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山水间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模板

时间:2023-04-29 18:38:28 作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一

人们都说:“千岛湖是天下第一秀水”。一天,我们乘着游船,游弋在千岛湖上,来观赏秀丽的千岛湖。

你可能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却一定没有见过千岛湖这样的山水。千岛湖真大呀,大得可以容纳下三千个西湖。千岛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下七八米处的鱼儿在游动。千岛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游船前进激起的`一道道波浪,以及不断后退的一个个小岛,才让你感觉到船在不断前进。

你可能游历过地处热带的海南岛,游览过繁华的崇明岛,却一定没见过一个能容纳下大大小小一千多个岛屿的千岛湖。千岛湖的岛真多啊,像撒在玉盘里的珍珠。千岛湖的岛真秀啊,小的像翠绿的珍珠,大的像无瑕的翡翠,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千岛湖的岛真奇啊,每个岛屿都缠着金色的腰带。

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岛,这样的岛倒映在这样的水中,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岛上绿树红花,湖上碧波荡漾,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千岛碧水画中游”。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二

我游览过不少名山大川,但唯独桂林的漓江却让我记忆犹新。每当天空飘起绵绵细雨,我都会想起那难忘的美景。

记得那是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游历桂林众多的景点中,令我最为难忘的要数有“百里画廊”之美誉的漓江了。

那天,我们坐上游船后,天空突然就飘起了细雨。船两旁的江水淅淅沥沥地流过,打到船身上溅起了朵朵水花,如轻风似的抚过脸庞,江面上飘着薄薄的雾霭,似仙境一般美不胜收。

船启动了,两岸绿树成荫,江上烟波浩渺并不时伴随着浪花的拍打声。突然,一块巨石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是著名的九马画山。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九匹神马趁机逃了出来,玉皇大帝派兵去追,九匹马跑呀跑,因为跑得太急,就一头撞在了漓江山上,留下了九匹马的身影,故称九马画山。只见这山上面的九匹马形态各异,有的仰首长嘶,有的长卧小憩,有的低头饮水……此时,江面上刮起了微风,岸边的树轻轻摇摆着,周围显得十分的寂静,让人浮想联翩。

雨停了。我们顺着江面而上,途中我们还看到了官帽山、羊角山、五指山、望夫山、童子拜观音山、唐僧师徒取经山……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漓江的山奇峰倒影,真是美妙极了。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三

我游览过不少名山大川,但唯独桂林的漓江却让我记忆犹新。每当天空飘起绵绵细雨,我都会想起那难忘的美景。

记得那是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游历桂林众多的景点中,令我最为难忘的要数有“百里画廊”之美誉的漓江了。

那天,我们坐上游船后,天空突然就飘起了细雨。船两旁的江水淅淅沥沥地流过,打到船身上溅起了朵朵水花,如轻风似的抚过脸庞,江面上飘着薄薄的雾霭,似仙境一般美不胜收。

船启动了,两岸绿树成荫,江上烟波浩渺并不时伴随着浪花的拍打声。突然,一块巨石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是著名的九马画山。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九匹神马趁机逃了出来,玉皇大帝派兵去追,九匹马跑呀跑,因为跑得太急,就一头撞在了漓江山上,留下了九匹马的身影,故称九马画山。只见这山上面的九匹马形态各异,有的仰首长嘶,有的长卧小憩,有的低头饮水……此时,江面上刮起了微风,岸边的树轻轻摇摆着,周围显得十分的寂静,让人浮想联翩。

雨停了。我们顺着江面而上,途中我们还看到了官帽山、羊角山、五指山、望夫山、童子拜观音山、唐僧师徒取经山……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漓江的山奇峰倒影,真是美妙极了。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四

;

一个个活泼生动的神话传说,一则则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一处处清韵无穷的山水林麓,郦道元用它们构建了《水经注》的地理世界,留下了一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经典。

