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 大班一寸虫数学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02:41:29 作者:FS文字使者 最新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 大班一寸虫数学教案(通用8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文档,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二

最近,我们班的幼儿进行了身高体重的测量。孩子们都对自己的身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对测量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针对孩子们的这一个兴趣,我利用《一寸虫》这一个绘本设计了这个活动。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初步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故事《一寸虫》ppt,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一)、介绍“一寸虫”,引起兴趣

——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ppt),找找看它在哪里?它长什么样子?

——它呀叫做“一寸虫”,知道它为什么叫“一寸虫”吗?

——因为它的身体啊只有一寸长。一寸是多长呢,就是这把尺子上的一格那么长。

小结:一寸是一个长度,这条虫的长度正好是一寸长,所以,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一寸虫”。

(二)、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有一天,“一寸虫”去森林里玩,(播放ppt)看看“一寸虫”碰到了谁?(这是一只知更鸟)它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ppt)

——原来知更鸟啊要吃掉“一寸虫”。“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它想了什么好办法?

——一寸虫真聪明,那我们也来试试用“一寸虫”来量知更鸟的尾巴。等会儿请你来说一说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是几寸?你是怎么用“一寸虫”来量的?(幼儿操作)

——你们量出来知更鸟的尾巴是几寸呢?你是怎么量的?(请幼儿介绍)

——你们和他的方法一样吗?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请幼儿介绍)

——原来他用了一条一寸虫来量,真聪明。

——那我们来看看“一寸虫”它是怎么量的吧。

——“一寸虫”的方法和我们一样吗?它是怎么量的?

——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一寸虫”从起点开始爬,爬一次做一个记号,连着这个记号呀再爬一次,再做一个记号。直到爬到尾巴的终点。

——“一寸虫”的方法好吗?好在哪里?

小结:我们刚才使用了2种不同的方法,一种用了3条一寸虫,还有一种和“一寸虫”一样只用了一条一寸虫。但是,都能够测量出正确的结果。

(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第二次测量。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三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

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

幼:不行。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

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

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

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

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

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

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

幼3:腿

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四

1、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自然测量。

2、学习自然测量正确方法,知道收尾相接。

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自然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正确方法,知道收尾相接。

1、扭扭棒制作的一寸虫若干。

2、知更鸟尾巴、巨嘴鸟、蜂鸟、苍鹭的图片各人手一份。

3、铅笔若干。

4、自制ppt。

一、出示图画书,介绍一寸虫,

1、展示封面,草丛中藏着一条小虫,你们找找看,它在哪里?

2、(ppt画面出现一寸虫)看,就在这里,这条小虫身长只有一寸,它的名字就叫“一寸虫。

二、学习测量的不同方法。

(一)用若干个“一寸虫”进行测量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一寸虫遇见了知更鸟,知更鸟看见了它说,“哈哈,我肚子饿了正想吃东西。”一寸虫说:“不要吃掉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知更鸟说:“那你来量一量我的尾巴。”

2、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并做记录。

看看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知更鸟的图片,请你用“一寸虫”量一量,看看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3、幼儿操作完后,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测量的方法。

师:提问: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用了几条一寸虫?(三条)三条一寸虫是几寸呢?(3寸)

4、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示范自己测量的过程。

测量时,一寸虫要首尾相接,不能重叠,也不能留空隙。

(二)用一个“一寸虫”进行测量

2、观察ppt的动画演示,你们猜对了吗?

师:它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把自己的尾巴和知更鸟的尾巴对齐,每量一次就做一个记号,再在记号的地方接着向前爬,就这样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

3、幼儿尝试用一条一寸虫测量巨嘴鸟的嘴、苍鹭的腿和蜂鸟的身体。

4、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别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什么原因呢?

5、小结:测量时如果会做记号,那么一条一寸虫也可以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尝试其他的自然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手测量胳膊的长度,用脚测量床的长度。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五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六

1。知道快上学了,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3。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1。图片2。作业纸人手一份。

1。教师和说说小学的情景。

师提问:你知道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吗?

2。教师请幼儿观看,并引导幼儿观察a。教师请幼儿观看图片:神气的坐端正(一),并提问。

教师: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b。教师:快上小学了,上课时要坐正,腰挺直,不靠到椅背上;仔细听讲,不随意和别人说话;积极动脑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c。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片(二),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在干什么?大,考吧。幼师,网出,处!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d。教师请幼儿学习书中的姿势完成作业。在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提醒握笔、用眼不正确的幼儿。

e。教师总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在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近(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f。教师小结:学习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正对着老师或者黑板,看书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看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并玩“小老师”的游戏。

a。教师:你还知道怎样做才能当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b。教师请幼儿玩“小老师”的游戏。

规则: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其他幼儿当小学生,小老师讲故事或者出题目;然后再由小老师选出上课认真的幼儿再当小老师,循环游戏。

c。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坐姿、用眼、握笔的正确方法。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七

1、知道快上学了,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图片2、作业纸人手一份。

1、教师和说说小学的情景。

师提问:你知道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吗?

