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论文(汇总17篇)

时间:2023-11-14 12:22:46 作者:XY字客 事业单位论文(汇总17篇)

单位内部的人员需要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单位工作效率提升的道路上,以下是一些不可忽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分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措施论文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助长了事业单位完全依靠政府拨款财的风气,导致事业单位被一些小问题遏制住了咽喉,无法呼吸。

制度完善是事业经济管理机构的第一因素。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一直以来是许多实业集团焦头烂额的根源所在,越来越制约了其发展的能力。遇到新问题,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经验和实践,使得经济管理不能实现。同时,制度不完善也助长了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严。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灵魂,然而行政管理的恶习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盲目地使用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导致固定资产的作用越加的卑微,检查和监督环节频频出现漏洞,相关责任人不受影响与制裁,从而更加的变本加厉,坐吃山空。

(三)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运行的血液,在不确定性因素面前弱不禁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事业单位逐渐向双重的“市场管理+行政指导”模式转型。事业单位要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多种考验下得以生存,这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挑战。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固步自封,小心翼翼地等待国家财政拨款,如果遇到资金拨款不足、资金供用不上等现象便束手无策,致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风险直线上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是单位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向导,决定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命脉,为我国事业单位的生存及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为了优化经济管理结构,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为保证事业单位再生产提供公共产品,争取到更多的人力和资金的支持,事业单位应该主动出击,采取各种手段筹集善款。不同的筹集方式和来源使这些资金的使用程度也存在多方面的明显不同。我们一直提倡较低的生产成本、较高的安全性,为事业单位蓬勃发展提供更多原动力保障,再也不用为资金而望而止步。

投资管理是针对事业实体资本和固定资产进行经济投资活动。机构投资行为应该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投资能力管理应不断加强。投资总是伴随着一定风险的,事业单位在广泛投资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投资收益和风险的问题,以较小的投资成本、较低的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收入,实现其预定的投资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在运营中如何降低其成本,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成本管理效率,这是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成本管理的水平越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越好,反之亦然。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与外部经济环境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正确分析事业活动的成本构成,()精确预算免费提供或促销产品的成本,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研究解决对策,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分配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主要的对象是分配管理部门和单位内部成员的收入分配。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分配管理的重要组成,绩效评估和收入分配方案应体现公平和透明原则,以此来激励所有成员及员工的工作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应该更多地关注事业单位机构在经济管理中的不足,应当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目标系统,使其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再次,本文提出几种举措。

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正努力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型,制度建设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经济管理系统科学性体系的建设,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方向,以便使经济管理工作步入正轨,进一步提高效率。应该高度重视日常的良好的经济管理系统,使经济管理的各项事项符合规章制度,明确各个有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注重监督体系,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中,按照规划不断发展。发现问题就要一步解决,不留后患。

(二)强化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主体部分,更是我国事业经济管理的重点。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完善,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济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

(三)加强预算核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就要对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合理的计划,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严格详细记录日常支出,面对一些无法敲定的重大投资项目时,要确保事情的可靠性、保持总体平衡、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等为原则。加强经济管理职能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单位的绩效达到最大化,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作者:付立东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行政办。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针对上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里提出了一些确切可行的具体解决措施。制定完整的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四个部分的第一步,是绩效管理有序进行的第一步,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管理者要明确管理方式和管理目标,考核者要明确自身的位置和工作职能,管理者和考核者要进行交流很热沟通,制定出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计划。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体系关键在管理层,管理者要明确知道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进行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灵活调节,保证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完善绩效工资制。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制定完善的奖罚制度,把绩效管理的考核结果与工作者的工资水平和职位变动相挂钩,科学合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民众的监督,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促进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加强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国的事业单位机构分布在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地深化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已经在职能、服务性质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还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有赖于绩效管理的改革创新。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政府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本,在节约社会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效的服务。还可以中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事业单位的社会监督工作中,提高民众的参与度,树立事业单位在社会上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4结语。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仍然在探索改进之中,事业单位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不足之处,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绩效评估,不断促进绩效管理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邹武,张义峰.对改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中的绩效管理的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9).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论文

摘要:近几年,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研究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衔接作用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其内在联系也进行了集中的分析和项目处理。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对衔接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关系;问题;对策。

