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实践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4 22:14:08 作者:翰墨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模板10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一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

其实小时候我也曾和姥姥一起生活过2年,父母上班不能照顾我,当然那时候还没听说过留守儿童这个词,只是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是种隐隐的伤痛,这种灰色的经历有时真的会影响整个成长过程,幸运的我在初中以后就和父母在一起了,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让自己走出那灰色的童年。

我上网查了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信息,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而父母在外出打工中,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由于没有父母的关心和监督,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性格上出现偏差,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留守儿童,他们过早的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东西,承受没有父母陪伴的孤单,心理上的孤单等等。试想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真的很令人担忧。

于是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经验,于是在准备的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始了!

我从表弟那儿得知,他有个同学就是留守儿童,只跟着爷爷和奶奶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能干些捡破烂的琐事。

第二天我就去了她家里,当时我刚看到她家我就感慨了,好久没见到那样的房子了,用破砖垒的,也没看见门,估计这样的房子连小偷也不会有所企图吧!进去后里面又脏又乱还那么小,当时感觉到有点窒息的感觉,再看那个小女孩,没有同龄人的青春洋溢,有的只是苦哈哈的表情,又黑又矮,看着让人很是心疼,唉,真的难以想象。在小县城里还有这样的生活,那要是在乡下,真的是可想而知啊。想到这里,我的鼻头酸酸的。

当时我没看到她的爷爷奶奶,估计是出去干活去了,那个小孩子就那样呆呆的坐在地上,傻傻的看着我们,显的很是害羞、胆怯。我主动走上去和她说话,她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满是小心翼翼,好像生怕我欺负她似的,后来表弟和我说由于她又瘦又小,所以在班里经常被人欺负,看着她,我越发的心疼了。万事开头难,我暗下决心,只要我可以做到的,我一定要让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要让她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该拥有的可爱笑脸。

念她的父母,应该很久没见他们了吧!唉!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孩子,她的心里一定很苦吧!后来我又问了好多关于她的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谈心地和她说了一些我的成长中的故事,告诉她我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告诉她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她那带点迷茫的眼神,我很高兴,因为我还在她的眼神里看到了明亮的色彩,那是属于孩子的真诚,属于对幸福的渴望。我拿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日记本送给她,我告诉她:“这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任何心情所有想法写到里面,这样就可以有个人和我们分享那曾经的感情”······当听到这里时她的眼神里满是兴奋和激动的,真的是没什么朋友吧,我再次感叹。我后来又让她把想对父母说的话,也可以写在里面······我还告诉她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因为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的身边,但是他们的心一直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勇敢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看着她那微张的小嘴,我知道我应该说她的心里去了!我希望她可以记得我说的话!

因为我刚从世博回来,于是我和她说了我的世博之旅,看着她那渴望的眼神,我又和她说了好多关于世博会的信息,以增加她的见识,我还对她说只要她现在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去大城市,会过着很幸福的生活,看着她那向往的眼神,我知道她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的,我相信她会的!

不知不觉,到中午了,可是她的爷爷奶奶还没回来,我就问她要怎么吃饭,她指了指泡面,告诉我奶奶出去时告诉她如果中午不回来的话就吃泡面······唉,天天吃泡面怎么能长身体呢?也不得她那么瘦小。基于我不怎么会做饭,附近也没什么卖饭的,于是在附近小店里买了点东西,后来我就给她下了方便面,加上在杂货店里买的面包,就成了我们的午饭,看着她吃的那么开心,我笑了,我也暗暗下决心要学做饭!

吃完饭后我们小小的散了下步,后来就玩了起来,我们在小小的院子里打闹着,看着她笑的那么开心,我感觉好幸福,希望她能一直笑下去,因为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丽。

后来我又看了她的课本,给她讲了下学习上的事情,看着她那渴求知识的眼神,我讲的很是认真,心里真的感觉好满足。

后来我走的时候周梦婷很是不舍,希望我可以再陪她一会,希望我可以以后常来看她,我向她保证,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会来看她的,希望她好好学习,开开心心的等着父母回来!!!我们二个人拉了手钩,不可以说话不算话!!她的奶奶看到她笑的那么灿烂,也说着希望我下次有机会再来,她说因为我的到来,她变得开朗多了,笑容多了。听到这里,我心里很有成就感,并且暗暗的告诫自己,一定还会再来找她,帮助她的!!!临走时我也告诉了他奶奶,多弄点有营养的东西给孩子吃,不要老是吃泡面,没营养,看着她那略带思索的眼神,我相信奶奶以后应该会多照顾婷婷吧!!!

