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8 05:48:37 作者:雨中梧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的中心。这是一份北京冬季旅行指南,让您在寒冷的季节也能尽情享受旅行的乐趣。

北京的春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2、全班交流。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 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春节童谣

在老北京,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一首首一段段的童谣伴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走进千家万户,在深深的胡同里,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荡漾。

一进腊月便有了年味儿,孩子们都盼望着过年,特别是家庭困苦的孩子,平时穿不上新衣裳,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可是到了过年的时候,父亲母亲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吃的喝的,做上件新衣服。

那时候,只要一喝上腊八粥,离年就不远了。于是,孩子们便唱起了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

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因为大年初一、初二家家户户的人们都要出去拜年,所以这时候满街都是人来人往的。这首童谣,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人们忙忙碌碌过大年的整个习俗,多少年来一直在北京广泛流传。

逗……逗……乞逗乞逗强;。

年糕蘸白糖,枣儿栗子大海棠。

要过年了,大人们都要上街去买年货,小孩子们则跟在大人后头要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的东西。那时候,街上卖各种风味小吃和水果的特别多,卖主把年糕摊在案子上,买多少,用刀现切,然后再放上一勺白糖,小孩子们就蘸着糖吃。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孩子们又说道: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祭灶是过年时的旧俗,一祭完灶,离年就更近了。这时候,孩子们不仅可以吃到关东糖,还可以上街去买各种各样的鞭炮。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点上灯笼,可以尽情地玩耍。放过了鞭炮之后,子夜时分吃过了饺子,就要给长辈磕头拜年了,童谣里说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贴窗花〕快要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贴窗花,有大格子窗,有小格子窗,还有长格的棂子窗。所有的窗都糊上了洁白的窗纸。洁白的窗纸上贴了大红的窗花,阳光一照,年节的气氛一下就浓起来了。

童谣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贴个小孩打滴溜,贴个老猴抽烟斗,贴个没牙佬满窗走。

(接财神〕北方乡间,农历正月二十日前后接财神,为的是图个吉利。接财神的时候,家家都打发孩子上街唱遥儿,小孩自然是高兴的。遥儿里的财神,不是板着面孔的老爷,是个很随便的大爷,这使孩子们觉得特别亲近。

童谣财神爷,打南来,反穿着皮袄踢拉着鞋,隔着墙头扔元宝来!

〔你放爆仗我放鞭〕小孩子盼过年,有声有色,把盼年的心情加在一首歌谣里,歌谣变得和流水一般欢畅。谣里有神话般的小巴狗,有在生活坐在山坡上抽旱烟的男人,更有孩子们喜欢的过年的鞭炮,热闹的年节马上就到了。

童谣小巴狗,上南山,吃金豆,拉金砖,

你打灯,我抽烟,你放爆仗我放鞭,嘀喽噼啦过新年!

《北京春节》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并用《恭喜恭喜》为其伴奏,学生对有声有色的文化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感受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读通读畅。

三、指导读难读段。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画出老舍先生写的春节的日子及这些日子里的风俗习惯。明白写作顺序,分清详略。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五、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文。

六、同桌互相交流初读感悟。

第二课时的环节:

一、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庙会

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腿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卜碌碌直响。

这种风车有单一的,有四个以至十几个连在一起的。傍晚,太阳平西的时候,你只要仁立街头,就能见到一辆接一辆的自行车形成了湍急的车流.

香客们求财心虔,哪还管你扑面而来的五、六级大风呢!临近财神庙一里余,路旁遍设香烛表纸的摊子。入庙首要就是参拜财神。只见殿内香烟绦绕,灯烛通明,也能听到钟磐悠扬之声。这时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敬神已毕,除可以在庙内品尝一些北京的风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则是“请”上一些别具特色新福商品。