在研究两者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两者的基本内容予以分析。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主要指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财务项目进行处理以及监督执行的专业会计项目,不仅要对预算实际应用过程进行资金分析,也要对财政周转资金予以审核和分析。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则会细化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是不同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基础性团体监督和审核单位预算执行等业务活动的基本项目,也被划分在预算会计行业内部。尽管两者的归属关系并不相同,且影响力也有所差异,但是,其会计报表的种类以及相关主要项目较为相似。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的主体是履行不同责任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财政中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当地政府以及其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这就使得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和区别[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都涉及财政资金项目,只是核算资金的整体结构形式有所差异,前者要对同级财政预算的年度分配结构以及资金在本单位职能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因资产负债形成予以分析,并有效判定结余过程。后者则要对政府预算的年度资金框架予以分析,其中涉及预算收入、基金收入以及预算外资金收入等环节。第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存在互补因素,会计的核算对象有着较为密切的资金继承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割裂分析。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在实际衔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部门种类较多,核算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非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整体经济分类支出科目本身存在复杂性特征,尽管已经推进了电子记账的方式,依旧只是对手工记账结构的模拟,缺乏实效性。加之总预算会计和部门预算会计之间无论是科目还是业务流程存在差异性,就会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套帐核算,由于技术层面无法形成有效的衔接和系统化管理,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结构中财政资金使用信息成为主导,而公众对财政信息的.了解程度也只能停留在职能部门的分配阶段,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辨认。

为了全面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衔接过程,除了要整合具体的管理流程外,也要对汇总分析项目、制度应用结构予以统筹处理,完善衔接效果,实现财政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第一,统一报表和汇总分析水平。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整合两者的会计信息。在差异化会计核算制度中,财政资金的实际归集过程和使用过程都会存在连续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项目支出就是部门预算会计的经费管理,而部门预算会计需要核查后的资金支出项目归属于财政中预算分配体系中的经济项目[3]。基于此,部门预算会计要对资金的应用机制和使用路径予以系统化核算和详细分析,着重核查部门行政运行工作以及事业活动开展工作等,并对具体支出项目予以详细阐释,保证不同政府能对资金使用明细和效率有清晰的认知。也正是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具体情况确立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借助计算机软件能对数据展开全面分析和披露,从而维护整体分析水平,有效建立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的连接关系。第二,在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应用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将差异性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终端,将财政总会计部门作为中央信息处理机制,确保预算执行结构能落实到不同的财政业务科室,建立有效企业统一的核算预算控制系统。在系统中,国库是唯一的银行账户,会计系统能得到有效的统筹处理,保证核算系统的完整程度,真正落实系统归集处理方式,在高效分析以及数据整合的过程中,提升政府预算执行的能力,也能有效完善政府的财政收支的透明度,以保证相关操作和财务核算过程能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衔接关系的研究中,不仅要对其核算重点予以分析,也要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找准核算关键点,在提升部门执行水平的基础上,践行政府业务公开的控制机制,在完善监督的同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两者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3]林艳青.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策略论文

摘要:。

乡镇财政是当前我国五级财政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

近几年,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财税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乡镇财政暴露出诸多薄弱环节。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缓解困难的建议。

关键词:。

乡镇财政;新形式;化解对策。

一、新形势下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刚性支出有增无减,财政资金捉襟见肘。

一是人头支出比重过大,“吃饭财政”名副其实。

乡镇控编不严、堵不住“乱进人”的口子,是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进而造成个人部分支出居高不下、乡镇财政不堪重负的根本原因。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乡镇财政人头经费占乡镇财政支出的平均比率为88%,成了确确实实的“吃饭财政”。

个别乡镇个人支出部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90%,再加之上级出台的较多增资政策,按照分税制要求一部分需要自行消化,这种“破车重载”的无奈令乡镇财政举步维艰,陷入困境。

二是法定要求与财政实力产生矛盾。

每年,乡镇财政都要按法定要求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且专项经费又必须做到专款专用,财政支出回旋余地极小。

同时乡镇财政还要按规定,对上级扶持的项目投入配套资金。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调剂能力受到制约,收入与支出结成了一道难解的“死扣”。

(二)乡镇财源后劲不足,宏观政策导致财力减弱。

一是乡镇财源建设后劲不足。

我过大部分乡镇均属于农业型乡镇,市场化经营仍然在初级阶段,部分乡镇企业市场化远未形成,农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财政来源和税务结构相对单一,使得乡镇财政缺少增收的“顶梁柱”。

而实行分税制度之后,零散、稳定性较差的税源留给地方财政部门,以上税源有数额少、潜力小,难征收的特点,难解“乡镇之渴”,这种情况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更为严重。

这些乡镇财政基础较差差,底子薄,财政收入潜力小,导致后劲不足,也间接导致了乡镇中财政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直接导致乡镇可用财力减少。

农村改革税费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

实行几年的长期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对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村分配关系的规范和乡镇基层政权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考试论文范文中国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01级的一名本科毕业生,于20xx年7月毕业,本人在校学习期间,注意思想品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我学习过电脑操作技术,能适应现代化办公的工作需要。

本人性格开朗,热情诚实,通晓英语,已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并被授予学士学位。我爱好广泛,喜欢文娱、体育活动,我历任副班长、团支部委员、学生会宣传部总长等职。我工作热情肯干,实际广泛,还利用假期搞社会调查和兼职工作,积累了一些社会工作经验。

