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优质15篇)

时间:2024-01-10 11:46:02 作者:MJ笔神

阅读和学习范文范本可以开拓我们的写作思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与借鉴。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经济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2、房地产业提供的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3、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它带动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房地产的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种综合性消费,涉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发展房地产业,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它的增长和发展自然会带动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1、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2、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

3、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其次,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再次,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4、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房地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与外部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引起的空置。第二类是由于内部因素造成的房地产空置,包括开发商资质较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存在问题、销售不畅、与周围已有项目雷同,缺乏自身特点,由于没有特点,没有优势导致的空置等。

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的现实分析

一、产业规模为了摸清全国环保产业的生产规模,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198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从事环保单位进行了基本情况的调查.在被调查的3148个单位中有2529个从事环保设备的.生产或研究.1988年的生产总值为38亿元,其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机械设备、专用仪器及专用材料等.这次调查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其中大部分的企业规模较小,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占多数.在1928个企业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仅137家,只占企业总数的7.1%,说明环保产业在当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环境英文刊名:environment年,卷(期):“”(10)分类号:f4关键词:

中国二手车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各地限迁政策的出台愈演愈烈,这严重限制了二手车跨区域、全国性的流通,也对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畅通的二手车流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二手车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分析认为,二手车电子商务处于发展和探索的初期,整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将进一步加大二手车的购买需求,刺激市场的发展。而二手车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创新,将给用户创造信息更加透明车辆检测更有保障,车辆落户等手续更为便捷的交易环境。公开透明的市场信息又将进一步刺激用户购买欲望,这造成了用户需求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互相促进。

在行业发展之初,一种能够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商业模式必然能够吸引到最大规模的用户。在此之后,由于竞争对手的进入和用户需求的进一步挖掘,迫使企业必须继续专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而形成了双向促进,螺旋式上升。

二手车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借鉴其他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探索优质的、适合本行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有竞拍模式、寄售模式、交易资讯发布平台模式、第三方估值模式等。这些平台各自发挥其职能,让交易双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公平、透明的完成交易,使二手车电子商务在发展初期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各地限迁政策的出台愈演愈烈,这严重限制了二手车跨区域、全国性的流通,也对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畅通的二手车流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商务部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行业协会下发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活动的通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作为汽车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向商务部提交了《关于消除地区封锁 取消地方城市限制二手车迁入不合理规定的建议》报告,建议取消各地自行出台的不合理“限迁”政策;明确机动车年检排放标准作为机动车迁入的唯一标准;不应对需迁入的二手车采取“双重标准”的歧视政策,只要符合当地在用车辆的排放标准,即可允许登记上牌等。同时汽车流通协会还向国家税务总局提交了《调整二手车交易增值税征收方式的建议报告》,以减轻二手车经销商的税务压力。

限迁、税务、临时产权制度等政策的减压,将给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流通带来无限活力。让更多的企业参与二手车交易市场,实现车辆资源的合力优化配置。

传统二手车市场存在车况不透明、车价难评估、售后无保障、霸王条款等一系列弊端,给消费者的印象一直都是商业信誉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购车欲望。二手车电子商务将二手车车况、价格等信息公开化,采用保证金等模式,规定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极大提高了二手车市场的信誉度,为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拉开崭新一幕。

目前二手车电子商务的展开主要集中在pc端,但随着移动网民用户的不断增加和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改善,二手车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将逐步向移动端转移。目前移动端的开发主要是以信息发布为主,但这并不会自动形成营收。随着各企业对移动端的关注,将会产生更多新的模式和盈利空间。移动端市场的增长充满诱惑。

二手车电商平台只有保障交易车辆真实存在,车辆状况如实检测、提供安全的汽车物流、以及优质的售后落户、质保等服务,才能打消消费者的购车顾虑。这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闭环交易模式,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拥护,形成交易。

二手车竞拍模式解决了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竞拍过程中价高者得的惯例,让价格更趋于透明和理性。基于此,二手车竞拍平台可吸引更多买卖双方,让分散资源集中。公开、高效、透明的二手车竞拍模式或将成为二手车交易模式的主力军。

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的现实分析

一、2002年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基本特征。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2年1~11期。

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继续高于gdp增长,增速差距为0.8个百分点,与上年增速差距2.8个百分点相比,减少了2个百分点。据测算,2002年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比上年回落约5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价格继续保持低位运行格局。

从2001年11月开始,特别是进入2002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又表现出新一轮下降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13个月负增长。2002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下降0.8%,其中4月份下降幅度达1.3%,为1999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1999年8月为?1.3%)。对消费品市场运行影响较大的商品零售价格,2002年1~11月份的下降幅度为1.4%,比上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在商品零售价格的14类价格中,除中西药品、书报杂志、燃料3类商品价格比上年略有上涨外,其他11类商品价格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和食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1%、6%、5.5%和4.2%。

(三)供过于求的总格局仍在持续发展。

据国家经贸委对国内600多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跟踪分析,2002年上半年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达到86.3%,比2001年上半年上升3.3个百分点,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比重由2001年下半年的17%下降到目前的12%。与1999年上半年的情况相比,2002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比重上升了14.1个百分点,而供求平衡的比重则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可见,自1999年以来,我国经济中供过于求的结构矛盾一直在持续发展,且目前已经达到了比较尖锐的程度。

(四)消费品市场发展仍然存在结构差异。

首先,城乡市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和。2002年城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零售总额为2354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增速比上年低1.6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发展速度始终徘徊在6~7%的区间内,全年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05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增速比上年低0.9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发展差距为3.1个百分点,比上年缩小了1.1个百分点,对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1%和28.9%。

其次,消费品市场行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行业结构来看,2002年1~10月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1%、16.4%和3.4%,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的增长对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70.4%和21.6%。上述数据表明,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的不同行业发展速度相差接近13个百分点,发展差距比上年扩大2个百分点。

(五)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进入2002年以来,伴随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新消费热点和领域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第一,假日消费仍是带动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2年围绕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长假期的假日消费活动日趋活跃和成熟,三个节假日所在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了9.1%、9.3%和9.4%(见图1),成为2002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三个黄金时段。

第二,新型消费品销售加速发展。2002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带动了住房装修装潢用品、汽车、通信工具、娱乐用品、文化用品等多种新型消费品销售的快速增长。据对1~11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统计,汽车销售增长45.4%,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53.6%,石油及制品增长28.8%,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27.9%,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7.5%,书报杂志类增长11%。

第三,信用消费呈快速增长势头,成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至2002年底,全国各类消费贷款余额达到6990亿元,比年初增加2755亿元,同比多增16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598亿元,比年初增加2282亿元,同比多增353亿元。2002年汽车消费贷款增长最为迅速,以北京市为例,截止到8月末,北京市各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83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加64亿元。1至8月累计支持居民购车42106辆,比2001年同期增加30530辆,增长2.64倍。

(六)连锁商业等现代化消费品流通方式正在成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连锁商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营规模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是推进流通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成为当前及未来相当时期内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全国连锁企业已有1124家,店铺总数为2.2万个,零售总额为1549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1%。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连锁业市场份额已超过10%。如北京2002年1~11月份连锁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4.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到了17.1%,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连锁经营的覆盖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拓展到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行业的50多个业种。

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大型零售企业,正在成为我国零售市场的骨干与龙头企业。据调查,中国连锁企业销售额前20名企业,2002年上半年销售额为633.32亿元,比2001年同期平均增长44.9%,是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8.6%的5倍多。20家连锁企业的店铺总数为5997个,比2001年同期平均增长59.24%。其中有三家企业的店铺数增长超过了100%。

