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成本分析报告(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7 06:40:45 作者:雁落霞

报告范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某个事件或主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概括,形成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掌握了报告范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后,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撰写自己的报告,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工作进展。

作业成本法分析报告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system,简称为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率进行费用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作业消耗的资源来归集各作业的成本。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的gartner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erp系统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在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并未提出明确可行的成本制度等等。而作业成本制度发展至今仍未获得广泛认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广泛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制造环境。将作业成本管理引入erp系统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合,必将使erp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企业实践中真正的发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探讨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可行性,得出了可以将作业成本管理引人erp系统的结论,并分析了其中的具体应用和关键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科学,更先进,但是,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我国企业而言,尤其要考虑其适应性。孟焰在其所著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提到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

2、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

3、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

4、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

5、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

6、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

7、较好的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可以说,我国企业在各方面都跟条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最后三点。然而erp系统正是为了适应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等一系列先进管理系统和思想,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适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情况。而作业成本法使用基于实际消耗的作业材料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使成本的分配更加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能够真实地核算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还能及时反应在企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改进生产管理。

1、麻省理工学院哈默教授认为,企业流程(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应为企业以输人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即要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业务流材进行改造和重建,寻求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由此可见,“为用户的需求制造的思想”是erp和作业成本管理追求的共同理念。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目的是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一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即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看成是供应链上的环节,并将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信息流。erp系统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都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两者并无原则上的差异。

成本分析报告

网上购物的成本包括上网费、信息费、网上支付、信息安全以及送商品到客户家庭等所有费用的总和。这种费用的总和只有在低于传统方式购物的情况下,顾客才会乐于采用。此外,商品的外观、质量保证和送达时间、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购物操作,必须能够满足顾客的购物心理,而且这种满足感至少不能低于传统方式购物的度量指标。

但总的来说,电子商务必须要让所有的用户体会到“更快捷、更方便、更价廉”的基本特点,必须满足网上交易用户“放心、满足”的购物心态,这是电子商务定价的终极目的。

电子商务的成本指客户应用其中的软硬件配置、学习和使用、信息获得、网上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以及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需的费用总和。

(一)技术成本。

1.软、硬件成本;。

2.学习成本;。

3.维护成本等。

(二)安全成本。

1.软、硬件的安装使用;。

2.安全协议规章的学习;。

3.培训;。

4.技术学习等。

(三)配送成本。

1.存储费用;。

2.运输费用;。

3.配送人员的开支等。

(四)客户成本。

1.上网费;。

2.咨询费;。

3.交易成本;。

4.操作学习费用等。

(五)法律成本。

2.安全与保密、数字签名、授权认证中心(ca)管理;。

3.网络犯罪的法律适用性:包括欺诈、防伪、盗窃、网上证据采集及其有效性;。

4.进出口及关税管理;各种税制;。

5.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出版、软件、信息等;。

6.隐私权:包括对个人数据的采集、修改、使用、传播等;。

7.与网上商务有关的标准统一及转换:包括各种编码、数据格式、网络协议等。

(六)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一种隐形成本,成本的形成是由不好确定、不易把握的因素构成的,如网站人才的流失,病毒、黑客的袭击,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导致的硬、软件的更新换代等。

定量分析。

正确进行成本分析,关键是定量分析。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定量分析的方法。

先贵单位应制定对各种产品分别制定标准成本,该标准成本应当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略低于平时生产的平均成本,这样做是为了明确一个努力方向,该标准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该标准成本分别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四个项目制定,每一项都分解成二、三个因素标准来分别进行考核。

有了标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为工资率差异和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两者相加就是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三者相加就是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成本分析报告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还很薄弱,食堂成本难以计算、后勤管理决策缺乏依据。后勤管理决策者对成本定额、成本标准很难依赖于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原始记录、计量、验收管理、定额管理、内部价格管理等工作。许多高校食堂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合理、不准确,甚至不合法、不正确,当然就不能制订合情合理的定额和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基础差,很难开展工作。

1.1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很多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只注重采购和加工成本的管理,往往忽视事前和事后控制,忽视了对其他成本和费用的分析。任何一种菜、食从购进到师生消耗,其食堂成本不仅仅是加工成本,食堂成本是贯穿整个菜、食的生命周期的,想要后勤管理获得强劲的竞争力和盈利力,就必须从价值链、成本动因等方面去思考。成本管理应该包涵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非物质成本如人力成本、资本成本、服务作业成本、环境成本等,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一些看得见的成本上,如劳动效率、设备利用率、场地利用率、经营安全率等经营成本指标,忽视了隐形成本。高校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拓展其管理范围。一些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往往以降低成本、节约成本为基本手段。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是降低能耗,预防菜食安全,降低采购原材料和设备成本。食堂成本管理沉溺于战术改进,还属于成本管理的初始阶段。从成本战略管理的高度来看,纯粹是一种目标任务管理,是相当落后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高校食堂应该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产出的方面出发,其成本分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食堂成本分析体系不完善,在成本分析方面非常薄弱,成本分析只局限事后分析,没有开展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多数分析方法仅限于报表分析,没有进行任何效益分析。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加强成本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需要,成为食堂成本管理重中之重。

1.2成本考核未落实处。

成本考核是将责任成本、标准成本目标等指标,分解到各食堂,并具体下达到各班组和个人,明确各各班组和个人的责任,进行定期考核。成本考核实行的是内部经济责任制,成本考核和一定的奖惩制度挂钩,能够使食堂的成本得到降低。但是在实践中,成本考核的工作的落实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成本考核不能落实,部门和班组没有成本责任,后勤管理没有完全形成一套成本定额、标准成本核算和分析考评的一套管理机制,食堂成本管理亟待解决成本考核问题。

1.3成本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受后勤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校管理者和领导常常忽视这一点。高校领导往往认为食堂成本核算比较简单,不加以重视,对成本管理人才不予看重,许多高校食堂会计核算仍采用手工操作,会计人员往往陷入繁重的工作之中,其核算的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更没有时间去思考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更不用说如何加强成本管理了。因此,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培养出一支成本管理的专业化队伍,才能提高高校食堂的管理水平。高校食堂成本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高校食堂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管理由来已久,很多人把成本管理作为领导和财务部门人员的专刊,成本、效益离自己很远,这些都是成本意识淡薄的集中表现。虽然高校食堂已融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直接参与了一些政府采购,但这些采购价格也直接影响着食堂成本变化,近年来,虽然米面等食堂主料价格大幅上涨,政府采购成本也大幅上扬,学校维稳需要,再加高校食堂具有公益性,学校对食堂的价格不能轻易提高,相对成本升高,效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使食堂面临经营困难。

