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精选6篇)

时间:2023-09-18 21:50:12 作者:雁落霞 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精选6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篇一

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

钟文东

自我国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已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并着力于探索和思考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探索和思考可能比较切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实际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在总结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由于笔者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有的探索和思考还很不成熟尚处在进行之中,且未能突破问题的门槛达到理论的高度,更未放到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为了能够快捷地突破问题的难关和及时地为共同实践素质教育的同仁们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现也和盘托出以求有识之士的高见和指导。

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需要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促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发展,要实事求是就离不开教育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从哪里来?从学情调查中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情调查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本身也是要追求效果的,没有效果的教育是毫无意义。教育效果的体现不外乎指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但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都不具备直观性,只有靠专业测试来了解。至少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看是如此。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有测试这一现象存在,就会有应试教育的出现。所以我们不能说应试教育没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要根除应试教育必需彻底地取谛测试。但这几乎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就连世界上的学府泰斗哈佛大学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目前的资料显示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取谛测试的学校,所以想回避应试教育这一事实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而用单纯片面的应试教育来占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全部阵地则是无法容忍的。因为教育的真谛不是应试。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让人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素质教育是教育最基本的任务。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比起应试教育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广远的意义。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也离不开测试,测试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说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应试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而不是绝然对立的。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但又不忽视应试教育;同时,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要分清主次,明确关系,合理对待;并且要努力使应试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地进行而不受其干扰;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态度。

关于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可以这样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铁证。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个学校和教师都很看重这方面的研究。但多数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收效甚微,比较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结果是得不偿失。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浮在浅表层次上的研究,没有深入到根本问题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二是研究时没有遵循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使研究落于空洞和盲目的境地。要使研究卓有成效首先必须要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和提高的一般规律做深刻的认识,没有这个先决条件任何形式的研究都将导致失败。

前面我们提到教育教学效果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特长技巧等。或许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效果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好坏。所以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活动上面大做文章。但却忽略了支撑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堂课如果失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支撑,设计得再精美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效果可言。尽管有不少教师认识到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但由于学习积极性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许多人不得要领,所以教学水平没有突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提升。

学习积极性虽然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但在这众多因素之中,性格特征是最稳定的因素,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抓住这个要领,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可望迎刃而解。这就是说学习积极性受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具有积极向上,顽强意志力性格特征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用脑力和体力活动取得成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去积极地学习。

关于教育教学任务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首先,因为不搞素质教育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什么是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违背这一原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容忍的。其次,人的成长必经三个重要阶段----基础,发展和成才,基础不牢势必影响发展,没有发展谈不上成才。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成才-----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人才,这就是国家教育战略分配给各级各类学校的明确任务,全社会教育必须达成这一共识,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全国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教育之路。

关于外语教学

本文要着重谈谈外语教学的问题,这倒不是因为笔者专业的缘故,而是出于对现在外语教学现状中的一些问题感到忧心:首先,现在外语教学中仍有相当部分人对外语是不是学科感到迷茫。由于认识的不正确导致教学方法的偏差,进而收不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如果把外语象其他科目一样作为一门学科必然误入知识教学的路径,要想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那等于白日做梦,至多也只能是培养了一些能应付考试的机器而已。所以在外语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认识问题:foreignlanguageisn’tasubject,it’salanguage.如果再以英语为例:englishisn’tasubject.it’salanguage.只有当外语教学工作者把一门外语作为语言而不是学科时他才会从掌握语言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考虑问题,选择到适合外语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收到理想的外语教学效果。