汉魏六朝是中国地理知识大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很多地理学著作。其中,《水经注》是最引人瞩目的一部。全书共四十卷,篇幅宏大,内容丰富,为北魏郦道元(472—527年)所著。

郦道元,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善长,曾任北魏御史中尉、冀州长史、关右大使等职务。他在《水经注》序中写道:“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他认为水能浮天载地,浸润万物,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物质。因此,他以川渎河流为经脉,来记述和描摹山川大地。在此过程中,他并不满足于对自然地理进行简单的记载,而是注重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审美等融入其中,使得《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著作,更是一个承载多重文化意蕴的有机整体。

瑰丽奇特的神话传说

远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就流传着众多的神话传说,《水经注》里便记载了不少。这些故事想象奇特、妙趣横生,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给阅读带来别样的兴味。

《水经注》卷十四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热衷于长生不老,想要修筑通往海中仙山的石桥,海神为此特来相助。当秦始皇铭感海神的厚谊,想要当面致谢时,海神却说:“我长得比较丑,只要你们不画我的样貌,我就同意相见。”石桥又往海中修筑了四十里之后,海神果然如约来见。见面时,有一个工人偷偷地用脚在地上画像,海神觉察后大怒:“帝负约,速去!”秦始皇赶紧调转马头往回奔,马蹄所过之处,石桥全部崩塌。他勉强赶到岸上后,发现作画的工人已淹死在海里。当地的石头因此呈现出群趋往海中凸起的样貌特点,“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

这段文字的本意是为了说明齐地滨海某处,岩石向海面突出的成因,但作者别出心裁,采撷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它以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为主人公,以他与海神相见的始末为题材,虚实结合,情节曲折生动,令人过目难忘。但秦始皇为史书上著名的暴君,海神作为具有正义感的神祇,缘何为他效劳筑桥?这与秦汉以来精英阶层对秦始皇所持的批判态度显然有别,但体现出普通民众以帝王为神的崇拜心理,富有民间传说的质朴特色。

神话故事也是各地民俗文化的展示。如《水经注》卷三十三记载,李冰在治理都江堰时,曾经幻化成神牛与江神决斗,蜀地人敬慕李冰的勇气,“凡壮健者,因名冰儿也”;《水经注》卷三十五记载,豫章有一种叫夜飞游女的鸟,曾幻化成人形与一男子结合,生的两个女儿都长翅膀飞走了。这种鸟身上的灰尘落到小孩子的衣服上,会让小孩子得病,因此当地人都不把小孩子的衣服晾晒在外面。这无疑是对蜀地、豫章两地风俗的解释,却通过神话故事展示出来。读者在阅读这些趣味盎然的神话时,也对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由于郦道元的好奇和博览,《水经注》收集了大量构思精妙、瑰丽多彩的神话传说,成为后世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之渊薮。这些神话对于《水经注》传述各处地理、风土和人情,起到了皴擦点染的作用。一个个奇妙的神话故事,带领人们从江河湖海出發,从容自得地游历神州大地,遍览风土人情。

逸趣横生的历史故事

地理除了是自然景观,具有水文地貌、植被资源等自然属性之外,还具有人文属性,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也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朝时期,这类知识在士大夫阶层中颇为风行。《陈书》卷十七记载,梁时王劢博雅多识,在陪同梁武帝萧衍游历时,对所经山川的历史典故一一娓娓道来,应答敏捷,“咸有故实”,备受时人赞赏。受此影响,《水经注》中随处穿插的历史故事,往往逸趣横生,跌宕有致,令人惊奇赞叹。

如卷六记载山西的霍太山时写道:秦的先祖飞廉曾经是纣王的宠臣,在武王伐纣、牧野交兵之时,飞廉正好被纣王派遣出使北方。等他回来时,纣王已自焚而死。飞廉于是到霍太山筑坛祭祀,准备把自己出使北方的情况,报告给已经死去的纣王。他在修筑祭坛时突然发现了一座石棺,上有铭文:“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汝石棺以葬。”意为天帝不让飞廉卷入战乱,给他一个好的结局,现在赐给他这座石棺安葬。飞廉接受了神谕,死后“遂以葬焉”。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秦本纪》,传奇色彩颇为浓厚,霍太山也因此具有了幽深莫测的神秘色彩。文尾言山中的岳庙“甚灵,乌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增加了霍太山的威严庄重气氛。在故事的烘托下,普通的自然地理被赋予了历史和人文意蕴,让读者油然而生好奇之心、向往之情。

