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5 00:08:10 作者:书香墨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模板10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一

扶贫工作检讨书范文

1、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深入,不踏实。在整个事件中由于我的玩忽职守,对油头到来时间估计的不准确,以及在有重大操作时未能提起百分之二百的注意是造成此次事故的表面原因。

2、自以为是,工作态度懈怠。由于来到中控工作一年,对中控调度的操作自以为轻车熟路,从思想上掉以轻心,对于混油接收工作未能提起足够的认识和注意。未能像刚来中控一样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深层次原因。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教训,充分反映出了我个人的责任心问题和工作态度的问题。在工作中,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工作责任心不强,总是有一种满足于现状没有十分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于中控调度岗位职责认知度不够。这些不良的思想说明我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从事的调度岗位的重担和责任。我对我个人存在的严重缺失从而给部门带来重大的损失和领导带来的麻烦而感到非常的惭愧和痛心,感到非常的后悔和遗憾。我看到了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大家都像我一样自由散漫,漫不经心,粗心大意必将严重威胁管道安全。同时,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懒散的工作态度,我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因此,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所以,发生这件事后,我不仅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的关心。我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足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因此,我愿意接受领导对我的任何处罚。同时,我请求领导再给我一次机会,使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为我公司的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请领导相信我。检讨人:扶贫工作检讨书范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今天,我怀着无比愧疚的心情,向各位领导,同事做出深刻的检讨。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工作人员,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单位的形象。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时间观念,未能及时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劳动。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向单位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做出深刻的检讨。20**年8月4日,我未能按照领导要求的时间,早晨6点在办公大楼门前集合,参加集体劳动。单位组织全体职工下队,为迎接省林业厅督查准备的苹果园示范点悬挂粘虫板,糖醋罐。由于自己时间观念淡薄,未能按时到场,直至6点50才在办公室的电话通知下,才赶到示范点。我认为这是主观上长期以来在我头脑中形成的自由散漫思想导致的结果,把个人的困难凌驾于单位组织原则之上,臵广大单位职工的集体利益于不顾,臵单位领导班子的威信尊严于不顾,我对自己所犯下的这个错误感到痛心疾首。我迟到50分钟,对我个人来说是小事,对单位来说,却是大事。此时此刻,我带着无比悔恨的心情,默默地想:如果单位每位职工都像我一样迟到50分钟,全体职工加起来就会有几十个小时,我们一天的工作干不完,工作计划完不成,进而影响了集体劳动的顺利进行,以致影响到整个督查工作的整体进度,最终必然导致整个迎接上级检查工作出现重大失误。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作风涣散的必然结果,这种不良思想的最直接表现就是自由散漫!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应付思想。我会以此次的检讨书作为一面镜子,时时检点自己,批评和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监督。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奋进,亡羊补牢、化羞耻为动力,努力做到决不迟到,决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决不做让领导失望的事,同时我也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强化我的时间观念。检讨人:**时间:20**年8月18日扶贫工作检讨书范文三**:鉴于近期工作不力,我作出如下深刻检讨。每周工作报送是我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将每周我单位的领导的工作情况整理并上报到县里,起到一种自我监督的作用。然而领导将这份工作讲给我,是对我的工作的信任,对我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有着非常的意义。我本应该在规定的时间,认真谨慎的完成好,因为这份工作关系到单位对上级和社会的工作作风和影响。这项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而我却没有好好的珍惜它,没有认真的对待它,没有按时的完成它,对领导的要求置若罔闻,对领导的信任熟视无睹,对交办的工作漫不经心,我辜负了,领导对我的信任,我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给单位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政府关机的工作首条要求就是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对待领导交办的工作要认真完成、积极完成、按时完成,并主动将工作进度向领导汇报,有影响工作的情况及时向领导请示。而我不仅没有按时完成本周的工作报送工作,而且上周的工作报送也没有完成,我这种工作态度和行为给单位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给自己蒙羞。作为我的本职工作,我却没有按时完成并且拖欠了2周的时间,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前两周,我虽然没有闲着,在忙于其他的工作,但由于我的疏忽,把这项重要的工作给忘记了,从根本上将,是由于我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思想意识不高,积极性不强导致的。同时,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我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也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没给自己注入走上新台阶的思想动力。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过且过,应付思想。现在,我深深感到后悔莫及,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苗头,如果不是领导及时发现,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继续放纵和发展,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都无法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后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我愧于党,愧于人民,愧于党组织。对于我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纠正。

