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5 13:56:43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并且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精彩的总结作品。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

3、android系统数据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4、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仿真与补偿网络设计研究。

5、delta并联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研究。

6、gis环境下的动态交通最优路径算法研究。

7、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应用研究。

8、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误差及精度研究。

9、led车灯功能控制研究。

10、lng接收站安全系统的设计。

11、plc工控系统设计及其在自来水控制中的应用。

12、plc及变频器控制的多电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研究。

13、rs232/profibus-dp从站接口设计与实现。

14、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解算算法的研究。

16、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磁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变频器用高性能开关电源的设计。

18、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采集电路和底层驱动程序开发。

19、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20、布袋式脉冲除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步进电机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22、超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

23、超长航时无人机持久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24、城市自来水厂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程序化交易算法模型的研究。

26、船用起重机和波浪补偿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27、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充电均衡技术的研究。

28、大型飞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9、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30、单相光伏离网逆变器研究。

31、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研究。

32、低功耗嵌入式实时人脸识别系统。

33、地面移动机器人安全路径规划研究。

34、地源热泵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35、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6、电除尘电气控制设计与实施。

3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

38、电梯制造企业中供应链合理库存问题研究。

39、电子鼻/舌系统设计及气-味信息融合技术应用。

40、电子鼻与电子舌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41、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策略和soc估计方法研究。

42、动力锂电池组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3、对舰船设备冲击振动试验的分析。

44、多功能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5、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46、多通道脑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及开发。

47、房地产市场的多方博弈分析。

48、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49、粉尘浓度测量技术研究。

50、风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研究。

51、风力发电机整机性能评估与载荷计算的研究。

52、风力发电机组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3、改进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在电力系统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54、高动态下gps矢量接收机跟踪算法与实现研究。

55、高精度温箱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在中学德育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德育方法和手段单一。在评价学生的德育成绩上,没有采用新课改要求的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用考试分数来衡量,这是非常不合理和荒谬的。古板的德育方法和评价方式,忽视了初中生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逆反,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初中班主任不应限制自身的教育方法,多跟学生沟通,多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如果频繁地组织活动,使活动流于形式,失去它本该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好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1.充分利用新课改提供的机遇,更新德育内容。

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因此,初中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好新课改创造的条件,改变原有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初中班主任应更新德育观念,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清洁工服务站,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体验清洁工的脏和累,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乱丢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做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等。

2.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

新课改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要求班主任教师必须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强调的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对应的教学手段。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针对初中生的思想实际,避免形式化、简单化的教育。将理论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等进行结合,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德育方法和手段,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3.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

初中班主任要认识到新课改的大背景,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时代的网络手段,借助网络的力量,创新和发展德育,探索德育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网络与其他德育资源间的关系,构建网络互动平台,使班主任与学生实现网上、网下都能互动,构建网络平台的德育体制。学校要加强德育网络建设,准确把握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全面积极地引导学生吸收正能量,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

4.班主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初中班主任自身的素质要跟上新课改的要求,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与德育相关的教育理论、心理理论、社会学等知识。最后,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学生面前,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提要求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班主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开拓德育精神,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新课改的教学大背景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有之前传统教学留下的问题,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好信息时代的手段,多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

3、网络教育环境下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4、核心素养视角下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以“探究苏打饼干”为例。

6、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7、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

8、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研究。

9、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0、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浅析信息技术使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12、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3、“发现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4、基于stem教育视野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以“探究v_c泡腾片”为例。

15、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6、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17、绿色化学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分析。

18、如何在新课改下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19、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20、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

21、初中化学青年教师常态课教学课例研究--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22、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4、调整教学内容重组教学顺序--以初中化学为例。

25、“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一氧化碳”一单元为例。

26、“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7、新形势下app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8、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几点尝试。

29、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究。

30、导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资源整合中的应用。

31、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34、思维地图在优化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为例。

35、初中化学教学线上教学新探索。

36、创新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37、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38、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的教学逻辑--基于-的文献分析。

39、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40、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41、核心素养在“望闻问切”中落地--以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实验专题教学为例。

42、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4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44、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45、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46、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47、渗透科学素养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48、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9、新课改背景下用建构主义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50、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融入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施。

2、五年制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

3、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的思考。

4、石油化工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5、基于“双创”与企业培训需求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6、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融入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施。

7、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探讨。

8、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9、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四年制应用型本科发展初探——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1、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1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15、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

16、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7、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18、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关联性及实效性分析--以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为例。

19、关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的一点尝试。

20、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21、煤化工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22、绿色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研究。

2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26、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简介。

28、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29、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30、加强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

31、试析“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32、“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33、项目化教学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探索。

34、浅议《化工仿真实训》课程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35、现代煤化工技术应用及发展综述。

37、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38、新常态经济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践。

39、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与实践。

40、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4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探索与实践。

42、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重庆的就业前景。

43、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分析报告。

44、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体会。

45、开放型实验室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探索。

47、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

48、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0、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

3、__省工程车辆底盘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4、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5、应用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6、激光焊接技术在工程车辆生产中的作用。

7、浅谈企业内工程车辆的检修与维护保养管理。

8、工程车辆电液制动系统的试验研究。

9、提升车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

10、材料屈服极限对工程车辆驾驶室翻车保护结构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影响。

11、车辆动态测量技术在公路机电工程领域的应用。

12、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端工程车辆照明系统设计与研究。

13、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车辆编组方案研究。

14、工程车辆全动力制动系统充液系统研究。

15、cad课程在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6、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7、浅谈工程车辆空调的设计与选型。

