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13:48:10 作者:BW笔侠 娱乐至死读后感(汇总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一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二

书初版于1985年,作者表达了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因为电视取代了印刷媒介导致严肃话语被消解整个社会信息进入娱乐时代的担忧,虽然成书离现在已经过去30多年了,电视早已被互联网媒介全面取代,但是书中的观点在如今看来不仅没有任何年代感,反而依旧振聋发聩,令人醍醐灌顶。作者和赫胥黎一样,是个天才预言家,请收下我的膝盖!

不过,作者可能没有想到,如今的社会比当初的美国更甚,互联网信息技术让短视频和快餐文化风生水起,人们沉溺其中,乐此不疲,以视觉刺激代替思考,慢慢地失去了动脑的能力,在“奶头乐”中娱乐至死且甘之如饴。如果作者能看到今天这新一轮的“娱乐业时代”,又会作何感想呢?“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现代人深思。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谨以本书结尾的金句与大家共勉,回归理性,保持自我,莫作娱乐的附庸,莫被时代裹挟。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三

一个商学院,连续两年,每年都有一位企业家学员去世,都是心脏问题导致的猝死,且他们都是在运动中去世的。我就问他们的老师,在去世之前的那段日子他们在做什么,答案是,都是在公司即将上市的时候去世的,去世的头一天晚上,都是应酬到深夜。

这就是答案了,整日劳累,心脏不得休息,然后在深夜应酬后,白天再剧烈运动,则心脏不堪重负了。我的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睡眠呢?这个问题,我就没法回答了。我只说我的观点,多赚点钱,多升一级的官,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而身体亏乏,失去健康,甚至导致疾病,那才是最重要的大问题呢。

有的人说,睡眠那么长时间,是浪费生命啊。其实我觉得,在阳光温暖的夏日午后,或者在外面大雨的时候,或者冬日飘雪的时候,您躺在暖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上一大觉,也是享受人生啊。

我们已经习惯了把睡眠的时间一点点向后推迟,比如夜里有各种活动,歌舞升平,这会导致睡眠时间变晚,而一旦躺倒床上,又开始看手机里的朋友圈,关心大家都吃什么了,去哪里玩了,结果又是熬夜。

在我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凌晨两三点还发微信的人,这都是背离健康习惯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坦率地讲,现在的年轻人,从中学开始就熬夜,小时候是为了学业,上了大学以后是为了追剧,经常有年轻人说,自己会看一个电视连续剧,一看就是一夜。现在,我所见到的年轻人中,能够保持正常睡眠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这样的人,我估计在农村都少见了。我把话说得严重一点,其实,在很多身体不好的人的生病原因中,睡眠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原因。现在身体不好的人很多,有的人一咨询问题,就是诸多的身体不适,甚至能写满一张稿纸。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情绪和压力等等,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休息不足的因素在其中。

有一个在企业做高管的朋友咨询过我,他身体失调很严重,常常感觉疲惫不堪。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体质的失调是有的,但是,他如果继续每天这样劳累,无论服用什么药物,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手段,都是无法恢复的。

所以,我就建议他白天不要休息,要持续忙碌,要感到疲劳,然后,每天晚上七点钟睡眠,睡到早晨七点钟,无论能否入睡,都躺在床上休息,不要想单位的事情,保持充足的睡眠。等身体恢复了,再恢复到每天正常的睡眠。

结果,三天后,他就说身体有了明显的改善,简直像是“脱胎换骨”一样。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现代人,欠觉,缺乏睡眠太多了。这种缺乏睡眠的状态,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了。我们现在对此习以为常了,岂不知,这样对健康的伤害很大,是什么药物也弥补不了的。

国外,对于睡眠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睡眠实验室,研究人员尽量阻止受检者进入睡眠达数天之久,结果受检者都诉述头昏脑胀,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情绪烦躁不安,易发脾气,表情呆滞迷惘,有时甚至沮丧、压抑,出现自杀念头。个别人还会出现幻觉,如听到别人在和他说话,看见奇怪的东西等,有时出现多疑、敏感、老是疑心别人想害自己等,和精神病十分相像。

最近,又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披露,说睡眠是大脑清理废物的时间,原来,白天我们思考,大脑会产生很多废物,到了夜里,脑细胞会把这些废物排放到细胞之外,而脑脊液开始流通,把废物清除出大脑。我觉得这个研究是比较合理的,这可以解释为何如果我们不睡觉,就会头昏脑胀了,因为大脑里面废物太多了。

只要药是对症的,第二天清晨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无论是治疗内外科都是如此。

所以,有的药物,我白天让患者服用是为了维持,而我最看中的,是晚上的那次服药。甚至有的时候,药物是否对症,我就看一天,晚上服用,早晨见效了,我就判断为对症,如果早晨没有改变,我会开始重新思考的。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四

《娱乐至死》这本书看过有段时间了,内容基本忘记了,只觉得现在的情况要比书里描述的更甚何止千倍万倍,书名对描述现状倒是极为恰当。

起因是派派的广告,“上派派,偷红包”,各路大牌明星,邓紫棋、冯绍峰、洪金宝、柳岩、大张伟、关晓彤、佟丽娅等等齐上阵,据说单广告投资就有2个亿,我真的是呵呵了。这个广告竟然光明正大的导向“偷”,虽然这不是盗窃罪的那个偷,但是又差多少呢?在网上习惯了这种行为,泛化到现实中也只是时间问题。

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接受力强,判断力弱,这种导向让社会发展朝向什么呢?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以偷的名义”来宣传的活动,前几年流行的qq农场,偷菜也是火遍大江南北,现在是由偷物变为偷钱了,要说性质嘛,现实中不是谁都喜欢菜的,偷菜更是没有多少机会,但是几乎人人都喜欢钱不是吗?看看明星们为了搂钱都接这种广告了呢!

另外是公交站台知乎的广告,我不知道知乎的盈利模式,但是这种导向求知的广告我还是很欣赏的,尽管为了博眼球也有一些耍小聪明的宣传语,这个另当别论。

真的要进入一个人人唯利是图、事事娱乐至死的时代吗?想来不禁有些悲凉。而我能做的又有什么呢?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五

其实从黄晓明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以后,就知道这些节目是什么德行了,全是炒作,人设,把观众骗得团团转,节目名利双收。

其实这个节目,大家都有演技的。只有李成儒老师以为这是说真话的节目,以为只有台上的人在表演的时间段才在演戏。结果呢?台下在演,主持在演,非表演时段的部分选手在演,表演时段的演员在演,只有李老师没在演。

从未见如此厚颜无耻之节目:娱乐圈乱象浮世绘。这是一个神奇的节目。

这一季真是潜规则成了明手段,打着表演竞技的幌子,弄着发卡的噱头,依着不一的标准,玩着赤裸裸的炒作、捧人游戏,一帮商贩。全网恶评,把观众当傻子呢。

就是那种毫无遮掩,把脸皮完全撕破的感觉。真是把娱乐圈乱象当节目啊,仿佛纪实电影:娱乐圈潜规则、丑态乱象录。

这是一个现象。。。使不尊重这个行业的更不尊重,尊重者产生惶惑,及由发财的,愈发明目张胆的贪婪,心怀梦想的看出了曲折或捷径。

现在的模式就是一朝权在手,就硬说硬做你能耐我何!!

一路疯飙停不下来,末日狂欢淋漓尽致,玩尽杀绝死无余辜。哈哈哈哈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