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国企混改 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学习方案

时间:2023-08-08 23:52:37 作者:曹czj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南省国企混改 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学习方案篇一

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原名湖南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现有500余名戒毒人员。据媒体报道,2014年6月,长沙在册吸毒人员17354名,全市除高新区以外的9个区县(市)在册吸毒人数均已超千人,所有乡镇(街道)均有吸毒人员,其中3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达8664名,占总数的50%,年龄最低的仅13岁。面对吸毒人员低龄化、青少年化的现状,和深化政治课第四单元的学习,拟组织1425班、1426班全体同学前往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一、目标任务

1、迎接“六一”儿童节和6·26“国际禁毒日”,引导学生认识毒品危害,提高拒毒、防毒、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预防违法犯罪,增强法制观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坚持“尊重、理解、关心”的原则,鼓励激励吸毒人员改过自新,重新树起生活的风帆。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5月28日下午

地点: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体院路航空职院以北600米)

三、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尊法守法

四、活动安排

1、制定活动方案,公布于家长qq群,请家长提前做好准备。2、5月28日下午4:00,从学校列队出发,步行1.8km,约30分钟。3、4:30到达强戒所,整队。因不允许带手机、相机进入戒毒人员活动区,请孩子们将手机装入信封(黄老师提供)中,写好姓名,再分班装袋由班长交守卫。学生带着学习单上的问题,在讲解员带领下分批参观活动场所(模拟法庭等)。

4、强戒所戒毒人员情景剧表演《毒品之王》、干警禁毒知识宣传。

5、节目表演。

6、捐书活动(互动环节:你为什么要捐这本书?你在书上扉页写了什么话?你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收获?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等等)

7、老师总结讲话

8、合影留念

9、班主任强调回家注意事项,分发手机,解散。

10、学生回家完成学习单(需提前预习政治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下次课堂上进行讲解。

五、工作分工

班主任:做好活动动员,强调纪律要求、安全要求,与学生一同拉练,保护学生安全。准备班旗、现成的节目(班歌、乐器演奏、小游戏等)、一个手机收纳袋。安排摄影、新闻稿撰写的同学,心得体会收集。学生主持人(是否需要,待定)。确定学生是否安全到家。

黄老师:与强戒所衔接,制定活动方案、协调出校时间、制作活动横幅、设计参观学习单、撰写新闻通稿、联系新闻媒体(主要由强戒所邀请电视台等媒体),与学生一同拉练,保护学生安全。校园网、南雅官方微信发稿。

学生:自备一本课外读物,励志类、科幻类、文学类均可,无破损,八成新。扉页可书写鼓励性文字,是否署名自定,真名、笔名、英文名均可,不留电话、qq、家庭住址等联系方式。1425班统一穿yali蓝色t恤,1426班统一穿白色t恤。出门在外,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交通规则,禁止追赶打闹,禁止高声喧哗。尊重、理解、关爱戒毒人员,时刻体现南雅学子的良好素质。

家长:需要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可直接到强戒所外等候,自行回家的同学和家长、老师保持通信联系,确保每个孩子安全到家。如有家长得空一同前往更好。

六、联系电话 略

湖南省国企混改 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学习方案篇二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18)72号《关于做好2018年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校2018年单招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单招工作委员会,负责单招考试的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

组 长:吴国建

副组长:李俊才、熊吉华

成 员:各教学分院(部)、处(室)负责人

单招工作委员会下设单招考试考务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下设考务工作组、综合协调组。

组 长:熊吉华

副组长:黄新民、刘承良、袁凌峰

成 员:各教学院(部)处室负责人

(一)考务工作组

负责考试命题、试卷印刷装订和保密、评卷、分数统计工作,处理考试期间有关具体问题,内容包括考场编排说明、考试规定、考试纪律,在学院醒目位置设置考生须知提示牌等。

组 长:刘承良

成 员:教务处全体成员。

(二)综合协调组

负责考试期间全面协调工作。

组 长:袁凌峰

成 员:招生办公室全体人员。

二、专业设置与收费标准

湖南省国企混改 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学习方案篇三

4月12日《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对湖南未来高考改革进行了部署。那么本次《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呢?下面跟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葛建中介绍,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我省将于2018年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18年进入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高考时按新的高考制度进行招生录取。

2016年高考起,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2016年研究制定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在部分市县和学校进行试点。2018年6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2018年秋季开始施行。

据了解,此轮高考改革先从上海、浙江两地于2014年试点,2017年到位,全国其他大部分省市包括湖南将从2017年试点,2018年开始实施。我省将学习借鉴试点省份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及时调整完善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考生高考总成绩将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门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全国统考的语、数、外3门科目采用全国卷考试、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将为在高三那年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里组织统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其中等级性考试纳入高考计分范畴,分为a、b、c、d、e5个等级。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同时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建立和完善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高校依据考生语、数、外全国统考成绩和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

目前我省已经制定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待教育部批复后,我省将及时启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研制工作。

《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批复同意备案后,省政府于3月30日正式印发。

葛建中表示,高考综合改革是这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最受社会关注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探索高校招生录取和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而有效破解 “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正确导向作用。

