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案(汇总20篇)

时间:2023-11-30 21:45:25 作者:雅蕊

在一年级教案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教案范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到教学评价都有详细的说明,是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年新课标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3、在读中认识“忘念”等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1、挂图。

2、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

一、激趣导入、解题。

3、出示毛主席的画像。提问:这位爷爷谁认识?请大家把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拿出来展示交流。

4、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可以先让学生说)并相机出示生字卡片“席、导、革命、解”

二、朗读课文。

1、自渎课文,借助拼音轻声读,标出自然段。要求:反复读,读准、读通、读流利。

2、反馈情况:能读准,读通、读流利的同学举手。小组自评。

3、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4、学生模仿老师读课文。

5、分别指名3个同学,每个人读一自然段,要求读准音,相机指导全班朗读。

6、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评价后组长奖励。

7、老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出示挂图,指名解说图意。

8、看图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选读课文中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

四、积累词语。

1、出示课件显示“我会读”里的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意。

3、小组开火车比赛认读。

五、实践活动。

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课进行故事交流。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司马光》教学设计

课始,让学生复习了生字词语,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其他小朋友都慌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

生:其他小朋友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去找大人。

师:你来表演一下这些小朋友。

(生作哭状)大人,大人……。

师忙打断:不会叫大人吧!

生:叔叔,叔叔……(笑嘻嘻)。

生2:叔叔叔叔……(作哭状)。

师:这样才像真的。不能笑嘻嘻的。那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拿起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这样做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新设计版

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学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焦急、仿佛”等词句的理解,背诵课文,培养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头饰、学生分学习小组坐好。

教学过程:

一、播放《百鸟朝凤》的片段。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两只小鸟图)这两只小鸟也想来听我们上课,看看哪个小朋友上课最认真,呆会儿还要送小礼物给他呢!

2、在我们的校园里,小朋友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能看见小鸟的影子,听见小鸟动听的歌唱。那么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两只鸟蛋》。(板书课题)。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知道关于两只鸟蛋的故事吗?那就请你们快快打开书到40页,自己读读书吧,要注意,读书的时候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生读课文)。

2、现在,我们再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两人互相检查,读音正确吗?要是他读得好,就向他学习,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同桌互读)。

3、老师想找位小朋友读读课文,应找几位?为什么?

4、谁能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能评一评吗?

5、齐读。还有想读的吗?想读的同学请你起立,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四、品读课文。

读得真好,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鸟蛋图片),别看它们现在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原来呀,它们还离开过这个鸟窝呢,想知道在它们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好,那就赶快来学习课文吧。

1、课文中还有11个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朋友,请大家拿出笔,圈出生字,然后再多读几遍。(生圈字读字)。

2、现在11个生字已经找到了,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再把你好的记字方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3、小组里学习生字。

5、齐读生字。

五、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1、(1)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2)谁想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3)想跟他比比吗?一齐读。

(4)这些词换一种说法之后意思还是一样的,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讨人喜欢,你们喜欢吗?谁愿意读出来呢?(指名读)。

2、(1)我拿着鸟蛋真是喜欢的不得了。这时,鸟妈妈发现自己的宝宝不见了会怎么样?

(2)看到这种情况你会说什么?

(3)妈妈怎么说的?你能不能当妈妈对我说一说?(指名几位同学说)。

3、(1)这位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第三小节,边读边表演。

(2)指名表演读,评价。

(3)思考:如果把“捧着”换成“握着、抓着”行不行呢?

4、(1)看见鸟蛋又回来了,鸟妈妈会想什么?

(2)想想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是啊!他们会孵出两只可爱的小鸟,小鸟们又会飞上蓝天为我们欢唱。

(3)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书上的插图,把最后一小节齐读一次。

5、齐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1、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知错就改,爱护小动物)。

2、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全文。(出示课件)。

七、当堂检测。

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理解了这首小诗,而且还读得这么棒,老师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也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1、我会读。(出示课件)。

鸟蛋取下凉快一定捧着连忙轻轻地仿佛抬头投向。

2、请选择一个词说话。

焦急不安轻轻地小心地仿佛。

3、我最会说。

这首诗我们学完了,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一说?

教师评价:

八、指导书写:

1、老师出示生字:连远。

2、让生说说都是什么偏旁?