这里有大小不等的“福”、“寿’’字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还有长尺半、阔半尺的印有金鳞图案和“吉庆有余”、“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的大红香客们在车前的灯叉上插着一只或大或小的风车,车把挂满了成串儿的金银元宝和红纸金鳞鱼;头戴毡帽缎带的隙缝中满插红绒花、金“福”“寿”字和孔雀翎——他们神采飞扬地“胜利”返航了。一路行来,只听风车卜碌碌乱响,纸鱼扑楞楞随风招展;又见凯旋的香客满头金碧辉煌,满面春风,真好像从赵公元帅那里得来了无尽财源似的。各自抵家,绒花金宇分赠家人,元宝、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掸瓶里,大风车就高挂在北京住家院中特有的枣树上。

这时满眼的财喜气,充耳的风车声,年意盎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出朝阳门约五里之遥的东岳庙,也是春节时重点庙会之一。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这牌坊系由黄绿两色带有浮雕的琉璃砖瓦所筑成,高约六、七米,阔约十数米,兀立在东岳庙前。

东岳庙内所供奉的神祗可分三类:一为东岳大帝,这是人所共知的;二为地狱阴司之神;三曰喜神,即所谓“月下老人”,并建有“喜神祠”。其中尤以执掌地狱阴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七十二司”,即传说中阴曹地府里执掌对来自阳世的善恶鬼魂给以奖惩的“执法官”。以前庙内还设有“阎罗宝殿”。殿中塑有牛头马面、勾魂使者、小鬼、夜叉之类的阴司“皂隶”。

他们有的勾锁亡魂,有的押着所谓阳世间的“恶人”在滥施非刑。什么上刀山,下油锅,大锯锯,上磨研以及敲牙割舌、过奈何桥等,真是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当初有个别小鬼行刑场面的塑像前还设有“机括”。只见小鬼们双手高擎铁链,正欲拘拿亡魂。其青脸红发,锯齿猿牙的凶恶相令人望而生畏。但因殿内光线阴暗,香客们好奇心胜,必欲走近以窥端倪,谁料刚一上前,恰好踩中消息,只听哗啦啦一响,小鬼猛抖手中锁链,不偏不倚,端端地套在了那倒霉香客的脖子上。

事出不防,香客们心中早已是恐惧不安的了,陡然经此一吓,竟有当场毙命者。以后,事出多起,在舆论的压力下,也就将这种灭绝人性的玩艺儿拆掉了。而“喜神祠”却是与它截然相反的一种情况了。男女青年,或单独,或成双地到月下老人的塑像前虔心祝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也有父母来为子女祈福的。

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是春节期间开放时间最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之一。且设有各种新奇别致的玩艺儿,其中包括初八的“顺星”和十八的”会神仙”,虽属宗教仪式,但也新鲜有趣。

上午八时左右,这里早巳万头攒动了。门口遍布卖小吃的摊贩,所卖小吃也与其它庙会大同小异。但是终究太早,生意还比较清淡。而最热闹的一幕却是进山门时的“摸石猴儿”。观门呈拱形(共三门,中间大,两翼小),门的内圈系以一弧形石雕为饰。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愈。当然这纯系无稽之谈,但游人则必欲摸之而后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儿”也就成为新正逛白云观的传统节目了。长期经人们的抚摸,山门上弯窿般的石雕,别处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独这个小猴儿被摸得锃光瓦亮,特别逗人喜爱。

进得门来,第一进院落中有三座石桥,但桥下无水。三座桥只开中间一个桥洞,洞中朝东西方向平分开,两侧各设一方桌,桌上有两位道士分东西盘腿打坐——从早开山门起,一直坐到傍晚游客散尽他们才能如释重负地回堂休息。“溜溜”一天,也真够辛苦的了。

他们是白云观的主要节目,也是过年庙会的主要财源之一“打金钱眼”的一对“活道具”。他们所坐的桥洞上端,东西各高悬一直径约为两尺、厚为三寸余的纸胎,上面糊以金纸的大金钱。金钱是用红绒绳从南北两端绷紧的,中孔内系一小铜铃。在东西两侧桥畔,设有许多以现钞兑换已不流通的制钱摊子(多为本观道士经营),以一角钱兑换十个制钱。

