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说教案教学目标设计(模板5篇)

时间:2023-09-30 17:42:13 作者:LZ文人 最新小说教案教学目标设计(模板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说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一

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教学难点

1、导课:播放青蛙和乌龟的图片,让同学回答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

2,带着以上问题观察青蛙的结构特征,阅读课本(25页-26页第二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答:绿色,与其生活环境颜色一致。

1/4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答:湿润光滑的。

(3)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3、我们了解青蛙的身体特征以后再来阅读课本内容回答青蛙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1)体色:草绿色,与环境颜色相似,有利于觅食和躲避敌害。(2)体表:皮肤裸露有粘液(湿润)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3)感觉:头部前端有一对眼睛,可形成一定视角;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4)运动: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划水。(5)呼吸:空气通过鼻孔进入结构简单的肺,进行气体交换;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辅助呼吸。

4、提醒同学注意: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

5、出题:青蛙只靠肺呼吸,请问对吗?6、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7、出示图片: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属不属于两栖动物?答:属于,具备两栖动物的特征。

8、给同学介绍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很多两栖动物是农田害虫的天敌,能减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可用于食用、药用和科研实验材料等。

2/4

1.爬行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四肢短小

蜥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肺发达陆地产卵有卵壳保护

10、重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1)有益方面:它们不仅是人类食品、药品及工业、工艺生产的原料,还在消灭农业害虫、天气和地震灾害预报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头能灵活转动,便于觅食和

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保护身体,减少体内蜴

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

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

3/4

(2)有害方面:主要表现为毒蛇对于人、畜的伤害。1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4

小说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并归纳出青蛙的发育也需要经过变态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意识。

学情分析评论

学生的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的前概念基础上发生的。八年级学生学习生物有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也学习过生物类群中的两栖动物。但对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来说,很多孩子们没有观察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亲身经历,对蝌蚪可以变成青蛙这个事实他们很熟悉,但仅停留在这个基础上,而需要他们认同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有些困难。

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一步理解“两栖”的含义。教学难点: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评论

观看动画创设情境,以资料分析为背景提出问题———什么原因诱发青蛙的集群迁移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2【讲授】环节

2、引领点拨

新知探究评论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通过资料分析一,展示了环境会影响青蛙的繁殖行为,分析诱发蛙的行为变化的原因。再引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观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录像,知道了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引导学生讨论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的形态结构特点,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适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使其逐步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突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并归纳出青蛙的发育也经过变态发育,更进一步理解“两栖”的含义。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通过对其他两栖动物的介绍,由点到面让学生理解所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的过程相似,都离不开水域环境。资料二的展示追溯了两栖动物的盛衰历程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而资料三是环境污染导致蛙畸形的实例,说明了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中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资料分析二和资料分析三让学生依据客观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对种群数量变化和形态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出两栖动物的繁衍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认同生物与环境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活动3【活动】环节

3、拓展延伸

提升素养评论

本节末尾提出“怎样才能让两栖动物拥有良好的栖息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活动4【讲授】环节

4、梳理知识

建构框架评论

梳理知识脉络,强调重点,检测反馈落实目标。

活动5【练习】课后调查评论

小说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三

通过这次科学活动《会爬的动物》让幼儿来认识动物世界中各种各样会爬的动物。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图片的观察、模仿、讨论让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爬行类动物有基本的了解。

活动目标:

1、认识爬行动物,了解动物的各种爬行方式。

2、模仿动物爬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蛇爬行的视频。会爬的动物的贴纸。

3、挂图《会爬的动物》。

活动内容:

一、观看动画片,幼儿的兴趣。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想不想看小动物的动画片?

2.播放动画片:我真幸运

教师: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行走的?

谁是会爬的动物?

二、动物是怎样爬行的。

1、说一说“谁会爬”。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除了人会爬,还有谁也会爬吗?

2、观察挂图卡片,了解挂图上动物的名字。

教师: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教师:它是用什么来爬行的?怎样爬的?

三、讨论:认识爬行动物

课件:会爬的动物

引导幼儿看图感知爬行动物,丰富幼儿对爬行类动物的认识。

1.观察认识蜥蜴。

(1)你认识这些蜥蜴吗?他们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样爬行的?

你还知道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小结:壁虎、变色龙都是蜥蜴。壁虎有两只大大的眼睛,但是没有眼皮,

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睁着的。壁虎有四条腿,脚趾上长着洗盘,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

壁虎受了惊吓,尾巴会掉下来。不过,她还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

壁虎捉蚊子、苍蝇吃,他是有益的。

2.蛇的爬行。

1、幼儿观看蛇爬行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蛇是怎么爬行的?它有脚吗?是用什么来爬行的?(学一学)

教师:蛇经常在什么地方穿行?(可以对蛇的生活习性稍加探讨。)

教师:你们感觉它爬起来哪个地方在用力气?