在实践方面,本专业安排的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设计实习以及桥梁工程等各种实习,我都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实践性基础。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通过四年的学习尤其是两年的专业课学习,我认为自己已基本掌握了道路桥梁施工和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一段时间实践后能胜任单位安排给我的工作。现今就业在中铁七局武汉工程公司河南省新阳高速公路b2项目部,负责测量、路基路面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对我所学的专业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和提高。积累了一定经验,做事的时候上手特别快,勤问好学,具有团体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强,乐观向上,对工作态度认真,能吃苦耐劳,不惧挫折,对目标矢志不渝,勇于创新。现阶段已经能够独立的开展工作,能够快速准确的`读懂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独立编写施工方案。

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中南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如被贵公司录用,即可上班。在公司的栽培下,我一定会做好工作。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日期: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毕业论文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事业基金主要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其中一般基金是“事业单位历年专项资金的结余、未分配资金的损失和结余”,而投资基金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产生的基金。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取消了这两个科目,而是另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以“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该科目下还设置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资产折耗”、“文物文化资产”等明细科目。

新制度的会计科目更细,针对性也更强。

1.2对外投资核算。

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以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材料等)、固定或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或者接受捐赠时,均采用投资基金科目核算,且进行流动资产的对外投资时,核算要在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科目之间转换,相对繁琐。

货币资金等流动资产的对外投资和收回核算也无需进行内部转化,即将旧制度中的借记“一般基金”、贷记“投资基金”变为借记“事业基金”、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下的“长期投资”,核算更简化。

1.3年末转入“事业基金”口径。

而旧制度下的结余分配科目的核算对象则为事业单位去除经营收支的全年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事业结余,新制度的年末转入“事业基金”口径要小于旧制度。

2.新制度下“事业基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2.1事业基金实际用途的限定与“非限定用途”定义的矛盾。

上文已经提到,事业基金是所属事业单位的“未限定用途”的净资产。

所谓“未限定用途”,即基金的用途不受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给付资金;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多被用于对外投资上,已经构成限定基金用途的事实。

事业基金实际用途的限定与“非限定用途”定义之间的矛盾,使得事业基金的定义出现了漏洞。

2.2事业基金追溯年限不明确。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将两个科目剔除出事业基金范畴,致使事业基金的会计核算范围发生改变,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中做出如下要求:。

但却未对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的追溯年限做出明确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无限期追溯,难度无疑很大。

xx年开始执行新制度的事业单位通常根据月31日财政收付系统中财政结余指标数,将“事业基金调整到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但这样对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有一定不良影响。

3.1建立和完善基金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论文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政府为加强宏观管理,确保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和社会指标的实现,在机关事业单位中也逐步推行目标管理,并将目标考核结果与职工奖惩、职务升降等激励机制挂钩,对调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起到了有效作用。

一、目标管理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社会服务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其主要特性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只有充分履行好职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才能实现为社会公共服务的目标,体现自身价值。目标管理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将事业单位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职能分解、细化,将实现年度目标与完成职责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事业单位更大程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最大化。

(二)有利于全面掌握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目标管理从某种角度反映了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的大小,这是由于实施目标管理需要有一定的人财物加以保障。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公共需求的日益提高,政府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投入逐年增加,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广泛。通过目标管理,事业单位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关职能部门从目标考核中了解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对各领域公共资源投入进行总体科学规划,减少盲目投入,增加重点领域的供给,从而在整体上优化了事业单位人财物结构,精减事业单位运行成本,节约财政开支,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更好发展。

(三)有利于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管理,激发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目标管理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目标管理之所以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是因为从目标制定分解、目标实施到目标考核评价,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目标设定,使事业单位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目标分解,使事业单位责权明确、权责统一,单位内部成员明确各自的岗位目标,各司其责,各尽其能;目标之间相互关联,使内部成员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形成了团结协作精神;目标考核与相应的'激励机制挂钩,使内部成员努力进取,争创一流,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通过目标管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自我规范、自我完善,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二、目标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为出发点,在对事业单位实行传统目标管理考核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运用,考核主体多层次、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手段多角度,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为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发展,加强政府宏观决策,全面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原则

1.分类管理原则。事业单位面广量大,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据有关专家初步统计,中国的事业单位机构数量近130万个,约有4000万从业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考核应按不同行业、工作性质、职责任务、规模大小等制定不同的目标实施管理。

2.客观公正原则。以制定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为依据,做好平时考核记录,坚持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项结合,对照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上下、左右、里外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对事业单位考核,不能以个别领导人的好恶作为标准,要坚持化制度管理,用考核数据说话,客观公正的对被考核单位作出正确评价。

3.注重实绩原则。以工作实际效果为主,看事业单位执行政策、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来评价一个单位的总体情况,不能只看台账,走过场,更不能全凭单位宣传材料来做出判断,重点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

