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6 05:52:10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遵循教学计划范文的指导,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小学语文课文家的教学设计

1、出示挂图,看图回答问题。

2、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指名在图上找到它们的家,将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3、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齐读。注意读准三拼音。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要求看准音节,读准字音。

3、指名试读,教学生字。

强调读准边音、前鼻音、翘舌音和轻声。

4、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看课文后笔顺提示,书空。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安排。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加点的字口头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蓝天是白云的家。

(1)点名读。

(2)作者把蓝天比做什么?

(3)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4)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让老师感受到白云像在蓝图悠悠地散步?

树林是小鸟的家。

(1)点名读。

(2)多媒体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3)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指导朗读第一句。

(1)这句话很长,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连贯。

(2)白云、小鸟、鱼儿都有自己的家,该多幸福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

(2)小黑板出示句子。点名读。

(3)什么叫“祖国”?引导感受交流,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4)小结。

(5)齐读第二句。

3、指导朗读全文。

4、练习背诵。

(1)各自练习背诵。

(2)指名配上音乐背。

(3)全体起立,加上动作齐声背。

三、练习说话。

1、激趣。

这首诗写得多美啊!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个小诗人,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2、练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读。

2、教学偏旁:禾木旁、宝盖儿;认识新笔画弯钩。

3、集体书空。

4、教师范写生字,着重强调关键笔画。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小学语文课文家的教学设计

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陈勇军带领下,教导处协同文理科教研组长,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本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有: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及记录、教学后记、班级日志等。

一、优点:

1、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1)少部分教师做到统观全册。均有超前备课。(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4)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2、教师撰写的教学后记比前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

3、及时批改作业,对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4、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基本上能体现出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

5、单元检测能及时跟踪课本考察学生,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及时反馈、班与班之间相互比较。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备课过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教案中实用的语言欠缺,教学后记的质量不高。个别教师的书写应注意。

2、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从所有作业批语看,鼓励性语言仍有待于探索。

三、建议。

1、批改作业不要用一个大钩,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这样能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并且批阅后最好写上时间,最后所写批语要规范、清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对作业的评价最好不用分数。

2、对于作业封面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整洁、不允许涂涂划划。

3、年青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有待再加强。如:备课、上课再规范,反思真有价值等。

各位教师,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更是教师份内的本职工作。通过本次教学常规的检查,一方面找出我们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衷心地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我们教学常规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语文课文燕子教学设计

师:燕子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长途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遇到很多麻烦。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燕子专列》,这一定会让你们产生很多感慨。

2、揭题,齐读课题。

3、巩固词,交流一下生字词。

二、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交流一下,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

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

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专程送行)。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学生板演)。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导: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好,都是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这就是对“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爱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讨论交流,把有关句子画一画。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对燕子的爱。

a、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b、人们救助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以评代讲,评议要点。

a、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寻找燕子的意思。

b、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5、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列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

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总结:是啊!我们的朋友都获救了,留下来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作业:学了今天这节课,《燕子专列》中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语文课文《假如》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三册第23课《假如》,教材所处的第六单元,学习主题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从写作特点上看,《假如》一诗,短小精悍,每小节句式基本一样,每一个小节都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开头,采用渐进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感悟。

故事引入。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神笔马良》。

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生字情况。

1、大家对生字掌握的真好,下面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

2、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同学们,假如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你找到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5、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了?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

语文课文燕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燕子》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写景状物的精读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构成了课文的四个部分。所以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二者相互映衬。

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同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也比较突出:燕子的外形,主要写它最具有特征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写燕子飞行,用“斜着身子”、“掠”、“表现其矫健轻快,“一转眼”表现迅速疾疾轻轻捷,用“横掠”、“粘”突出敏捷轻盈;写憩息,作者展开联想,把它比喻成五线谱上的音符,十分贴切而又传神,从而把燕子写得栩栩如生。

