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10-05 15:59:33 作者:灵魂曲 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篇一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消失的快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速度的快慢"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糖果在水里消失速度的快慢,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绵糖、白砂糖、方糖大量、人手一只透明杯子、筷子人手一支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边的幼儿展开小讨论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用筷子加以搅拌增加绵糖溶化的速度)

提问:

(1)看一看,绵糖发生什么变化了?(没有了)

(2)猜一猜,绵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老师小结:糖在水里会消失,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第一次试验,并观察绵糖在水里的变化

幼儿人手一份绵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并且尝一尝。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第一次试验完成,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试验环节。教师分别拿出白砂糖和方糖,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糖有什么区别啊?(一粒一粒的、一块一块的等)

(2)请你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相同温度的白开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不会消失等)

(3)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方糖变小了等)

幼儿分两组集体操作,第二次试验,并观察两种糖在水里的变化幼儿人手一份操作观察并尝一尝。

四、实验结束,分享试验结果。

教师提问:

(1)这两种糖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白砂糖变少了、方糖裂开了等)

(2)在一样温度的白开水里为什么绵糖消失的很快,而这两种糖消失的这么慢呢?

请幼儿大胆回答,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形状的糖在相同温度的水里消失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快有的慢。

结束活动

五、师小节,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在水里水会变甜,不同的糖放在水里消失的速度也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糖在水里消失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啊。

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篇二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每个幼儿两支春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春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去,

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掉。

3、教师把剥好的笋竖着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表像什么?(宝踏、火箭、铅笔等)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春笋娃娃”的妈妈是竹子,春笋长大以后也变成竹子,

笋壳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去,里面是一节一节的笋肉,它可以当采吃。

二、玩笋壳

1、再给幼儿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

看看像什么。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沙盘里,供幼儿欣赏。

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篇三

1、通过故事前半部分的学习,对小猪变形进行创编。

2、通过“箭头”和“问号”的设置,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

3、鼓励幼儿合作,完成连环画的集体创作。

1、《小猪变形记》绘本

2、小猪图形人手一份。

3、图示7张。

1、导入:

出示绘本“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讲了谁的故事?”

认读书名“谁认识这个书名?”“你们知道变形是什么意思吗?”(改变原来的模样)

2、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边翻阅边讲)

(1)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来变长颈鹿?

(2)我们来看看书里的小猪是怎么变的?

(3)小猪变成了长颈鹿开心极了,它还想要变,这次它会变什么呢?会怎么变呢?

3、帮小猪变形。

(1)小猪到底会变成谁?请小朋友帮忙变一下。

(2)请小朋友先商量一下,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一组上的小朋友变的动物不要重复,不要一样。

(3)幼儿帮小猪变形。

(4)幼儿相互讲述: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

4、讲解图示:

“小朋友帮小猪变了很多的'形象,这里面肯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来把小猪变形的故事编成一本书。”

出示图示。“图上有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箭头表示我们看书的方向。问号表示变形时发生有趣的事情,或说的话,或讲的话)

5、续编故事:

(1)把画纸贴到画板上。

(2)幼儿编故事。

(3)装订成书。

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篇四

相同大小的5个铁盒、即时贴、筷子、圆形kt板、沙子、锯末、黄豆、绿豆、纸团

在5个铁盒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沙子、锯末、黄豆、绿豆、纸团等不同物品,不要装满,并用即时贴装饰成小鼓状。

将5个铁盒分别固定在圆形kt板上,便于幼儿敲击。

把筷子制作成小鼓槌。

让幼儿用鼓槌以相同的力度分别敲击每个小鼓,倾听声音是否相同。

引导幼儿依次敲击每个小鼓,并注意倾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注意提醒幼儿不要将物品放入口鼻内。

提供塑料、木质等不同材料的小盒制作成小鼓,敲击并倾听声音的'变化。

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架子鼓让幼儿在演奏中感知声音的不同。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共振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因为每个小鼓内所装的物品不同,所以当让幼儿敲击鼓面时,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选择不同图形组合绘画出各种造型的房子。

2、合理布局画面,体现高矮不同层次。

活动准备:

ppt、范例、作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演示

1、宝宝要搬新家了,今天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新房子了。

(集体欣赏ppt:有高楼是高层住宅,有低楼是商场、学校还有绿化小区)

2、哪些图形可以造房子呢?

3、找一找,这些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如半圆型的窗户和屋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墙)

4、个别幼儿示范画不同造型的房子。

二、创作要求

1、我们把绘画纸当作嘉定工业区的建筑地,大家快请图形宝宝来,我们要造房子了。

2、鼓励幼儿画出高矮不同层次的房子。

三、想象创作

1、启发幼儿选择不同图形组合成不同造型的房子。

2、思考各种房子的.功用与结构。

四、引导评价

1、找找你造的房子是用了哪些图形?

2、相互欣赏不同的房子结构。

小班科学课糖到哪里去了教案篇六

在幼儿收集废旧雪碧瓶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兴致勃勃地拿着瓶子对着自己或朝着他人捏、压,并高兴的叫着:“老师,有风、有风”。根据幼儿这一兴趣和关注点,满足幼儿好奇心,因此,我决定利用雪碧瓶开展一系列科学游戏活动。通过玩会飞的小伞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探索气流使小伞飞起来的科学现象,并进一步发现不同形状的伞飞的高度也不一样这一现象。

1.想办法让小伞飞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2.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

重点:想办法让小伞飞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难点: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雪碧瓶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锥形、平面形、漏斗形)、雪碧瓶幼儿人手一份。

(一)出示小伞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小伞,激发幼儿观察小伞娃娃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三把小伞颜色和形状的不一样。

(二)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出示雪碧瓶引导幼儿猜测用雪碧瓶帮助小伞飞起来的方法。

2.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教师倾听小结。

(三)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进行比较

1.请小朋友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轮流把三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的瓶口上并尝试让它飞起来。

2.讲述结果:归纳、理解三种不同的小伞飞起来的现象。

3.教师小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请幼儿各找一名同伴观察比较锥形小伞与平面形小伞飞的高度。

5.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锥形小伞比平面形小伞飞得高。

(四)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锥形小伞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