教师小结:蛇种类很多,蛇没有脚,它依靠身体向前爬行游动,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药。

3.观察认识鳄鱼。

(1)鳄鱼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鳄鱼是怎么爬的?请你学一学。

(2)小结:鳄鱼有扁扁的脑袋和扁扁的身体,鳄鱼背朝天,肚皮贴着地,粗壮的尾巴像钢鞭。

他的皮肤很厚,皮肤里还埋着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骨块。

如果他张开血红的大嘴巴,会露出74颗牙齿,看了真叫人害怕。

4.观察认识乌龟

(1)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

你还知道乌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2)小结: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马上会缩进壳里去。

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

乌龟的行动很慢,小花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四、爬行动物的特征

1.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

2.运动时采用的爬行方式,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

3.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动物为有脊椎的冷血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5.爬行动物的心脏只有三个心室,不象其他动物有四个。

6.绝大多数爬行动物为卵生,但也有的种类卵在母体中先孵化再出生。

五、学一学动物的爬行。

1.教师指挂图中的动物,请幼儿模仿它爬行的动作。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图片中这些动物是怎样爬行的,好吗?

教师:看一看这是什么动物?我们来学一学。

2.幼儿在垫子上模仿动物爬行,体验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爬一爬”

1.扮演自己喜欢的爬行动物,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2.怎样爬更像动物爬,找空地方爬一爬。(学习模仿爬行的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方法爬)

幼儿园爬行动物的认识教案范文三:爬行动物表演

教学意图:

幼儿由于动作和语言在发展,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长,他们有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爬行动物表演》。通过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心情。

教学目标:

1.尝试边爬边顶球前进。

2.调节肢体协调活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垫子,气球,球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乌龟地上爬,毛毛虫叶上爬,小猴子树上爬,小蛇本领大,树上地上都能爬。

二、情景导入

提问:今天小动物们要开表演会了,小乌龟来了,毛毛虫也来了,他们是怎么爬的呢?

师小结:小乌龟和毛毛虫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爬行的方法。

三、学爬行

1、提问:小乌龟是怎么爬的?毛毛虫是怎么爬的呢?(教师请个别幼儿师范)

师小结:小乌龟的爬行方法是手膝着地,慢慢地往前爬,毛毛虫的爬行方法是手部和腹部着地,向前蠕动。

2、幼儿自由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行。

3、提醒运动量大的幼儿及时休息。

四、爬行动物表演会

1、师:小动物们表演会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教师讲解玩法和规则:幼儿分成8组,在四条路的两端分别排队站好,从起点出发,沿着路边爬边顶球前进,顶球又快又稳的小组获胜。

2、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注意速度太快皮球滚跑。

3、重复游戏。

五、放松部分

1、提问:今天哪组小朋友获得了第一名?

师小结:请大家下次玩的时候注意顶球的方法和力度要控制好,其他小朋友要加油哦!

2、整理器材回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体育运动游戏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追、跑、跳、丢及攀爬,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其目的,幼儿体育游戏是以幼儿为对象施于运动、游戏,并引导其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启发儿童内在潜能,促进儿童身体、社会、认知等层面的发展。让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在生活、学习、游戏中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则,会学着互相合作,有一定的责任感。大班儿童,往往能连续做一种游戏达40-50分钟,对于有爱好的竞赛性游戏,有时甚至还可能更长。

总之,教师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小说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四

教学意图:

幼儿由于动作和语言在发展,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长,他们有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爬行动物表演》。通过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心情。

教学目标:

1、尝试边爬边顶球前进。

2、调节肢体协调活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垫子,气球,球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乌龟地上爬,毛毛虫叶上爬,小猴子树上爬,小蛇本领大,树上地上都能爬。

二、情景导入

提问:今天小动物们要开表演会了,小乌龟来了,毛毛虫也来了,他们是怎么爬的呢?

师小结:小乌龟和毛毛虫爬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爬行的方法。

三、学爬行

1、提问:小乌龟是怎么爬的?毛毛虫是怎么爬的呢?(教师请个别幼儿师范)师小结:小乌龟的爬行方法是手膝着地,慢慢地往前爬,毛毛虫的爬行方法是手部和腹部着地,向前蠕动。

2、幼儿自由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学小乌龟和毛毛虫爬行。

3、提醒运动量大的幼儿及时休息。

四、爬行动物表演会

1、师:小动物们表演会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教师讲解玩法和规则:幼儿分成8组,在四条路的两端分别排队站好,从起点出发,沿着路边爬边顶球前进,顶球又快又稳的小组获胜。

2、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注意速度太快皮球滚跑。

3、重复游戏。

五、放松部分

1、提问:今天哪组小朋友获得了第一名?

师小结:请大家下次玩的时候注意顶球的方法和力度要控制好,其他小朋友要加油哦!

2、整理器材回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体育运动游戏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追、跑、跳、丢及攀爬,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其目的,幼儿体育游戏是以幼儿为对象施于运动、游戏,并引导其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启发儿童内在潜能,促进儿童身体、社会、认知等层面的发展。让幼儿能有体力应付日常生活之所需。在生活、学习、游戏中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则,会学着互相合作,有一定的责任感。大班儿童,往往能连续做一种游戏达40-50分钟,对于有爱好的竞赛性游戏,有时甚至还可能更长。

总之,教师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小说教案教学目标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法

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1、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

2、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

3、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4、变态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形态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而且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就叫变态发育。

5、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6、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8、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集体完成学案任务一

二、自学教材合作探究

1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雌雄蛙都会鸣叫吗?他们的鸣叫有区别吗?其意义是什么?

3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其意义是什么?

4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什么?

5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学习任务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思考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较少的原因。

2我们应该怎么做?

练案玩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