3、老师范写这两个字,生观察。师边写边提醒学生看清“走之儿”的写法。(点和横折折撇两个笔画间要空一些,捺要平,稍稍有些弧度。)。

4、生描红、临摹。

5、评议,师强调“定”的最后两笔,“向”的“口”要往上一些。

6、生描红、临摹。

九、课后作业:

1、填空: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甜甜的。

小草()()小草。

花儿()()花儿。

柳枝()()柳枝。

西瓜()()西瓜。

大海()()大海。

2、同桌诗歌表演,加上动作。可以一人扮演妈妈,一人扮小男孩。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两只鸟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在反复诵读中,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逐渐熟识诗歌,热爱诗歌。

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学习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方案一、听音乐导入  。

1、播放《百鸟朝凤》片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

2、导语 揭题:

学生齐读课题。

方案二:看图导入  。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方案三:观察、触摸实物导入  。

1、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有什么感觉?猜猜这是什么?——鸟蛋。

2、让学生观察实物后齐读课题。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及学生实际可采用不同的导入  方法。上课伊始,播放听音乐、看图片或者触摸实物等都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寓教与乐。)。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学习其优点,纠正其缺点。

5、齐读全文。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用多种方法识记。

做动作识字:“取、捧、抬,连”

联系生活常识识字:“蛋、凉、轻”

找反义词识字:轻。

说话识字:“仿佛、定”

做练习题,区分“向”和“像”,学习“向。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生字的特点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更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4、把生字放回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5、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读后指名评价。

6、分小节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小组内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四、总结。

从这篇小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再一次对这位小男孩儿投去敬佩的目光吧。(出示文中插图)。

五、作业 。

把课堂上收获说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听。

第二课时。

巩固字词。

抽读生字卡片;读字组词;有选择地组词造句。

(设计意图:复习这一小小的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旧知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切不可轻易放弃。)。

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1、学生自由读全文,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分小节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当你看到或摸到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时,你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

3、指导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拿着鸟蛋"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说说学懂了什么。(如: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讨论:为什么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条件的可出示或播放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或课件。

2、指导朗读。

1)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读词语:焦急不安)。

2)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

练习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和同学的互帮互助中,提高发展。)。

第三小节:

学生朗读理解后,让学生边读边演,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演中出现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或引导(教师范读),读出"我"送还小鸟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第四小节:

1、学生读理解后,质疑。(如:为什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2、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这是全文的高潮段落,也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朗读逐渐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借助想像,升华感情。

1、学生齐读全文。交流: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2、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再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四、写字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以下重点:

1)、写好口字旁——“听、唱”

2)、写好“走之”。

3)、写好“向”字的半包围结构上包下的形式。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

小调查:保护鸟类。

为了了解有关鸟儿更多的知识,组织学生在课外去寻找关于鸟儿的各种资料等,包括图片、实物等,然后在班内交流。

拓展性资料。

1、鸟蛋。

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2、鸟类的有关知识。(略。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p6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课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背诵课文。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3、文章结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3、文章结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再往里走。

野花(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

2、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从而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本文的朗读录音,安徒生的资料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吗?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录音。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苦人。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爱。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童年。当安徒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被赶出家门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没有鞋穿,她只好用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创作出了这篇童话故事。

二、教学设计。

1、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了什么?(标画出相关的词句:“冷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赤着脚”“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

学生甲: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街头,叫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乙: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为饥饿与寒冷使小女孩顾不了自己的美丽,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老师小结: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卖火柴,要为家里挣一点儿钱来维持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几次?

学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为了看到一次次美好的幻境。

学生丁: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燃亮了火柴,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为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了。联系上面的内容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经走了一天了。这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境中看到大火炉。从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满足与欢乐,同时又与残酷的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

(5)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饥饿食物……烤鹅寂寞欢乐……圣诞树。

孤独慈爱……奶奶痛苦摆脱……飞走……。

(6)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学生戊: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好的幻觉。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这充分说明社会的不公平。

老师小结: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没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小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摆脱了饥饿,摆脱了痛苦!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大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老师小结: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因饥寒交迫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学生甲: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之后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境;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乙: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生活现状。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美丽的幻境与冷酷的现实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了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4、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围绕“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合理性。)。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美妙幻境,不是实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可是这些都根本无法得到,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出现。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5、结束语。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她内心的痛苦,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1、“读”是语文课的基础。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朗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品读课文内容,通过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2、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卖火柴的小女孩》录像片段,本课重点句段及问题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文题目)下面,我们一起观看录像,让这个录像片段把我们再次拉回到19世纪那个寒冷的夜晚……(播放录像片段)。

老师过渡:在一个又冷又黑的晚上,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卖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饥寒交迫,最终被冻饿而死。这是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下面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设计。

1、标画词句。(引导学生细心读课文,标画出有深刻含义的词句。)。

2、分析词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分组讨论,交流感受。弄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甲: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课文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老师小结: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与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大年夜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能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

学生乙:说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人生活的来源,对小女孩来说,每一根火柴都很珍贵。联系上文她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内疚与怕挨爸爸打的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是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一根。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学生丙: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丁: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她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哇!