游客们即于两侧桥面上瞄准相距五米开外的金钱孔上的小铜铃投掷。谁能打得准,把铜铃打中打响,这一年他就会顺顺当当儿,事事如意。这就是著名的“打金钱眼”。因距离较远,铜铃又小,能打中者,纯系偶然。不过人总是要试试“运气”,即使花多少钱去兑换制钱也在所不惜。

绕桥后,再进一院落,即为“顺星殿”。这里是庙会中求签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来自云观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

《北京春节》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对象、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学会本文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c、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b、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八———腊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络绎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的玩耍)。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呀)。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

c、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地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品读课文、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么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配歌曲《恭喜》朗读课文,体现“除夕真热闹”

5、作业。

(1)默写生字。

(2)说说你们家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3)搜集春节有趣的民俗。

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但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依据课堂情境进行调整。

春节北京限行吗北京春节期间限行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日前发布通告,春节假期期间北京市机动车不受尾号限行影响。通告全文如下: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节假日的安排,201月22日、1月27日至2月2日期间、2月4日,对本市机动车和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交通管理措施进行以下调整:

一、本市机动车不受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

二、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不受7时至9时、17时至20时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和9时至17时按车牌尾号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

2017年北京春节去哪玩比较好。

雍和宫。

每次去的时候,我都会把眼睁到最大极限抬头看屋顶的莲花天藻,那样可以放松心情,让人变的不再浮燥,不过记得提醒您一下:如果许了愿得到实现,记得一定过来还愿哟。

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电子工业工厂,后来逐渐被开发成艺术观光场所,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于一体。整个艺术区坐落在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大山子地区,由于名声很响,驾车前往的话还是很容易找到的.。整体来讲大山子地区的车流量并不算大,所以除非运气不好,否则不会被拥堵困扰。艺术区里停车很方便,除了专属的停车场外,一些不妨碍交通和店面经营的角落也可以停靠。

北京国子监位于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5号,从北三环驾车过来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专属停车场可以也可以方便车主停车。不过由于与雍和宫及孔庙相邻,所以相对来讲道路也会相对拥挤一些。

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虽然历经了无数朝代,不过从这座建筑自身可以散发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现在的国子监比较适合情侣或者三口之家一同游览,比起隔壁的雍和宫人潮人海,这里可以给你喧闹的城市中难得的一份宁静。

北京春节天气

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即将发生变化,偏北气流正在迅速减弱,偏西气流及西南气流正在迅速加强,会形成冷空气进入新疆后沿河西走廊快速东移的格局,致使本市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在频繁小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天空云量趋于增加,阳光辐射明显减弱,气温下降。

春分后仍要保暖。

养生保健专家表示,春分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有时候会一下子热起来,很容易给人造成夏天来了的错觉。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农历二八月乱穿衣”的说法。

俗话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因此,春分时节,公众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减衣不宜过早过多。有冷空气影响时要及时加衣,避免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春分时节,春气调和,万物新生。在生活起居方面,养生保健专家提醒说,人们可以晚点睡,早点起,逐渐开始晨练,最好的方法是散步、慢跑、打拳。定量用餐,以达阴阳互补。当然,还要顺应节气变化,注意保持心情愉悦,特别要防盛怒。

养生保健专家特别提醒说,春分时节,是传染病多发期,起居环境卫生也很重要,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干净。同时,居室里要保持干净和空气流通,厨房、卫生间的异味要排除掉,减少空气污染,注意调节好室内温湿度。

春分之穿衣搭配。

过了春分,春天的气味就愈加浓郁了。早些时日还嫩黄的柳芽已经绿意盎然,通过春雨滋修饰彩干净而纯正。除了大自然中的现象满富春天气息,姑娘们的着装也来凑凑热闹,窈窕俗气的荷叶边开始随处可见。

除开依旧有些凉意的早晚,基本上一件衣服就可以适应阳光下的温暖。内搭也玩新花招,单独外穿的雪纺衫自然不能示弱。镂空蕾丝的性感与层叠荷叶边的娇柔共同体现女性温柔婉约的个性。