高校食堂的主要消费的是学生,学校的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经济基础、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对食堂食品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对食堂的成本管理也一定的影响,部分食堂为了吸引各地学生,在饭菜品色、饭菜质量、饭菜价格和服务水平上大做文章,成本水平很难得到改善。菜、食原材料的质量好坏、价格高低直接会影响到饭菜的质量和价格,也是影响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堂工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员工直接参与到了食堂工作的各个环节,员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水平等直接或者间接会影响到食堂的成本。当然水、电、气、煤价格、职工资薪酬、办公费、设备购置及维修等直接影响到食堂成本。从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着手,多角度、多方面寻求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对策,加强高校食堂成本管理很有必要。

2高校食堂成本管理的对策。

2.1改变成本管理观念。

成本控制不是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专利,建立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形成成本自我管理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强调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自主控制成本费用,把技术性与经济性结合起来,降低食堂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员工有其危机感,并树立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观念向现代成本管理观念转变。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职工操作过程成本,不能只在乎降低原材料、人工费和加工成本,而应该转变为重视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菜食开发和销售等全过程的费用进行控制,及时进行成本预决策,以提高食堂的经济效益。

2.2改善成本管理制度和手段。

改善成本管理制度和手段,首先要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建立成本责仼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机刎,将成本管理与师生消费需求紧密相联。并建立成本约束激励机制,制定高校具体要求的成本管理制度,形成严格的成本管理程序和管理手段,实施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对成本管理好的员工,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员工进行激励。更好的提高食堂的经济效益。根据食堂的实际经营情况,推行战略成本管理,以师生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目标利润为中心,以标准成本管理为手段,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采用各种方式完成目标成本,通过成本管理把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不但从操作过程中严加控制,还要从采购过程、分销过程等全方位控制,食堂成本管理才会出现优秀的效果,良好的效益。

2.2.1加强成本基础工作加强原始记录、计量、验收管理、定额管理、内部价格管理等工作。加强采购、库存收、发、存记录,菜、食原料采购验质验量后,应妥善库存,库存应分门别类,该进行冷贮进行冷贮,该进行鲜存必须进行鲜存,库存必须具备专职或兼职管理员,加强库存管理,防止库存菜、食长期滞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物价较高的菜、食要设专人保管。对食堂餐具应做好记录,定期的盘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旧的的餐具要建立以旧换新的制度,加强监管,防止流失。对于各班组领用菜、食原料或物料进行定额管理,对于食堂与食堂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进行菜、食原料或物料交换,应建立内部交易价格制度。

2.2.2引入供应链管理通过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形式联结其他高校采购,控制和优化供应链,协助供应商降低供应成本和费用,建立高校食尝采购共享平台,快速导入电子交易集市平台,利用数据交换方式与高校erp作业结合实施低成本且快速导入易,降低高校食堂库存成本以完整实务制度为基础,实时掌握供应信息,从请购开始至询价、报价、开标、议价、订购、交货、付款等所有流程,皆可于平台上完成,从而减轻采购工作负担,并通过对供应商评价运作业绩不断改进,降低供应成本。

2.2.3有效实施控制有效实施标准成本控制,制订合理的标准成本,按标准成本严格开支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标准比较,衡量各班组经营活动业绩,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实现标准成本控制。成本标准是以员工技术、食堂的实际情况等参照最优投入原则进行的,通过各种方法选出最优标准,对食堂成本控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2.4实行成本避免为了实现成本目标和实施标准成本,还应该避免无效的成本发生。因此,食堂应该加强物资管理,加强对班组的监控,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盘点抽查等,做到账、卡、物能够相对应,避免物资的流失,防止丢、损、毁等现象发生,对于比较重要的物资要责任到人,避免他人挪用而造成浪费,对闲置的物资可以出租、出让实现一定收益等,对饭菜质量严格把关,严防质量造成损失,实现成本避免。

2.2.5加强成本分析与考核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对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权威性。建立奖惩制度,对于工作成果好的员工与班组适度奖励。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更好的改进食堂,提高食堂的成本管理水平。还要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成本管理。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食堂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电算化会计提供的适时会计信息,为后勤管理决策者及时服务,以提高食堂的经济效益,增强食堂的市场竞争力。

2.3进行适当应急储备。

近年来物价涨幅很大,这种情况有可能还会长期存在。在食堂运营过程中,可建立应急储备,在物价低迷或下降时,储备一批可储藏一定时间的物料,也可以相对降低食堂成本。食堂成本的构成是材料费和人工费,食堂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建立人工调节基金,当食堂获利较多的时,按一定的标准提取人工调节基金,以备不时之需,缓人工上涨的冲击,保持食堂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2.4搞好食堂资源循环机制。

对于食堂每日都有很多的剩菜剩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对于剩菜剩饭可以用养殖一定的家禽,对于家禽的排泄物可以拿来种植一些平时用的较多但是价钱较高的蔬菜。在食堂员工空闲的时候,可以进行耕种和养殖,这样能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食堂的稳定性,又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废物资源。

2.5完善师生意见反馈机制。

不仅让员工参与成本管理中来,对于广大师生的意见也要慎重考虑,采纳一些对于食堂有利的管理方法,这对于食堂饭菜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也能提高广大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高校食堂的客户就是师生员工,师生员对对食堂的满意度越高,消费量自然增大。因此,食堂要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员工各种各样的需求,对于师生的需求,只要广大师生员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有利于食堂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意见,就应该慎重考虙,尊重师生意见,注意改进,从而扩大消费量,相对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总之,高校食堂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师生对食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食堂不仅要有盈利性,还必须具有福利性和服务性。因此高校食堂只有加强自身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化成本管理手段,才能在激烈的后勤管理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业成本法分析报告

1.二者的着重点不同。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不同。作业成本法关注的重点在生产阶段,深入到作业的具体环节;而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前期阶段(即开发、设计、投入阶段)和后期的售后服务阶段,主要是从宏观、长远着眼。作业成本法是深入到作业的一种精细的成本分析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物料供应、产品生产、质量检验、装运到销售的全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性作业、优化作业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使损失、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作业成本法着眼于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进而进行成本控制。战略成本管理的立足点是寿命周期成本,其重点是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科学成本规划,在成长期迅速将创新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并利用知识产品降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赚取利润,收回投资,再用于新一轮的战略开发。同时,就一般而言,越是处于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期阶段,能确定的成本额就越大,其功能、结构变更的容易程度也就越高,将使前期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