18、浅析推动叉车配套件发展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19、主动防倾翻技术及其在工程车辆上的应用展望。

20、应对金融危机的需求——导向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实验改革。

21、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工程车辆载荷样本长度计算方法。

22、工程车辆减震系统的关键技术探讨。

23、基于车辆人机工程学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24、基于模糊pid的工程车辆远程控制系统。

25、工程车辆自动变速实车试验研究。

26、工程车辆全液压制动系统充液系统的研究应用。

27、工程车辆减震系统的研究进展。

28、工程车辆空调使用与维护。

29、来自大洋彼岸的“大鼻子”——肯沃驰t800、c500工程车辆底盘简介。

30、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31、工程车辆传动系载荷谱编制方法。

32、港区车辆坡度跟驰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分析。

33、沃尔沃fm_:一款为工作而设计的车辆——沃尔沃fm_工程车辆底盘简介。

34、车辆工程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35、油汽悬架工程车辆的侧翻稳定性研究。

36、超高车辆——桥梁上部结构撞击力的工程计算方法。

37、工程车辆全液压转向系统管路特性分析。

38、牙齿反求造型及托槽设计。

39、4110发动机气缸盖的设计。

40、变速器操纵系统设。

41、车辆轮胎清洗泥水分离设备的设计。

42、车辆油液减振器的设计。

43、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设计。

44、干式空气滤清器的设计。

45、激振器用液压缸设计。

46、轿车盘式制动器设计及性能计算。

47、轿车制动系统设计与计算。

48、节能减速器设计。

49、平盘式无级变速器传动装置设计。

50、汽车表情仪的设计与开发。

51、汽车防尘罩冲孔模设计研究。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理的实施实践教学,既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又要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材、仿真的企业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等软件做支撑。这样的实训条件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一般的院校很难承受。即使有这实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很低,维护成本比较高。近年来,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实训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训或实习的场地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缺乏。另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教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并且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都将影响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物流企业的认识实习、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习、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地,又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更缺少配套的实训实习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使得物流认知实习和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训环节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都不能正常的开展。毕业顶岗实习大多数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独自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安排,又没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很不乐观。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真正是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精通,更不谈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了;企业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2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控制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不能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很多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出台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毕业不能就业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1、积极建设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建设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战性操作提供专业平台,这样既检验学校办学效果,又检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是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提高;专业必修模块侧重学生岗位核心能力需要;订单模块侧重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需要;选修模块侧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侧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鼓励专职教师寻找机会,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岗位操作等工作,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其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了解的更为直观具体,而且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再次,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而且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适用于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和指标评价等环节,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类不同的群体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是关键,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步骤、组织管理体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学科竞赛、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的实践教学项目都要制定明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的进行。

总之,物流实践教学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寻求更加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实践教学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的物流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教学实践类论文读后感

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关系营销。

企业内部营销:变革管理与战略执行。

整合营销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定制营销。

直复营销。

网络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策划与设计。

搜索引擎营销的原理与发展趋势。

网上市场调研方法与应用。

在线顾客关系营销研究。

网络营销成本分析。

网络营销的信用建设。

信息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博客营销。

企业口碑营销管理的优化。

医院服务营销模式分析。

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演化与兼容。

网络营销环境下的竞争与合作。

网络条件下的顾客忠诚。

互联网营销的价格策略研究。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

浅析绿色营销发展战略中的政府主导功能。

网络营销中的信用问题研究。

网络广告竞价中的在线拍卖与竞争战略。

试论网络整合营销策略。

试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

关于柔性营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电子商务中诚信原则的保护问题。

高科技企业新产品开发模式探究。

建立品牌领导地位的战略研究。

品牌资产建立中的整合营销传播。

窜货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大规模定制营销。

个性化营销。

“一对一”营销。

营销组织再造。

创造顾客价值。

学习理论及其在营销中的应用。

顾客数据隐私保护。

价格调整与品牌形象。

试论网络分销渠道对传统分销渠道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网络营销渠道。

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信息管理。

网络营销服务产品及其销售渠道策略研究。

网上商店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研究。

网上拍卖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研究。

web2.0时代的广告传播模式。

email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网络顾客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搜索引擎营销的原理与发展趋势。

网上市场调研方法与应用。

舞蹈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现代舞剧作品《妮娜物语》是日本舞蹈界近年来的优秀作品,舞团探寻了舞者的肢体应当是什么样貌的,他们的肢体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并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了紧张与美感的舞台。本文经过对作品《妮娜物语》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期望把创作及探寻的方向回归舞蹈的本源,即身体,艺术的价值,即个性。

关键词:舞蹈本源;肢体;舞台美术;编舞手法;

《妮娜物语》是日本无设限舞团创作的现代舞作品,由金森穣导演编舞,它由独舞《天鹅的梦》(15分钟)及现代芭蕾《妮娜物语》(60分钟)两部作品构成,是一部集强大肢体、精妙音乐和炫酷视觉于一体的震撼之作。作品展现出艺术家超越国界的世界性格局与视野,带领我们感受到艺术的一种新境界,生命就是不断的探索,并从中激发出一种能量,使身体产生一种力量与美的感觉。此外,它将人的肢体语言传导出来,对人性进行拷问,将人类精神中的黑暗面进行外化,人物会变成物体,以此来拷问人性。当这些舞者们理解自我的物化之后,他们就会变成骄傲的祭品。本文以编舞家角度为切入点,围绕舞者肢体背后、舞台场景呈现以及编舞手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侧重探索编舞家在人的肢体语言的设定,打破传统舞台美术设计以及舞蹈动作设计,探讨舞者身体的各种可能性。

