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通用21篇)

时间:2023-11-26 17:52:10 作者:雁落霞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看看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金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在金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学生能有针对性去阅读,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金老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图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最佳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金老师从插图入手,让学生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金老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会.

五.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选择重点词句段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

六教态自然大方,以亲切的微笑带给学生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认识事物还比较片面,但故事兴趣深厚。因此在教学中让他们主动阅读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拿实物葫芦丝,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乐器:葫芦丝)告诉学生葫芦不仅能制作成乐器,它还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复习本课词语。

看投影,读词语。先指名读,跟读,齐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蚜虫好哇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图片,师: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中的葫芦(引导小朋友认真观察两幅图片内容),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请生答)。

生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生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生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师:看了这两幅图,你们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了呢?(学生发表意见。)。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四、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听懂了什么。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师: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4)教师强调两点: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

3、师: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板书:落了。

4、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读出你的惋惜。齐读。

5、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的感叹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6、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1)师生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不听取他人的劝告。“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2)分角色朗读。

(3)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朗读练习: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总结: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听取他人的劝告,知错能改。

七、布置作业。

续编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板书设计:

长满绿色的叶子————蚜虫,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解题。

指名读题,俑是什么呢?(古代殡葬的偶像。)。

秦始皇自十三岁称王开始,便着手修建秦始皇陵,一直到他四十九岁去世,秦兵马俑就在距秦始皇陵东一千五百米左右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地图,幻灯片。)。

1974年几位农民在挖进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秘密,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艺术家的作品终于重见天日。(全景幻灯片。)。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语言这种神奇的工具来走近秦兵马俑。

二、精读。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过秦兵马俑后,说:“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到中国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二)学习第三段。平时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除了可以利用字典这一工具外,其实还要注意“课后练习”这一工具,它也会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课后问题。幻灯)。

1.读问题,试答。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连接起来的呢?(第三段幻灯。)适时板书。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咱们首先来看一看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读,用笔画出体现“规模宏大”的语句。

3、交流,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走进规模如此宏大的大厅,人们会有何感受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领他的大军,灭六国,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强有力的军队是他得天下的重要法宝。

(四)学习第四——十段。

俗话说得好,“千人千面”就是在同一棵树上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件兵马俑更是被艺术家雕塑得栩栩如生。

出示“将军”幻灯片。一号坑共6件,平均身高1.9米。

1、看到将军俑后,你想到了哪些词?

2、看课文又是怎样描绘将军俑的?指名读出将军俑的威风。

3、摆一摆将军的加工,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惟妙惟肖。(看群图。)说一说。

4、看彩图。秦兵马俑是彩塑,刚出土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大红,大绿,粉紫。但是出土后很快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国家对秦兵马俑就不再进行发掘,让它们长眠于地下。我们河南省殷墟去年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许多的文物也采用了地下保荐的形式。

(五)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总结。

当然,我们知道这些历史文物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还有待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把这些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得以发扬光大,出示幻灯片: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让我们永远铭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史命。

文档为doc格式。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案设计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习和和不知 实际切实体会。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习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十三(附反思),我要的是葫芦,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提问。

1、学生提问,“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介绍葫芦藤、蚜虫等知识。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1、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指导看图:葫芦长的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指导看图,理解“盯”、“自言自语”的意思;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

2、讨论:那个人这么喜欢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1)不懂得“虫--叶--葫芦”之间的联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2)不听邻居劝告。指导分角色朗读。

3、小结、扩展练习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看图)这时,他会怎样想呢?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

