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精选8篇)

时间:2023-10-08 21:57:28 作者:琉璃 最新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精选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一

读过山海经及其它史料的,都会发现不断出现的地理名字“西海”,因为中国现代地理上不存在所谓的“西海”,并因此不断探讨西海的方位,真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其实四千年以前的中国地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黄河、长江的下游还没有现在固定的位子,长江出三峡后到出海口之间,应是河网密布、湖泊相连的一大片水域;黄河也向南、向北摇摆不定。到《山海经》山经记载的年代,通过cad绘制后,就会发现:河套地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黄河河道,当时的人们认为山陕、内蒙交界的泑泽为黄河潜入的源头,黄河的正源在泑泽的东北方向边缘的敦薨山发源的敦薨水;黄河经河南进入河北后是依太行山以东北流,经河北、天津入海,这是黄河的主河道。河北、山东北部是黄河摇摆区域,河网密布、湖泽相连;另一条就是济水,与黄河交叉,流入巨野泽,然后沿山东山区北部进入渤海。那山海经中的西海到底在哪儿呢?不妨从史料中探索一二。

先看看大家比较认可的山经中——南山一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招瑶山就在西海之上,也是山经部分唯一提到的西海,其它的均称为“海”。根据山经与海外、大荒经比对及前人研究,这个“西海”就在现在的山东西南微山湖地区附近。从现代遗存来看,山东西部有一个从北向南、直到江苏、安徽一带的湖泊、河网区。当年应是南北相连的大片水域,并与现在的渤海、东海相通。从海内东经来看,当时的日照地区及苏北连云港一带还是海岛,说明当时的海平面要比现在高。整个山东地区犹如与大陆相连的海中群岛一般。有人会问:依据是什么?看看山海经山经东二经与东三经就可以明白,许多山之间还是水或沙,也就是说这些山许多是水沙中的高地;另外,山东西部发现的史前遗址,大多处于人工筑起的高台,也就是现在许多叫“崮堆”村镇,还有史籍中叫“丘”的自然山岗,比如“帝丘、商丘”等。说明夏商以前,这里也是水沙漫漫。因此,西海要比西部、北部其它称为“海”的湖泊相比,称为海一点都不过分。

再看看《竹书纪年》:夏朝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五年,自原迁于老丘。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据考证:老丘应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三寿应在现在的山东西部定陶附近。那么“东海”必在山东西部,也即巨野泽。即《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现在的黄河南岸的东平湖就是当年的遗存。

不管是山海经时代,还是夏朝,微山湖与巨野泽被称为西海还是东海,只是不同区域的氏族,不同的观察的方位,有不同的称谓而已。

结合山经及慌经来看,招瑶山附近有个玄股国,玄股国附近有个因民国,因民国就记载了王亥的事,如果说河南商丘是商国的始封地无误。那么这个“西海”就在微山湖一带也不妄言。因此,以山东西部的湖泊为西海作为参照,大荒西经就比较好理解了。

但不是说山海经所有的描述都好理解。比如大荒东经中开头就是: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如果把这里的“东海”当成现在的黄海,那么少昊之国必在朝鲜半岛或日本无疑;但少昊最初是在日照地区一带,后迁徙到山东曲阜一带,少昊(应是少昊的后代,不知是第几世少昊)陵就在曲阜,曲阜也叫空桑,因为那里有个空桑山,就在渤海边上。当时的海岸线还没有像现在那么靠外。颛顼在现在的河南濮阳,也称为“帝丘”,濮阳与曲阜之间就是巨野泽,也就是夏朝时的“东海”。所以大荒东经中开头的东海,应该是夏时的东海,也就是后来的巨野泽。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为什么说青海湖不是山海经中记载的西海呢?其实仔细阅读山海经就会发现,海外四经,大荒四经叙述的就是以山东中部山区为轴心,西北与东南之间的事,而不是东北与西南之间的事。说的再明了一些,就是东夷与西戎、北狄之间的事。青海湖作为西海是山海经以后的事,汉朝以后,西海不断向西、向西、再向西。

