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读后感(优质19篇)

时间:2023-11-27 05:44:02 作者:紫衣梦

读后感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可以记录我们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情。在下面的范文中,你或许会找到一些与自己相似的观点和情感,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读后感写作有所帮助。

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

一、 绩效考核的目的: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上级能够对部下具有的担当职务的能力以及能力的发挥程度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评价,进而做到人尽其才,客观合理地安置组织成员,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亦是对员工职务的调整、薪酬福利、培训及奖金核定的重要依据,明确员工的导向,保障组织有效运行,给予员工与其贡献相应的激励。

二、绩效考核范围:

商虎中国厦门分公司营销部员工(注:进入公司不满3个月者或者未转正者不参加季度、年终考核)。

三、绩效考核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和和方法为准绳;

2、考核力求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进行。

四、绩效考核的公式:

1、考核的`公式=每日规定任务(日清表)(20%)+业绩考核(40%)+个人行为鉴定及工作能力(40%)

2、项目各占分数比例:日清表总计20分占20%,业绩考核共计40分占40%,个人行为鉴定及工作能力共计40分占40%。

五、绩效考核相关解释:

1、日清表考核:考察员工对自身工作的预估及完成情况。其中包含有每日的电话量、预估意向客户、意向客户及成功客户,按照指标完成规定任务。

2、业绩考核:每月的目标业绩(由经理根据情况制定)是考核员工把意向客户转化为成功客户的能力,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体现。

3、个人行为鉴定及工作能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培养后备力量,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举止包括出勤),工作上的问题解决,为部门带来的帮助来判断给分。

4、考核的时间为月计,尔后季度小结,最后在年底报告会上进行总结点评。

六、绩效考核细则:

被考核项目的内容(以月计算,总分100分):

1、日清表:其中包括电话量、预估意向客户和意向客户;电话量占8%,预估意向客户占2%,意向客户占10%。

其中:规定的工作量是最基本业务要求,每一项都应该完成,而且超出部分不作累计,例如意向客户数超额完成了,但最多该项只能得10分。同样,业绩超额完成也只是最高的分值40分,但是会根据意向客户的转化率来增加工作能力的分数。

2、业绩考核:即每月的销售指标(由经理根据情况制定),通过有效的电话联系取得,是价值的最直观体现,业绩所占考核总分的40%。

3、个人行为鉴定及工作能力:行政部每月,每季度对所有营销员进行工作能力考核,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采用互相点评制,以保证公平、公正。占考核总分的40%。

其中:a、迟到、早退一次每次扣除2分;

b、旷工半天每次扣除5分依次类推;

c、忘记打卡每月3次以上(含)每次扣除2分

d、每月请事假1天以上(不含)每天扣除5分依次类推.

e、警告、记小过、记大过、每次分别扣除5分、10分、20分

f、嘉奖、记小功、记大功、每次分别奖励10分、20分、40分

g、分提出合理化建议且被公司采纳并经实践证明确实有益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h、无故不参加公司举行的会议、活动、培训者一次扣除5分依次类推。

4、日清表和业绩的分数可通过日清表的完成来了解自己的考核分数。

七、绩效考核时间:

1、月度考核:次月的第1个星期考核上个月的绩效,7个工作日内结束。

2、季度考核:每季度(分别为:1~3月第一季度,4~6月第二季度,7~9月第三季度,10~12第四季度)的第一个星期考核考核上季度的绩效,7个工作日结束。

3、年度考核:在放假前的最后一个星期进行考核。

八、绩效考核纪律:

1、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组织,慎重打分,凡在考核中消极应付,将给予扣除相应的绩效津贴。

2、考核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

3、弄虚作假者,绩效一律按总分的50%记分。

九、绩效考核仲裁:

1、为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持续改善考核方法,由经理和行政部进行监督。

2、监督人员负责处理以下事务:

a、对被考核人的监督约束;

b、对考核的意见处理;

c、讨论并通过各部门完成的绩效考核指标。

d、每半年检讨考核制度,视情况修订考核制度及指标(由经理最终审核决定)。

3、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持有异议时,可在绩效面谈结束之后的三天内向行政提出仲裁,行政部递交经理,逾期不予受理。

4、行政部接到被考核人的仲裁申请后,在考核期的第5天组织考核仲裁,仲裁结果为终审。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

绩效读后感

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绩效管理实务》这部管理学习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但提高了我管理知识的层面档次,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领受了一个管理的最大启示:员工敬业,首先从知道标准开始!

管理,始于教育(培训),终于教育(培训)。现场发生的问题,90%来自心态,10%来自知识。诚然,正确心态的建立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拥有及运用,是判断我们的员工是否敬业的标准,但员工敬业要从知道标准开始。《绩效管理实务》这部管理学习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管理者,你明白了、你熟悉了、你了解了还不行,还必须让你的员工也明白、熟悉、了解,然后才能体现在工作绩效中。而作为一名管理者,要追求团队绩效,就必须搞好组织中的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引人、用人、育人、留人”工作。所以,抓好员工的教育训练,时时让他们知道工作的目标和标准,才能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每当员工工作表现不尽如人意、员工流失率高、团队绩效下降时,我们就说员工不敬业了,不对公司负责了。与其说他们的表现令你失望,不如说你没把你的员工教育训练好。这好比教练常被下课,而队员一般不会被下课一样。

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呢?《绩效管理实务》给我的启示就是:

1.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尽量让每个人的付出与报酬成正比,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2.加强员工规范化管理及人性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目标,加强管理沟通,建立反馈机制等。

3.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思想:依靠人、关心人、教育人、培养人。

同样,怎样能让你的员工更好的知道工作标准呢?我认为要想让你的员工更好的知道工作标准,你必须抓好员工的入职、岗前、在职训练三项基本工作。

入职训练,首先从友善的欢迎开始(这一点也是我们广大管理人员疏忽之处),让新进的员工很高兴地加入你的部门。车间有时也正因此项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了部分员工的流失。

在职训练,要抓住以下要义: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做作看、看他做的怎么样。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关注,以鼓励为主,时常询问,要不厌其烦,对员工在工作上要循序渐进,对其所犯的小过错不要横加责难,何况“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尤其在当今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时代,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广大的管理人员谨记和深思!我们鸡加工厂每月、每年都会有不同数量的员工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对员工的教育训练方法与态度有很大的内在联系。例如,为很好的帮助新进员工,我们鸡加工厂实行了“一帮一模式”,而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虽填写了“帮带”表格,但由于管理人员落实不力、严重缺少关注力度,更甚者感觉新工“太笨”不可教,致使新工长期处于“自学”状态,他们的意见很大。是的,新工也是社会人,更是经济人,他们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挣得经济来源。

人永远都是市场竞争游戏规则的主体,尤其在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当今社会。谁把“人”的工作做好了,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而判断是否把“人”的工作做好的标准就是员工的敬业程度如何。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从知道标准开始!而标准的传达需要我们每一个管理人员用心去做,它要的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以上是我对《绩效管理实务》这部管理学习碟的一些切身感受,它让我受益匪浅。

绩效读后感

绩效一个永远的话题!这是付亚和教授和许玉林教授在《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这本书中的封面辞。绩效,一个常常挂在嘴边的词,一个所有组织都不得不关注的话题。绩效到底是什么?绩效有标准吗?绩效可以衡量吗?是否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预测绩效?对绩效进行考核有价值吗?为什么绩效考核总要面对那么多的矛盾和冲突?有了绩效考核就能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吗?为什么我们的绩效考核总像是在做无用功?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会影响绩效吗?怎样才能科学地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怎样才能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绩效,一个永远的话题!

绩效是结果,绩效是行为,绩效是高绩效与员工素质的关系。绩效考核是指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才用科学的考核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一个是人会感到焦虑的事情。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绩效考核的结果不理想使得绩效考核更加难以开展。很过时候绩效考评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使得绩效考核只是走走形式,甚至是草草了事,成了摆设,一个好的绩效考评可以促进公司的发展,员工的工作态度的改善,有助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考评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由于很多员工对绩效考评的不理解,只是传统的观念,认为奖罚才考评的,这样大大的减弱了考评意图。

目标考核,考核的时间,考核的结果的应用,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良好的沟通,用事实考核作为考评依据。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及职业发展密切相关,360°考核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综合系统。绩效考核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与评估本身,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相关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有效地绩效考核依赖于整个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效地绩效考核来支撑。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构建,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形成的过程控制:持续的绩效沟通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工作,以分享有关信息的过程。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一种有组织地、系统地收集有关员工工作活动和组织绩效的方法。

一、考核缺乏高级管理层的支持、考核过程形式化、考核缺乏沟通、考核和结果无反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脱钩。

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最后一步,是由员工和管理人员一起。回顾和讨论考核的结果,如果不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员工,考核将失去极为重要的激励、奖惩和培训的功能。绩效面谈,工作业绩,行为表现、改进措施、新的目标汉堡法bset法b就是描述行为,即第一步先干什么事;e就是表达后果,即表达干这件事的后果是什么;s就是征求意见,即问员工觉得应该怎样改进,引导员工回答,由员工说怎么改进;t即以肯定和支持结束,员工说他怎么改进,管理者就以肯定和支持收场并鼓励他。绩效面谈的目的是实现员工绩效的改进,这个改进过程需要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基于支持,所以企业要首先完善绩管理体系。其次使用smart理念引导绩效面谈。smart理念中的s值得是面谈交流要直接而具体,m指的是面谈是一种双向的沟通,主管应当鼓励员工多说话,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a指的是绩效反馈面谈涉及的只是工作绩效,是工作的一些事实表现,而不应讨论员工个人的性格。r指的是面谈需要指出员工的不足指出,但不需要批评,应帮助员工改进不足之处,指出其绩效未达成的原因;t指的是没有信任就没有交流,沟通要想顺利进行并达到理解和达成共识,就必须有一种彼此相互信任的氛围。

考核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连接个体计绩效和部门绩效与组织战略目标起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通过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达成的承诺,基层员工与高中层管理人员都可以进行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沟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核体系;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方法,它通过四个相互关联的角度及其相应的绩效指标,考察公司实现其远景及战略目标的程度。这四个角度分别是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发展。基于标杆管理的考核体系,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标杆管理,功能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产品的标杆管理,过程标杆管理,管理标杆管理,战略的标杆管理,最佳实践标杆管理。以任职者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素质是能区分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包括技能、知识、社会形象与自我形象等。以素质为基础进行的绩效考核不再将目光仅仅关注于知识、经验、和技能等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信息,而是更加关注于那些隐藏在冰山之下、不为人们直接关灿但却对绩效形成起决定作用的部分。

人的事情,这样考评下来,显然会计人员会感到很是焦虑担心。以至于在会计活动中,出现一些错误的事情,甚至做起来和事老,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这时就需要绩效管理人员出来进行一些适当的考评调节,看看那些考评方法适合那些人群,那些考评方法适合其他人,或者是几种方法的连接在一起,然后做到公平,公正的,公开的考评,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客观的考评结果,最后可以真这个起到绩效考核的目的。