另外,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加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加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到过的燕子的样子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自身的话勾勒燕子的形貌,能让学生带着情趣走进文本。)。

二、预习检查。

1.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间以段落为顺序,小组长检查读文情况,注意订正字音。

3.每组相同组号的同学或者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读正确。

4.检查下列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

带生字的词:唧唧、横掠、荡漾、倦了、几痕、五线谱、演奏。

单个的生字:唧、掠、漾、倦、痕、谱、奏。

要理解的词:俊俏、聚拢、生机、横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

顺势指导“倦”、“痕”的书写,“倦”中的卷不要多横或者撇不出头,“痕”别把病扇写成“广”字。

5.再次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中年级对生字的读音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但一些读音还达不到准确,还得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才能把音读准;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还很浮浅,不能很好地形成解词技巧,所以适当地渗透一些解词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词能力;指导检查读文的过程要扎实,才能更好地完成正确、流利地读文的课程目标。)。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思考: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抓住课文脉胳或者粘连自然段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4.质疑。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课时任务: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深读感悟。

(一)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你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从整体入手,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自学交流。

1.出示感悟题:为什么说燕子“为春光增加了许多生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画出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然后带着自身的感受读一读。

2.个人自学。

3.小组交流(组长组织,要有顺序地交流与补充,达到交流中有吸收,有提高。)。

4.全班交流(小组为主要汇报交流阵地,其它组员补充;也可以教师指名让学生交流,其它人补充。)。

预设一:

当学生谈到第一自然“我非常喜爱小燕子的外形——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点击电脑课件,通过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课文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指导写法:写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可以抓住外形几个有代表的部分来写,从写部分特征再到整体特征,能把动物的外形特征写传神。 (3)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预设二:

当学生提到第二自然段中“燕子飞来的季节——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想象扩展:细雨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当它打在人的身上有哪些感觉?请你说一说细雨的形态和触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说,师生点评。

(2)理解“赶集”、“聚拢”。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赶集时的情形,体会“赶集”、“聚拢”的意思,体会把春天的花开草木,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成为“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欢快的气氛。

(3)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从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引导得出:从部分到整体,从分到总的写法。

预设三:

当学生谈到第三自然段“燕子飞行姿态——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体会“唧唧”“一转眼”“掠”、“沾”用词的准确。

“唧唧”说明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一转眼”说明燕子飞得速度快;“掠”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的情景;“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可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

(2)指导朗读。

预设四:

当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燕子停歇——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点拨:

(1)换词品析,出示课件。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条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引导体会:“几条”、“几根”能过于真切,显不出电线的、蓝天的旷远;而“几痕”能地表现出细细的电线在空中的隐约可见,似有似无,这与落在它上面的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再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电线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与五线谱比较,这样比喻的好处;还要体会燕子与“音符”的关系,让学生说一说这样进行比喻的妙处。

(2)引导想象:“赞歌”在唱什么?感悟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提高学生感悟及朗读能力;通过理解内容,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能让学生把话说得形象、具体,便于提高写作能力。)。

二、有效练习。

课件出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按照“从部分-整体”的写法,从“小白兔、喜鹊、大柳树、冬天”中任选其一,写一作文片段。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写作,每课一个写作方法,让学生按照写作方法练习写片段,能够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拓展阅读。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qian4)。

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八下语文课文重点内容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

内容: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角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有益的启示要求: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脏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7、背影8*、台阶。

9、老王10*、信客。

内容: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情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要求: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

内容: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要求: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20*、落日的幻觉。

内容:人们常说,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就是说,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说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要求: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第五单元。

内容: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

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内容: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不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

在江南水乡之中,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在这条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心声。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这位青年的诗人,与他一道去领略那江南小巷的风景,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划出这首诗歌的节奏)。

生:忧愁哀怨。

师:同学们很有朝气,但缺乏点忧怨的感觉。我们再来一遍,希望大家在这次朗读的过程中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读出诗中忧愁忧怨的感觉。

