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声律启蒙教案(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02:23:23 作者:MJ笔神 2023年声律启蒙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声律启蒙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理性的概念,记忆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教材的文字史料与历史图片的学习与分析,学会运用史料来理解历史问题,进而解决疑惑;通过比较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理解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学会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进行历史学习。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学习难点:对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及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单元知识框架的梳理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公元前5世纪

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

发展:14世纪―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17世纪)

成熟:17世纪―18世纪

启蒙运动

过渡语:

公园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的封建时代,基督教以封建神学禁锢着人们。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4、15世纪时,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欧社会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潮接着一潮,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意大利,因而意大利率先掀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继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又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

讲授新课:

花两分钟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本课的重难点,再进入正文的学习:

首先和学生明确“启蒙”“启蒙运动”的概念:通过设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以理解这些概念,在此基础上能够回答出启蒙运动的性质及其核心。启蒙――开启智慧、光明;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性质:17c-18c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理性。

接着进入子目内容的学习:

过渡:教师设问:“为何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资产阶级又掀起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抛出问题后,首先和学生强调一个规律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学生明确这一认识后,课件展示文字史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史料,进而总结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完成第一目内容的学习。

一、探源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相关内容及相关史料,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活动,增加了欧洲的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材料二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然而当时的英国处在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下,政治、经济上均厉行专制统治,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科技: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二、启蒙运动的概况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了解其概况,教师助生梳理知识结构。

(一)指导思想:理性主义(解析理性主义与理性的区别:理性主义将理性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指导实践)

(二)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三)过程

1、兴起:英国(17世纪)

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

补充: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洛克:分权思想

设问:为何这场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回答:因为此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最发达。(联系必修一、二的知识)

2、高潮:法国

3、扩展:(1)英、法

其他国家

(2)康德(德意志)

设问:为何这场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却在法国进入高潮?

联系前面展示的文字史料不难得出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的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加之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以此自然过渡至第三目。

三、感受理性之光

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文中已有较为详细的陈述,故应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把知识框架在黑板上陈列出来,学生根据这一框架阅读相关内容大致可以归纳出来。比较难的是对启蒙思想家观点的理解,因此要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家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件展示文字史料及历史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强调让学生结合史料思考材料中体现了文中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主张,并给予学生框架,由学生完成框架里的细节填写。

框架:代表人物、主张、代表作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材料:“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1)思想主张:1)抨击天主教会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3)提倡“天赋人权”4)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2.孟德斯鸠

材料: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思想主张:1)反对君主专制2)提出“三权分立”3)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2)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

(3)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

材料: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人生而平等、自由,但受专制暴君压迫,其靠暴力进行的统治,违背人民意志,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

(1)思想主张:

1)“社会契约论”

2)“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3)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2)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4.康德

材料:“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为上,总要把人当作目的。”

――康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

(1)思想主张:

1)人应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人非工具

3)主权在民,自由也要自律

(2)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在解析完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后,为便于学生记忆各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强调他们各自思想主张的侧重内容,以红色字迹标识。

四、品味启蒙之果(启蒙运动的影响)

本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文中也有陈述,但过于文字性,比较单调,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且也不能体会到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所以在讲解时须联系相关知识,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等,通过联系讲解,学生更能理解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也更能体会启蒙思想的重大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

对欧洲

2.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1.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斗争

对世界

2.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

1.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b.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d.影响波及亚洲、美洲

4.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的提出,分别是针对()

a.罗马教皇和封建国王

b.教权主义和罗马教皇

c.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等级制度和君主立宪

板书

板书设计

一、探源启蒙运动(经济、政治、阶级、思想、科技)

二、启蒙运动的概况(指导思想、主要内容、过程)

三、感受理性之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四、品味启蒙之果(对欧洲、对世界)

声律启蒙教案篇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篇课文所叙述的事,虽然年代离学生较远,但内容并不陌生。一开课,我让学生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并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引出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二、抓准教材重难点,体会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多。在一节课中,既要对学生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内涵,确实有一定难度。我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课堂上,我紧紧扣住教材重点内容,引领学生深入地自读自悟,因此,在短短的一堂课里,学生能深深感悟启蒙老师身上那种爱国、诚实、正直和勤勉的优秀品质,感受到了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感学习,自读自悟,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如,课文写了老师的两次批评,一次是作文不切实际,不真实;另一次是写大字很不用功,结果本可得甲的,却得了丙。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对课文中老师的“两次批评”有了较深的感触。

四、仿写片段,读写结合。

学完本课,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启蒙老师,想想自己的老师做的哪件事使你难以忘怀,通过这件事感受到了什么,然后仿照课文写片段。这样的设计,有效地进行阅读迁移,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由于本课篇幅较长,我在自学时让学生自由阅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致于在讲解的过程中较仓促,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结果由于时间关系,却没能解决,学生虽然也能通过自读自悟来体会文章的重点句子。再如: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我虽然也能做到,但我没能适时地抓住学生资源,进行指导,充分引导学生谈谈更多的老师,进行拓展延伸,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落实阅读能力的训练上还有待加强,而且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我在日常教学中长期不懈的努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快速地阅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式,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想,在课堂上才会从容自如。