4.过程公开原则。考核的各项过程、各个环节必须向事业单位公开,其中包括:绩效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方法与程序、考核的评价与标准、考核的结果与使用,以及考核的机构与职责等。没有公开的内容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的结果要公示,敢于接受社会监督。

5.记载翔实原则。翔实记录单位和个人完成考核任务情况,注重考核资料的积累,做好周考核、月考核、季度考核记录,结合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完成情况建立考核台账资料,为年终综合评价提供客观有效依据。

6.激励促进原则。正确使用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沟通,通过各种手段奖勤罚懒,促进既定目标的有序推进,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形成讲团结、比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事业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绩效考核机构

对照既定目标,成立绩效考核领导机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处室(科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考核管理小组,建立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其相应职能,为全面、有效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机制,对目标完成情况作出准确评价既是绩效考核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的基础和依据。

首先,评价主体是多方面的。一是上下结合。如事业单位的自我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或横向职能部门的评价;工作人员自我评价与事业单位的评价。二是左右结合。如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互评。三是内外结合。征求服务对象、社会公众和舆-论媒体的意见等。

其次,评价方式是多角度的。不同评价主体,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事业单位或工作人员的自我评价一般采用逐项对照、自我总结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评价主要采用听取事业单位情况汇报、查阅考核资料、查看工作场地、组织专家测评的方式,要坚持平时检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事业单位内部互评可采用评价对象述职,民-意测评的方式;服务对象和社会舆-论评价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和新闻媒体曝光的方式。

再次,评价权重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占较大比重。但对一些特殊指标如违法乱纪行为被检举揭发或群体性事件被社会舆-论曝光,采用一票否决制,权重就失去价值。

(三)做好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合理有效的奖惩等激励机制是业绩评价的目的和巩固评价结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目标管理的有效举措。不同的部门可以从自身的职能角度出发,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和目标完成情况,可以调整本系统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和核定机构编制,调整事业单位财政支持力度和单位工资总量的依据,调整下级部门主要管理人员聘用和薪酬标准,确定对下级部门和个人的奖惩情况及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依据等。

随着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特点转变为实行聘任制和招聘制,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应用越来越广泛。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论文。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如何做好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能力。一项对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显示90%的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能让世界500强这样的大象起舞的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成了放不下、咬不动的鸡肋呢?本文从绩效管理的构成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绩效是指人们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最终效果和效率。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调整来促成目标的达成。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激励四个环节,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整管理过程。

ramlall[1]提出确定绩效管理体系为组织创造竞争性优势的有效性所需确保的几个方面:用及时有效的工作分析来制定职位描述;定期更新职位描述以反映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在绩效计划阶段中让每个员工都充分意识到其在组织中的角色;在整个组织中开发出一致且持续的绩效测量方法;绩效评价的过程与体系是公平、准确及可靠的。在绩效管理中,一个关键战略是理解每个员工在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通过明确组织中每一个体的目标与其实际发挥的作用,人们便很容易确定所存在的缺陷并制定出改正措施,从而使得每个员工得以充分发挥潜力并为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三.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只是简单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绩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上,仅仅关注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无异于本末倒置。在绩效计划和辅导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建设绩效导向型的组织文化,有意识地建立支持组织业绩、鼓励创新与适应变化的组织文化;要在组织中提倡“按绩分配”、“唯绩是举”,只有在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中,绩效管理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

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不是迫使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也不是只在绩效低下时才使用的惩罚工具,而是一种激励型的管理工具,是为了奖励先进、帮助后进,让每一个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的途径。在考核前要,向员工解释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必要性、合理性。硕士论文,企业。在设计、确定考核指标时,要和员工一起对有关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考核指标进行商讨。设定明确清晰的便于衡量的绩效目标。“如果你无法衡量你想衡量的东西,那么你就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财务审计论文

一是对财经法规、政策制度学习不扎实。

财会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没有形成系统性,学习掌握的不深不透;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掌握和执行财会政策水平不高、执行力度不强;财会人员的财会政策水平、财务审计工作理念、财会专业素质跟不上新形势要求。

二是认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不多,对如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经费控制、资产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没有新思路;对如何提高和保障我省公路养护资金的效益和安全,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开支,严格现金管理没有新举措。

三是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单位内部财会制度制定出来后,得不到充分落实,主管财会的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对其缺乏行之有效的落实和监督。

四是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监管,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反映。

五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深不透,如何预防在财务收支、资金拨付、养护工程、合同签订、物资采购等经济活动过程中不发生问题,让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够;对单位“一把手”、“一支笔”的经济责任跟踪审计不到位等。

(一)加强单位领导及财会人员对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的学习,充分发挥财会人员作用。

全省公路养管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及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十八大以来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等政策规定的重大意义。

明确新形势下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用制度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在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内部控制上狠下功夫。