其次,一门外语是学会的还是教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作出选择。回避和作出错误选择都将导致外语教学的失败。回避这个问题的人,表现为自己的教学没有章法,课堂结构混乱,教学方式方法不着边际,脱离语言学习的实际,没有效果可言。选择外语是教会的人,一门心思地用在“教”的问题上,围绕一个“教”反复兜圈子,自己独霸课堂,让学生失去大量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结果延误了学生,造成教学效率和效果低微。不能究其原因,就责怪埋怨学生和满腹牢骚。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丧失殆尽。选择外语是学会的人,容易从自己学习母语的亲生经历中去发掘外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他们知道语言本身来自于生活,在以生活为基础上的人类相互交流是语言产生的根源,也是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条件。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语言与生活和交际的联系,在教学中总是把语言与生活和交流紧密的结合起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他们在实施教学中根据语言学习内容有高超的设置生活情景的能力,根据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学习语言。他们总是在指导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和能力进行交际交流时巧妙地融进新知识让学生毫不吃力地,轻松地一步步向前迈进。这类教师他们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运用新旧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练习,因为他们知道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娴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为一体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运用,而运用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依赖于语言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这类教师他们从不独霸课堂,而是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他们也不以教师自居,他们在学生学习外语中扮演的是指导员,教练员的角色,他们让学生觉得是学习的同伴和朋友。这种外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关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

这个话题似乎很平庸,因为所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有十分详尽的理论论述,可谓众人皆知,无人不晓。正因为如此,本文不想在一般理论意义上做重复讨论,只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做些探讨,仅供参考。

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篇二

成功素质教育是作者在创办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过程中,历经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创立的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作者运用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和改革经验,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创建了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对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工作者具有启示和参考作用。特别是书中提出的“素质内化规律和途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成功素质”与“失败因子”、“素质导师制”、“素质学分制”等,对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书中关于“素质”、“成功”、“成功素质”、“成功素质教育”等一系列论述,可为广大青年朋友自觉塑造成功素质,争取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提供帮助。

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篇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将进入知识、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面对竞争,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今后的竞争将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特殊教育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把残疾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残而有为的建设者。这是摆在我们聋教育工作者面前重大课题。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高度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近年来,我校教育工作者在全面育人中作了大量有益探索,但实践越来越使我们感受到,聋生心理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中十分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

一、在聋生中开展心理教育的迫切性

我国正在进行着政治、经济的伟大变革,市场经济为社会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多元化的价值观,复杂的人际交往,都为生活在这个年代的聋哑青年增加心理负荷,而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亲家庭增加下岗群体的出现又为聋生心理教育带来了不利的环境影响,值得人们重视的是随着聋生接受文化教育层次的提高,他们在智力、情趣、道德休养、意志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向自己、向学校、家庭、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希望得到良好的引导和培养。近年来常听到家长反映:一些高年级聋生常以书面形式向家长提出许多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伦理道德、理想、前途等方方面面。有的学生为了求得家长的回答,还采取了关起门来不吃不喝的作法。最近笔者在对聋生高二班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中,当问其喜欢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和什么样的老师时,90%以上的学生都提到对自己的信任和理解,还有50%以上同学回答喜欢知识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的老师。当问其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80%的同学在回答中提出希望老师给他们讲道理,指出错误的原因。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到聋生心理发育急待需要“营养”。而多年来聋生心理教育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之聋生由于生理缺陷而带来的`心理缺陷未能等到积极应有的补偿,至使聋生在接受教育,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它不仅干扰了教育任务的实施,也导致部分聋生走向了教育的对立面,成为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引起聋生心理障碍原因的思考

1、听力残疾是聋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障碍道德品质由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的心理要素构成。由于聋生语言发展迟滞,势必对形成理性道德认识产生不利影响,务80台,平分给现在的5天来完成。这样的分析省略了许多步骤,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对于学生这样的创造发挥,应该给予肯定,以保护学生运用直觉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

这不仅表现在聋生学习抽象概括的道德知识的困难,还表现在理解和运用道德知识容易产生的偏差。如“爱护公物”、“关心集体”,由于聋生认识的直观性,对于“公物”“集体”这样概念是不能在短时间理解其内含,因而入学后聋生在很长时间都难以养成起“爱护公物”“关心集体”道德行为。道德评价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由于聋生语言的贫乏,常在评价别人和自己行为时只能用“好”与“不好”的手语来表述,而对某种道德行为的动机、动机产生的原因、行为的结果却难以讲清。这不仅阻碍聋生从道德评价中去提高自身的认识,也常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准确地了解其心理活动,无法开展道德行为的分析和诱导。

2、聋生心理发育滞后,生理发育超前是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1][2][3]

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篇四

许多家长问我说:推行素质教育,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素质教育呢?