五、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表演这个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布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三、表演---积累与创造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看图。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1.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和学习课文,培养识字能力,创新能力。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做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培养识字能力,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课件、葫芦实物。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目的一、导入1、(出示实物)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吗?课文中也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喜欢小葫芦的人,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他是如何种葫芦的?好吗?2、板书课题,读课题。激发学生兴趣。1观察、回答。2、读课文。1认识葫芦。2、学生想急于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指导书写四、分组读课文1、借助拼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4、检查汇报,出示生字卡、采用多种形式(抽读、小老师教读、抢读、齐读等),检查生字读音。重点:“葫芦”“藤”“盯”“赛”“邻”“治”的读音。5、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交流。6、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说话,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7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1、出示会写的八个生字,学生质疑、提出难写的字。2、师范写“爬”“谢”“慢”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读得正确)1培养学生识记生字词的能力。2、初读感知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4、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识记生字。正确读音,正确断句。1、学生默读朗读,小声读等形式,给课文圈生字。2、学生多种形式读生字词。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4、一字组多词。5、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标出难写的字。2、学生练习写字,并自我评价。分小组读课文。1、学会并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2、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分享成功的喜悦。3、搜集脑子里储存的词语。1、正确书写规范书写。2、养成书写姿势正确的习惯。3、会评价。1、读熟课文。2、巩固已学的生字新词。教shubaoc.com;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二、学习课文了解文中道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1、介绍葫芦、蚜虫的知识。2、放课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1、朗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2、自学课文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让孩子直观形象,感知葫芦怎么?1、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相信学生。2、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充分发挥眼耳头口学生学习活动设计1、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材料。2、边看边回忆课文主要讲的什么?1、孩子任选一自然段读。活动目的1、累知识为学习课文作铺垫。2、形象感知课文内容。激起孩子朗读的兴趣。(1)、仔细读课文,再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作出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指导。第一自段:(1)、葫芦长得如何?(2)、那个人喜欢吗?相机指导朗读句子(喜爱之情)。(3)、小组赛读。第二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他盯……才好呢!”理解“盯”的作用。3、通过朗读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中感悟2、自读课文,勾画不懂的地方,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3、孩子汇报:(1)、葫芦长得好:“细长的……几个小葫芦。”(2)、从:“那个人每天……喜欢”可以看出。(3)、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孩子有事可做。通过诵读让学生充分走进课文。感受那个人的心理。三。总结。拓展四。练习三、小结三、小结拓展学习三、小结拓展学习“自言自语”(指读、范读、小组读等)读出那个人的迫切心情。第三自然段:学生汇报后,重点指导“那个人……是葫芦”,特别读好反问奇怪的语气。第四自然段:(1)、那个人收到了葫芦了吗?(请一个孩子读第四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读中感悟,体会那个人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4)、抽读、小组读,读中感悟那个人的急切心情。(5)、孩子自由读,听别人读。(6)、答:那个人没有收到葫芦。(7)、一个读其余孩子边听边想,然后回答。(8)、小葫芦要体会那个人的心情,享受读书的快乐感悟,反问的语气。(2)、当孩子说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时,师问: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3)、齐读第四段。(4)、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的心情如何?可能会怎样说呢?请孩子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放课件)小组交流。调动孩子的生活积累结合教材内容,让孩子把一句说完整,说具体,拓展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靠叶子提供养料,后来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9)、学生齐读后,看课件回答。(后悔地说、伤心地说、懊悔地说……)。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孩子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1、孩子们真会想,假如明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续编故事)。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1、分角色朗读课文。2、表演这个故事。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种葫芦人的心理。孩子说(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表演这个故事。学生体会到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增强了朗读表演能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2.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德育情意目标。

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有密切联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讨论交流,反复读议。

教学过程。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一.板画引入,激发兴趣。

3.指导“芦”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领会图意。

逐步出示四幅图,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评议。

3.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1.连词读生字。

挂了一些盯着邻居治一治葫芦藤哇。

2.提出不懂的词。(讨论,让学生弄懂)。

3.指导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邻:“令”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葫()邻()治()盯()。

