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简介英语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简介(优质5篇)

时间:2023-10-03 19:56:33 作者:翰墨 张桂梅简介英语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简介(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张桂梅简介英语篇一

张桂梅同志扎根于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勇敢克服生活带来的困难,没有被病魔吓退,又出任孤儿院院长,爱学生如自己子女,将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党和教育事业。张桂梅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绝大部分工资用于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张桂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人民教师的优秀模范。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党员,更应学习张桂梅同志的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更应在教学中学习她的优点,并将优点发扬光大,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思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党员教师。

张桂梅简介英语篇二

“我这辈子的价值,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毕竟他们后面的走的比我好就足够了!”

这是出自于一位女校长所言。在遥远的大山里,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女孩子常常因为没钱上学,被埋没在大山里。张桂梅便立志要开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

清晨的第一丝阳光划过张桂梅的脸颊,洒过她的指尖,映在地面上。张桂梅用朦胧的双眼扫视着街道。来了一个人,张桂梅便走到行人的身边,轻轻拉动着行人的衣角,摇着。眼里透露着希望的光芒道:“我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帮帮忙,一块两块也行。”说着还急急忙忙掏出自己的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奖状,激动的指着上面说“相信我!相信我!”行人们注视着她,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爱心。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桂梅才成功办校。

大山里的孩子基础差,高强度的工作让张桂梅的脸如同树皮般枯黄,皱纹如水中的波纹,两鬓斑白,总是一副严厉的样子。张桂梅身患23种疾病,手指的关节处分布着大大小小不一的药布,抽屉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西药。

一个晚上,张桂梅忽然全身刀割一般剧痛,冷汗从发丝间滴到地上,她摇摇晃晃的瘫坐在地上,昏倒了下去。病床上,张桂梅脸色惨白,用意志支撑起微微颤抖的眼皮,抓着旁边医护人员的衣服,一抖一抖的用微弱的声音说:“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预支了,我要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身上才放心。”在场的医生感动地默默抹眼泪。

丽江华坪女子中学建校12年间,有1804名女同学成功考上大。这么多年张桂梅苦过累过,伤过痛过,但唯一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

张桂梅简介英语篇三

华坪县民族中学女教师张桂梅,是8月从大理市调到华坪任教的。当时,她放弃了进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选择了中心中学(当时中心中学因没有教室而实行一个学校两个分点教学的办法,初一、二年级12个班在原七中校址、初三年级8个班在原六中校址)。

到中心中学后,她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的精力。由于课时有限,她只有找别人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考试等。每天早晨7点她第一个走进教室,晚上10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星期六、星期天,当人们都在休息娱乐时,却正是张老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所任教班级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总是前后跑动着辅导,坚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用中午、下午、晚上,总之,抓住所有时机或全体或个别给学生补课、谈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8月,民中分设成立,当时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谁都知道,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除了抓学生的学习外,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向都得班主任亲自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班风、校风的好坏多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认真细致与否。张老师调到民中后,就主动承担了毕业班15班的班主任工作表该班语文、政治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妇女工作、语文教研组研讨工作及一些校务工作。

爱生如子

民中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边远贫困山区,家庭普遍困难。冬天来了,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张老师为他们捐出了自己的衣服、鞋子、被子、毛毯,还用自己不高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购置避寒衣物。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发高烧,张老师得知后,立即赶到宿舍。当她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盖着薄薄的毡子时,心情十分沉重,她当即含着热泪把丈夫逝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物--毛呢大衣,送给了这位学生,并且连夜把学生送到医院,替学生付了58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闻讯赶到医院时,张老师还守候在病床前。这时她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她守候学生己整整10个小时,这位僳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张老师没有子女,但她这颗拳拳慈母心,又何止让一位学生家长感动呢!