二、2002年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减缓的成因分析。

在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背景下,2002年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加快、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和消费者信心稳定等因素的支持。但增速与往年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其成因值得深入分析。

(一)2002年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较快增长。

到70.5%。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0元,比上年增长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以上。其中现金收入达到2200多元,比上年增长4.8%。

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接近37%,比1996年下降了11.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91个百分点,与1985~1995年10年间恩格尔系数年均下降0.34个百分点相比,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仍在较高水平上徘徊,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加速下降的趋势,1999~2001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了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5个百分点,比1990~1998年的年均下降速度加快了1.77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特征是,消费重点已从基本生活消费品转向了以住、行为代表的新型消费领域。从2002年1~3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食品、衣着和家庭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37.1%、9.3%和6.3%,上述三项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合计为52.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95个百分点。而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娱乐文化教育服务、居住的支出比重为10%、6.8%、16%和11.4%,上述四项支出比重合计为44.2%,比2001年的39%又提高了5.2个百分点。再从支出增长来看,2002年1~3季度城镇居民食品和衣着支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降幅为9.2%;而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和医疗保健支出增幅非常大,分别增长了32.5%、26.6%、40.8%和22.7%,可见住、行、医疗和教育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

同样,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处在加速调整的过程中。从农村居民现金支出结构变化来看,一是住房支出稳定增长,1~3季度农村居民人均住房支出为1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其中,用于住房装饰、装修的支出增长了21.3%;二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扭转了上年下滑的.势头,前3季度人均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为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三是交通通讯费用和学杂费支出增长较快,1~3季度人均交通通讯费和学杂费支出分别为89元和124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2%和9.1%,其增加额占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额的21.5%和18.7%。此外,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在外饮食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可见,虽然食品消费仍是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重点,但非食品类的各种新的消费内容已经表现出稳定乃至快速的增长势头。

3.消费者信心稳定与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消费行为的稳步扩张。

2002年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高位企稳,全年各月均保持在97~97.5%的空间内,总体水平与2001年相当,但明显比2001年平稳;相比较而言,2002年消费者预期指数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也基本稳定在97%的高位空间上,显示出消费者预期更加稳定平实,有利于消费需求的稳步扩张。2002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先后统一部署了联合打假、整顿文化市场、严厉打击传销、整顿建筑市场、强化税收征管、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加油站专项整治、旅游市场打假打非等17个方面的整治行动。与此同时,出台了《药品管理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等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并开始积极探索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区通过曝光不合格商品,建立“黑名单”、企业经济档案等方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分析。

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服务价格的不断攀升,对消费品需求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在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的背景下,消费支出重点已经或正在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品转向新的消费领域。在增长最为迅速的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和医疗保健支出等消费项目中,消费品的消费支出比较有限,而服务性消费则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从而形成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而消费品市场却增速回落的反差。例如,城镇居民娱乐文化教育支出中,文化娱乐耐用消费品支出仅占20.2%,而教育支出则高达62%;在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中,包括固定电话费、移动电话费和上网费在内的通讯费用开支比例为61.5%;在住房支出中,大部分住房支出主要用于房租、买房或分期支付购房贷款、以及水电燃料等方面,而用于装修装饰材料的开支则占比例较小。

另一方面,近年来服务价格持续攀升与消费品价格不断趋于降低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大部分消费品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相比,2002年各类服务价格升多降少,除通信服务、修理服务价格有所下降外,其他服务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7.7%,学杂托幼费价格上涨3.8%,文娱费价格上涨3.2%,租房价格上涨3.8%。这种价格反差,不仅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负担,而且也加剧了城乡居民“买涨不买落”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2.就业压力及支出预期增大,储蓄倾向不断提升2002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止11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8.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倾向的提高,是与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及未来支出预期增大相关联的。从就业压力来看,目前城镇等待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与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新就业岗位相比,就业缺口较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大了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这就使得城乡居民的即期消费趋于收缩,并增大储蓄;从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来看,近年来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制度改革力度较大,相应增大了个人或家庭的当前以及未来的支出负担,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倾向。

3.消费环境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费需求的扩大。

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低劣的商品质量没有保障。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2年上半年度全国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商品及服务质量问题仍然高居首位,占投诉总量的66.2%,其中商品房、家庭小轿车、通讯产品等大额消费品的投诉明显攀升,如商品房投诉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消费者由于担心无法获得令人放心、满意的商品,消费行为和愿望仍然比较谨慎。二是缺乏规范的消费环境,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经营者利用垄断地位进行强制交易和制订不平等合同条款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三是消费纠纷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缺乏对消费者的法律救济。消费者投诉仍然面临举证难、鉴定难、解决难、执行难的局面,有些消费纠纷久拖不决,消费者四处奔走,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的保障。

三、2003年消费品市场发展展望与政策建议。

由于2002年第二季度以。

来美国经济复苏速度的突然下降和此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系列不确定性,联合国、imf等国际组织均认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步伐将会延后,但不会再次陷入衰退。国际上普遍认为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左右。据此分析,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压力将有所减缓,外贸出口将继续稳步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并促进市场价格水平的稳定。

从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国民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投资规模也将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逐步改善,就业压力增大的矛盾也将有所缓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得到稳步提高,有利于消费者信心的稳定和提高。

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表明,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是经济增长中的最为稳定的因素。因此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对于2003年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是十分必要的。为此,2003年有必要针对当前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特点和增速减缓的影响原因制订和实施一些政策措施,以保障消费品市场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1.稳定和扩大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2003年,一方面要继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确保低收入基层的收入水平稳定,以带动城市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扩大就业作为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消费信心的重点。扩大就业的思路主要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培育社区服务组织,鼓励并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同时,采取税费减免、发放小额贷款、统筹帮助安排经营场所等措施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采取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已成为一个明显的事实,这就意味着处于不同收入层次的城乡居民,其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需要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释放不同收入阶层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加速的特点,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释放和扩张采取积极措施,使消费结构升级所形成的消费热点成为新一轮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在这方面的政策选择有:一是加快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步伐,特别是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简化累进税率,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二是借鉴上海及国际经验,对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住房的居民或家庭给予所得税抵扣等税收优惠措施;三是清理针对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税费措施,切实降低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负担;四是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并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市场要求的消费信贷品种,促进信贷消费规模的扩大。

针对农村市场近年来消费增长的“瓶颈”,政府应当继续以减轻农民负担为重点,通过减负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尽快普及城乡同网同价,降低农村电价水平,为农村市场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农村市场中流通业的发展,特别是引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导连锁企业到县城、集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开设连锁店,利用连锁网络为农村市场提供更为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

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市场秩序的净化是稳定和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内容。2003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指导思想,针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当前的主要工作,一是要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行业规章,特别是在食品、药品、快速消费品以及近年来新型消费热点等涉及千家万户的商品领域,从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质量保障和违法责任方面强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并出台新的行业管理规定。二是针对当前行政规章处罚力度较小、且与刑法及刑事追究相互脱节的问题,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此外,高法院、高检院应根据整顿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出司法解释。三是进一步建立职责清晰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加快推进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和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行政执法体系。为加强长效监管机制的基础建设,2003年应当尽早出台社会征信体系管理法规,并利用全国联网的“金关”、“金税”、“金盾”工程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监管体系。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园林管理作为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其绿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民居住环境的优化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是与时俱进,紧跟生态建设和绿色环保发展的内在需求。完善的园林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但就目前我国园林管理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此目标,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即以此为研究重点,详细分析了我国园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园林管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探索,以此推动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园林管理的步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园林建设整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及园林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1.1园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园林绿化建设起步要比发达国家晚很多,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了有关园林建设技术标准等,并相应的制定和发布了有关的园林建设管理标准,例如1991年建设部出台的《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园林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等等,这都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也促进了园林管理的初步发展;而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公布了《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就其实施规范进行细化分类,以此推动了我国园林管理的规范化、统一化和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完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由此看来,我国园林管理也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规范到规范的渐进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向前发展。