2、教师请幼儿观看,并引导幼儿观察a、教师请幼儿观看图片:神气的坐端正(一),并提问。

教师: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b、教师:快上小学了,上课时要坐正,腰挺直,不靠到椅背上;仔细听讲,不随意和别人说话;积极动脑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c、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片(二),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d、教师请幼儿学习书中的姿势完成作业。在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提醒握笔、用眼不正确的幼儿。

e、教师总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在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近(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f、教师小结:学习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正对着老师或者黑板,看书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看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并玩“小老师”的游戏。

a、教师:你还知道怎样做才能当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b、教师请幼儿玩“小老师”的游戏。

规则: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其他幼儿当小学生,小老师讲故事或者出题目;然后再由小老师选出上课认真的幼儿再当小老师,循环游戏。

c、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坐姿、用眼、握笔的正确方法。

过程的改变。远教案比较的传统,说教的地方比较的多,所以根据《指南》精神把教案改成具有可操作的、便于整理总结的、动静结合的活动,使孩子在探索中学习经验,掌握本领。“一拳、一尺、一寸”大家都知道,“一拳”代表“身前与书桌距离一拳”;“一尺”代表“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一寸”代表“(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不知不觉中,和本四班的孩子相处已有一年的时间。“一拳、一尺、一寸”的写字姿势是我在课堂上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自我感觉)。每次提醒,孩子们都在原有“坐姿”的基础上“端正”些许。但不提醒马上又会忘记,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不提任何的要求,看孩子怎样书写,用手机进行拍摄,把典型的动作拍下来,让孩子自己评说,发现问题自己解决。接着观看小学生的学习,感知我刚才的学习和他们比,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好,及时用儿歌进行小结,幼儿容易接受,最后让紧张学习后的眼睛得以休息,做做眼保健操。整个活动中,我把说教的部分设计成幼儿可以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摆脱了枯燥的说教。

半日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细节上的缺点,希望自己不断的完善,使课堂更加的有效。

幼儿园大班一寸虫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2、创编“眼保健操”,体验大胆表达的成功感。

3、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

1、每人一面小镜子。

2、眼睛的结构图,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挂图《眼睛生病了》。

3、每人一副自制的太阳镜。上面贴满胶带:幼儿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

4、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一、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体验看不见东西时的感受。认识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1、谈谈眼睛被蒙住的感受。

师:在捉迷藏的时候,眼睛被蒙住你有什么感受?

三、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眼睛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眼睫毛对眼睛有保护作用,能遮住眼睛不被强光照射,也可防止尘土落入眼内。眼睛里面像黑葡萄的是眼珠,眼珠最中间的小黑点叫瞳孔。

四、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

眼睛会生什么病呢?(近视眼、红眼病、沙眼、结膜炎、麦粒肿等。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如用脏手帕擦眼睛,用脏手揉眼睛,看书或看电视时间太长、坐姿不端正等。

4、讨论:日常生活中x我们应怎样保护眼睛?

a看电视时,距离电视2米以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看书时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书,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或向远处看或看绿颜色的植物;不能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画画、写字时要注意与桌子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平时毛巾、脸盆等要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和清洗,防止相互传染: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治疗。

b出示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如胡萝卜、虾、大豆、猪肝、鸡蛋、牛奶、水果、肉类等,引导幼儿每样菜都要吃,食品应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这样对我们的眼睛、身体有好处。

五、创编“眼保健操”

1、教师请幼儿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黑猫警长,将指偶呈现在眼前,眼珠随着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动,不让老鼠逃跑。这一过程,轻松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2、教师鼓励幼儿随音乐节拍设计、创编运动眼球、放松眼睛的方法。

3、幼儿分组设计、创编眼保健操。

4、用图示方法记录“眼保健操”。教师及时给予支持、引导、帮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最后,展示幼儿的记录。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眼睛的秘密。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现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好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延伸1、将眼保健操作为一日活动中的常规活动。

2、幼儿将“眼保健操”

设计图带回家,提醒自己和家长不忘保护视力。

3、进一步开展有关如何保护眼睛的讨论。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通过幼儿的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由浅入深地展开,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了更多的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提高了科学认知能力。

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注重“三个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适时提供帮助),最小的干预(教师不干预代替,突出幼儿为主体),最多的鼓励(肯定、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1。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让幼儿在体验、讨论、游戏、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较好地达成本次活动的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