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致谢信黄国平内容 周国平演讲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间:2023-10-03 05:43:46 作者:HT书生 2023年致谢信黄国平内容 周国平演讲心得体会(实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致谢信黄国平内容篇一

周国平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评论家,也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散文家之一。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近日,在一场关于中国文化的演讲中,我有幸聆听了周国平先生的精彩演讲。通过这次演讲,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下是我对这次演讲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周国平先生的演讲开篇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他提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我们应该坚守文化自信。”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我开始思考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深远影响。他用朴实而深情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历经深沉岁月的中国文化画卷,让我感受到了这一文明之源的伟大魅力。

第二段:周国平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他说:“和合共生,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他分析了中国渊远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的和谐价值观。我深刻地意识到,和谐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和谐共生的精神,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持久的繁荣。

第三段:周国平先生在演讲中还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他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例,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人的价值理念:亲近他人,关怀他人,以及为人类社会谋福利。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注重他人的利益,是否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周国平先生的演讲唤醒了我对人性的思考,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仁爱和善良。

第五段:通过周国平先生的演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这一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拥有无尽的智慧和真理。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应当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神,坚守文化自信,以及“和合共生、仁者爱人”的价值观。通过这次演讲,我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更加增强,也决心更加努力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总结:通过这次周国平先生的演讲,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现代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它以睿智的智慧、温润的情感和善良的品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与变革,我们应该坚守文化自信,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神,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致谢信黄国平内容篇二

1、现代人享受的花样愈来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2、最深邃的爱都是“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的,因为一旦公开,就会走样和变味。

3、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独特的生命,原本无名无姓,却到底可歌可泣。

4、人世间最让我留恋的,便是好书和好女人。

5、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变故,每一变故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我却依然故我。毋宁说,我愈益是我了。我不相信生活环境的变化能彻底改变一个人,改变的只是外部形态,核心部分是难变的。

6、为延年益寿而万般小心,结果仍不免一死,究竟是否值得呢?

7、对于一切虔信的民族来说,敬畏自然乃是一个化为血肉的基本信念,我们应向他们学习这个基本信念。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我们还要记住,人诚然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做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8、在不同的人眼里,海呈现不同的面目。对于靠海为生的渔民来说,它是最熟悉的亲人和最危险的对手;对于远离故国的游子来说,它是乡愁:对于诗人来说,它是自由的元素: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它是风景;对于遇险者来说,它是死亡。

9、往往是当我们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才幡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才凸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有时候醒悟已经为时太晚,损失已经不可挽回。

10、女人对于男人,男人对于女人,都不要轻言看透。你所看透的,至多是某几个男人或某几个女人,他们的缺点别有来源,不该加罪于性别。

11、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

12、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13、有人打了你的右脸,你就一定要回打他吗?你回打了他,他再回打你,仇仇相生,怨怨相报,何时了结?那打你的人在打你的时候是狭隘的,被胸中的怒气支配了,你又被他激怒,你们就一齐在狭隘中走不出来了。耶稣要你把左脸也送上去,这也许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要你丝毫不存计较之心,远离狭隘。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已经上升得很高,你真正做了被打的你的肉躯的主人。相反,那计较的人只念着自己被打的右脸,他的心才成了他的右脸的奴隶。我开始相信,在右脸被打后把左脸送上去的姿态也可以是充满尊严的。

14、诚信被视为最重要的商业道德,而诚信的缺乏是转入市场经济以来最令国人头痛的问题之一。若要追寻问题的根源,从文化上看,便是人的尊严的观念之缺失。

15、我相信,不但写作,而且所谓的写作才能,都是一种习惯。

16、什么是虚假?虚假就是不真实,或者,故意真实。“我一定要真实!”——可是你已经在虚假了。什么是做作?做作就是不真诚,或者,故意真诚。“我一定要真诚!”——可是你已经在做作了。

17、一个人内心生活的隐秘性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受到尊重的,因为隐秘性是内心生活的真实性的保障,从而也是它的存在的保障,内心生活一旦不真实就不复是内心生活了。

18、当然,这里所说的工作不同于仅仅作为职业的工作,人们通常把它称作创造或自我实现。但是,就人性而言,这个意义上的工作原是属于一切人的。人人都有天赋的心智能力,区别在于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和发展。

19、对于自己的经历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一是尽可能地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尤其是不愉快的经历,把经历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二是尽可能地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看它们,把经历当作认识人性的标本。

20、人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怀人生,因为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

21、大损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对小损失不再计较。

22、有人说,人生到处是陷阱,从一个陷阱跳出来,又掉入了另一个陷阱里。

23、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轻时的心愿,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