(5)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学生戊: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渴望得到欢乐。这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6)小女孩为什么在第四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学生己: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分析,小女孩孤苦可怜,家里只有奶奶最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她最想念的就是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7)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为什么?

学生庚:小女孩的目的是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的奶奶就会不见了。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老师小结:这里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联系上文,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之后想起了死去的奶奶,渴望用一大把火柴来留住这世界上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孤注一掷,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3、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语句及问题)。

(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出示问题:小女孩既然是被冻死的,为什么还“嘴上带着微笑”?

学生甲: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以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老师小结:幻想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无限同情。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出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全文的结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乙: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在幻境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在幻境中她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再也“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把它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境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又是冻死在街头。如此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

学生丙:“她曾经多么幸福”是指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是指她擦着火柴时出现的种种美好的幻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没有幸福可言的。“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死亡。因为她用死亡摆脱了寒冷、饥饿与痛苦的生活。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老师小结:课文没有写小女孩最终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飞走了,这是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有着悲惨遭遇的小女孩再一次地失望了。小女孩用美妙的幻想来满足自己对幸福的渴望,但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拉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幻境越是美好,越体现出现实的悲凉,越体现出这个黑暗社会的冷漠无情。最后,作者让小女孩用死亡来摆脱冷、饿、苦、痛,用死亡来摆脱这个悲惨的世界。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的吗?这表现出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控诉。

4、赏析全文。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把一个赤着脚叫卖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之后作者用实与虚的对比,交替描写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流露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并继续关注小女孩的命运;直至最后写小女孩跟奶奶一起飞走了,交代出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觉中“幸福”地死去了。小女孩的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小女孩的幻想是这样的美好,小女孩的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寄予的深切同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水罐劳累竟然匆忙哀求舔净反正递给忍不住凑上咽下唾沫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6》教案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海、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情境学文。

1、喜欢郊游吗?(喜欢)。今天乳山二实小的同学邀请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好朋友认识一下,老师有个小要求:认真看好了,然后说说你们都发现些什么?(出示第四小节的课件)学生交流看到的情景:一群少先队员拿着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他们都非常快乐!

2、出示第四小节韵文。

谁能把这几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同学评价。男女比赛读。

3、课件出示第四小节中的生词(红领巾、铜号),齐读。

二、引导说文,文中学词。

1、(课件)车来了,咱们准备出发了,郊游前老师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回来后告诉老师你们都到过哪儿,看到些什么?(以郊游的形式课件演示1—3小节的内容)。

2、想想今天和新朋友都到哪些地方去了?学生交流后。(板书:海边、公园、乡村)。

3、“老师在公园看到一竿翠竹,我觉得竹叶长得真茂盛。你在公园还看到些什么?如果能把感受说出来,那就更棒了!”

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相机按顺序板书词语。(小溪;军舰、帆船、沙滩、海鸥;稻田、秧苗、鱼塘。)。

三、熟读课文,文中学词。

1、这些词语都藏在识字6里,请翻到91页。是老师范读还是自己克服困难读?(自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自我评价)小组比赛读,师生互动读课文1、2、3小节,并进行评价。

3、课文读熟了,这些词语你认识了吗?(齐读板书的词语。)。

4、词语游戏。教师挑生词,学生找出相应的词语,读出来。

四、激趣认字,自主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自己先试着读读。然后指名读。推荐小老师领读,小老师、同学互评。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插秧苗识字游戏。

5、学生自主识字。

6、猜字游戏。(遮盖一部分偏旁,让学生猜字。)。

五、观察发现,自主写字。

1、(出示“海、沙”)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都是三点水旁。)。

2、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再看看老师在田字格中怎样写,记住笔顺。。(师范写,学生边看边跟着书空。)。

3、老师给一分钟的时间认真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型,想办法记住,看谁能和它交上朋友。