1.2城市生态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城市园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不仅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更是加快了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进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清水秀、碧海蓝天、气候宜居,生态环境和谐而美好发展的既定目标,更是凸显了科学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新理念,也让城市生态建设不仅关注于花草树木下的视觉美感的绿化建设,还将视野拓展到园林生态的整体协调搭配、统一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在此科学规划管理基础上,城市环境污染得以改善,城市生态格局得以合理构建,由此所形成的和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有效的'推动了“生态城市”目标的更快实现。

2我国园林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餐式发展,城市环境污染也成为了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化发展下,园林管理不能紧跟新形势发展,许多管理问题更是愈加明显,存在着园林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理念陈旧、重园林建设、轻视园林养护管理等“短板”,这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实现,具体问题如下分析:

2.1科学、完善的园林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园林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管理水平还有待加强。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不断加强,国家也加大了园林绿化发展的与投资和管理力度,但是取得的成绩有限,仍然存在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管理体系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现实问题,这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存的管理制度标准中,关于园林管理的规定很少,即使有相关规定,但也严重失衡,大多集中部分领域,例如关于花卉种植领域标准化管理规定较多,但是却对于园林绿化验收标准和管户方法的规定却少之又少,这势必造成园林管理的制度缺失,从而最终影响管理成效。

2.2欠缺园林管理的系统评价标准。

园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有必要的评价、衡量标准来对园林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判,以便明确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督促园林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园林管理现状来看,其评价标准严重缺失,没有纳入相关规制当中去,这就致使园林管理毫无“规矩”可言,不受任何标准拘束,肆意妄为,最终阻碍园林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前“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加快我国园林管理的科学化、系统进程,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之举。

3.1生态环境建设是现代园林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社会科学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必要前提,由此,必需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作为我国园林未来发展的主题。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改善环境污染,绿化园林建设、美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根本目的,城市园林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以此为基础,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推进园林建设与养护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城市绿化,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2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发展是园林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层面的变革,而园林管理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受其影响。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升级、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也不断增强,城市园林管理必须紧跟现代化发展方向,拓宽管理思路,更新管理观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推进和完善园林管理的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进程,以此实现园林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4结语。

园林管理是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生态建设和绿色环保概念的深化发展,更是凸显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和景观效果,本文从我国园林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了我国园林绿化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推进园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然渗透到国内各个领域,会计电算化随之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81年8月,当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主办了一次有关财务、会计、成本如何合理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专题讨论会,此次讨论会的顺利进行标志着国内会计电算化正式起步,并开始进入应用阶段,会计电算化的提出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前行的必然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历程。

(一)手工记账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初期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财务及报表核算。早在1978年,在吉林长春就有着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但效果并不是太尽如人意,直到1981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办的电子计算机专题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后,我国会计电算化才略见雏形,但是此时对于电算化也仅仅是理论研究,没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

(二)计算机处理阶段。

随着计算机计算的发展,人们开始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与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结合,通过计算机的高储存性以及优越的计算能力,来实现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融合,将企业的管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在计算机处理阶段,会计电算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以及具有高性能的处理软件。但会计电算化毕竟只是核算的辅助工具,其是无法代替人类进行对企业进行管理的。

(三)融入专业知识。

在手工记账阶段以及计算机处理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是严重缺少会计知识判断的,其录入的信息仅仅依靠人工检查方式来进行判定,因此,引入电算化的企业或单位在会计信息录入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因疏忽而产生的信息存在错误但没能及时更正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处理阶段不断发展,国内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在2月,在我国政府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不断丰富会计的专业知识,将之有机融入会计电算化之中,并通过与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结合,促使会计电算化进入更高层次的阶段。这使得我国会计电算化进入新的阶段,也为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与更高层次的erp系统管理结合。

erp系统现代社会运用较多的一种管理系统,其集成化程度较高,能够实现将信息管理化和管理决策融为一体。erp主要是应用在信息流管理、物流管理以及财流管理等方面,具有提高企业效益,便捷企业资源管理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与erp的结合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广泛。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

(一)应用推广普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有着更大发展潜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计算方式的优越性越发突显,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关注。同时,会计电算化是当前技术先进且效果极好的一种记账方式,也因此被诸多企业采用,其必然会随着企业的开展,不断完善自身,进而更多的应用于企业。

(二)会计软件开发向着工程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建立在计算机系统运用的基础上,因此在其应用中,企业管理人员不仅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有效的完善,还强化了管理组织制度的建立工作,并以此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工作的优越性,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求,正因为如此,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系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当前的会计软件开发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工程化特征。

(三)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

就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来看,在会计运行体系中一般都包含有两类子系统,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在发展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不断完善着会计运行体系,以使会计信息的处理活动更加精简化,且努力实现代码化运行,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内部,会计运行的两个子系统呈现逐渐趋于融合之势,而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有利于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趋势。

(一)信息处理和分析将更加专业化、智能化。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这也带动了国内诸行业的发展,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适应这一社会趋势,充分实现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化,即通过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融合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升信息流通的高效性、实时性,最终实现对供应链有效管理的目的,一般来讲,信息的处理除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外,还要求其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以及有着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分析更加趋于专业化、智能化。

(二)会计软件的标准将更加清晰和成熟。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规律已然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极大的促进了会计软件开发工作的成熟与发展,正因为如此,会计软件的实用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中国会计软件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具有专业性的会计核算软件应用到会计核算市场,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中国市场上应用的会计软件一般仅具备核算功能,虽然其通用化程度较高,便于财会人员学习与使用。但是此类软件功能单一,且基本上模仿的均是手工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而没有考虑到会计核算的管理供能,因此建立清晰的会计软件标准,进一步提升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实用性,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重视与管理会计系统的有机结合。

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现代企业大都建立有两个子系统,并且两者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大,这显著提升了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以及便利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营销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缺乏前瞻性以及国际观,已然很难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一套公开透明、安全性能高、具备国际观的财务管理模式亟待建立,并且这种崭新的财务模式提出以及实施之后,将会颠覆传统会计观念,不论是在会计理论方面,还是在实务领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既有会计软件的功能将会获得极大的丰富,从而显著的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以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最终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国内个领域的应用情况虽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也有着不小的成效。而想要进一步深化利用会计电算化,并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我国就需要积极对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会计软件进行研究,并加强其在各企业间的推广与使用,企业方面也需要显著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素质,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福海.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10).

[2]周清林.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我见[j].商业研究,2015(13).

[3]羅公明.浅谈电算化系统的安全与控制[j].齐鲁珠坛,2015(12).