师:好。大家这遍朗读得特别好。由此呢,我们也可归纳出一条规律:就是我们在朗读一些表达忧愁哀怨情感的诗歌时,应该语速放慢,语调低沉。事实上,在诗歌朗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语速语调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节奏与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洁,所以我们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读出那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三个丁香既是表姑娘的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读重一点,而第二个则应读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那么我们现在听一下音频的范读,看看别人去如何来处理语速语调和感情停顿这些问题的。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你正撑着伞,行走在江南的烟雨小巷之中。

生:油纸伞、篱墙、雨巷、丁香、姑娘、“我”(6个)。

生:是为了逢着一位姑娘。

师:“我”为了逢着一位姑娘,希望逢着一位姑娘,那这位姑娘是一位什么样的姑娘呢,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位姑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句子。

生:雨巷。

师:这条雨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悠长、寂寥。

师:除了悠长寂寥之外,事实上呢,这条雨巷还有几份忧愁、凄凉与朦胧之感。具体来说呢,就是雨巷这个意象又可分为两个单独的意象即雨与巷。雨,江南的雨,细雨如丝,一连多天下个不停,让人不觉有一种忧愁之感,正如古人诗中所写到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巷,江南的小巷,斑驳的青石板,颓圮的篱墙,让人不觉有一种凄凉的感受。而雨与巷的结合,使雨天的阴沉都笼罩在整个小巷之中,使整个雨巷都增添了一份朦胧的色彩。所以,雨巷这个意象既有悠长寂寥的特点,还有几份忧愁、凄凉与朦胧的色彩。所以可以说雨巷这个环境是凄凉、朦胧与忧愁的。

师:说完姑娘所处环境之外,我们来看这位姑娘。这位姑娘同我一样都撑着一把油纸伞,使我们无法看清她的模样。说起油纸伞,不知你们有没有见过?在哪见过?。

生: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中。

师:那我们来看看油纸伞到底长什么样?(给出图片)油纸伞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师:油纸伞本就有这样的特点,而它还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这就是象征主义诗歌特有的朦胧美。

生:丁香。说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

师:那丁香是什么?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何是结着愁怨的?丁香是一种花。它一般开在暮春时节,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丁香在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丁香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它往往跟忧愁结合在一起。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诗人把姑娘比喻成丁香,即把丁香的忧愁赋予姑娘。

2、从课文来看,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姑娘是愁怨的?(主问题二)。

给大家5分钟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待会派代表来发言。(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a组代表:“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用“哀怨”、“彷徨”两个形容词非常直观地表现姑娘的愁怨。

师:你们组还找到别的地方吗?

a组代表:“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师:“彳亍”是什么意思?

a组代表:走走停停的样子。

师:如果你今天很开心,那你走路的时候会走走停停吗?

a组代表:不会。

师:不会。这组同学非常不错,找到了两个地方。别组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b组代表:“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b组代表:叹息。

师:姑娘一边走,一边叹息,充满了忧郁和哀伤,是吗?

b组代表:对。

师:好,请坐。我们这两组同学找得很准确,理解也很到位。既然姑娘如此愁怨,那作者为何希望跟她而不是一个喜颜明媚的女子相逢?(主问题三)。

师说:我们再看到诗歌中的另外一个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能够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终于,姑娘出现了,她也跟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姑娘慢慢地走过来,越走越近,我感觉到她投来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当我想说句什么话的时候,她跟我擦肩而过,而且,慢慢地远离我,越走越远,消失在雨巷的尽头。只剩下我,仍然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中,继续等待,继续追寻。在这首诗歌中,我是以一个等待者,一个追寻者的姿态出现的。

关于这首诗歌的主题,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的诗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独特的政治象征。

2、小组代表发言。

3、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非常地不错。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过,他说,读任何一篇作品,都要做到知人论世,要研究作者的身平,要研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戴望舒。(出示ppt)。

