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监理审查意见(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13:12:46 作者:ZS文王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监理审查意见(汇总5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监理审查意见篇一

一、在思想上要重视混凝土质量问题,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质量至上。

二、施工单位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单位应狠抓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从材料进场、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形成质量控制记录。配备取样送检人员,承担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坍落度等试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工作,现场混凝土试件应该在施工作业面处取样、成型,试件成型后用钉子等锐器在试件表面刻写出强度等级、日期等相关信息。同条件试件和拆模试件应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放置在相应施工作业面并做好明显标志,防止丢失,同时做好同条件试件的温度记录。试件送检前应按规定养护处置,标养试件应在3天内送入标养室养护,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必须在施工日记中有详细的记录。

四、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混凝土生产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应重点检查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计量及出厂检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参与拌楼生产开盘旁站鉴定,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重点检查混凝土取样浇筑养护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并应配备见证人员,对结构混凝土试件的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实施旁站见证,应在监理日记中记录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切实履行监理责任。

五、检测机构应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试件及结构实体检验的见证委托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接受委托,并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六、重点工程或首件工程施工前,必须提前预做实验构件,待混凝土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施工。

七、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性的部位时,必须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

八、建立建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每个工地有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要根据工程进行的进度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保证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九、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监理审查意见篇二

现象:

保护层材料破碎脱落,缺棱掉角

原因:

(1)粒料保护层(如细砂、云母或蛭石碎粒)未经辊压,与涂料粘结不牢,

(3)水泥类刚性保护层在施工初期因不注意成品保护,造成缺棱、掉角等缺陷,

预防措施:

(1)粒料保护层的材料颗粒不宜过粗,使用前应筛去杂质、泥块,必要时还应冲洗和烘干。

(2)粒料保护层施工时,应随刷涂料随抛撒保护层材料,然后用表面包胶皮的铁辊轻轻碾压,使粒料嵌入面层涂料中。且应在自然干燥7h后,扫除未粘结的保护层材料,收信备用。

(3)浅色涂料保护层施工时,其基面应符合平整、干净和干燥的要求,使用的涂料应与原防水涂料进行相容性试验。

(4)整浇水泥类保护层施工初期,要注意养护,并防止碰伤。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监理审查意见篇三

针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我司特制定以下措施:

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料脖子”。处理方法: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黏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用海绵条等堵严;选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处理方法:

3.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混凝土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高一标号的细石了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空压机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4.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产生原因:

(1)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黏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并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用用刀片或振动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胎换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

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产生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措施: 认真按有关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先浇50~100m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处理方法: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除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清除松散部分 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产生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施工时气温低且过早拆降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1.2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材料保护好,以免碰损。处理方法: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全面出现陷不平或印痕。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产生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匀。

(4)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防治措施:

水泥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处理方法: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对加固或补强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监理审查意见篇四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特征码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有哪些呢,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原因分析:(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

(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

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误差。

2、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

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

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边坡坡角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

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

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填土出现橡皮土填土夯打后,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原因分析: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防治措施: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治理方法: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凉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

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到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

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

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

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

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处理方法: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

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

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5、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由于水的影响,土体湿化,内聚力降低,失去稳定性而引起塌方。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取用适当的挖方坡度;

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m;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

并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

6、边坡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原因分析:1)采取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凸不平。(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

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

7、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原因分析:(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

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棉以下0.5~1.0m。

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

8、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2)基层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

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

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填、夯实;

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25px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

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

处理方法:若散水坡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应视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

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碎,填塞灰土或碎石黏土混合物夯实,再重做面层。

仅供参考

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汇报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钢筋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监理审查意见篇五

在实际的房屋装修过程中,内墙抹灰开裂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引起这一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那就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内墙抹灰开裂的质量通病

内墙抹灰开裂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规则裂缝,另一种是不规则裂缝。规则裂缝一般会出现在不同材料墙体的分界处,例如混凝土墙柱和陶粒空心砌块的交接处,裂缝一般是竖向规则分布。不规则裂缝大多出现在墙体的抹灰层,其形状呈鸡爪纹或者是龟背纹,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1空鼓

所谓空鼓,是指墙面抹灰局部脱离,造成空鼓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基层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是墙面过于光滑,不能和抹灰层紧密粘结;第二,墙面和基层没有浇水浸透,导致抹灰砂浆吸水过快,导致脱水;第三,砂浆配制不正确,其保水性和和易性也比较差,不能很好地和基层粘结;第四,屋面以及楼面浇板因为模板设置不平整;第五,门窗口和墙之间的缝隙堵灰不严实,造成门、窗洞边产生空鼓。

1.2裂缝、抹纹

其具体表现是抹灰面出现了不规则的裂缝或者是抹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抹灰层过厚,没有浇水,罩面灰很快就将水吸收干净,在压光时出现了抹纹。另外,如果使用了较多的多孔板,填灌不密实,那么在受到外部荷载时,就会沿着板缝产生裂缝。

1.3起泡、开花

其具体表现为面层出现了多个起泡或者是麻点。造成起泡和开花的主要原因是罩面灰压光工作和前一施工工序间隔时间过短,导致灰浆吸水不充分,在压光后产生了起泡;石灰膏的熟化时间补偿,灰内含有没有熟化的细小颗粒,在抹灰之后,这些颗粒继续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抹灰表面炸裂,甚至开花。

2.内墙抹灰开裂的质量通病防治对策

2.1原材料质量控制

2.1.1施工材料控制

2.1.2控制砂浆配合比

由于陶粒空心砌块的强度不高,所以对抹灰层砂浆的性能也会有所要求,一般其配合比是水泥:石灰膏:砂子,比例为1:1:8,在进行抹灰时,要加大压力,这样才能保证砂浆能够与原有墙面紧密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提高抹灰层的抗拉能力。

2.2拉筋

2.3基层清理

在对墙体进行抹灰之前,需要将墙体表面的灰尘、油渍清除干净,另需洒水浸湿,如果是陶粒空心砌块墙体的话,那么应该提前浇水,要保证渗水深度达到一定要求,通常需要达到8m0mm,然后贴灰饼,以控制抹灰的厚度,如果个别高差比较大的或者是脚手眼处,用1:3的水泥砂浆分层填平。

2.4毛化处理

由于混凝土的结构表面会比较光滑,因此在进行抹灰之前,需要进行毛化处理,需要用1:1.5的水泥砂浆内掺水重25%的tg胶,喷涂或用扫帚将砂浆甩到需要处理的混凝土表面上,甩点要分布均匀,终凝后需要对其进行后期养护,如洒水等,保证其含水量,但是也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2.5抹灰

2.5.1浸湿处理

在正式抹灰之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需要把陶粒空心砌块和原结构的连接处浸湿,这样能够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粘结性。

2.5.2分层抹灰

抹灰应该分层进行,每层的厚度应该控制在8-10mm,且抹灰砂浆的配合比也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5.3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施工方案

在不同季节施工,需要根据温度和湿度等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特别是冬季施工,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必要时需要进行加热处理。

2.6加固措施

在陶粒空心砌块和框架梁、柱相接部位,需要用其他辅助工具进行加固,如粘贴化纤网或者假设钢丝网等。值得一提的是,钢丝网需要进行固定,否则将会随意移动,起不到加固的效果。另外,陶粒空心砌块和框架梁、柱的连接处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先不进行任何处理,待双侧的抹灰层都已经收缩到位之后,并且已经充分干燥,再用添加了膨胀剂的砂浆将这些预留空间填补完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工程中,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施工要求进行,需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在施工完毕之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