充分发挥财会人员作用,注重人才培养,促进财会人员全面熟悉各岗位业务。

对政策、专业水平较高、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会计人员适时调整、充实、交流到重要的会计岗位上,并加强财会人员的交流、轮岗调控管理。

(二)加强财会规章制度落实。

在正确执行国家有关财会规章制度的同时,落实好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全省公路养管事业单位实际,落实好《青海省公路局单位预算管理办法》、《青海省公路局财务会计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青海省公路局财会人员委派和交流制度》及《青海省公路局关于规范局属事业单位提取管理使用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指导意见》,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三)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结合国家预算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提高全省公路养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全省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在保证科学合理全面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基础上,要加大对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工作。

逐级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财务监督,做到预算编制符合相关法规、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编制公开透明、预算执行规范有力、预算绩效明显有效。

(四)充分发挥好会计委派制度作用。

全省公路养管事业单位受上级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要管理好、监督好受派单位财务全面工作,提高聚财、管财、理财能力。

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专项资金使用、大额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处置等的'日常监管力度。

对受派单位及下属单位存在的重大事项问题和违规、违纪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单位主要领导及财务部门反映、报告。

(五)重点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全省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要积极筹措、管好、用好养护经费、建设资金,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加强对各项费用开支的控制和管理,加强现金制度管理,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和财务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

加大对往来账目、资金的清理和管理。

(六)加大对单位主要领导和重点岗位人员的财经法规培训。

省级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要加大对所属单位各级领导及负责财务管理、预算执行、养护项目、工程项目、合同签订、物资采购、变更增做、资产处置等重点工作的负责人和经办人学习掌握财经法规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对遵纪守法的认识,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履职履责,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全面提高财会人员财会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整体水平。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财会人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自觉性,要做到不该开支、不能开支的、违规违纪的,坚决不予办理,给单位领导当好规范执行财经法规、财经纪律的参谋。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管理思想落后、手段单一。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但从改革后体制的运行现状来看,改革的深度不够,管理思想较为传统,管理水平也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还是只局限在工资分配、职称及职务的晋升、培训机会等方面,而对于人才的长远发展方向却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还普遍存在因人设岗、人情大于能力等不良现象,难以形成人才优化配制的合理机制。在这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机制下,事业单位的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楚的认识,往往造成人才的逐渐流失,给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带来影响。

2、激励机制形式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经过一系列改革后,虽然推行了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激励机制在执行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些激励机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对人员工作业绩的绩效考评制度,它是以一些指标为依据对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最终作为工资分配、职称评定和人才选拔的依据和条件。如果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能真正体现人员工作状况的绩效考评体系,是能够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但从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体系运行状况来看,由于在体系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形式化的问题,使得大多数人员对绩效考评制度不满意,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考评标准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标准多为定性标准,如工作态度、思想道德等等,缺乏量化的考评标准;二是没有真正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工资、奖励、职位等挂钩,整个考评只是在走过程,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员工对此也并不感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3、忽视人才的发展前景规划。

人才的培养重在知识的更新和积累,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事业单位在利用员工技能的同时,还应开发员工的潜能,对他们的发展前景进行统筹规划,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能力,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但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明显不足,一是在对人员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没有提供更多、更好地学习机会,二是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

1、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事业单位领导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领导自身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认识,在工作中遵循公平、公正、高效的工作作风,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二是加大对人才引入、培养和开发的投入,多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并加以有效利用,让员工在进步的'同时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单位服务,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三是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以往绩效考评机制中存在的形式化的问题加以改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是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一是对每个岗位的内容和职能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岗位的绩效考评标准;二是实现考评指标量化评定,提高可操作性,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表现;三是定期召开绩效考评会,对一段时期内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公布,表彰考评结果优秀的员工,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在一定程度上鞭策落后员工,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将考评结果与工资、职位等直接挂钩,作为个人培养及发展的依据和条件。

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有规划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做到与时俱进,既要与单位实际发展战略和趋势相适宜,又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现状。

由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些困境,事业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从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前景规划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潜能,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1转变观念。

人力资源是影响国家、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同时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转变观念,帮助事业单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以人核心,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和优势,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新体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如职业发展、工作制度、教育培训等,不断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提高人才,使其为单位做出更多的贡献,并也事业单位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要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进程,并加强单位开展人力资源活动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三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并让单位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1.3强化选人机制。

为了保证单位人员的质量,应做好岗位分析工作,科学合理的设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使人员和岗位相适宜,同时还要加强选人机制,加大聘用制的实施力度,加强选拔人才的公开、公平以及公正,并安排专门人员,对选拔工作进行监督,避免出现非正当的行为,在选拔人员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核应聘人员,并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核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上,保证招聘的有效性,为事业单位吸收更多的人才。

1.4加强用人机制的灵活性。

为了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应根据员工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并对单位中的所有人员进行全面考核,成绩好的员工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成绩不合格的员工要得到惩罚,同时还要建立竞争机制,使所有员工都产生危机意识,创造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另外管理者应加强对职工的关心和理解,满足人员的合理需求。