[4]黄秀丽,张大为,朱芳阳,高安刚.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5,11:68+40.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结合当前房地产经济现状来说,它的发展是迅速的,并且涉及面极其广泛。它对金融、家电、建筑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于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首先第一方面是指我国经济的宏观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这段时期,我国开放了劳动力、建筑市场,并不断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其次另一方面是指我国进行城市化建设。“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我国工作重点,同时城市化建设将房地产行业直接推上了一个巅峰时期。但当前房地产行业仍有一些弊端,对其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1.增速超出掌控。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赶超了发达国家近30年变化水平的程度。由于我国政策的变化,国家加强了城镇化建设。农村大量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甚至建立新的城镇。种种情况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多,相对于住房的需求也不断上涨。单薄的房地产基础,根本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许多商人及企业看中这一方面,加大了对房地产的投资。

2.管理的不到位。

显而易见,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家的投资下,房地产行业拥有着巨大的利润。该行业的暴利引来了大量企业家的投资,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缺乏政府的有力调控,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很多地方的房价大幅上涨,超过了一般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很多人,想买房却买不起。

3.需求的不稳定。

住房需求是居民生存的最根本需求,所以买房已经成为家庭及个人的重要投资。在当前的城镇化现代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居民居住土地的使用,城市高楼成为居民住房的最大选择。这种现象又造成了居民对住房需求有一定量增加。

但由于房价的不合理性及市场监管的不到位,整个行业充满了泡沫。政府部门颁布了相关的政策,进一步阻止了对房地产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比如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很多一线城市采取限购措施,保障了底层人民也能有房住。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后期收益小,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不少居民的买房意愿仍成下坡趋势。导致市场需求减低。

4.市场经济体制。

对当前快速发展的房地产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忽视,导致了市场制度不健全。房地产行业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它的发展与土地经营关系相当密切。我国虽然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其利用率很低,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而且土地后备资源短缺。在国家土地资源被大部分消耗的时候,无所顾忌,认为后备资源还跟丰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如今,快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占用了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导致了市场土地供求出现不可调和矛盾。在进行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的意义,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获得更大利益。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当肩负起背后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其中的最重要也最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建设。可以这样说,房地产经济是一项破坏性建设,虽然这么说有些人认为太过片面。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工期短、转移性强,在区域内施工,这些特点完全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尤其是此区域完工后继续进行下一区域,此期间无过渡,无缝隙连接。事后也再不对原来的施工区域的后续管理问题进行负责。

三、发展趋势研究。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极其突出的一部分。在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房地产经济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及生活条件起到了重大作用。虽然难免有些缺点,但发展前景依然良好。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第一,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十二五”期间有短暂的不和谐期,但今年中国开始“十三五”,所以该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我国當前的城市化建设、农村改建已大部分完成。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该行业及相关联的其他行业均对市场进行了有力调整,建立了一个相对来说更合理化的发展环境。

第二,市场住房价格趋于稳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住房价格,最近几年房价的持续上涨,造成居民心里的极度恐慌,同时也扰乱了经济的稳定性。政府进行有效的干预,通过调控市场、限制购房,房价正在下调并充满规律性,现在已具有独立的稳定住房价格体系。

四、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无论未来和现在。在城镇化建设中,如何解决大量农村居民住房问题,是当今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极大挑战。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格局不断向全面化靠拢,试图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房地产行业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还与前期的建材以及后期的装修密切相关。在评价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形势。只有在政府政策有力的调控下,相关部门合理的监管下,以及房地产行业及相关企业自我进行控制下,才能使房地产行业在绿色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1.形势与政策的概念。

1.国际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把握消费模式,创造低碳产品。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所以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和谐,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20xx年以来,xx区总工会在城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十八届六中、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城区党委中心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会工作部署,充分履行“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使命担当,积极主动,全面谋划,工会各阶段各项重点工作、工会改革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指导辖区各级工会组织加强服务、主动作为,工会系统工作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一、发挥工会大校园作用,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农民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一)着力推进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同时,主动争当党史学习教育的排头兵,带头认真学习党史,带头扎实研究党史,带头全力用好党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指导社区工会、企业职工广泛开展“红歌大家唱”、“讲党史故事”、“感党恩文艺晚会”、“追寻红色记忆”、“感党恩亲子活动”、“党史题材经典油画cosplay”、“感党恩观影活动”“学党史、办实事”等等。注重强化职工思想引领,要切实扛起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宣讲团作用,组织宣讲团深入园区、企业、车间、学校,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全城区广大职工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独特性、优越性和正确性,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和党史学习教育有关要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重点做好管人、管财、管物的工作,不断推进全城区工会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职工建工建业。

深入宣传我城区获得全国、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培育力度,引领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牢固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中国梦·劳动美”教育为载体,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职工“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工人先锋岗”活动,抓好开展“xx杯”竞赛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号召劳动模范、技术标兵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职工中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技术。五年来,我们共通过推荐评选荣获了全国巾帼标兵岗x名,xx五一劳动奖状x名,xx五一劳动奖章x名,自治区劳动模范x名,xx市劳动模范x名,xx工匠x名,为城区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加强个性化精准服务,大力提升农民工素质。

为农民工做培训送技能,结合当下受欢迎的工种,把农民工“想听”的和“爱听”的结合起来,把农民工培训作为服务农民工的重中之重。培训前期围绕xx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深入辖区各乡镇、社区、企业了解就业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课程设置。以提高下岗失业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向社区、企业广泛征集培训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20xx年以来投入xx万元,举办农民工育婴员、保育员、中式面点培训班,共培训农民工xxx人。助力发展扶贫产业,积极开展送培创工程,主要针对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低学历等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指导,共投入xx万元开展葛根种植、柑橘种植、肉牛养殖、家政等培训班,培训人员xxxx人。

(四)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

xx区现有x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分别是xx市必兴龟鳖养殖农村专业合作社劳模创新工作室,xx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xx股份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xx服务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xx区环卫站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中xx市xx养殖农村专业合作社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举办培训班,给贫困养殖户赠送龟鳖苗带动周边农民xxx户养殖龟鳖,发家致富,年产值达xxx万元,农户年增收达xxx万元;xx力拓米业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x项,带动农民亩产平均增收xxx到xxx元,累计增收超过xxxx万元,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xxxx多万元。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工会干部的忠诚担当。

(一)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创城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新冠疫情发生后,总工会同志负责联系的xx社区、xx社区和xx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督促联系点按照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长期在社区一线成为工作常态。城区总工会迅速响应,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到津头街道x花社区各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开展排查、宣传、守岗等疫情防控工作,在此期间,有两名同志到定点隔离酒店负责专项隔离工作,获得好评。同时,在城区总工会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工会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职工群众全力助推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为做好xx市创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城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到所联系的x个社区(村)动员、指导创城工作,帮助社区(村)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城区总工会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四定”要求,按照各自的网格开展创城各项工作,主动协调解决在创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工会组织在创城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工会人应有的担当。

(二)发挥工会优势,助推脱贫攻坚,贡献工会力量。

一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鼓励和引导工会会员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活动。广泛动员城区各级工会组织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多种形式,通过行政和工会经费补助、工会会员自筹等方式,组织发动各级工会组织、工会会员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自工会消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发放特别消费券金额共计xxx万元,仅20xx年工会会员累计购买扶贫产品达到xxx万元。二是创造性地将在乡镇企业就业和从事公益性岗位的精准扶贫贫困户纳入困难职工管理。从20xx年开始,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讨论并通过专项预算资金用于开展乡镇困难农民工的帮扶慰问,并将此项目作为城区20xx年改革创新项目。20xx—20xx年开展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慰问活动,慰问x个镇的困难农民工xxxx人次,万元。城区总工会在助推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加强精细化服务,全面完成解困脱困工作任务。

xx区总工会坚持把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每年都列出详细任务清单,明确具体脱困计划。按照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核查工作的计划,第一季度通过xx工会困难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开展核查核对工作,及时将不再符合条件的职工移出,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困难、返困职工,做到应纳尽纳、应出即出、应退必退。20xx年以来,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共发放慰问金xx万元;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共计xx.x万元;对困难职工子女开展高考慰问和金秋助学活动,万元;20xx年向困难职工发放疫情期间生活补贴共计x.x万元。20xx—20xx年,争取城区财政资金xx万元用于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生活慰问。20xx年底建档困难职工档案xxx户,通过持续实施“四个一批”措施、开展“七个行动计划”,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百日攻坚、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工作,至20xx年xx月xx日,共脱困xxx户,解困xxx户,全面完成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