后来我又去了她家一次,看到我她很开心,少了初次见面的害羞,脸上满是笑容,最近她应该生活的不错吧,最主要的是当我把她抱起来时我感觉她变胖了,这真是好事情!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大量增加;(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大多数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了保证属于“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3、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谈心、疏导教育,进行家访等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

4、、大力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5、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

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对我的触动真的很深,从一开始准备调查留守儿童情况后,到准备进行,再到现在整理资料和分析实践的成果,感觉每一个阶段,都在收获一些东西,即使被一些问题所困扰着,却又一直充满热忱地想要进行下去。其实感觉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实践分析调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一次和一个留守儿童的相处而已,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但是,有一点让我们很欣慰,从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整个中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还有好多社会上的人士及大学生正在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幸福努力着,想到这里我就会很开心,心里满怀希望。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关注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为了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大学生的热情和爱心牵手留守儿童。呼吁每个社会人都能够伸出温暖的双手,送上我们对特困留守儿童的一点关爱,让他们张开梦想的翅膀向宽阔的蓝天勇敢的飞翔的。

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留守儿童不再是个问题,加油吧!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下,那一天会很快的的到来!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二

学 院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暑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践。

关键词 :现状、问题、建议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在调问卷查中,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三)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

(一)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作为家庭,在关爱留守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2、家庭要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要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的投入,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各种文体投入,要尽量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三)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迫在眉睫。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有条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应设立图书室和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的场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农村的作用,关心督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社会的关心对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育他们健全人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学生,我深有体会,小时候我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以现在就算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也没有什么话讲,更别说亲情了。但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控,控制好了自己,就什么都好了。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三

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07年8月17日—8月22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2005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四

在我们身边,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关注留守儿童,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社团在20xx年寒假期间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为 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1.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自卑。

2.缺乏安全保障(家庭照官不力,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6的城乡贫富差距继续变大和社会的不稳定,如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提高,并呈逐步上升态势。

具体来看:

1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情感饥饿”。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和不良职业活动存在负面影响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一些打工父母的不良“职业”对自己的孩子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有一个被称为“假证之乡”的小镇,外出务工者的职业是“做证件生意”,实为造假证件。务工者心里非常清楚这种职业违法,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而是认为这是一条生财的捷径。更有甚者,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做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对于这种害人害己的违法活动,一些父母却是积重难返,执迷不悟。可悲的是,耳濡目染,更加上亲身经历,对于还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4.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比较欣慰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我坚信,在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关爱和共同努力下,沐浴着祖国灿烂阳光,感受着社会大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都将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也将会更加辉煌美好!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五

2月3日

北刘村 丽丽家

丽丽 丽丽叔叔

本人:丽丽同学,你读初几了?

丽丽:初二。

本人:放假作业很多吗?

丽丽:这作业不就是这回事啊,到了临开学再做也来得及。

丽丽叔叔:我们丽丽啥时候都是临开学前一天写作业。

本人:马上就要过年了,你父母快回来了吧。

丽丽:我爸说今年过年不回来了,厂子里给三倍工资呢。而且他们厂里招聘兼职工,过两天我就去。

本人:这么小就去打工,你受得了吗?

丽丽:我们农村人不比城里人,不累怎么挣钱啊。

本人:你小小的年纪,挣钱干什么呢?

丽丽:上学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挣更多的钱啊。

丽丽叔叔:丽丽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虽然人不大,但是已经开始琢磨着赚钱了,她每周末都编织渔网拿到镇上去卖,还攒了一些钱。

本人:那不耽误你的学习吗?

丽丽:不耽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

丽丽叔叔:就是,丽丽从来都是倒数第一,对吧丽丽。

丽丽:我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我想着上完初中就去跟我爸打工呢,我爸说城里可好了。

通过对这三个村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的访谈,笔者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父母关爱。

父母远在几百、几千里地之外,打工任务繁重,因此常常会忽略对子女的关爱,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或者缺乏安全感,或者产生叛逆心理,或者过于成熟,失去了少年儿童应有的纯真。

第二,监护人素质欠缺。

妞妞的奶奶、小伟的爷爷都是文化水平极低的老人,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仅仅停留在生活方面,而对于他们的心灵则很少能予以关怀。而且由于隔代教养,容易造成溺爱等问题,使留守儿童产生任性、内向等心理问题。