地填补,这对企业的绩效有了一个更高的挑战,不再只是简单的考核,然后对员工进行奖励或者惩罚,现在的绩效是一个对人员的考核,然后改进其不足,使其能够更好地返回其潜力,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把每个人的技能,知识,潜力返回到极致和企业共同做大蛋糕,大家共享利益。基于这种理念,大部分企业采用了目标管理的办法,让员工自己和企业共同制定自己的目标,在企业战略大的环境下,双方经过面谈,协商,共同制定出一个合格,对员工,对公司都有利的目标,这样让员工自己参与的活动方式,可以促进员工自己的积极性,在任务完成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同时是自己所说出来的,在以后的考评中,员工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结果,同时更好地改进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加的合理化进行自己的目标设定。和企业共创明天。在考评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考评方法是关键,如何考评也是关键,就出现了关键绩效考评法,关键绩效考评是在员工工作当中,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一些事情可以起到80%作用的工作事项。把这些作为一个工作考核点,对员工本人来讲,也是比较容易比较的,更是可以很好地进行一些薪酬,职位的划分,使得员工自己可以心服口服。在企业中,如何激励员工,公司也会用到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基于人的本性,总是向好的看,那么就出现了一种标杆管理,在一些领域,一些工作当中,给一定的标杆,把好的事情,好的服务,好的业务流程,在公司中宣传会起到这样的效果,人人效仿,最后把企业做好,基于自身的基础,然后借鉴其他企业好的事仪,努力向其靠拢,把自己的企业做到最好。同时在企业中,很多时候,客观的东西是可以用标准或者一些制度来衡量,有了好的标准,好的制度,可以对一些事情做一些好的改良,但是在企业中,现在企业中,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对绩效人员来讲就是一个麻烦,人的素质是很难评价的。一个人有的素质可以评定,那些是可以看见的,在冰上上面的,那么在冰山下面的,就需要我们去发掘,素质很难懂得东西,在现代考核当中,我们需要将其加入其中,建立素质模型,在考核当中,根据公司具体事仪,相应岗位,相应人员给出相应的素质评定表,在人员的发掘方面会有很好的作用,人的潜能发挥,绩效的考核评定,绩效管理,开发人的潜力,对企业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公司有很多种,理论知识只是把过去的经验拿来加以。

总结。

具体到公司需要很好的评定根据公司的现状未来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办法。只要是企业发展的绩效就是好的方法未来还有很多种方法的产生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绩效一个永远的话题。

绩效读后感

本次公司倡导的读书活动,我选择阅读了一本管理方面的书籍,是彼得.德鲁克大师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从中得到几点启发,现在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一生共著书39本,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这本书发表于1966年,曾经是西方职业经理人必读的经典书籍,至今已经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在书中德鲁克大师重点阐述了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改变管理思想。

德鲁克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领导,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管理者与体力工作者的工作区别在于,体力劳动者强调要把事情做正确(dothethingright)而管理者工作强调的是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gettherightthingdone)其本质上是思考或脑力活动,其结果是知识、创意、见解或智慧,而不是价值和财富,思考本身也可能没有结果。需要通过自我管理的有效性,使知识转化为他人的行动,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成果或绩效。这种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为其他职务,其他部门,和整个企业做贡献,重视发挥自己、下属、上级的长处等等,这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组织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组织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下属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腐败”,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组织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尔将军成为一代将领。

2、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下属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3、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有效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所以会与当时的“众所周知”的看法大不相同。

绩效读后感

公平体现在公司管理的每个方面,如招聘时的公平、绩效考评时的公平、薪酬系统的公平、晋升机会的公平、辞退时的公平,以及离职时的公平等等。

公司不断追求进步表现为:重视培训、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

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培训已成为公司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要职责。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自身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他们衡量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公司,发展的机会多,培训的机会多,就意味着晋升的机会多。所以,培训也是员工选择公司的一个优先的指标。

培训的方式可以分为:职前培训、矫正培训、晋升培训、交叉培训、再培训等。

三、

创建自由开放的公司氛围。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员工普遍希望公司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系统,能给予员工足够的支持与信任,给予员工丰富的工作生活内容,员工能在公司里自由平等地沟通。

古语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要想使公司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必须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与授权,让他们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放开手脚,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出来。

在自由开放的公司氛围里,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充当的角色应当是教练的角色。教练工作不仅是训练,而且是辅导、参谋、揭露矛盾、教育。训练工作要求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具备倾听的能力以及表达真实的赞赏、感谢的能力。通常在“首次”做某事之前或之后要进行特殊的鼓励时,或在纠正错误时,需要进行训练工作。辅导就是帮助能力出众的人体现出自己的能力的工作。参谋就是当发生问题、工作受到影响时,给予员工建设性意见、支持和鼓励,并进行双向的讨论。揭露矛盾就是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员工的重大工作失误正面地公布出来,由众人一起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教育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培训。

自由开放的公司应当给员工提供工作轮换的机会,让员工到本职以外的部门和工作岗位上任职。这种任命一般是暂时的。可以保证员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对工作保有新鲜感。

自由开放的公司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促进员工间的关系,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更有效地传达。人力资源应利用好员工谈心。通用人力的努力使公司更像一个和睦、奋进的大家庭,互相尊重,彼此信赖,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亲切。

四、让员工享受春天般的温暖。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群体的温暖。一个关爱员工的公司必将使员工满意度上升。关爱员工的公司要给予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足够的工作支持,使员工安心地在公司工作。

关爱员工的公司善于鼓舞员工的士气,适时地给员工以夸奖和赞扬,在员工做出成绩时向员工公开地、及时地表示感谢,并组织一些联欢活动使员工分享成功的喜悦。

关爱员工的公司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注意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公司可以在制度上做出一些规定,如带薪休假、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障等制度,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

五、构筑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

在公司,能够使员工产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来自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认同感、构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形成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

公司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首先表现为经济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公司追求效益目标是其存在的前提,员工获得经济利益是其最终的目的,公司最大的经济效益与员工最大的满意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员工的满意必定会带来公司的效益,不考虑员工个人利益而获得的公司效益是不会长久的,也谈不上真正实现了公司的经济目标。公司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使员工深深地感到,惟有促进成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在工厂改革进入关键时刻,只有在利益一致的激励下,用团队精神大力开发公司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奋斗气势,这种作用对公司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以上五点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方法,当然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多样的。关注员工满意度,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员工满意度,还应当注意对这些措施的反馈控制,要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以修正或强化公司为提高员工满意度所付出的努力。

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靠待遇留人的“三留人”策略应该是提升员工满意度、成功实现内部营销方面值得重视的思路,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让人才各得其所;满足员工不断提高和进步的需求,为员工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将员工的个人事业和公司事业统一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唯有优秀的员工才会成就卓越的公司,只有让员工与公司命运与共,公司的发展才会基业常青。

绩效考核表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公司内推行绩效考核工作,以建立长期、稳定和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的评价,挖掘员工潜力,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为员工升迁、奖惩以及薪酬调整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为员工与上级领导之间提供一个正式沟通的机会,并使员工清楚公司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本规定适用于2014年9月30日以前入职员工。考核表分为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其中管理人员包括:项目部主管及以上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包括:副主管以下员工;所有参加考核人员均应认真填写考核表。

以考核前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实际表现为依据。考核人要对被考核人员的工作表现评价要客观、公正,尽量使用量化指标衡量,必须根据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作出评价。必须排除考核者对被考评者的好恶、同情心等偏见。

1、考核分为自评、初评、复评、审核。

2、自评:应由被考核人自己给自己打分。被考核人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自评分数不计入考核总分。被考核人可以在员工意见栏反映自己对公司、对项目部或对员工绩效考核的意见和建议。

3、初评:由被考核者的`直接主管或是以主管为核心的一个评价小组。考核者应在评核前与被考核人进行绩效面谈,听取被考核人意见,指出其成绩和不足以及应努力的方向。初评者在意见栏里详细填写对被考核人的考察意见,针对被考核人素质条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复评:由再上一级领导负责打分评判,如发现初核打分与员工自评打分相差悬殊,应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以求得更加公正、客观。同时对初评者的工作能力、水平和客观、公正性有一个了解。

5、审核:由人事行政部根据初评、复评打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最终分数,并对各项目部所有员工绩效考核情况进行综合统计。

6、公司领导层可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制定员工晋级、加薪、降薪、辞退等方案。

7、本次绩效考核增加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除了延续以前的绩效考核方式:一线普通员工参加工资固定调整绩效考核;部门、区域负责人或骨干员工参加每月根据绩效及总部检查的情况而浮动的绩效考核。项目经理参加浮动奖金部分的绩效考核。

8、由总部规定考核额度并于每月5日之前将考核打分及奖金额度下发到项目部,项目经理于每月10日前将奖金分配表报到人事行政部。项目经理的奖金部分由总部根据每月检查打分情况确定;职能部门经理的奖金由总经理根据当月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确定。

自评

初核

复核

普通员工

员工自评

直接主管

项目经理

主管级员工

员工自评

项目经理

副总经理/总监

总部人员

员工自评

本部门经理

总经理

经理级员工

员工自评

总经理

1、 各项目部于2014年12月25日前将绩效考核表交到人事行政部。

2、 考核人及被考核人均要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认真填写绩效考核表。

:。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表范本。

绩效读后感

首先在我拿到书的时候,我特别感谢我的老板。他不单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还愿意带领着他的员工去共同进步。我必须足够的努力才能不辜负老板的期望!

书的引言就谈到:一个企业不谈绩效会怎样?

通过我对全书内容的理解,如果没有绩效就没有目标,大家干多干少会一样的,工作效能会越来越低,人效也会越来越低,这样的企业如果能成功是偶然的,不成功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要设目标、控监督、做绩效。做绩效的目的是让企业有利润,员工收入增加,并且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哪些是关键点,如果这个点不做就会影响企业的规划目标,同样会影响个人的工资收入。

因此我们就要从设立目标开始进行下面的工作,书中详细提到几个关键公式:如何计算人效的公式,其中每百元工资销售额可以用在我们海洋生物的育苗室和海参圈员工。

薪酬设计与变革,给我们规范了薪酬应该具有的特性:1.规范性:有相应规范的制度,员工根据制度就知道自己应该拿的工资范围,二不是要工资和谈工资。2.公平性:制度的制定要有公平性,让员工认同,并顾忌到员工的感受。3.激励性:弹性薪酬的设立并将绩效融合的工资中,而不仅仅是挂钩。4.增长性:让员工对企业充满希望,看到未来的前景,并使员工能衡量出努力的价值。

对本书的阅读我知道我们过去做绩效经常存在的问题并且是下一步我会重点去做的事:1、没有对被考核者进行有效的辅导。2、考核过程及结果没能及时传递到本人。3、关键点没有设置考核目标。

预算与管控,在未来三年的绩效中我会重视预算的价值,督促吕总、会计和各个核算单位的责任人将目标深入细化分解。每笔费用都有责任人,并及时将一个周期的费用情况及时传达至发生部门,让每个核算个体对自己的费用做的心中有数。并及时做到改善。

书中的积分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员工主动想要做更多的工作,而不是分内工作要安排,分外的更不想去做。下一步我们会采用积分式绩效管理方式,让员工快乐的工作和绩考。

本书是通过十个章节的来讲述如何打造系统高效的薪酬绩效体系,如何抓住关键点并进行考核,从而将制度落地。

绩效读后感

《绩效飞轮》概括说来是一个齿轮系统(明确目标-方法与措施-评估检查-激励奖罚),这四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简单地理解前三个侧重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强调专业性与技术性;至于激励奖罚则侧重人员管理,强调技巧与艺术性。然后,这个系统”简单概括就是制度加表格,通过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同时通过表格要求按部就班地去做。这里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制度,它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合理的、明确的,让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二是表格,它必须是清晰的、有条理的,并有一定的可操行。纵观绩效飞轮,特征是复杂事情简单化,所谓的简单就是明确、条理,容不得半点含糊,从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工作任务还是工作内容含糊、概念性的东西会让人困惑,然后做事情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结果,而这结果通常都是达不到我们如其目标的,特别像我们灌装人员素质相对低的部门,也就是说:含糊意味着存在不可控的风险。而绩效飞轮是结果导向,强调整个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而且越简单越明确越有效,所以它确实是个很不错的管理工具,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谈及明确目标,它就是一个明灯,指引到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而在企业生产经验中,除了具体有指导意义,它更是代表了我们未来工作的任务与重心。这几年公司终于把企业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开始做战略规划了,即十二五规划、双聚焦战略,确实为我们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目标也非常明确:做中国中高档啤酒领军者!围绕这个目标,战略系统的许多环节相继开始运作了,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人员培养和培训方面的工作,进珠啤这几年我不断地观察身边的变化,由于公司发展与市场竞争让我们求贤若渴,可我们的人员资源总不能及时跟上,这时候我想,我们人才培养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因为我们人才成长过程规划性与辅助性方面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很多时候都是单凭个人自我历练修行的、甚至都是跌跌撞撞自我修炼。当然个人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是无可置疑的,但若是能收到公司组织系统的、更明确的指引与辅导,那人才成长的效率就更高了。