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劳动方面的素质,还应包括高尚的情操趣味、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民族精神、高雅的审美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种种非智力因素的素质,如想象力、创造力、专注力、毅力、耐力、合作意识等。一句话,就是包含着做人的基本素质。

立世之道,首先立人。我们的国家需要擎天玉柱,更需要一砖一瓦。社会需要人才,但人才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考上大学的是人才,没有考上大学的`,有许多也都是人才。任何一个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金字塔型结构必须合理。都搞科研,没人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不行;都当医学博士,没人当护士,没人打扫卫生也不行。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需要的。他们的素质如何,也同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以及社会的安定。所以,我们国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实际上是“为人生做准备”的公民教育。

当然,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的目的、内涵、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素质教育是教育方针指导下更加理想、完美的民族素质教育模式。其一。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成材教育中十分重要。但过去常被忽略。其二,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情感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它可以包含在美育之中,但美育能够使情感升华却代替不了情感教育。其三,素质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明确的指向和要求。其四,素质教育要求充分确立人生教育中的立体地位,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方针是对教育方向、目标的界定,而素质教育在承认人的先天与后天个体素质与客观环境重要性,聪明早慧与大器晚成的不同外,具体强调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示人的差别,你善于思考,他善于动手;你善于抽象思维,以数理化见长,他善于形象思维,以文学艺术取胜,各有各的长处,十八般武艺各有长短。所以,既不能以一能当万能,更不能以“一不能”当无能,从而坚定如下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完人,才无全才,坚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则人人皆可以成才。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教育方针的实施战略,是教育方针的深化,它超越了“教育方针”从而具体丰富地落实了教育方针。

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篇五

为全面推进区域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现教育强区、经济强区的宏伟目标,阳泉郊区紧扣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的这一关键,全面实施“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全方位构筑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其基本思路及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它是针对基础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应试教育弊端提出来的。

为推进区域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区委出台了《阳泉市郊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同时,组织全区教育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四法一纲”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素质教育的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了以下共识:在这世纪之交,我们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要赢得这场挑战,抓住这个机遇,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素质提高了,中国的人多就是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因此,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胜利之本。现代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点,影响人的一生,作用于社会每一个成员,对人的成长,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指导性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依法对“两基”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以创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为动力,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为重点,以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充分的机会为目标,狠抓“两基”巩固提高,突出其“重中之重”的地位。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但素质教育问题,首先是个实践问题,而不只是理论问题,因此还有待我们大胆实践,探索创新,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

二、教育评价先行,强化政府行为,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评价具有反愧激励、评判、导向功能,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评价先行。在制定各项教育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其导向性,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就立项,加大权重;有悖于素质教育的不立项或给予限制。

为此,我区先后制定了《乡镇教育工作评价方案》、《乡镇教委教育工作评价方案》、《学校分类推进标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等,从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考核教育工作,使我区逐步构建了较为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形成了有效的导向机制。

强化政府行为,对于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区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方面,阳泉郊区区委、政府及教育部门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4年底区委、政府向全区发出了“落实教育伟大发展战略地位,为把我区推向全省教育强县(区)而奋斗”的号召,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郊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四大目标,即:“两基”工作上水平,进入国家先进行列;农教综改上效益,向全国实验区迈进;幼儿教育上档次,跻身国家先进行列;教育质量上台阶,位居全市上游水平。

,在区人代会通过的《阳泉市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教育强区、经济强区”的“双强”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决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通过进一步统一思想,保证认识到位;落实各项制度,保证工作到位;科学统筹决策,保证政策到位;加大投资力度,保证经费到位;强化制约机制,保证监督到位;切实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区委、政府以及区教委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和行政措施并付诸实施,促使全区教育工作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作进程之中。