大荒西经中有个“寿麻”国,正立无影,明显是北回归线以南的现象,也就是现在的广西、云南南部至缅甸、印度才才可能出现正立无影。寿麻国是在常羊山与大荒山之间,也就是以泰沂山为轴心观看,西南方向。从三星堆文化看,其与现在的印度、伊朗、西亚有着贸易往来,在那个方向有个正立无影的寿麻国很正常,并不代表山经的地理位置就到达了印度,只是大荒经时代已经知道那个方位有这么个地方,有这么个国家。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二

现在的我们,就好像穿衣系扣,如果第一粒扣错,剩余的扣子都会错。所以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要以史为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俗话说得好,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榜样都要深思熟虑。如今我们规划好的未来,不仅仅是我们的幸福生活,也是国家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这件衣服上的扣子决不能扣错,绝对不允许有半点儿的疏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人生应该如何开始,又该如何体现价值。也正是这句不起眼的小名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从小事慢慢开始,脚踏实地的做好没一个小节,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宽阔大道来。其实自己明明努力了那么久,小心翼翼的扣上了扣子,在镜子里看到的衣服却是一上一下的,原来扣子扣错了。本想着把最后第二个扣子移下来就可以了,但是移下来以后发现衣服虽然是对了,可是中间空的的那个大窟窿确没办法堵上。再仔细看看,你会知道,原来第一粒扣子早已经扣错了。驻足回头,一路走来,我发现我变了。

现在的我开始厌倦上课,感觉老师讲课就像催眠,什么也听不进去,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学习什么也不是。初冬的寒流,伴着光秃秃的老树,携着毫无生气的枯草,拂过心头的忧伤,心里再次泛起一丝寒意。上小学的时候,我在老师眼里是个爱学习,成绩不算班级的最好,可前十还是能进的。而上了初中开始,作业有些时候还是能够做好,但是慢慢的到了现在我厌倦上课,上课是那么的枯燥无味,作业又是那么的无聊无趣。现在的我,在老师眼里不再是乖乖女,而是一个每天都需要老师辅导的学生。

一阵寒风吹过,几片枯黄的树叶从老树上落了下来,是那么的漫无边际,又是那么的让人感伤……想想现在的自己,再回头看看从前的那个乖乖女。初冬的寒流随着眼泪淌入了心里,苦涩又冰凉。

我擦了擦眼泪,抬头看,几片枯叶被吹得无影无踪,云层渐渐散开了,一缕温暖的阳光透过窗照在了我的作文格子上,心情也好了不少。面对现实,我终于明白我得开始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一最朴素的疑问却拥有最复杂的答案。诚然,“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而这个问题却可以有更深刻的解答。

如果说人生是一件大衣,那么人生的价值就是大衣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我们把自己融入社会的洪流中,关怀身边的弱者,这件大衣便能更光彩动人。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他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作家蔚然就有着这样一颗“以爱己之心爱人”的扣子,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坚持去农村调查,进行深入的剖析,呼唤全社会的人来关心三农问题。他不辞辛劳去探访,去体验,字字泪,声声唤,唤回人们在物质世界里渐渐沦陷的内心,拯救那些仍在苦难中生存的人们。

蔚然的价值在此得到了升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他的旅程仍在继续,他的信念之火永不熄灭。而作为刚刚开始人生征途的我们,也需要承担与我们相符的责任,履行与我们身份相称的职责,而不能虚度一生。

我们该反省,平常所浪费的食物正是穷困地区的人们梦寐以求得到的东西,我们攀比的`内心也许那里的人们一辈子也不会明白,我们厌恶学习的时候也许无数渴望学习的孩子正徘徊在学校的大门外。所以,我们多一分努力,社会就会减少一分失望,人生的价值才会得到更充分展现,成为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今天我们伸出一双手,明天我们就会获得千万双手的支持。这一切绝非偶然,因为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人生的价值才更有意义,我们的世界才会充满阳光。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三