4、学生自己写字,能写几个写几个。(提醒写字姿势。)写完后,同桌两人交换批改。对的可以互相夸奖,错的帮助改正过来。

5、老师想欣赏你们写的字,愿意吗?(展示2份写字。好、差各一)引导学生评价生字写得好在哪?(清楚、美观、结构匀称等)不好,怎样改正。(生交流,师操作并改正。)。

6、指导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再把生字书写1遍。

六、拓展延伸。

1、做小诗人,仿写课文。

出示图片,小组合作交流,看看图上画的什么?能不能像课文那样写出来。

2、小组先把小诗在组内多读几遍,然后在班上交流展示。(组员朗读自己的作品)评出优胜组。

七、谈收获。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交流小结。

反思与对策。

现象一。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现象二。

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6》教案

1.认识“海、鸥”等14个表示事物的汉字。会写“苗”字。

2.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热爱大自然的美好事物。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拿起学生的学习用具(铅笔、书包、文具盒),这是什么?

(提示学生:带上数量词回答。)。

2.板书课题:识字6。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认读生字、新词。

a.多可爱的苹果,读准了字音,就摘到了苹果。

开火车读生字,重点认读:4个前鼻音、4个后鼻音生字。

再全班齐读。

b.瞧,小鱼小鱼真淘气,身上带了个词语,小猫小猫来钓鱼,读好词语钓上鱼。

开火车读、再全班齐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第3节。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图上画有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最想说什么?

2.是啊,这儿真美!老师真想带大家去玩一玩。课文第3节写的就是这里。小朋友自己练读,比比谁读得美,注意,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3.赛读、评议:谁来试一试,能加动作更好。谁来评一评?

4.全班美读,加上动作。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a.我们说这是一群飞鸟,是因为(),对呀,很多只飞着的鸟叫一群飞鸟。

b.练习:还可以说一群()。

同桌练说,开火车汇报。

四、美读课文,认识感悟。

剩下的3节课文,喜欢哪节就读好哪节。

自由读课文。

指名汇报读书,质疑:有什么弄不明白的?

小结: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提出了问题,这就是读书的好方法。

1.美读第2节课文。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小朋友看,这是一株秧苗,秧苗越来越多,这一整块的秧苗就是“一畦秧苗”。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指导写字:

a.“苗”字是我们要会写的生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b.老师范写。

c.学生练写一个。

d.展示鼓励:看,这几个同学的字写得特别好。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把字写端正。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春天,农民伯伯把秧苗种到田里,除草、施肥。到了秋天,稻谷成熟了,(出示)这是(一块稻田),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农民伯伯心里可真(高兴)啊。

1.美读第4节。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语言描绘创设情境,认识事物,体会激情: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六一”吗?是啊,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最快乐的节日。

那天,我们华西路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瞧,每个中队都举着一面队旗。(课件)鼓号队为大家演出了许多优美的乐曲,看,这个队员的手中拿着的是一把铜号。(课件)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一年级很多小朋友都戴上了红领巾,成为了光荣的少先队员。(课件)操场上,队员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那群红领巾(课件)在玩“贴鼻子”的游戏;这群红领巾在玩乒乓球;还有的红领巾在参观小朋友们的书法作品呢,大家多开心啊。校园里一片欢笑。

(2)你们开心吗?赶紧找到你的好朋友,高高兴兴地练读好第4节。

(3)哪些朋友一起来试试?

(4)老师邀请全班同学一块读,愿意吗?开始吧。

小结:多开心的日子啊,送走了欢乐的“六一”,大家赶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3.美读第1节课文。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海边,看到了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边看课件,边口头回答)。

(2)赶快和同桌一起练读第一节课文。

(3)同桌一起汇报。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完成填空: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开火车汇报,想说几个就说几个。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数量词的特征。

4.美读全文。

学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行解答)。

五、引导发现,创编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6》,王老师发现第3小节课文,用了4个词语写出了郊外美丽景色。请小朋友看课文第1、2、4小节,开动脑筋,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语言描绘激趣:

瞧,夏天到了,树更高,草更绿了。看!青蛙在向我们高兴地招手,荷花露出甜甜的笑脸,小溪欢快地唱着歌,连小水珠也来凑热闹了,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三个小朋友这么高兴,也许是在谈论今年暑假去哪里旅游吧。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四人小组合作编一节课文,开始吧。

4.编课文。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好了生字词语,读好了课文,认识了很多新事物,甚至编了课文,真能干!

回家观察家里的物品,试着像课文那样说一说,比如,“一盆鲜花”“两片绿叶”,我们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丑小鸭教案

1:体会丑小鸭离家之后的不幸的遭遇以及他乐观的态度。

2:体会丑小鸭长成白天鹅之后的快乐的心情。

3:学生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丑小鸭,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丑小鸭的模样以及在家遭受的不幸,那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二:初读。

1:读课文3.4.5.6.小节,自由读!