荷叶边衣摆为衬衫添加了甜柔气味,又可以利用平面的褶皱修饰小腹赘肉。配色大胆而张扬,玫红、紫色以及翠绿的碰撞让衬衫具有十分抢眼的视觉冲击力。共同的插画印花与小雏菊照应,为整体增色。

高腰小裙摆设计的连衣裙在去年就非常流行,在今年春夏依然热度不减。让姐妹们对其爱不释手的要害点在于,它不只仅擅长表现女人味,还能够不动声色地重塑身体比例,打造九头身。

春分之吃食注意事项。

一是食物的阴阳互补。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二是注意养肝。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泡点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或是饮用电解质丰富的饮料,如宝矿力水特,也是春季的佳饮。

三是多吃时令菜。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当然,除了注意膳食外,养生的关键还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保持正常睡眠时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促进血液系统循环帮助维持机体平衡,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北京春节童谣

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押韵的宝宝童谣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押韵的宝宝童谣三。

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两只眼睛一张嘴儿,

(咕儿呱咕儿呱)扑嗵一声跳下水儿。

两个蛤蟆八条腿儿,四只眼睛两张嘴儿,

(咕儿呱咕儿呱)扑嗵、扑嗵跳下水儿。

北京春节作文

北京的春节热闹隆重,因为处在重要地段,紧临“北京”中心的我家自然也少不了喜庆的气氛。

我家在“北平村”村委边,于是便常常戏称“我家在北京中心。”因为“北京”以前也叫“北平”嘛。尽管如此,我家离真正的北京依旧很远。但,家乡的春节也是和北京一样热闹、喜庆。

先是腊八,尽管做不了像课本中那么丰盛的腊八粥,但依旧要尽自己所能,煮个丰盛的粥供大家享用。过完腊八,年味稍稍有了些,五天一次的年集把春节逐渐推上了高潮。

到了除夕,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每次年集攒下的好东西都在这一天被挥霍一空。在白天,孩子们都是玩些普通游戏,直到日落西山,天兴大发的孩子们才开始真正的玩耍。

记得今年,我在外面几乎玩了个通霄,什么“闪光弹”、“小豆炸”“划炮”“三用炮”……真是应有尽有,震的耳朵都快没有知觉了!零点时,外面几乎没人了,我独自在外面放着“小豆炸”,玩得不亦乐乎。

北京春节作文

上个星期五我十分兴奋,因为蹦蹦跳跳的星期六就要跑来啦!就连晚上睡觉也梦见我在姥姥家玩。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油然而生。星期六我坐着飞奔的火车,一路到了北京姥姥家,过-大-年!

北京的春节跟其他地方不同,于是我走到大街上去寻找。街上红红火火,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斗大的“福”字。门上挂着火红的小灯笼。我的目光被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吸引过去,一刻也不想移开。

我又寻找着,来到雄伟壮观的故宫面前。我仰着头,心里说:“你好,午门。”午门低下头,看着我,似乎看得懂我的心思,“你好呀!”我开心极了,蹦蹦跳跳地进了午门的“嘴巴”。穿过午门,跨过金水桥,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有着琉璃的金瓦,红色的砖墙,青色的地板。在房顶的四个角上有形态各异的小兽。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昂首挺胸,还有的闭目养神……据说太和殿有一个高大、富丽堂皇、金光闪闪的宝座,我很想看一看这美丽的宝座。可惜,人山人海的太拥挤了,我没看见,只看见一颗颗脑袋。

我继续寻找着,来到公园里。那里是小朋友的天地,滑雪的海洋。这让我想起毛滂的那首诗:“水北烟寒雪似梅,水南梅闹雪千堆,月明南北两瑶台。云近恰如天上坐,魂清疑向斗边来,梅花多出载春回。”我十分兴奋,一溜烟就跑进了雪地,尽情地玩了起来。

我回到家里寻找。我给姥姥姥爷拜年后,得到了姥姥姥爷送给我的大红包!我得到了许多钱,乐成了一朵灿烂的花,心里也甜滋滋的。

啊!我终于找到了!我在大街上找到了春节的韵味和红火;在故宫里找到了热闹和庄严;在公园里找到了欢声笑语;在家里找到了孝顺和快乐。这是个多么美好的春节呀!你找到了吗!

