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调研报告大全(18篇)

时间:2023-11-18 20:49:53 作者:文锋 法治建设调研报告大全(18篇)

调研报告是一种书面材料,它通过调查和观察来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描述和阐述调研对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撰写调研报告。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6月份,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华带领下,对我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区法院、____国土资源分局、区环保局、区法制办、____镇、____乡等单位,召开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府办、区法制办等xxx个部门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区法制办专题工作汇报,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对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历来比较重视,每年根据省市考核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及时部署安排。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水平,区政府与高校签订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合作协议,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及时更新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培养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在重大问题决策、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从源头上把好法律关,确保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认真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相关规定,区政府领导的出庭率为xx%,部门负责人出庭率为xx.x%。

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以《____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____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规定》、《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为核心,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构建法制工作框架,建立起了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同时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体系,逐年增加分值比重,促使部门、乡镇街道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行政执法不断规范。对规范性文件实行“三统一”制度,三年来(20xx-20xx年)共审查了52件规范性文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实行政府合同报备案制度,确保政府合同的合法性,有效减少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提高执法案卷的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审议制度,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结果的公信力。20xx年以来我区的复议案件听证率逐年上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

四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努力打造“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有限政府”。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了行政许可事项248项,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期,努力打造“高效政府”。切实履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职责,依据权力清单,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等事项,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努力打造“阳光政府”。20xx年,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213条,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93件,已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但在工作当中,一些单位对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本质理解有偏差,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的倾向。有的干部不习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解决发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在面临一些难点棘手问题时,甚至错误地认为依法工作妨碍了发展。

性文件送审时怕麻烦,不愿提交到法制办或不及时提交,导致有些违法内容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秉公执法还不够。有些单位执法案卷不但质量差,而且在检查后整改落实不够到位,案卷质量经不起考究。有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出庭应诉存在抵触心理,觉得自己坐在被告席上有损形象。

三是行政执法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执法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调查取证不充分,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不强,引用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法律依据等。从我区历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是因为程序错误引起的。

四是法治建设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区在法治建设方面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问责相对弱化,有些监督程序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失去了监督的实效性和威慑力。联动机制亟待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涉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及监督制约等多方面,但有的单位片面认为法治政府建设就是就是法制办的工作,与其他单位关系不大;有的单位缺乏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中,常常出现推诿、不作为等现象,造成整体工作水平下降。

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宪法法律的重要职责,是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主体。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更加自觉地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改革问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发展改革难题,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改革成果。

二是要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要改变依法行政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要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和督促检查机制、激励引导机制,把法治建设作为全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分值比重,突出考评重点,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四是要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对执法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在传统的学法基础上,将____近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汇编成册,以案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使执法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和法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尤其对行政行为相对人的法治宣传教育。要围绕与群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治安防范等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熟悉法律,懂得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改变以往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xx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xx区人大常委会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于近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区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了体制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xx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大会,区政府常委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报告。二是建构框架体系。以《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xx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为核心,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和依法行政目标考核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了"1+6"的法制工作架构,建立起更加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二)着力转变了政府职能。一是开展行政权力清理。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启动了全区行政权力责任清理规范工作。目前,该项工作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待市级各部门出台区县通用清单后进行比照调整,形成全区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落实"一个窗口"办事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开展审批项目审核清理工作,做好了103项上级下放或委托项目的承接工作,共减少131项行政审批项目,较原有项目数减少14.33%,并及时对外公布。三是继续深化专项改革。深入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专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严格履行了决策程序。一是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发挥法制参谋作用。对重大行政决策,事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风险评估,听取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律顾问及相关专家的审查意见,经充分研究论证后,最终形成决策意见。一年来,召开发电公司有关问题法律论证等涉法专题会110余次,听取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律顾问法律意见建议260余项,较好地从源头上避免行政纠纷的积累。二是严格政府合同审核,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xx区政府合同审查备案管理办法》,xx年,共审核政府合同33份,有效地减少了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切实加强了法制审查。xx年,共审查《xx区城市综合管理暂行办法》、《xx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7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开展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xx直辖以来以区(县)政府、区(县)政府办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补充报备继续实施的规范性文件27件,废止100件,失效85件,顺利通过市级规范性文件专项评审。

(五)全面强化了执法监管。一是规范资格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大培训,全区35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获颁行政执法证件,杜绝了"无证执法"现象发生。二是开展案卷评查。连续第三年在全区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对22个执法单位提交的44份处罚案卷进行了评查,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整改。xx年,区交委被评为全市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

(六)大力推进了政务公开。切实履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职责,重点推进决策、执行、服务以及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项的信息公开。xx年,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为依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615条。同时,积极做好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全年共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13件并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赢得了老百姓对行政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七)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一是强化层级监督,树立复议权威。xx年,区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件,受理8件,其中,维持2件、终止4件、转送1件、确认违法1件,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内部纠错功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二是理顺应诉机制,推动司法实践。坚持"以法庭为课堂,以案件为教材",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不断强化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xx年,区政府作为被告的案件47件,所有案件均按照生效判决书不折不扣予以履行,及时化解了行政争议。三是推广仲裁制度,促进矛盾化解。在行政机关与市场主体发生民商事纠纷时,促成推动双方通过仲裁这种既高效又便捷的方式解决纷争,有力地推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xx年,xx区被评为“xx市仲裁推广先进单位"。

(一)法治观念有待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但在工作当中,一些单位对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本质理解有偏差,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的倾向。有的干部不习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解决发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甚至把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与发展改革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束缚了改革、妨碍了发展。

(二)制度执行尚有差距。区政府早已对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等工作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机制,并作了多次培训,但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仍有差距。一些单位在规范性文件送审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报送审查,非法创设行政许可、越权设定行政处罚、违法委托行政强制措施;政府合同主办部门不组织相关涉事部门研究论证就报送法制审查;在报送政府合同或规范性文件时不给法制审查留出必要的工作时间,经常是"下午签约,上午送审";在行政执法中,有的单位对违法轻的处得重,对违法重的处得轻,没有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三)应诉压力逐年上升。随着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行政机关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相比往年呈几何倍数增长,对政府及其部门在法治时代背景下的工作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xx年,区政府及部门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共94件,比往年增长51%,案件数量明显上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面临严峻考验。

(四)法制机构建设滞后。一方面,近年来,区政府法制机构和人员配备等方面有了一定增强,但与上级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行政的目标任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承担起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部门和镇街层面,政府工作部门中只有半数专门设立法制(规)科的单位,其余单位则由其他科室兼揽法制工作,镇街则多以综治办兼职法制机构的职责,并无一明确法制专职工作人员,法制工作缺乏基本的组织体系。部门和镇街作为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恰恰停留在一个真空半真空地带。

(一)要按时完成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区政府各部门要在市级部门反馈区县通用权力责任清单后及时对照调整,保证在今年6月以前,形成全区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并对外公布。同时,要建立行政权力责任动态监管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

(二)要加快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单轨运行"。我区网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自xx年x月x日启动,目前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已按要求全部录入平台并经审核后发布在网审平台配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查找网审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开展对录入事项的纠错工作,为实现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单轨运行"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同时,要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做好与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及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衔接,实时调整,动态监管。

(三)要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主体适格、程序合法"的总体要求,在全区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等活动,保证全区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同时,要启动撤县设区后全区行政执法人员证件换发工作。

(四)要提升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要严格贯彻落实新出台的《xx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范》、《xx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在往年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全区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里和区里对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五)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督促考核。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尤其要把部门负责人的重视程度,部门、镇街向区政府报告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情况,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情况,以及规范性文件报备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推动保障作用。

(一)要强化各区(县)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目前,全市各区(县)政府法制机构和人员非常薄弱,与其承担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历史任务存在巨大落差。调研显示,xx区政府法制办目前只有4名工作人员,政府工作部门中只有半数专门设立法制(规)科的单位,其余单位则由其他科室兼揽法制工作,镇街则多以综治办兼揽法制机构的职责。据了解,我市其他区(县)情况也差不多。

因此,建议强化各区(县)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强力推进从业人员资格化、素质培训常态化、制度建设规范化,不断优化法制机构和人员结构,将那些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政府法制机构中,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要求区级配置的法制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要加强和修订市级部门的规章和制度建设。要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统筹做好立、改、废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清理和修订在开发征地地区,夫妻正常结婚后要等一年才上户口,对超生子女不缴清社会抚养费,就上不了户口的违反上位法律法规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范性文件。同时,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梳理各部门的行政权力,明确依法能够行使的职权范围,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三)要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要改变依法行政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体系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和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中心组学法等一系列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认知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四)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要加强内部监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设计考核指标,突出责任落实,提高依法履职质量和水平。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基层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员还应该合理运用法治思维,将其融入安全技术、生产技术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安全更“安全”。