第一,关于我思想觉悟上存在的严重不足。在工作态度问题上犯如此错误,确实让人觉得不应该。因此领导要求我对自己的深刻反省是必要的。我在以后工作中会认真积极按时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工作,并主动将工作进展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定期写工作总结,来反思自己近期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工作思考。

第二,通过这件事,我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我也看到了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目无组织纪律观念,不良风气,会给领导在工作上造成障碍。因此,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经过昨晚的反思,我深深感到抱歉,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苗头,如果不是领导及时发现,并要求我深刻反省,那么后果可能会是极其严重的。因此,通过这件事,我也感受到了幸运,感受到了领导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所以,在此,我在向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第三,以后对工作要做到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增强自身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的工作,要积极表现,以加倍努力的工作为单位做出积极的贡献。对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改正错误。把今后的工作努力干好。

第四,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感,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明确思想,树立执正确理念,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身体力行,敢于面对困难,做任何事情不可以拖延,敷衍了事。其次,在执行过程中,要把事情想在前头,把工作干在前面,对工作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地执行。

第五,细节决定成败,反之再小的事,只要做了,就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如果不做,事情还是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本人做事粗心,是我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坏习惯。以后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工作态度上,要做到没有小事,其次,要做一个工作计划表,按照重要程度和时间排列好,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免手忙脚乱。

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一、履行市两个扶贫规划重要政策措施分工职责到位扶贫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站严格履行市两个扶贫规划重要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把扶贫工作纳入了全站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并确定由主要领导直接负责,支部、工青妇等直接参与,办公室统筹协调活动开展并负责加强与帮扶的崇望乡白庙村村支两委的工作联系。同时,全站还明确了各党员干部的帮扶目标责任,落实了帮扶经费,确保扶贫工作有安排、有计划地进行。

二、结合自身职能和行业特点为帮扶村办实事为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站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和行业特色,紧紧围绕“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等民众最关切、最现实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了卫生保健和生活保障等2个方面的帮扶。一是组织医护人员到白庙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为村民测血压、查血型、筛查传染病、指导合理用药、养生防病等;二是为该村农村书屋赠阅一份2017年度的《健康导报》报纸;三是为该村10户特困家庭捐赠了价值2017元的生产生活物资。

三、开展结对帮扶,开展上门送温暖活动为巩固并扩大帮扶成果,我站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扶贫济困活动。一是3月20日,站主任张勇、副主任陈纯超带领5名党员干部,在市政协副主席江陵的组织领导下,到白庙村开展社情民情调研,看望走访特殊对象;二是“5.1”劳动节前夕,副主任陈纯超、工会主席袁介秋及部分中层干部到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党员干部逐户深入到10家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他们勤劳致富想点子、出主意,同时还给每户分别送去现金200元。三是“7.1”建党节期间,站支部带领全站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再次到该村看望了老党员、因病返贫党员和特殊家庭,为他们送去组织的温暖和节日的问候。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成下步扶贫目标我站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定点帮扶工作力度,全面扎实地做好定点帮扶目标任务的落实,为扶贫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我站在春节前还将开展集中走访活动,将对部分贫困党员、孤寡老弱户捐赠衣被、菜油、肉类等生活物资,以体现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二

近日,xx市扶贫办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深入12个乡镇,15个贫困村,对驻村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听取县、乡有关驻村扶贫工作情况介绍,与部分驻村工作队队员、扶贫村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问题,就进一步做好驻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自去年八月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驻村工作队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积极驻村对接,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因地制宜,结合所驻扶贫村的实际,制定帮扶规划,确定帮扶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落实。

(一)选派单位重视,驻村工作力度大。各选派单位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村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省、市、县三级工作队就全部与所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并迅速驻村开展工作。许多单位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扶贫村调研,带领工作队员与乡村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项目。省经合办、营口港务集团、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学、省广播电视大学等省直单位,都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讨论驻村工作规划,确定帮扶项目,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保证了项目的尽快落实和顺利实施;市服务业委、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单位自去年8月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以来,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到扶贫村,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调研,了解致贫原因,因地制宜确定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措施。