从今日召开的《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逐步合并本科第二、第三招生批次,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葛建中介绍,关于高考录取方式,据了解,我省是最早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这次改革主要是进一步优化现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建立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才、学生个性发展和录取公平的录取机制,方便学生选择就读高校,降低考生报考难度和风险。

一是进一步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投档录取率。

二是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取消录取批次后,学生不再分批次填报志愿;学校在考生志愿填报范围内按学生专业志愿和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克服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

2015年,我省已将三本a和三本b两个批次合并为一个批次,此后将逐步合并本科第二、第三招生批次,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三是改革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模式。2015年开始试行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选报多所学校制度,今年继续实施,使学校选拔学生和考生选报学校更加合理有效,并逐步实现“双向选择”。

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湖南新高考将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时将按新高考制度录取新生。根据《方案》,湖南新高考实施“3+3”制度,文理不分科,外语可考两次。高校在录取时,将依据考生语、数、外全国统考成绩和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

新高考实施后,湖南考生在升入高校的通道、参加考试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湖南省国企混改 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学习方案篇四

1. 初试准考证;

2. 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 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公章,复试时单独交至各学院)。

5. 所有非应届考生需在复试资格审查时提供教育部学信网下载并打印的个人学历证明原件,如无相关信息则需要提供教育部学信网的个人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6. 所有非应届考生的人事档案请在复试录取前转至我校研究生工作处。

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和录取。

湖南省国企混改 湖南省黎托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学习方案篇五

斗门区乾务镇中心小学 邓桂昌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一、创建生态校园,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抹绿意、一片阳光、几缕清风、几声鸟鸣……”漫步乾小,你会发现乾小的校园是“路在树中,校在林中,人在景中”,你一定会被这“花园式的建筑、生态式的学校”所吸引。校园内芳草葱茏,绿树流云,生机盎然,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生态校园的精心打造,让乾小更绿、更美,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园、环保校园、人文校园,努力营造“绿色育人”氛围。学校于2004年通过市绿色学校的评估,2006年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

2、充分利用校园,不断拓展生态校园建设

乾小校园之美,不单在于良好的布局,和谐的建筑格调,还在于整体优化的绿色环境,是绿色之美和建筑之美的有机结合。学校领导层并不满足于既成的现状,而是精心设计校园的每一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智慧、艺术、富教育化的高雅乐园”。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了护栏、弯曲的校园小径,补种了数十棵大树(榄树、凤凰树、大王椰子树、大叶榕树等)和十多种花卉,购置了环保垃圾桶。多年来,聘请专业员工进行管理。我们用一流的规划、一流的水准,打造出一流的育人环境。

3、深化主题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色意识,懂绿色知识,过绿色生活,享绿色成果。

4、打造绿色校园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所好学校、一所成熟学校、一所优质学校,必须是“以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为引领”,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乐园。我们的设想是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充满育人的氛围,都能让师生怡情、养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创建“美化、净化、绿化、教育化、艺术化”的校园物质环境,真正让校园成为“花园、学园、乐园”。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努力还校园环境以完整的自然和人文含义,寻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结合。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目的地塑造成教育学生的“老师”。雕塑、名人塑像,充分显示了“处处育人”的风格。警句格言、中国文化选粹等,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走廊上琳琅满目的学生获奖书画作品,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处处都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学校围墙还绘上了体育健儿的风采,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培育师生精神风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这些温馨的提示语以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无言地纠正着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环境育人的整体效果。

我们竭力赋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丰富的生命力,并努力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5、创建“节能型”校园

我校办学规模大,运作成本高。学校以建设文明校园为目标,要求全体师生有责任、尽义务以实际行动去爱护环境,促进人本生态校园建设。

我们着力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的校园。现在,学校建成了绿色网页,安装了监控系统,构建了网上资源交换平台——ftp系统,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与沟通,大大减少了文印耗材。

我们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新风尚。学校注重把师生的生态文明转化为具体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扔胶袋,随手捡起垃圾,拒绝“白色污染”进入校园等行为,均成为了师生们的自觉行为,教师和家长们也为创建“无烟学校”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各年级开展节能竞赛,办公室空调温度设定为26度以上,对每月用电量较少的办公室,学校实行奖励。就连卫生间的冼手盆,学生冼手用过的水,也被设计成用来冲冼小便处尿槽。

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生态校园,造就了乾小和谐发展之路,也成就了乾小发展的辉煌。

二、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

示范市”。围绕市委的战略决策和甘霖书记视察斗门讲话精神,我校今后在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中,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校”的目标,通过“观念创新、师生共享、机制保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学校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主题教育、学科渗透、社会实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建立“生态、绿色、道德、生命”的生态行为。

二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生态文明也是文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学校园林生态化,师生活动环保化、环保行为经常化”,不断植绿护绿、美化校园,同时,要把生态校园建设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参与创建的自觉行为,使校园环境更优化,育人成效更加明显。

三是重视生态制度建设。不论是环境建设与管理、办公效率的提高与效能的降低,还是校园资源的运用,都实施责任监管机制。

以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的行动实现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打造适宜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特色之路,并将不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