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09:07:30 作者:笔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实用8篇)

打好初一学科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而编写教案是教师保证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方式之一。以下是中班教师们精心准备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一

1、读词语。

裹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一撮胡子

蓄 温柔 穿戴 埋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一张被单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在不同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童话故事里的走出来的人)

(童话故事中的人是虚构的,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小女孩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呢?(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衣着)

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不整齐,邋遢)

2、(不会整理房间)

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的意思是什么?(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他……(不会整理房间)

爱因斯坦衣着不整齐,而且一点也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小女孩觉得他(不是最伟大的人)

(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小女孩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穿衣服得整齐,在她的眼里,最伟大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二)、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有人认为他是吗?(父亲)

(三)、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父亲听后兴奋的说:“孩子,你今天碰到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指名读好父亲的话,问:从他地朗读中,你感觉父亲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

(在父亲看来,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遇上这位伟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看来父亲十分地崇拜爱因斯坦。)(伟大)

那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拿起书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得到启示。

(四)、“我”(作者)眼中的爱因斯坦

(课文第四自然段对话)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其它同学想一想,从他们俩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因斯坦和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谦逊诚恳 天真直率)

指名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中的性格。

男女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童心未泯 乐于助人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虚心受教

爱因斯坦是不是个伟大的人呢?结合文中的话语以及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要说明理由。

1、学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你认识了( )的爱因斯坦和( )的小女孩。

2、教师小结:

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读中感悟,自读自悟。学法:自主探究。

资料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相遇伟大

相邀执着追求

夸小孩儿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 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 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1. 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 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 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 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 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1. 完成《补充习题》

2. 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四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其中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的对话所包含的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其中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和潜心于科学而忽略了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

1、向学生展示一组爱因斯坦和蔼可亲的照片,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了解。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肯定激励

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爱因斯坦画像。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1)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四、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五、总结延伸

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