《水经注》中广泛采录历史故事,如卷二耿恭拔刀刺山出泉以解困,卷十引用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等。这些悠远动人的历史故事,给地理增加了深沉的人文意蕴,形成了令后人无限俯仰兴感的人文地理。在《水经注》中,地理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综合体。

韵味悠然的山水审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段描写改编自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盛弘之的《荆州记》,盛书已经不存,此文却因为《水经注》的引用而广为人知。这段描写后被李白引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有游历三峡的亲身经历,但诗中所言与郦文几无二致,可见《水经注》对后世山水描摹的影响。

《水经注》还有很多对山水之美的阐发,如卷四的壶口瀑布、卷九的黑山、卷十一的倒马关、卷十三的燕京山天池等。这些景色或壮美,或秀丽,郦道元均能用隽永之笔,摹绘其激荡之势、明秀之姿,山川神韵化为笔下翰墨,让后人激赏不已,咏叹再三。

作为中古流传下来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不仅为我们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它被认为是南北朝山水散文的代表著作。此外,由于《水经注》对当时的存世文献广泛征引,而这些文献大多在后世已经亡佚,因此它在后世也向来被视为辑佚之渊薮。

由于在地理学、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水经注》在后世备受重视,围绕它形成了一门被称为“郦学”的学问。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作为领略中古文化的一扇窗口,《水经注》是不容忽视的经典名著。

王允亮,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热词搜索:;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五

;

柳宗元是一位贡献卓著的文学家,他的山水散文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永州八记》尽显山水游记的特色,对山水之美的展现,借对自然的慨叹抒发郁结于心却无法向人诉说的苦闷、彷徨,无不是对柳宗元散文以自然之景抒内心真情的最好诠释。文坛中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研究已是众说纷纭,这些研究普遍抓住游记中情景的结合,以及柳宗元在游历中寻求心灵解脱的心理历程,或者是对其文章的选评。而本文重在突出柳氏山水游记的两大亮点:写自然之美,抒真我之情。

一、写自然之美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文摹山范水,极力营造诗化的意境,构成这种意境的一大因素就是自然之美。动与静的自然结合,虚与实的巧妙幻化,形与色的无间构形,都通过他精湛的笔墨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动静相宜

景物之美,在于一静一动之间自然显露的悠然之态,在于动静结合之后既娴雅幽然,又集灵秀逸动于一身的张弛之美,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给人以美感,给人以享受,就在欣赏那奇山怪水的张弛之间获得了丰富的美感体验。《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一段描写黄昏时分天色渐暗的话语:“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区区八个字,生动地写出了黄昏降临给人的具体印象。柳宗元捕捉住苍然暮色似由远向近处移动,人的视野似乎也在逐渐缩小这一黄昏时分特有的转瞬即逝的动态之美,十分形象地再现了作者眼前的景象,使读者的思维也随着暮色渐近的时间移动而展开充分的想象,和柳宗元一起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中,不舍离去。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绘形、绘声、绘色地描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在众多的描写中更是将动与静结合之美表现无遗。在工笔式的描画中,展现出的奇丘、水声、游鱼使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优美的文笔,更似亲身体验了一番小丘西小石潭的清丽明净、灵秀逸动。文中以洁净的文字刻画了小石潭,突出了小石潭的水清和境幽。“全石以为底”证明了之前所说的“水尤清冽”,潭中“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的怪石更是千姿百态。潭边“青树翠蔓,蒙路摇缀,参差披拂”,优雅静谧,辉映成趣。简单几句,就把小石潭的清幽、寂静的环境描写得引人入胜。小石潭的灵动则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池中鱼表现出来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不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这一段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都十分精彩,动静结合得宜,致使妙趣横生,让人无比羡慕鱼儿的欢乐自得。