一、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需要完善。

目前,建筑行业之中,有一部分对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起到支撑与配套作用的规章制度以及法规需要修订;部分法律法规不适应建筑安全方面的监管,如,现有的立法对于安全专项监管的职责规定还不够明确,这样就无法完全的理顺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二)安全生产规范化不足。

目前,在建筑的安全生产实践之中,还存在现场的安全方案编制不详细、规范条例不规范、引用的法律法规不当,从侧面就暴露出安全生产规范化不足的问题。

二、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创新。

(一)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运用法治思维是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的基础与前提。古人有云:小智治事,中智用人,大智立法。只有良法才能够善治。想要推动建筑安全生产,作为安全员,就应该抓好法律体系建设这一个契机。

第一,作为安全员,需要更新自身的立法理念。安全员需要在实际的建筑安全管理之中结合《安全生产法》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安全目标,不断弱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经济属性,能够体现出建筑施工人员的权益维护,促进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统一立法。第二,做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改、废。进行安全生产立法顶层设计的完善,基于《安全生产法》作为核心,配套法律法规以及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这样就能够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条件。

(二)落实法治思维,促进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事故防范,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得以好转作为建筑施工安全员,应该落实法治思维,结合“安全生产月”的活动,持续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在推进工程质量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实施监督检查,打击工程质量安全违法违规的.行为,并且针对严重质量安全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追究主体责任,促进工程各方能够严格按照法规标准来开展组织施工,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条件;抓周基坑支护、脚手架、土方开挖、起重机机械安装、模板支撑等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工程排查与治理,利用安全员来开展自查自纠,抓好隐患的合理整改,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整体的安全性;落实严格执法要求,针对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必须依法查处。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依法依规来进行安全管理,强调对事故频发与多发区域的专项检查,对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等问题,都需要严格的处理,避免其违反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加大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落实监督法制,对影响安全生产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针对施工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建设程序、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问题,安全员都应该依法按照相应的条例上报,做好相应的处罚与整改。

总而言之,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的培养自我法治思维,能够在实际的项目生产活动中利用法治思维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当然,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是每一位安全员必备的能力,但是如果能够在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之中合理的融入法律法规等条例,这样就能够让项目安全管理更加完善。

法治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精选_

---主要负责人每年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安排部署,县政府常务会每年两次专题听取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二是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制度。县政府每年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同时,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各镇街每年第一季度向县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将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纳入全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对各镇街、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实行严格打表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单位及其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一是完成行政权力清理工作。按照中央和市级要求,在全县42个县级部门单位、22个镇街中开展了行政权力责任清理规范工作,形成县、镇街两级权责清单体系,并在县政府公众信息网予以公开,进一步理清了权力边界,规范了权力运---了各种重复材料、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推广运用群众工作系统,构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出民事代办、村居公开等六大板块新功能,将县长信箱、县长热线、阳光xx接入平台,并对平台受理事项进行抽查、催办、督办,定期通报。

(三)强化文件管理,优化政商环境。一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控规范性文件数量,狠抓规范性文件质量,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查机制。全年共审查《xx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18件,审查后符合发文条件的全部报送备案,做到了“有件必报、有报必审、有错必纠”,同时,将发布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在政府公众信息网上予以公示,确保相对人的知情权。对67件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经过清理,决定继续有效50件,废止17件。二是加强政府商务合同管理。严格落实《xx县政府合同审查备案管理办法》,以县政府名义对外签订的民商事合同,由承办部门拟草并经相关涉事单---一是开展案卷评查。在全县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通过发现问题,整改提高,助推全县行政执法水平再上台阶。二是开展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在全县执法单位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健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进一步规范我县行政执法行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是开展行政执法大排查。在全县所有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中开展大排查,发现和梳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督促各执法部门整改提高。四是严格执法主体资格管理。把好行政执法源头关,凡欲从事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经过执法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申领xx市行政执法证件,杜绝无证执法现象。开展了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清理。五是规范委托执法。委托执法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可委托的执法事项范围中进行,委托单位必须组织受委托镇街执法人员进行专门的---局、县政府法制办、县信访办等单位配合参与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机制。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健全三级调解网络。四是推广仲裁制度。在行政机关与市场主体发生民商事纠纷时,积极促成推动双方通过仲裁这种既高效又便捷的方式解决纷争,有力地推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七)培育法治意识,自觉接受监督。一是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现代法治意识。落实法治培训进党校,在县委党校主题培训班开设《运用法治思维促进党政管理》专题讲座。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制理论考试、全县干部职工年度法治理论知识(网上)考试,集中组织全县部分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年度普法(现场)考试、旁听法院案件庭审。通过学教参与,不断提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二是大力开展社会普法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三月法治宣传---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法治进程,但是县内部分单位及领导干部对法治的重视依然流于形式、流于口号,对依法行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到位,不习惯、不愿意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处理、解决发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难以摆脱发展与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思维定势。

(二)行政体系欠科学无法满足现代行政管理需要。现代行政管理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行政组织、行政体系的架构要求非常高。从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行政组织体系没有完全理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人浮于事与人手不够之间的矛盾还客观存在,部门之间职能职责没有完全厘清,制约了改革的纵深推进,影响了行政的整体效能。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我县和全市其他区(县)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建议市、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全面依法履职、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并加强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目前,政府法制机构和人员非常薄弱,与其承担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历史任务存在巨大落差。调研显示,xx县政府法制办目前只有4名工作人员,政府工作部门中只有半数专门设立法制(规)科的单位,其余单位则由其他科室兼揽法制工作,镇街则多以综治办兼揽法制机构的职责。因此,建议强化各区(县)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强力推进从业人员资格化、素质培训常态化、制度建设规范化,不断优化法制机构和人员结构,将那些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政府法制机构---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体系建设,严格公务员法律考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和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中心组学法等一系列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认知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要加强内部监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设计考核指标,突出责任落实,提高依法履职质量和水平。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区法治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法治文化公园”是通过在农村现有自然、休闲、娱乐环境或农村相关生产生活设施中,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元素、增添形式多样的普法载体等方式,将严谨的法理演绎成通俗易懂且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广大农民在休闲中感受法律,在娱乐中领悟法理的农村普法崭新形式。

“六五”普法伊始,**市积极探寻新时期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20**年,该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在全市18个乡镇23个行政村,通过添置各类材质的法制宣传长廊、法制温馨提示牌,以及在灯箱、文化墙、吊旗上植入法治元素等形式,打造出“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将农村普法与基层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形式完美结合和展示,与市依法治市办深入推进农民普法、创新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的思路“不谋而合”,10月底,市依法治市办在**市举办了“法律进乡村”暨“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推广了**经验,全面启动了全市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截至20**年9月,全市共建成规模不等的各类农民法治文化公园85个(其中**区**个、**县**个、**市34个,**县11个、**县8个、**县8个)。拥有大型显示屏15个,法治舞台23个,法治壁画、文化墙49个,法制宣传栏335个,法制吊旗、法治灯箱、温馨提示牌、大理石标识等各类设施共计227个。

二、主要做法。

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中,各地始终坚持“以农为魂、以村为体、自然朴趣、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突出工作主线,狠抓工作结合,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农村普法、农民学法、基层法治建设打造崭新平台。

(一)打造“一个品牌”,探索农村普法的新途径。

品牌是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市在抓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寻求在农民普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一是统筹规划,确定方向。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18个乡镇(街道)的司法所长到示范村——**村观摩学习,由此推动“农民法治公园”在全市应运而生。二是汇集民智,准确定位。20**年初,**市依法治市办深入乡镇就“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突显什么主题、达到什么效果、怎样合理布局等问题共同进行调研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案,落实责任,推进“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深入发展。三是多方筹措,有效推进。**市积极探索建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法治市办主动加强与财政、民政、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利用市直部门帮扶资金、省市项目争取资金、群众自发投工投劳资金、企业法人捐助资金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帮助各地解决实际困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从而调动了各乡镇、村的积极性,保证了“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立足“两项职能”,拓宽农村普法的新领域。

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中,各地围绕“宣传”和“服务”两项职能,契合农民法律需求,通过各类宣传载体的添置,多形式嵌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法律小故事、法治名言警句等,全面丰富“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内容。一是巩固传统阵地。注重亲民服务的传统阵地建设,着力发挥农村法制宣传栏的功能作用,及时更新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并赋予法制宣传栏以文化特色。如**建有炭烧木法制宣传栏、竹制宣传栏等。二是建立新兴载体。注重电子显示屏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功能多、更新快、易操作、形象直观等特点,着力发挥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强大功能。三是丰富宣传形式。创新工作理念,通过制作法治壁画、法治灯箱、法治短语温馨小标志、法治文化吊旗、法治文化雕塑等形式,吸引广大村民的注意力,增强学法的趣味性。