三、积极推进教育结构和学制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和保障

(一)“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大教育体系实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改革农村教育结构,是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素质教育、服务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

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建立教育、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是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1992年,《阳泉市郊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推动了区域性教育整体改革,促进了各类教育多轨并行和协调发展。

1.幼儿教育蓬勃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我区的幼儿教育以国家教委颁发的幼教两个法规为准绳,以实施学前三年教育为重点,实现了幼教管理规范化,办园形式多样化,办园条件标准化,环境创设儿童化,幼教队伍正规化五大特色。

全区幼儿园(班)发展为145所,独立幼儿园66所,其中40所分别达到省定一、二、三类园标准,每个乡镇都建起了经省验收合格的中心示范幼儿园。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在册幼儿教师551人,学历合格率达71%。1993年,郊区被评为山西拾贯彻幼教两个法规先进集体”,1995年经省教委验收认定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区,并被评为全省幼儿教育先进区,19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

2.扎实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跻身全国首批“两基”达标县(区)实现“两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我区出台了《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划》,确定了“坚持依法治教,实行目标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带动各类教育发展”的思路,动员全社会实行“人民教育人民办”,展开了大规模的校舍改造工程。近年来,全区采取政府拿一点、集体筹一点、学校添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学校的新、改、扩建。

1990年,全区由十年前的97所戴帽初中撤并为15所乡镇单办初中,新、改、扩建中小学140所,占全区中小学总校数的70%,率先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同年省政府授予我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先进单位”,1991年省政府又授予我区“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1991年制定的《郊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了普九的实施进程,并带动了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全区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合格率达98.8%,全区适龄少年入学率99.6%,巩固率98%,义务教育完成率98%,初中毕业合格率99.1%。1992年,省政府表彰我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成绩显著”。

1994年经验收,我区成为全国首批“两基”达标县区。同年我区又出台了《进一步提高“两基”实施水平的意见》,有力地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和提高。

校舍设施建设向规范化迈进,建成市级规范化学校87所

;办学水平迅速提高,建成区特色学校10所,一类合格校54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1995年“山西十两基’评估验收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促进了我区“两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年,郊区被推荐为全国“两基”先进区,接受了盛国家督导考查团的考评验收。

3.农教综改逐步深化,职教、成教方兴未艾阳泉市郊区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形成了区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校、村、企办农技校为基础的成职教网络。区职教中心在原区职业高中(该校1995年升格为省重点职校)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扩大规模,面向全区六大支柱产业和城郊型农业,实行双元制管理,走成职教并举的.联合办学之路,成为全区乡镇企业中、初级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综合培训基地,全区13所乡镇职中均按“六有”标准建设学校。

(二)锐意改革,敢为人先,推行适应素质教育的“三五四三”学制模式“五四”学制是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学制,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我们认为初中实行四年制,有利于加大教学时空,放缓知识坡度,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薄弱环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从1991年秋,我们开始试行区域“五四”学制改革实验,小学由原来的六年制(用的五年制教材)改为五年制,初中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四年制。学制改革牵动面广,难度大,我们本着“区域推进、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要求全区13个乡镇同时起步推行“五四”学制,当年有六个规模较小的乡镇一步到位。1992年秋,除三个大乡镇三年制、四年制并存外,其余全部到位。

1993年秋,恰逢新教材出版,全区中小学顺利实现了学制改革与教材配套整体到位。1995年,首届四年制初中生毕业参加全省毕业统考的合格率及中考优生率均居阳泉市前列,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初步显示了“五四”学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至此,我区学前三年、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三五四三”学制模式基本形成。

