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报告的文献格式(汇总5篇)

时间:2023-10-08 19:12:49 作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报告的文献格式(汇总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报告的文献格式篇一

即:在正文参考或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定的`文献序号,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给出详细的信息;“参考文献:”顶格,占两行。参考文献表依次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为:

b.译著[序号]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j古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行机构(版本).收藏机构.(即19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标点符号:用全角的“,”、“:”、“.”;作者前三位都要列出,多于三位,则加“,等”;外文文献的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刊名、出版单位,均用不带缩写点的标准缩写。

报告的文献格式篇二

一、英文题目:

二、国内外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词汇习得能力是外语学者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语言研究者提出多种词汇习得理论。从传统的翻译语法教学法到结构主义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比如根据构词法学习词汇、组块法学习短语与习语,再到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词汇习得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国内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词的音、形、义的介绍和分析,却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考察与讲解,从而导致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词汇,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恰当的运用所学单词,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学习者的单词量有了很大提高。

关于隐喻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隐喻这一概念。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人认为隐喻是诗歌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隐喻的诗学功能与修辞功能。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发表的隐喻学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论。lakoff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无处不在,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lakoff运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束定芳和汤本庆指出:“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蔡龙权认为:“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为语词的意义扩展提供了平台。隐喻、认知和语言的这一密切关系为词汇学习等外语学习找到了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包括隐喻的实际应用研究以及隐喻与语言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隐喻理论研究将继续进行理论探讨,随着隐喻研究与运用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人类学、神经理论等学科进行隐喻研究。隐喻研究历史的研究;传统文化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隐喻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词汇习得理论及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及前景的分析,发现以往的词汇习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而概念隐喻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习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鉴于此论文将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以期对英语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

本论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根据,以词汇习得理论的历史研究及其不足之处为依据来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五、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不仅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而且还深入研究了词的理据与概念隐喻的关系。

六、拟解决的问题

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及词的理据作了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通过这些分析来表现二者之间的一致关系。深入分析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习语习得等中的应用,以期对词汇习得与教学有所启示。

文档为doc格式

报告的文献格式篇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注1: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题目名称一致,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2)学生、指导教师和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xxx,xxx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xxx,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3)开题报告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的排版格式规范要求。(见附件)

报告的文献格式篇四

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美]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赵书和著《会计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顾爱春著《会计法规》,科学出版社

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02)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上册)》作者:潘锡品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下册)》作者:李立志|页数: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践》作者:陈文军等编著|

《会计电算化精选工具软件详解实务2000》作者:刑实鉴编著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作者:彭家生|

[1]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02)

[2]牛莉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1)

[3]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6,(09)

[4]陈兴霞,曹军,费淋淇.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5]杜思晓.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10)

[6]刘秋月.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z1)

[7]王健.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绿色财会,2006,(09)

[8]包准,程宝华.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绿色财会,2006,(09)

[9]高俊杰,张东红.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种子科技,2008,(02)

[10]丁丽娜.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3)

[2]牛莉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1)

[3]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6,(09)

[4]陈兴霞,曹军,费淋淇.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5]杜思晓.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10)

[6]刘秋月.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z1)

[7]王健.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绿色财会,2006,(09)

[8]包准,程宝华.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绿色财会,2006,(09)

[9]高俊杰,张东红.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种子科技,2008,(02)

[10]丁丽娜.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3)

报告的文献格式篇五

虚假会计信息是一个国际性和历史性问题。在我国一个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与供给的载体,所有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经营者用来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然而,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会计造假,它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而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应该充分反映其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但是当虚假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关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错误信息时,投资者会过分高估或低估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导致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严重背离,市场泡沫就会过度膨胀,最终导致巨大的市场风险,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而民营企业造假也不想博众,从8月公布的会计信息显示:大部分私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库、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乱用发票、假票平账问题十分严重,这一现象大多发生在营业额为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造假就等于会计工作丧失生命。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因此而坏帐,血本无归。而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再看国家审计署20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虽然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亏实赢,可想而知,造假已成了企业的`常用手段,它们通过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财政报穷帐,对税务报亏帐,对银行报富帐,对主管部门报赢帐,其实只有领导手里的才是真帐,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对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认识它所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也告诫广大的会计信息造假者提高认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让更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的信息。

文献综述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年。本书主要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为研究对象。它首先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其次,研究了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失真问题;接下来研究的是从亏损到扭亏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极端;再次是研究配股管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杨克泉、吉星华、王丽伟:《会计信息透明度一种理论分析模式》,财会文摘卡2015年第5期。作者认为透明的信息要满足:首先,从质量方面来说,这种信息对于双方来说是共同知识;其次,从数量方面看,披露方愿意提供信息供求的缺口。虽然完全的信息透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参考点,就如同在解析数学中的坐标原点。

吕坚:《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财政监督,2015年第11期。本文对在实践中,对不对外披露而没有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的内部会计信息对外部会计信造成的一定影响,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个重要方面所形成的会计控制盲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控制内部会计信息以达到规范全面会计信息的目的。

蒋尧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5期。本文阐述的是如何正确界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不仅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的核心。但是怎样把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法律界和会计界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本文就是对这种分歧进行理性思考最后得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真实是客观真实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且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写作思路及提纲

虚假会计信息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财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形成的会计信息。

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

原始凭证造假。是指有意识的篡改、伪造、窃取、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或利用废旧原始凭证,将个人所支出的生活费用伪装成单位的经营开支,伺机在企业单位报销,化工为私。更有甚者干脆制造、购买发票、凭空贪腐等。根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即使是按照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一定是虚假的。

会计过程造假。会计过程包括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是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企业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诱使他人投资而掩盖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或是为了偷税、骗税,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或是为了粉饰管理人员政绩,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或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串通舞弊而故意造假。

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固此而坏帐,血本无归。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

会计造假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公害

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原因

利益驱动或诱惑。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外部原因

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考核经营管理者的指标不科学。

社会监督严重不力,执法不严。

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建议

加大造假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严格按新《会计法》办事并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责任人个人身上。

坚持法制宣传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企业单位领导人的法律法制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强化政府监督,财政部门为监督协调组织,形成监督合力。

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企业产权,组建国有企业的经营组织。

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

进度安排

年11月16日前:确定选题

年11月25日前:下达任务书

年12月10日前:上交开题报告

年12月30日前:上交初稿

年3月15日前:上交修改稿

年5月22日前:上交终稿

参考文献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

夏青:《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新探》,《财会通讯》,2015年,第6期

秦世荣:《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商业研究》,20xx年,第15期

吕坚:《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财政监督》,2015年,第11期

彭齐武:《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针对性治理》,《财政监督》,2015年,第11期

黄文胜:《试论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经济师》,2015年,第8期

鲁春杰:《虚假会计信息的诚信缺失》,《财会研究》,2015年,第5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