(二)驻村工作队真抓实干,项目推进快。各驻村工作队都立足贫困村的发展实际,制定了符合村情的帮扶规划,制定的规划,都体现了以项目为支撑,突出了帮扶重点。在工作中,各驻村工作队都注重把本单位、本部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真功夫,出好思路,想好办法,办实在事,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致富群众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许多工作队的同志,始终坚守在项目施工的第一线,与乡、村干部一起,共同指挥督促项目的实施。省广播电视大学驻村工作队去年7月进驻喀左县甘招镇西赤里赤村,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先后走访了218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300多人次,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帮扶规划,落实了修建村路等帮扶项目。为了把路修好,他们吃住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前,1.2公里高标准村路的路基已经完工,今年秋季进行硬化,14盏路灯已安装完毕;省经合办进驻建平县榆树林子镇炮手营子村,为该村引进建设服装加工厂项目,为抢时间赶进度,工作队的同志清明小长假都没有休息,连续一个多月工作在施工工地上。目前,服装厂已经建成并开工生产;省政法委帮扶凌源市刘杖子乡刘杖子村,为帮助修建村部和文化活动室,工作队同志始终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挥,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确保各驻村工作队能吃饱住好,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之中,各乡镇都力所能及地积极创造条件,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除一些工作队坚持要求在村里吃住外,绝大多数乡镇都安排工作队在乡镇吃住,由乡镇统一解决食宿,有的还为工作队安装了空调,提供了交通工具。北票市上园镇对驻村工作非常重视,在镇里为进驻上园村的营口港务集团驻村队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吃住条件,同时还为每个工作队员配备了一台电动自行车,解决了乡村交通不便的困难。为便于开展工作,各县(市)区和乡镇还分别任命省、市驻村工作队队长为乡镇党委副书记和村第一书记,把驻村工作纳入到乡镇党委和村委会日常工作之中。大连海洋大学工作队派驻xx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驻村工作队长任乡党委副书记。乡党委非常重视和支持驻村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驻村工作,与驻村工作队一同落实、推进帮扶项目。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各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工作下,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年来,省、市两级153家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233个,帮扶款物及协调资金达1.45亿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共协调和投入资金1587万元,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实施项目扶贫。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帮扶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重点发展香菇产业,申请400万科技项目资金,并由省微生物院联合菌业基地牵头,在北台子村实验栽培省微生物院自主研制的“辽香1号”香菇新品种,提供技术推广和服务,计划扶持100户农户,三年建设300亩示范基地,大棚180个,预期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利润300万元,可辐射和带动联合镇形成香菇栽培特色产业;省教育厅投资45万元,扶持发展保护地、养羊小区等设施农业建设;省联通公司投资100万元用于农业技术培训、高标准大棚及信息化建设;省妇联协调资金215万元用于农村妇女发展生产项目;沈阳师范大学投资10万元改造果园。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生工程。共协调和投入资金8967万元,扶持水电、道路、桥梁、村部、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发改委安排1043万元资金,用于喀左县乡镇农网改造。安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资金506万元,支持羊角沟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省审计厅投资45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协调400万元资金,用于宜居乡镇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投入33万元为凌源市沟门子镇河坎子村维修村部及建文化广场;市人大、市政协、市交通局、市审计局等单位都为所帮扶村实施了修路、打井、维修村部等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实施科教扶贫。共协调投入资金3716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兴建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省卫计委组织协调各种大型义诊、畜牧养殖技术讲座、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走进喀喇沁镇,1200余人接受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247名群众接受义诊,免费送药60余种。组织协调实施“一对一”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家庭11名大学生,每人发放20xx元助学金;省民政厅投资120万元支持清风岭镇孟杖子小学建教学楼;省教育厅投资30万元,建乡幼儿园;市服务业委投入14万元,帮助卢杖子村修建了文化广场,购买体育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三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熊继宏、赵桂平、张安均、周子荣、马传礼五人扶贫工作队。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扶贫各项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联系村领导师利龙、吴立新多次到村入户认亲,多次看望帮扶对象,结对、制定方案、指导扶贫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6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9月23日,由县领导吴立新带领局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开展多次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共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6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是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根据该村贫困户名单,结合我局干部职工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局机关20名干部职工与该村62户257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并建立完善了结对帮扶档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驻村帮扶工作,到20xx年该村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贫困对象实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五送、五帮活动,使贫困村整体达到五通、五有目标。