在基层管理工作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人才需求的紧迫性,目前基层员工中,随着人员的流失与劳动力结构老化,除了为数不多的骨干,其他基本上都是很多都是上了年纪已经相当的老员工,除了仅剩不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业务知识、技能水平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人员精简的大趋势上,他们很多时候明显跟不上形势节奏,有的甚至出现了技能退化的现象,对此,员工队伍的建设以及他们工作技能的提高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强大的企业来自与强大的生产力,而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劳动效率,因此,我在目前基础管理工作中,除了监管要求,我从事更多的是现场指导与教育,而且我清楚知道只有他们掌握应有的真本领,然后才能应付日常的工作甚至处理大大小小各种问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就更容易顺利完成。像这种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想是跟公司十二五所提及的人才计划与目标思路是一致的。

其实关于目标我们更担心的是员工忽视组织目标或任务的关键性,甚至对组织目标理解存在偏差,或者脱离组织目标,就如我们带头的拼命吆喝向前划桨,下面的队员无动于衷或随意或无目的或胡乱的用力,这样子船最终行驶的方向与速度肯定是不如人意的。所以我们更强调的是:目标明确,目标一致,万众一心,努力前进!

对于绩效飞轮系统中明确目标,有以下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注意:

1、实现目标的五项原则:是否明确、可否量化评估、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挑战性、有没有时间限制。

2、制定目标的四大关键:责任者、数字量化,分解细化,时间限制。

3、目标制定涵盖的内容:财务指标、客户指标、管理和流程指标、产品指标。

在学习过程中是我感触良多的是那么一句话: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只要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绩效,要么产生正面绩效,要么产生负面绩效。李践认为,让员工们“千斤重担万人挑”的关键点就在于数字量化的绩效!直接数据说话,避免过多的形容词。

要有年、月的全部分解。李践说,公司2007年的各项数字早在2006年12月之前就已经全部分解出来了,他们在做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目标和数字是多少,他们会准确地把所有数字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是每日。在对数字层层分解之后就要开展第二步,即时间对接。每个人的年度指标、月度指标、周指标、每日指标都要全部进行分解。因为,只有分解出数字来才能测评他做得对与不对,没有数字都是无效。目前我司kpi绩效跟它也这个类似。但是飞轮绩效中能把人事培训、后勤服务(保安、清洁工)、创意部门等工作难以量化考评的也可以通过改进制度、时间圆饼图、二八原理等方法进行绩效考核,这种对于问题思路与创意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分解细化过程必须有时间限制,我个人理解就是按时间限制进行工作倒排计划是个很不错的方法,对每个时间节点上都进行相应的进度控制,一定要准确估算进度跟踪,特别是所谓的关键点,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谈及方法与措施,方法与措施必须密切联系我们的目标,它们必须是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否则就是不合理或者失败的。常言道:方法总比问题多,而对于解决问题工具我们也学过不少,像之前vpo所推行的头脑风暴、鱼刺图等等,方法与措施说白了就是对我们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的考验:毕竟实现某些难度较大的目标很可能一定技术力量才能攻关解决,而这个攻关难题的过程同时也很可能涉及到众多部门的协作,这里里面就涉及到沟通合作与资源共享,就需要到管理艺术,就像我们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纯生保质保量,特别是质量方面的工作,如纯种酿造、设备工程质量、生产部门基础管理等多个方面工作中就有不少亟待我们努力攻关的难题,只要准确合理的方法与措施才能顺利我们过关斩将、实现目标。其实在我司历经二十六个春秋,在行业发展中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属于国内前列,所以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也相对成熟,也就是收方法措施方面是积累了不少良好的经验与基础。尽管如此,我们却面临着员工队伍劳动力结构老化、素质相对较低而且积极性、主动性差较为普遍的情况下,而目前不少方法措施很多来自于职能部门制定,在实际推行或执行中在指导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实效性方面多多少少会存在某些不足,有些只说明了要求达到的结果但是过程具体怎么控制就缺乏指引(特别是一些异常问题处理或判断)。因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基层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传达、执行无误到位,务必站在操作工角度思考完善技术要求与执行控制的细则,然后花很大的精力辅助员工熟练掌握巩固,它值得我们花更多的精力把要求与任务具体化、简单化、通俗易通、务必让素质更低更低的老员工也一目了然,正如李践所说的:把傻瓜变成天才。总言而之,方法措施的指导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实效性是非常非常重要,否则只会成为空中楼阁一纸空谈。

谈及评估检查,在绩效飞轮的转动中,首先是把目标列出来,然后逐一找出方法,第三步就是评估检查。李践认为,人都是趋懒避苦的。领导者就是检查者,安排的工作必须检查。没有检查就不会有执行力,所有的东西都在于检查、落实。检查也要形成系统,即形成表格,而且检查也是要分层次来做。每月有检查,每季度有检查,每年有检查。每个环节人员逐级对照目标、对照中间过程、对照结果,通过自查、互查、自检、专检等方式进行检查,然后定期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总结的套路要求如下:总结的格式是四个问题,一是按时间频率的总结{即每天、每月、每季度、没年度,二是按事件属性),找出差距。第二个是找出改进计划。如果成功了,成功经验是什么,如果是没有成功,那么失败的教训在哪里。第三个是把日后的计划列出来。第四个是措施的计划是什么。目前我们在检查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存在有待气高,经验主义、随意性比较强,检查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且评估总结的能力稍差,谈及激励奖罚,放在李践的飞轮绩效管理中,我的理解是前三部分属于机械框架部分,激励奖罚则是润滑剂、催化剂,因为他是专门围绕人做管理文章的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从个人角度,对这一块颇感兴趣,故此在分厂组织观看飞轮绩效视频后也专门上网查阅了相关信息,发现李践的奖励积极确实有点意思。

有的管理者都不要低估物质的力量。李践还介绍了一些具体措施和手段,但是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在奖励措施上要多元化,在多层次,在各个方面都要去奖励员工,要拥抱他,要拥护他,要赏识他。多元化多层次,就是达到一个级别就奖励一次。其中有骆驼奖、骏马奖,还有最可爱的团队等、其他的激励项目还有很多,包括读书、福利、升职激励、还有听课激励等,最有意思的就是ceo宴请优秀员工及其家人聚餐,这种关怀技巧真的极具感染力。

同时他认为要确定多种档次的薪水,原因在于企业要想获得快速的成长,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及时地淘汰不适合的员工。单一的薪水标准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多档次的薪水标准,要与在企业中推行“赛马制”相辅相成的。而事实上,他们公司总经理到所有员工,包括财务部、办公室、后勤及清洁工、保安,85%的薪水都来源于绩效,而绩效是和利润挂钩的。所有员工都把以卓越的服务为客户有效提升销售、突破绩效极限当作首要重任。因为他们很清晰的知道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是他们决定了企业的成长、决定了员工的收入和发展。而在他们的公司采用绩效导向的方式来确定多种档次的薪水,按照既定的标准,预先制定每月、每季度、每年的绩效任务计划,最终按照绩效完成情况将员工分成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对绩效完成比较好、能力强的员工,把绩效英雄的称号授予他,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公开表扬,并立即进行奖励。第二个档次,是绩效完成情况处于中等水平的员工,要给予他们提示和警告,适当地降薪、降级,然后用强化培训的方式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使他们重新获得提升。第三个档次,是绩效完成情况较差的员工,要采用末位淘汰制。如果累计警告三次,还是排名最后,就要劝退或者请辞。有一种员工,虽然任务完成得不好,但他心态好,表现得非常积极,同时对工作非常努力、认真和乐观,就要再给他机会,让他有时间找到方法、创造佳绩。如今的风驰绩效英雄,最初也曾因任务完成不好被警告过,但他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突破。要提倡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实施末位淘汰制中,被淘汰的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绩效下滑的根本原因不是完成不了,而是心态受到消极的影响,对工作丧失了激情和兴趣。

后勤或者专业的员工眼红营销人员收入的现象,让他们知道这是无谓的攀比,不能去妒忌别人的财富。因为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岗位,核算标准不一的。如果你也想获得高额奖励,就立即行动起来,做好准备,突破自我,到一样的平台上去用实力争取完成绩效任务,获得成功。李践认为,企业需要不断地设定新的标杆,让员工看到新的目标,同时不断地激励他们。企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员工,激发他们内在无穷的潜能,让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中,不断地突破新的绩效极限。在李践看来,企业要创造一个固定好的环境,让员工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利益及发展的道路。同时,处罚到什么程度?胆战心惊!设立电网,就是每一个岗位上设立一个最低标准。李践在公司内建立了很多电网,每个岗位每个员工,一进来就受教育,你的工作是什么,你的工作标准是什么,你达到了公司怎么样奖励你,如果没达到公司会怎样惩罚你。如果同意了就签字,如果不同意就什么都不要干。

一、而且奖池吸引力是否有待提高,或者给予了某些部门单位一定的自由掌握空间但是各自推行的奖励法则细则仍有待完善明细,还有兼顾相关单元的情绪方能以示公允。例如非定岗人员(顶岗、插班、机动、实习等方面的人员流动频繁的短暂性行为,对于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技能与技术经验缺乏,但是他们很多时候是用作弥补生产流水线人员紧缺的,上岗前可能经过简单的指导有些甚至未来得及培训就上岗使用,这种模式使到本来素质不高的他们的技术与经验永远落后于岗位所需的,从而使其工作中存在很大的不可控因素甚至是边际危险,所以在结果导向的电网建立推行前,必须想办法辅助员工克服这个困境,否则电网很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绩要求是三个月必须达到60%,如果达不到就离职。李践的妹妹曾来公司工作,她一来到公司就面临考核问题,差点没能过关。后来,她当上了经理,但是,由于业绩未达标而被迫自动离职。李践说,离职前,他妹妹曾要求他再给她五天时间,因为她有一个大单要签。但是,李践没有同意,因为根据规定,时间已经到了。多么可爱的企业家啊!

面对目前行业竞争激烈,人力成本升高、人员精简呼声高涨的严峻挑战,我们基层员工队伍仍处于简而不精、缺乏激情活力、非积极的亚健康状态同时又没有退出机制,对于我们管理人员来说,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真是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如何使用激励奖罚这个润滑剂、催化剂确实至关重要。

话毕,感谢飞轮绩效。

李毅祥。

猪的绩效考核读后感

海底捞总部对分店的考核中都不考核利润指标。不仅如此,张勇对海底捞总公司每年要赚多少钱也没有目标要求。

他说:“考核利润没用,利润只是做事的结果,事做不好,利润不可能高;事做好了,利润不可能低。另外,利润是很多部门工作的综合结果;每个部门的作用不一样,很难合理地分清楚。不仅如此,利润还有偶然因素,比如,一个店如果选址不好,不论店长和员工怎么努力,也做不过一个管理一般、位置好的店。可是店长和员工对选址根本没有发言权,你硬要考核分店的利润,不仅不科学,也不合理。”

黄铁鹰说:“利润多少同成本也有关,各店起码对降低成本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吧?”