19爆发的五四运功,犹如响彻云霄的一声春雷,切破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沉闷局面,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出现了高潮。这既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危难,又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富于敏感的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就像黑夜里的一束光,唤起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它也许不足以宣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束,却宣告了新思想的潮流已经在东方点亮了黎明的曙光。

转眼已经过去了,时光冲淡了当年爱国青年们的感人事迹,模糊了爱国英雄的面孔。当年的形势,当年的气氛,当年的激情,当年的青春,总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但五四运动留下的精神却像天空一样永不退色,像太阳一样永远明亮。

历史的一页已经翻去,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过去的总会过去,生命的脚步永不停息,历史的长河仍将继续。他们能够在民族危难之时勇敢地站出来,为追求民主自由和真理而抗争,我们也能;他们能够带领中国从衰败和贫穷落后中走出来,我们也能;他们能够研制原子弹,发射人造卫星,我们也能!

是的,我们能做到。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五四精神,任何困难的事,我们都能做到。

然而,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我们似乎淡忘了这种精神。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们却趴倒了一片: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校园内外,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悠闲地散步,毫不羞涩的在公共场合下拥抱、接吻。网吧里,到处是玩游戏、聊天的学生,一玩就是一整夜。

我们要追寻五四精神,追寻青春的脚步。要相信,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四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生动精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西游记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们都耳熟能详。从小我就对它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文章中有趣的故事情节让我百看不厌,每个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西游记》里面讲了师徒四人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历了八十一难,之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每当想起这部作品,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师徒四人取经时的样子;唐僧坐在白龙马上,沙和尚拿着包袱,孙悟空和猪八戒在前面“护驾”……其实,我们的学习也像取经。有些同学像猪八戒一样懒惰:上课时睡觉,不写作业,交白卷……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有些同学像沙和尚任劳任怨,每次大扫除都是他做的最多,乐于助人踏踏实实的做人;有些同学像孙悟空机灵聪明,善于思考,一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得满意的答案就不肯罢休!有些同学像唐僧一样善良,乐于助人:同学们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刻就会去教他…… 师徒四人取经,一步一步的走完十万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难他们都受尽了煎熬!比起他们,我真是自愧不如!

在我八岁那年,我和妈妈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滑冰场,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小芳,只要你学会滑冰,熟练操作,妈妈就去买肯德基”一听到美食,我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起初,我在教练的带领下操练自如,教练带了我几次我就要求自己滑。我保持好状态,前脚刚迈出去就开始了打滑,“啪”的一声摔了个“狗啃冰”“。没想到输在了起跑线上。”我再次尝试两脚迈进了滑冰场没摔就得意忘形的朝妈妈看去,没想到对面一个膘肥体重的小伙子撞了上来,“啪”的一声又摔了,我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那次面对困难我做了逃兵,现在想起来,自己真内疚。

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师徒四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你要意识到你自己的缺点,并认真改正,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正果!

《西游记》既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离奇精彩,让人记忆犹新。每次说起《西游记》的片段,我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第27回“三打白骨精”。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路过一座荒凉的野山时,山中的妖精“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三次分别变成村姑.老婆婆.老丈人来蒙骗唐僧。唐僧分不清是人是妖,不分青红皂白,反而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还把孙悟空赶走。但当唐僧遇到危险时,他的师弟告诉他时,孙悟空不计前嫌,勇敢地战胜妖魔,救出唐僧的故事。