4、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代表作有《雨巷》,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5、19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是狭长的,这个朦胧阴沉的意象,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坎坷而迷茫的人生道路,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ppt)。

6、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姑娘的象征意义,那么,她究竟是象征着爱情呢,还是象征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这一点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的,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这首诗歌的主旨是指对于爱情的追求呢,还是对于美好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们无从知道,都有这个可能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分析完主要的几个意象之后最后我们从形式方面来感受诗歌的艺术手法。这首诗是1928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面的,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看完这首诗之后,就给戴望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雨巷》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确实,这首诗歌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一唱三叹,迂回反复,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a、我们都知道,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音节上面必须——押韵。这一点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这首诗歌主要押一个韵,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来。没错了,ang,而且,不仅是节与节之间押韵,每一个小节的内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比如说,我们看第一小节,押ang韵的主要有哪些呢?(巷、娘);再看第二小节,(芳、愁)。其余的五个小节也是这样子。诗人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构造回荡的旋律。

b、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诗人不断地迂回往复,使一个寂寥而又哀伤的'旋律紧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c、诗歌中多次运用到了象征的手法,比如丁香用来形容姑娘,而雨巷既可以形容姑娘出现的背景,也可以指代漫长的革命探索道路,这些都体现了诗歌的象征主义手法。

单从这三点来看,这首诗歌能够给我们这样强烈的心理体验,也是必然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再次来感受这首诗的音乐美,注意要身临其境去体会作者的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这节课我们共同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感受到了它这种忧郁、哀怨的感情基调,我们还分析了这首诗歌的几个主要意象,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我们还根据姑娘这个意象探讨了诗歌的主旨,最后,我们通过对诗歌形式、语言的分析,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这首诗歌,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这些就留给大家课后自己去品味。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四下语文课文背诵内容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我们一起去植树!荒滩,沟渠,山坡,公路……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我们一起去植树!荒滩,沟渠,山坡,公路……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对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对健康、幸福。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今天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长成参天的大树。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我们一起去植树!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春日偶成》北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第三四自然段:三顾茅庐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有朝里睡着了。有等里一个时辰,诸葛亮在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落了山涧。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枪。

南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颗樟树。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富含哲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性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自读·点拨法。文章属自读篇目,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并通过点拨提示,扩展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创造性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点拨研习,理解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比较延伸,体会纪伯伦天籁自鸣散文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中的两首,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波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投影)。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教师提示: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课文节选的两首诗在翻译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很好地体现了纪伯伦极有个性的语言艺术。

请同学们边诵读边找出诗中的韵脚,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

学生朗读体会,教师以《浪之歌》为例点拨:《浪之歌》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

学生自主找出《雨之歌》的韵脚。

3.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学生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归结:

生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作者艺术地描绘了极有灵气和个性的“浪”和“雨”的形象,寄寓了深邃的生活哲理。

生2:诗人借“浪”和“雨”的物象,抒发的是博大的“爱”的情志。

生3:诗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形象地传情达意,显示了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4.学生通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疑难问题有:

教师点拨:

(1)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意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意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2)文章是经由母语作为中介的译作,“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一句在语意上比较含混,但基本不影响全篇的理解。苏玲把此处译为“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世界散文诗精选》)就相对比较明晰。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精彩交流,教师引导:

(1)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这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涨落运动就是潮汐,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而不是一次,“昼涨称潮,夜涨称汐”。科学地讲,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诗中的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2)诗中的前四节,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而且,这个女性化的形象在诗中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诗的末尾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海浪对爱情的态度,曲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爱。

(3)在《雨之歌》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诗中灵活地多方面运用了拟人手法,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相应加以拟人化,另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所以,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的语意递进伸展,引领心灵去触及那些平日里遥远的记忆、梦想。