声律启蒙教案篇三

《启蒙运动的兴起》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

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

1、在活动开展方面。

自己做的课件虽然粗糙,但图片和视频准备得还算充分,而且由于文昌中学的学生都很优秀,所以课堂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的情绪很高昂。但我感觉活动过多,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活动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使学生热闹过了以后就迅速地进入另一活动当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可能受到我语调的影响,学生亢奋和紧张的时间一长,就会显得有点累。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教师来说,不应该只做到设计千差万别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实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进行必要的讲解也是很重要的,否则,真的是“热了课堂,冷了思维”。

2、在运用媒体方面。

思想史由于内容抽象的局限,使得学生的空间现象力相当的匮乏,因此课前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历史图片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试图让学生通过眼看、手动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来达到对启蒙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反应不错,比较能够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过于依赖课件:就是不分重点,将整堂课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造成图片、视频的机械堆积。其实这对于我的基本功的锻炼是不利的,如果一昧将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不仅使教师失去了说的机会,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感悟历史、分类知识的机会,从而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因此,这一点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尤其注意的。

3、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学生的个别演示,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我把学生分成伏尔泰组、孟德斯鸠组和卢梭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4、在教学设计方面

对启蒙思想家的分析,我尽量避免对启蒙思想内容面面俱到,而是着力对其核心思想进行透彻的分析,突显思想家应有的魅力,确实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没有突破教材,只是重现教材的一些相关知识。听完海南中学解老师的课后,我折服于这位前辈的大胆设计,她基于教材又超出教材,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同时,又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更获得了许多的情感体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听完她的课后,我感到自己真得很渺小。以后在教学设计、教材把握上一定要多下苦功夫。

另外,自己的语言过于罗嗦,情绪易于激动(按师傅左燕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热锅中的蚂蚁),问题之间的衔接做的也不是太好,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后自己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尽量改正过来。我羡慕陈俊娟老师德温和亲善,更佩服解爱群老师的大度沉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她们作为榜样,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声律启蒙教案篇四

课刚开始,多媒体出示课文的插图,然后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图文对照,感悟《月光启蒙》的美好境界。此时教师动情地描述,学生认真聆听,用心体验想象:

师:童年的往事是难忘的,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让我们随作者孙友田再一次走进这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师描述情景,语调轻缓,饱含亲情,眼里流露出令人神往的神情,随即出示多媒体画面。)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课文,进入文中描写的情境)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我体会了母亲的爱。

生:从“搂”“轻轻”“洒满月光”,我体会到了作者的童年很幸福,很美好。

生:我喜欢母亲的歌谣,从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学生轻轻得读了起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真像母亲在唱歌呢!

生:很动听,甜甜的。

生:美,真有一种三月和风吹面的感觉。

师:让老师做一回母亲读一读。(师动情地读)谁来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轻柔、甜美中还饱含深情。

师:谁能再深情地读一读?(学生深情地读)

师:你读得这样好,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我体会到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孩子,要带着他走上千万里去寻找幸福生活。

生:我体会到母亲很勤劳。

师:是的,黄河两岸勤劳的人们世世代代传唱着这些歌谣,它像滔滔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生自由读第5、6小节)

师:还想说些什么吗?

生:月光下的母亲很美。

生:是母亲甜甜的歌谣,父亲的(莲花落)使我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披着月光的母亲,真像玉石雕像。

[反思]没有牵强附会,没有生灌硬输,所产生的感受是入情入境朗读的自然流露。此时学生已经在真切的体验中达到了“文心合一”。就这样,学生轻松地体味到了母亲那甜甜的嗓音,真实地到那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中走了一回,在那飘满芳香的小院中陶醉了,在甜甜的歌谣中陶醉了。当读完课文第二部分时,学生对月光下的玉石雕像也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母亲身上带上了圣洁的光环。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再次走进教师为其铺设的语感空间。

师:(动情地幽默风趣的童谣)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童谣很有趣。

生:佛看到了那可爱的小老鼠。

生:体验到了这童谣的欢快、活泼。

师:谁读读看?(生动情读歌谣)

师:(轻轻地走到了孩子中)瞧,我现在就是月光下的母亲,你们就是月光下的孩子。

声律启蒙教案篇五

《难忘的启蒙》是人教版十二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饱含深情又富有哲理,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略读课文,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课文内容很好理解,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能理解老师的精神及对老师的情谊,我觉得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很好的仿写例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对自己启蒙老师情感也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课堂上,我在理解完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小学六年里对启蒙老师感受最深的事情,这件事表现出老师的什么品质,能表达出自己的什么情感。然后,在写作方法上加以指导:可以学习作者运用两件事或者三件事来写,中间最后用上过渡段。写完几件事以后对这些事情做简单小结。最后注意开头结尾要点题,相呼应。中间写作过程中,采用描写和叙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引用赞美老师的名言诗句等,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文采飞扬,情感充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文章《难忘的启蒙》或者《难忘的老师》。

经过练习,学生的这篇文章事例具体,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还真的能流露出真情实感。感觉收货颇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