2.二者实施动因分析的角度不同。作业成本法是实施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这两种分析是针对企业具体的生产活动而展开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实施结构成本动因分析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这两种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长远目标而展开的。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与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源流管理思想是一致的,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在成本发生的源流与过程。从业务流程看,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制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因此,成本进一步降低只能靠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从空间即外部环境看,成本管理重点应转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转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机会的最大限度地结合利用;从时间上看,成本管理的重点是事前成本控制,特别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

1.二者的分析方法具有互补性。两者都需要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战略成本管理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分解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可以改进的环节,同时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链与作业链相关性很大,作业成本方法实际上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因为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着许多业务单元之间及这些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每个价值链又包括着若干作业,按照“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链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照此依次传递下去,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各部分价值的集合。因此,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成本法能够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种作业,使各种作业之间环环相扣,形成较为理想的“作业链”,以保证每项必要作业都以最高效率完成,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扬长避短、改善成本构成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及效率。

2.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相互渗透的。作业成本法体现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而战略成本管理也使用成本动因分析方法。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地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从作业成本法角度看,它不是将成本简单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是以作业作为划分成本习性的依据,进行动态的价值链分析,根据这种准确的成本信息所进行的动态分析和管理活动,具有更大的战略相关性。而且,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是立足于企业的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把握了市场需求动向、企业生产过程和售后服务等经营的全部过程,能够使企业经营战略更及时地应对市场风险,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成本管理致力于寻求并创造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从战略高度对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面核算、控制和改善,目标是获取成本的增值,因而它具有前瞻性。作业成本法寻求的是获取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提高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终增加企业的价值。

3.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上是互补的。战略成本管理是在进行企业全局规划时就对企业的地理位置、市场定位、经营规模等一系列具有源流与过程特质的成本动因进行全面全盘综合的考虑,旨在从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情况。此外,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为避免成本的不当发生,可以尽力设计满足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的产品。作业成本法是在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对资源逐步消耗过程的细致而具体的分析和控制来优化作业链与价值链,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良好的成本与效益目标。这就是将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与重点从传统的产品或商品转移到了作业层次,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各种制造费用,提供较为客观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过程,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作业成本法能消除和精简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拓展到战略层面的一种运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依托,两者的结合可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二、作业成本法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合:战略作业成本法。

战略作业成本法(战略abc)是在充分认识作业成本法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差异性及互补性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整合型方法。战略abc使业务组合由代价高、无利润的应用转向有更多收益的应用而发挥效用,基于对作业的初步分块实施战略,战略abc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决策:一是产品组合与定价;二是顾客关系;三是供应商选择与关系;四是产品设计与开发。

(一)产品组合与定价。

为使战略abc发挥实际作用,企业必须采用一些措施来改进所产产品的鲸形曲线(实践中abc的累积收益率曲线是一个“鲸形曲线”),提高其产品的收益率,主要的战略abc措施包括:

1.重新为产品定价。通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特别是在高度定制的产品上。对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产品而言,可以采取作业成本法正确分摊低批量特制产品成本,使得大批量标准产品的成本下降。对于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产品,随着产品多样化的增加,间接的支付性费用将会大量增加,为应付增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需要有作业成本法来计量增加的多样性和定制程度的成本,从而发现顾客是否愿意支付昂贵的价格来补偿产品的高昂成本。当然,如果企业能够在不引起成本巨增的情况下使其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这种能力就会被作业成本法所识别,企业也就不一定必须为其别具一格的特色和服务寻求溢价收益了。

2.生产替代产品。企业可以运用现有的低成本产品替换低收益定制产品,而不采取提价策略来增加利润。当然,定价和产品替代是互补的,营销代表可让顾客在为高性能支付高价和放宽对产品细节的要求而支付低价之间作出选择,充分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营销人员可在功能、独特性和要价等方面与顾客进行交易。产品革新和多样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战略abc给出了一些原则:保证顾客从新的、不同的产品中得到的价值足以抵销其所支付的产品成本,若这种价值不高,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就会更好地从现有的产品上得到满足,而不是企业提供的新的、多样化的产品,也就意味着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必要,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失误。

3.重新设计产品。由于高成本的产品设计,使得某些产品非常昂贵。如果没有作业成本法指导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决策,工程师会忽视许多由于元件或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程度而造成的成本。他们设计产品的功能,却不考虑新增加的独特元件、新推销员和复杂的生产流程所需的成本。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产品的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最佳时机是在产品的首次设计时,若当设计已经完成时,价格被商定之后,再改变当初的决策为时已晚。

4.改进生产流程。传统成本系统,对单位产品层次的可追溯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器工时、分摊给单位产品的经常性费用)的关注,提供了一个不利捕获准时制(jit)方式带来的成本节约的环境,缓慢的速度产生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存货积压成本和大量的搬运成本。而战略abc则反映了长时间规划的巨额费用,明确了jit方式,减少和避免成本的目标。战略abc可以通过改进技术与资本、增加培训、作好生产经营准备等方式对生产流程加以改进。

5.投资于柔性技术。柔性生产系统(fms)和其他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信息密集型生产技术的功能,以及保持高速自动化生产效率不变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实施业务的成本。这些业务包括从一种产品到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更换、排定生产工序、检验产品、搬运原料以及设计产品等。只有企业开发了战略abc系统来衡量这些成本,它们才能被觉察。目前可以观察到的巨额批量成本和产品维持成本,成为用于计算机整合的生产技术新投资所要消除的主要对象。

6.放弃产品。企业可以采取以上多种措施将无收益的产品变为有收益的产品,如果这些措施不可行或不经济,就不得不采取放弃产品的最后策略。

(二)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

战略abc通过追溯与客户和分销、配送渠道有关的业务成本,企业能够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提高企业的收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识别隐性损失客户和隐性收益客户。战略作业成本法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认清那些使服务成本或高或低的特征,其中高服务成本意味着隐性损失,低服务成本意味着隐性收益。隐性损失客户具有如下特征:订购定制产品;小额订单;不可预见订单的到达;定制的交付;改变交付要求;手工处理;大量的售前支持;大量的售后支持;要求公司持有存货;付款迟缓。隐性收益客户具有如下特征:订购标准产品;大额订单;可预见订单的到达;标准的支付;交付要求没有变化;电子化处理;几乎没有售前支持;没有售后支持;生产补给;按时付款。通过对两类损失进行战略abc分析,可以尽量避免隐性损失,将隐性收益显性转化出来。