(2)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给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更多的关注,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最大限度的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3)应根据员工的特点,合理配置岗位,发挥员工的优势,同时还要进行工作的轮换,给员工适当安排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能够一直保持足够的工作热情,在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后,增加员工的自我满足感。

总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笔者认为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的不断探讨,未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必然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指通过年度收支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和项目编制并进行财政规划,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务算管理。在当前经济形势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传统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财务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出现的新变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去使财务预算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相适应、与外部经济环境相协调,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和发展。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认识落后。

经济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和领域带来突破性的进步和新的发展契机,而行政事业单位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并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尤其是财务预算管理依然沿用以往的管理理念,这种落后的管理意识严重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执行环节受阻,执行人员积极性不高,各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也几乎是流于形式,实际性的操作欠缺。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高层,还是具体预算执行部门人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欠缺,工作懒散、管理散漫,直接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无法正常开展,管理制度得不到质的更新。

(二)财务预算管理者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环境下的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者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主导力量,决定着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高低。财务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中预算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欠缺,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编制混乱现象严重。根据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者在《会计法》和《预算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偏低,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差异较大,财务预算得不到统一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资金流失等情况。

(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制度体系不完善,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可靠性,社会基础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得不到预算编制的准确引导。预算编制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决定了预算管理是否成功、具体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难度和效果。

(四)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之所以出现混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无论是预算编制过程,还是预算执行过程,都缺乏有效的监管。预算编制过程虚报预算信息、露报预算信息等现象严重;预算执行过程中,部门逃避责任,随意处理,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松散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财务预算的制定合理和执行效率。

财务预算管理计划是由各个部门财务预算计划组成,要想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制定、执行、考核有条不絮的开展,必须依靠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目标,部门协作又能保证预算管理方向的合理性,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执行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能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的合法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财务预算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能有效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效果、预算执行的监督效果和预算的执行效果,对预算管理起到强力的规范作用。在财务预算的管理中可实施奖惩机制,通过利益协调和约束,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扼制散漫思维,防止预算编制和执行出现较大失误。

(三)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财务预算是社会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而社会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开支是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所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切实的得到利用,真正服务于社会。

首先,必须让行政事业单位全体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提高干部的重视程度;其次是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促进部门合作,使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预算管理,保证编制信息准确、预算执行有力;此外,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工作者参与到财务预算管理中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二)组建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

先进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团队制度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注意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可通过马哲理论和党性教育,以及时政教育,加强工作者的思想建设,通过《会计法》、《预算法》的培训学习提高工作者的业务素养。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的规范性和完备性是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根本。预算管理制度应包含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要求和预算考核标准,三个环节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必须在预算管理制度中体现,而且需要将三者的关系融合和协调,保证管理过程中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还需具有全局性和操控性,无论是部门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促进,还是项目实施中的指导和监控,财务预算管理都必须有严格、详细的规定。

(四)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体系。

财务预算监督体系是财务预算制度外的另一层保障,是财务预算制度能否具有控制力、财务预算能否有效开展的强大约束。建立监督体系需从两方面入手:监督机制的制定,即制定与预算管理制度相匹配的监督制度,细化监督范围,把监督项目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和具体的点上;监督队伍的建设和具体监督执行,可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独立于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之外,对预算的编制到执行考核的全过程实施跟踪监督,及时纠正预算编制错误、修正预算执行方向,保证预算管理合理有效。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各界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我国的绩效管理起步较晚,是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成现在的体系。就目前情况来看,绩效管理对于企事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来说非常重要,但我国的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1引言。

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绩效管理也需要不断变化以适应实际的需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缺乏科学合理性等,要明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才能促进绩效管理制度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绩效管理最早是国外企业采用的考核管理体系,后来发展到国外的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绩效管理在最初是企业管理里面的概念,直到20世纪末出才被应用到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初次引进是在1995年,相对于外国来比起步时间晚,体系发展不成熟,应用不太广泛。绩效管理指的是各级的管理者以及员工为了高效地完成工作而进行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等一系列的内容从而达到绩效的最优管理的过程,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基础性的`工作,它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的合理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过程和活动。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对于绩效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全面、完善的绩效管理考核及评价的标准和体系。

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全面。现代的绩效管理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这四个部分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不管缺少那一部分,都无法构成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然而一些单位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的组织完整性,对于这四个环节了解不够准确,一些单位缺少计划和反馈的过程,一些单位实施和考核制度不完善,无法系统的进行管理。在管理的制度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人事管理方面,没有按照规定合理的设置岗位的工作人员,存在部分一岗多职的现象,人员安排的分布不合理;对于人才的选拔没有综合的机制,择优竞争机制不完善,无法选择出优秀的人才,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优化;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有待完善。无法发挥人才的激励作用,事业单位采用统一标准的工资分配模式,忽略了不同职位、不同工作的差异性,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绩效评价的体系不科学。考核的内容过于简单,缺少制定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绩效计划,没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不准确,缺乏真实性和有效参考性。考核角度不全面,没能全面完整的对于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和计算,忽略了周边绩效。考核结果落实不到位,考核结束之后没有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对应的奖励和惩罚,导致绩效管理实际作用效果太差,绩效反馈不到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上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和改进。