24、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重复。

25、在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有了也许增色,没有也无损本质,有一些东西则是不可缺的,缺了就不复是生活。什么东西不可缺,谁说都不算数,生养人类的大自然是唯一的权威。自然规定了生命离不开阳光和土地,规定了人类必须耕耘和繁衍。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

26、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吸引。我设想,在一个绝对荒芜、没有生命的星球上,一个活人即使看见一只苍蝇,或一只老虎,也会发生亲切之感的。

27、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28、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这也许是悲观主义的智慧吧。

29、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我尝自问: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我不属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那么,我根本不属于这个热闹的世界吗?可是,我决不是一个出世者。对此我只能这样解释: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

30、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31、一个孤独的人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中的深邃的爱。

32、健康的全部价值是使我们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唯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顺应自己的天性。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33、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34、锻炼身体,最好有一种自己喜欢、能够持之以恒的体育项目。

35、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们对人生的体悟:我们无家可归,但我们有永恒的归宿。

36、博学家一辈子说别人说过的话,天才则能说出自己的话,哪怕一辈子只说出一句,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非他说不出来的。这是两者的界限。

37、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

38、天才往往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如同大自然本身一样,天才必有他的笨拙之处。

39、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庸人从不涉足智慧的领域,所以不自知其平庸。天才却不免被抛入常识的领域,所以每暴露其笨拙。既然两者只可能在庸人的领土上相遇,那么,庸人得意,天才潦倒,当然就不足怪了。

40、这样的时候是非常好的。没有爱,没有怨,没有激动,没有烦恼,可是依然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感到充实。这样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41、在爱情上得陇望蜀的人的确不是爱情信徒,而往往是些风月领袖。

42、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怀人生,因为说到底,人生在世也无非是孤身逆旅罢了。聚散乃人生寻常事,却也足堪叹息。最可叹的是散时视为寻常,不料而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或者青春相别,再见时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

43、真正的悟者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红尘却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44、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证书。

45、幽默有两个要素,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超脱的眼光。

46、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适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一个位置对于他是否最适宜,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感到快乐。

47、好处常借信奉之名交战。

48、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者都不承认现实中有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作生活的智慧。

49、有一种灵悟,其来源与祖先和前任皆无关,我只能说,它直接来自神,来自世界至深的根和核心。

50、高质量的活动和高质量的宁静都需要,而后者实为前者的前提。

致谢信黄国平内容篇三

周国平是中国知名作家、翻译家和文化评论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阅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见解。通过阅读周国平的著作,我们可以对阅读有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到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周国平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认为阅读是一个人灵魂的根基,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更加丰富和深邃。通过阅读,一个人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世界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作为一名作家,周国平深知阅读对于他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因此他鼓励读者多读书,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

其次,周国平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他认为阅读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和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他提到了阅读的时候要善于做笔记,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回顾和思考。此外,周国平还强调了阅读的选择和多样性。他认为读者不仅应该读经典之作,还应该关注新出版的书籍,了解当前社会和文化的动态。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读者能够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和批判能力。

第三,周国平在他的作品中讲述了阅读与人生的关联。他认为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阅读可以丰富人生的经验和感受,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他的著作中,他分享了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体验,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读者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并且能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第四,周国平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了阅读的纯粹性和享受性。他认为我们应该抱着纯粹和享受的心态来阅读,而不是抱着功利和目的性的心态。他提倡不求甚解地阅读,尽情享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他认为阅读是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方式,是一种与自己对话和与世界对话的方式。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与作者建立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共鸣,从中得到安慰和慰藉。

最后,周国平在他的作品中展示了阅读的激励和启迪作用。他鼓励读者通过阅读来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和追求,并且积极投身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和领域。他认为阅读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激情和热情,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并且受到他的思想和观点的启迪,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总结而言,阅读是一种对内心的探索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一种丰富自己的方式和提高自己的途径。通过阅读周国平的著作,我们不仅仅能够深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更能够体会到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思维发展的影响和启迪。阅读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反思,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和乐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致谢信黄国平内容篇四

1、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吸引。我设想,在一个绝对荒芜,没有生命的星球上,一个活人即使看见一只苍蝇,或一只老虎,也会产生亲切之感的。

2、守财奴的快乐并非来自财产的使用价值,而是来自所有权。所有权带来的心理满足远远超过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满足。一件一心盼望获得的东西,幢匾?娴绞?哪怕它被放到月球上,只要宣布它属于我了,就会产生一种愚蠢的快乐。

3、一切外在的欠缺或缺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4、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快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5、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

6、幸运者对于别人的不幸或者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侥幸:幸亏遭灾的不是我!不幸者对别人的幸运或者羡慕,或者冷淡,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委屈:为何遭灾的偏是我!