胡()领()抬()钉()。

2.练习书写生字。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1.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和学习课文,培养识字能力,创新能力。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做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培养识字能力,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课件、葫芦实物。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目的一、导入1、(出示实物)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吗?课文中也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喜欢小葫芦的人,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他是如何种葫芦的?好吗?2、板书课题,读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1观察、回答。2、读课文。 1认识葫芦。2、学生想急于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指导书写 四、分组读课文     1、借助拼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4、检查汇报,出示生字卡、采用多种形式(抽读、小老师教读、抢读、齐读等),检查生字读音。重点:“葫芦”“藤”“盯”“赛”“邻”“治”的读音。5、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交流。6、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说话,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7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1、出示会写的八个生字,学生质疑、提出难写的字。2、师范写“爬”“谢”“慢”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读得正确) 1培养学生识记生字词的能力。2、初读感知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4、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识记生字。 正确读音,正确断句。           1、学生默读朗读,小声读等形式,给课文圈生字。2、学生多种形式读生字词。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4、一字组多词。5、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标出难写的字。2、学生练习写字,并自我评价。 分小组读课文。1、学会并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2、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分享成功的喜悦。3、搜集脑子里储存的词语。           1、正确书写规范书写。2、养成书写姿势正确的习惯。3、会评价.  1、读熟课文。2、巩固已学的生字新词。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了解文中道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 1、介绍葫芦、蚜虫的知识。2、放课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      1、朗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2、自学课文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让孩子直观形象,感知葫芦怎么?    1、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相信学生。2、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充分发挥眼耳头口学生学习活动设计1、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材料。2、边看边回忆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1、孩子任选一自然段读。 活动目的 1、累知识为学习课文作铺垫。2、形象感知课文内容。   激起孩子朗读的兴趣。                               (1)、仔细读课文,再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作出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指导。第一自段:(1)、葫芦长得如何?(2)、那个人喜欢吗?相机指导朗读句子(喜爱之情)。(3)、小组赛读。第二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他盯……才好呢!”理解“盯”的作用。      3、通过朗读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读中感悟2、自读课文,勾画不懂的地方,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 3、孩子汇报:(1)、葫芦长得好:“细长的……几个小葫芦。”(2)、从:“那个人每天……喜欢”可以看出。(3)、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孩子有事可做。     通过诵读让学生充分走进课文。感受那个人的心理。                                                        三.总结.拓展      四.练习                                              三、小结                                        三、小结拓展学习                                           三、小结拓展学习                                    “自言自语”(指读、范读、小组读等)读出那个人的迫切心情。 第三自然段: 学生汇报后,重点指导“那个人……是葫芦”,特别读好反问奇怪的语气。 第四自然段:(1)、那个人收到了葫芦了吗?(请一个孩子读第四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读中感悟,体会那个人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4)、抽读、小组读,读中感悟那个人的急切心情。(5)、孩子自由读,听别人读。   (6)、答:那个人没有收到葫芦。(7)、一个读其余孩子边听边想,然后回答。(8)、小葫芦要   体会那个人的心情,享受读书的快乐感悟,反问的语气。            (2)、当孩子说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时,师问: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3)、齐读第四段。(4)、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的心情如何?可能会怎样说呢?请孩子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 ”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放课件)小组交流。调动孩子的生活积累     结合教材内容,让孩子把一句说完整,说具体,拓展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      靠叶子提供养料,后来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9)、学生齐读后,看课件回答。(后悔地说、伤心地说、懊悔地说……)。 把话说完整,说通顺。     孩子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1、孩子们真会想,假如明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续编故事)。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2、表演这个故事。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种葫芦人的心理。      孩子说(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表演这个故事。     学生体会到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增强了朗读表演能力。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人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宝宝,(出示:葫芦)谁认识?怎么认识的?(通过猜一猜,课外书,动画片认识的,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3、板完题,生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组织教学:小朋友们瞧,今天早上老师在黑板上种下了两棵葫芦,这棵送给咱班的女孩,这棵送给咱班的男孩,这节课只要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这两颗葫芦藤就会接出好多好多的葫芦,咱们还要比一比,哪棵葫芦藤上的葫芦最多。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开书6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小博士有话对大家说呢:(出示)。

(1)坐姿端正,保护眼睛;

(2)读准每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葫芦藤哇盯邻。

三、朗读感悟。

字和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一)首尾对比,制造悬念。

1、通过第一段,我们知道,最开始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样?