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素质教育的调控机制

(一)深化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995年阳泉市郊区教委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联合进行了“深化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科研课题。这一课题经过三年研究和实验,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和职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找到了一种模式;实现了两个突破;完善了三个机制;体现了四大特色。一种模式即实验方案提供的既符合国情,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区)、乡(镇)、村三级办学,县(区)、乡两级管理,以县(区)为主的管理模式。两个突破:一是政府宏观决策与教育部门行政管理的职责分开;二是监督职能和决策,执行职能的相对分离。完善了三个机制:一是必须建立政府统筹决策----教委组织执行,----督导评价反馈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必须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开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必须强化人权、事权、财权三权统一的教育行政调控机制。体现了四大特色,即:机构实体化、职能明晰化、机制科学化、运行程序化。1995年9月,以由北师大研究生院院长、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任主任,由国家教委、中央教科所及盛市有关领导和教育专家组成的课题鉴定委员会评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资料丰富,思路清晰,成效显著,可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并可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

(二)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启动学校内部活力,1990年以来,郊区在全区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教师编制人数分布不均,学科结构不合理,缺编单位人力不足,超编单位人、财浪费,教育资源配置失调的问题,1993年,我区选择了超编的义井乡和缺编的西南舁乡进行“三定三制”的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实行教职工定编定岗全员聘任的意见》,今年暑期,全区抓紧推行落实,九月一日开学前,各校均顺利完成了聘任工作,全区96.3%的教职工应聘上岗,保证了正常教学。

五、加强教研,深化教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完善教研网络,健全教研制度

区教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研究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区、乡教研室、区级中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区、乡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中学、中心小学学科教研组和学校备课组的基本职责,活动要求等,提倡在“教师个人提前一周钻研大纲、教材及参考资料,做到教学目的、课时任务、教法运用,教学程序和时间分配五明确”的基础上,以备课组集体备课,一人主讲,大家研讨,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程序,全面系统研读和把握教材,探讨教法和学法,做到单元教学“五统一”。同时区、乡教委每年组织说课竞赛,较快地提高了教师备课质量。

(二)狠抓教育科研,引深教育整体改革教育科研是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改革深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推动全区教育科研,引深区域性教育整体改革,区教委组建了“教科室”,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区教育科研活动。并要求乡镇教委、各中学及200人以上的完全小学,都必须设教科室或设专兼职科研员。要求区教委有关科室、乡镇教委及中学领导、区乡教研员、中小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区教育学会各学科专业研究会负责人,人人必须有各自的研究课题和改革实验项目。强调没有科研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不能评先进,不能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区教委成立了由有关领导及专家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评审委员会”,强化了对课题立项、资料档案管理,科研队伍管理和科研成果鉴定的指导。“八五”期间,我们重点进行了10个课题的教育科研。“九五”期间,我们确定了“小康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与中央教科所综改研究室合作)等13项区以上重点研究课题,各乡镇、学校立项的重点课题达40余项。

(三)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体系的优化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我们努力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力求在这一核心问题上有所突破。

优化学科课程方面,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制定的课程教学计划,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强调体、音、美、劳技、史地、生物、社会、自然等“非统考”科目的开设,为提高学校、教师对这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保证以上学科的教学质量,区、乡教研室采用抽考方式进行督促检查。

,有考核制度。

,一方面注重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到:通道硬化、环境美化、室内外净化,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能有其教育性,强化环境育人。另一方面强化校风、校训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有序的工作秩序,让学校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发挥其育人作用。

教研网络的建立,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学习科学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索了有效的途径。

六、以人为本,苦练内功,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应提高教师素质,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首先应提高校长的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

(一)培训校长,持证上岗

1987年以来,我区先后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我区校长和学校中层领导,有效地提高了学校领导的思想、理论、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到目前为止,全区294名中小学校长已全部经培训持证上岗。

(二)多渠道培训师资,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90年代是教师队伍出现断层、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关键时期,抓好在职教师培训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大计,也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动力源泉的必然途径。

近年来,我们通过脱产进修、在岗函授、委托代培、自学考试等渠道培训教师,将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由1985年的75.5%、32%提高到目前的96.8%、88.6%,基本上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达标的问题。