(三)注重“三个结合”,提升农村普法的新成效。

公园建设中,各地始终注重“三个结合”,切实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借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之势,在各类固有设施上植入法治元素。如****村公园在“亮化工程”的灯箱上植入计生、禁毒等法律法规、在路灯上树立法治吊旗;**县**村公园的景观石、花岗岩上刻有“法治文化广场”、法制宣传标语等字样,让法在“美好”建设中起到“红线串珠”的效果,让法治与美好相得益彰。二是结合“民主法治村”建设。将“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创建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硬性要求,推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三是结合“法律进乡村”活动。把开展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进乡村的系列活动场地重点选择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着力发挥“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扩大宣传。如**市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开展“20**年法治文艺演出进村、进社区”巡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是我市“六五”普法期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市“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品牌。然而,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诸如标准不高、发展不平衡、推进艰难等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目前,少数县市区对农村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及创新性认识还不到位,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普法工作难以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难以达成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共识。

二是宣传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一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标语式、口号式宣传过多,形式比较单一,内容较为僵化,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三是保障难以到位,动力不足。因普法经费有限,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投入,主要依靠“化缘”的方式解决,导致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动力不足。

四、对策与建议。

20**年,我市提出了积极争创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城市”工作目标,继续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应是争创工作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园建设覆盖面、提升建设水平,最大化地发挥公园的功效,让法制宣传与法治文化更好地塑造、引导、惠及农村和农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统一认识,激发“能动性”。一是按照省关于项目化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农民法治文化公园”项目保障,将法治元素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二是牢固树立先行一步的“前列意识”,勇当“排头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亮化环境、有序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努力实现到“十二五”末,全市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法治元素覆盖率达100%。

(二)狠抓落实,增强“主动性”。一是建立工作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法治城市创建相符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长效机制,从设施、人才、经费等方面为公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二是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机制,同时借助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硬性”,加大“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在法治宣城建设和“六五”普法工作中的考核权重。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将农民法治文化队伍的工作情况纳入“法治城市建设”、“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探索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系统行业内部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激活农村法治文化的创造力。

(三)通力协作,达成“联动性”。普法依法治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与涉农法实施部门主动联系,建立责任明确、职能整合、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强力推动的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与文广、教体、文学、艺术等部门和团体的联系,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发挥舆论和文化的宣传导向作用,支持和鼓励开展农民法治文化、法治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

法治政府建设调研报告精选_

龙凤镇人民政府(2018年10月)。

龙凤镇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理论学习。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司法所所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始终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原则,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召开班子会议认真研究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二是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我镇高度重视培养干部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对镇各村(居委会)、站所干部,在平时和年终考核时注重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及依法行政情况,对于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年底予以加分;(2)建立镇干部学法和培训制度,举办法律培训班、观看法制视频,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学习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让全镇干部了解到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3)对个人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质的情况纳入年度评价中。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人员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此我镇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机制。根据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权力类别,对现有权力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规范,建立了龙凤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制度,要求全镇各站所严格按照清单内容开展自身工作,对于超出自身权限违反规定的行为,将按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处分。二是严格执行行政决策制度。今年我镇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5项必经程序,依法规范行政决策行为。三是依法公开政府信息。严格按照区政府有关规定,及时在区政务信息栏目公开政府信息,除传统渠道外,充分利用镇政府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三、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龙凤镇不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龙凤镇法律服务群”为载体,搭建起村干部、网格管理员、普通村民党员与镇领导、镇各站所部门、业务专干之间面对面、轻松、积极、务实的交流互动平台,促进法治政府工作的深入展开。坚持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屯“五位一体”的工作制度,充实农村一线工作力量,对村干部工作进行指导,实行“定人定岗定职责”工作机制,即干部包村负责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纠纷化解、代收代办和推动发展工作。一是通过下基层活动,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政策送到每位农户家中;二是在下村过程中,及时将群众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及时进行反馈;三是发现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将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四是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伤残群众代办一些事务;五是完成包村中心工作,积极为镇村发展献言献策。通过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农村的实际问题,更体现了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广大群众相联系的特色。

小区法治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自党的xxx报告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一重要命题以来,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由法律水平的提升转型到法律信仰的塑造,为新时期法治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价值目标,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

化形态,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法治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紧扣法治如皋建设的目标,将法治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法治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如皋正处在“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开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的关键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xxx的新要求,大力拓展法治如皋建设新领域,把“腾江越海、登高致远”融入到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多方联动,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工作机制。

入法治如皋建设的大局中,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群众性的重点工程来抓。严格贯彻“五五”普法考核机制,形成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社会联动,共同建设法治文化。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不断健全责任机制,把法治文化融入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强化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政策、资金和人员等各项保障。积极探索社会动员机制,既要使司法、行政执法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专职人员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又要拓展社会参与途径,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各类媒体自觉承担起公益性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努力形成各方面协同配合、合力共创的生动局面,为建设法治如皋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动力。

二、开拓创新,致力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述法考评工作向纵深推进;二是做优建设法治县市的“品牌”,进一步强化镇法制工作室建设,落实专职法制员,发挥辅政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三是做优法治政府“品牌”。加强行政争议诉前协调中心和行政争复议前协调中心建设,实施中心协调和流动协调,大幅度压降行政案件、败诉案件和重点行政信访量;四是做实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品牌,将基层民主法治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深化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的依法治理工作,引导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公共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四个强化,大力营造法治文化浓厚氛围。

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良好的氛围是基础。我们要进一步突出“四个强化”,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和环境,一是强化法治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全面融合、有机结合,二是强化法治文化的传播推广。积极推进法治广场、街区、论坛、学校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建设一批传播法治文化的主阵地,加强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和载体传播法治信息,抓好法治专栏建设,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三是强化法治文化的理论研究,切实发挥法学会的作用,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更好地指导我市的法治实践。四是强化法治文化的市场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在法治文化产业上投资、发展,积极开展法治题材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让法治文化不断融入主流文化之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xxx个部门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有听取了区法制办专题工作汇报,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门、乡镇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历来比较重视,区政府及各职能部。

确保政府决策的合法。

从源头上把好法律关,性、合理性。认真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相关规定,区政府领导的出庭率为xx%,部门负责人出庭率为xx.x%。

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等文件为核心,从重大。

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构建法制工作框架,建立起了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府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体系,道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行政执法不断规范。

对规范性文件实行“三统一”制度,三逐年增加分值比重,同时将法治政促使部门、乡镇街年来(20xx-20xx年)共审查了52件规范性文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

实行政府合同报备案制度,确保政府合同的合法。

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性,有效减少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提高执法案卷的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审议制度,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结果的公信力。复议案件听证率逐年上升,四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

16213条,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

20xx年,共主动公。

93件,已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

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

甚至错误地认为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在面临一些难点棘手问题时,依法工作妨碍了发展。

二是制度执行尚有差距。

性文件送审时怕麻烦,不愿提交到法制办或不及时提交,导致有些违法内容出现在政府文件中。还不够。有些单位执法案卷不但质量差,到位,案卷质量经不起考究。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秉公执法。

而且在检查后整改落实不够。

有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出庭应诉存在抵触心理,觉得自己坐在被告席上有损形象。

三是行政执法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法行政意识不强,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

有效的制止和纠正。

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执法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调查取证不充分,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不强,引用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法律依据等。从我区历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是因为程序错误引起的。

四是法治建设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方面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问责相对弱化,效性和威慑力。

目前我区在法治建设特别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失去了监督的实。

在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中,常常出现推诿、不作为等现象,造成整体工作水平下降。

负有行政。

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主体。严格贯彻宪法法律的重要职责,机关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觉地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改革问题,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更加自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发展改革难题,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改革成果。

要改变依法行政与经济工作两张皮。

落实到政府的现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

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要在全面。

总结。

以往经验。

激励引。

提基础上,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和督促检查机制、导机制,把法治建设作为全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高分值比重,突出考评重点,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要。

____人治和法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尤其对行政行为相对人的法治宣传教育。群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治安防范等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群众不但熟悉法律,懂得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往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要围绕与。

使人民更要改变。

小区法治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基层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的成败,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基层法治是一个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要素,基层法治系统正常运转首先依赖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健全、完替。目前,在基层法治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诸多要素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些要素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顺利进行。

(一)立法方面。

立法是法治的前提,立法的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法的贯彻、执行、遵守、适用、关系到法的实现和实效,直接影响到法治的进程。由于立法观念陈旧,程序、体制不科学,技术落后,以及对立法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基层立法是不健全、不完善的。