7、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8、浪漫主义在痛苦中发现了美感,于是为了美感而寻找痛苦,夸大痛苦,甚至伪造痛苦。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

10、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我厌恶那种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致谢信黄国平内容篇五

1、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就无严肃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严肃。最高的严肃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最高的智慧。

2、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3、好的两性关系有弹性,彼此既非僵硬地占有,也非软弱地依附。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自由,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具有必要的张力,它牢固但不板结,缠绵但不粘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迟早会窒息。

4、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5、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无奈本身包含不甘心的成分,可是,当我们甘心于不甘心,坦然于无奈,对无能为力的事情学会了无所谓,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

6、浪漫主义在痛苦中发现了美感,于是为了美感而寻找痛苦,夸大痛苦,甚至伪造痛苦。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

7、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8、纵然苦难真有净化作用,我也宁要幸福。

9、我从我的真朋友和假朋友那里抽身出来,回到了我自己。只有我自己。

10、在任何专制体制下,都必定盛行严酷的道德法庭,其职责便是以德的名义把人性当做罪恶来审判。事实上,用这样的尺度衡量,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潜在的罪人。可是,也许正因为如此,道德审判反而更能够激起疯狂的热情。

11、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惟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12、我相信,终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会对一草一木产生感情的,他会与它们熟识,交谈,会惦记和关心它们。大自然使人活得更真实也更本质。

13、那些没有立足点的人,他们哪儿都不在,竟因此自以为是自由的。在今天,这样的人岂不仍然太多了?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称这为思想自由。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称这为行动自由。没有自己的女人,他们称这为爱情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始终是以选择和限制为前提的,爱上这朵花,也就是拒绝别的花。一个人即使爱一切存在,仍必须为他的爱找到确定的目标,然后他的博爱之心才可能得到满足。

14、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15、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16、我知道一些负有大使命感的人是很重视"世纪末"的,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旧的世纪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对新的世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新旧世纪都不能缺少他们,因此他们理应在世纪之交高瞻远瞩,点拨苍生。可是,我深知自己的渺小,对任何一个世纪都是可有可无的。

17、"以真诚换取真诚!"——可是,这么一换,双方不是都失去自己的真诚了吗?

18、活得真诚、独特、潇洒,这样活当然很美。不过,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谈得上这些。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谨。

19、不能说真话而说真话,蠢。不必说假话而说假话,也蠢。

20、一个人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这两个因素又是密切关联、互相依存的,生命本能若无精神的目标是盲目的,精神追求若无本能的发动是空洞的。它们的关系犹如土壤和阳光,一株植物惟有既扎根于肥沃的土壤,又沐浴着充足的阳光,才能茁壮地生长。

21、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创造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一个画匠画了一幅毫无灵感的画,一个学究写了一本人云亦云的书,他们都不是在创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那么你就是在创造。

22、所谓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在执著和超脱之间求得一个平衡。有超脱的一面,看到人生的界限,和人生有距离,反而更能看清楚人生中什么东西真正有价值。

23、超脱是悲观和执著两者激烈冲突的结果,又是两者的和解。我心中有悲观,也有执著。我愈执著,就愈悲观,愈悲观,就愈无法执著,陷入了二律背反。我干脆把自己分裂为二,看透那个执著的我是非我,任他去执著。执著没有悲观牵肘,便可放手执著。悲观扬弃执著,也就成了超脱。不仅把财产、权力、名声之类看作身外之物,而且把这个终有一死的"我"也看作身外之物,如此才有真正的超脱。

24、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25、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26、人是很难真正改变的,内核的东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场景的变化反而证明了内核的坚固。

27、敏感与迟钝殊途同归。前者对人生看得太透,后者对人生看得太浅,两者得出相同的结论:人生没有意思。

28、要活得有意思,应该在敏感与迟钝之间。

29、人生是一场无结果的试验。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无妨。也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不踏实。

30、人生中辉煌的时刻并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对这种时刻的回忆和期待中度过的。

31、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轻时的心愿,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

32、欣赏艺术品等;另一类是给予的,就是工作。正是在工作中,人的心智能力和生命价值都得到了积极实现。

33、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损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34、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变故,每一变故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我却依然故我。毋宁说,我愈益是我了。