还有一个男生,常为没有生活费而发愁,学习下降很快,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几次提出退学的要求。可只有两个月就毕业了,看着这些缺少文化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中途辍学,怎不叫人痛心?于是,张老师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星期拿出30元钱给这位学生,帮助他完成初中学业,学生很感动,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

为了给长期不能回家的学生改善生活,她就请12名同学上饭馆。猪蹄汤,回锅肉,学生吃得好开心,可结帐时,个个傻了眼:“张老师,我们不知物价这么贵。”她却说:“只要你们安心学习,比什么都强。”

民中学生大都来自高寒山区,他们远离父母,家庭经济又差,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可想而知。由于学校围墙残缺,又无校门,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张老师只得全天跟着他们,早晨6点半她起床就敦促学生上早操,然后上自习、上课,每天中午都亲自检查督促学生午休。她用整个身心来呵护他们,爱他们,她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既尝到母亲般的慈爱.也得到老师严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勤奋的精神。同时,也严格要求她自己,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渐渐地,她和学生消除了年龄界限,交上了朋友。学生信任她、喜欢她,把她看成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和生活中有大姐姐。她调到民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共资助学生2500元。她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

傲笑病魔

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

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

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

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桂梅简介英语篇四

十一年前,一场家庭变故让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日积月累,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令她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2001年起,她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

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病痛置之度外;她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去医院--医生从她腹腔切出一个超过2公斤的肿瘤。她把生命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除了孩子们,她别无所求--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所获荣誉

张桂梅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奖、云岭先锋奖章。,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1997年华坪县教育局授予她“师德标兵”;

19丽江地委、行署授予她“人民优秀教师”;

19云南省政府授予她“全省先进工作者”;

20国务院授予她“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1年全国教育工会、教育部授予她“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20授予她“全国十大女杰”;

授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

20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20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授予“兴滇人才奖”。

209月,荣获最美乡村教师。

张桂梅简介英语篇五

华坪县民族中学女教师张桂梅,是1996年8月从大理市调到华坪任教的。当时,她放弃了进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选择了中心中学(当时中心中学因没有教室而实行一个学校两个分点教学的办法,初一、二年级12个班在原七中校址、初三年级8个班在原六中校址)。

到中心中学后,她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的精力。由于课时有限,她只有找别人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考试等。每天早晨7点她第一个走进教室,晚上10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星期六、星期天,当人们都在休息娱乐时,却正是张老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所任教班级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总是前后跑动着辅导,坚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用中午、下午、晚上,总之,抓住所有时机或全体或个别给学生补课、谈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当时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谁都知道,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除了抓学生的学习外,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向都得班主任亲自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班风、校风的好坏多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认真细致与否。张老师调到民中后,就主动承担了毕业班15班的班主任工作表该班语文、政治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妇女工作、语文教研组研讨工作及一些校务工作。

爱生如子

民中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边远贫困山区,家庭普遍困难。冬天来了,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张老师为他们捐出了自己的衣服、鞋子、被子、毛毯,还用自己不高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购置避寒衣物。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发高烧,张老师得知后,立即赶到宿舍。当她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盖着薄薄的毡子时,心情十分沉重,她当即含着热泪把丈夫逝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物--毛呢大衣,送给了这位学生,并且连夜把学生送到医院,替学生付了58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闻讯赶到医院时,张老师还守候在病床前。这时她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她守候学生己整整10个小时,这位僳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张老师没有子女,但她这颗拳拳慈母心,又何止让一位学生家长感动呢!

还有一个男生,常为没有生活费而发愁,学习下降很快,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几次提出退学的要求。可只有两个月就毕业了,看着这些缺少文化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中途辍学,怎不叫人痛心?于是,张老师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星期拿出30元钱给这位学生,帮助他完成初中学业,学生很感动,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

为了给长期不能回家的学生改善生活,她就请12名同学上饭馆。猪蹄汤,回锅肉,学生吃得好开心,可结帐时,个个傻了眼:"张老师,我们不知物价这么贵。"她却说:"只要你们安心学习,比什么都强。"

民中学生大都来自高寒山区,他们远离父母,家庭经济又差,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可想而知。由于学校围墙残缺,又无校门,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张老师只得全天跟着他们,早晨6点半她起床就敦促学生上早操,然后上自习、上课,每天中午都亲自检查督促学生午休。她用整个身心来呵护他们,爱他们,她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既尝到母亲般的慈爱。也得到老师严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勤奋的精神。同时,也严格要求她自己,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渐渐地,她和学生消除了年龄界限,交上了朋友。学生信任她、喜欢她,把她看成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和生活中有大姐姐。她调到民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共资助学生2500元。她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

傲笑病魔

1997年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

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

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

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