北京春节作文

按照往常的规矩,盐城的春节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开始忙活,开始为那激动人心的春节做准备。

腊月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掸尘,腌咸肉咸鱼,灌香肠……这些任务可都是除夕前要完成的。

孩子们忙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过年吃的零食:糖果、薯片、饼干、坚果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男孩子们还要买爆竹:擦的,点的,看的,玩的等等,形形色色,应有尽有。女孩子呢,则是再买一些饰品。

孩子们紧张,大人也紧张。他们必须在过年前买好新衣服,准备过年的吃喝用品。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祭灶神。天一黑,鞭炮声就响起来了,人们在灶神像前点上蜡烛,摆上一圈食物。这就是祭灶神的流程。

除夕眨眼就到了。家家户户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切菜的声响;到处都是美食的香味;到处都是鞭炮的火花。屋外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大大的福字。每一间房屋都焕然一新,喜气洋洋。年夜饭开始了。屋子里传出了人们把酒言欢的说笑声。这顿年夜饭,在外学习、打工的人都要赶回来,所以,年夜饭也是团圆的象征。这一夜,整座城市都是在灯火通宵中度过的。几乎没有人睡觉,大家都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守岁。

大年初一和除夕截然不同,除夕,人们都待在家中与亲人团圆。而大年初一人们就忙活起来了。他们开始踏出门户,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前一天还冷冷清清空无一人的大街,这一天已经挤满了人。

转眼间就到了元宵节,人们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元宵节,也就是吃一碗汤圆罢了。盐城的春节,就在这一碗汤圆中结束了。

《北京的春节》教案

课时。

2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1、   阅读法2、   讲授法3、   对话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板书设计。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课后反思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本课的写作顺序,并把它记下来,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课文的大概内容,把文章的头绪理的一清二楚。但不足的是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节日时,这三个部分有着共同点,而我只是一个个的介绍过去,对它们的内在联系却只字没提,其实,如果放手让学生从整体上去看,去悟,去体会,效果远远大于我的讲解,课堂也不会这么乏味,而且更能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以此为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放手,更要对自己放手,该舍的一定要舍,该详的一定要落实到位。

北京春节的作文

北京的春节热闹隆重,因为处在重要地段,紧临“北京”中心的我家自然也少不了喜庆的气氛。

我家在“北平村”村委边,于是便常常戏称“我家在北京中心。”因为“北京”以前也叫“北平”嘛。尽管如此,我家离真正的北京依旧很远。但,家乡的.春节也是和北京一样热闹、喜庆。

先是腊八,尽管做不了像课本中那么丰盛的腊八粥,但依旧要尽自己所能,煮个丰盛的粥供大家享用。过完腊八,年味稍稍有了些,五天一次的年集把春节逐渐推上了高潮。

到了除夕,就是孩子们的天下了。每次年集攒下的好东西都在这一天被挥霍一空。在白天,孩子们都是玩些普通游戏,直到日落西山,天兴大发的孩子们才开始真正的玩耍。

记得今年,我在外面几乎玩了个通霄,什么“闪光弹”、“小豆炸”“划炮”“三用炮”……真是应有尽有,震的耳朵都快没有知觉了!零点时,外面几乎没人了,我独自在外面放着“小豆炸”,玩得不亦乐乎。

转眼又到了元宵节。这天是烟花的天下。没有响声,又有五光十色的烟雾。天空上又响了一发烟花,像小孩的笑脸。但转眼,这美丽也灰飞烟灭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生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什么呢?

生:(一时沉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么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家乡过年习俗的资料。

板书:

开始 高潮 结束。

《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突破: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场景的描述,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等,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教学准备:

1、有关老舍的资料。

2、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畅谈春节,导入课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二: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合家欢,乐淘淘,大家齐迎新年到,新年到!

诗歌: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介绍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代表作有:《骆驼样子》,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先生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解决课文生字词,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作者写了春节期间哪些重要的日子?