又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集中笔墨描写千姿百态的奇石:“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这一节描写小山丘上的岩石,有的突起如怒,有的高仰似傲,都顶着泥土向上钻,争相呈现出各种奇形异状,多得几乎难以尽数。那些高高地耸起,互相重叠又倾斜着向下延伸的,宛如牛马探身在溪边饮水;那些昂然突起像兽角一样排列向前的,犹如熊罴奋力向上攀登。作者笔下的奇山异石,如雕如塑,形神俱在,有着鲜明的动态性。柳宗元用“突起偃蹇”四字形容山石隆起,活现了奇石高突而起的风姿:山石突起如怒,高仰似傲。用一个“负”字、一个“争”字赋予了这些岩石以生命力,它们好像有好胜心,顶着泥土向上钻,争相显示自己的奇姿异彩,以引人注目。他用”嵌然”形容高峻的情状,用“冲然”形容山石突起向前的姿态,还把“嵌然相累而下”的岩石,比作“牛马之饮于溪”;把“冲然角列而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这种于生活形象中取譬的比喻,鲜明生动,给人以栩栩如生的动态感,一下子把静物都写活了。这一节文字,化静为动,极富创造性和感染力,是文中最精彩的笔墨。动与静本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矛盾的事物也有对立统一的一面,动与静的结合,使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具备了主观的生命活力,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柳宗元也是抓住了这一点,开拓了新的意境。

(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柳宗元山水游记处理虚实的方式十分特别。《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把小石潭中的鱼儿作为描写对象主体,简单却清晰刻画出鱼儿的灵动迅速,从而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实写潭、鱼、日光、石,虚写水的清冽空灵,虚实相生,手段十分高明。文章一开始写“水尤清冽”,但后面却写到“皆若空游无所依”,为何潭中明明有水,却“空游无所依”呢?原来是由于“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作用。由于水清澈透明,似乎无物,因此,当日光照射下来时,穿过通透空明的水,只见鱼而不见水,于是乎“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实写日光和鱼、虚写溪水这种虚实交融的方法让人感受到小石潭的美景,使人叹服。

(三)形色相谐

王维的山水诗是“文人画”的代表,他主张在山水艺术境界中蕴涵精神的韵味,即诗人的感情状态和山水的气象相互感应,这与柳宗元寄情山水的主张颇为一致。但两者又有明显不同:王维要求简单而有韵致,自然景物有若隐若现、迷离恍惚的效果;而柳宗元则是更多地强调形与色的组合关系。形,即山水景色的空间构造;色,即柳宗元山水游记体现出的绘画美,由色彩与线条组成最终形成妙不可言的自然山水图。两者的关系是以色聚形。柳宗元通过对比永州山水的色彩的明暗和深浅来刻画美景,比如青一白、青一红等对比十分强烈的色彩描写景物,从而使画面平衡,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逼真的立体感,构成山水景色整个形上的美。如《袁家渴记》:“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中“青丛”与“白砾”及后句枫、槠、樟,“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中的草和树对比鲜明,使画面十分明媚秀丽。再如《游黄溪记》:“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写的虽然只是一只小小的禽鸟,相对于黄溪的整体景物而言,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点缀,但是作者却也进行了精巧的色彩配合,便使这一“大鸟”形象栩栩如生,也将黄溪山水的峭拔传神地表现出来。我国传统写意水墨画讲究色彩效果,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也是借助色彩来塑造事物的形体美。在描写中强调色彩,引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性和立体感,完成最终的构形,也增添了画面的情趣。