1、一些基层关系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造成法律盲区的出现。如目前我国基层集体经济中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形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有利于促进基层的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导致其发展缓慢。

2、一些法律、法规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基层的客观实际情况,造成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我国婚姻法第三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可是在基层索要彩礼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一来,一但发生这方面的纠纷,如按法律规定办事,就可能造成农民对法律的不满,甚至对抗法律的执行。如按村规民俗办事,则又会损害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这就造成这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3、一些调整基层事务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缺乏可操作性。在减轻基层负担的一些法律、法规中规定,解决基层负担的问题由行政机关解决。而实际上,行政机关本身就是负担的制造者和实施者,减少基层负担就是要减少他们的财政收入,除非良心发现,否则很难想象这些机关及其领导能真正依法办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基层利益。

4、基层仍然存在大量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村规民俗。一些村规民俗规定:女子出嫁后,土地承包权将被没收,同村同姓不得结婚等。这些村规民俗的存在严重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权威,导致广大村民厌法、避法,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进程。

(二)司法、执法方面。

司法、执法是法治的关键,没有严格的司法、执法,法律规定就是一纸空文,法治就不能实现。在基层,司法、执法也存在种种问题。

1、地方党委和政府干预司法、执法现象突出。地方司法机关对地方党、政府和人大客观依附性导致司法权的地方化。特别是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党委和政府,行政化趋势严重,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往往因此挺不起腰杆,造成地方党委政府经常干预司法。在行政执法上,由于过分强调党委绝对领导和行政上的绝对服从,也导致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领导经常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党代法,干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是对法治的践踏。

2、司法执法问题严重。由于司法执法体制不科学、不合理,司法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等致使司法执法问题严重。司法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突出,滥用职权,违法乱纪、侵犯人权现象层出不穷,贪赃枉法、拘私枉法、权钱交易屡见不鲜,地方保护主义也比较严重且时有发生。

(三)守法方面。

立法的目的是守法,就是要使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施,如果法制定出来却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那将失去立法的目的,也失去了法的权威和尊严在基层,农民不守法比较普遍,主要表为:

1、基层群众缺乏法治观念。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以及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以及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基层群众普遍缺乏民主法治观念,没有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义务观念极强,权利思想十分淡薄,他们提倡重义轻利、安分守己、谦恭忍让、与民不争,要求个人绝对服从整体、国家,蔑视个人权利和价值。他们特权等级思想极其浓厚,缺乏平等和主体意识,把自我作为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客体,忽视自我主体身份,在态度上回避法律、在行为上被动地听由法律支配,不能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厌诉意识极其浓厚。他们没有抵抗恶法意识,没有法律至上观念,个人权威往往高于法律,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依村规民俗而不是法律。他们对法律没有信任感、依赖感,人身依附、权力依附明显,祟拜权力,敬权畏官,清官意识以及官本位思想较浓、他们普遍不懂法、不知法或懂法、知法甚少,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法律。

2、基层群众和干部。部分基层干部不守法现象突出。由于基层群众及基层干部自身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加上社会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基层群众与基层领导干部不守法现象比较突出。近几年来,在基层,打架斗殴、盗窃、赌博、虐待老人、家庭暴力以及一些杀人、重伤、抢劫等违法犯罪时常发生。一些基层干部非法干预基层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侵犯农民财产权、人身权、自由权等权利,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基层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对抗政府和法律。

(四)其他方面。

法律监督是现代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法治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内在要求。基层法律资源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基层法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层法治建设的成败和基层的发展与稳定。从目前来看,基层法律监督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监督人员比较匮乏,同时加上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一人多职,工作压力大,处理问题经常是力不从心等问题已经凸显。除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外,绝大多数地区的法律咨询机关、基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都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阻碍了基层法治进程,影响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这些对策主要有:

(一)加快发展基层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文化。

从根本上来说,基层法治中存在的问题都根源于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推进基层法治必须要首先加快基层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使人们产生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所需要的主体法律意识和文化观念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激发广大人们群众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树立民主法制意识和法律至上观念,积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加强对国家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失控甚至异化和滥用,保障人民的权利及其行使,从而推进现代法治形成。法治需要以特定类型的文化为其文化基础,这种特定的文化就是理性文化。就实行法治的需要来说,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科学精神、社会契约观念、政治市场观念、思想市场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这些文化要求成为根深叶茂的社会意识,法治才能变为现实。

加快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现代文化就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改革,为基层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加大对基层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基层经济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居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改进决策机制,加强居委会的自治性,实行居务公开,推进依法治村。加大基层教育投资力度,发展基层文化教育事业,解放居民思想,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居民民主法治意识等。

(二)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

基层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系统中的关键和核心,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推进基层法治就必须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和立法人员必须革新立法观念,改进立法程序,提高立法技术,确保立法的科学性;要及时对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研究,推进法律和法规的立、改、废,保持法律的连续性、适应性;明确立法权限,加强立法监督,废除一切同宪法和法律相违背的土法规、土政策和村规民俗。

推进司法、执法改革,确保司法、执法机关及其人员能依法办案,依法办事,做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司法、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做到奖惩分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制约,避免干预司法、执法,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加强对司法、执法人员教育,提高司法、执法人员素质,提高他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自觉抵制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加大对基层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定,为基层法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构,增强监督人员素质,规范监督行为,使监督法律化、制度化,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对违法乱纪行为提出批评,进行曝光。建立、健全基层司法执法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机关,大力培养法律人才,改善司法执法机关办公条件、设备,增加办公经费等。

(三)培养、提升基层群众及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

群众法律意识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法治建设的继续推进。从根本意义上而论,法律精神和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乃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要实现社会法治,必然要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并作为现代法制的起点、依据、核心和实质的现代法律精神,形成社会主体普遍的现代法律意识。培养、提高基层群众与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需要做到:推进执政党率先垂范,党不仅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更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更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法关系,严格实行党政分开和司法独立制度,克服党政不分,党法不分,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他们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明执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之重、法律之威,提高人们对法律的信任感、依赖感、亲近感、正义感和神圣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人们法治观念,使人们知法、守法和用法等。

建设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是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工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区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只有大力抓好工业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两个率先,才能牢牢确立我区在苏南经济板块中第一集团军的地位,才能真正把“落到实处,实现富民强区的宏伟目标。

发展经济,人才是关键,产业人才队伍对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纺织四大行业经济总量占我区整个工业经济的80以上,是我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并且是我区人才较为集中的行业。目前,我们对这四个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区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人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培养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人才开发、人才引进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营造人才流动的宽松环境,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人才的柔性流动机制逐步形成。特别是《关于加快构建教育、卫生、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新材料、纺织、建筑、农业八大人才高峰的实施意见》(武政发[20__]70号)文件的制订,明确了我区"十五"期间构建八大行业人才高峰的目标,全区上下对人才意识的重视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良好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正在我区形成。

2、用人单位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引才育才用才机制逐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引进和培养人才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自身需要。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资金有机结合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如“项目招标”—通过新品开发或技术改造项目的公开招标实现引资和引智相结合;“技术入股”—专业技术人员以其技术入股企业,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筑巢引凤”—建设企业“一站两中心”,为专业技术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良好的条件;“中介作媒”—通过区人才交流中心代理人事管理和人才招聘等。这些办法切合企业实际,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留住人改造才和用好人才,许多企业采用岗位工资、项目提成、股权奖励等多种方式搞活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另一方面,积极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高层次培训,提高和更新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委以重任,高学历、年轻化的专业人才已经在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新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关键岗位上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人才队伍总量逐步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由于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重视,我区的人才环境已日益完善,四大行业的人才总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接受调查的3429家企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393人,则全区企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应在2.5万人左右。近几年来,企业拥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以每年4.8左右的速度递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如机械冶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10.2提升到目前的14.6,电子信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由1999年的11.7提升到目前的16.6,反映出我区产业职工队伍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才状况的改善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称层次的提高和年龄结构的优化。接受调查企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61人,占0.3;本科学历有1290人,占26.3;大专学历有2814人,占13.6;高级职称有271人,占1.3;中级职称有1210人,占5.9;初级职称有4655人,占22.8。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才的总量和比重都有所提高。从年龄结构看,四大行业4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占到65.8,呈现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青年骨干挑大梁的可喜局面。

