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