三、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工会工作上新台阶。

(一)加强多方协调联动,工会经费收缴稳步增长。

财政划拨方面,主动与城区财政局沟通协调,从20xx年开始将纳入财政预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一次性足额划拨到城区总工会。20xx—20xx年,万元,万元。税务代收方面,加强与新建会的xx人以上企业工会的沟通联系,指导开展缴费工作。同时充分依靠街道、开发区总工会和社区工会联合会等基层力量,及时上门开展宣传指导,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税务代收工会经费数逐年增长,20xx—万元,20xx年,税务代收工会经费达xxx万元。

(二)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保障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

每年年初的预算都安排专项资金,向基层工会倾斜,用于支持各镇、街道、开发区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20xx年以来,对各镇、街道、开发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在建会入会、职工培训、技能竞赛、万元,%。

(三)加强工会阵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职工能力。

城区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会爱心驿站”的建设工作,自20xx年计划筹建工作以来,充分利用城区现有的资源大力推进“工会爱心驿站”建设。目前,xx区共建成了xx个“工会爱心驿站”,成为了广大户外劳动者在工作战线上的重要后勤保障,站点配备标准被作为自治区“工会爱心驿站”的示范点进行推广。自运营以来,每个驿站每天接待xxx到xxx人次。驿站每月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送义诊、免费剪发等活动,得到了广大户外工作者的好评。驿站曾多次接待区内、省内及其他省级总工会莅临参观考察。20xx年,市总工会在对工会爱心驿站的星级评定中,xx区有x座爱心驿站评为x星级,x座爱心驿站评为x星级,其余xx座评为x星级。除了上级工会每年拨付的运营经费之外,城区总工会每年每个驿站还补助x万元,全力保障驿站正常运转,使爱心驿站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加强特色建会,扩大工会组织的有效覆盖。

一是突出做好商务楼宇工会组建。xx区是xx市楼宇商圈体量最大的城区,我们依托优势,大力推进商务楼宇的工会组建,与工商联、团委、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楼宇相亲会”、“楼宇趣味运动会”等个性活动,吸引楼宇企业员工积极加入工会组织,仅在xx大厦、xx等楼宇企业就吸收工会会员xxxx余人。二是重点做好新兴行业群体的入会工作,特别是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入会工作。积极摸排各群体的人员动态,分解工作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实现发展会员“精准定位”、服务职工“按需施策”,以“精准服务”促进职工入会。目前,八大群体入会企业xxx家,入会会员xxxx人。三是着力做好农业产业的工会组建。围绕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把农业产业工会组建作为乡村工会工作的着力点,特别是抓好镇新兴现代生态龙头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会组织。四是聚焦行业工会的组建工作。通过组建行业工会,将小微企业纳入工会组织。打造内街文化创意园联合基层工会和伶俐工业园区联合基层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有效覆盖。20xx年至20xx年,共组建工会xxxx家,发展会员xxxxx人。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xx市总工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职工实际需求日益多样化、差异化,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维权服务等还需持续加强和改进;二是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发展,工会建会入会还存在空白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还需持续巩固和发展;三是一些基层工会的工作开展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存在工作上的短板;四是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创新能力等还需持续改进和提高。对此我们要一定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迎接建党100周年、全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xx视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会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一)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职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工作实效体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工运理论和工运史、履行工会政治责任结合起来,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务求取得实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职工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切实发扬工匠精神,刻苦钻研新业务,练就一身真本领,争做高素质劳动者。要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的具体要求,凝心聚力,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新起点,建功新时代。

(二)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习近平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同时也为我们工会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一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在xx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遵循,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1.大力推进“八大群体”的建会入会。

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继续探索推进新兴产业“八大群体”的入会工作,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对辖区内商场超市、商业街及房产中介等“八大群体”相对集中地方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八大群体”的人员分布及发展动态,切实摸清这些行业职工工作生活特点和入会现状。定期召开会议,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研究解决方法与对策,明确工作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实现发展会员“精准定位”、服务职工“按需施策”,以“精准服务”促进职工入会。同时结合各片区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八大群体”职工分片集中入会,并探索总结“八大群体”入会行动中好的经验做法,继续推动八大群体入会工作,确实将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组织起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2.持续推进工会阵地建设。

今年预计投入近xxx万元,建设x个工会示范点。在xx文化创意园打造xx区总工会职工之家,建设xx区职工培训中心、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在xx路小学xx路小学职工之家;在xx公司建设工会职工之家。xxxx年x月xx日我们召开了xx区工会阵地建设推进会,专题研究三个示范点建设的推进工作。从总体目标、项目实施和管理维护对示范点建设进行了规范。目前xx区总工会职工之家和吉祥路小学职工之家已经通过预算审计,正式进入施工程度,预计x个月内可以完成装修。xx公司工会职工之家已完成场地,很快也可以进行装修施工。建成后将为职工提供多元化、多层次服务。

x.深化开展保障职工权益行动。

围绕“六稳”“六保”,做好下岗职工、农民工、城市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维护好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深化开展“安全生产月”和“xx杯”竞赛活动,在商业圈中开展集体协商工作,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深入开展。深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切实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4.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深入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行动。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衔接协调、政策对接工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帮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增加受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专业技能和胜任岗位能力,将农民工培养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5.强化服务职工意识及能力。

在职工服务活动及项目设置上,注重实际需求,做到精准、有效。通过构建不同活动载体,为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托职工服务阵地,开展法律咨询、助学助困、职工培训、技能比赛等活动,满足职工多层次的实际需求。

6.推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制度机制建设。

以职工维权为重点,以企业发展为目标,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继续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考评和表彰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有效促进职工权益的实现和企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工会普法工作,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职工增强守法诚信意识。

7.围绕职工多样化需求开展服务工作。

认真总结职工脱困解困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相对困难、意外致困职工家庭返贫。扎实做好“送培创”工程,送温暖、送清凉、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等工会品牌服务工作。组织农民工参加免费体检活动,组织职工参加全员疗休养。

(三)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

1.扎实推进总工会换届工作。

认真制定《xx区总工会x届委员会换届工作方案》,做好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筹备和召开工作,并按照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进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换届选举程序,严格委员和代表的产生办法和审核程序,选出职工群众真正满意的xx区总工会领导班子,同时指导各镇、街道、仙葫开发区总工会做好换届工作,配强工会主席,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2.继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创新型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自信心;二是加强服务型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心。三是加强学习型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进取心。我们将多轮次开办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班,提升干部素质,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本领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会的运转效率,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