二、我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近年来在四大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依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企业科研生产所需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1)、受交通地理因素影响,引进和留住人才缺乏区位优势。我区与常州几十年同城,以至于我区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特别是乡镇的城镇化建设同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各项社会配套设施相对匮乏,引进的人才难以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难以获得进一步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途径。(2)、用人单位(企业)缺乏足够的对人才的吸引力。企业是各类产业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经营状况一般的原区属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本科生很难招到,尤其是招不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取向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都将收入水平、发展和稳定状况作为重要因素,一般性的工业企业难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首选。一些在乡镇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则抱怨培训机会少,专业技术人才自我发展条件差。(3)、分配机制不活、工资偏低。由于种.种原因,我区企业的工资水平同上海、无锡、苏州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各种人才资源来说,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的工资待遇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面临人才的竞争,企业若以高薪招进人才,则企业内部现有的技术人才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若拿不出更优越的条件,一些高级人才和一些新兴专业人才很难引进来。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学毕业生即使引进来后也不易安心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在我区的一些乡镇企业,好不容易花高薪引进一些外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其后由于交通不便、婚恋家庭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困难而呆了一两年就远走高飞了。(4)、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还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人才流动还受到计划经济时代一些老的政策的限制,我区一些政策上对引进人才上还存在一定的门槛,例如养老保险等方面。2、经营管理人员队伍综合实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缺乏现代企业运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从总体上看,我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理论功底扎实、管理能力高超、国际视野开阔、实践经验丰富、经营业绩卓著的企业家数量不多,企业经营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只有少数企业推行了职业经理人和现代企业制度等一些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而更多的销售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则仍然实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传统的产品推销方式,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策划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尚未推开;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很少考虑通过引进一些经营管理人才来管理和发展企业。大部分企业引进人才时仅考虑专业技术人才,而轻视了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此,如再不切实重视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要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将会缺乏后劲,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影响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3、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谈及人才,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才是人才。但事实上,即使是最富创造性的发明、最先进的设计,也只有经过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手才能最终变成完美的产品。随着我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职业技术人才的紧缺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是观念问题,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人轻视职业技术教育,不愿当一线技术工人。二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结合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企业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实习培训等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要求,但由于受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息沟通、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根据武政办发[20__]70号文件,明确了我区支柱产业在“十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大四大行业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使四大行业人才资源总量以高于其他行业的速度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效益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在四大行业聚集起具有一定规模、综合实力较强、在常州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和经营管理人才群体),形成我区产业人才高峰。到20__年,四大行业人才资源总量争取达到3万人规模,年均递增5以上,其中高层次人才争取达到1000人,年均递增14以上。根据这次调查的现状,同目标任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实现区委提出的“武进要做‘两个率先’的先行区,三年再造一个新武进”的宏伟目标,必须坚定加紧人才队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实行“经济发展、人才先行”的方针,确保经济发展拥有足够的人才保障。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1)、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是我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产业人才群体,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产业。我区应把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大力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术人才以及各类紧缺人才,营造产业人才集聚效应。

(2)、创新和完善现有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确立人才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主体地位。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遵循价值规律,按市场价位合理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分配水平。进一步完善技术入股等要素分配办法,实现多种分配激励措施的优化组合。

(3)、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工程,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要认真做好省“333”工程、常州市“831”工程和我区“515”工程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电子信息业认真实施“it高层次人才工程”,机械冶金行业实“四个5工程”和“1252工程”,化工新材料行业实施“产学研联合人才开发工程”,纺织行业实施“3521人才开发工程”。确保四大行业有足够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力度,大力倡导学习型企业活动,全面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高级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邀请企业界知名人人士作专题讲座,鼓励现有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转变观念,营造环境,大力扶持、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

(1)、调整完善企业经营环境和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的良好平台。要使经营管理人才在武进确实能有所作为,要使其感觉到在武进更能发挥其作用,能成就更大的事业;要制定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企业经营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到我区创业;要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联系制度,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企业家的崇高形象,形成人人尊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处处爱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社会环境,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2)、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的引进和选拔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一些素质不高、不适应要求的人员会不断被淘汰,而一些优秀人才也将随着机制的完善而不断脱颖而出。但优秀人才的涌现需要有一支庞大的后备队伍作支撑。因此,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才市场选人的优势,扩大选人视野,把那些素质较好、潜力较大、市场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选拔出来;另一方面树立人才培养投入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企业后备人才队伍的系统培训,通过开办mba等各类研究生班、送高等院校深造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后备人才的成长。

(3)、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加大现有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切实改变一些企业家族式经营、家长式管理的状况,全面推行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3、利用优势,加大力度,吸引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我们要抓住“大学城”建在武进城区的机遇,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利用这一优势,为我区培养和输送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协调职能,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企业和学校间的合作,明确对我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方式,建立企业、学校、政府三方面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

建设调研报告

为新城建设不是不可以搞,但是要遵循规律,要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目前的新城模式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过多过大过滥,在竞争条件下很难实现规划目标。

我国城镇发展和前三十年的区别是,城镇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愈演愈烈。在竞争的格局下,有限的投资主体不可能集中到某个新区,投资的分散很难使新区达到期望规模。全国目前所有开发区和新区都面临这个难题。

2

标准过高,没有那么多可支撑的高素质产业和高素质人口。

中国人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理高水准和高端的投资也一样面临着短缺,因此也无法吸引这么多以高端作为门面的产业和人口进入。而从各新区规划上看,空间大多是留给富人的,高标准的新城新区规划没有提供适宜中低收入人口和外来农村人口进城居住生活的空间。如此下去,新城新区集聚人口目标必将难以实现。

3

政府财政压力增加,风险逐渐显化。

大部分新虫划都确定了浩大的投资规模,寄希望于未来通过新城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偿还。但是“遍地开花”的新城新区建设,一旦开发主体不到位,地方政府必须面临投资风险问题。目前一些城市出现的债务问题、投资浪费问题和新的债务风险问题已经显现,没有人承担责任。

4

新城新区建设冲淡了中央城镇化战略的初始目标。

各地热衷于新城新区建设,大搞所谓的“城市综合体”,说明地方政府在理解中央城镇化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很有可能影响到未来城镇化有关政策的落实,特别是针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等问题。社会上对地方的作法反响也十分强烈,担心是又一轮“城镇化投资大跃进”。如果不及时规范和引导,也必定造成社会的不良反响,加剧大拆大建所引发的社会矛盾。

几点建议。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如何遵循城市和经济发展规律,规划城镇发展战略,制定相应政策,显然顶层设计明显滞后。

我们建议:

——重新研讨城镇化政策的设计,明确改革的思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引导城镇发展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和城镇发展模式问题。

——要对各地的新城新区建设和规划,组织综合类的专家队伍进行调查,提出意见,统一清理。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切忌行政推动。特别是要防止政府的一把手主观拍脑袋的决策。

——要建立约束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政府决策者的行为。

——中央和各地政府,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精心打造一批试点,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要加强对城镇政府负责人在城镇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

——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推广正面典型,介绍好的国内和国际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形成示范效应。

——适时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中央的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工作方针,要求地方认真理解,贯彻落实。

建设调研报告

紧紧围绕实现“四个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党的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商务精神文明工作会议、省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商务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机关文明程度,努力为转型升级、富民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扎实有效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

要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健全学习组织、学习档案,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全年集中学习不得少于天,每周自学不得少于×小时,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着眼于解决商务工作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下半年对各处室(单位)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树立学习先进典型。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突出以"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确保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讲堂活动,用道德讲堂的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道德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质。搞好党员日常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辅导讲座、板报橱窗网络等有效形式,进一步抓好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继续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的做法。

紧紧围绕服务商务发展这个目标,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商务队伍素质,提高商务管理水平,提升商务行业形象。

全面推进人员素质工程,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对素质工程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学习型单位、知识型人员进行表彰,制定今后人员素质工程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人员素质工程档案,推行人员素质工程目标管理评估体系管理工作。抓好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技术比武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进一步深化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的新思路,完善创建制度,提高创建水平,并评选表彰2019年度省商务系统文明单位、文明窗口。通过创建活动,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的创建和评比表彰活动。

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升行业形象。一要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借婚丧敛财、借庆典活动收受礼金等影响和谐商务建设的问题。二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行政效能投诉机制,对办事效率不高、扯皮推诿、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要采取措施坚决整治。三要加强对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等窗口单位的监督管理。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用先进典型振奋人心,用扎实工作稳定人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与实践,培育共同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努力为商务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知荣辱、明是非、辩美丑,更好地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有效地遏制各种现象的发生,促进和谐商务建设。