2:读了之后,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自己的不幸和长大后的快乐,适时板书)。

不幸。

幸福。

三:学习3.4小节。

1:指名读3.4小节。

2:自由读,

3:读了这两节你有什么话?有什么要对要对丑小鸭说的?(估计学生会说丑小鸭你真可怜)。

四:学习5.6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5.6小节,

2:读了这两节你读懂什么?

4:指导朗读。

a:“啊,多美的鸟!我要是像他们一样美丽,别人就不会瞧不起我了。让我仔细看看他们吧!”

b: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漂亮极了!

(生):“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五:延伸课文。

你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话说吧,那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准备:太阳形状的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书写“阳”,拿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写阳字。

3、当太遇到阳,阳就要怎么读?(轻声)跟老师读一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2.学习生字。(小老师带读生字。)。

3.打乱顺序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4.课文里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不同颜色的太阳。

5、你喜欢哪一个太阳呢?把他所在的段落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三、品读课文。(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指导学生研读好哪段。)。

a、绿色的太阳。

1、喜欢这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

2、夏天,原本的太阳是怎么样的呢?(火辣辣的、很烫很烫等)(放课件情境),配乐(蝉鸣),师描述夏天的炎热: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阵南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了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爆晒,叶子都卷成个细条了。每当午后,人们总是特别容易感到疲倦,就像刚睡醒似的,昏昏沉沉不想动弹。连林子里的小鸟,也都张着嘴巴歇在树上,懒得再飞出来觅食了。

3、这时,你的心愿是什么?文中小朋友的心愿呢?(太阳爷爷,不要那么热吧!)所以,文中小朋友画了个什么样的太阳?(绿色的)是呀,看到这绿绿的太阳,小鸟觉得清凉,小草觉得清凉,还有谁也觉得清凉?(出示文中句子)。

“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是一片清凉。”(板书:夏天清凉)。

4、真是到处一片清凉啊!“到处”这里可以换个什么意思相同的词语呢?(换词:处处、四处)。

5、你能从你的朗读中让老师体会到夏天的清凉吗?

(1)指名读(2)指导读(3)反馈读。

b、金黄色的太阳。

1、喜欢金黄色太阳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出示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指导读长句。(板书:秋天邀请尝尝)。

(3)假如你是落叶,你会邀请哪些小伙伴来品尝水果?怎样邀请?

(4)指名到讲台前读这一段,邀请伙伴读。

3、请女生带我们一起走进那金色的秋天去感受那丰收的喜悦吧!

c、红色的太阳。

1、课件出示冬季寒风怒号画面图,看课件后说感受:你有什么感觉?(引导理解冻僵)。

2、课件演示:红日冉冉升起。

3、现在是什么感觉?(板书:冬天暖和)。

4、老师也想通过朗读让大家暖和暖和,该怎样读?谁来教我?

5、生自由练读,师指导读,男女赛读。

d、彩色的太阳。

1、师生合作读。

师:春天到了,春天的太阳应该画什么颜色呢?

学生回答,说明理由。(板书:春天多彩)。

2、回顾:是啊!我们以前学过课文《春雨的色彩》,燕子说春雨是()色的,春雨落到()上,草就()了,春雨淋在()上,()也绿了。麻雀说春雨是()色的,春雨洒在()上,()花红了,春雨滴在()中,()花也红了。 小黄莺说春雨是()色的,春雨落在()地里,()也黄了……(边说边看课件,感受春天之美)春天的确是个美不胜收的季节。

3、你能把“多彩”换成别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4、春天真美啊!你能用以前学过的词来赞美春天吗?

(春光明媚、柳绿花红、百花齐放、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百鸟争鸣、莺歌燕舞……)。

5、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把这个节读一读吧!

四、指导背诵。

1、引导看板书背诵全文。

2、不看板书背。

五、拓展。

1、你心中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将你心中的话以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吧!

2、出示句式:我画了个_______________太阳,送给___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__。

3、展示学生作品。(投影)。

六、作业。

你想画个怎样的太阳,送给谁?想画什么样就画什么样,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板书:

四个太阳。

夏天 绿色的太阳(图) 清凉。

秋天 金黄的太阳(图) 邀请尝尝。

冬天 红红的太阳(图) 温暖。

春天 彩色的太阳(图) 多彩的季节。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4》的教案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并已能熟练地使用鼠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4、能仿照课文编编儿歌。

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可以去网络教室)。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现知了的叫声及精彩画面)。

1、引:小朋友,你们听,听到了什么?