一、打破传统的舞蹈肢体技巧。

人陶冶就是致力探索一种颠覆性的身体运动技术并在国际舞蹈界享有盛誉。舞者在训练中不断开发与挑战肢体的潜能与极限,突破身体局限与思维的预期。着重对舞蹈本体的研究,是对身体运动的再造,专注身体形式的探索和挖掘。所以仅有创造出独具特征的舞蹈运动语汇,才能成为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身体舞团。这也应当是舞蹈创作者最迫切的自觉行动。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舞美设计。

善于造势与滥用包装造成“舞不够景来凑”且舞台美术的设计都趋向于大制作、超豪华有时舞美的制作预算占了一大半总费用也造成剧目无法演出因为成本太高。也所以显得作品资料苍白主体创作贫乏舞台美术则奢华。有些舞美制作确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可是由于作品的平淡无味不但未能起到提高艺术质量的进取作用反而更凸显滥用包装的负面效应。

三、富有严谨与创造力的编舞手法。

就是,资深剧场观众的话来说,我们通常不会“踩雷”.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发达,毕竟严谨和创造力才是活力和提高之源。

无二,有出息的艺术家就应当这样“挤兑”自我。

四、结语。

《妮娜物语》这部剧,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但在今日来看依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时也透过这部剧反观我们的创作态度和理念。如果作为一名创作者没有独具思想深度的创作理念,肯定不能产生特立独行的作品和精巧的设计;如果一名舞者没有对高水准的舞蹈素质和精神诉求,也就不可能构成艺术震撼人心的效应;如果一个团队不具备形而上的追求和引领,那么艺术灵魂就不会那么庄严肃穆、洁净无暇。所以要记住在创作上核心价值不是在舞蹈的风格上,也不在舞蹈动作体系上,而是在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上。才华和灵气是信念造就的,心灵与精神的升华才能酿出纯真的艺术,我想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的可能是更高精神层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资华筠论文集《探索规律·追求独创》[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杨美琦。第三代现代舞艺术节的崛起[j].舞蹈杂志,2018,440(7).

音乐教学

3、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

4、浅议音乐治疗。

5、论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诊。

6、探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

7、浅探“轻声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8、浅谈声乐学习中的正确发声方法。

9、简析傣族舞蹈的审美。

10、浅论歌曲演唱二度创作。

11、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12、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13、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4、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15、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现。

16、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17、时代的音乐审美差异对和声运用的影响。

18、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论音乐对服刑人员的教化作用。

21、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2、论音乐教育协同理论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23、论音乐教育中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24、古希腊音乐中的古今之争:普鲁塔克《论音乐》研究。

25、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研究与反思。

26、马勒《大地之歌》和声研究。

27、论音乐欣赏教学中对立统一理论的体现和运用。

28、论音乐剧《蝶》的艺术特色与美学追求。

29、论音乐接受心理。

30、古典主义时期声乐艺术反映出的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研究。

31、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

32、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

33、创造的创造。

34、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35、论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

36、论音乐教育网站的功能与意义。

37、论音乐选秀节目中的音乐。

38、上海音乐学院女声合唱团案例研究。

39、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40、论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41、论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42、论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能。

43、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4、论音乐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45、论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46、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

47、论音乐听觉在声乐钢琴伴奏中的作用。

48、论音乐题材纪录片的主题。

50、论音乐艺术的功能。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符合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作者结合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与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开发适应本校学生需要和当地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以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使课程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具有岗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能够输送到行业企业上岗就业的中级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要培养这些职业能力,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有赖于适用于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我以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谈谈对开发《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物业管理行业就业岗位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屋住”,而是要住着舒适、住着方便、住着安全。但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刚起步,物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实用型的物业经营管理队伍。房地产不但开发规模增大,智能化、生态化、人文社区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配套服务项目增多、主题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对物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物业管理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学、建设管理、工程设备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所以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我校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是国家级重点专业,在这多年的专业教育探索研究及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中,确定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第一任职岗位为在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市场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在20xx年年初由我校负责牵头完成的广东省物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编写工作中,我们联系了多间校企合作的物业企业,经过调研论证,大致归纳了物业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物业前台接待员、文员、物业招商助理、房地销售员、房地产经纪等。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基础知识,如熟悉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及其各环节的有关业务等。

二、《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部分学校在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时认为其发展趋势已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后期的服务性行业。所以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围绕“管理、服务、经营”的特点展开,摒弃了一些与物业管理关系不大的房地产前期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而事实上,经过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了。特别是现时很多物业管理都实行前期介入及参与后期物业的营销、经营管理,这就对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提出了必须具备相关房地产知识的要求。例如在参与房地产项目前期介入阶段,要识读房屋户型图,掌握房屋各种户型间隔、朝向、风格、装修、层高等基本知识。在日常物业管理中有可能涉及房屋租赁、买卖等交易,那么掌握适当的房地产中介业务知识和房屋交易流程就更有必要了。