2、(出示第一段)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自由读读第一段,画记。

3、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出示句子)(指名说一说——指名读一读——指名评一评)。

4、不能有感情的读是因为你们还没喜欢上这棵小葫芦,老师保证你们看了这棵小葫芦后一定会喜欢上它的。(出示图一)瞧瞧它的叶子,瞧瞧它的小花,瞧瞧它的小葫芦,你会怎样夸夸她?(出示)。

5、现在喜欢上小葫芦了吗?再来读读这句话(厨师)(指多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小葫芦那么惹人喜爱,可结果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出示)告诉老师,读完这段后,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板:变黄落了)(出示对比图)太可惜了!瞧,原本碧绿的葫芦叶——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原本开心至极的种葫芦人此刻———读出你的理解。

7、小朋友们,葫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课文学到这儿,你们的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吗?(板:?)。

8、休息休息。

(二)理解过程,探究原因。

让我们到第二、三段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吧!

1、(出示)小博士有绝招要教我们呢!

2、学生画记句子品读。

3、交流、指导朗读。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比较——读)比较句: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

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评——赛读)。

3)“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生配合读——换句——读——师生配合——男女配合读)。

5)可是中葫芦的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读到这里,你明白葫芦为什么会黄,为什么会落了吗?(出示)。

6)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可能会说什么呢?(出示)。

7)再读第四段。

三、写字指导。

知道书写“言”“每”

四、作业。

种葫芦人听了我们送给她的话,一定受到启发了,试想一下,第二年他在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想象,改编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14课的生字,我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里的生字,你们是否都会读了。

cai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学习真用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指名读课题。老师评价:这位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葫芦”两个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芦的心愿读了出来。来,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看图说话。

(1)、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2)、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提出问题。cai,师相机板书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学生评价,正音。

3、全班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想,故事里写了些什么内容?(学生齐读。)。

4、反馈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老师相机把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简要板书在黑板上。重点词预设:葫芦可爱 喜欢葫芦葫芦黄了落了不听劝告)。

师:你们能读懂这么多内容,真是了不起!

5、深层次学习:

(1)引导学习写葫芦可爱的部分: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啊?(第1自然段)。

师:找得非常准确,老师给你们加一颗星,画星。

我们来看看这么葫芦的模样(cai示图)。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描写这些葫芦,(cai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写得好,还是书上写得好啊?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示书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等好词。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谁能根据课文做出这些填空题呢?(cai示填空题)。

这些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写出了葫芦藤、葫芦叶和小葫芦的颜色和样子,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可爱。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好词。( cai示)。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啊?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你们不但能学习句子中用的好的词语,还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

(2)学习写喜欢葫芦的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小葫芦的主人喜不喜欢它们呢?(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啊?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学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啊?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谁来读?(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二句,谁来读?指名读。“盯”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眼睛盯着黑板,请同学们眼睛盯着屏幕。“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读第二句。

(3)学习葫芦黄了的部分:

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却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齐读最后一段。(cai)出示图:多可惜呀!

6、解决问题: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学习伙伴说一说。

全班交流(答案预设及引导):

答案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治蚜虫。

老师追问:他看见了为什么不治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示改写句子的练习)。

所以他满不在乎。我们一起用满不在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

他自己看见蚜虫满不在乎,当邻居好心劝说他时,他又怎么说呢?(示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葫芦叶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师:你们听了“葫芦叶子的自述”后,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要不要治啊?(要治)是的,叶子为葫芦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如果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长不好。这个道理种葫芦的人明白吗?。(不明白)所以,他听邻居说蚜虫要治,还感到很——?(奇怪)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大家都想读吗?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cai示句子,老师读黑色的字,学生读红色的字。