(二)帮扶方式。建立健全局机关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局机关每名干部帮扶3-5户贫困户,全面开展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局机关将组织驻村工作队,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做到精准定位扶贫。

1、帮扶单位包村任务:

一是制定贫困村6年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

二是培育主导产业,帮助贫困村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产业大户。重点协助抓好全村土地流转130亩规划,帮致富带头人种植玄参、桔梗、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指导协助该村加强信息网格化建设,制定完善信息网格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全面完成。

五是按照省市县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三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绿满等活动。

2、干部包扶贫困户任务:

一是制定脱贫计划。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分析原因,制定脱贫计划;

二是选准发展项目。因户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致富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实现稳定增收,结合全县扶贫四大工程,在改善居住环境、就业创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局成立了由局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副局长赵桂平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支由熊继宏、赵桂平、张安均、周子荣、马传礼5人扶贫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帮扶工作。

(二)严肃工作纪律。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县有关规定,驻村工作队员要做到三不准。帮扶工作队原则上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5天,及时为驻村帮扶工作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队员生活和住宿必需品、交通费用、生活补助等按照《xx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每月由单位按实际驻村情况据实核销。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四

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 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xx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xx年秋季,xx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xx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 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 “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xx——20xx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xx——20xx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页,当前第3123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五

县卫健局多次健康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按照上级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全面抓好落实。全县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畅通运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疾病分类救治和大病专项救治稳步推进,实施健康扶贫防病先行专项行动,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明显得到遏制。

(一)继续实施了三重医疗保障政策。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连续实施,确保了贫困人口城乡医保个人缴费降低、起付线降低、大病住院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实现了“三降三升”。20xx年以来,全县共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待遇26288人次,提高待遇补偿2346.37万元;其中基本医疗5223.43万元,大病保险104.78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达90%以上。

(二)继续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在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开设贫困人口看病住院绿色通道,贫困人口个人住院无需缴纳押金,出院结算时只缴纳个人自付费用;贫困患者住院出院手续精简,在办理出院时做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最大程度的方便贫困患者。截止目前,全县共实现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17321人次,完成了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自付比不超10%的工作目标。

(三)继续开展了21种大病贫困患者集中专项救治工作。明确定点医院为县医院、成立救治专家组、制定诊疗方案、规范救治流程,进一步细化人员台账,对罹患21种大病患病人员的病种、救治状况进行分类,有序组织救治对象到县医院进行救治,统筹做好政策衔接、资金安排、人力调配,对新增加患者精准录入信息,及时进行救治,救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按时报送救治进展情况,及时更新救治台账,做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并组织专人在健康扶贫系统中填录救治信息,确保了专项救治工作落实到位。全县共有贫困大病患者719人,截至目前,集中救治719人,救治率100%。

(四)继续做好了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核查,掌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优先为农村贫困人口每人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定期核实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建档。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慢病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集中履约服务与义诊相结合、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相结合”原则,组建服务团队,逐户走访,逐人签约,切实履约,细化服务内容,形成特色签约服务,对签约服务相关档案实行分村分类和双编号管理,共签约69772人,签约服务率100%。

(五)继续提高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县医院迁建已经开工,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正在扎实推进,完成了19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了142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配有乡村医生,卫生室面积达到了60平米以上,四室分开,县政府还拿出财政资金200万元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制氧机、病床、tdp电磁波治疗仪、电子血压计等基本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两大类设备,并为贫困村卫生室安装了水、暖、电等配套设施,确保了村卫生室规范运行。