从故事里,我不仅体会到孙悟空的宽容,还感觉到孙悟空是一个忠心耿耿,懂得感恩的人,不然的话,它怎么会在师傅遇到危险时,不计前嫌,勇敢地战胜妖魔,救出自己的师傅呢?孙悟空这种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懂得感恩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说完了孙悟空,想想现在的我,别说不斤斤计较,连感恩都不知道是什么。自从我上小学以来,每次放学回到家,妈妈都做了许多可口的饭菜等着我,生怕饿着我,而我动不动,就“鸡蛋里挑骨头”,说这说那,埋怨妈妈做的饭菜不好吃,一点都不体谅妈妈的辛劳。而我每次做作业,妈妈也总是陪伴在我身边,除了让我独立思考外,真的遇到难题,妈妈还会耐心启发我,教导我,直到我弄懂为止。我做错事时,妈妈还会语重心长地教我如何做人,如何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做一个宽容、善良 、敢于认错的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妈妈都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我却还很少感恩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认为那是理所当然,想想真是惭愧。

读了《西游记》后,我学会了要多一份感恩,要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埋怨,少一份不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怀着一颗诚挚的感恩之心,好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吧!

茫茫古国,泱泱华夏。中华民族取经历史以及传奇神话之精华全部被吴承恩汇注在《西游记》中。当你翻开《西游记》,仿佛在看一部影片,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跃然而上,演绎了一部从孙悟空出世,到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结识仙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神奇故事。

读完《西游记》,所有人无不赞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妙笔生花,以及书中主角齐天大圣——孙悟空追求自由,敢做敢当的自我主义精神。但是,我感叹的却是书中副角——默默无闻的沙僧。他虽没有悟空随心所欲的心理,也没有八戒好吃懒做的性格。他只是那位勤劳朴实,那位在茫茫取经路上,一直担任提着行李的人。

从这样一个角色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脚踏实地”和“任劳任怨”。在现实社会的茫茫人海中,有着无数这样的人,他们不靠偷盗,不靠抢夺,也不靠小心计来对付别人,只是勤奋努力地工作学习。但是,往往这种人可能会背黑锅,受连累,成为受害者。不用怕,只要我们不放弃,继续努力,坚持把事情做下去,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胜利的那些人就会是我们。因为我们不相信,也不掌握命运,但是我们抓住了每一次深造,改变自己的机会,所以成功了。这些与沙僧相似的人,在我心中其实也是英雄,是那平民英雄。不过他们只是像沙僧一样默默无闻地做出奉献。例如我们和蔼可亲的老师,她们付出自己的心血,培养了一个个为祖国争光的栋梁之才;还有那一位位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一座座从大地上缓缓立起的高大挺拔,坚硬牢固的楼房都出自他们之手;最普见的是那大街,马路上的清洁工,他们不分昼夜,不怕危险地为我们清理垃圾,给我们创造了一片美好的环境。

同学们,让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工作,共同学习沙僧的品质,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一步一步迈向成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成为一代强国吧。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五

《西游记》是一本妇孺皆知的书,这本书中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内容情节生动有趣,让人读完后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记得第一次打开《西游记》,是在热闹的大街上的一家书店中。当时我看这本书有趣就买回来,返回家后,看完只知道唐僧话很多,猪八戒幽默有趣,孙悟空本领高强,沙僧忠实能干,其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许多年后,当我再次打开《西游记》时,我细细品味,有了许多感受。

唐僧尽管话很多,但句句在理。而且这么多话都是为了他的徒弟们好,在这一路上,他的徒弟们做错了许多事,但唐僧没有生气,反而细心教导他们。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我们的父母吗?他们一再容忍我们,事后还不厌其烦地教育我们。这简直一模一样!

其次是孙悟空,尽管他本领高强,但做事冲动,经常嫌弃唐僧话多,这不就是我吗?