中国医药政策趋势分析报告会议通知

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实现利税321亿元,同比增长38%;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8亿元,同比下降7.8%。全年固定电话用户新增用户2139万户,达到1.1亿户,局用电话交换机新增2300万门,达到1.6亿门;移动通信用户新增1796万户,达到4324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3%,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8.4%。电信产业的宏观发展指导目标已经确定:全年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00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20亿元,增长15%,电信业务收入2600亿元,增长21%;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2000万门,发展固定电话用户1850万户,移动通信用户2500万户,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用户710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16%,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9%,通电话行政村比例达到8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4900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增长22%;利税总额366亿元,增长11%;出口总额450亿美元,增长15%。生产微机600万台,程控交换机2100万线,移动通信交换机2500万线,彩电3600万台,手机3700万部,集成电路35亿只。(98、99对比分析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98、99公布数据;20数据来源: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有关文件)。

随着我国电信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电信行业管理政策将会全面转型落实创新。面对入世,从技术层面分析,随着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我国电信业在技术应用上与国外相比差距并不太大。从市场供求分析,在运营方面除了中国电信几大集团以外已有了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等还有发展迅猛的一大批isp,可以说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在设备制造方面市场开放较早企业已习惯了市场竞争。可以说我国加入wto,最大的挑战或者说最不适应的是我国的行业管理机制与政策。因为在电信业整体改革过程中,我国电信行业管理政策始终滞后于市场与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已成为了约束整体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我国电信行业管理可谓任重道远,我国电信行业管理政策将呈现以下趋势:

1.电信行业管理法制建设将加强。

随着技术与市场的变化,我国以原有垄断经营为重点而制定的行业管制政策必须创新转型。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进行信息产业“十五”规划的制订工作,预计信息产业“十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起草工作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按照wto市场管理的透明度原则,出于电信市场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各项法律与法规将陆续出台。目前《电信管理条例》正在报批,《电信法》的起草工作也正进行中。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将出台《外商投资电信服务业管理规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为了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业务竞争,建立起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方面的法规,将包括普遍服务金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电信业务许可证管理、互联互通规则、电信设备进网审批管理、码号资源管理、资费价格政策、仲裁机制等。

2.产业布局战略将会改组。

目前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卫星、中国联通等四个集团公司已开始运营,正确处理与其下属公司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形成多渠道融资格局,是其2000年的重头戏。对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来说,目前尚存在着产品结构趋同、没有规模、技术储备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克服投资分散,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出发,政府将会鼓励和引导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实施联合兼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建立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发展一批重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一批产业带,建立若干个面向电子产品的“大协作区”,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产品方向上,目前集成电路和软件是整个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扶持政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信息产业部将继续组织实施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专项,会同国家计委抓紧做好cdma移动通信技贸结合方案的实施工作。网络产品、数字化消费类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ip实用化综合接入系统等也是国家产业扶持导向的产业。

2000年中国联通cdma建设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联通cdma建设原则将坚持小容量、大覆盖起步,规模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沿海和长江经济带为龙头,成片建设,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覆盖。从国内行业政策出发,中国联通cdma建设应该会坚持以运营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原则,在cdma网络启动初期,会考虑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对外商的专利技术转让、设计和制造技术转让等方面的要求,以中国联通巨大的市场为条件,为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在谈判中争取有利的结果,真正实现国家技贸结合,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围绕入世cdma建设在我国一直有较大的变数,可以说对设备企业来说有影响其采购的前提,关键是设备制造企业有没有作好相应的准备、有无相应的供货能力。

3.市场消费需求将向多样化、边缘化发展。

通信消费需求趋于多层次、多样化,针对这一特点,运用新技术集成和开发新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不仅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庞大,而且大部分网络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这些导致网络智能化的因素很大一部分已经从网络的核心转移到了网络的边缘位置和接入点,核心网络功能将不断由集中向边缘扩散,核心网络成本在不断降低。一旦网络的核心部分建好,那么所有的增长都将发生在网络的边缘部分。新的用户将在此联入网络;新的应用将在此构建;网络向智能化的过渡也将在此发生。尤其是在已经建起了非常好的核心架构之后,并已经可以进一步拓展用户数量之后,情况更是如此。这些用户中包括企业集团用户也包括迄今为止仍只占到极小部分的个人消费者。网络在逐步从中心向边缘扩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检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保健等业务将得到快速发展,将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及社区上网。

4.西部大开发将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中央已提出了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将进一步刺激和增加社会对电信业务与产品的消费需求,为信息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落实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通信将有大的发展。西部地区的通信建设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适度超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四川、陕西等省将有较大的发展。国家将逐步建立普遍服务基金,从机制上保证各个地区通信协调发展。

5.出口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电信产品的出口近几年呈现上升的势头,但总体比例还很低。在扩大内需。

的同时,政府部门将积极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企业要积极寻找机会,加大一般贸易的出口比重,加强系统配套工程和“交钥匙”工程的出口;面对世界经济产业带的调整,有条件的企业可成为oem和odm加工制造中心;积极加强与跨国公司进行代理合作成为有国际水平的代理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亚洲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中心,使70%的加工贸易企业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我国成为一流或者二流的技术开发市场。涌现一批著名的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电子企业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形成20个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电子企业,形成10个以上国际著名品牌。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招标,使10年内有百家左右企业能够以“交钥匙”方式参与系统工程承包,以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随着我国加入wto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企业应认识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认识到市场法制和竞争规则,国家对通信发展的优惠政策已经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的行业管理政策必须同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电信业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的发展,优惠政策的逐步减少直至最终取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企业要学会在市场中竞争而不是等靠要政策,要转变观念转换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与市场开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特别是那些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落后、难以形成生产规模和效益的企业,快速的优胜劣汰将在所难免。

年中国咖啡行业趋势分析

在世界各地,人们越来越爱喝咖啡。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联系在一起。

咖啡市场现状:市场规模逐年上升。

咖啡豆,是指用于制作咖啡的植物果实,是咖啡行业的上游产物。近年来由于咖啡在中国的普及,咖啡豆种植有所提升。据农业农村部统计,自2010年起,全国咖啡豆产量逐年增长,其中2016年总产量达最高16.03万吨,随后逐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全国咖啡豆产量约为14.43万吨,较2010年增长近10万吨。

近年来伴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的咖啡消费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据美国农业部(usda)于2020年6月底发布的《全球咖啡行业发展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0咖啡年度中国咖啡消费量为325万包,约19.50万吨(人均15杯/年),同比增加4.8%。

肯德基门店数量领先,咖啡专营市场瑞幸、星巴克双雄鼎立。

肯德基、麦当劳作为老牌快餐连锁店,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门店数量相对较高,其中肯德基以5000+门店居于首位;瑞幸咖啡短短几年内以惊人的开店速度,在2020年一季度线下门店数量赶超星巴克,与星巴克并肩成为国内两大连锁咖啡专营店巨头,远超costa咖啡等连锁品牌的线下门店数量。

即饮咖啡:雀巢一家独大。

在即饮咖啡领域,雀巢凭借出色的咖啡体系在国内一家独大,占据超过四成的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星巴克凭借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市场,2020年拥有了5.3%的市场份额,成功挤进市场前三。

咖啡市场发展前瞻。

瑞幸在2019年的烧钱补贴对中国的咖啡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结合美国农业部发布我国的咖啡消费量在近年呈现不断上涨的态势,综合速溶零售咖啡向精品零售咖啡升级转型带来的价量提升,伴随近年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前瞻初步估计未来短时间内我国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10%以上的平均复合增速,无论是速溶咖啡亦或是线下咖啡门店都会迎来高速增长,预计2026年中国咖啡消费量将达到512万包。