张勇说:“对,但店长以下的管理层能起到的更大作用是什么?是提高服务水平,抓更多的顾客!相对于创造更多营业额来说,降低成本在分店这个层次就是次要的了。”

“随着海底捞的管理向流程和制度转变, 我们也开始推行绩效考核。结果,有的小区试行对分店进行利润考核,于是就发生扫厕所的扫把都没毛了还用;免费给客人吃的西瓜也不甜了;给客人擦手的手巾也有漏洞了。”

“为什么?因为选址、装修、菜式、定价和人员工资这些成本大头都由总部定完了,分店对成本的控制空间不大。如果你非要考核利润,基层员工的注意力只能放在这些‘芝麻’上。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马上就停止对利润指标的考核。其实稍有商业常识的干部和员工,不会不关心成本和利润。你不考核,仅仅是核算,大家都已经很关注了;你再考核,关注必然会过度。”

黄铁鹰问张勇:“你们连每个火锅店的营业额也不考核?”

张勇说:“对。我们不仅不考核各店的利润,我们也不考核营业额和餐饮业经常用的一些kpi,比如单客消费额等。因为这些指标也是结果性指标。如果一个管理者非要等这些结果出来了。知道生意好坏,那黄瓜菜早就凉了。这就等于治理江河污染,你不治污染源,总在下游搞什么检测、过滤、除污泥,有什么用?”

上面是《海底捞你学不会》中的原文,下面把我收集到服装公司的三个案例分享一下

领导的话是这么说的:“小王,你知道我对你的期望吗? 以你的能力,不应该是86分的, 我对你的期望是90分以上, 甚至95分以上, 你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 而小张她呢, 我对她的期望是60分, 她都65分了,是超出我的期望,你知道吗? 你呀, 好好努力,调整一下心态,别让我失望,知道吧?”

小王心里嘀咕“那您还是别对我这么高期望吧”

案例2: 某一位陈列师小陈,在陈列部主要负责橱窗设计工作, 每年的春夏秋冬4季的货品上市时间分别是1月下旬、4四下旬、7月下旬、10月下旬,按理说, 每季的橱窗道具应该和货品同时到店, 但小陈的工作做得不够出色, 每季的橱窗上市时间都要延时1-3个月时间,经常是秋季快结束了,秋季橱窗道具才到店铺.店铺的投诉不断,甚至有店铺拒收道具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工作成绩,小陈每月的绩效考核依然是接近满分,结果是“优秀”

还有一次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全公司公认的一个很优秀的员工, 竟然被他领导评为“d-不合格”,这名员工找到领导的领导诉苦, 又重新改为“b-优秀”

能过上面3个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人治的社会里,上级的赏识是升官的唯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包括绩效考核.

不用拿国外的公司来反驳我,我的这个结论有个前提 “人治的社会”

大家看到这么多不合理的绩效考核,肯定很想知道海底捞是如何考核的呢?

张勇说:“我觉得公司把结果指标作为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和员工身上,然后按此进行考核、激励和惩罚的做法,听起来科学,很有道理,但做起来太难了。因为企业绩效是所有员工协作劳动的结果,每个部门和员工的作用不同,指标就应该不一样。怎么确定这些指标,必须要懂行的人做才行,否则一定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考歪了。我说的懂行,可不是懂人力资源,而是要懂得做生意和管理的人。

“我们现在对每个店的考核只有三类指标,一是顾客满意度,二是员工积极性,三是干部培养。”

黄铁鹰说:“这些指标可都是定性的,你怎么考核?”

张勇说:“对,是定性的指标。定性的东西,你只能按定性考核。黄老师,我真不懂这些科学管理工具为什么非要给定性的指标打分。比如客户满意度。难道非要给每个客人发张满意度调查表?你想想看,有多少顾客酒足饭饱后,愿意给你填那个表?让顾客填表,不反而增加顾客的不满意吗?再说,人家碍着面子勉强给你填的那张表,又有多少可信度?”

黄铁鹰说:“那你怎么考核顾客满意度?”

他说:“我们就是让店长的直接上级——小区经理经常在店中巡查。不是定期去,而是随时去。小区经理和他们的助理不断同店长沟通,顾客哪些方面的满意度比过去好,哪些比过去差;这个月熟客多了还是少了。我们的小区经理都是服务员出身,他们对客人的满意情况当然都是行内人的判断。”

“对员工积极性的考核也是如此,你黄老师去考核肯定不成,因为你看到每个服务员都是跑来跑去,笑呵呵的没什么不一样。可是我就会跟你说,你看那个男生的头发长得超出了规定;这个女生的妆化得马马虎虎;有几个员工的鞋脏了;那个员工站在那里,眼睛睁着,脑袋走神了。这不就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吗?店长对组长、组长对员工的'考核也如此,都是这种定性的考核。”

黄铁鹰又问:“他们的奖金就根据这些定性的考核决定?”

张勇说:“不仅是奖金,他们的提升和降职也都是根据这三个指标。你想想看,一个不公平的店长,手下的服务员怎么可能普遍有积极性?服务员积极性不高,客户的满意度怎么可能高?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等到这家店的营业额和利润数字出来后再提醒他或撤换他,因为结果一定不会好,即使好也不是他的原因。我们就有很赚钱的店,但是店长就是提不起来,因为他培养人的能力不行。他一休假,店里就出乱子。那么即便他的店很赚钱,他也可能被降职。”

张勇说:“不是全部,而是主要由上级来决定。你想想看,上级同自己的直接下级在一起时间最长,工作交往最多,也最了解下级的工作状态和为人。如果他不对下级的升迁起主要决定作用,谁更有资格来决定呢?把大多数人拍脑袋的判断,用数据表现出来就客观了吗?我看不一定。其他人的意见只能起参考作用,如果其他同事对这个人有意见,平常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作为经常同他在一起的上级,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也是上级考察下级的一个方面嘛。”

“当然我们的定性考核不是上级说你行,你就行。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些验证流程和标准,比如用抽查和神秘访客等方法对各店的考核进行复查。对这些考核结果,要经过上一级以上管理者的验证通过。同时,我们还有越级投诉机制,当下级发现上级不公平,特别是人品方面的问题时,下级随时可以向上级的上级——直至大区经理和总部投诉。”

“什么叫客观?我看这种用懂行管理者的‘人’的判断,比那些用科学定量化的考核工具得出来的结果更客观,至少在我们火锅行业是如此。你说对不对,黄老师?”张勇挑战地问黄铁鹰。

张勇说:“有一次,一个你们北大毕业的、在一个外国咨询公司做高级咨询师的人问我,你用哪些指标判断一个店的生意好坏?我说,我不用指标,我到那个店看一看,就知道它的生意好坏、问题出在哪里。他说,那你的海底捞要是开1000家店呢?我说,那我就训练100个跟我差不多的小区经理。”

黄铁鹰提到30多年前从城里中学毕业下乡当知青的经历。第一年,城里来的知青只拿了干同样活儿的农村青年一半的工资,申诉为什么不同工同酬?队长说:“别人拿锄头铲的是草,留的是苗;可是你们铲的是苗,留的是草,给一半工资都是照顾你们!” 黄铁鹰们哑口无言,因为在城大,刚下乡,分不清草和苗。

原来绩效评估工具就是锄头,懂行的管理者拿到手里就能铲草,不懂行的拿到手铲的就是苗。难怪张勇的心病是培养人。他要的人,不仅是能用锄头,而且还要能分清苗和草。

“草”拿起锄头,锄掉的绝大部分是“苗”,而“苗”拿起锄头,锄掉的绝大部分是“草”

-------------------这句话,我说的,你们懂的!

有人的地方有就江湖,海底捞同样一个“人治”的小社会, 同样是靠人来考核人,但他们有个前提,首先保证考核别人的人是优秀的,其中有一点是干部培养,你业务技能不达标,光靠投机取巧抢别人功劳是培养不出干部的,其次是对行使权力的人有群众监督机制-越级投诉机制,以此来约束考核人,这种方式非常值得政府机关学习.

也许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幸福的社会,那么海底捞的功劳就大了

网上有个关于绩效的段子,讲是关于绩效考核在国内的现状,很贴切,作为结尾,分享一下:

有个工具叫做绩效,用它来训练袋鼠跳高,因为kpi和gs设定合理并与战略保持一致,并结合袋鼠的职涯规划,所以激发出了袋鼠的潜能,袋鼠越跳越高;等到这个工具舶来到中国,主人用它来训练驴,只关注驴拉磨的时间而不关注拉磨的效率,更不关注驴的感受,最后因为驴厌倦了怠工,索性卸磨杀驴。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猪的绩效考核读后感。

绩效考核为何难出绩效

正如我们用极短的时间缩短了和西方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一样,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发明于西方管理环境下的绩效管理也被很快引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企业中广为尝试,不知道是否又是因为快餐文化惹的祸,实践者对绩效管理并没有仔细研究,囫囵吞枣就匆匆上马,还是由于其它原因,很快中国企业就感觉到这套洋玩意用起来很难。见诸报端的论述大多是讲述如何更合理科学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如绩效指标的设立,但对绩效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谈及很少。如何才能使这种看起来很美的管理技术也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由此思考解决之道。

中西方管理环境或文化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西方的文化环境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异。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和绩效管理运用关系最密切的文化差异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首先是沟通环境文化的差别。沟通的目的是传递信息,而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多种多样。语言、行为、环境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方式。有时一个眼神表达了比语言更丰富的内容。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处于弱语境文化中,所以沟通更多的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来进行。而且他们除了幽默的表达外,更多的是直来直去的表述。这一点在东方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处于强语境文化中,通常将要表达的信息隐藏于其它要素中,相对而言,通过语言直接表达的信息量较少。国人讲话往往含蓄,感情不外露,不擅于赞美,也不爱直接批评就是一大特色。

其次是人们的时间价值观。同样是时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的流逝却有不同的态度。有的民族注意过去,有的关注现在,而有的更看重将来。我国就属于注意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民族。人们常常用过去推断将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种时间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领导评判一个员工时,常常将过去发生的事情大谈特谈,好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时光倒流,改变事实一样。人们不是用向前看的态度来激励他人吸取过去的不足,采取有效的行动以期将来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在绩效管理的发明地美国却相反。美国是一个以将来为导向的时间文化环境。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他们更相信明天最重要。

我国的这种时间价值观也是与绩效管理的精神背道而驰的。绩效管理关注的是员工将来的业绩改善而非对过去的评论。对过去的永远只是为将来的业绩提升服务的。所以,在我国这种时间价值观背景下实施绩效管理确有需要我们管理者改进的地方。

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以外,我认为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分清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现在大家广为议论的是是非非都是针对绩效考核而谈的。不论在何种管理文化中,绩效考核都有它的局限之处,如它的出发点是对人的业绩评估,关注焦点是人而非事等等。所以,西方管理学者逐步改进完善了绩效考核。现在,绩效考核体系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并加上了特别是绩效反馈面谈的环节。这样,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掌握其真谛,大家谈论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来解决。

通过上述分析,是否说明我们应该抛弃这项管理技术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管理都在向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在发展。不管中西方管理哲学之间有多大的异同,我们不能否认只有洋为中用,取长补短才是我们的理性态度。另一方面,现实中想找到一套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管理方法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能那样的话,世界上不会存在什么企业500强了。具体而言,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摒弃浮躁心态,认认真真地学习它。只有真正地掌握了这种管理方法,我们才有资格来评论它。而且这种学习必须是全员的学习。通过学习,现在大家所谈论的种种关于绩效管理的是是非非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毕竟这套管理技术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难以转化为实践的空洞理论。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所有的技术问题,如设置绩效指标,采用何种评估手段等都会迎刃而解。经过多年来与管理实务者的沟通,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在国外运用得很好的管理技术,在我国变得如鸡肋一般,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这些管理技术的认识掌握不够。同时,在掌握了绩效管理之后,上述所讲的文化差异都可以慢慢克服。建立在全面掌握绩效管理的基础之上的管理艺术才有意义。