物业管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开发公司的前期介入、房屋销售租赁、物业经营活动等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相关岗位的迁移能力也是必需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这门入门课程,包括房地产专业教育、岗位设置介绍、房屋基本要素学习、房屋开发基础知识,其正是为打破学科界限、融合房地产知识这一特色而开设的。

三、目前选用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难度偏高。

2.教材内容的设置对物业专业学生的岗位适用性有偏差。

学生在以后的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可能会运用的知识除了本专业相关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房地产知识,如学会读懂房屋的平、立、剖面图纸、了解房地产的种类,知道房屋面积测算的分类、方法,还有诸如房屋产权的分类及产权登记流程,等等。但现有教材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房屋建设规划与勘查设计、房地产开发建设施工管理等内容。学生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时,理论与实践有偏差。"。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模式化。

传统的理论课程采用的课堂考核评价体系,考试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重在教室考试。在课程考核上,一般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而且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如讲到房地产项目资金筹措,考核学生掌握哪些开发资金来源、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步骤及审查内容等,学生往往就通过背诵记忆等方式来学习。这种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同时,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充分突出物业管理专业中涉及的房地产知识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四、对改革《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很明显,完全采用现行的一些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教材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不能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探索与开发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我在物业管理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开发校本教材应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为前提,在新的教材中不断淘汰不适用的内容,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内容。

1.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教材内容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

从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来看,教材没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没有考虑中职学生的需求及长处。结果所编教材面面俱到且理论性过强,导致学生学不会也不愿学。针对这种情况,以及我校专业特点,我们首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重新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从我校目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体系学习来看,《房地产基础知识》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循序性发展。作为物业专业学生学习房地产知识的入门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时应考虑选择难度较低、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模块。如教材开篇内容可先做专业教育,以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介绍。在讲到商品房介绍时,可结合目前最主流、最受认可的一些热门户型设计给学生讲解房屋的户型结构、朝向、层高、装修、建筑风格、物业类型等基础模块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产生兴趣继而上升到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2.《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选择更贴合专业学习特点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容。

《房地产基础知识》作为入门课程,本应教授房地产专业中有关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把握“以够用为主,以胜任为主”的原则,在编写教材中紧紧围绕学生在以后物业管理工作岗位上需要或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来看,职业岗位群定位在物业管理及相关房地产企业操作层的第一线岗位,涉及如前期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前台接待、文员、物业招商管理员、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经纪等岗位。所以在校本教材内容编写上应选择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如商品房介绍,小区(写字楼、商场、工业厂房)楼宇配套设施介绍,建筑物用地性质、如何取得土地,开发建房的资金来源取得等内容。至于应用较少的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房地产建设规划、勘查设计;房屋开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则可放至拓展性学习模块上,让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既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又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3.教材课程内容结构安排应从学生实际生活感受为切入点,再由浅入深地扩展到房地产市场专业知识层面。

以往的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一般都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概况现状等入手,然后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房屋过程为流程导向编排教程内容。但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集中在浅显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内容上。所以在编写这门教材上,我认为不妨把传统的学习内容顺序反过来,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职位岗位介绍、涉及相关的房地产专业知识入手,然后从房地产开发的成品——商品房的基本介绍,再到楼宇公建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取得、房地产开发资金筹集、开发企业介绍等环节,把房屋开发建设的过程从结果出发,再逐级往前推来安排教程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应大胆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不适合的现状,加入学生乐学、喜学的内容,使专业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4.采用模块化的考核方式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

编写校本教材,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且要解决“考什么”、“怎么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律来看,不难发现,学习内容的难度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又会影响学习结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有些知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易理解,学习难度较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必然出现大批的不及格。所以,我认为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这门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采用模块化考试,即在部分难度较大、内容较多的主干专业课中,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模块,按模块分别进行考试,各模块成绩的累加就是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楼宇公建配套设施介绍这内容上,可分成几个学习模块:住宅小区主要配套设施建设—写字楼配套—商场物业配套—工业厂房配套—特殊物业的配套建设。根据不同的物业类型,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模块考核。模块化考试既能评价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结果,又能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能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能给学生一个调整自身学习状况的机会,扭转以往课程考试“一锤定音”的现象,让学生循序渐进,较好地解决专业基础课难学的问题。

总之,《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应以任务化、活动化为表现形式,贯彻“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在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点的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刻意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考虑中职学生的现状的基础上,力争使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的作用。只有构建密切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专业特点的特色鲜明的《房地产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才能真正成为为专业服务的专业平台课。

音乐教学

3、浅谈音乐表演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评《音乐表演艺术论稿》。

4、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角度分析《二泉映月》的演奏版本。

5、音乐表演与服装设计——评《演艺服装设计》。

6、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复合型钢琴教育模式释论。

7、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校内外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8、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促进。

9、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

10、音乐表演中的音乐表现力及其提升途径。

11、小班音乐表演区材料投放案例探析。

12、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研究讨论。

13、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以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为例。

14、歌唱心理与音乐表演探究——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

15、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

16、新中国初期音乐表演艺术滥觞——“中西融合”观念下“”独唱独奏概观。

17、地方高校卓越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8、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

19、音乐表演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今年梅花开》三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20、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1、音乐表演专业雷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2、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23、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阐释。

24、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探究。

25、关于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6、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7、创新型音乐表演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研究。

28、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9、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声乐课程和钢琴伴奏合作型课程教学研究。