年中国咖啡行业趋势分析

我国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到要加快具有区域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规模化建设,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深化数字经济与食品产业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实施“严密监管+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战略,确保“四个最严”落到实处,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积极调动和有效整合第三方力量,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随着饮食文化的交流,咖啡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喜欢,现如今很多上班族白领和学生党会在早上起床之后喝一杯咖啡,以维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569亿元,预计到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1130亿元。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同比增速在30%左右,中国咖啡市场前景明朗。

目前,星巴克代表的现磨咖啡消费和咖啡社交文化,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也愈加受到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在中国现磨咖啡消费市场中,咖啡品牌及零售的服务形式包括:非连锁咖啡馆、餐饮店里的咖啡消费、饮品店里的咖啡消费、便利店咖啡、自助咖啡机等。目前,我国最受欢迎的咖啡产品为速溶咖啡,占比或将持续增长。我国速溶咖啡约占我国咖啡市场总额的68%,即饮咖啡约占10%,现磨咖啡约占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消费者已逐渐接纳了咖啡,咖啡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生咖啡的消费量达19.3万吨,2020年达到19.1万吨,预计2021年将达到19.2万吨,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咖啡进口量总体下降;从2016年的355.2万包下降到2021年的285万包。2020/2021咖啡年度中国咖啡进口量为285万包,约17.1万吨。

近年来,随着外卖以及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国内外消费者对餐饮乃至咖啡的消费习惯已悄然发生变化,自提和外卖成为了消费者购买咖啡的新趋势。2017年底,新创立的瑞幸咖啡打开了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新零售模式。2018年9月,星巴克在中国正式上线外卖服务“专星送”;同年10月,麦咖啡也推出了外送服务。2019年5月,星巴克也在中国推出了在线下单到店自提的“啡快”服务。2020年9月早餐自提柜试运营,咖啡消费场景向多元化、轻便化发展。

相较于门店来说,智能无人终端所需成本更轻,不受场地限制,灵活性更强,因此,无人零售在中国大行其道。2020年1月8日,瑞幸咖啡亮相了两款终端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和无人售货机“瑞划算”,正式推出了“无人零售战略”,充分利用了中国互联网新基础建设的优势,驱动无人零售行业再次升级。在瑞幸咖啡带动下,无人零售或成咖啡消费新常态。

目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主力军以年轻群体为主,这部分群体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单一的咖啡饮品并不能满足他们长期的需求,咖啡品牌需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善于打造拥有独特“卖点”的咖啡产品,才能够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着中国咖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市面上会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咖啡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咖啡产品,对咖啡的口感想法越来越新奇,例如瓶装咖啡、啤酒气泡咖啡饮品、冷萃椰奶咖啡和加入氮气的气的冷萃咖啡等等;在盛器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咖啡杯,饮料瓶、啤酒瓶齐齐上阵;很多单品已经打破了故有的“咖啡”边界,变得越来越有融合感。咖啡与其他周边饮品的碰撞愈演愈烈,衍生出了咖啡果皮茶、咖啡面膜等产物。近年来,人们对体重的要求更加严格,以致衍生出低脂、低卡、低糖、高蛋白质的咖啡产品。

十大最好喝的咖啡。

中国医药政策趋势分析报告会议通知

高新技术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近年来,国家针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其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本文选取近三年安徽省相关减免税数据为样本,并结合合肥、蚌埠、滁州等地的实地调查情况,研究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效应,梳理查找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据此探寻改进和完善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特征分析。

(一)减免税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至201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享受各项税收优惠30.1亿元、42.8亿元和51.9亿元,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2.8%、14.4%和14.1%,年均增长31.3%。三年间,享受企业所得税政策减免户数由2011年的984户增加到2013年的1659户,累计达3804户。

(二)企业所得税是主要减免税种。2011年至201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额26.5亿元、37.2亿元和48.4亿元,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7.9%、86.9%和84.6%。增值税减免税额占比居于第二,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7%、10.9%和15.3%。

(三)税收减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11年至201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分别享受减免税额24.1亿元、30.2亿元和38.5亿元,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9.8%、70.7%和74.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减免税额占比增长较快,由2011年的5.3%增加到2013年的8.9%。

(四)股份公司是税收减免主力军。2011年至201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股份公司分别享受减免税额19.3亿元、26.9亿元和33.5亿元,占减免税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4.2%、62.9%和64.5%。私营企业减免税占比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3.9%下滑到2013年的9.8%。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11年的8.2%、8.6%增加到2013年的8.9%、10.5%。

(五)征前减免是主要减免方式。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从减免方式看,2011年至2013年,征前减免(指不须征收入库而直接减免的税款,这里包括欠税抵顶)占比分别为94.8%、94.4%和94.7%,退库减免(指已征收入库但通过审批办理的退库减免,包括由税务部门办理的即征即退减免和其他退库减免)占比分别为5.2%、5.6%和5.3%,征前减免是减免主要方式。其原因主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方面主要是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对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效应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安徽的落地实施,减免税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

(一)促进了产业发展。2011年至201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户数由1335家增加到2018家,其中营业总收入在亿元以上的由551家增加到731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由2011年的833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2053亿元;实现增加值由2143亿元增加到3013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4.2%增加到15.8%。

(二)促进了技术进步。2011年至2013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申请专利56817项,授权专利37371项,分别占全省专利申请总数和专利授权总数的26.2%和29.9%。与之相关的是,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企业当年收入的比重由2011年的3.7%上升到4%。

(三)促进了税收增长。从产业领域分布情况看,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及装备制造业,2012年该领域企业户数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户数的比重为61%。2011年至2013年,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税收由188亿元增加到225亿元,年均增长9.4%,增幅高于全部制造业税收0.8个百分点。

(四)促进了劳动就业。根据2010年至2012年参与调查的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数据(调查面分别为94.7%、98.7%、98.6%),安徽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49万人、51万人和58.3万人。

三、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执行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从安徽省的情况来看,税收减免无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通过调研发现,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在制定及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较窄。2008年,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核算范围进行了设定。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对于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活动范围作了具体规定。目前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虽然较当初规定有所扩大,但仍只允许对直接研发人员的工资等8个项目进行加计扣除,而研发人员的“三险一金”、研发成果的检测、鉴定费,知识产权申请费等都不允许加计扣除,《工作指引》扣除范围显得过窄。

(二)研究开发费项目内容不明确、管理困难。《工作指引》中主要列举了研发费的主要几个项目,但实践中,企业研发与生产是同时进行,部分机器设备及人员也是共用的,技术研究开发费支出与企业日常费用支出、生产成本等票据、项目相同,项目费用与非项目费用混淆,税务机关在事后审核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同时,部分企业因技术开发费归集过于复杂或无法准确归集而未享受加计扣除。以安徽地税为例,2012年征管的高新技术企业有572户,当年汇算清缴实际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只有313户;2013年征管的高新技术企业有678户,当年年汇算清缴实际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只有314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优惠政策并未充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作用。

(三)亏损企业及创业期企业等不能享受相应优惠。就零利润或亏损类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由于没有经营盈余,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对企业投资会造成一定影响,如滁州市地税部门管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21家因常年亏损不能享受该项优惠政策,占比达61.8%。就创业型企业来说,当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在研发成果转化前很难产生销售收入,也就不会有盈利,因而无法享受税收优惠。就稳定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之比未必会连续三年都能达到规定标准,若因此不能再享受税收优惠不符合国家产业扶持的初衷。