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广泛宣传八荣八耻,增强荣辱观念,让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窗口,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宣传献身、负责、求实的商务行业精神,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事例和经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引领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商务中心工作,扶贫济困、义务奉献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熏陶。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增强商务干部职工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利用举办讲座、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解决不文明待人、不爱护环境、不规范服务、不遵守秩序等突出问题,强化广大群众的道德意识。切实抓好教育,经常性组织礼仪、法律、卫生知识讲座,有效提升人员素质。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以解决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问题为重点,在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等领域突出加强道德教育、评议、引导、治理和宣传,加强巡查力度,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一)健全领导机制,齐抓共管抓落实。厅党组和厅直机关党委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工作的领导,要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要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精神文明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加强教育管理,树立模范形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者队伍。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按照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坚持实践活动,抓好工作落实。要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选择,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虑,谋群众所求,千方百计地解决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多走访,多进行调查研究,对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重庆市人大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人大会开展市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潼南区人大会配合市人大会,于近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区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市人大会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完善了体制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潼南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区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大会,区政府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区人大会每年听取一次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报告。二是建构框架体系。以《潼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潼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为核心,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和依法行政目标考核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了“1+6”的法制工作架构,建立起更加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二)着力转变了政府职能。一是开展行政权力清理。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启动了全区行政权力责任清理规范工作。目前,该项工作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待市级各部门出台区县通用清单后进行比照调整,形成全区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落实“一个窗口”办事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开展审批项目审核清理工作,做好了103项上级下放或委托项目的承接工作,共减少131项行政审批项目,较原有项目数减少14.33%,并及时对外公布。三是继续深化专项改革。深入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专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严格履行了决策程序。一是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发挥法制参谋作用。对重大行政决策,事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风险评估,听取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律顾问及相关专家的审查意见,经充分研究论证后,最终形成决策意见。一年来,召开发电公司有关问题法律论证等涉法专题会110余次,听取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律顾问法律意见建议260余项,较好地从源头上避免行政纠纷的积累。二是严格政府合同审核,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潼南区政府合同审查备案管理办法》,20xx年,共审核政府合同33份,有效地减少了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切实加强了法制审查。20xx年,共审查《潼南区城市综合管理暂行办法》、《潼南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7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开展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重庆直辖以来以区(县)政府、区(县)政府办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补充报备继续实施的规范性文件27件,废止100件,失效85件,顺利通过市级规范性文件专项评审。

(五)全面强化了执法监管。一是规范资格管理。组织开展了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大培训,全区35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获颁行政执法证件,杜绝了“无证执法”现象发生。二是开展案卷评查。连续第三年在全区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对22个执法单位提交的44份处罚案卷进行了评查,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整改。20xx年,区交委被评为全市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

(六)大力推进了政务公开。切实履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职责,重点推进决策、执行、服务以及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项的信息公开。20xx年,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为依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615条。同时,积极做好依法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全年共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13件并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赢得了老百姓对行政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七)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一是强化层级监督,树立复议权威。20xx年,区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件,受理8件,其中,维持2件、终止4件、转送1件、确认违法1件,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内部纠错功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二是理顺应诉机制,推动司法实践。坚持“以法庭为课堂,以案件为教材”,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不断强化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20xx年,区政府作为被告的案件47件,所有案件均按照生效判决书不折不扣予以履行,及时化解了行政争议。三是推广仲裁制度,促进矛盾化解。在行政机关与市场主体发生民商事纠纷时,促成推动双方通过仲裁这种既高效又便捷的方式解决纷争,有力地推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20xx年,潼南区被评为“重庆市仲裁推广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观念有待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但在工作当中,一些单位对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本质理解有偏差,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的倾向。有的干部不习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解决发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甚至把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与发展改革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束缚了改革、妨碍了发展。

二)制度执行尚有差距。区政府早已对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等工作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机制,并作了多次培训,但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仍有差距。一些单位在规范性文件送审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报送审查,非法创设行政许可、越权设定行政处罚、违法委托行政强制措施;政府合同主办部门不组织相关涉事部门研究论证就报送法制审查;在报送政府合同或规范性文件时不给法制审查留出必要的工作时间,经常是“下午签约,上午送审”;在行政执法中,有的单位对违法轻的处得重,对违法重的处得轻,没有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三)应诉压力逐年上升。随着新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行政机关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相比往年呈几何倍数增长,对政府及其部门在法治时代背景下的工作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20xx年,区政府及部门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共94件,比往年增长51%,案件数量明显上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面临严峻考验。

(四)法制机构建设滞后。一方面,近年来,区政府法制机构和人员配备等方面有了一定增强,但与上级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与依法行政的目标任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承担起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部门和镇街层面,政府工作部门中只有半数专门设立法制(规)科的单位,其余单位则由其他科室兼揽法制工作,镇街则多以综治办兼职法制机构的职责,并无一明确法制专职工作人员,法制工作缺乏基本的组织体系。部门和镇街作为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恰恰停留在一个真空半真空地带。

三、对区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建议。

(一)要按时完成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区政府各部门要在市级部门反馈区县通用权力责任清单后及时对照调整,保证在今年6月以前,形成全区的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并对外公布。同时,要建立行政权力责任动态监管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

(二)要加快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单轨运行”。我区网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自20xx年1月21日启动,目前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已按要求全部录入平台并经审核后发布在网审平台配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查找网审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与市级部门的沟通,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开展对录入事项的纠错工作,为实现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单轨运行”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同时,要按照市里统一安排部署,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做好与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及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衔接,实时调整,动态监管。

(三)要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主体适格、程序合法”的总体要求,在全区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等活动,保证全区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同时,要启动撤县设区后全区行政执法人员证件换发工作。

(四)要提升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要严格贯彻落实新出台的《重庆市人大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范》、《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重庆市潼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潼南人发[20xx]53号),在往年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全区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里和区里对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五)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督促考核。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尤其要把部门负责人的重视程度,部门、镇街向区政府报告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情况,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情况,以及规范性文件报备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推动保障作用。

四、对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的建议。

(一)要强化各区(县)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目前,全市各区(县)政府法制机构和人员非常薄弱,与其承担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历史任务存在巨大落差。调研显示,潼南区政府法制办目前只有4名工作人员,政府工作部门中只有半数专门设立法制(规)科的单位,其余单位则由其他科室兼揽法制工作,镇街则多以综治办兼揽法制机构的职责。据了解,我市其他区(县)情况也差不多。因此,建议强化各区(县)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强力推进从业人员资格化、素质培训常态化、制度建设规范化,不断优化法制机构和人员结构,将那些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政府法制机构中,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要求区级配置的法制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要加强和修订市级部门的规章和制度建设。要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统筹做好立、改、废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清理和修订在开发征地地区,夫妻正常结婚后要等一年才上户口,对超生子女不缴清社会抚养费,就上不了户口的违反上位法律法规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范性文件。同时,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梳理各部门的行政权力,明确依法能够行使的职权范围,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三)要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要改变依法行政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体系建设,严格公务员法律考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和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中心组学法等一系列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认知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四)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要加强内部监督,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设计考核指标,突出责任落实,提高依法履职质量和水平。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建设调研报告

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基层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存在重业务培养、轻思想武装的错误思想,不能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致使少数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更有甚者对自身职业理解存在误区;二是少数党组织工作不够规范,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组织生活松懈,致使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基层部分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全局意识,不关心群众疾苦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滋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认为辖区治安维护、处理案件等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基层党的建设是软任务,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基层党的建设摆不到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党务干部兼职过多,职责难以落实。由于业务工作的影响,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基层党建工作。三是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造成监督难、难监督,使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四是经费短缺。由于财力状况,党建经费难以保证,如骨干培训,创先争优,表彰奖励及信息交流难以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党建活动开展,致使党员教育活动缺乏活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到位。

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

面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针对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特性,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建议:

基层党的建设到底怎样抓?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路。首先,要围绕讲学习、讲正气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讲学习是基础,讲政治是核心,讲正气是保证。各基层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三不讲”的问题,努力改进工作,真正这样做了,基层党的建设就能出现新气象,达到一个新水平。其次,基层党的工作是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的工作,不能停留在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层面上,必须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行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建工作抓深抓实,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提高基层党建水平。

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事务性工作很多,政治性任务也不少,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必然顾此失彼,忙于应付。要想“打好主动仗”,必须“唱响主旋律”,也就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行重点突破。

一是抓基础,把党员管理经常化、科学化。首先要严把入口,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坚持实行“四化”管理:即申请公开化、确定民主化、培养制度化、考察规范化。严把“四关”:即发展对象的确定关、培养教育关、审批关、转正关,确保吸收的每一名新党员都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其次是广泛开展党性实践活动。要把深入开展“党员奉献日”等党性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管理的重要途径,给党员干部压担子,交任务,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当先锋、做模范,经受实践的锻炼和考验,不断强化党性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再次是加强党内监督。首先要强化监督意识,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敢于碰硬、勇于负责的精神,理直气壮地履行党章和《条例》赋予党组织的监督职责,严格对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和掌握人、财、物权的党员干部的监督;其次要突出监督的重点。当前,必须要突出和加强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监督、发挥先锋作用的监督、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监督、执行干部路线的监督、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监督。第三要完善党内监督的机制。做到组织监督和党员、群众、舆论监督相结合,更须重视专职基层监督作用,使党的纪律在党内监督中发挥应有的威慑效力,以此有力推动党内监督工作。