2.降低分销和零售的服务成本。服务成本定价主要发生在对超市零售供应链的销售中,与公司合作、减少分销流中无效率环节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支付公司的产品。公司可以对一些客户想要而其他客户不想要的服务索取更高的价格,实施以所有客户都享受的服务的基本标准加上对以专门要求的服务为基准的定价方式,如类别管理、单向货盘与其他的可以为零售商节省资金的选择。为使这种合作关系发挥作用,企业需要以战略abc来监控产品的成本发生额和节约额。

3.管理无收益的`客户。一些当前无收益的客户可能是企业较新的客户,为吸引他们也许会发生大量的费用。此外,这些客户可能会通过相对苛刻的要求,仅仅给予他们总业务的小部分来考验供应商。如果企业需要培养与这些新客户的长期关系、有收益的关系,对客户而言,战略abc所揭示的最初损失也许是对取得新客户投资的一部分,企业可以从以后年度的大批量和更有收益的业务组合中得到回报。

4.终止与一些客户的关系。可能有一些客户不属于以上类型中的一种,这样的客户既无收益,又不受将这种无收益的关系转变为有收益关系的影响,也不是一家新客户,战略abc就要求终止与这些客户的关系,保护企业的价值不受到更大的损失。

(三)正确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

当被运用于供应商关系时,战略abc能够帮助企业基于总成本而非只基于采购价格来选择和评估供应商,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

1.实现由对抗型的供应商关系向协作型供应商关系的转变。历史上,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曾经是以一种疏远的对抗型模式,采购要求取得尽可能低的价格。主要方式有:大批量采购以获得大量折扣;从质量、可靠性和交货表现不算突出的边缘供应商那里采购;从低工资的供应商处采购;从由于对技术和系统投资不足而具有低管理费用的供应商处采购;从具有有限的工程和技术资源的供应商处采购。这些措施的确可以降低采购价格,但通常也会牺牲企业的产品质量。20世纪70~80年代,部分领先的日本企业采用了协作型的供应商关系模式,这些企业选择较少数量的供应商一起工作,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关系,甚至达到对关键供应商进行权益投资的程度,以使供应商参与到以降低企业材料采购总成本为目标的关系中来,便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供应商实现一体化的准时制生产模式。

2.选择低成本而低价格的供应商。最好的供应商是那些能够以最低总成本而非最低价格发送货物的供应商,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使得一个企业能够避免由发送货物造成成本中的许多成本,包括无缺陷、使用电子数据换取、免检、准时制、直接达到制造流程、使用内部工资资源、没有发货单、使用电子资金转移支付等。通过实现战略abc,企业与供应商均能知道对方的产品设计决策是如何影响另一方的制造成本的,这种理解使得双方都能作出更好的决策来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总制造成本。

3.降低供应商支持成本。战略abc可以将作业成本法的作业等级同供应商的关系的成本联系起来。除了采购价格本身,只有数量非常有限的采购成本是产品单位相关的。一些成本,如订购、接收、检查、搬运和支付原材料联系在一起的,是批量相关的,其他成本是产品支持的,即设计和维持个别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规格要求的成本。供应商支持成本是同一个独立于所购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的特定供应商联系在一起的成本,这类成本包括各方之间正在进行的关于公司产品计划的争论、送货要求和生产计划;保管关于供应商特点和绩效的文件;对供应商绩效的阶段性评估。由于供应商支持成本的存在,企业不能选择太多的供应商,以便使工作更有成效,并在较少供应商的条件下更有效率地工作。此外,建立紧密的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可以促进企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即企业和它的供应商在相同时间进行他们各自产品的设计工作,同时,工程使得任何与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相关的设计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都能更早地发现,从而使双方都能及时地对产品设计作出更多的根本性改进。

(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就影响着制造成本所取得的巨大杠杆作用,实践中一般有80%的制造成本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就已经确定,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就充分利用战略abc,是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环节。

1.选择产品成本设计的业务成本驱动源。利用战略abc影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要求在两个重要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一是普通的作业成本计算目标,提供产品制造和服务成本的经济性相对准确的信息;二是提供产品工程师可以理解和应用于其设计决策的信息。关键在于第二个目标,其实现必须准确识别业务成本驱动源。企业通过建立一个足够精确以至于设计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不会对其丧失信任,而且足够简单以至于产品工程师可以立即理解它从而决定其取舍。随着工程师认识的加深,将有更多的业务驱动源被添加进来,这种反复设计过程将一直持续,直到系统达到足够的复杂程度以至于源自添加新驱动源的精确性回报开始减少时为止。

2.强调贯彻科学的成本分摊观点。战略作业成本法强调从战略性角度进行作业成本的计算与分摊,和流程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成本分摊观点确定了需要在设计阶段积极缩减成本的现在和未来生产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流程驱动源,例如零件的数量和类型,能够相对容易地改变。流程观点确定了对未来服务的驱动源,使产品能够以较低的间接成本和支持成本被生产出来。

3.尊重客户的建议。为使用企业产品的设计活动成本的新信息能促进客户与企业进行更多有意义的对话,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尊重客户的建议。战略abc可以对设计和工程活动进行更加详细的细目分类,使得客户能够了解所有为了他们而发生的活动成本与关联成本。客户可以决定现有的所有活动是否真正有必要开展,这使得企业能够预测客户提议,改变设计成本,从源头上控制好作业成本的合理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万祥.《成本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版.

[2][美]罗伯特.s.卡普兰,罗宾.库珀.《成本与效益》.张初愚,张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3]andarajan.strategiccostmanagement.thefreepress,1993.