30、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31、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2、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33、音乐表演专业“演、学、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4、谈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35、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36、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37、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

38、艺术类五年制高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40、当代电子媒介传播下的大众娱乐音乐表演初探。

41、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43、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初探。

44、综合类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45、浅析音乐表演心理在爵士鼓演奏中的启示作用。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3、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4、天津科技大学。

5、大学学科成长能力系统构建及其路径。

6、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

7、深圳大学城:“大家庭关系”隐喻的分析视角。

8、论大学制度的外部变量。

9、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

10、美国院校研究之借鉴与院校研究的中国化。

11、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12、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伦理失范的剖析与对策。

13、宽与活: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14、中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回顾与前瞻。

15、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6、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17、崇尚学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内在之魂。

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

19、高校博物馆在大学创新教育中的功能。

20、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人才培养。

21、苏区德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2、教育研究中对定量研究的若干误解。

23、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论析。

24、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25、从编外讲师到终身教授:德国大学学术职业的独特路径。

26、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27、家庭背景与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关系。

28、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29、院校研究在欧洲的发展特征。

30、21世纪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库。

31、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

33、中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34、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

35、大学组织变革的困境与出路。

36、我国弱势高校的应对战略选择。

37、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

3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说明文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网络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医巫闾山剪纸融入校本教材充盈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22、新疆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研究。

23、民间美术元素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

24、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剪纸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25、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中国画教学探究。

26、鄂伦春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中桦树皮在漆艺中的应用。

27、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28、儿童美术教学名师徐家林研究。

29、城市景观艺术中的超级平面美术研究。

30、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研究。

31、水彩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应用。

32、贵州民间美术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

33、邓白工艺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34、当代浙派花鸟画研究。

35、会通履远-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绘画的初探。

36、用画笔替你的无声世界发言。

37、论原始美术和儿童美术的共性特点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影响。

38、马来西亚多媒体美术设计教育探讨。

39、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品数字展示及设计实验。

40、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

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

57、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

58、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

59、克里姆特绘画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

60、试论儿童美术的视觉表现特征。

61、材料在校外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62、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借鉴研究。

63、广西民族美术资源在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64、中国民间泥塑运用到高中美术课程资源之方法研究。

65、蒙古族传统用具工艺美术属性转化的研究。

66、中国现当代油画对民间美术语言的借鉴运用。

67、浅论线造型在美术专业训练中的运用。

68、徽州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开发研究。

69、试论美术类期刊的装帧设计。

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

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

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

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

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

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

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

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

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

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

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

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

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

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

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

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

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

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

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

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

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

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

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

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

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

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

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

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

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

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

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

41、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

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

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

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

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

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

51、好莱坞科幻叙事与艺术审美范畴。

52、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意蕴的解读。

53、以哲学家为视角:论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征。

54、中国古代艺术体制的主要特征。

55、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56、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

57、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58、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

59、盖瑞·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导读。

60、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

1、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在拼布装饰画中的设计与呈现——以拼布装饰《晋国霸业》为例。

2、熊勇装饰画作品。

3、黑白装饰画创作的审美体现。

4、将甲骨文引入幼师装饰画教学的探索。

5、版画装饰画的艺术微探。

6、现代综合装饰画《8364》。

7、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

8、传统水墨精神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9、当代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影响和应用。

10、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培养——以动物装饰画教学为例。

11、装饰画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

12、五彩彰施,水墨积微——张仃的彩墨装饰画。

13、皮影艺术融入高校装饰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4、论晚期中世纪室内装饰画表现要素的嬗变。

15、谈装饰画设计教学新理念。

16、沥粉装饰画的形式语言研究。

17、当代装饰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18、浅析装饰画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9、《运用俄罗斯传统梅津装饰画的元素做牛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20、《无题》装饰画系列。

21、浅析自然元素在装饰画中的运用。

22、李秋焘【装饰画作品】。

23、浅谈晋中寺庙木雕装饰画的风格特点。

24、装饰画的审美与表现手法的研究。

25、丙烯立体纺织品装饰画《宇宙下的星空》。

26、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7、浅析衍纸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8、中国古建彩画图案的装饰画(西番莲纹饰)。

29、浅析装饰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多功能立体化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及创新实践研究。

31、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

32、植物腊叶标本手工艺装饰画的研究与开发。

33、装饰画创作材料的拓展性研究。

34、浅析傣族元素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表现运用。

35、黑白装饰画花卉作品欣赏。

36、线描装饰画教学——名画再创作。

37、《包饺子》装饰画。

38、装饰画风格教学研究。

39、榆木装饰画《静》。

40、室内设计风格与装饰画选择研究。

41、试论黑白装饰画创作的传承与发展。

42、黑白风景装饰画创作方法初探。

43、拼布艺术在装饰画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44、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

45、彩陶纹饰分析及其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46、装饰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47、装饰画的色彩解读。

48、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9、基于画芯图像和画框图像的装饰画图像的融合算法。

50、巧用废鸡毛做出装饰画。

舞蹈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现代舞剧作品《妮娜物语》是日本舞蹈界近年来的优秀作品,舞团探寻了舞者的肢体应当是什么样貌的,他们的肢体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并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了紧张与美感的舞台。本文经过对作品《妮娜物语》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期望把创作及探寻的方向回归舞蹈的本源,即身体,艺术的价值,即个性。

关键词:舞蹈本源;肢体;舞台美术;编舞手法;