谈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改变思想观念,摒弃“重采购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维护”的老旧观念,提高管理意识。值得一提的是,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不应只局限在管理者。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多是面向单位员工提供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除了管理人员外,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配合。此外,单位员工还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使监督权力。当发现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时,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部门必须给予满意的答复并及时改正。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是一切制度制定与执行的依据和基础。为此,应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标杆。

3.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设置要有广度,应全面覆盖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且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要实用,应易于理解,便于运用。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有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包括结构、使用、效益三个方向的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指标。结构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分布率、固定资产完好率等指标;使用指标包括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共享率等指标;效益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盘亏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3.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独立设置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由各部门作为二级单位分级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级管理与二级管理部门间,除了要协调配合,还要相互监督。由特定的综合部门统一领导有利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目标的明确与统一,各部门共同协作做好管理工作,为绩效管理目标共同努力。

3.4建立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占用比例大,应加强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投入应根据单位发展需求、承担的任务、整体经费预算等方面制订预算计划,再经过会议讨论、预算公示等流程最终确定。通过预算管理,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购置与分配,能避免铺张浪费而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级管理部门可搭建闲置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二级管理部门可在确保本部门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提供本部门闲置资产信息以供一级部门调剂给有需要的部门。如此一来,闲置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与财力。

3.5规范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闲置固定资产在实行共享机制后,仍有闲置的,可转为经营性资产,用以租赁、出售、投资等。这样不仅达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为事业单位带来收益。当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约束,为的是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乃至国家的利益,而不能以一己私欲为目的。经营性资产应规范管理,首先,要明确划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其次,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再者,对于出租、出售的经营性资产应建立健全的手续、程序。

3.6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团队。首先,在选拔管理人员时,应注重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其次,管理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也十分重要。再次,管理人员还应实时掌握新出台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自我充电。此外,应通过交流学习、参加培训、再深造等方式,不断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同时,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能从正反两方面提高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并且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7加强财务监管,科学管理资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财务监管。首先,应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这是做好财务监管的重要基础。其次,应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和对账工作,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除了定期的盘点,还应有不定期的抽点。清查盘点是最基本的资产管理手段,能及时将实际盘点情况与账面及时核对,也能监督固定资产购置后的状况,便于全面掌握管理的真实情况。同时,可利用现今发达的信息科技,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公开资产管理信息。根据每个事业单位管理需求,建立合适的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将申请、采购、登记、使用、报废、查询等个环节均纳入信息系统流程,使其能全面反映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类型、变动等详细信息。二级管理部门实时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等动态情况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反映,各单位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现今大热的二维码技术也可利用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中。将各类固定资产贴上二维码,用手机等工具扫描,即可对固定资产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如此一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不仅能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还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财务审计论文

在财务管控中,审计监察绝对是一把最能见血的剑,秋后算帐,当然也有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一些不良和违纪及违法行为,据笔者的经验来看,民营企业在在这个队伍一般与其他财务人员一样多或者超过,或者冠以其他的名头如巡视员、监察组,或者以一些非常设的组织进行;在国有企业,很多是被上面的(国资委或者大集团公司)要求而设置了这么一个部门,人员也是很不齐全,开展的工作也是七零八落。监察很多是纪检的一些事情,很不客气地说,很多集团企业的监察部的人员,即使有些金融问题,财务问题,也很难看出来,他们能看出来的可能就是很多简单的多报少报,违规操作,不按照流程办事,贪污等显性事实,可能与多年的工作习惯有关,而且笔者发现,大集团企业的人员均很聪明,具有很高的智商,只不过在现有的环境中没有必要去争取罢了,正如没有枪杆子顶着,人一般是不会拼命往前冲的一样。

集团企业监察审计主要通过经济效益审计,专项审计来开展工作。首先是监察审计部根据集团企业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报集团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在审计期间,被审计人及被审计单位提供自查报告并准备有关资料迎接检查。在具体操作中,监查审计中心首先下达审计通知及审计方案,其次由被审计单位写出自查报告并准备有关资料,组织进点并召开进点会。监察审计部组织实施审计,如选择中介单位,由中介单位协助实施审计,战略投资部和财务产权部提供配合。审计报告初稿由监察审计部或中介单位撰写,之后和被审计单位初步交换意见并核实修改报告及交换意见。审计完毕需要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并报集团主管领导审批,由集团企业做出审计决定并根据需要下达审计意见书,再下发被审计单位执行,根据需要酌情开展后续审计,并将审计资料整理归档。