还有猪悟能,尽管他幽默可爱,但他什么事也不做,满嘴跑火车,这不还是我吗?啥事也不做,尽给父母添麻烦。

至于沙悟净,尽管他勤劳能干,但意志不够坚定。没错,这又是我。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没有自己的主见。

但是,分析完人物性格,我又对作者充满了敬佩。作者看似把人物设计得看上去无所不能,却又留了几处不足。这不仅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又告诉了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忽然觉得在学习的“取经”路上,我就像唐僧一样,什么也不会,需要去学校“取经”。而父母就像护送唐僧去取经的孙悟空,他们为了我的学习,早出晚归。而我这个“唐僧”却还是对“孙悟空”乱发脾气,有时甚至想要放弃“取经”。我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根本没有全心“取经”。我每天都叫嚷着:“我不想上学!”“作业晚点做!”要是别人,早就把我这个“唐僧”抛弃了,而父母却忍受着我的脾气,细心地开导我,帮我扫除路上的一切障碍。如今我已经懂事了,我已经明白了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枉费父母对我的期望。我一门心思求学取经,争取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而妈妈,她就像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不管什么时候她总能变身。平时,妈妈会变成厨师,做出一道道让我们赞不绝口的饭菜;在我生病时,妈妈会变成一个医生,赶走所有的细菌,让我尽快康复。

至于爸爸,他就像沙僧,在外面辛辛苦苦,摸早贪黑,辛勤干活,只为了撑起这个家。可以说,爸爸是家中最重要的成员。

我忍不住感叹:《西游记》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啊,难怪拥有这么多“西游迷”呢!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六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山海经》,至于迷上它的原因,还是因为书中各种各样的妖怪。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中我最新换的就是《山海经·南山经》中的九尾狐,我几乎都背下来了:青丘之山,有兽焉,起状如狐而九尾。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最喜欢九尾,我只能说是《山海经》中的妖怪我都喜欢,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只有九尾狐了。

《山海经》非常好看,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七

看《西游记》是在十岁时,那时已懂事了,明白这故事里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赏这本书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说家。

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师徒经过了重重磨难和各种考验,仍坚持到底,不屈服,顽强的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成佛的神话传说。

《西游记》使我感受到世间的正与恶,和只有敢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书中的四师徒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本领,为这本小说平添了几分魅力。

沙僧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盏,后将功赎罪,随唐僧取经,他的功夫是三个徒弟中最差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师傅的话言听计从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却是三师徒中最好的一个,也成了金身罗汉。

读完这本书是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原来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坚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时间,认真的做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篇八

这期读书会的主题是“重读经典”,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但对我来说,这次阅读可能不算是真正的重读,因为这版《西游记》,我是从今年的十一月份才开始阅读的。但是,我与《西游记》的缘分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

那应该是很小的时候,我常趴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西游记》的电视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1986年拍摄,由六小龄童主演的经典剧集。虽然这电视剧反复放,我常常是没头没尾地反复看,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厌倦。

幼儿园的时候,有人送了我一套有声读物,里面的主角就是西游记人物,我就拿着点读笔,跟着唐僧师徒,在一个个故事和一次次“救师傅”的任务中,认识了一些汉字,也学会了简单的算术。

上小学了,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一本薄薄的《西游记》,字很大,带有拼音,还有很多插画,我很快读完了,并到处吹嘘:“我看完《西游记》了!我看完《西游记》了!”妈妈说:“唉——这只是低幼版啊。”

再后来,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这本有三百多页厚,字体小,而且还没有插画,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它读完。虽然读得辛苦些,但我觉得比之前那本,它的故事丰富得多,也有趣得多。可是妈妈说,这本还只是缩减版的。

除此之外,凡是跟西游记有关的电视、电影,我都感兴趣,动画片《西游记》《大闹天宫》,电影《大话西游》《三打白骨精》《大圣归来》,我都没有错过。

转眼,上了五年级。妈妈对我说,现在你可以读读原版《西游记》了。我很激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那天快递小哥敲开了我们家的门,他把《西游记》往我手上一放,天呐,这哪是书,沉得像两块砖啊!!我摇摇晃晃的把那两块砖放在桌子上,第一件事就是看了看页数,这个版本的《西游记》一共有1219页!也就是我现在手里拿的这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一百回,86万字。