2、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机正音)。

(1)读下列词语:

初旬腊八粥蒜瓣翡翠醋腊月杂拌儿榛子蜜饯麦芽糖鞭炮通宵。

守岁水浒传小贩除夕黏娴熟走马灯宫灯分外逛街元宵天桥。

(2)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初旬。

除夕。

守岁。

天桥。

3、读完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

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祥和等。

4、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过年的味道。

2、从描写爆竹的文字中感受年的味道。

儿童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天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3、从空气中到处飘荡着食品的香味感受过年的味道。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吃又甜又粘的糖;腊月二十三那天,还要把肉、鱼、鸡、青菜、年糕什么的准备充足;除夕夜,家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4、人们过年的时候快乐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大事,对于大人们来说也是大事。家家忙过年,人人都欢喜。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玩、乐,大人们也是忙着准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还有逛天桥、逛庙会、听戏、做灯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过年时的心情是多么快乐。

四、展示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优美的部分读出来与大家共赏。

五、布置作业。

1、文中有许多描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2、抄写下列词语。(积累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板书设计。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春节作文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一共摆满了四桌。红的红绿的绿。我们几个小孩子看见那么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准备大吃一顿。这就是所谓的年饭。当然,年饭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几个孩子刚吃完年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向大人问声好,然后像大人索取红包。如果你认识的亲戚非常之多,那你就发财了。

正月二十二,这天要忙起来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非常多种,然后可以拿着几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还可以烧钱作纪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币,拿上打火机。一千亿一张。我拿了非常的多,然后烧掉了,这种感觉就是爽。

接着,我们还拿出长鞭炮出来燃放,一个大叔燃放以后,漫不经心的走出来,随后听见:啪啪啪的声响,还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还是流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的非常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除夕这年,要贴新对联。带着一锅糯米胶(烹饪出来的那种),走遍屋子,把旧对联撕下来,然后贴上新的,我负责撕下旧的。虽然这个工作简单,但也不能乱撕,要对整齐,然后撕下来的,不然的话就会撕成不规则形状,贴不上新对联。

除夕晚上。我们每家每户都要放烟花,我们也开始放了。有一位大叔叼着烟摆好烟花,不紧不慢的燃放了。我连忙把耳套带上,这才开始了节目。在持续了3秒后,一束火花直速上升,在空中爆发出一条条彩带的,接着又是一束火花冲上天,在许多烟花同时上升时,天空立刻映出焕然一新的景色。

直到看完春晚,我们才休息,这一天真累啊。

《北京的春节》教案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教前丰富内涵。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品味老舍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课件。

1、交流关于春节的资料。

2、教师小结。

3、默读课文。

预设一: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5、文章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春节?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6、快速浏览全文,按照年前,过年,年后找出相应段落。

二学文。

1、自由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2、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下来.

3、交流。

4、知道朗读。

5、从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习俗?

6、联系生活谈谈你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三生齐读第二部分。

1、过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过年时重点写了那几个日子?同事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那时一番怎样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师小结:除夕是一种喜庆,团圆的热闹。

初一。

1、指名读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在干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拜年经历。

3、师小结:。

生观看庙会图,理解什么是庙会。

4、师总结并出示:初一悠闲快乐。

5、指导朗读。

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

2、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3、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哪?自由读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顺序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酌情学习。

5、出示灯展图。

6、除了这么多美丽的灯,还有什么?

总结十五灯火美丽。

7、齐读11——12自然段。

四、师导读13自然段。

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老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五、引读领悟写法。

北京春节作文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一起床,拉开窗帘,就看见外面下雪了。我赶紧叫醒弟弟,高兴地说:“我们去打雪仗吧!”

弟弟开心地说:“好呀!好呀!”

我们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下去打雪仗了。我先抓起一把雪捏成球向弟弟扔去,弟弟也抓起一把雪向我扔过来。你追我赶,雪地上空响起我们欢乐的笑声,吃完早饭,小姨说:“我们去逛逛街吧!”

