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大学篇第一章(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05:42:44 作者:翰墨 最新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大学篇第一章(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大学篇第一章篇一

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1.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儿童难道没有受过痛苦吗,那位母亲需要专门的照顾,儿童难道不需要吗?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大学篇第一章篇二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专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各国,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本书的内容共有30章,好的观点实在很多,我就对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阐述一下吧。

1、成人应该受到控告—在成人中进行彻底的变革

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他们能够说服自己这是出于对儿童的爱和自我牺牲,但实际上他们却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2、儿童发展的秘密

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吸收和学习。当儿童的敏感性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或愤怒的情绪。我们不能漠视儿童的心里发展,应该去帮助他们。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为儿童的心灵成长提供支持。

3、睡眠失调是儿童成长的障碍

成人应该努力去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才能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不要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的个体,不要在他们年幼的时候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们,在他们长大以后还要求他们惟命是从。成人必须认识到:在儿童成长中,成人只能起一种次要作用;成人必须尽可能地了解儿童,这样才能给儿童提供适当的帮助。因为儿童比成人弱小的多,要想让儿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人就一定要控制自己,学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把孩子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当成一项神圣的职责。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意义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4、儿童的教育—“儿童之家”的三条准则

儿童只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并展现他们内心的秘密。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5、偏离正轨的儿童(神游、抵触、依附、占有欲、支配欲、自卑感、恐惧、说谎)

当游移不定的心灵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对象时,就容易被图像和符号所吸引,一旦儿童发生这种心理失调,就会坐立不安、到处乱动等表现。这些孩子看上去活力充沛、难以控制,但他们进行的活动却毫无目的。他们可能刚刚着手做一件事情,但没过一会就将其抛之脑后,又开始干新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心思分散到许多不同的事物上,无法集中在某个对象上。对于儿童由于心理失调表现出的这种散漫和不守规矩,成人可能会进行惩罚或者耐心地容忍对待,但实际上,对儿童的这种幻想,我们是持赞成和鼓励的态度的,并把它视为儿童创造性的表现。

6、父母的使命

父母不是孩子的创造者,只是他们的监护人。父母应真挚地关怀孩子,将保护孩子作为崇高的使命来履行,为了这个使命,父母应该将落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爱孩子的本能上的灰尘洗涤干净,努力去理解这份爱的本质。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深刻情感的外露,而不应存在有任何私心或懈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重视,父母也应为了儿童的权利而抗争。

通过读阅《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颇受感悟,从中认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便有很多错误的方面。日常生活中运用大人的权力去抑制了孩子的自发性活动,孩子是独立而特殊的存在,他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孩子好”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环境下,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我们是新一代的家长,我们中间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反思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是父母之命?有多少是自主权利?所以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大学篇第一章篇三

在诸多的教育家里,蒙台梭利是我们邂逅的为数不多的一个“她”——一名女性教育专家,这顿然使人感受到几许温润的光芒。

教育学者史坦但丁说:“未来的历史学家将会视蒙台梭利是以儿童为中心,来从事伟大社会运动的代表者与解释者。”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她用那些对儿童充满敬意的文字,为儿童寻找到一片晴朗的天空。阅读时,我们也不时从中感受到教育中的一些辩证关系,那就是组成教育的各种元素都存在着一个度,所谓进一步则为上帝退一步则为撒旦,只有把握好了度的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

一、把握教育的“宽度”

由书中对蒙台梭利的介绍可知,早期她是研究智能缺陷儿童的诊治问题,她认为: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不如说是教育问题。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蒙台梭利将自己设计的一套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成功地使低能儿童学会了读和写。

可以肯定,在当时许多人的眼里,蒙台梭利的早期研究一定是一份“无望”的工作,因为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教育是有偿的投资,一旦估计得不到回报,便决不会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爱,或者将自己的爱打上一个折扣。我们不经意间常会捕捉到这样的一些镜头:发新书时少了一本,某教师就把书从某个在他眼里已经“无望”的学生手中“借”走,放在缺书的学生手中;对班级里最脏最累的活儿,每次总请那一个学生“勇挑重担”,事后教师不忘在学生面前唱唱赞歌,就是因为那位学生是个头脑特别简单的“傻冒”……说穿了,这些教师是在“看人下培”、“看人下爱”,“儿童的纯洁的心理状态所受的这些创伤是缓慢而持续的。”在这种狭隘自私的教育中,那些等待绽放的心灵似乎永远暗无天日。

诚如一位专家所说: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没有蛀牙!”。成功的学校教育是“爱每一位学生,培养每一位学生”,才是教育应有的“宽度”,才是抛却功利性的有教无类的“大爱”教育。