《妮娜物语》是日本无设限舞团创作的现代舞作品,由金森穣导演编舞,它由独舞《天鹅的梦》(15分钟)及现代芭蕾《妮娜物语》(60分钟)两部作品构成,是一部集强大肢体、精妙音乐和炫酷视觉于一体的震撼之作。作品展现出艺术家超越国界的世界性格局与视野,带领我们感受到艺术的一种新境界,生命就是不断的探索,并从中激发出一种能量,使身体产生一种力量与美的感觉。此外,它将人的肢体语言传导出来,对人性进行拷问,将人类精神中的黑暗面进行外化,人物会变成物体,以此来拷问人性。当这些舞者们理解自我的物化之后,他们就会变成骄傲的祭品。本文以编舞家角度为切入点,围绕舞者肢体背后、舞台场景呈现以及编舞手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侧重探索编舞家在人的肢体语言的设定,打破传统舞台美术设计以及舞蹈动作设计,探讨舞者身体的各种可能性。

一、打破传统的舞蹈肢体技巧。

人陶冶就是致力探索一种颠覆性的身体运动技术并在国际舞蹈界享有盛誉。舞者在训练中不断开发与挑战肢体的潜能与极限,突破身体局限与思维的预期。着重对舞蹈本体的研究,是对身体运动的再造,专注身体形式的探索和挖掘。所以仅有创造出独具特征的舞蹈运动语汇,才能成为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身体舞团。这也应当是舞蹈创作者最迫切的自觉行动。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舞美设计。

善于造势与滥用包装造成“舞不够景来凑”且舞台美术的设计都趋向于大制作、超豪华有时舞美的制作预算占了一大半总费用也造成剧目无法演出因为成本太高。也所以显得作品资料苍白主体创作贫乏舞台美术则奢华。有些舞美制作确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可是由于作品的平淡无味不但未能起到提高艺术质量的进取作用反而更凸显滥用包装的负面效应。

三、富有严谨与创造力的编舞手法。

就是,资深剧场观众的话来说,我们通常不会“踩雷”.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发达,毕竟严谨和创造力才是活力和提高之源。

无二,有出息的艺术家就应当这样“挤兑”自我。

四、结语。

《妮娜物语》这部剧,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但在今日来看依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时也透过这部剧反观我们的创作态度和理念。如果作为一名创作者没有独具思想深度的创作理念,肯定不能产生特立独行的作品和精巧的设计;如果一名舞者没有对高水准的舞蹈素质和精神诉求,也就不可能构成艺术震撼人心的效应;如果一个团队不具备形而上的追求和引领,那么艺术灵魂就不会那么庄严肃穆、洁净无暇。所以要记住在创作上核心价值不是在舞蹈的风格上,也不在舞蹈动作体系上,而是在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上。才华和灵气是信念造就的,心灵与精神的升华才能酿出纯真的艺术,我想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的可能是更高精神层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资华筠论文集《探索规律·追求独创》[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杨美琦。第三代现代舞艺术节的崛起[j].舞蹈杂志,2018,44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教学

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4、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6、互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8、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10、小学音乐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

11、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12、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

13、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14、小乐器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15、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

17、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8、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9、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个案研究。

20、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1、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22、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24、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5、信息技术让小学音乐教学充满魅力。

26、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究。

27、用器乐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旋律。

28、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教学。

30、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2、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

33、浅谈电化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34、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5、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6、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9、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0、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41、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

4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4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45、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46、多元化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47、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

48、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49、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50、浅析互联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

创新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

2.创新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以创新企业文化为例(可以选其他)。

3.刍议我国传统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4.刍谈我国传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5.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6.培养造就创新型大学生的途径选择。

7.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

8.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障碍与对策。

9.管理创新在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10.11.撰写一份创业方案自拟题目。

要求:

1、最后一次上课带来;

2、字数要求2000以上,a4纸打印。

3、其他要求:文章内容及字号要求:

(1)文章包括论文题目、作者、文章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

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8、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2、艺术院校国防教育特色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3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精神气象。

32、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3、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及其对策--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34、大学生艺术类慕课课程学习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35、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

36、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37、艺术院校团体辅导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3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39、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0、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

41、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评价研究。

42、浅谈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43、让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44、谈谈《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45、浅析初中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6、人文素质的美育诠释--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内涵研究。

47、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48、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

49、幼儿园多媒体美术教学实例探析。

50、以西方现代设计史为例探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以“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为背景,基于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本文拟从高校课堂这一场域对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进行分析,明确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要素与功能;通过对领导力要素的梳理,指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已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和实践方向。

二、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要素与功能分析。

1.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

有效学校研究的出现,教学领导力成为校长领域关注的热点,经历了兴起、削弱和再度回潮三个时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认识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从专业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教育领导力,而且教学领导力是教育领导力中学校领导力的核心。从学科领域来看,教学领导力的上位概念是领导力,是教育管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交叉领域。目前教学领导力的认识仅限于学校领导力的层面。理解教学领导力内涵,应清楚不同场域下的教学领导力层次。在高等院校场域下,教学领导力层次如图2所示。因此,大学场域下教学领导力更应从院系主任和教师这样的主体来探讨,这和中小学侧重校长教学领导力有着场域的差异性。从实施主体与场域看,教学领导力呈现层次多元化,内涵个性化和复杂化。其中,影响广泛的是美国学者菲利普·海林杰和贾思铂·墨菲提出的“三维度、十职能”模型,它从行为和职能两个线索上界定了教学领导力的内涵和成分,直接与非直接的教学领导行为都得到了体现,结构清晰,组织文化、干群关系、教师激励等情境性因素也得到了适度的关照。到20世纪末受建构主义影响,出现了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学领导力内涵的实证分析。进入21世纪,教学领导力研究加强了以学习为中心取向。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不仅关注校长教学领导力活动本身,而且强调将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体现了鲜明的结果导向和质量意识。国内对教学领导力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者影响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协调课程与教学,以实现学校教学使命和愿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另一类是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以使教学活动有效运转进而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前者是狭义的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体现了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多元化。本文更倾向于广义的教学领导力,从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教学领导力的要素领域。