第三,学习素质偏低。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在学习方面的辅导与监督,很容易放任自流,对待学习常常抱以一种“满不在乎”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小伟,还是丽丽,他们的学习成绩常常会比较落后。而且通过与丽丽的访谈,笔者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态度并不端正,所以辍学打工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为留守儿童本身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相关问题,近些年来,经报纸和网络媒体报道了很多留守儿童走上不归路的新闻。为此,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子女多一些关怀,还需要学校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使留守儿童这一问题逐条得以解决,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六

我是图形艺术系07级学生毕勇很荣幸能作为社会实践的代表站在这里做报告。

刚刚听了主持人说了那么多华丽的词汇,我觉得我个人承受不起,我只是做了一名当代普通大学生该去做的事,我们的实践团队只不过是把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中的一丁点再教给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我们只是一名名最普通的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农村,成为了农村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金堂县竹篙镇,该镇总人口5.5万,农村人口近4万,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该镇有劳动力2.9万人,而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2万人,约占劳动力的一半,又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在庞大的劳务输出之下,竹篙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打工第一大镇”。竹篙镇青松中心小学,共计900名学生,下属永胜村小,和下属廻龙村小。

经5.12地震之后,廻龙小学教学楼已成危房,学生不得不转移到7公里外的青松中心校读书。期间路途遥远,山路坑洼不平,一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田间小路狭窄易滑,留守儿童本来就艰难的求学路变得更加艰辛。

谁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谁来给予他们亲情的滋养?通过对天宝寨村的调查我们认识到:

留守儿童常年生活在闭塞山村,对外界信息极其缺乏。天宝寨村2800名村民基本是老年人,这些隔代抚养的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这些都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判逆、自卑、孤僻、任性等性格。另外隔代抚养的老人对孩子教育能力也存在局限性,也不会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孩子对于生活、科学和社会等一些知识的需要,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因此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永胜小学位于竹篙镇半边街村,2004年由成都教育局和金堂县教育局拨款修整校舍,硬件设施得到极大地改善。目前在职教师5名,其中四名教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英语,音乐,美术老师极其匮乏,思想道德教育落后。

谁来给予留守儿童信念的支撑。他们的生存和家庭状况如何呢?我们带着种种问题对永胜小学所处的半边街村几户留守儿童家里进行访问。

永胜小学老教师较多,教龄均在30年以上,对留守儿童关爱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欠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学生厌学、辍学,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及其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在教学资源上也缺乏新的教育源泉,特别对英语,及音乐,美术等教师极其缺乏。

父母外出打工常年未归,缺乏亲情关爱,导致性格内向孤僻,极其怕陌生人。还有个别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7,8年未归,对父母印象模糊。

留守儿童个人卫生,个人习惯极差,随年龄增长,攀比心理加剧。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失去父母保护的情况下往往是最容易成为伤害和攻击的对象。

受当前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其父母思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部分父母认为一个大学生花费高额学费,打工不仅不花钱,而且还赚钱。

有人问我是怎么了解到这些小学的,其实最初是我在青年者志愿协会的一个好朋友,是他帮我找到当地小学校长的电话,然后我就打过去了,于是我便开始一次一次的去看望留守儿童,给他们带点糖果,带点书本,带些文具,他们也都亲切的喊我大哥哥。很多人还问我为什么一直关注留守儿童,当我第三次去家访时,一个女孩叫胡贤云,她在自家屋外的栅栏外见到我时,瞬间绽放出笑容,那是积攒多久的笑容啊,临走时她那坚定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诉我:“大哥哥,我会好好学习的”当时我告诉自己要将关爱进行到底。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可以带给他们知识,带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给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把他们的坚强与微笑带回到我们的校园。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我的弟弟妹妹。

村头的一间土瓦房门外,两个女孩,一个是姐姐杨丽,在永胜小学读三年级,一个是妹妹杨宏在上幼儿班,奶奶整天趴在长凳子上,通过爷爷得知他们已经在土瓦房里居住了27年,爷爷今年70岁,奶奶66岁,并且奶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疾病,前些天因医疗费昂贵交不起住院费刚出院,现在基本上每天还要消耗20元左右的药物费。爷爷还说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家里老伴又生病,还要供养两个这么大的孩子。

左边照片是姐姐王斯斯,在廻龙小学读四年级,她推得新自行车是今年爸妈从广州带回来的。她抱住的是她的弟弟,右边是妹妹王思玉,在廻龙小学读二年级,在她们天真的面容,灿烂的微笑背后却是艰苦的物质生活,匮乏的精神关爱。奶奶说她们的爸爸妈妈在广州打工,且患有乙肝,怕给孩子传染常年不回家,就算回来一次也是偷偷的看下孩子,不敢相认,怕孩子不让他们再走。男孩叫孙红富,在廻龙小学读二年级,通过和他聊天可以看出他沟通上存在很大的欠缺,并且对外面了解极其匮乏。