其次,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决定实施绩效管理后,需要从上至下建立绩效体系。我们很容易建立起包括清洁工在内的考核体系,但常常会把最高管理者漏掉。如董事长对总经理,总经理对副总经理的考核等。笔者就有过如此经历。当我要求董事长给我下达考核任务时,董事长用关怀的目光对我讲:“你就不要把自己套起来了。”更有甚者讲:“对高层如果能用一张考核表就评估了的话,也太轻松了。对高层是没有考核的考核。”且不用讲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就需要从上到下分解建立,在最高管理层实行绩效管理更可以给全体员工起带头示范作用,让全员参与到管理变革中来。

任何一种新管理方式的引入都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没有最高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和坚定支持,这些变革都将流于形式,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有这种奇效的管理工具。甚至新管理工具的引入还会引起企业文化的改变。绩效管理就是明显的例子。所以,没有最高管理层的全面参与,实施绩效管理是难以想象的。

最后,在实施绩效管理前如何让员工放下思想包袱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前面两个过程,员工应该可以至少不排斥绩效管理。如果能在实施中真正贯彻以提高员工绩效水平为目的,以员工自身作为参照而非与同事间的排序,不要动不动就和经济、升迁等挂钩,再加上领导层的参与。通过这些方式,员工会积极的配合这种管理技术的实施的。如果得到了员工的支持,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机会就将极大的提升。

《晏子春秋》中说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如果我们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会对我们如何看待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希望大家不要再肤浅地评论一种管理工具的好坏,而是真正地投入到管理实践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这些工具中受益,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进入世界500强的梦想变为现实。

如何看待绩效考核_绩效考核的看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许多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被引入到公共部门管理之中。这是爱尚网小编整理的如何看待绩效考核,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部份人认为不可理解的事情不一定是错的事情,绩效考核与被考核是一个对立体,也可以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永远都存在对立面。就如学生怕考试每次听到考试就有抵触情绪一样,你认为考试是一种错误吗?每个国家一定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方式。高考一直被视为国家选才第一手数据,由此推理每个公司一定的要有一套自己的考核体制,这样才能激活企业的潜在力量,让从业者积极向上。

当然创业初期、中期可以运用人情化家族式的管理,但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就不行、当一个只关注结果的管理机制在一个企业运用时就会出现个人英雄主义,一但这个英雄离开公司后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可能会达到30%-55%之间,且通常会以某员工的最终业绩来评定一个员工的能力,但这种评定是不真实的,就如一个业务员每个月的业绩数字都很高,但开发出来的客户都没有生命力前期效果显著后期影响企业声誉,如果同是一个岗位另一种员工每个月开发数量很均衡但所开发客户生命力也很强,如果这时正好有一个管理岗位可晋升在没有考核标准情况下你会选谁出任,就这时很容易出现以感觉好与坏去评定一个员工,并没有标准数据去晋升一个人,如果建立了标准的绩效考核体制只要把整体库存数据一调出来就可以很直观的作出选择。

同时以标准化的绩效考核流程来执行一个企业的正常动作会让一个企业更安心,即便某一个重要员工离开公司企业也不用太担心,因你公司已经运行了一套标准的体制;所以走了其中的某个员工最多只会让公司暂时运转的慢一点,只要你快速反应以考核数据为准重新安排一个有潜力有执行力的职员到岗,并培养他按一、二、三、、、、、步做事就行,没有建立标准考核机制的企业,就如中国式酒店大橱控制着酒店主导菜谱一样,如果这个大橱离开了这家酒店,很多的老客户一吃以前那道特色菜就知道味道不对了,就会问是不是你们换橱师了,但麦当劳公司每年那么多员工走了你怎么就感觉不出来他们的味道会变呢?这就是注重结果与注重标准流程的区别。

最早的考核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实行文官制度初期,文官晋级主要凭资历,于是造成工作不分优劣,所有的人一起晋级加薪的局面,结果是冗员充斥,效率低下。1854-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注重表现、看才能的考核制度开始建立。根据这种考核制度,文官实行按年度逐人逐项进行考核的`方法,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榜样。美国于1887年也正式建立了考核制度。强调文官的任用、加薪和晋级,均以工作考核为依据,论功行赏,称为功绩制。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实践证明,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利于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优胜劣汰,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必要的监督。

公开性原则

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

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折差别性原则

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考核内容要有区别。

常规性原则

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

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立体考核原则

增强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及时反馈原则

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

5s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案,但是许多曾经比较适用的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失却往日的效用,不仅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正阻碍着企业的发展。调查发现,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还停留在仅限于个人业绩的考核上,很个人利益和团队精神一起体现在绩效考核方案中。

我们知道:1+12的协同效应来源于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在如今的新经济时代.要想使企业快速发展却没有一支默契配合的团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如何建立一种既能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团队(包括部门小团队和公司大团队)向心力的绩效考核模型便显得十分重要。

532绩效考核模型与足球比赛中的532阵型没有任何联系。该模型之所以命名为“532”是因为最初实施该方案的公司在个人、小团队、大团队的利益调节上更适合用“5”、“3”、“2”的比例进行分配。该模型实施前经过了约半年时间的酝酿、补充和完善;在实施的进程中,该模型得到了包括公司总经理在内的所有员工的赞同和支持;公司上下的积极配合使实施的效果超过了预期的设想。下面就与实施该模型有关的一些材料作简要介绍。

1.公司概况。最初实施该模型的企业是1家外地驻宁软件销售分公司,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独立经营,自计盈亏。该公司下设两个销售部,1个财务部和1个办公室。公司总计20人,每个销售部各有6人。整个团队表面看上去还算稳定,上下级、平级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团队精神”、“以人为本”这样的词语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总能听到。在与员工的单独交谈后发现,这个团队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和-谐,75%的员工认为当前的计件付酬方式不公平或欠公平,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60%的员工觉得在公司缺少安全感、归属感,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太强并缺少延续性。

2.配套方案。针对上述情况,在与总公司充分沟通后,分公司对原薪酬制度作了一些调整和明确。

新的薪酬制度包括7个子方案,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但相互之间并不重叠,是一种递进式的加法关系:底薪制+532绩效考核制+福利制+加薪机会制+晋升制+特别嘉奖制+股权分配制。一名员工无论是刚刚招聘进来的,还是已工作多年的,都适用于该薪酬制度,只是试用期员工只适用于前两种子方案,已正式录用员工可适用于全部7种子方案。532绩效考核制,不但对完成计划指标的员工适用,而且对未完成计划指标的员工同样适用,从而消除了个别员工因担心完不成指标而拿不到已付出辛劳的那部分薪水的后顾主忧,提高了竞争的公平性。

532绩效考核模型中的“532’’’是指将单件商品的销售提成假设为“10",其中个人获益部分为“5”,小团队(个人所在部门或小组)获益部分为“3”,大团队(整个公司或事业部)获益部分为“2”;532绩效考核模型就是按照个人“5”,小团队“3”,大团队“2”的比例对个人、部门、分公司进行考核的一种利益捆-绑方案。有传统计件考核方案的影子,但新的模型更多地从共同的`利益基础上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下面按客户来源就模型的整个内容介绍如下:

1.主动争取的客户。指营销人员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而争取到的客户,与客户的合作期为1年,以年后的业务量适用于自找上门的客户。

第一,一般销售532模型。指按照公司规定的价格底线进行销售;一般销售532指销售1件产品按个人“5”、部门“3”,公司“2”的比例对事先规定的提成额进行分配。

例如,这家分公司规定销售1件软件产品的业务提成为10元,那么员工a(假设a在销售一部)销售了10件产品后的收益为:

个人的直接利益:10(元)×[5/(5+3+2)]×10(件)=50(元);

这样,a因销售了10件产品的总收益应为50+10+1=61元,这里不包括因他人销售产品而转移给a的收益,也不包括可能获得的完成计划奖和适用于整个薪酬制度的其他子方案。

第二,计划奖励532模型。这是以月为周期,按部门为单位进行考核的。完成计划的部门,以“5”、“3”、“2”的比例对个人、部门、公司进行奖励;未完成计划的部门,无论个人业绩多么突出,都不享受计划奖励(但不影响适用于个人的其他考核条款)。计划奖励资金的来源与义务提成的资金无关。

例如,假设公司规定完成计划后单位产品奖励额为1元,销售一部5月份的计划定额是300件;现在,销售一部实际总销售量为360件,其中a完成了150件,则a可获得的奖励为:75+36牛3.6=114.6元(这里还不包括因其他部门完成任务而转移的奖励额),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个人直接奖励:1(元)×[5/(5+3+2)]×150(件)=75(元);

部门间接奖励:1(元)×[3/(5+3+2)]×360(件)/3(人)=36元;

若销售一部当月的实际销售量为290件,a虽然完成了150件,但因所在的销售一部未能完成当月计划而不能获得直接的计划奖励,只有可能获得得其他部门因完成任务而转移的奖励。是否获得计划奖与个人业绩不挂钩。

第三,超价销售532模型。指超过规定价格底线而进行的销售。由于各人的谈判能力与技巧不同,销售的价格往往有所差别;本着能力强多收益的原则,对超过价格底线以上部分的所得,以30%的比例参照“一般销售532模型”执行。这里的30%比例与整个公司的策略有关,若公司以扩大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不妨将比例定得低些,若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标,并且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小时,不妨将比例提高。

2.寻找上门的客户。寻找上门的客户包括主动找上门来的客户和合作期已超过1年的客户。对于此类业务的绩效考核办法,按“主动争取客户”50%的比例实施。当然,这一比例也要因产品种类、市场本身的情况作权衡。

532绩效考核模型有以下特点。

1.避免了员工之间由于过度竞争而影响团队的合作。在按员工个人绩效付酬的绩效工资制下,员工的个人劳动成果与其劳动报酬之间联系十分紧密,这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努力进行奖励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在需要员工们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出现员工之间的过度竞争,从而影响组织整个目标的实现。532绩效考核模型克服了上述缺点,在尊重个人价值前提下,兼顾了团队利益。

2.努力与绩效相联接的操作性更强。由于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组织先期针对员工制定的有些目标任务在员工的努力下未必就能实现。当员工预期自己的任务无法完成,而报酬的很大比例又与任务是否完成相关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员工消极怠工;而532绩效考核模型不论员工是否完成任务都可获得因自己努力而应得的报酬,使努力与绩效贴得更近,而不是任务与绩效联系得更紧。

3.更好地体现了公平性。封闭式工资制是目前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工资方式,但这种工资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增加了员工间的猜疑和因术公平降低了对公司的忠诚。让所有员工对所给付的报酬心服口服也是532绩效考核模型设计的意图之一。

532绩效考核模型更多地体现的是1种思路、1种方法。在设计考核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员工所做工作的性质,包括工作的独立性和结构性。如果该工作是高独立性、低结构性的,那么应多考虑个人的价值,不妨采用721的比例进行分配;如果该工作是低独立性、高结构性的,那么应多考虑团队合作所体现的价值,不妨采用442或433,等等。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5s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为何难出绩效

在对企业进行咨询诊断过程中,笔者听的最多的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无奈和抱怨。花大力气精心设计出来的考核方案往往被束之高阁,或在实际运作中举步维艰;各级主管怨声载道,员工议论纷纷;民营老板在走马灯似的换掉几任hr经理后,却转而责备员工素质不高;国有企业老总责备制度,责备上级领导授权不够。从传统的“德勤绩才”考核到目标管理、平衡记分卡的应用,“药方”开了无数,可为什么著名外资企业屡试屡爽的完美方法到了本企业却灵光不再呢?企业的领导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笔者在咨询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发现我国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象:

一、本末倒置。

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要“挖掘”出绩效来,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考核等管理手段促进绩效的提高。研究发现,恰恰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在误解,才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许多企业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账式的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绩效水平。

因此,单纯的通过对员工最后产出水平的考核是很难让企业提高绩效水平的,在对最后结果考核之前,我们要做好绩效计划的工作;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要对员工工作进行辅导;在考核结果出来之后,上级领导要与员工共同进行绩效面谈,分析原因、找出差距,进行绩效改进。经过这样的一个闭环绩效管理流程,企业的绩效水平才会得到提升。

二、前提条件不足。

抛开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单就人力资源系统而言,各子系统是互相联系,互为依托的。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工作开展的基础。企业应切实合理地根据公司战略确定组织结构,对组织中每个岗位的职责、重要程度、任职资格等进行客观分析,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并且进一步确定公司的薪酬策略、薪资结构、招聘与培训计划等。各岗位职责分工清楚,是绩效考核展开的前提条件。

另外,在绩效考核之前,上级领导要与员工就执行绩效计划进行不断沟通。在这一过程中,非常强调主管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主管对员工的监督和指导,而不是像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那样,一旦计划制定完就万事大吉,只等年底或者绩效周期结束进行评价和考核。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个阶段的铺垫,任何企业的绩效评价和考核阶段都是非常棘手的。在这一阶段,上一级管理者与员工要开诚布公地沟通、交流,对员工工作上的优点和缺点要能够及时交换意见,这样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工作达成预期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员工和上级之间融洽关系,有利于员工接受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在这一阶段不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上级不指导下级,是导致许多企业绩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一阶段,管理人员还要注意收集、观察以及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既包括好的表现,也包括不良的表现。这种绩效记录对于将来的绩效反馈面谈、对员工进行奖惩甚至解雇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依据。在必要时,还需要员工在某些业绩记录表上签字认可。

过程出现问题。

绩效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考核标准有关,另一类与主考人有关。

1、与考核标准有关的问题。

首先,考核标准不严谨。考核标准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能而不是职位设定。考核项目设置不严谨、考核标准说明含糊不清,加大了考核的随意性。考核标准大而笼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考核标准中有过多难以衡量的因素,难以使员工信服;考核标准与工作职能偏差较大。这些都使考核者打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人为操纵可能性强,考核结果争议性大,很难令员工信服,结果使考核流于形式。

其次,考核的内容不够完整,尤其是不能涵盖全部的工作内容,或以偏概全,如关键绩效指标有缺失等,因此,无法正确评价人的真实工作绩效。许多企业的考核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针对性不强,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多数企业在考核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员工的德、能、勤、绩,另一方面是员工为企业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这两方面内容的考核并不能全面地包括员工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另外,德、能、勤、绩这类考核指标基本上是属于定性化的指标,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自然无法避免地造成考核者判断的主观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与有效性。只有把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克服其主观随意性。

实际上,绩效考核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结果运用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行业、同系统下的不同企业,在绩效考核这盘棋上也不能千篇一律。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整体现状、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各系统间又必须“兼容”,彼此绝不能孤立看待,否则就会“死机”。凭空设计一套考核方案,对绝大多数的hr顾问来讲都是易如反掌,但若要设计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能挖掘出企业绩效潜力的考核方案,却决非做一个访谈,看几份资料就能解决的。企业的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政策、规划、人力资源基础、员工晋升、薪酬、招聘、培训、激励、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现状、整体素质等诸多环节是无法割裂开来的,企业要调整,就必须是全方位的,否则,无法真正收到实效。生搬硬套,就是许多考核手段在别家效果显著,在自家无法存活的根本原因。

所以,绩效考核要收到绩效,关键不在于你的考核方案多么高深精准,而在乎一个“适”字。现在“适”,不等于将来永远“适”,必须视企业的发展,定期做相应调整,才能永远适用。

2、与主考人有关的问题。

由于考核者的主观随意性及过严、过宽、趋中的心理倾向,使绩效考核出现偏差。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考察员工业绩时,由于一些特别的或突出的特征,而掩盖了被考核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和品质。在考核中将被考核者的某一优点扩大化,以偏概全,通常表现为一好百好,或一无是处,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面否定,因而影响了考核结果。例如,某经理看到某员工经常加班、忙忙碌碌,对他的工作态度很有好感,在年终考核时对他的评价就较高,从而忽略了对他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表现的考察。

(2)宽严倾向。宽严倾向包括“宽松”和“严格”两个方面。宽松倾向是指考核中所做出的评价过高,严格倾向是指考核中所做出的评价过低。这两类考核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确、严格、一致的判断标准,考核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主观性过强。

(3)平均倾向。平均倾向也称调和倾向或居中趋势,是指给大多数员工的考核得分在“平均水平”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水平或良好水平,这也是考核结果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集中倾向的体现。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平均水平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管理者给自己下属员工普遍高评价,有助于在本部门薪酬预算时得利;原因之二是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缺乏自信,缺乏进行绩效考核的相关事实和依据;原因之三为有些主考人信奉中庸之道,不愿做反面考核,认为被评为劣等表现会对员工造成负面影响,挫伤工作信心和士气。在管理者如此心态下所做的考核必定是含糊的,无法对员工形成正面、有效的引导。

(4)近因和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是考核者只看到考核期末一小段时间内的情况,对整个考核期间的工作表现缺乏长期了解和记忆,以“近”代“全”,只是对最后一阶段进行考核。首因效应是指考核者凭“第一印象”下判断。这两种情况与考核者的思维习惯有关,其考核结果并不能反映整个考核期间内员工绩效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的得分。

(5)成见效应。成见效应也称定型作用,是指考核者由于经验、教育情况、世界观、个人背景以至人际关系等因素而形成的固定思维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刻板化影响,通俗的说法是“偏见”、“顽固”等。凭个人好恶判断是非,是绝大多数人难以察觉、不愿承认的弱点。个人的价值观和偏见可能会代替组织已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个人意愿和个人的理解随意地考核。在考核他人时,很多人都会受到“个人好恶”的影响。成见效应是绩效考核中的常见问题,因此,考核者在考核工作时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判断是否因个人好恶而导致不公。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对考核者进行培训与心理辅导,使考核人员关注可能导致不正确结果的个人错误观念,从而加以纠正。采用基于事实(如工作记录)的客观考核方法,由多人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有助于减少个人好恶所导致的考核误差。

3、考核结果运用不当。

很多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搞得轰轰烈烈,过程错综复杂,但是对结果的运用却差强人意!许多企业的领导人在观念上认为绩效考核不过只是发奖金的依据罢了,对绩效考核的结果的应用缺乏明确的概念和思路。

绩效考核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的一种管理行为。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具有如下作用:人员招聘的依据、岗位调动和职位升降的标准、员工培训的依据、薪酬和奖惩的依据等。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过程公正、结果运用得当,企业应该进行如下的操作:

(1)公开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必须公开公示,这不仅仅是考核工作民主化的反映,也是组织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考核评价做出以后,要及时进行考核面谈,由上级对下级逐一进行,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业绩状况和考核结果,也使管理者了解下级工作中的问题及意见,创造一个公开、通畅的双向沟通环境,使考评者与被评对象能就考核结果及其原因、成绩与问题及改进的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员工未来事业发展计划。这样,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推动员工素质的提高,实现组织发展目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保密,则只会起到导致员工不信任与不合作的后果。

(2)设置考核申诉程序。

考核申诉产生的原因,一是被考核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或者认为考核者在评价标准的掌握上不公正;二是员工认为对考核标准的运用不当、有失公平。因此,要设立一定的程序,从制度上促进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化。处理考核申诉,一般是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在处理考核申诉时要注意尊重员工个人,申诉处理机构应该认真分析员工所提出的问题,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如果是员工的问题,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考核标准为准绳,对员工进行说服和帮助;如果是组织方面的问题,则必须改正。其次,要把处理考核申诉过程作为互动互进的过程,当员工提出考核申诉时,组织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促进员工提高绩效的机会,而不要简单地认为员工申诉是员工有问题。第三,处理考核申诉,应当把令申诉者信服的处理结果告诉员工。如果所申诉的问题属于考核体系的问题,应当完善考核体系;如果是考核者的问题,应当将有关问题反馈给考核者,以使其改正;如果确实是员工个人的问题,就应该拿出使员工信服的证据并做合理的处理。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在解释绩效管理的概念之前,先来看以下案例:

熟悉制造型企业的人都知道,库存是生产制造企业既爱又恨的东西。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产品日趋同质化,能否快速响应顾客的需要,就成了很多企业之间“决胜的”的关键:企业既不能没有库存,也不能有过多的库存;而且必须保持适量的库存。a公司资产收益率高于b公司的原因,就在于a公司在保持适量库存上,包括产成品库存、半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等等,都比b公司做得更好。

那么a公司是怎样做到适量的呢?首先,a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预测,制定每月的、明细到品类的产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库存标准。这些标准被分解到周、日,并落实到各个生产车间的各个工段上,并严格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偏差,就要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同时,计划并不是死的,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a公司就对计划目标进行迅速调整。当然,也有可能发生市场需求与预测需求之间差距太大,导致库存不足或过剩的情况,但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以及销售人员与顾客深入沟通,并且及时向计划部门反馈信息,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异慢慢就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了。

反观b公司,并没有专门的计划人员进行预测和规划,而是由厂长根据成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来决定每个月大致的生产品种和数量,但具体到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也即每天究竟做什么、做多少,则是由各车间自行安排。实际上,各个车间主管都倾向于多备货。这是因为,厂长只制定了产品计划,对于半成品、原材料没有明显的要求,多备一些半成品、原材料,更有利于完成生产任务。至于库存太多的问题,既然并没有标准,那谁能把你怎样呢?此外,在实际生产中,上道工序总担心自己无法为下道工序及时提供半成品,而将延误工期的板子打到自己屁股上,于是就加大备货的力度,这样,从成品环节到仓库的各个环节层层加码,就导致库存梯次增加。简而言之,b公司的问题在于,对于库存没有明细的标准以及对标准的监督控制。

关于案例中两家企业的最新的消息是,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b公司由于库存太多,订单减少,无法支付员工工资和银行利息而被-迫倒闭;而a公司却因为提早做出判断,降低库存,资金较为充裕,坚持了下来。

首先,a公司至少在两项关键的绩效上优于b公司。这两项绩效分别是“投资收益”和“净现金流”。

然而,a公司又为什么能够在以上两项绩效上优于b公司呢?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为了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和比较充裕的现金流,a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制定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目标,根据预测制定销售目标,又根据销售目标制定生产目标,根据生产目标制定材料目标等等。其次a公司又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偏差和采取措施。第三,a公司还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对目标进行修正。反观b公司,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目标,但目标制定得非常松散,相互之间缺少起码的一致性;同时,对目标的执行情况也是失控的。最后,b公司并没有对环境变化及时跟踪,和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

a公司所进行的活动,就是绩效管理。简而言之,绩效管理就是制定绩效目标,落实实现目标的责任,并对目标实现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的管理活动。

绩效管理中的绩效目标,既包括结果绩效目标,又包括行为绩效目标。上面的案例中的目标,显然属于结果型目标。而以下案例中的绩效目标,则属于行为目标。

案例:

日本企业管理者认为5s是现场管理之基石,5s做不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因此坚持将5s管理作为重要的经营原则。海尔在5s的基础上加了一个s即安全(safe),形成了独特的“6s大脚印法”。6s含义是:整理,留下必要的,其他都清除掉;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整齐,加以标识;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清洁,维持整理、清扫的结果,保持干净亮丽;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度;安全,一切工作均以安全为前提。