于是,小姨带着我和弟弟去逛街了。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

到了晚上,我拿着烟花到小区里去放,烟花有的.像一朵朵菊花在半空开放,有的像一颗颗亮闪闪的小星星,还有的像一颗颗流星落到地上。烟花真是美极了。

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北京春节作文

每个地方过春节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北京过春节的时候,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春节。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身为南宁人的我,深知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里会摆上小酒宴,亲友往来拜访叫“别岁”。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我们在春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中已故的先人。每到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们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除夕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南宁人过年,除了年夜饭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讲究。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八点多就得起床,向父母、长辈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语,之后长辈就会给晚辈利市。九点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新年的早餐有年糕、粽子、粉利、生菜和汤圆等。

正月初二是南宁人窜门拜年的日子。所谓窜门拜年,是指去亲戚好友家拜访、贺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正月初三,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回外公外婆家。我们一家人必须在晚饭前赶到,否则便是不吉利。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一个热闹喜庆的节日。这一天,家家都会吃汤圆,我们也不例外。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球形,可以汤煮、油炸、蒸食,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象征着团圆美满之意。晚饭过后,便可以到各个地方赏灯。赏灯的地方有栩栩如生的蝴蝶灯、活泼可爱的小猪灯、又圆又大的西瓜灯、凌空欲飞的嫦娥奔月灯、顽皮有趣的老鼠灯……但最惹人喜爱的还数憨厚可爱的小牛灯了。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灯,有纸糊的、金属的、纱纺的、塑料的,各式各样,设计新颖。

照农村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村子里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

到了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就要开始酿米酒,准备过年的时候喝。米酒也分很多种,辛辣的米酒,喝起来却一点也不呛;甜甜的米酒就像甜酒酿一样;更有微辣的红色米酒和令人略带醉意的白色米酒。

腊月二十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农村里要自己做年糕,还要腌制出咸咸的腊肉和腊鱼,好在过年的时候吃。这时候小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去买爆竹等着新年的时候放,还要去买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时候穿。大人们也忙坏了,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显示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

一转眼,就腊月二十三了,这时候便开始了新年的彩排,孩子在村子里面放鞭炮,跳呀,叫呀,好不快活。小孩子们还可以吃各式各样的糖。大人们要在家里打扫卫生,要把家里大扫除一次,让人有新年新气象的感觉。

除夕喽!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走到哪里,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换上新的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

对联。

屋子里头有着各式各样的年画晚上家家灯火辉煌放鞭炮、包饺子、看联欢晚会可热闹了有的人半夜12点就去庙里烧香准备好亮哥年头之间的接岁。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吃团圆饭。

过了除夕,迎来了正月初一。在这一天里,小孩子们要出去拜年,回来时往往是满载着压岁钱、红鸡蛋、糖果以及许多的水果。大人们也在村子里互相串门,村子里面充满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这段时间,大人们都要呆在家里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到来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迎来了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在家里喜气洋洋得过节日。

一眨眼,春节结束了,农村里的春节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但是也十分的开心。

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人们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对于吃,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吃完年夜饭,来看看杭州人过年的活动吧: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

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杭州人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所谓纸鸢就是“鹞儿”。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杭州人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杭州人称作灯鹞。

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杭州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火,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

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的福气。

北京春节作文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

俗话说的好:“中国文化,博大精神”!确实是这样的。从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就能够看出那种精神!

“春节”是每年都会过的节日,也是大家喜欢过的节日。因为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集在一齐,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年夜饭。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还有更好的春节晚会。

春节也是有许多习俗的,下方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

第一种:贴春联。这是春节必定要做的事。春联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对联上、下字数相同,横批均为四个字。如果你的脑袋够丰富,自我也能够创造噢!

第二种:贴福字。这就是个十分搞笑的字。一般贴福字都是正这贴,而许多家都是倒这贴,据说那里隐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这样,它也是重要的环节。

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吃饺子。这就是全家人都喜欢的事,光包饺子可不行,还要在饺子里放入特殊的东西,例如:硬币、花生、枣等。每种食材都蕴含不一样的意思,也让家人在吃饺子的时候分享自我的喜悦!

“春节”的习俗还有好多,我就介绍到那里,期望大家马到成功、心想事成!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