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童年的读后感(模板6篇)

时间:2023-10-17 04:22:19 作者:纸韵 最新童年的读后感(模板6篇)

发言稿可以通过引用资料和事例来加强说服力和可信度。在撰写发言稿时,可以先制定一个框架,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等部分,以帮助组织和安排内容。请大家看看以下的发言稿范文,对于我们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发言稿有一定启发。

童年的读后感篇一

题记:“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也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小儿7岁,已是梅小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看到了蒙台梭利所描述的很多各种情况下的儿童形象,我的感觉是作者很肯定的认同:儿童不仅是个生物体,更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要尊重孩子的心灵,而不是更注重分数。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力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由此联想到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所为有多少与此书所著相吻合呢?对比起来,似乎不多。

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师,因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与时俱进”,也不曾想到“输在起跑线上”,多年的教育告诉我所谓起跑线只是暂时现象,如果孩子的兴趣、心理爱好不健全,即再多的超前教育也有落后的一天,因而我对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发现孩子培养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时至今日,他没有上过一天与学习有关的兴趣班——他不想我也不愿意。虽然成绩在班级只是中等,但我没有感觉到他差。因为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他喜欢的活动上,陪他玩,激发他在玩中体验成功、在玩中学习。我看到的是他每天快乐的笑脸,每天回来看到他的笑容,听到他高兴的介绍在学校发生的故事,积极的要求下去锻炼,我觉得孩子就是应该这样享受生活,学习很重要,学习成绩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是在我强迫下被动的去学,即使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又如何呢,经验告诉我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分数不会长久。想当初才开始学习跳绳时,总是跳不好,虽然我心里很着急,特别是看着别的小朋友跳得很好的时候更着急,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在脸上,没有拿他与别的小朋友比较,而是从心理上去疏导他,如果你愿意,成功离你不远,如果你不愿意,再努力也没有用,当他一次一次主动要求我陪他练习跳绳的时候,我就知道成功不远了,慢慢在旁边看,一次次示范给他看,在他有兴趣的时候让他观察大孩子跳,终于自己逐步感悟,一天一天的进步了,最后体育测试回来他很兴奋的告诉我:爸爸,我跳绳跳了全班第一。在这时候我鼓励他的同时帮助他回顾了自己几个月来跳绳的经历,帮助他总结出自己成功的秘密。自己有兴趣,自己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够成功。在高兴之余,儿子很激动的告诉我他下一步的目标:期末考试的成绩,要像跳绳一样努力成为全班第一。

说实话我并不真正在意他当下的成绩,我更关注他自己的主张,无论是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知识的独特见解,还是对自己如何努力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所要做到的是尽可能配合他,帮助他体验成功,从而帮助他竖立起我能行的自信,使他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当然要实现在这一目标还需要不断的努力。虽然做到很难,但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童年的秘密》一书中种种注意点,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与孩子平等交流,适时引导,那么成功就会不远。

童年的读后感篇二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童年的读后感篇三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读后感篇四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异常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当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我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我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趣味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我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终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当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我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往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明白,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当承认自我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我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童年的读后感篇五

玛利亚·蒙台梭利,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方式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和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对教师来说,一个成年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控制儿童,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当儿童无法受自己控制时,很多成年人会选择发火发怒,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让很多成年人无法理解或者和儿童一起成长,结果只能使他们直接的相处方式越来越糟。所以当成年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是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否正确的时候,一旦儿童偏离了成年人的轨道,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予以纠正。事实上,成年人应该去理解去努力和儿童沟通他们的需求。这样才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使儿童得到快乐和满足。只有这样儿童才能自由地成长和发展。我们教师不单单要做到注意这一点,首先必须系统的研究自我,使得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我们教师必须一开始就要研究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的脾气,而不是过分关注“纠正儿童的错误”,必须学会如何使自己变得谦虚和宽容,这些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这种心理上的准备将给予我们所需要的平衡和沉静。教师必须沉静,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蒙台梭利建立的教育体系中有一条主线,分成三个部分:环境、教师和教具。这三个要素犹如脊椎动物的脊椎发育,一环扣一环节节攀升,逐渐显现出独有的特征。《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说到这么一个方面,我很是认同,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比别人批评提醒来的更能让儿童接受。让学生自己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但不会出现叛逆心情,还能更迅速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我很是认同。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还有很多小小的故事却引发蒙台梭利的各种对教育方面的启示,对于做教师的我,深受启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能够让我更真实的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来施教,对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帮助。

童年的读后感篇六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