是啊,知了叫,夏天到,那么夏天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出现夏天的美景。)你看到夏天有哪些有趣的事?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1、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儿歌,借助拼音读正确。

哪些词语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的?(齐读)。

3、读了这些词语,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呢?

生:都是“虫”字旁的字,虫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虫,小动物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字?(学生交流)。

4、你了解这些小动物吗?想了解他们吗?那就让我们到精彩的网上去看看吧。(学生上网浏览教师制作的动物虚拟网站)通过上网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呢?请交流。(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通过上网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加了解这些小动物,让我们再次读这些词语。

〈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课内走向课外,展现大的语文观。〉。

5、大家认识的字可真多呀!现在就请我们来轻松轻松,做做游戏,找找朋友,把“生字”气球和“拼音”气球拉在一起。(学生做人机互动练习)。

6、认识了这些词语,接下来,我们来写一写“蚂、蚁”两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蚂的关键笔画在哪里?蚁右边书空指导)。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朗读理解。

1、师:我们已经和小动物成了好朋友,那你能把整首儿歌读正确吗?请把儿歌读给旁边小朋友听。评评他读得怎样?送他一句话。

2、一共有几句话?(3句话)你最喜欢的哪个句子,赶快练练吧!

3、说说喜欢的原因。

a、例:第一句。

b、理解第二、三句话。

下面小动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读后面二句话,跟旁边小朋友交流(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让我们配上音乐来读这首儿歌,你可以边读边表演。

小结:这首歌不但写得非常有趣,而且小作者还用了“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写。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许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场森林音乐会,瞧,森林音乐会开始了。

四、引导创新(学生编儿歌。)。

(学生自由练说——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比较。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写成了,今天你们各个都成了小诗人。

五、畅谈收获。

向学生推荐动物网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2》教学设计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光盘、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3、播录象,在录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让我们更了解桂林。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出示词语(或光盘显示)。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阀鸬鹚画廊。

3、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4、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

5、反馈:

(1)生字中哪些字音需要注意,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它?

正音:“峰、影、廊”后鼻音;“鹚”平舌音;“骆驼”的“驼”轻声。

(2)指名读,齐读。

(3)看图理解图意。

竹筏:用竹、木等平摆着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4)齐读生字词。

三、写字指导。

1、生字开花。

2、重点指导“碧”“鼻”

3、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

碧:上下结构,三部分位置要注意。

鼻: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撇和竖不要出头。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描红、评议。

6、学生在《习字册》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拿出你们的船票(生字卡)准备上船,在小组内复习检查生字词读音。

2、默写词语(可以选默几个词)。

3、全班核对、评议。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的小朋友可以上船了。

二、指导感悟。

1、我们的船已经缓缓驶入漓江,多么可爱的漓江啊。[出示图或录象]。

2、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第一组)。

4、谁能把你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其他三组词用类似的方法学。

6、要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1)第一组:语速稍缓,体会平静的湖面上倒映出秀丽的山峰的如画般的美景。

(2)第二组,语速稍快,感受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

三、巩固练习。

1、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一排说的是什么?

2、朗读韵文看谁读得棒。

3、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四、课堂练习。

1、《语文与课堂同行》的练习。

2、课外读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交流平台)。

1.温故而知新。

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从回顾本节内容切入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让学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4.在组内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预案(学生有可能从课文学习的角度说)。

学了《窃读记》感受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可我的家里藏书千册,可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制止不力,惭愧,今后,我一定多看书,丛书中汲取知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4》的教案

1.了解本课12个词语都与木字旁有关,并利用这一特点识记这些词语。

2.在读词中认识“柳、榆”等5个字,学写“树”“松”等7个生字。引导学生积累带有木字旁的字。

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了解木字旁在不同位置书写时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了解字义。

2.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初步懂得偏旁表义的作用。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有什么树木呢?(指名答)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树为我们挡风遮荫,美化环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种树。(板书课题《识字一(2)》)。

二、认读词语。

1.学生自读词语,想想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树。(自由认读、同桌互读。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相应的图片,观察树的特点,指名说树的名称,师板书。

4.读词语,想想生字的写法,指名说说记住生字的方法。可提示学生采用“以熟带生”的方法识记“杨、柏、松、树、梨、枝、材”。

5.: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木字旁,说明它们都与树木有关系。所以木字旁表义,另一部分表音,这种字叫形声字。)。