二是抓根本,把配套制度落实好。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基层党组织要完善和坚持基层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重在建设,贵在落实,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确保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抓作风,树立正气。基层党组织面对复杂的辖区环境,无时无刻部经受着各种诱惑的考验,因此,要认真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在本单位官兵要大力提倡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讲奉献,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大力提倡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尽职尽责,反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言行不一、华而不实;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总之,要在整个基层造成浓厚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

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基层的主要领导干部到各个干警、官兵,都要关心支持主要领导的党务工作,在了解业务工作的同时,还要了解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方面的情况,为基层党组织了解中心工作、参与重大业务活动提供条件。基层单位在总结工作时,要在总结业务工作的同时,更要总结党建工作,要关心党务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建设调研报告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比较早、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研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

我市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金洲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并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金洲企业文化纲要,并创作了企业歌曲,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年以来,该企业又率先引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学习型组织推进小组刘大星教授定期到企业讲座,指导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编写了30多万字的职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年被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也显现出来:该企业在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职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居同行业之首。

各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如电业总公司,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比武、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该公司于**年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多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年起又连续两年每年投资30多万元,聘请橄榄枝现代人训练营对员工进行魔鬼训练,内部报刊《图曼报》跟踪报道训练情况,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工艺品公司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文化培训的基础上,**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职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的平台,同时还在职工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用于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年全市各企业用于文化建设的投资在900万元以上,增长比例超过12%。

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企业的文化建设都能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比较实在、具体,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洲公司为鼓励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出台了你拿文凭我买单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职工取得本科文凭、3名职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两名职工正在攻读地质和电子专业研究生。山东昆仑路桥公司根据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员比较分散这一实际,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围绕生产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占员工总数30%以上,成为一支比较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aaa特级信誉企业、银行aaa资信企业、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威海市百佳诚信单位等证书,**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惟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对外,继去年选送两个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山东名牌万里行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个企业到西部各省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销,明显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对内,大多数企业统一了职工服装,提出了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的要求,对职工在社会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另外,多数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都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仅注重企业效益,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企业都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对贫困职工的救助力度;对外,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慈心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0多万元扶助了110多名贫困大学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己出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鼓励、引导企业员工为自己和企业发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解全区农贸市场的分布情况及运行现状,进一步推动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调研组,在吴继业副主任、胡齐乾副主任的带领下,于3月底至4月上旬,对全区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新前综合市场、西江二桥疏导点、羽山菜市场、十里铺农贸市场、中心菜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踏看,视察有关市场建设情况。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分别听取了区府办、发改局、财政局、黄岩国土资源分局、环保局、建设局、农业局、商务局、食药监局、黄岩工商分局、黄岩城管行政执法分局、规划处、消防大队、同创办等有关单位的工作汇报。根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将全区农贸市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全区登记在册农贸市场20家,无证农贸市场(临时便民交易场所)32家,总计52家,分布在全区各街道、乡镇。其中省级文明示范市场10家,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家,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3家,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家。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和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交易市场网络,为搞活流通,促进农产品的生产,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和方便群众生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农贸市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9年全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现场会在黄岩召开,王建满副省长高度肯定了黄岩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区里专门成立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领导小组,主动将市场改造提升与“多城同创”等政府中心工作对接。在具体职责分配上,工商部门制定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标准、市场摊位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市场制定经营户准则及其他管理制度。发改部门参与市场建设规划的编制,负责对市场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或备案,参与项目的综合验收,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管。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市场补贴资金和奖励资金的预算,并及时足额到位。国土部门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市场用地方案。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市场的选址和建设方案。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市场建设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核,参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取缔力度。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市场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二是制定政策,支持提升发展。2019年,黄岩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贸市场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了区农贸市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区政府印发了《黄岩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补助奖励办法的通知》,加大奖补的力度,对规定时间内通过省文明示范市场验收的市场给予每家20万元奖励,并明确了新建类(迁建类)、改造类市场每平方米补助250元、180元以及仪器设备的补助金额。为确保城区中心菜市场改造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区财政预支经费400万元用于中心菜市场改造提升。同时,财政、国土、建设、规划、行政执法、消防、乡镇(街道)等部门密切配合,落实相应政策,帮助解决了市场建设中遇到的大量困难。

三是因地制宜,推进改造升级。根据各个农贸市场位置、功能、人流量等特点,实行“一场一策”,量身制定了具体的整治措施和目标任务。严格对照“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可休息”和“价公示、可追溯、联成网”的创建要求,对即将改造的市场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设计摊位结构。为确保顺利完成改造任务,注重设计、招标、土建、信息化等关键环节,合理倒排工期,全力提升进度。同时,实行上下互动机制,区农提办、各责任乡镇街道、市场举办者和区工商分局安排专门联系人,实行改造提升工作进度月报制,及时反馈问题和困难,并第一时间解决。

四是严格管理,保障规范安全。一是自“多城同创”活动启动以来,全面开展市场整治“铁腕行动”,对经营户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保洁不到位等问题及消费者违章停车、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已组织1000余人次集中整治农贸市场30余家。二是创新推行“业务指导员制”,全区每家农贸市场均配备一名工商干部担任工商业务指导员,每日至少一次实地巡查指导,三是以奖罚金形式优化市场进出机制。对固定摊位经营户采取“奖罚金”,由市场成立考核小组,若违规视情节按不同金额从保证金中扣除罚金;如经营户全年无违规行为,市场年底对其予以奖励。四是开展各项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开展市场食品检测,形成了以商品质量检测为中心、市场巡查为纽带、经营者自检为基础、消费者送检为补充、工商部门抽检为保障的市场食品质量监督体系,指导12个农贸市场建立检测点。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农贸市场的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贸市场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区农贸市场分布。

不够合理。由于缺乏长远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存在旧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多而乱,新建小区未建配套设施的现象。人口密度大的旧城区农贸市场周围形成自发的马路市场,严重影响交通和城市文明形象。村镇及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临时疏导点多为大棚式市场,场内除摊位外几乎没有其它设施,排污能力差,经营、购物环境差,吸引不了人气,而所在的村集体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

(二)农贸市场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仍然无证的农贸市场,场内管理、硬件设施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存在一定距离。目前,市场管理中心没有市场外部管理的职能,而有外部管理职能的一些部门管理不够到位,造成农贸市场外停车位缺乏、流动摊贩堵塞交通等现象。一些较小的农贸市场内部卫生较差,地面多水易滑,存在环境脏、乱、差现象。部分群众反映一些熟食和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需有关部门加强日常巡查检测和重点抽查。

(三)经营者和管理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完善的服务理念。个别经营者文明卫生意识较差。管理者还停留在收收税费、租金的较低级的管理层面,不能立足于根据市场需求而对集市进行适时改造和完善的层面。

农贸市场建设是一项牵扯面广、较为复杂的工程,建议政府将市场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落实。

(一)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市场合理布局。为建立健全全区市场网络和流通体系,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调整增量,改造与新建相统筹,业态升级与优化相结合”的总体思路,认真抓好规划布局,从源头上为农贸市场建设预留足够的空间。通过规划的编制,改善农贸市场的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区域辐射及配套设施等因素。在做好存量农贸市场盘活、调整、改造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老城区的网点补充和新发展城区的网点扩展工作,以解决部分地区设点不足的问题。新建市场则要按照规范化市场的标准,适当超前,立足长远。

(二)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市场建设资金。农贸市场建设是项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事业,是服务于群众生活的菜篮子工程,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逐年投资建设一批新的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每年给市场安排适当的维修经费预算。另外,在用地、税费等方面,政府也应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农贸市场的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既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又要鼓励民间融资,争取银信部门支持,形成共同开发格局。鼓励社会各方面采取自筹、集资、借款、贷款、股份、外资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兴建市场,促进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三)理顺管理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提升其服务功能。市场经营单位是市场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通过与市场业主和市场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的方式,明确监管要求和违约责任,加强对市场业主和市场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市场经营单位应该以人为本,建立为顾客着想的服务之道,要充分运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管理技术,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经营服务中心作为农贸市场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应承担规范维护农贸市场经营秩序的职责,负责实施市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质量监测及相关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镇(街道)属地管理。进一步理顺区和镇(街道)的农贸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属地对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和秩序的日常管理。针对市场外的占道经营和秩序混乱的状况,必须由政府协调,工商、城管、同创办、市场管理中心等相关单位联合执法解决。