二、抒真我之情

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主要是用于言说志向和慰藉心灵。

(一)倚景言志

倚景,借助景物;言志,阐明志向、抱负。这是柳宗元借景抒情的主要意图之一。通过这种方法,他将自己挺拔伟岸的人格力量和民情关怀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吊屈原赋》是柳宗元到永州后所作。作者自感与屈原有同样的忠心,同样的“流放”遭遇。而屈原的义无返顾、坚贞不屈、以身殉国使作者深受鼓舞而产生共鸣,因而感慨:“哀吾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日吾言之不行。既偷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表达了他强烈的忧愤、坚贞的理想和不屈的意志。柳宗元善于把主观感受融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之中,赋予山水景物他自己的思想和特征。《始得西山宴游记》就从“始得”二字入手,把孤高特立的人格特征融入对西山“怪特”的描写之中,人情和世景相结合,使人通过西山的“怪”似乎能读懂作者的性情。文中捉到“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也曾“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超”,似乎终不能排遣苦闷,但又因发现了西山的奇特风景而为之振奋,心胸为之宽畅,精神得以解脱。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一点使作者深受启发,顿悟到了自己的特立独行,即因“不与培娄之举”,才被贬永州,而自己应该像西山一样,不应去与些小土堆比较高低,从而体现他的旷达。西山雄奇的壮丽景色与柳宗元陶醉风光的豪情交融在一起,既写出了高山的险峻,也凸显了自己伟岸的人格。然而柳宗元把自己的行为称之为“愚”,这种“愚”是对真理和理想的执著追求,是永不言败的表现和对权贵的戏弄,更是对在打击面前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独钓寒江的肯定,这也正是他特立伟岸性格的表现。

柳宗元对始终有着深切的民情关怀,这种思想贯彻了柳宗元的一生,寄托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关怀。《钻鉧潭记》中,作者详细描绘了潭的景色之后说:“胜官租私券之委积,即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看似平淡的聊聊叙述,却蕴涵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而《钻鉧潭西小丘记》通过描写作者对小丘的遭遇的关注和同情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永州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也同样反映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和同情。

(二)以景慰己

柳宗元在《与李翰林建书》中翔实说明了他当时的生活境遇和精神苦闷,为获得解脱,只好寄情山水,在山水自然之中去寻找一种精神安慰。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日与其徒上高山,下深林,穷旧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微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由游而又见自然,体验自然,从而在景中将个人心灵与山水自然相融合,达到了物我同化的境界。十四年的贬谪生涯,地域的偏僻遥远,环境的艰苦险恶,生活的艰难困苦和时间的缓慢久长,柳宗元所承受的身体和精神的折磨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西地。”失落感、拘囚感……这一切带给他的痛苦和悲愤更加凝重,为获得解脱,柳宗元只好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些许安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审美体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品尝尽的,这其中的自然之美以及与之浑然相融的真我之情都需要细细咀嚼。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作者不露痕迹的创作手法中展示其美感,动与静的转换,虚与实的幻化,形与色的组合,从各个层面来突出游历之处的美,更在这些自然之美中融入作者挺拔伟岸的人格力量和民情关怀的思想,使作品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总结出其在山水游记中表现出“写自然之美”和“抒真我之情”两大审美特征,认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品中彰显的自然之美通过动与静的转换、虚与实的幻化、形与色的组合显露无遗,更在自然之美中溢满了他真我之情的抒发,倚景言志,以景慰己,在苦难中寻求对人生的渴望和对灵魂的慰藉。

参考文献:

[3]陈飞冲国古代散文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5]金涛,柳宗元诗文赏析集[m],重庆:巴蜀书社,1999.

[6]谭家健冲国古代散文史稿[m]_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相关热词搜索:;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六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热情和努力,引导学生对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评价。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领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前先学:

1、搜寻关于桂林山水的散文、诗歌来读。

口语训练:阅读自选的关于桂林山水的散文片段、诗歌

导学读标:

1、阅读课文,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欣赏桂林山水的美。

2、吟哦讽诵,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释疑解难: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讨论、解决。

精读探究:(教师)刚才从同学们朗诵的桂林诗歌上知道了桂林山水真的是“甲天下”的,从古到今,看过桂林山水的人,对桂林山水的观感却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杨朔的《画山绣水》,看看他笔底的桂林山水是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作者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

(桂林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并请阅读反映桂林山水的段落,说说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妙处?