成本分析报告

公司领导:

长期以来职工食堂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xxxx年12月亏损达900余元,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食堂饭菜价格普遍偏低是食堂亏损的主要原因。下表是食堂各类菜品成本和售价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食堂每售出一荤一素的菜品至少要亏1元以上。

2、为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多地满足职工的饮食习惯,早餐的小菜增加了几样新品种,每天的例汤增加了汤料,每天的辣椒不中断供应,成本增加。每天至少增加0.5斤酸豆角、1斤黄豆、1斤筒骨、2斤牛角椒,成本相应增加25元。

3、为改善职工伙食,提高生活质量,食堂供应高成本纯荤大菜的频率明显增加,成本相应增加。

4、为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所有食用油和调料品均采用正规厂家产品,产品价格在同类产品中略高。

5、所有蔬菜由专人从忻城市场采购,运费、人工费平均分摊到菜价,其价格略高于市场价。

6、肉类定点采购,双方约定猪肉不能注水,价格略高。

7、长期以来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临近年关,物价普遍上涨,经营成本增加。

8、职工食堂亏损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饭菜的售价明显低于成本价,当然食堂的管理工作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烹饪的个别菜品偏油腻,造成食用油不必要的浪费。今后我们一定会加强食堂管理工作,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作业成本法分析报告

煤制油生产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是直接液化,二是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神华集团鄂尔多斯分公司成功实现了年产100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实现了商业化运行,公司煤直接液化主产品有柴油、石脑油、汽油、液化气等,副产品有油渣、粗酚等,年产100万吨油品。二是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南非的萨索尔公司在大规模生产。该公司已建成3个间接液化工厂,年产113种化工产品,年产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煤制油属于多步骤工序连续式复杂生产,根据产品连续生产、顺序加工的特点,按生产装置、成本费用属性项目归集成本,以每种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各装置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应分别列为成本核算对象。煤制油成本核算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在主要参照国内炼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联产品系数法进行各种油化品成本核算。

二、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一般的,煤制油企业将煤化工生产成本分为直接生产成本(原料和主要材料、化工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和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并选取原料及主要材料、化工辅料材料、制造费用等项目具体核算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具体核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成本信息的输出主要是从成本核算所需要的会计科目为基础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会计科目是成本核算的必要基础。根据煤制油企业生产装置的不同功能,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会计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主要核算能够生产出主要油品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比如直接材料、辅助材料、人工费用等;辅助生产成本主要核算提供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的各生产装置所发生的费用。制造费用主要核算各生产装置发生的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费用。

(二)划分成本核算装置。

单元成本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部分,合理划分生产装置单元能够准确计算出产品各工序、步骤的加工成本,是准确计算出产品的基础。煤制油企业将生产装置按单元进行划分,分为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和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单元。基本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煤液化装置、煤制氢装置等,辅助核算单元主要包括空分装置、环保装置、热电中心等装置。

(三)归集直接成本。

煤制油公司按生产单元对直接成本进行归集,即将每个生产单元领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投入的直接人工、发生的折旧费用以生产单元为归口进行归集。其中将基本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将辅助生产核算单元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四)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煤制油公司制造费用首先按核算单元作日常费用归集,分配以生产单元进行分配。每月末将本月各核算单元发生的制造费用结转到相对应的辅助生产成本和基本生产成本中。对于质检中心提供的化验分析费用按提供人工服务的比例分别分配到其他核算单元。

(五)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煤制油公司辅助生产单元生产的辅助产品除供其他生产单元使用外还有少量对外销售。公司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采用计划分配法,即首先根据内部价格经验数据确定每种辅助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确定各生产单元耗用的辅助产品数量以及对外销售辅助产品,进而计算出各生产单元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以及对外销售的辅助产品应当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各月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与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全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六)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

在对制造费用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分配后,与生产相关的成本费用全部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即完工成品与在产品共同承担的成本。月末通过各生产装置单元固定时点内所剩余原料的数量以及相应原料的内部计划单价来确定月末在产品应当分配的成本,总生产成本扣除期末在产品分配的成本即为本月产成品应当结转的成本。

(七)计算完工产成成品的成本计算。

三、煤制油化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费用确认。

计量成本核算必须要有准确的生产数据作支撑,煤制油前期建设期间有些计量课仪表并不完善,比如空分装置,两套空分装置只有一套电表计量,车间统计人员只能根据空分装置设计用电量区分每套装置耗电量,财务人员只能根据车间统计人员提供的耗电量按比例分摊每套装置耗电费用,而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装置所发生的费用。

(二)成本费用分配问题。

1、间接费用分配煤制油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划分为直接生产成本费用和间接费用两大部分。对于日常直接归属于单个装置的材料耗用、动力消耗和、人工支出和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相应装置中。但对于为其他装置提供服务的质检中心、检维修中心等发生的费用需要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受益的各装置里去。煤制油企业不同于传统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序很高。煤制油生产设备投资大,机器设备折旧费用也很高。煤制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制造费用在整个煤制油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很高,这种分摊方法遇到了两大问题:其一,是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其二,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具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受分配标准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该方法在选择费用分配标准时是单一的、不科学的,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半产品成本分配柴油、石脑油、液化气与其他化工副产品所耗用的主要原料都是洗精煤,且具有相同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煤液化装置化学反应生产出液化轻油、液化重油、油渣等半成品。各种油品产量受装置负荷,操作条件影响很大,不同的操作条件和负荷会生产出产量不同的各种产品。煤制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在年初制定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等半成品计划价格,企业根据这个计划价格在每个月末进行半产品成本分配。这个半成品计划价格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保持固定,不再改变。这样做优点在于简化成本核算,减少了工作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实际上,生产装置月度之间的投入产出系数是不均衡的,有时会有较大差距,价格固定化也存在弊端,不能横向、纵向比较其实际的生产绩效。另一方面采用计划价格计算装成品成本,然后再计算各联产品之间成本也不合理,这会误导产品定价、各种油品产量比例或外销等企业经营决策。如煤液化装置、加氢稳定装置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系数法,直接影响柴油和石脑油成本准确性,进而又影响油渣、粗酚等产品成本准确性。

目前,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把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稳定轻烃、汽油等产品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先计算出联产品总成本,然后按主产品和各关联产品系数换算为柴油产量,最后分配计算出各品种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种方法对于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情况却拿不出准确数字,企业无法及时对生产进行优化安排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这种方法是脱离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一种准则式的方法,其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存在着扭曲。例如,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和进行效益分析,液化气、油渣等成为最赚钱的产品,显然产品成本信息被扭曲了,更谈不上作为生产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对生产决策的支持作用很弱。另一方面,现有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反映生产过程的因果关系,很难准确确定中间产品的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非常困难。例如:分析生产一吨柴油实际耗费了多少洗精煤这个基本的成本还原问题,现在的成本核算方法就很难甚至无法实现。再比如,生产计划部门需要财务部门对其生产计划方案进行利润测算和分析,但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本无法提供能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的成本价格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的利润测算,更谈不上从宏观控制角度预测分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效益和提出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