6.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识记效果。

三、指导写字。

1.探究发现。

本课中带木字旁的字按照“木”字所在的位置怎样分类?(按木字旁在左边和在下边分为两类。)。

2.交流发现。

“木”字旁所在的位置不同写法有什么不同?(木字旁在左边的要写窄一点,最后一笔捺变成点;木字旁在下边的要写宽一点,托住上面的部件。)。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树、梨、松、杨”。“树”字左中右3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又”字最后一笔变成点,左右高低要对齐。

4.每字写3~5个。

四、巩固拓展。

1.齐读12个词语。打乱图片位置,指名贴出相应的词语。

2.拓展训练。

(1)我知道树木的种类很多,有……,还有……。

(2)我还认识很多带“木”字旁的字,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6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

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当评到两个比喻句时,教师及时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生生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像、痛”的书写。

教学准备: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班内进行小组间的朗读竞赛。

3、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进行评读。

二、进行重点字的书写指导。

1、出示需要书写的几个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井、歇、呢、提、桶、痛、累、像、吧)。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4》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20xx年2月26日第二周星期三第一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2》教学设计

课题《识字2》。

设计。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

作者:吉睦梅。

理论支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

1. 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壮族及其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琳山水的美丽。

聘请桂林的小导游。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新授课。

教 学 设 计。

教学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提问导入。

引发探究。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桂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桂林,再一次感受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

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船到桂林去欣赏一下吧!

1.回忆桂林的印象。

2.跟老师一同游玩桂林。

3.简单回顾识字内容。

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营造旅游的意境,加速了学生进入识字情境的速度。教师以简练的语言与学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激活了已有的情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期待。

精读课文。

走进桂林。

(一)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第一行词语。

相机出示词语:

碧水、秀峰、倒影。

(1)碧水。

a、学生交流 。

b、引导感受碧水: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你能想象一下吗?(碧蓝碧蓝的、清澈见底、一眼就能看见水底的沙石等等)。

是呀,漓江的水像碧玉一般的清澈,这就是“碧水”谁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2)秀峰。

a、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b、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谁能描绘一下?

c、师:是呀,桂林的山真秀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

(3)倒影。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把你看到的倒影读出来,比一比谁看到的最美。个别读,齐读、比赛读。

2.让我们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齐读第一行词语。

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色,并说说漓江给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想象漓江的水。

交流桂林的山与自己平时看见的山有什么不同之处。

采取多种形式的练读。

充分发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词语,读好词语。

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培养思维与说话能力。

有人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

以动听的乐曲、美丽的视频画面,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来进行学习,给其美的享受。

通过指导,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读出桂林的美,读出桂林人民的自豪。

(二)寓学于玩,学习第二行词语教学。

1.(师播放多媒体)听,远处传来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词语:

对歌、榕树、壮乡。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组词语的理解。

(播放录象)师补充简介壮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民爱唱歌,壮乡有“歌的海洋”之称,人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还喜欢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日子那样的幸福美好。

2.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吧!(指名读、齐读、比赛读)。

3.多么美丽的桂林山水景色,多么有趣的壮族风情!让我们大声歌颂吧!(感情通读第一、二行词串)。

学生注意倾听,并交流自己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

采用多种形式的练读。

三、

重点引领,

细读悟法。

(三)边走边学,第三行词语教学。

(2)假如要你们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想个什么名字呢?

相机出示词语:

象鼻、骆驼、笔架。

(3)这么奇特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字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

(4)这里的山除了有这三个著名的景点之外,还有许多样子呢。猜一猜,想一想,还可能有哪些样子?(同桌交流)。

教师补充:

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样子,用“像”练习说话。

让学生自己给山取个名字,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山,看谁的知识面广。

练习说话,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让学生自己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观察图画,想象说话,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激情朗读,读出桂林人民的自豪。

在现场招聘解说员,让小朋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能加深他们的记忆。

(四)现场招聘,第四行词语教学。

(出示桂林山水全貌插图)你们看,水平如镜的江面上有什么?(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

(1)请生来介绍“鸬鹚”和“竹筏”,教师加以补充。

(5)出示招聘条件。

要当解说员必须对桂林有所了解,你们能做到吗?