此后差不多二十多天,我就沉浸在《西游记》的海洋里,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遍。我才真正明白“中国古典名著”这几个字的分量,才真正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璀璨和魅力。吴承恩用他无穷无尽的想象、简洁生动的话语,讲述了曲折多变、扣人心弦的故事,他带领我们穿越上中下三界,引出各路神仙菩萨、妖魔鬼怪纷纷登场。尤其是书中的“取经五人组”——师徒五人一路同行,团结一心,但面貌和性格又各不相同:唐僧,看似软弱无能,但内心善良坚定;沙和尚,性格和善,勤劳质朴;白龙马,默默无闻,勇敢坚定;最有趣的是八戒,又馋又懒又贪又色,其实他最能吃苦耐劳,有时又天真又可爱;但是,如要说我最喜欢的人物,当然还是孙悟空了。

小时候,我最向往的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这次阅读完原著之后,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挑战权威、勇于反抗的性格。孙悟空不接受被压制、被掌管的命运,他上不服从于玉皇大帝,下不屈服于阎罗王。他自称“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他擅改生死簿,让自己和猴属同类都长生不老;他不接受玉皇大帝给他“弼马温”封号,号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自己在水帘洞洞口立上“齐天大圣”的旗子。

一生骄傲倔强的孙悟空,对唐僧那么真心、那么体贴,让我备受感动。

孙悟空还是个幽默搞笑的人。比如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中,孙悟空为了救活乌鸡国皇帝,去求太上老君的九曲还丹。太上老君原本不给,又寻思孙悟空会不会溜进来偷。

“于是就取过葫芦来倒吊过瓶子,倾出一粒金丹。递给孙悟空道:‘‘只有这了!拿去,拿去!送你这一粒,医活那皇帝,只算是你的功果罢。’’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尝尝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扑的往口里一丢,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顶瓜皮,攥着拳头,骂道:“这泼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杀了。”行者笑道:“嘴脸!小家子样!哪个吃你的!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在这里不是。”

小小一段话,读得我哈哈大笑。漫漫路途中的艰辛和危险,都没有妨碍只猴子的机灵搞怪。

假僧左手摸腹,右手持刀。唿喇一声,把腹皮给割开,骨都都的滚出一堆心来,昏君与那文官上前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贪婪心,利明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恶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行者现出本相,对昏君道:“陛下全无眼力,我和尚家都是一片好心,惟你这国丈是个黑心,好做药引。”

于是,悟空打死那妖邪,救出拿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婴孩。一路上孙悟空不仅降服妖怪,救苦救难,也常常用辛辣的语言让昏庸的国君们醒悟。

孙悟空说话算数,非常守信。在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时,他曾经承诺过罗刹女用用就还,果然在经过几番波折之后,孙悟空真的原封不动把芭蕉扇送还给铁扇公主。每次孙悟空向这个神仙、那个佛,借宝贝,求帮助,做出的承诺,他都一一兑现。尤其孙悟空曾经对观音菩萨承诺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多少冤枉委屈,多少艰辛磨难,多少阴谋危险,他陪着唐僧走了27年,终于保护唐僧取得真经,径回东土。

和唐僧师徒五人一起走完这九九八十一难,也让我看到孙悟空的变化:曾经霸道的悟空,变成了慈悲的悟空;曾经任性的悟空,变成了正义的悟空;曾经自大、逞英雄的悟空,变成了行侠仗义、造福天下的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威风凛凛的美猴王,变成了一路忠心护法、惩恶除奸的大英雄。而这改变不仅仅是脱掉金装甲,换上虎皮裙;这原因也不只是如来的五行山的和唐僧的紧箍咒。九九八十一难,是孙悟空的蜕变,也是孙悟空的自我修炼。

读完《西游记》,我为悟空终于修成正果而感到高兴,又总有一丝淡淡伤感。我似乎很难想象以前挥舞着金箍棒,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是如何稳稳地坐在莲花座上,念着经儿,打着禅,和如来佛祖一样端庄严肃。这个“斗战胜佛”不再脚踏筋斗云,曾经俏皮的悟空,已经驾着莲花离我们远去了。

作者:荔园小学南校五(3)班袁晨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