(六)继续开展了对口支援帮扶和实施“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继续接受市级三级和二级医院对我县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帮扶,制定详细对口帮扶对接方案,与上级对口帮扶医院精准对接,签订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目标,明确派驻团队,根据全县实际情况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到各受援医院进行驻点帮扶。扎实实施“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切实提升了全县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继续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我县共有18名订单定向医学生,截至目前11名订单生正在进行为期三年规培,规培结束的7名医学生已有3人到岗上班;我县近三年来共招聘7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乡镇卫生院;集中组织培训了全县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

(八)继续深化了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设。一是依据农村贫困人口不同健康状况,实施分类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逐步减少和有效控制农村贫困人口各类疾病的发生,降低实际医疗费用支出。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手册70万份,通过门诊、入户、电话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针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二是全面实施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白内障免费筛查和手术治疗、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组织全县各乡镇做好宣传发动,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下乡进行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免费为所有农村孕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肿瘤登记、随访管理,免费实施“两癌筛查项目”。四是委派医师参加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截至目前,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总数为2681人,规范管理率为95.86%。五是结核病、艾滋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防治和宣传工作在持续加强。通过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及时巡诊体检,确保人民群众少得病和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源头上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

(九)继续强化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提高贫困人口知晓率。通过利用宣传品传播健康扶贫政策、利用培训班层层解读健康扶贫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和利用健康体检面对面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确保了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基本做到了“一家一张明白纸”、“一家一个明白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一家一份实用工具”。

(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了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主管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卫健局局长兼任,卫健局成立工作专班,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细化任务,为确保健康扶贫各项工作领导有力、开展有序、落实到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康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形势,及时整改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全县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推进、同部署、同安排和同检查。

(二)强化医疗三重保障。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保,做到100%全覆盖;实行政策叠加,建立三重保障机制,医保基金支持,提高政策内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降低贫困人口自付比例,贫困人口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划卡结算,对21种大病贫困患者实行集中救治;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制度,实行重点药品监控制度,控制药占比,提高基药使用率,实行临床路径管理,防止过度检查用药,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和自付比。

(三)强化督导检查落实。建立督导包联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进行大排查,进村入户大走访,及时发现基本医疗保障存在问题,认真解决问题,确保健康扶贫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同时制发健康扶贫工作提示,确保各医疗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一)对重点大病针对性救治,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我县在做好21种大病集中救治的基础上,又针对我县比较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提出了具体的专项救治办法,一方面是县医院在房屋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扩建血液透析室,购置12台高通血液透析机、6台血液透析滤过机,并更新先进的铹尔水处理系统1套,在现有人员基础上为血液透析室增加执业医师1名,执业护士8人,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全县所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集中到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县财政为透析患者每次补助100元。同时,血液透析患者是本县农村户籍的全部纳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门诊慢性病统筹、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综合报销比例达90%以上,通过财政补助和增加报销比例,切实减轻了透析患者的就医费用负担。三年来共治疗患者49498人次,县财政投入资金474万余元。

(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的举行,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在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研究、精心组织,举全市医疗卫生之力,2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针对我县142个贫困村逐村开展义诊活动,20xx年和20xx年分别举行一次,共义诊4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60余万元。通过举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县贫困人口签约率100%,特别是双山子中心卫生院结合市人民医院专家义诊活动中,一天就签约35户72人,在全县起到了家庭签约履约服务工作的带动示范作用,不仅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又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三)“春雨”工程和 “春雷”行动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自20xx年省市卫健委组织开展“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以来,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帮扶医师不同专业安排在不同科室,指导卫生院临床医生进行病例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开展带教诊疗活动,切实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如:到双山子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孙伟同志,带领卫生院临床大夫进行病例讨论,讲解急诊急救的要领,开展门诊服务,每天接待辖区内患者二十余名,增加了卫生院的门诊诊疗量,提升了对门诊患者的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到肖营子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肖书娟同志,帮助卫生院开展了宫颈癌筛查、白带常规检查,改善了卫生院妇科在人们心中的新认识,改良了卫生院对疝气手术的做法,使得病人的复发率明显减低,增加了病人对卫生院的信任度,有力的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到木头凳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鲍艳红同志建议由她牵头建设中医理疗科,采购必要的设备,利用全县脱贫摘帽迎国检前夕下乡免费健康体检的机会,为贫困人口进行诊疗,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截至目前,该院中医理疗科共治疗4000余人次,收入由0元上升到20万余元,专家们在出诊的同时还为该院医生们讲课、带教查房,使该院年轻医生们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由于我县贫困家庭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留在家里有好多是疾病、残疾和孤寡老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一家一个明白人”还未全部覆盖,有待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做到“一家一个明白人”。二是村卫生室实施乡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后,乡村医生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还未建立,乡村医生青黄不接问题突出,人员工资保险待遇保障机制也未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卫生室的整体规范运行。三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规培后,不到岗上班问题突出,还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四是贫困患者住院时,医保目录外用药、耗材、检查等与患者签订的知情同意书还不是很规范,存在漏项;五是在家庭签约履约服务记录中的处理意见不精准,针对性不强;六是青龙镇还没有卫生院,全县还有9个非贫困村没有建设集体产权的村卫生室。