通过与奶奶聊天得知孙红富后背有软骨瘤,现在边读书边治疗,其父亲在成都炼钢厂打工,母亲在成都饼干厂打工,他的外公67岁,外婆64岁,他们已经在这破旧的泥瓦房里居住了27年(地震后已成危房)。她的姐姐孙海琼,一直躲在奶奶后面,比弟弟还要腼腆,怕生,后来我们谈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奶奶的眼神里透漏出点点酸楚。她说:“我年纪大了,也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再说我每天上山干活对他们也照顾不过来,只要孩子别出事,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我就放心了”。我们有一位队员问:“奶奶,到了暑假,孩子怎么办?”奶奶深陷的眼框里又多了一丝忧伤,看得出她很无奈,说:“要不就在家里,要不就跟我一起上山干活。”

留守儿童的衣食饱暖、幸福忧伤影响着整个中国的脉搏,关系着整个华夏民族的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xx年8月份,图形艺术系学生会精心选拔了一批志愿参加暑期实践且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手工等科目表现较突出的同学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任课老师。希望此次暑期实践能为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我们按天宝寨村的大小,确定三户间距较大,辐射较广的人家为我们的义教点,依次为罗义波家、胡艳梅家、罗雪梅家,每个点都会聚集附近的学生来听课。

针对家庭式义教,为确保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我们实行教师轮流制。每俩队员一组,轮流的对三个点进行义教,每天分为4课时,上下午各两课时。第一课时上主科,副科老师协助;第二课时上副科,主科老师协助。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所有的队员肩上多了一份重重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彼此告诉对方,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把我们的爱撒向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

在xx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仅仅是一名组织者,没有队员的付出就没有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功,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个人向本次筹备参与08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员,由衷的表示感谢。

我在此呼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和在做的同学一起送去知识,送去快乐,送去希望,同时带回坚强与微笑!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七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同时,留守儿童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酗酒等不良习气;致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容易走极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体贴照顾,出现害羞、内向、孤独的心理倾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害怕与人合作交流等。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课题组成员从盘州市一些中小学选取留守学生近400余名,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留守学生的学习、交往、偏执、逆反、虚荣、羞怯等心理问题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乐成长。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先后编写了盘州市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编印成书作教育系统内部资料赠送盘州市境内学校使用。也写出了各种心理特点的研究报告如:《对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交际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培训使用,同时也被一些相关学校引用。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同时,通过关心爱护,使其留守儿童能在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好转,表现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心里素质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强,身心健康不断发展,综合成绩呈上升趋势。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已对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不断出现,打开电脑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政策。

1、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大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大相径庭。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国外研究现状: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宗飞《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留守孩子”令人担忧》探究了留守儿童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黄应圣、刘桂平在20xx年的研究中,也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迟希新在20xx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儿童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偏差……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极端的性格。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盘州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学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盘州市“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分析

a、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现象

b、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现象

c、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交际心理现象

d、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现象

e、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现象

f、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现象

g、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现象

h、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常见异常行为

2、对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主要心里现象。

2、行动研究法:结合盘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完成区域内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的调查,提取数据,对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进行分类。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主要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3、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4、根据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转变策略。

5、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一)调查结果统计

课题组通过对盘州市八个中小学约400余人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详见各种心理问卷调查统计报告),主要数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占89%,没有的占11%,其中:

(1)认为交际心理有困难的占20%,一般的占65%,没有困难的占15%;

(2)认为学习心理有困难的占30%,一般的占70%,没有困难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没有的占10%;

(4)有偏执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没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没有的占15%;

(7)有虚荣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没有的占20%;

(8)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没有的占35%;

(二)调查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在交际心理方面有问题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数,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学习心理困难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很需要帮助和指导他们,以减少出现的逆反心理。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偏执心理还是较多,很需要我们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羞怯心理人数不算少,很需要我们采取引导措施;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虚荣心理还是挺严重的,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的。

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胡兴担任主编,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编写了盘县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在课题实施学校推广试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为我们课题研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题组长胡兴设计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架起友谊桥-----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二等奖。为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

3、自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长胡兴为盘州市英武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培训了五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英武乡中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级培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男女生交往》。

4、课题组成员何梅所做的课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化分析》、教研论文《浅谈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盘州市红果片区小学得到了推广。