(四)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自律,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氛围。政府应出台相关商品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制度,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不间断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行“两书”(《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保证书》)“四制”(市场交易实行索票制、公示制、退场制、明码标价制)。市场经营服务中心应制订规范农贸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不断创新监管模式,确保监管工作的落实。增强经营者法制意识,促进业内良性竞争,避免坑蒙拐骗现象的出现,杜绝竞争中的不当行为。同时市场经营者集体对市场诚信度的支持,也是营造共赢的必要条件。应尽快组建农贸市场行业协会,引导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则,规范经营秩序,提高行业素质,协助和配合政府做好对农贸市场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形成协调和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内部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监控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传递信息;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建设,在推进城乡建设方面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突破难点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有力促进了我县城乡建设的发展,城市市容市貌不断改变,人民群众生活品位、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得到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1、规划滞后,后劲不足。

我县城乡建设发展前景看好,但从总体上还处于规划发展阶段,在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地方处于自由建设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有些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总体规划上,详细的实施项目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是对城乡分布建设区域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主题定位、建设目标等关键要素简单规划,只体现大体轮廓。二是规划中没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是乡镇缺乏规划建设引导。在建设过程中进展缓慢,民居建设随意性、盲目性现象比较普遍。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产业支撑,从当前建设的进展情况来看,由于产业带动不足,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出现了建设徘徊滞后,进展缓慢的现象,农村产业还未形成大规模总体带动,农民收入不高。因而出现建设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城镇化水平低的现象。

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已逐日趋完善。但在管理服务上力度不够,经验不足,城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涂乱画,乱泼乱倒,脏乱差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商业、行业门面经营上还比较凌乱参杂,没有形成分门别类,入行就市,行业特色不明显,城市广告牌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有待加强,管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等等。

1、要高起点、大手笔落实城乡规划。

要充分结合外面的经验和本县的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科学规划;要用长远的经营理念规划县城,充分发挥好城市规划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龙头作用;要邀请专家高标准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框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要超前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土地的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强制性内容,形成规划图册和本本,作为土地供应和建设规划管理的依据,乡镇规划方面要齐头并进,要从规划引导,布局合理,突出特色,以建设完善,功能齐全,服务管理上下功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国土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严格审批建设用地,以充分实现土地增值建设开发的新格局。

2、加强产业带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大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推行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必须先行,我县要紧紧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主动作为,大胆先试先行,搞好向上衔接,争资上项,招商引资,引凤筑巢,按照“合法程序,互利互惠”的原则,引有实力的战略伙伴,先垫资进行城镇规划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然后,逐渐开发新区、新项目和规划区的大建设。以此向城乡建设辐射。

3、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城乡发展。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化是“造城,会形成城市发展的‘空心’化,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因而,要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围绕特色和规划,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就我县而言,形成以柑橘、金秋梨为特色的水果业,以烤烟、茶叶、金银花为特色的经作业,以线椒、高山蔬菜为特色的蔬菜业,以湘西黄牛、北欧玛鲟鱼、大闸蟹、乳鸽为特色的畜牧产业,要通过示范引导,项目推动,发展一方、富裕一方、建设一方。

4、加快我县新型工业化。

抓好矿山整治整合成果的巩固和深化,着力打造我县百亿锰产业和百亿锌产业,大力培植优势骨干产业,推进农产品精加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城乡农民工就业搭建新的平台。通过工业、农业产业带动,不断增强城市化建设的实力。

5、统筹城乡发展,大胆先试先行。

在重点建设县城中心区的同时,要认真抓好乡镇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率先脱贫致富的载体,乡镇建设搞好了,能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6、落实城乡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先行。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用规划统筹城镇建设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特色、加强土地管理,注重生态建筑,人文协调,立足个性,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走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当前,我县要结合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和新农村建设,要制订好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镇、重点特色村寨,特色民居保护规划,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底,做到违反规划的项目不批,不作详规的项目不批,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多留特色多留亮点,多留样板,不留遗憾。如我县麻力场镇立新村,是州人大的扶贫联系村。今年六月,总理来到该村看望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群众呼声,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对尽快改变武陵山片区落后面貌,作出了重要指示。目前,在州人大的牵头下,州县各部门对立新村重点实施一轮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对村寨规划,民居改造、五改工程等全面实施启动,办成一个高标准示范点,住建部门要首当其冲通过办点作样,推进乡村建设的发展。

7、要抓好城镇建设的管理。

在规划建设工作中,我县要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推进集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旅游重镇,文化名镇,商贸大镇,并加强小城镇规划控制、严厉查处乱搭乱建,占田建房行为,全面开展查非纠违、住建、规划、国土部门和乡镇村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县城、乡镇村整脏治乱绿化行动,抓好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使乡镇、村建设在以城市为核心的带动下,面貌有明显的改善,提升城乡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实现我县城乡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多宝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纪检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工作要求和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乡镇纪委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纪检工作程序,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纪委规范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力地增强了乡镇纪委工作力量,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自身建设,力促职能发挥。

在纪检监察的组织建设中,我们既重视硬件建设,又加强软件建设。一是人员配备到位。多宝镇抢抓去年乡镇两委换届的机遇,规范镇纪检组织设置,将能力强、觉悟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共设纪委书记1人,专职纪检监察干事1名,委员4人。纪委书记坚持参与镇党委各项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二是后勤保障到位。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举报电话等办公设备。同时,镇党委、政府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车辆和经费保障,年初将纪检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按规定落实乡镇办案人员补贴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误工补贴。三是制度落实到位。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和职能,我们把建立完善制度作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建立健全了纪委书记岗位工作责任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学习制度、纪检监察人员工作制度、案件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运转。

发挥职能作用,夯实执政基础。

一是加强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多宝镇以强化纪检组织基础为着力点,加强村级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在47个村1个居委会建立村(居)监督委员会,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群众信得过的人员担任村监委会成员。村级纪检组织建立至今,发挥了一定作用,主动协助村(居)两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规定在本村(居)的落实情况,协助村(居)两委搞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监督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处置和使用情况。二是加强督查力度。为严格执行制度,镇纪委一班人深入村组(社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掌握一手材料,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动向,发现案件线索,及时查处,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导向作用。对制度和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的效能监察,确保了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在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违纪党员干部的查处力度。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充分发挥纪委委员作用。目前,乡镇纪委力量配备上总体较为齐全,但纪检干部大多是兼职,都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纪委委员大多只是挂个名号,业务知识不足,尽管班子齐整,但实难发挥好作用。我镇所辖区域面积大,单位多,纪检工作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纪委应重点发挥纪委委员作用,在委员的配备上应侧重于在涉及资金、人事等方面的重要岗位、重点人群中选用,纳入一定比例的村级力量,并建立常态的纪委委员报告制度。这部分人兼职纪委委员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其自身廉政意识,规避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便于这些人及时发现各自领域的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防范腐败的滋生。

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把乡镇纪检组织充分履职、发挥作用作为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基层协作办案、联合巡查等有效形式,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服务发展、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强化一线监督。通过动态监督和全程监督,筑牢一线监督防线,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走样、不衰减,确保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强化信访处理。实施领导接访、重点对象约访、民情走访等,进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察民生,贴近民心解民忧,进一步拓宽基层群众诉求渠道,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三是强化案件查办。推行片区协作办案制度、交叉办案制度,打破单个乡镇办案力量有限的瓶颈,整合资源,握紧拳头,直击基层典型案件。推行挂牌督办制度,对一些重大典型案件、复杂疑难案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挂牌督办,通过重点过问、派员协作、现场指导等方式,为基层办案提供强力支持。

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加强对乡镇纪检干部和村监委力量的培训教育,形成常态机制,通过对政策理论法规日常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其执纪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升纪检干部素质,增强业务办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村级纪检小组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建设的人员。要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选好村级纪检组织建设人员,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入村级纪检组织。让他们参与村级各项社会事务的监督,有效提高村两委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素质。纪检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纪委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纪检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纪检工作的业务知识,为顺利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要做到村级纪检组织的责任落实,要明确好责任分工。针对村两委工作特点,抓住龙头、源头、苗头三道关口,将党务、财务、事务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建设工程请村级纪检组织成员参与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组织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维稳员的四员作用,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干部干事舒心,老百姓安心、顺心。

四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的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强化村级各项工作制度、社会事务以及各项会议制度,让村级纪检组织切实负起责任,履行职责,不形同虚设。要对村两委的各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他们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让纪检组织成员了解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有建议、参与处理、督促解决的权利。

五是要发挥制度保证作用。会同村监委会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农村党组织及党员干部遵守党纪法规、执行反腐倡廉制度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正之风,促进农村各项权力规范运行。

六是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一方面,村级纪检组织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纪检小组要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定期对群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早掌握,早疏导,并协助党组织把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级纪检组织要发挥协助调查作用。积极协助上级纪检组织开展信访、案件调查等工作,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