2.请同学们延伸阅读纪伯伦的《花之歌》,试品析诗中花的形象的丰富感性内容。

3.多媒体展示影音资料,师生大声诵读全文。

五、课堂练习;品读《雨的随想》,回答问题。

六、课堂小结;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平常的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恰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验时,会发现寻常事物中有着太多的意蕴,以我手写我心,这就是作品,尽管稚嫩,却是个性自我的心灵之声。那时,生活也会因你的思考而更精彩、更充实。

七、布置作业。

1.请模仿课文的写法,构思一首关于春天的散文诗。

2.阅读叶圣陶的《诗的材料》,完成题目。

活动与探究。

1.请学生课外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如《完美》《昨天、今天和明天》《更浩瀚的海洋》《笑与泪》等,深入体会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同时大致了解散文诗的特征。

2.以下是纪伯伦散文诗《沙与沫》的节选。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句作为哲理阐发的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谈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1)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达到黎明。

(2)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3)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4)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见自己的影子。

(5)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八下语文课文重点内容

南丁格尔是英国人,18出生于意大利。她家境优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的才能,跻身上流社会,而她对此却兴致淡薄。她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开始时,英军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二。报纸披露了这些事实,国内哗然。南丁格尔主动申请担任伤员的护理工作,率领三十八名护士奔赴前线,独自开拓现代战地护理事业。对于一位女性而言,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当时英国舆论一直反对在医院,特别是在战地医院中有女护士出现。有一次,南丁格尔正在一边给伤员换药,一边安慰着他,伤员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这时,有一位少校军官进来了,把南丁格尔叫了出去,带着满脸不屑的神情对她说:

“高贵的小姐,你还是回伦敦去吧!你就是把这些伤员护理好了,他们也不能上战场了。”

“为什么?”南丁格尔不解地问。

“你想一想,一个动不动就流眼泪的人,能冲锋陷阵吗?你和你的同伴把他们娇宠坏了!”

得到护理和安慰。”

少校还想说什么,南丁格尔表情严肃地说:“对不起,少校先生,我现在没有时间和你讨论这个问题。”说完,她转过身向病房走去。

南丁格尔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要提着风灯巡视病房,一夜间巡视的路程有七公里。每当她手持风灯走过长街,身影所到,士兵们以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自己的崇高敬意,并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

在南丁格尔的努力下,病房的条件大大改善,半年的时间里,伤员的死亡率下降至百分之二。许多伤员康复后,还不忘南丁格尔,他们把南丁格尔在医院的业绩编成诗歌,印成小册子。五十年后,士兵们重逢时还在一起朗诵。与南丁格尔同时代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南丁格尔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十分感动和敬佩,写下两篇热情的通讯,分别刊载在德国的《新奥德报》和美国的《纽约论坛报》上。

南丁格尔创造的奇迹震动了全国,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的看法,护理工作从此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一时间,南丁格尔也成了英国传奇式的人物。她战后回国,被尊为民族英雄。但是她谦恭礼让,自束很严,婉拒了官方为她提供的物质待遇和一切招待盛会,立即投入到创立护士学校的紧张工作中。1860年,她用各界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一笔巨款创建了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校。在此之前,护理工作被视为下*的职业。护士是由一些粗陋的老龄女人担任,她们不懂专业护理知识,缺乏爱心,愚昧、肮脏、粗野,没有规章制度,连最基本的“刷洗工”工作也不尽职,那时的病房墙壁与地板上沾满血迹与污渍,病房内臭气难闻。针对这种情况,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在课程设置、学员挑选、实习及成绩评审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制度。

在三十年间,学校培养了一千多名学员,优秀的毕业生均被欧、美、亚洲各国医院聘请去开办护士学校。南丁格尔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的伟大事业,这对整个人类是一项空前的贡献。随着受过训练的护士大量增加,护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世界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1857年以后,南丁格尔身体就一直不好,但她每天工作的时间经常超过二十个小时。由于操劳过度,19她双目失明。但她仍然念念不忘护理专业,还在不断地接见来访者,宣传她的思想和主张。19,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遵照她的遗嘱,英国未举行国葬。但是世人为了缅怀这位现代护理事业的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把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并设立南丁格尔奖,奖励那些在护理工作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小学语文课文《花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去动物世界和微生物界游览了一番。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花的世界看看。)。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划出生字、词。