2.要素:从孤立走向整合。

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测评指标体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这里仅从要素的宏观方面进行简略的阐述。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由于其层次的多元化决定了内涵的广泛性。任何教学领导力的内涵都应充分考虑实施主体和实现场域。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对教师愿景的追随力和课堂教学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学校领导力的微观表现,其内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场域和主体的规定性;二是教师教学领导力实现过程的系统性;三是体现了大学教学、学术师承与文化传承三大功能。通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内涵界定,它的组成要素得以凸显。通过三个方面交互作用,实现教学活动任务,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通过领导力的视角,不仅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实现的影响,而且更加注重三个环节对教学任务提升的交互作用的机制原理,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素的系统整合,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整合。

3.过程:从学校走进课堂。

校长教学领导力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理解,前者涉及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活动,如资源提供、教学资源、协调者和分析学校现状等四个方面;后者仅限于直接影响课程、教师教学、教师发展和指导行为。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目标是协调和激励学校中的员工和学生达到目的和创造一个有效的学校,最终是为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服务。这一目标通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更多的是间接实现。因此,从高校课堂这一微观层面来看,教师教学领导力是直接影响学生成就的主体。教师教学领导力是要通过自我发展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机制。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衍生和发展,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因素。但由于目前国内外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不足,更多地只能从校长教学领导力角度进行梳理,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起到借鉴作用。从校长到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的变化,其实质就是从中观走向微观、从学校走进课堂,也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实施主体维度的关注实施主体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施者,即领导力的实现者。目前,国外对教学领导力实施主体的关注多集中在中小学校长身上,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就是识别学校愿景和使命、规划和管理教育、员工发展、监督与评价教学过程以及创造和发展积极的学校氛围。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优化学校结构,另一方面是领导力行为影响员工关系,从而促进员工对教学更加投入。校长基本职责表现为肩负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使命而实施有利于有效教和学的行为。另外,校长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领导力就必须授权。授权的途径是形成有力的领导力团队帮助识别和更好地服务教学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如父母期望、市场需求、高等教育要求和政府教育目标等。教学领导力起初被认为是学校校长众多角色中的一种。但有研究指出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也应该具备作为一个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理解个体学习的需要、组织和社会环境及其交互作用、鼓励学习专业技术和合适的任务、激励个体改善自我和加强认可和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学习。这些行为的主要目标是组织学习环境和加强教—学的过程。教学领导力开始被理解为教和学过程中的能力。

(2)实施客体维度的关注实施客体是指追随者的追随力。目前,在领导力理论中,追随力已经成为关注的对象,其核心是追随者的类型将影响领导者领导力的实现和发展。从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情况来看,仍停留在领导者的角度,大部分校长教学领导力强调校长需要使用一定的技能,刺激和领导所有影响学生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校长通过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帮助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显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实现起到间接的作用。当然,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实现还需要对教师这一重要追随群体进行关注,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教师的信任。也有研究关注根据教师观点反映校长领导能力,校长教学领导力与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是否相关。

(3)交互载体维度的关注交互载体是指领导力实施主、客体所处的情景,即领导力实现与发展的环境维度。目前研究发现,涉及改善教和学过程的特定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学业成就是有效的。这也是狭义的教学领导力概念更能为人理解的缘故。这种教和学的过程就是教学领导力实现的环境要素。还有学者关注到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和学生学业成就有关。研究还显示,教师对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理解对学校学习氛围的改善与学生学业成就高相关,而校长自身对教学领导力的理解是没有显著作用的。学校情景在校长教学领导力和学生学业成就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观上,学校使命和学校社会经济地位与阅读成绩具有高显著性。可以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是通过学校情景变量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校长教学领导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学校类型和校长专业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校长应该创造更加民主的氛围。这是指校长教学领导力实现的专业背景和学校地位。在教育管理领域,教育领导力研究备受关注,有关理论和模型的研究非常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管理中,人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关注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导力的现状研究,很少关注学校校长在过去历史时期的类型。究其原因,校长在其他领域与当今学校管理和社会历史有关的领导力和职业经历文献相对缺乏。

(4)实施效果评价的关注实施效果评价是指教学领导力的实现与发展,这是目前教育领导力领域亟须深入探讨的方面。虽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具有高相关性,但教育系统基于校长教学领导力行为的评价尚未进入政策视野。当然,是否关注特定的标准行为对学生发展有益尚未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校长教学领导力走向实践还需要教育领导者和政府给予更多的理解,不能忽视实践对教学领导力评价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研究和阅历评价教学领导力强调的是教学领导力必须是可观察到的实践和校长能够实施的行为。