四、煤制油企业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一)加强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管理。

成本核算精确与否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成本核算离不开生产一线提供的.基础生产数据。比如流量仪表,这些基础工作有些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完善,但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更应该贯穿企业兴建之初及生产全过程中去,也就是说,从项目建设开始就应该认真考虑和生产成本核算相关的基础设施、计量仪器仪表是否完备和准确。煤制油企业生产装置多,工艺复杂,各个生产装置应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化工三剂、动力等投入产出的基础数据,在月末及时上报。对于计量仪器仪表不完善的要请专业人员想尽办法安装或更新,对于在读取数据中不准确的仪器仪表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校正。

成本核算应该与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特点相适应,应当与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煤制油企业在成本核算上主要是借鉴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联产品系数法,其成本核算程序比较简单。由于成本核算简单,企业只能将成本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产品”这一层次上,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次。因此,这一成本核算模式不可能实现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真正相结合,也不可能将成本核算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也就不可能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真正关心产品成本管理的只是与最终产品成本高低相关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从成本管理角度来讲,最终的产品成本信息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成本管理,所以,煤制油企业目前采用的联产品系数法的成本核算体系尚没有进入成本管理会计阶段,只是进行了会计核算,并没有真正实现成本管理,不能为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这种意义上讲,作业成本法比产品成本法更实用和更有效。煤制油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状况,充分利用sap系统的集成性、先进性,开发实施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将现在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核算逐渐转变成以作业为中心。把能独立进行投入产出的生产活动定义为一个作业,作为最小核算单位,比如热电中心、质检中心可以作为一个最小核算单位;有多个独立作业的生产装置就细分为工段,比如凝结水装置、污水汽提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分别作为一个工段;拥有多套生产装置的联合车间则作为一个作业中心,比如煤液化生产中心可以作为一个作业中心,中心所属的液化备煤装置、煤液化装置、加氢稳定装置、加氢改质装置可以作为工段。在煤制油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中,可以按柴油和汽油分别确立两大生产流程,确认相应生产成本核算作业点,每月进行统计,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框架。

五、结束语。

在煤制油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结构中,洗精煤占整个制造成本的25%以上,材料成本分摊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影响到各种产品的成本。由于煤制油行业在生产工艺方面的复杂性和在成本核算中的特殊性,这种方法其实也就是一种折衷处理的办法,如果要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上升到完全成本控制角度,还是应该考虑尽量对全产品,全过程进行测算,结合作业成本法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公司生产成本处于受控状态,有利于及时消除不增值因素,增加增值作业,促进效益增长。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可持续发展。当前,炼化企业产能过剩,煤制油作为生产柴油、石脑油等产品也受到了供大于求影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加强和完善成本核算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事情。煤制油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直接材料成本偏高、直接人工成本逐步上升、制造费用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企业要认清存在的问题,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建立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等的措施和方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在煤化工行业中的竞争力。

成本分析报告范文

成本合价:设备费45620元、主材费551867元、安装费(人工、辅材、机械)621296元、税金32700(安装费/0.95-安装费)。

成本合价:设备费1211968元、主材费541073元、安装费(人工、辅材、机械)824498元、税金43395(安装费/0.95-安装费)。

成本合价:设备费1811411元、主材费172771元、安装费(人工、辅材、机械)244200元、税金12853(安装费/0.95-安装费)。

根据数据综合报价为7245130元,主材损耗及采管费为94692(以主材费为计费基础)、其他费981859元(以直接费为基础,报价包括管理费+规费+利润),总造价为8321680元。

根据数据分析价差:通风空调系统价差为518307元、空调水系统价差为328083元、制冷机房285089元。总造价价差为1982029元。根据数据得出本工程有24%左右盈利空间。

医院成本分析报告

体化管理信息平台,成本核算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靠财务部门无法单独完成,当前医院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处于分离状态,缺乏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成本管理处于被动状态,资源浪费严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医院成本管理基本方面。

(一)成立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主要职责。

医院要成立由院长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由财务、信息、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有:确定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年度医院成本控制方案;确定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医院财务部门应当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本科室内部设立成本核算岗位,专职成本核算员不得少于2名。具体职责:参与医院内部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定期进行成本数据归集,编制医院管理成本报表;开展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建议,为医院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明确成本核算范围。

医院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耗费,有些支出并不属于成本核算内容,成本核算人员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明确成本核算的范围,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物价部门修订医疗服务价格和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制度提供重要依据。新制度规定,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发生的人员经费、耗用的卫生材料及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等应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医院的资本性支出、罚款、捐赠支出、基金中列支的费用等均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范围。

(四)细化核算对象,合理分摊费用,再造成本核算流程。

新制度改变了过去医疗、药品、管理的分类模式,使核算对象更加精细、合理,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特点划分具体成本核算单元,在遵循成本核算合法性、相关性等原则基础上,将各核算单元业务活动中发生的耗费进行归集,划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合理分配计入,形成各核算单元业务成本。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方法,依次对行政后勤类科室耗费、医疗辅助类科室耗费、医疗技术类科室耗费进行结转,经过上述三级分摊,最终形成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

三、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下推进医院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成本管理,适应新制度的要求。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有效进行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一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经营的所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使得医院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控制了超预算支出、随意性支出;二是新制度要求医院推进财务一体化管理的同时,财务年度报告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医院只有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三是新制度要求医院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额计入医疗成本,扩大了成本管理范围,改变了过去不计成本,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象。

(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

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得高低,与医院管理相适应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内容在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分不开的,该平台可以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大量数据支撑,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算账职能中解放出来,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不在从事大量繁重成本数据归集工作,而是实时或定时关注医院成本动态,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对通过对大量成本核算数据的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总之,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经费管理等,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得以进一步提高,为医院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撑,促使经营决策获得成功,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经营成本,从而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

试析煤炭企业成本核算论文

目前医院进行的成本核算仅仅是对科室收入、费用的简单的事后数据的归集,不能把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管理费用如何合理分摊一直困扰着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医院的管理者要转变思路,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医院,将全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医院管理,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医院只有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增强其竞争力。