为了使6s的标准真正得到执行,海尔发明了“站6s大脚印”的做法。“6s大脚印”的位置在生产现场。“6s大脚印”的使用方法是在每天下班时,由员工们站在大脚印上总结自己当天在6s方面的表现。如果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站在“6s大脚印”上,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失误的地方,也与大家沟通,以期得到同伴的帮助,更快地提高。“6s大脚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这些品质包括: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遵守规定的习惯、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个人品质提升了,生产管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上述案例中,6s是一种行为标准,而站在大脚印上进行总结或检讨,则是对这种行为标准的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与前面案例中a公司的绩效管理过程相同的是,它们都包括了目标或标准的制定,以及对目标和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不同点只是两个绩效管理过程是围绕不同的绩效项目进行的。a公司的绩效管理是围绕投资收益、销售收入、生产量、库存等结果型绩效项目进行的;而海尔的绩效管理是围绕6s这样的行为绩效项目进行的。

绩效管理中的监督,是指对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测量、评估和评价。其中的测量,是指采用比较客观的测量尺度对实际绩效进行的计量,如对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的计量,都可以采用比较客观的测量尺度;绩效监督中的评估,也是对实际绩效进行的计量,但一般是指采用需要依据主观判断的尺度进行2009.7专注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29的计量,如行为是否符合6s标准,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行主观判断;绩效监督中的评价,则是指对实际绩效与绩效目标所进行的对比,例如,对实际销售收入与目标销售收入进行对比,对6s方面的实际行为表现与6s行为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和评价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相差很大,需要非常注意。

基于上述定义,我们发现,绩效管理实际上并不陌生,而是遍布组织的各个角落。董事会为经营团队下达经营目标,并监督、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是绩效管理;企业制定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是绩效管理;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进度的阶段性目标,并监督、控制项目组成员的目标实现情况,是绩效管理;客户服务部门制定客户服务标准,并监督、控制标准的执行情况,也是绩效管理。

显然,即使没有绩效管理这个新的概念,各种组织的管理者也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绩效管理。

当代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将管理者们分散进行的绩效管理活动围绕组织的根本目标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绩效管理过程。我们称这种管理过程为“全面绩效管理”。许多企业已经从这个全面绩效管理过程中受益。

在绩效管理活动中,我们需要对实际绩效进行测量、评估和评价,包括对结果绩效的测量和评价,以及对行为绩效的测量和评价。然而,无论是结果绩效的测量和评价,还是行为绩效的评估和评价,它的对象都是某一具体的绩效项目,而不是一个部门或个人的绩效总和。例如,在测量生产人员的结果绩效时,我们分别测量其质量方面、成本方面和产量方面的绩效,而不是这些绩效的总合;在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绩效管理中,我们可能分别评估出勤、协作、创新活动等行为绩效项目,而不必考虑这些行为绩效项目的总和。我们更不会考虑将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进行加总。我们当然会分析各种具体绩效之间的关系,但这只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绩效,而不是得到某一个人的总体绩效。

绩效考核则不同,它是对员工一定期间内的总体绩效进行的评估。

所谓“一定期间”,一般是一年或半年,但也有组织以季度,乃至月度为周期进行绩效考核。

所谓总体评估和评价,意味着绩效考核的对象,是所有绩效的总合,其结果是一个关于总体绩效的分数、等级或名次。这里所说的总体绩效,既包括行为绩效中的所有具体绩效,又包括结果绩效中的所有绩效。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目的不同

绩效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绩效目标,是以“做事”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则是为了给一些综合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如薪酬级别的晋升,职位调整等,因此,绩效考核是以“人”为中心的。当然,绩效管理中也会包含一些涉及到人的措施,例如,发放绩效薪酬,进行人员培训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围绕更好地达成结果目标和行为标准而进行的;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则用于那些与具体的工作结果和行为标准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事决策,如人员晋升、薪酬等级的提升等等。当然,也有的组织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绩效薪酬发放、安排人员培训等等,甚至很多从事管理研究的人,也支持这种做法,但我们认为,这属于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误用,其管理效果往往并不好。

2.对象不同

绩效管理对象是单项绩效,包括单项结果绩效和单项行为绩效。绩效考核的对象则是整体绩效,或者说是创造这些绩效的“人”。

3.内容不同

绩效管理包括目标和标准设定、监督和控制等活动。绩效考核则主要包括绩效评价标准设计、绩效评估等活动。

4.周期不同

绩效管理的周期一般来说比较短,并且随着绩效项目的差异而非常灵活。例如,对于生产工人的质量绩效的管理,有时必须以小时为单位来进行。对于科研项目这样本身周期较长的工作,则一般要划分为若干较短的周期,进行绩效管理;而绩效考核的周期较长且却相对固定。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根据考核者的总体印象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采用这种方法的话,则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在形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那些具有较好的绩效管理基础的组织中,绩效考核经常是根据绩效管理过程中设置的绩效目标和标准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这些组织中,绩效管理中的目标设定过程和绩效考核标准的设定,已融合为一个过程。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公司绩效考核的绩效如何考核

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公司高层、部门负责人、基层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等公司各层级各类别的员工,分别需要用什么样的考核表、考核什么内容、考核周期、考核办法等等。对公司经营业绩负有决策责任,并具有较为综合的影响力。针对这样的特点,对管理层人员的考核,建议采用:量化成分较多、约束力较强,独立性较高,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最终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注意绩效考核的时效关系,绩效考核是对被考核主体过去进行评价并对其将来产生影响。绩效考核包括两大部分:

1、业绩考核

2、行为考核

如果要问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做什么?相信,十个人有十种答案。有人会告诉你,别的企业都在做绩效考核,我们当然也要做,不然我们就落后了;有人会告诉你,我们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在工资上拉开差距,打破平均主义;有人会告诉你,我们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淘汰掉那些表现差的员工,实施末位淘汰;也许还有人会说,实施绩效考核是公司领导安排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饭碗就难保了。总之,不同的人对绩效考核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对绩效考核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据笔者了解,现在很多企业都出现一种情况,即过分强调了业绩,而忽略了对行为的培养。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业绩做得越好的员工,越不遵守纪律,越不尊重游戏规则,这种员工在企业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将成为企业的阻碍。一旦被提拔成管理人员,影响就更大了。所以,员工的绩效考核要慎之又慎。绩效考核有以下几个种类:

1、按时间划分

(1)定期考核。企业考核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考核时间的选择要根据企业文化和岗位特点进行选择。(2)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组织中对人员的提升所进行的考评,另一方面是指主管对下属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纪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为定期考核提供依据。

2、按考核的内容分

(1)特征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诚实度、合作性、沟通能力等,即考量员工是一个怎样的人。(2)行为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如服务员的微笑和态度,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即对工作过程的考量。(3)结果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劳动效率等,侧重点是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生产的产品。

3、按主观和客观划分

(1)客观考核方法。客观考核方法是对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考核,如生产指标和个人工作指标。(2)主观考核方法。黄老师认为,主观考核方法是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设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被考核者进行主观评价,如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实行绩效考核体制之前,应先对公司的管理层做一个调整,做一个考核,这个考核分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工作成绩、团队意识、沟通能力、配合能力、员工印象几方面,只有先将管理层考核清了,调整到位了,员工才会相信您的绩效考核体制,才会配合您的工作,也才会再次调动起积极性。

首先,要建立企业内部申诉机制,让员工在遭遇不公正、不公平待遇时有一个申诉与解决的通畅途径,避免因领导者情感因素伤害职业打工者的权益。其次,企业内部不仅要确定不同部门或岗位的权利、义务,同时还必须采取自上而下的岗位描述,明确细化的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避免将考绩沦为一种粗放的能力“审判”。

近年来,绩效考核方法引入国内之后,真正创新的少,照搬照抄的多,结合企业实际的少,千篇一律的多,为了扣工资扣奖金的多,为了激励鼓励员工的少,离不开专家指导的多,企业能独立操作的少……导致绩效考核成了hr们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绩效考核原本应该与具体工作的员工息息相关,结果却成了企业少数“精英”才能理解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仿佛没有复杂的公式就不能进行绩效考核,似乎离开了希腊字母就无法表述计算依据。一句话,脱离具体企业的格式化考核害人不浅,导致今天国内的企业不是考核过度,就是考核不足,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总之,企业战略和高层决策团队直接影响组织绩效,部门绩效部分影响组织绩效的达成,个人绩效影响部门绩效,三者综合构成了企业绩效。自上而下看,人力资源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是间接性的,希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很难奏效。面对现实问题,一定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我们的管理者重视绩效考核,做好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流程图_绩效考核流程

绩效考核流程通常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价、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改进等环节,循环进行。

(一)设定绩效目标。

1.目标设定原则。

设立绩效目标着重贯彻三个原则。其一,导向原则。依据企业总体目标和部门目标,层层分解,设立个人目标。其二,smart原则。即目标要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间限定(time-based)。其三,目标数量适中原则。目标不要太多,最多6~8个。

2.目标的设定。

对研发人员来说,一般要设定业绩目标和能力发展目标,业绩目标由项目团队目标分解到个人,能力发展目标则要研发人员根据高绩效研发人员的能力要求,结合个人兴趣来制订个人的能力发展目标,在掌握的技术、完成工作效率、解决客户问题能力等方面制定相应目标,并制定达到该目标应采取的行动计划。然后由上级根据企业目标进行认可。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1.设计的原则。

考核研发人员的首要原则是考核指标必须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如果企业的竞争策略是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就可以把上市时间(timetomarket)或产品开发周期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如果企业的竞争策略在于低成本,则把产品成本作为首要要素。第二个原则是研发部门、研发小组和研发个人的考核指标必须息息相关,是由上而下的指标分解过程而形成的体系。第三是根据研发策略,平衡好长期性与短期性指标、绩效指标与行为指标之间的关系。

(1)业绩指标。

企业的研发人员主要分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对不同的研发人员,业绩考核的指标有所区别。项目经理的业绩指标主要有:新产品开发周期、技术评审合格率、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费用控制、客户满意度、团队士气指数等;开发人员的业绩指标主要有: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流程、规范符合度、设计的可生产性、设计成本降低率等;测试人员的业绩指标主要有:测试问题解决率、运行质量、计划完成率、开发过程规范符合度等。

(2)行为指标。

对于研发人员工作行为的评估,可以从主动性、服从性、责任心、协作精神、工作合理性、纪律性等方面进行考评。

(3)能力指标。

可细分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计划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技能、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控制能力(这项能力及以下能力适用于部门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决策能力、指导帮助下属能力、组织能力、员工管理能力等。

(三)绩效评估。

1.考核方式和方法。

1)对研发人员的考核一般可由人力资源部来组织,由自评和上级评相结合。

2)自评:就年初和年中设定的各项能力目标进行自评,由员工对过去一定时间内能力实现的程度进行评估。

3)他评:由该员工的部门经理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主要对该研发人员在过去一定时期内所从事的一定任务,按照绩效标准对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考评。

4)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5)综合评分:根据以上研发人员自评和部门主管评定的两项得分进行加权,最终得出该研发人员绩效评分,这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该员工本年度内的绩效。

6)对于考核方法,大多数企业在实践中都是将几种评价方法综合使用,如目标管理法和行为锚定法等。

2.考核周期。

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是一项历时漫长的工作,因而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可根据项目周期来定,但最长不超过一年。

(四)持续沟通与绩效反馈。

研发人员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常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十分必要。如一家软件企业的研发副总去检查项目工作时,看了一名测试工程师的报告后,严肃地批评:“你的测试报告不及格。”两个月后该测试工程师离职了。后来该工程师给企业写了一封信,吐露了他离职的原因——仅是研发副总的一句批评。研发副总颇为后悔地说:“我对他的批评只是道出了实情,但如果事后我对他的进步予以表扬、鼓励,事情完全会是另外的样子。”可见,绩效的沟通、辅导及反馈十分重要。