(四)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应用不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3〕14号文件规定:“试点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按此政策,蚌埠市地税部门管辖的38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13年可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4083万元,然而实际发生职工教育经费支出517万元,仅占工薪薪金总额的1.01%,其中有19家未发生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创新动力。

(五)优惠税率有下调的空间。近年来,对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的,在优惠税率20%基础上实行减半征收,大大促进了小型微利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特殊地位,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更低优惠税率是必要的。另外,在原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也是15%,其优惠幅度超过了50%。因此,可以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2.5%或10%的优惠税率,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六)基于企业而不是基于项目的税收优惠容易导致滥用。现行的税收优惠主要是对已取得科研成果、并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科技研究开发活动及其项目。这样的税收政策,一方面缺乏针对性,只是对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对在取得收入以前进行的大量科技投资、对创新的过程并不给予优惠,对技术创新的巨大风险未能给予有效补偿。另一方面,容易出现滥用优惠的现象,使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非高新(产品)技术收入(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也享受科技优惠政策,造成优惠的滥用。

(七)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积极效应没有显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45号文件专门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税收政策作了明确规定,但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数据显示,近三年个人所得税减免额均为零,没有企业享受到该项优惠政策。

按照财政部、科技部财企函〔2011〕30号文件精神,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内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本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奖励,技术人员一次缴纳税款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然而截至2013年底,蚌埠市地税部门管辖的企业中有18家办理了股权激励试点备案,却没有一户办理个人所得税缓缴备案手续,这说明有关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四、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与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收管理是充分发挥国家税收政策效应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与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在政策层次上加以完善,同时还必须在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与深化。

(一)切实加强减免税政策宣传。减免税是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重要方式,是税务机关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体现。作为肩负组织税收收入和落实税收优惠“双重职责”的税务机关,既要宣传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不懈努力,更要大力宣传税收减免在让利社会、扶持经济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要树立和落实问题导向,特别是要针对优惠政策执行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诸如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标准,以及技术转让、股权奖励方面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等,认真查找问题成因,分类采取应对措施,对于企业不熟悉的,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让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都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好相关政策;属于政策本身问题的,重新进行综合评估后加以完善,实现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二)形成有利于研发的税收激励导向。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期集中体现了高投入、高风险的显著特征,需要税收优惠政策的跟进配合,以保护企业扩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建议国家建立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允许企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税前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该项资金专门用于一定时期内的技术研发工作,这样可以让那些尚处于创业期、暂时没有盈利的企业也能享受到税收优惠。二是建议国家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将《工作指引》设定的研发费用核算范围,作为企业可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基数,使税法与《工作指引》在研发费用的口径上统一起来,尽量减少税企争议。此外,对于超过上年研发费的增加部分,可以给予直接抵免税额等更大优惠。

(三)明晰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地位。一是从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的条文明晰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发挥支持作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与其主营业务无关或关联度不高,政策的模糊容易给弄虚作假提供空间。二是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对新签订的独占许可协议或软件著作权转让协议明确规定需要备案。在未备案的情况下,专利让与方可能恶意与多方签订“全球独占协议”,也不排除一些企业单纯为获得高新认定资格,签署虚假的协议而故意不备案,造成“全球独占协议”泛滥。三是一些企业在申报时拥有的知识产权在高企资质有效期内失效,同时企业又在有效期内拥有了新的知识产权,对企业的此类行为应予以明确。

(四)统一研发费用归集口径。一是规范研发项目的会计核算。对于会计科目而言,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下增设“研发费用”科目并按照企业的具体研发项目进行辅助核算。通过这些明细科目的设置,可以保证研究开发项目费用归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相关指标内容应保持一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所涉及到的“研发费用”,其包括项目、内容、标准应保持一致,且以财务上核算“研发费用”发生额为基准,对于不符合“研发费用”的项目、内容、标准,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和专项审计时应予以扣除。若研发费用的认定标准一时无法过渡到会计口径或税收法规的口径,则尽快明确和完善工作指引中关于研发费用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其中容易产生不同理解的部分,要尽量明晰和准确。

(五)统一产品收入归集口径。一是单独建立明细核算。为了便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审计确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目录以及认定办法,对申报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进行认定,中介机构可以据此来确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此同时,申报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单独建立明细账目核算。二是明确收入指标口径的统一。保持收入统计指标的口径和方法一致,如对销售收入、总收入等企业财务指标应明确口径,原则上保持一致,既便于实际操作,也便于会计口径统一归集计算。同时,高新产品收入归集口径应与税法口径一致,避免出现在汇算清缴时出现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或调减,有利于外部使用者直观理解,提高收入指标口径的使用效果。

(六)更好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一是构建明确的研发项目界定标准。美国对其研究开发税收优惠中“合格的研发活动”制定了四方面的标准,但并未规定具体的研发项目范围。建议借鉴国外经验,扩大研发活动范围,建立通用的研发活动测度标准,使企业能够对研发活动和研发支出进行准确认定。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指标体系。从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点出发,对高新技术企业各项认定指标的科学性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提出不适宜指标值的调整建议。比如,受经济运行环境和企业成长阶段影响,销售增长率有时很难做到逐年递增;研发人员以及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科技人员的比例问题,与企业能否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等指标没有正相关关系,宜降低该指标值。三是全面加强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部门协作和信息反馈机制,对于日常管理中发现的不具备认定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税务机关应暂停其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并及时提请认定机构复核。

(七)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塑造。一是领导及管理层要正确决策企业的科研投入配比,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二是要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自身特点的健全的科研活动管理办法,形成科研投入产出测评体系。三是要营造科研活动氛围,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的持续技术创新工作,还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企业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内的科研课题及科研活动经费,获取政府的科研活动资助。四是要重视自身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积累,注重科技产品的市场化应用,持之以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结构与趋势分析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

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部分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经济增长起初会造成环境退化,但当社会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经济增长又会改善污染状况,提高环境质量.本文建立了量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关系的指标--脱钩指数,分析我国1990~间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关系的变化,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从结果来看,依靠经济增长最终能够解决环境退化问题,但这一过程的发生要通过环境经济政策的调控来实现.

作者:任勇安祺作者单位:刊名:环境经济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economy年,卷(期):2009“”(12)分类号:x3关键词: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大批外资机构人员和资金的介入让中国的保险业更加快地走向国际化。市场是很大的,当我们在成长的时候,同样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同样在迅速成长,国内的保险公司现在水准也很迅速地在提高。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策1.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思路是继续深化保险业的企业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改变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入深化,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社会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保险企业。继续培育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继续培育和发展国际的大型保险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完善保险市场的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设立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整体承保能力。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逐步建立同意、开放、有序竞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体系。

2.提高监管水平,防范风险要提高保险业监管水平,加强国际保险监督合作。一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及建立动态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控模式。三是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管理协会的合作。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逐步实现保险业监管的国际化。中国保险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保险业必将在开放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

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据瑞士再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库博预测,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10%。其中,他预测中国寿险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2%,而非寿险业务则在9.6%左右。去年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4.7%,其中,财产险增长13.6%,人身险增长59.8%。瑞士再保险公司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师黄硕辉分析说,尽管去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幅度惊人,但从长期来看,不可能持续这样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前几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中,很大部分是个别险种特别是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的热销造成的,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观念的趋于理性,单一险种搅热整个市场的现象将很难再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接受外资保险公司资本投入的同时,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或者购买外国保险公司的股份,甚至收购一些外国的保险企业。在险种开拓上,积极发展核能、卫星发射、石油开发等高科技险种,在业务经营上,通过再保险分入分出或国内外公司相互代理等形式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