5、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写出了各类心理问题的研究报告。其中:

(1)课题组组长胡兴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交际心理”和“常见异常行为”的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胡玮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胡鹏鹏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支成贤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

(5)课题组成员何梅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

(6)课题组成员向克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八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小山村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稀少的孤寂感!我们拥有的是年少的轻狂,激昂的斗志和热血的情怀.还未来得及酝酿好心情,我们已踏上那片青土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初步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校长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

实践内容: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瑕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常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的保护和意识。

4、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3、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党委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九

应温--总理发出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我院组织了以一位经历资深教师指导、一位07级学生队长、6位08级精干学生及下车乡政府的2位大学生村官为队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今年7月份在灌云县下车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携手明天、共享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团委响应江苏共青团省委“服务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号召,我院采取“双赢”政策,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小分队成员在实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回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突出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受到了淮海工学院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多次召开服务团成员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经过服务团全体成员的几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确、实际结合紧密并结合学科特色的方案出炉。

为了使此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院特别邀请了历年来多次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的资深教师佟瑛亲临指导。小分队成员是由院学生会主席为分队队长、08级各班学生中经过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和自愿请缨加入的当地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此次实践活动增加了筹码也是历次实践活动所没有的成员,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实践团队,可以说,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务团成员到下车乡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同时下车乡两名村官自愿请缨加入。由于村官长期居住于此,对下车乡实地情况相当了解,有他们的加入更能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在的生活情况、心理问题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官加入,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如虎添翼。

2、指导老师也成了“服务队员”。

此次实践活动,文学院指导老师佟瑛亲自带队,与队员们一起生活、一起开会讨论、一起和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完全成为一个“小大人”,成为服务团队员,他没有架子,没有教师的严肃,很多孩子们都很愿意和他交流。

3、领导亲临,指导监督。

在实践开营式上,校团委书记金芙蓉、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芦海英等一行人冒雨前来现场指导慰问,给实践分队成员极大鼓舞,大家当场表示认真完成学校赋予的使命,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4、活动多样,孩子们受益匪浅。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开拓思路集众人之力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缩短了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达到了亲子情感互动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培养留守儿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合作;爱心家教,让孩子们能在暑期得到免费的辅导,解决了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世博宣传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深深扎在孩子们心中,开启了还在们放眼看城市的窗口等等。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增加了见闻、增长了见识。

5、家访,感触颇多。

时间后期,在指导老师佟瑛的带领下,服务团成员们自筹资金买了一些文具、水果等慰问品,以表他们的关切之情,看到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队员们都感触很多,让队员们知道生活的不易,大家当即表示要趁次机会好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活绚丽多彩。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相关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篇十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生活没希望。”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成为农民工们在外沉重的牵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很多孩子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监管的责任,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

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积极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转变教育观念,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就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节假日传统活动和身边的点滴小事来感染他们,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据调查发现,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很多学校根本不开设德育课,也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即使有的学校开了德育课,也往往被语数外的老师随便占用。学校在这方面应该积极改进,首先要保障各小学均开齐并上好思想品德课,各初中均开齐并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其次,可充分地利用传统节日,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再次,树立先进典型,利用留守儿童身边的榜样来启迪教育他们。谭海美,出生在安徽省肥东县,在她出生6个月时,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为救工友而失去了双手,母亲因不堪生活的重负离家出走,年幼的海美由捡废品的爷爷奶奶抚养。经历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磨砺。谭海美用自己不失艰辛却又五彩的童年生活感染了周围许多同龄的留守儿童。总之,在农村留守儿童周围,有许许多多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学校要充分利用这点点滴滴的事例,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熏陶影响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对学校德育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网络,农村学校应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加强舆论的宣传,让学校的每一片草坪,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一是张贴宣传标语,在围墙和校门口等显眼的位置,张贴或悬挂条幅。二是班主任组织办好德育专栏和黑板报。每间教室后面都有一块黑板,班主任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发现本班同学的闪光点或是好人好事,特别是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进行图画或者记录宣传,做好本班的德育工作。三是学校德育处可以组织树立先进群像的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学习小组、优秀班集体等,激发广大的学生,使他们自觉地为集体增光添彩。四是设立学校德育广播站。组织优秀德育稿件,突出宣传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校内外文明礼节活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是必不可少的话题。

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农村学校可以协同乡镇相关机构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活动,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打扫院子等,培养他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给村庄洗洗脸”组织留守儿童到街道上清除不良广告,清扫垃圾,培养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