我们在全力继续做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同时,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性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待遇,解决医技人才招聘难、留住难的问题,加大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贫困县非贫困户医保缴费补贴力度。目前,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过程中,低保、特困供养、重残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类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资助,解决了参保费收缴难的问题。但非“四类人员”缴费难问题十分突出。目前,非“四类人员”每人每年个人需缴纳参保费220元,以四口之家为例,每年需缴纳参保费880元。由于医保缴费标准提高,有的农户自认为,家庭成员年龄不大,身体健康,产生冒险心里,不愿参保。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家庭成员,一旦遭遇重病,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很容易造成因病致贫,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争取让所有群众都能参保。三是建议加快推进医保制度改革,扩大医疗报销范围。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医保制度改革,不断扩大用药报销范围,为群众减轻了很大负担,特别是最近将部分抗癌药品纳入报销目录,群众反响很好,但按照现行医保药品目录,群众在接受治疗时,依然还有很多药品和使用器械不在报销范围,并且费用相对较高,群众负担较重。建议加快推进医保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医疗报销范围,为群众就医减负。

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最特殊、形势最复杂、任务最艰巨,越是到最后越是吃紧吃劲,必须持续用力。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严格保障标准,提高工作标准,强化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健康扶贫既不任意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一是明确实施范围,把握好政策标准。继续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殊供养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结算,加强对报销目录外药品、耗材、检查检验使用的控制,实行严格的知情同意制度,不断降低住院实际自付比例,乡镇卫生院控制在5%左右,县级控制在10%左右。二是继续落实大病专项救治。大病病种由21种增加到了25种,新增加(耐多药结核、脑卒中、慢阻肺和艾滋病机会感染)4个病种,我们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加大对患大病人员的集中救治力度,实行动态管理,能及时救治的尽快组织救治,不能在县医院及时救治的联系转诊,搞好服务,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三是进一步落实落细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做到重履约、重质量、重服务感受度,对患高血压等4类慢病重点人群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随访、评估和体检,对患脑血管病等6类慢病贫困人口,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指导,对照签约服务十项内容,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确保签约履约服务扎实推进。四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青龙镇卫生院的建设,加快完成乡村医生的选聘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空白点”,综合施策,实现医疗机构“三个一”、人员“三合格”、服务能力“三条线”的目标要求,解决好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的问题。五是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和环境等6项健康促进行动,落实疾病预防、传染病控制、地方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既要保障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要确保老百姓少得病、不得病,遏增量、减存量,斩断“病根”变“穷根”。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六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x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x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1.248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13.6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x00头以上。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12249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5.0722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14499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10.6万元,救助资金49.2166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12x00余人,创劳务收入1.5亿多元。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七

一、深入调查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帮扶措施实施之前,在刘广庆的带领下,帮扶工作小组对帮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摸底调查,了解到其家庭共计3口人,分别为户主李喜宝,妻子李金凤和儿子李永刚(退伍军人),其家庭人均年收入仅仅为4000元。李喜宝没有固定工作,李金凤由于体弱多病,只能打零工,李永刚也无固定工作,共有职工田100亩,无其他收入来源。