监察审计部会同综合管理部对总经理聘任的员工进行监督、考察。监察审计部查处员工违法违纪问题时,各单位及接受调查的员工有义务按要求予以协助,如实在提供情况及材料。

审计常规程序。

涉及主要内容。

制订审计计划。

制订颁发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内部控制风险普查,制订审计计划。

审计准备工作。

实施审计。

提交报告。

后续工作。

对于审计监察,中国更多的应该向民营企业学习,虽然很多招数并不怎么规范,但是敏感性很强,从一点蛛丝马迹就能看到问题,从细节中窥探事务的本原;应该更多的向国际大公司学习,系统,规范,公私分明。对于审计监察,笔者将持续进行研究,特别是研究日本企业、欧洲企业等通行做法。

公路养管事业单位财务审计论文

(一)财务分析体系落后。

事业单位过去一直使用的财务管理方法明显不适用于现在的环境,财务分析体系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很多的事业单位由于不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极少对财务进行深入的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也是依照上一年度的情况进行,没有考虑新的变化,经常出现编制的预算和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支付的,基本上没有本单位的收支,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忽视财务分析,仅仅把重点放在会计核算上,对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一现象尤为严重。目前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都有一套较为系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等,这些指标都能较好地衡量单位的经营状况,分析出单位的薄弱环节。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没有一套合适的财务分析体系,由于事业单位和盈利性的企业不同,也不能完全地按照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分析,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无财务分析依据,只能使用单位内的季度报表、年终决算报表等替代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但是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对会计报表的编制缺乏客观性,导致一些数据和事项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更有一些单位编制的报表极为简单,一些重要事项没有予以充分的说明。这些都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带来了难度,降低了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导致上级主管单位无法准确地了解下级单位的财务状况。

(二)财务分析与实际情况脱节。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单位的财务预算标准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是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分析与实际的应用脱节,导致财务分析流于表面,只是为了财务分析才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完全没有考虑到单位的实际需要。此外,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没有一套合适的财务分析体系,并且事业单位和盈利性的企业不同,也不能完全按照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财务分析,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无财务分析依据,只能使用单位内的季度报表、年终决算报表等替代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运用这些数据分析出来的财务情况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本无法适用于单位的实际情况,财务分析和实际情况存在严重的脱节。

(三)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习惯了日常的账务处理以及资金的收付,单位中的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导致事业单位没有专业的财务分析人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很多财务人员年龄偏大,对于最新的财务分析知识获取较少,专业知识落后,难以适应最新的环境变化情况。这些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偏低。由于事业单位中的人员任用机制问题,一些专业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岗位需要的人员没有完整的退出机制,导致这方面的工作无法适应实际的情况,引起单位的整体财务分析水平偏低。

(一)提高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要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工作,首先需要提高单位的财务分析意识,让工作人员了解到财务分析工作对于单位的重要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其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中,只有领导足够的重视,才有可能让财务分析工作得到单位其他工作人员的重视。因此,需要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强调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以及财务分析在单位预算编制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教育,让工作人员了解到财务分析对于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务分析意识,为发展、完善财务分析体系打好基础。

(二)健全财务分析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健全内部财务分析体系,从而提高单位的预算编制水平。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的差别,事业单位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则使用权责发生制,两者存在很大差别,因此不能完全按照企业会计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由于事业单位没有自己的财务分析制度,可以借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分析的主要方面是预算收入分析、预算支出分析和预算执行分析,这三方面的唯一目标就是强化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时,一定要依据单位的预算编制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基本是围绕预算进行的,如果财务分析偏离预算编制,将失去财务分析的意义。在借鉴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各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算收入分析、预算支出分析和预算执行分析,从而提高单位的预算水平。

(三)财务分析工作紧密结合实际。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时,要紧密地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剔除对单位影响较小的因素。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因此,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财务分析。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范围不同,可以把财务分析分为全面分析和专项分析,依据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财务分析所使用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差额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等,每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不同,分析的结果却基本一致,如果有一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和其他方法分析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则需要慎重考虑其中的原因。对于分析出的结果,需要进行比较分析,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和单位性质、业务相似的单位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则是和单位历年财务分析指标进行比较,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深入地考虑单位的财务状况。此外,使用单位还需要结合情况,把全面分析和专项分析相结合,有重点地进行财务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

(四)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需要财务分析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此提高单位的财务分析水平。通常财务分析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需要有长期的工作经验,才能积累出更加专业的技能。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聘请外部专业人才,加强财务分析管理的水平。聘请专业水平较高人才的另一优点在于能够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健全的财务管理方法,培训出专业人才,这些都是无形的收益,因此,不能仅仅局限于雇佣财务分析专业人才所花费的资金上,还有考虑这一措施所带来的隐形收益,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