2、几生读,评议,随机指导生字的朗读。

3、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初步释疑。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看课件认花。

四、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重点讲解)。

课件随机显示不同的句式,讲评。

五、感情朗读第一段,师生合作朗读本段。

六、填空,了解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睡莲。

万寿菊烟草花。

午时花夜来香。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七、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小学语文课文《花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质疑,初读课文。

(一)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阅读交流,整体感知。

(一)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师生相互评价。(重点纠正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

(二)交流阅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开课时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一)引导学习第一段。

(二)品读写九种不同花开的句子,交流读后的发现和感受,体会表达方法。

1.齐读写九种花开的句子,边读边想:在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在读中发现表达的特点。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书中的发现。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4.师生合作交流,想象品味九种花开的不同说法,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说法。

(在想象理解、鉴赏评价、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花开的美,课文表达的具体、形象,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6.迁移方法,学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合作读文。

(2)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好词语)。

7.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四、感悟“留心观察”,了解观察方法。

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指导书写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五个生字,重点指导“醒”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积累语言。

出示一天之内,各种花开放的“时间表”,学生根据“时间表”的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合作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介绍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

4.指导朗读,在读中引导体会设问句写法的好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抓住“刚刚””“大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回顾全文,学会观察。

(一)理清文章顺序,指导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简要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回顾全文,体会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

(三)指导学习书写“播、湿、娇、嫩、强、适、昆、修、致”9个生字。

(四)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钟”。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组歌》教学设计4》。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朗读感知。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仿写美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仿写美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孔,孔子的孔,大家叫我也老师就可以了。(提前下发一张纸)请每个同学在右上角也写上你的名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课。

1、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而诗歌的语言是特殊的语码,不仅讲究格律,充满意象(诗中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且具有联想的功能](2’)。

二、导学达标: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想象一下,我们同学正漫步在碧海蓝天的松软沙滩上,看到波浪一层一层的涌过来,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似乎还可以闻到海水淡淡的咸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请把它们写在你的纸上。给大家两分钟时间。(6’)。

2、请同学来读一读(分享一下)(2’)。

师总结:(鼓励)但是诗人纪伯伦是怎样想的呢?打开书第10课。

板书:题目,是节选,共有五首。

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补充:他活了多大年纪(48岁),英年早逝,但生命的长度并不影响生命的宽度,虽然他12岁就被迫离开了祖国,但这使他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的炽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伏案写作,这也使得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成为将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2’)。

4、展示学习目标。找学生朗读(1’)。

5、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音,展示,抄在纸上一遍。(2’)。

6、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你要突出的部分)(10’)带着问题“意象是什么?”

重点朗读〈雨〉第五段:押韵,对仗,突出了诗的特点。

7、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的手法?

8、诗人透过文字的表象,实际上借浪和雨的形象表达的是对谁的热爱与奉献?

9、讲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怀。

举例:多媒体,小组讨论发言请同学来举例,还有那些“借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的句子。

三、达测:以“--------之歌”仿写一篇美文,展示图片。

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景每一物都有它独到的美。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供我们同学参考,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亭亭玉立的荷花,朴实无华的玉米,积极向日的葵花,屹立千万年而今却不断哭泣的冰川。”

给同学五分钟时间写作,运用拟人化手法,借物抒情。收集上交作品,朗读,品评。

四、布置作业:未完成作文的作为作业。

板书中学语文在线。

纪伯伦(1883--1931)48岁。

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是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小学语文课文《白鹅》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白鹅》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一)了解写作配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心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咀嚼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并且全诗总共才18字,没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患上多,语言也颇有特色,生动幽默,并且富有童趣,值患上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者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配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许多人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落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傲岸、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个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傲岸: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傲物,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很是自高自大的样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