(6)解说员现场招聘。

加上动作和表情,适当加上自己的解说词。

生介绍“鸬鹚”和“竹筏”,因为这两个词语离孩子的生活较远,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

生采用多种形式读词语。

谈谈自己对桂林的了解,参加解说员的竞聘。

拓展延伸。

1. 评选优秀小导游。

2. 课后做小导游,把今天领略到的美景与家人共享。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6》教案

1、情境中积累量词。

2、能正确运用量词。

3、能正确运用量词并抓信环境特点描写环境。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了点什么新知识。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图文结合),老师说量词,你们来接。

3、男生说量词,女生来接。

4、请同学们合上书本,看老师手中的卡片,谁能大声地读出老师手中的卡片。

5、谁能看着卡片,很快地把前面的量词连着说出来。

生答。

男女生对读。

个别读。

开小火车读。

个别说。

开小火车说。相应图片。

卡片。

1、学了这么多量词,你会用吗?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自己想一想,你能说哪些?(出示:一只猫、一只老虎、一只风筝、一只袋子)。

2、还可以说一只什么?

3、(出示:一群孩子,一群动物……)。

4、还可以说一群什么?

(一片、一块、一条)。

5、我们还有很多可以说,把你没说完的说给你的同桌听。

6、大屏幕上有这么多西瓜的图片,但每张图片用的量词一样吗?先自己看一看,说一说。(一片西瓜、一块西瓜、一筐西瓜、一个西瓜、一车西瓜、一篮西瓜)。

7、这么多花,用量词分别可以怎么说?(一朵鲜花、一盆鲜花、一捧鲜花、一束鲜花、一篮鲜花、一车鲜花)生自由说。

自由说。

个别说。

自由说。

个别说。

同桌互说。

自由说。

个别说。

电脑课件。1、请同学们看着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量词说说这幅图上的东西。

2、这是老师的早餐,谁用量词来说说(一碟点心,两块蛋糕,一杯茶,一罐茶叶)。

这是老师的房间,谁能用量词来说说。(一张床、一扇门、一排衣柜、一瓶花……)四个互相说。

个别说。

幻灯片。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大屏幕上的内容。(一头骆驼,一片黄沙,一棵仙人掌)(一双筷子,一只碗,一碟小菜,一碗清汤)。

2、猜猜这里是哪里?

3、男生读量词,女生接着。

自由读。

男女生对读。出示图片。

1、你能和老师一样,用量词来写一写一个你想到的地方吗?比如天空、海底、山林等等都可以。

2、格式,每句开头都要空两格,写完一段空一行。看投影,就是这样的格式。

4、请同学们继续写,比一比谁写得多,量词用得好。生写。

个别说。

生写。

投影仪投影格式。

【教学后记】。

在情境中让语文学习富有生趣。

识字6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识字,其次是感知量词。在情境中识字,是新课标教材所突显的一个特点,大量的识字内容要放在情境中运用,因此我教学识字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分成四个小段教学,每小段配上相应的画面,让学生配合画面在反复的再现中认识大量的生字。

然而在积累量词这一环节上,我忽略了这一点。我把最常见的一些量词罗列出来,让学生对应地举例、罗列,把量词的积累当成了一种训练,这样做的后果是:回答的学生能明白自己说的量词是怎么回事,而其它学生无法理解。如在说一( )鲜花时,有同学说是“一车鲜花”,把一车鲜花放入一定的环境中是能够成立的,如有“大卡车上有一车鲜花要运往花鸟市场”而单独说“一车鲜花”似乎不够确切。因此,量词的积累也应当放入一定的语境中训练。如“一( )西瓜”可以出示“一块西瓜、一个西瓜、一筐西瓜、一地西瓜……”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量词。

在运用量词描述环境这一环节中,我用理性地方式解释该如何抓住特点来描述环境,缺乏情境的创设,没有完全激起学生观察环境、发挥想像的情感。在让学生看图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情境描述,如这是老师的早餐,这是老师的房间等,让学生感受到量词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写作的激qing与乐趣。在读“一头骆驼,一片黄沙,一棵仙人掌”这一段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画面,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体会一下。

还有就是整堂课几个环节下来,虽然是环环相扣,但每一环都停留在同一平面上,缺少质的突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下《识字1》教学设计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中国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龙舟”。

a、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

生“因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奶奶告诉我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这知识。

b、指导感情朗读这组词。

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中秋、团圆、月饼”。

a、师:中秋节我们还会干什么呢?

b、师: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吃?(是否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团圆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画环境中有团圆的概念?)。

c、师范读。

(5)、学生齐读词串。

8、指导记忆“墓、踏、端”的字形:

(1)、指名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2)、师:谁能用最简单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为什么一定要学生按自己认为的简单方法来记字。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呢?)。

9、指导书写:

(1)、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认真看。

(2)、学生完成习字册相关练习。(播放古筝音乐、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