35、我已经厌倦那种永远深刻的灵魂,它是狭窄的无底洞,里面没有光亮,没有新鲜的空气,也没有玩笑和游戏。

36、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37、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38、面对永恒的死,一切有限的寿命均等值。随想:哲学总是在以各种神秘的姿态诱惑着我们人类思想的前行,而哲学背后的指示者就是世界。然而一旦诱惑成功,它却又立即嘲笑人类智慧的愚昧与无能为力,它让我们矛盾,在矛盾中悲观,却也滋生出超脱;悲观的便成了可怜的无谓的牺牲者,超脱的便成了它手中不安分的精灵。

39、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大悲者会以笑虐弄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心酸。

40、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庸人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

41、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43、庸才比天才耐久。庸才是精神作坊里的工匠,只要体力许可,总能不断地制作。创造的天才一旦枯竭,就彻底完了。他没有一点慰藉,在自己眼里成了废物。他也的确是一个废物了。

44、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庸人从不涉足智慧的领域,所以不自知其平庸。天才却不免被抛入常识的领域,所以每暴露其笨拙。既然两者只可能在庸人的领土上相遇,那么,庸人得意,天才潦倒,当然就不足怪了。

45、我们乘着疲惫的想象力,心灰意冷地盘旋在这块我们也已厌倦的大地上空,茫然四顾,无处栖身。

46、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47、西来者人一再强调,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博学。再博学的人,他所拥有的也只是对于有限和暂时事物的知识,而智慧确是要把握无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这个目标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

48、心灵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49、心疼。可以喜欢许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个。

50、对人生的觉悟来自智慧,倘若必待大苦大难然后开悟。

51、好处常借信奉之名交战。

52、在自在竞争状况,自然抉择淘汰了劣者;在独裁状态,人工取舍淘汰了优者。惟有平庸者永远幸免,有最持久的生命力。

53、仿佛他眼内的世界,要比眼外的世界深邃得多,幽远得多。

54、人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一个人有好奇心,又有独立学习能力,就不怕不能成长。对世界惊奇,对人生疑惑。家长是成长中孩子的观察家。

55、一个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绝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56、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不是在上帝向人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在人认识到世上并无奇迹却仍然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的时候。

57、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58、为什么活着?由于生命本身并无目的,这个问题必然会悄悄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怎样活着?我们为生命设置的目的,包括上帝,艺术,事业,爱情等等,实际上都只是我们用以度过无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则成了目的。

59、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60、一切外在的欠缺或缺失,包括名誉,地位,财产等等,只要不影响基本生存,实质上都不应该带来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61、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保护生命是法治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62、如果一切生存都因其偶然而没有价值,永恒的精神之火用什么来显示它的光明呢?

63、意义不在事物之中,而在人与事物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把单个的事物组织成了一个对人有意义的整体。

64、我坚定地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法治和信仰。

65、独处实际上是要和自己的灵魂谈话。

致谢信黄国平内容篇六

周国平是当今中国著名的散文家、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所著的《读书为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周国平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探讨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在我的读书过程中,我深受周国平的影响,从他的书中汲取了许多读书的智慧。本文将重点谈谈我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段二:读书需谨慎择书

周国平在《读书为何》中强调了阅读的选择性。他认为,读书也需要有选择性,读什么书、怎么读书,都需要合理科学。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同样的经历。有一次,我看了一本历史小说,书名很吸引人,但内容实在太过浅薄和夸张,让我感到失望和浪费时间。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意识到阅读也需要认真、谨慎地选择,有针对性地去读书,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段三:读书需专注深度阅读

周国平在书中提到过,现代人过于讲究效率,而忽略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读书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只追求“看完了”这个目标,而更应该重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度思考,通读全书、重读重点、多角度思考、研究细节。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把书中那些博大精深的内容逐一品味,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思考和幸福。

段四:读书需坚持习惯

读书像是完成一项艰苦卓绝的事情,仿佛是个长程的远足,需要坚持。而如何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在周国平看来,需要想办法挖掘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阅读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时间、环境、方式和读书伴侣,同时要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坚持和积累。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在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阅读,这样我就可以避免一些小事干扰我和我的书的关系,久而久之,成为我的作息习惯。

段五:读书需把握重点方法

周国平在《读书为何》中还探讨了阅读中的技巧和方法。具体而言,他认为要求助于笔记、标记、记录等手段,同时要加强与作者思想的交流,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俱乐部。我在此基础上,也尝试了一些其他方法,如和朋友分享所读到的书籍和思考,看一些和所读书籍相关的电影或者收集扩展阅读,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知识和思想,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感触和领悟。

总结:

在总的来说,《读书为何》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部启迪智慧、富有启示的读书经典,它告诉我应该如何理解和选择阅读,如何更好地去锤炼自己的阅读能力,避免快餐式阅读的困扰。读书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需要持之以恒,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去体验所读所感,领悟到书中的情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