4.功能:从困境走向突破。

(1)解构与延异:大课堂教学有效观教学领导力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出现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我国有效教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质量问题备受瞩目。于是,有效教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从教育经济学、教育学还是教学的内部结构看,教学有效性都具有过程性和复杂性的内涵,并呈现出模糊性、发展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对教学有效性的界定陷入了困境;与此同时,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领导力又存在着发生场域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与模式。于是,要对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科学的理解与理性的认知,其前提必须要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进行解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多是基于教师的角度,将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教师的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机智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时间投入)等方面[26]。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课堂发生场域的固定,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使延异现象发生,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延缓到学生第二课堂中,把在课堂上精神对话后的愉悦和满足带到课外实践活动行为中,实现大课堂教学有效观,这就是教师教学影响力的持续性体现。(2)教师生命实现:教学能力的聚焦“本科教学工程”的实施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如今大学课堂陷入的困境无疑与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密切相关。可见,对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中小学,大学课堂场域因其更具复杂性而少有涉足,这也是高校课堂教学领导力尚未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有关教学有效性成果无不提及教师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教师的指涉,其意在学生成长,而非是对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关照及对教师个体的伦理关怀。在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如果不能从教师教学生命成长历程来关注教师发展,不仅违背教学改革的逻辑环节,而且无法真正解决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因此,教学有效性提升离不开教师教学生命的关照,抛却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同时,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历程,与教学能力提升息息相关,教师教学生命发展影响着教学能力的形成。然而,现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认识,还停留在共性化阶段,致使教师发展和教学评价陷入僵局。由此可见,这是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新生点,值得深入探讨。(3)教师的自我实现:超越知识的追随课堂教学有效性无不提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教学领导力的角度看,就是形成领追型的师生关系。然而,对关系形成的途径却未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大都以知识传授为标尺,这是一元智力观的假设;而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是以成功智力观为理论基础。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这一理论体现了大课堂教学的有效观,充分彰显了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认识。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领追型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超越学科知识的追随。教师的学术信仰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始终,使教师学术追求愿景和学术信仰与学生追随力类型相匹配,真正实现超越知识的学术愿景的追随,以此反馈给教师的是学术生命的满足和实现,进而最终延续到课堂内外,形成学术一脉相承的学术流派,实现师生领追关系。这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卓越追求,更是经师与人师融合的体现。因此,在大课堂教学有效观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同益发展的课堂有效性的伦理关怀和学术信仰共同愉悦下的师生领追型关系的形成,从而形成积极的教学文化,产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共同体。这里的教学共同体涉及教学、学术和文化,并且使大学使命形成连续统一体,实现教学、学术和文化传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的逻辑归宿应该回归课堂教学的观点。

三、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未来趋势。

在对教育质量持续关注的影响下,丰富和发展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场域下,在成功智力发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对大学课堂改进,直至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然而,关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内外学界对其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因此,该领域在未来尚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可供涉足,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内容与视角。

通过领导力的要素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需要对教师教学影响力、学生追随力和教学文化这三大因素进行系统性整合,才能建构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随着研究视角的日益多元化,该研究领域也将愈发的丰富与成熟。也就是说,研究领域的丰富和发展依赖于研究视角的多样,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出现就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当然,这也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多元视角审视同一问题,从而不断创新和丰富各个学科领域的需要。不管基于何种领导学理论,无论是共性的领导力研究,抑或是特殊的领导力探索,关于领导力的探究,已然从某一方面如对特质、行为、伦理、价值、道德和文化等的研究,发展到了对领导力概念视野下的实施主体(领导者)的领导力、实施客体(追随者)的追随力、实施环境要素以及三者交互作用实现的影响力程度即领导力效能。从领导力概念深化的认识上来看,无论是具体职位、团体、社团和组织,在追求卓越过程中,赋予实现其目标的影响力,而这种目标和影响都最终归结到个体人的因素上。也就是说,领导力已不再仅仅高居于领导职位,已经从神圣、绝对服从和命令的权力作用走向个体实现其卓越追求的平凡、合作和授权的权威影响力,领导力已成为每个人分内的事情。从领导力形成和开发的角度来看,领导力已经从经院式苦思冥想走向了在实践中提升的道路。正如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所言:“毕竟,领导力的实质是行动。”

2.研究范式。

研究领域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就是研究范式的建立及其研究方法的成熟运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对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成熟研究范式进行借鉴与参考。教学领导力是领导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这些领域成熟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下的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同时,目前比较先进的研究范式是实用主义下的混合方法论,即量化和质化的整合研究,崇尚的是资料来源的三角验证。当然,第三种研究范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在开展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过程中,除了加大量化研究以外,还要重视质化研究,毕竟领导力具有实践中发展的特性,这就需要关注更多的情景性因素。尤其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文化,民族志方法就是探讨文化模式较为适宜的方法。当然,由于高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体系非常薄弱,需要大量的理论探索工作,这就离不开扎根理论。另外,这里的领导力内涵已经从领导职位神坛走向个体追求卓越。所以,常人方法论也是需要深入关注的。总之,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通过量化和质化的共同发展以及二者的整合,才能逐渐使研究领域丰富起来,并不断走向实践操作层面,为高校课堂改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这里仅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宏观方面进行发展趋势的展望,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因其高校教学领导力层次复杂性,必然与大学校长、教务处长、二级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各级领导职位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学校的教学领导力。所以,高校课堂教师教学领导力未来研究的发展充满了魅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