(五)绩效改进指导。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后,如果不进行绩效改进和提高的指导,这种反馈就失去了意义。绩效改进指导主要帮助员工分析绩效不足的原因或改进提高的机会,帮助员工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制定绩效改进的目标、个人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纳入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中,从而进入下一轮的绩效考核循环。

绩效考核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队伍的管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提高村级工作效率,确保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本规定中的村干部是指镇经党委研究任命的在职数范围内的在职人员(不包括上级选派人员、选聘生以及村其他人员)。

村干部绩效考评工作由镇绩效考评领导组具体操作。

条根据村干部的工作岗位,确定不同岗位人员的岗位系数:即村书记主任1.1;村副书记副主任1.05;其他人员1.0。如在考评年度职务变动的,依据文件分段执行。

考评主要通过民-主测评方式进行,测评分为基本称职(60-70分)、称职(71-80分)、良好(81-90分)、优秀(91-100分)四个格次。测评按实际参加测评人数算出平均得分,如一张表格内对某人没打分值的视为对此人没测评。

参加测评人员具体为:镇领导班子成员测评,按30%折算分值;全体镇干测评,按30%折算分值;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测评(含村两委成员,参加测评人员不少于30人,合并村不少于40人),按40%折算分值。

根据不同类别的测评算出每名村干部的综合得分。再根据每名村干部的综合得分乘以岗位系数,得出的结果即为每名村干部的绩效考评得分。

加分事项:村干部上班实行签到制,每周上班不少于5个工作日,作息时间按镇干上班时间执行。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值班,负责接听电话、接待群众办事,填写值班日志和考勤等。节假日、双休日根据工作需要由村两委商定。每月考勤统计表应在次月5日前上报镇组织委员处,未报视作未出勤。实行请销假制度,所有请假要有书面请假条。全年请事假累计15天以上不得分,请事假6天扣1分、7天扣2分……15天扣10分;请病假且有医院证明的6天以上的按事假对半折分;旷工1天扣1分,扣完为止。

以镇统一印制村干部工作日志和村级工作日志,每名村干部应将每天工作情况详细记录在日志本上,联系村班子成员每月对村干部日志进行一次点评,年终进行打分。村当天值班人员应将村级当天总体工作详细记录在村级工作日志上,村级工作日志由镇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每月点评一次,年终进行打分。

减分事项:受到镇通报批评的,一次扣1分;受到县通报批评的',一次扣4分。

根据效绩考评得分和加减分算出每名干部的最终考评得分。进出村干部队伍人员,按最终考评得分,根据实际工作时间计算。

考评领导组在考评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严格保密,考评结果可分村进行公开。干部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查阅有关资料。

考核结果的使用:

1、以镇设立村干部绩效管理奖金,所需资金由镇统筹,其中从村级资金中根据村干部数按500元/人标准提取,镇政府按500元/人标准进行配套。村干部的年终奖励按最终考评得分进行分配。(原规定村干部年终考核合格以上从村集体资金中奖励500元/人不再执行)。

2、村干部的绩效考评综合得分作为评选优秀村干部和不合格村干部的重要依据。

3、村干部的绩效考评综合得分作为推荐镇及以上各种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

4、对村干部绩效考评综合得分处于后三名的,由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实行效能告诫。

考核结果存在争议的和有关事项,由考核领导组审核确定。

本办法由镇党政与社会事业办公室负责解释。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细则。

绩效考核细则

为了调动公司各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业绩,增强公司竞争力,保证公司各项目管理预定目标的顺利达成,特制定本绩效考核办法。

公司所有承接项目委派之管理处经理、副经理。

(一)考核时间:每年度考核一次。

(二)考核工资标准:将每年度应发工资总额的 作为绩效考核工资,根据当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和具体金额。

(三)考核内容:管理处经理当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及管理的项目综合评审表现。

(四)考核方式:实行两级考核

1、公司总经理和分管总助意见;

2、公司职能部门例行项目检查评审意见;

(一)、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以分数确定,最终转换为a、b、c、d四个等级,以公司领导综合评定为准。各个等级对应分数及基本标准如下:

a级:超额完成当年度工作任务,综合表现突出,工作成绩优异;

b级:全面完成当年度工作任务,综合表现良好,工作成绩良好;

c级:基本完成当年度工作任务,综合表现合格,工作成绩一般,偶有工作失误;

d级:未完成当年度工作任务,综合表现一般,工作成绩较差或有重大工作失误。

2、奖惩办法

当年度考核结果直接与管理处经理当年度绩效工资的发放挂钩:

(1)考核结果为a级:绩效工资按 %发放。

(2)考核结果为b级:绩效工资按 %发放。

(3)考核结果为c级:绩效工资按 %发放。

(4)考核结果为d级:不予发放绩效工资。

考核中过程中,当年度考核等级为d的,留任原职查看;累计达到两次的,降职降级或转为试用员工;累计达到三次的,给予解聘或辞退。年度c级考核结果累计达到或超过三次的,根据其实际工作情况,公司另行安排职级岗位。

此外,管理处经理年度度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进的直接参考依据。

(二)对管理处经理的考核

1、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工作完成情况(60%)、现场管理(30%)、内部管理(10%)、

2、考核办法

考核采用外部调查、职能部门检查、领导考评的方式,以公司领导最终评定为准。

3、考核结果和奖惩

年终,公司将根据各管理处经理全年总体表现情况,评选优秀管理者,并根据公司当年效益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年终考评较差的,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降薪、降职或解聘处理。

(一)计划制定和返回:

1、年度度工作计划:每年度由管理处经理制定《管理处年度度工作总结计划表》,交公司领导审核后按计划实施。

2、公司下发要求执行的任务;

3、计划制定各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沟通。

(二)、公司常规业务标准作业的正常执行:

1、管理处经理监督管理处各部门按照公司业务流程和标准作业;

2、履行向下管理的职能;

(三)、了解业务单位满意度;

绩效考核pdca

pdca循环就是绩效管理的“轨道”。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

绩效管理是一项协作性活动,由工作执行者员工和管理者共同承担。并且绩效管理过程是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在一年内只进行一两次的填表“仪式”。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发生在新绩效期间的开始。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员工职位说明书和公司战略目标以及年度经营计划。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需要在对被管理者绩效的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被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绩效管理必须由员工和管理者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取得好的结果,获得成功。对此,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清醒且坚持的认识,否则,绩效管理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在绩效计划里,主要的工作是为员工指定关键绩效指标,为此,管理者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为员工制定职责明确、权限清楚、标准确定、描述清楚的职位说明书;2、帮助员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应符合“smart”原则,即关键绩效指标的标准应是:“具体的(s)”、“可度量的(m)”、“可实现的(a)”、“现实的(r)”、“有截止期限的(t)”。绩效计划的周期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完善,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比较高,可以一年制定一次;反之,则要适当缩短,最好以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如果绩效周期缩短到一个月制定一次,则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增加,操作性减弱。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是绩效合作伙伴的角色,即管理者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员工在绩效目标上达成一致,而不是简单地分派任务、下达命令。在这里,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也就是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

这个阶段需要准备的资料有:

1、公司年度经营计划;

2、员工职位说明书;

3、员工前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考核表。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smart”原则和《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

注意,是管理卡而不是考核卡,管理卡与考核卡的区别在于它把绩效考核提升到了绩效管理的高度,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取代形式化的填表考核,它是管理者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文件,在整个绩效周期都要用到。所以,将管理卡锁到文件柜和束之高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制定完成管理卡后,管理者应将其置于案头随手可及的地方,以供及时参阅,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关键绩效指标确定以后,管理者应扮演辅导员和教练员的角色,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姿态与员工保持积极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理清工作思路,授予与工作职责相当的权限,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提供恰当(针对员工的'绩效薄弱环节)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为员工完成绩效目标提供各种便利。这里所指的绩效沟通与辅导是针对绩效目标的辅导,依托绩效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绩效目标,也就是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进而保证员工的绩效目标得以达成和超越,使员工的能力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员工在下一绩效周期挑战更高的目标做好准备。

在绩效沟通与辅导阶段,管理者所要做的一个重要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工作就是观察和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形成员工业绩档案。为什么要建立员工的业绩档案?很多管理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就是以前在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的时候,员工会在某些得分比较低的项目上和管理者争论,明明知道员工是无理取闹,却苦于没有书面证据,口说无凭,管理者无法有效地说服员工,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那么,怎么去避免这种尴尬局面,使绩效考核反馈更加顺畅和自然,使之成为一个探讨成功和进步的机会而不是讨价还价的“交易市场”?这里就要提到绩效考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没有意外”原则。所谓“没有意外”,是指在考核反馈面谈的时候,管理者和员工对考核结果都不会感到意外,一切都在双方预料之中,所有被考核的内容都在沟通与辅导的过程做了认真细致的沟通,并做了详细的记录。所以,为了避免口说无凭的尴尬,为了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具有说服力,管理者应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记录好员工的绩效表现,为绩效考核提供可以追溯的事实依据。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主要以记录关键事件为主,即对员工绩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关键事件根据性质又可以分为积极的关键事件(如节约成本100万元的创新计划)和消极的关键事件(如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设计失误)。所以,在实施阶段,管理者除了要扮演辅导员与教练员的角色,更要扮演记录员的角色。绩效沟通与辅导阶段的主要工具是《员工绩效档案管理卡》,主要记录关键事件。

在绩效周期结束的时候,依据预先制定好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的依据就是绩效计划阶段的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沟通辅导过程中所记录的员工业绩档案。绩效管理的过程并不是到绩效考核时打出一个分数就结束了,管理者还需要与下属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即绩效反馈面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员工全面了解他们自己的绩效状况,正确认识自己在这一绩效周期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表现,同时正确认识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弱项;并且,下属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得到上司的指导和帮助。在绩效考核与反馈阶段,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公证员。所谓公证员,即要求管理者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依据绩效沟通与辅导过程中的业绩记录,对员工做出公正、公平的评价。这一阶段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员工业绩档案管理卡》和《绩效反馈卡》。

绩效诊断与提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公司所采用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进行诊断,一是对员工本绩效周期内存在绩效不足进行诊断,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诊断,得出结论,放到下一pdca循环里加以改进和提高。所以,在绩效周期结束时,管理者还应对员工进行绩效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绩效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调整,人力资源部也可以据此对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使之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根据绩效反馈的结果,管理者还要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或者叫改进计划,对员工在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发展计划,放入下一pdca循环加以改进。

2、人们的目标有挑战性,在我的控制范围内;3、人们认可我的工作目标;4、人们明确自己是怎样被考核的;5、人们的绩效标准是恰当的,能准确衡量我的绩效;6、在达到目标方面,人们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7、为实现目标,人们能得到相应的培训;8、为使实现目标成为可能,公司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支持9、在达到目标的时候,人们能得到赞赏和认可;10、公司的奖励体系是公平的。

在绩效诊断与提高阶段,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诊断专家,对自己以及员工在绩效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诊断,找出问题和不足,以在下一绩效周期内做出改进。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和《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以上四个环节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流程,也就是绩效管理的“轨道”。无论你是何种企业,无论你想通过绩效管理达到什么目的,只要你做绩效管理,就无法避开它,因为你一旦脱了它,你的绩效管理就没有了“轨道”,一旦绩效管理脱离了预定的“轨道”,你就无法保证它的运行状态!所以,建议企业在做绩效管理之前,一定要把绩效管理的流程研究透,给绩效管理铺设好“轨道”!。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pdca。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