二、帮助帮扶对象落实稳定工作。李喜宝之前无固定工作,依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计,工作组帮忙联系落实其固定工作,最终李喜宝固定在烘干塔粮库处工作,目前每月可有2000元的收入。李金凤体弱多病,也只能打零工,工作小组为其提供了足够的用工信息,保证其在适当的情况下有工作可以做。李永刚因在外地餐饮服务,通过家属劝其学习技术,帮其联系新工作。

三、为帮扶对象提供种地科技信息和技术指导。李喜宝家庭有100亩职工田,且缺少种地工具和肥料,帮扶工作组帮忙积极联系管区,适当给予技术方面的倾斜,肥料给予部分补助。

经过帮扶工作组和李喜宝家庭及其他各方的努力,最终2014年的帮扶对象李喜宝的家庭收入方面为:李喜宝年收入20000元,李永刚年收入21600元,李金凤年收入4000元,种植土地略有盈余,全年家庭收入共计46500元,达到人均纯收入15000元的标准。

2015年帮扶工作组全体成员将继续从各方面对李喜宝家庭进行帮扶,初步计划如下:首先,继续劝说李永刚专心学习技术,有一技之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终为其有稳定的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继续为李金凤提供更多的工作信息,保证其有尽量多的工作机会;再次,为其种地提供更多的帮助,如为其在品种和肥料选择及购入资金投入上提供帮助,在作物管理方面给予更多指导,提供更加全面到位的科技信息和销售信息等;最后,帮扶工作组准备帮助其开展牲畜养殖,以增加其收入来源,如养殖山羊、鸡、鸭、鹅等。多举并措,最终达成的帮扶目标是李喜宝家庭人均收入最终达到20000元。

刘广庆、路志勤、孙福祯、王晓东、欧昌恒

2014年11月19日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八

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使党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带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和发展意识,增进与贫困群众的感情,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将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多次会议上提出“各级干部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都把对困难贫困的帮扶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党组织及党员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策群力,帮困救助,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困难群众的“知心人”,增强困难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各级帮扶部门、全镇机关党员按照科技干部一人带一户,机关党员2—3人带一户的原则,共结帮扶对子38对,镇党委对党员扶贫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许波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各帮扶对子定期督查,总结经验。

全镇党员干部结对后深入到所帮扶的对象家中了解情况,针对此项工作,镇党委要求各位党员干部在入户的同时,做好“民情日记”,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全镇的贫困户能得到有效的帮扶和救助。

全镇党员干部通过思想扶贫、信息扶贫、技术帮扶、物资帮扶等方式真情帮扶,以实际行动助农增收,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增强了党员亲民、爱民、为民的意识。通过帮扶,增进了党员干部与贫困村群众的感情,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的良好氛围,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围绕履职尽责做。全镇各村支部党员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岗位要求,就完成全镇全年工作和目标任务进行了公开。镇机关党员主要围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能、服务群众方面进行了践诺。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九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扶贫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胡吉宏书记到海雀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林泉之窗》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海雀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林泉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清塘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林泉镇惠鑫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林泉社区、增坪村、山海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新水村500亩蔬菜基地,周寨村、营脚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清塘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周寨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林泉镇新水村20xx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到营脚、增坪等村组织农民培训2期1289人,职业院校到新水村举办培训班1期60人,农民讲师培训10次600余人,计划输送60人到职中学习培训。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施涉及清塘、新水、余姚、卫星、海子、周寨、林泉、增坪等8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共26.4公里硬化工程,现已完成路基13.6公里、路肩8.5公里、基础垫层1公里、路面硬化0.3公里;投资各200万元的清塘村、卫星村的“烟草扶贫新村”建设工程,“一事一议”部分已基本结束,涉及招投标的项目,目前正进行人饮工程水池的修建、管道的铺设和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等设施施工中;清塘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总投资226万元,目前进度已过半;新水、海子、卫星等村计划农网改造1057户,新水村已改造51户,海子村、卫星村正进行线路施工中;深圳光明新区对口帮扶项目已落实规划和制定方案上报;烟草机耕道建设项目正在协调中;高锦村移民整村推进及避险解困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3页,当前第1123

县住建局扶贫工作报告篇十

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 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xx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xx年秋季,xx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xx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 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 “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xx——20xx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xx——20xx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