二、把握教育的“尺度”

“儿童隐藏着未来的命运,任何希望给社会带来某些利益人必须保护他不致歧变,并注意它自然的行为方式,儿童是神秘的和强有力的,他内藏着人性的秘密。”这句话应该说是蒙台梭利理论建立的全部精髓。

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儿童是有目的地自愿活动,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选取教材,按自己的速度、程度进行练习。蒙台梭利说:“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儿童不是“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蒙氏),适当的自由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最早期的土壤,只有这样的土壤才能使思维保持鲜活,潺潺流动。就如做一个舒服的“spa”,只有充分放松神经,才能拥有最奇异的幻想,聆听来自大自然和内心深处的声音。

有人说: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僵硬的体制,改变不了死板的教材,所以不能给学生太多自由。”但我说:“没有关系,至少我们可以少一点教条式的语录,少一点学校中的禁令条文,少一点干预性的‘不许’,多一点鼓励性的‘试试’,至少我们还可以在体制的缝隙中去努力寻找充满乐趣的生活!”

三、把握教育的“温度”

西方有一句名言:“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中,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的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人类的未来。”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蒙台梭利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他认为:“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只是他的监护人。”“父母应该净化自然已经移植在他们心中的爱,他们应该努力去理解,爱是未被自私或懒散所污染的深沉情感的有意识的表达。”

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一些本身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也会在教育的两端摇摆,并不能使教育保持恒温。看见孩子从事一件大人眼里很简单的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帮忙,却不知道“教育提供的每一个不必要的帮助是对他们发展的一次阻碍”;看见孩子的动作慢,便觉得不耐烦,不停催促,蒙台梭利形容为“鲁莽地拖着孩子做人生的跑步旅行”……因此,只有把握好了家庭教育的目标高低,内容选择,宽严氛围等方面的“度”,才能真正发挥父母的权利,实现孩子的和谐发展,实现家校教育体系的良性循环。

蒙台梭利说:“含糊的声音某一天终将成为言语。”那就让我们把握好教育的这三个度,静静等待这声音变成天籁的时刻!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大学篇第一章篇四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大学篇第一章篇五

第一次听说蒙台梭利是在刚入起跑线的时候,只知道她是致力于婴幼儿早教方面的学者,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三年以来,耳濡目染,对亲子教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从来没有系统的去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博士的理论,今天有幸读到了《童年的秘密》一书,感觉受益匪浅。

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具体怎样去做,或者说我们现在做的够不够,怎样完善自己的工作内容,我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相信每个孩子从刚出生就是优秀的种苗”,但这株小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除了它自身先天的营养以外,还依赖于灌溉和施肥。我们是它的雕琢者,感觉到责任的重大。

生命始于那个微小的细胞,却蕴藏着惊人的潜力,蒙台梭利博士毕生都在解读生命,帮助生命,为生命的成长留下宝贵的财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不断地分化和成熟,直至胎儿的成熟,在这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中,遗传基因是内力因素,而外界的干预是外力因素,正方向的外力因素可以达到我们预想不到的微妙的效果,由此产生胎教的科学。

0—3岁构建整个人生的基础,却还是没有被大部分人重视,或者说已经重视却不知道怎样去操作,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上有着迷茫的判断,蒙台梭利博士帮我们揭开了儿童的秘密,给我们一个正确的指引:正所谓儿童的自由、儿童的吸引力和儿童的敏感期。

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适应环境的开始,从安逸、温暖的海洋中进入一个已经被改造过的陌生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磨练和考验,在孩子身上有一种天生的本能和适应能力,他们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向和成长秘密,有着一种神秘的发现世界、研究世界的好奇心,却在某个时候、某个阶段这种能力没有被很好的促进,以至于可能影响整个的以后。

引导儿童培养自己的兴趣,给他一个最适宜于他的空间,这是一个前提和基础。

孩子能力的历练不是一蹙而就的,需要的是反复和耐心,需要成人的关爱,唯有爱才是成年人接近儿童、理解儿童的能量。我们应该怀着最无私的爱心去照顾儿童,尊重儿童的一切心理表现,但并不代表着纵容。

儿童的可塑性是惊人的,儿童的潜力是无与伦比的,萌芽阶段的重要性的发挥靠的是孩子的灵性,还有成年人的悟性。一位好的教育者能让孩子在各大领域都能充分地发挥出他的才能,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成功。

未来的栋梁始于教育者的思想,但愿我们能成为蒙台梭利思想的执行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