鉴于医院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切合本院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建立覆盖全院的微机网络系统,变动成本项目和固定成本项目的划分,规范各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范围、管理费用的分摊方法,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以便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

(一)在收入的归集上。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信息中心引进上海某软件公司的his系统进行全院的微机联网,建立了最小核算单位并建立了各收费项目的编码库。注重对各核算单位录入人员的培训,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检验科室引入lis系统,实行双条码扫描,坚决杜绝了医院漏费,欠费,人情费,确保了医院收入的全面性。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根据核算单位的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各项收入数字的正确归集。

(二)对成本项目的控制上,要区分不同的成本区别对待。

1.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成本,要由医院器械科,财务处,审计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对各核算单位进行清产核资,以便摸清家底;对各核算单位的医疗用房面积准确核算,以便分摊房屋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核算单位资产清单,由核算单位责任人签字,据此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2.对实际劳务成本,根据省人事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院各科室的情况实行定编定岗,人事部门可以一目了然地统计出各科的劳务成本。

3.对变动成本部分主要是医疗成本的控制,将医疗科室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检查科室等,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式,测算出各科室的变动成本。利用本--量--利基本的损益方程式来测算单位变动成本。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在这个公式中,单价是物价部门有严格收费标准的,销量是可以根据历年来的业务量平均统计出来的,固定成本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水电汽暖的消耗及科室的劳务成本等。这样在科室预计利润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据此可以控制对卫生材料,物资的领用,这样对科室物资材料的领用就有了依据,以耗定量发放。

4.对行政后勤部门领用办公用品上进行定额管理。各科室指定专人领用,发放部门严格按定额发放用品,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审计纪检部门联合抽查领用物品清单,对超标领用的要严惩发放部门。形成一套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度。

5.各核算科室宏观成本的管理,如病人的欠费,医疗事故赔偿金的发生要积极去预防和控制。

(三)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引入了税法公平主义原则。

1.医院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对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等与人员有关每月基本保持不变的费用可按医疗科室人员的比例分摊到各医疗核算单位,而对一些管理费用不可预测性的如职工差旅费,科研费等引入税法原则中税收公平主义的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税收负担要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这里的负担能力指核算科室人均创收额。人均创收额多的单位多负担,人均创收额少的科室少负担,无创收额的单位不负担。这样就把不可预测的管理费用按负担能力的大小分摊完毕。

2.有一些直接为医疗科室提供服务的科室如供应消毒室,锅炉房、水暖维修等科室可利用一定的方法直接计入各核算单位的成本。

3.供应消毒室要测算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根据各科室的消毒物品数量计入核算单位成本。对独立核算的核算单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才能规范各个核算单元的收入。内部转移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市场价格;以市价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根据对4种内部转移价格的比较分析,笔者建议使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样可以调动各核算单元的积极性,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对锅炉房、水电维修要测算消耗定额,核算其消耗材料,人工费等,计算其定额成本,据此直接计入各医疗单位成本。

四、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每月末要对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考核,及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并及时纠正偏差。做得好的科室要给予奖励,并推广其成功的经验。

五、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全成本核算的粗略想法。这些做法能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可以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文档为doc格式。

煤炭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论文

采购合同的风险管理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应企业法律部门的职责包括合同签约前监督、合同签订审查、合同履约过程跟踪、合同纠纷处理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也是企业各类合同管理的核心。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具体不规范的法律行为,而导致与企业期望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但外部风险往往不是企业自身所能控制的。因此,本文重点阐释内部风险。

一、采购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1.采购部门法律意识淡薄。

漠视、不遵守企业内部各项采购程序与规定,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不按照合同履约,甚至违约、违规、违法侵权,给企业带来各类法律风险。

2.忽视合同履约过程的.监督。

煤炭企业往往重视合同前期的准备,如严格招投标程序、重视商务谈判。但对于合同履行过程,则多依靠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导致履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风险。

3.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制定合同相关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由于在把控合同全过程中涉及的岗位较多。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存在偏差。

二、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办法。

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对风险防范是最有效、最根本的。必须严格审查相对人主体资格、相关资质、履约能力,并充分评估各项法律风险发生几率,避免将来发生纠纷。

1.主体不适格。

第一,表现形式。供应商主体不合格、资质存在瑕疵导致合同无效、不能完全履行,甚至影响采购物品质量。法人或其他组织未经工商登记或已经吊销、注销导致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部分无效等风险。相对人企业名称与其所持资质(各类行政许可证、特许经营、生产许可证等)不一致,导致合同无效甚至工商处罚。第二,防控办法。在合同签约前,严格审查相对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与全国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查询比对。涉及特殊行业的,要求相对人提供经营行政许可。在审查中更要注意相对人若是分公司或其他形式的分支机构,要审查对分支机构的授权范围。要尽量核实相对人提供资质证件的真实性。

2.合同条款约定不当。

第一,表现形式。采购标的约定不明,包括采购合同标的采用不规范简称,未标明型号、生产厂家、品牌或与采购计划不一致,导致采购物品质量下降、不能使用的风险;采购标的相关技术参数约定不明确,导致采购目标失当;验收标准约定不明确,导致双方验收质量争议,或由此带来的对于检测机构、检测风云争议等。合同履约期限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延迟履行带来提前或逾期交货,增加保管、仓储等费用;对于履行地点和交货方式约定不明确,则容易导致货运中转中意外导致双方责任承担的风险;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若在日后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导致部分违约的情形下难以计算损失等风险;争议解决条款约定不明确,则可能导致我方增加诉讼成本等风险。第二,防控办法。在合同条款审查过程中,要明确约定合同标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及品牌,核查是否与采购计划一致。对于技术规格复杂的大型设备,应将技术详细规格作为合同附件同时留存,避免将来合同履行过程产生纠纷。约定明确交货方式、履约地点,注重明确争议解决条款等。

3.结算条款约定不当。

第一,表现形式。双方付款方式约定明显不利于其中一方,有预付款情形的,买方支付预付款后卖方迟迟不发货,延误使用时间;又或者预付款比例不合适,造成大量资金占用。支付方式约定与现场使用不一致,有可能造成已付款但合同标的使用产生问题,造成我方损失。第二,防控办法。制定预付款相关制度,确定合理的预付款比例。按照现场实际,使用确定按期支付采购价款。

4.验收方式不当。

第一,表现形式。验收时,库管未严格按照合同核对采购物资的型号、数量、规格等,未找相关机构检验某些大型设备,便视为合格入库。这些行为都是明显确认合同约定,在发生纠纷时对采购方不利。第二,防控办法。制定合理的验收与库房管理规定,制定库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验收大型设备可在合同中约定由某些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或者约定在设备运行期内出现问题的相关解决办法。对在验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收集现场资料,通报法律事务部门。

三、结语。

在煤矿企业采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过程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要企业管理人员、采购部门人员、法务部门人员形成正确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对采购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风险防控。对于签约方选择、合同文本拟定、到货验收及质保期等,都要进行全过程风险防控,把控各个环节,确保采购合同风险防控的全局化管理。

作者:栗慧单位: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制责任公司李村煤矿建设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邓江凌.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学刊,(7).