1991年,区教委制定了《阳泉市郊区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纲要》及《教师基本功训练办法和考核标准》,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基本功训练。今年,区教委又出台了《阳泉市郊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九五规划》、《教师基本功训练实施意见》和《阳泉市郊区选拔培养骨干教师实施方案》,对九五期间的继续教育和骨干队伍建设作了具体部署。

七、拓宽领域,建设基地,创设适应素质教育的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素质教育的任务,仅仅在校园里是难以完成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各类教育基地建设,拓宽教育活动领域,构筑学校----家庭----社区相互衔接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要求建设好校内外德育基地,办好家长学校。建设区、乡、校三级体育活动基地,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兴办假日艺术教育校、班,组建合唱团、管弦乐队、民乐队、舞蹈队、美术书法班,有重点、多渠道地培养艺术人才。建设好区、乡、校劳技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建学科活动社团、兴趣小组,以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科普意识和创造才能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根据我区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步骤,九五期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构筑适应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做到社会、学校、家庭协调配合。学校办学思想、管理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及人员、经费、设施等保障体系,适应素质教育需求,办学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全区推行素质教育要做到一年定好向,三年成体系,五年见成效,理论上有突破,手中有典型,工作有成效,科研出成果。

开发环境课

工作计划实践能力素质规划篇六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课改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规范管理,强化研究,努力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以转变质量增长方式为关键,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所在。我们必须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走智慧型、内涵型的质量增长之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教师政治素养要高。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才,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保证。结合中心校教师培训和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培养敬业精神,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2、执行计划要严。今年,学校将继续加强对各班“开齐开足课程、不任意增减课时”这项突出问题的督查,切实增强执行教育法规的严肃性和自觉性,同时对专用教室使用加强管理。

3、常规管理要细。细节决定成败。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做起,细化要求,常抓不懈。做到抓学习从写字开始,从正确的写字姿势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教学从听课开始,完善听课点评制度;抓锻炼从做操开始,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正常开展“两课两操”;抓卫生从厕所开始,从学校最难保证的环节入手,抓实卫生工作;抓劳动从扫地开始,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4、课堂效率要高。全面推行科学精细管理,保证课堂的高效率。管理就是生产力。要在落实教学“五认真”工作上下功夫,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注意突出三个环节,即课前的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课上学会学习的指导、课后的教学反思。要始终落实“严、精、细、活、实、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以牺牲学生的休息和健康为代价来提高教学质量。要切实加强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建设,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争教学质量有新突破。

(二)、以德育人,狠抓养成教育,形成学生群体的优良学风,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的整体素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要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切实发挥好学校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要进一步优化德育内容,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线,从基础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吃饭、学会爱护大自然、学会感恩的“五学”做起,不断提高小学生文明行为素养。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节俭教育。要按规定上好晨会、班会,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要充分利用德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力量,关爱每一个儿童,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等少年儿童群体的教育。

1、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要“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2、强调在学生开展尊师教育,文明礼貌教学,行为规范教育,仪表形象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团结互助教育。

3、强调班级管理量化评比的作用,提高学生文明行为和纪律观念。

4、强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倡导和支持心理咨询活动。

5、强调德育型社区建设。确立大德育教育的观念,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主体交叉的德育网络。

6、强调班主任队伍的有效管理,优化班主任队伍,着力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务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拼搏的班主任队伍。

7、强调书香校园的建设。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充实知识,并以此推动了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努力丰厚我校办学的文化底蕴。

(三)继续加强体育卫生和安全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切实有效地抓好健康教育课、“两操”工作。通过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明确分工和责任,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强化事故的防范工作。

3、各班要充分利用晨会课、健康教育课、板报和宣传专栏向学生宣传有关的安全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抓好安全卫生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饮用水管理,避免饮食卫生事故的发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防水、防电和防火等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建立完善安全工作例行检查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等。正常开展学校食品卫生、消防等安全情况检查,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