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大全7篇)

时间:2023-10-01 06:54:11 作者:笔舞 2023年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大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篇一

自古以来,人们对飞行一直有许多美好的幻想。《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群勤劳的工人把一个理想变成了现实。

火箭,一个听起来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们国家是怎么在短短内自行研制出载人火箭的?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只用了十一年!

为了工作方便,有人把铺盖搬到了车间。有些人日夜思考和改变工作计划。只是短短的一段话,不难看出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都是因为科技工作者的毅力!

我身边也有努力的同学。她上课专心听讲,热情举手,发言积极。课后善于积累,经常抄一些优美的诗词或短语。因为她的努力,她可以在每次考试中名列前茅,她无愧于校长的美誉。

从理想到现实,不需要走很多步。如果你开始行动,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火箭飞上天空,就是我们祖国的理想飞跃。如果你最终实现了你所有的理想,那么这将是你自己的一次飞跃。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篇二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可这些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丽的飞天之梦,他们于千百年的岁月流传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20xx年10月15日,炎黄子孙终于在这一天梦圆九天――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出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杨利伟,太空飞行第一人,他对祖国忠诚的爱,对航天事业无限的执著,都令我们敬佩。

读到“尽管步履看起来有点笨拙,可迈出的每一步是那样的坚实、稳健。”这句话时,我心中感慨万千,我从网上了解到太空服是一件重约20斤的连体衣,想像一下如果穿上这样的连体太空服你会怎样?是呀,穿着宇航服,尽管杨利伟步履看起来有点笨拙,但他迈出的每一步都那样的坚实、稳健。可见他充满了信心。当然,梦圆九天也少不了参加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要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

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学生扮演老师听写第18课的个别词语。

二、激情导入

1、学生朗读相关资料(神州5号发射材料)。

2、教师现场采访: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3、教师导读后出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三、小组合作,自读感悟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提出自读要求

1、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作者介绍了哪几个代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事件?

3、课文主要写什么?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实现靠的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集体反馈,品读感悟

1、学生对词语相互质疑、解疑,教师点拨。

2、小组反馈教学目标2。

3、教师小结,并导读教学目标3。

4、学生说主要内容,划语句。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6、教师小结并板书要害词语。

五、总结全文,畅谈体会

1、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

2、学生齐读“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3、教师设问后学生谈体会。

4、教师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篇四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    )   (   )         (    )            (   )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1.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2.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3.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篇五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

2、“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及其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实录或图片;重点语句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题质疑:

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吗?同学们的梦想真是五彩纷呈,我衷心的祝愿每个同学的梦想能够实现。

二、自读自悟  理清条理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同时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3、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例举)。

万户是明代官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没有航天工程人员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第四和第六自然段是过渡段。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第七自然段“有的人……猝然长逝”是排比句。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首尾照应。

……

4、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知道的内容真多,那么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呢?你们能概括出来吗?教师相机板书体现文章线索的事情。

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终于成功了,载人航天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呀。

三、研读重点  感悟精神

1、你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作者描述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吗?

请看:课件播放“神五”飞船发射情景。

3、你们看,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同学们,看到这个场面,你有何感触?

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批注。

4、交流感触:(结合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并相机补充板书表示精神品质的词语。)

(出示句子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2)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出示句子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1)你从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航天工作人员的什么精神?

(3)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在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 读了这句话,相信大家对航天工作人员崇高的精神品质会有更深的理解。

(1)引导理解“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四个词语,

(2)体会这一句所表达的意思。理解这些词语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为了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高贵品质。

5、“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但是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又不难看出: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6、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写得这样的具体吗?这件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课件出示第9段话)注意“执著”的诗意及“锲而不舍”的意思。

结合苏联和美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了解中国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结合“航天回顾”课件的播放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以及为什么“神舟五号”飞行的成功意义特别重大(“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7、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也正因为如此,继“神舟五号”之后,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号”再次飞行成功,使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胜利。(相机理解“里程碑”)

不仅如此,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的成功飞行中,航天员还能够出舱活动,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取得了一个进步。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炎黄子孙产生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2、刚才这些道理,是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让人感悟到的,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除此这外,你们还发现作者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呢?(时间顺序、前后照应、过渡段、排比句、详略得当等)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片断练习:

给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理想。

练笔可以采用前后照应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谈自己的近期想法及人生志向。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着 

神州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勇于探索 坚持不懈 团结合作 锲而不舍 默默奉献 热爱祖国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设计理念篇七

1、通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学生扮演老师听写第18课的个别词语。

二、激情导入

1、学生朗读相关资料(神州5号发射材料)。

2、教师现场采访: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3、教师导读后出示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三、小组合作,自读感悟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提出自读要求

1、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作者介绍了哪几个代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事件?

3、课文主要写什么?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实现靠的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集体反馈,品读感悟

1、学生对词语相互质疑、解疑,教师点拨。

2、小组反馈教学目标2。

3、教师小结,并导读教学目标3。

4、学生说主要内容,划语句。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6、教师小结并板书要害词语。

五、总结全文,畅谈体会

1、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

2、学生齐读“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3、教师设问后学生谈体会。

4、教师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