四、课堂扩展。

师:正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葫芦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所以:(示句,师读。)。

2、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说,老师板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必做题)。

2、把自已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选做题)。

3、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写完,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芦》作题目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请求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本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学生通过朗读很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

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后来葫芦的叶子上(),这个人不去(),最后葫芦都()。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可爱(喜悦、高兴)

不治蚜虫

落葫芦变黄(难过、可惜)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板书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会人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宝宝,(出示:葫芦)谁认识?怎么认识的?(通过猜一猜,课外书,动画片认识的,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3、板完题,生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组织教学:小朋友们瞧,今天早上老师在黑板上种下了两棵葫芦,这棵送给咱班的女孩,这棵送给咱班的男孩,这节课只要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这两颗葫芦藤就会接出好多好多的葫芦,咱们还要比一比,哪棵葫芦藤上的葫芦最多。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开书6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小博士有话对大家说呢:(出示)。

(1)坐姿端正,保护眼睛;

(2)读准每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葫芦藤哇盯邻。

三、朗读感悟。

字和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一)首尾对比,制造悬念。

1、通过第一段,我们知道,最开始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样?

2、(出示第一段)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自由读读第一段,画记。

3、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出示句子)(指名说一说——指名读一读——指名评一评)。

4、不能有感情的读是因为你们还没喜欢上这棵小葫芦,老师保证你们看了这棵小葫芦后一定会喜欢上它的。(出示图一)瞧瞧它的叶子,瞧瞧它的小花,瞧瞧它的小葫芦,你会怎样夸夸她?(出示)。

5、现在喜欢上小葫芦了吗?再来读读这句话(厨师)(指多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小葫芦那么惹人喜爱,可结果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出示)告诉老师,读完这段后,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板:变黄落了)(出示对比图)太可惜了!瞧,原本碧绿的葫芦叶——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原本开心至极的种葫芦人此刻———读出你的理解。

7、小朋友们,葫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课文学到这儿,你们的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吗?(板:?)。

8、休息休息。

(二)理解过程,探究原因。

让我们到第二、三段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吧!

1、(出示)小博士有绝招要教我们呢!

2、学生画记句子品读。

3、交流、指导朗读。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比较——读)比较句: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

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评——赛读)。

3)“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生配合读——换句——读——师生配合——男女配合读)。

5)可是中葫芦的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读到这里,你明白葫芦为什么会黄,为什么会落了吗?(出示)。

6)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可能会说什么呢?(出示)。

7)再读第四段。

三、写字指导。

知道书写“言”“每”

四、作业。

种葫芦人听了我们送给她的话,一定受到启发了,试想一下,第二年他在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想象,改编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 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读。他为什么喜欢?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教学反思:

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复习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师: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两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葫芦长得怎么样?

2、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个别读、齐读)

4、种葫芦的人是怎么看葫芦的?(盯着),他盯着小葫芦都说了什么呢?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对着小葫芦也来说说这句话吧!

5、提问学生在对谁说话?理解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三、

1、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2、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同学们做小侦探,小组讨论为什么葫芦落了。

3、汇报讨论成果。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谁认识蚜虫?学生分享有关蚜虫的资料,教师补充,了解蚜虫。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3、出示三个反问句,将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4、蚜虫可怕吗?蚜虫需要治吗?出示图片,了解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葫芦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布置:

讲故事讲给爸妈听。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2.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的教育。

重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有密切联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卡片、挂图。

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讨论交流,反复读议。

第一课时。

一.板画引入,激发兴趣。

3.指导“芦”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领会图意。

逐步出示四幅图,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然段序号,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评议。

3.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课文讲了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1.连词读生字。

挂了一些盯着邻居治一治葫芦藤哇。

2.提出不懂的词。(讨论,让学生弄懂)。

3.指导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邻:“令”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葫()邻()治()盯()。

胡()领()抬()钉()。

2.练习书写生字。

3.流利地朗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