(如第二段写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水上的鱼鹰,采用的手法有有比喻、想象,以一当十,虚实结合,细致地描写鱼鹰捕鱼的过程……)

(教师)请大家观赏桂林山水的画面,如九马画山,骆驼峰、苹果山、水月洞七星岩等模仿作者采用的手法写一段描写桂林风景的文字,读给大家听,然后群体评议)

拓展延伸:请大家体会并说明下列句子用词的准确:

1、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2、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桂林山水

特点:清奇峭拔

景色+想象

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热情和努力,引导学生对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评价。

课前先学:1、了解关于刘三姐的故事。体会山水和人物故事结合的意境美。

口语训练:讲解关于刘三姐的故事。体现出山水和人物故事结合的意境美。

导学读标: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如过渡、收尾等。

2、理解作者在介绍桂林山水时引用材料时表达的情感,做出合适的评价。

释疑解难:学生自由提问,教师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讨论、解决。

(作者写的是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关于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过渡: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答案见教学参考第49页。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优、劣两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拓展延伸:课后“探究学习”第一题。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七

大家好!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其中行政管辖面积72平方公里,保护地带面积53平方公里。千山风景名胜区分为风景观光区和温泉度假区。

千山,古称积翠山,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辽阳、海城、盖州、岫岩止于金州,连绵起伏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千山自然景观秀美,人文景观丰富,素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著名的四大景观为“奇松、峭石、古庙、梨花”。

千山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繁多,由于佛道两教共居一山而形成“古刹隐山林,道观筑谷间”,九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闻名遐迩。碑、塔、亭、阁、寺、观、庙、堂散落于千山各处,钟鼓相闻,烟云相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交融,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使千山四季景异,步移景移,形成自己独特的景观风格,千山具有青城之幽,峨嵋之秀,其石不逊九华,其松不亚黄山,风景专家赞为祖国大好河山中一盆秀美的盆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被列为东北“诸山之冠”,“辽东名胜之首”,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之美誉,有“东北明珠”之称谓。198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xx年被认定为aaaa级国家旅游区。

千山,春天梨花遍谷,花香满壑;夏日苍翠欲滴,山泉叮咚;秋时漫山红叶,落霞夕照;冬季银装素裹,宛若冰美人。

千岛湖山水写景作文篇八

你问我美在哪里?我只想告诉你,请去山水天地间寻找美,你想要的美,都在那里。

寻找美,我认为夏天是最佳时期,你将会品味到其它季节没有的美,空闲时间,你可以去山地间走走,那里的美是在城市里见不到的美,它给人的感觉是特殊的。

我曾游历过一座山。先到山脚下,抬头望便可看见满山都是绿色,那是草和树给予的生机。山里的树绝大部分是笔直高大的,热烈的阳光直射在树干上,石头路上会留下一处处阴影,那会给你足够的清凉感,请记得感谢大树,那是大树在夏天时送给爬山者的礼物。山丛里的石头路是我最好的朋友。那里行人较少,没有城市里的喧闹,我喜欢这种美,这种静谧美。走在小路上,你时不时会听见小鸟和蝉在鸣叫,那是夏季的交响乐,让人听的心旷神怡。路旁有一股清泉,它干净,清澈,可以看到泉底的小石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爱好是拍照。她总是喜欢爬到山顶,她说那是山地间最美的地方,往下看,可以看见大半个城市,是拍照的最佳景点,这个地方一直在守护着她的梦想,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名的摄影师。

我曾尝试着去寻找山林间的一潭湖水,有人跟我说那里很美,犹如人间仙境。可我却从未找到过它,也许是因为它很害羞,不想被别人看见。

山水天地之间是自然之美汇聚的地方。多去山地间走走,你会领悟到不一样的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