[2]徐宏泉.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j].发展,(11).

煤炭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研讨论文

加强电厂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电厂也重视采取相关的策略来加强成本控制。但是,大多数电厂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材料费用控制不到位,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相关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更好的加强成本控制工作,结合电厂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相关策略。

1)做好电厂造价材料费用控制工作。

材料对电厂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电厂所用的材料多,对成本的影响大。具体的策略可以是以下几点:根据电厂运行的实际需要,明确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材料的供应,不会发生短缺现象,加强对材料的检查,保证材料的质量,满足电厂的实际需求。在材料采购的时候,应该全面了解材料供应商的基本情况,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保证所供应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在材料发放上,应该执行限额定额领料制度,满足电厂运行的需求,避免材料的浪费。

2)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要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成本管理体制作保障。所以,电厂有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落实责任制,使各项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在整个成本控制体系当中,要明确每个部门和每个责任人的职责,发挥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充分履职自己的职责。

3)合理编制电厂的成本预算。

事实证明,合理有效的预算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条件,电厂在加强成本控制工作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成本预算,并实现对预算的动态管理。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所有成本要素。为了提高预算的经济性,对于次要的成本预算可以采用定额法进行,对于一些难以预测的费用可以采用概率法进行。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厂面临的经济环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实施动态预算管理。在最初编制预算的时候,应该根据当时的工程量、物价情况等进行编制,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应该对预算进行动态和合理的.修改,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4)加强电厂的成本核算监督工作。

在成本控制当中,成本核算员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收集工程变更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变更,应该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经营部门上报审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及时掌握成本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这样既有利于竣工结算,还有利于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电厂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发挥约束和激励作用,以促进成本核算员认真履自己的职责。

5)严格执行相关的考核制度。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的是量化的考核方式,对工作人员的政绩和业绩进行分级考核和管理,由于考核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并且相关的规定都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对考核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考核工作的科学性,促使员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6)提高整个电厂工作人员的经济意识。

成本控制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参与,因此,必须提高全员的经济意识,使其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工程项目经理应该与电厂上级领导签订相关的责任书,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在项目部内部建立相应的考核小组,加强对每道工序的考核,使其满足相关的要求,保证项目部的任务得以完成。

7)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成本控制的执行者是人,成本控制又牵涉到多个方面,因此必须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对成本进行控制。一方面,电厂要重视对优秀的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强职业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管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更好的适应电厂成本控制的实际工作。

8)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工作。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电厂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必须调整发展战略,加大自身技术革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例如,在热电联产企业当中,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实现成本控制,使用新型生物质燃料、以泥煤为掺烧燃料,实现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创新操作方法,实现节能、节水、节电。

总而言之,加强电厂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电厂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电厂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对电厂成本的控制工作,以促进电厂更好的运行和发展,提高电厂的综合效益。

煤炭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研讨论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论文联盟业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说,若想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是必要的途径之一。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重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同样条件下的生产企业,成本低的必然会比成本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的准确程度将会对社会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造成影响,但现行原煤核算框架存在只核算原煤制造成本的问题,具有单一性和不科学性,对原煤生产过程的全部消耗费用反映的不够全面,这样的话,将会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下对目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成本核算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近几年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成本核算方式还比较陈旧,没能运用新的核算方式,而是停留在简单的成本分析上。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采用的`是以最终产品为惟一对象的会计核算法,成本核算只停留在最终产品这一层次上,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生产作业环节,不能为企业的生产作业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成本管理手段需要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显得日趋激烈。企业若想立足于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成本管理是必要的手段。现如今,计算机被运用于大部分的煤炭企业中去,但是我们会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才利用计算机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说,煤炭企业应采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加强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使成本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另一方面,成本管理手段信息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对市场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

3.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煤炭企业的一些成本管理制度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经营过程中,有一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加强对成本管理指标约束制度的实施力度,但是在这个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规划和预算指标的科学性不够,这样会导致各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然而有些单位编报的成本计划只是流于形式化的东西,甚至不符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用性不强,这样对降低成本起到的作用不大。

4.成本管理与技术管理未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技术管理不受目标成本的控制,特别是在技术设计上,既不受目标成本的限制,也很少有技术成本的分析对比,形成了技术设计就是成本需要的局面,缺乏“优化设计就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想意识。

1.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思想。首先,要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只有管理者带头重视成本管理,员工才会时时将成本管理的意识牢记在心。并且一定要意识到成本管理并非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一定要全员参与进来。其次,应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充分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成本管理的目的。再次,提倡以人为本进行成本管理,并不是否认原先的成本管理在一定时期的积极作用。在以往人们的脑海里,成本管理就是针对物的管理,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转变,也就是说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只有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念,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如加强对人员的配备、适时组织节支降耗系列活动、建立公平合理的职工报酬制度、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等等,依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实现成本管理新的突破。

2.实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众所周知,原煤的生产不是单纯几步就能完成的,是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洗选方可达到规定的要求,然而在每个环节都会消耗一定量的资源,主要是掘进费用,掘进费用对成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掘进费用的高低对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掘进费用花费的较多会使成本得以提高。反之,掘进费用若使用较少,成本就会得以控制,随之降低。可以把每一个生产作业环节确定为一个成本中心,先按环节归集作业成本,实现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把各环节的作业成本汇集到原(选)煤以计算最终产品成本,因此,煤炭企业应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去。

3.实行预算控制制度,强化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情况并结合利润目标和控亏目标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成本计划,企业可以根据产量变化规律实行弹性目标控制成本,这种方式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不仅对降低成本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生产成本在制定预算方面,一定要综合考虑,以企业制定的消耗定额和企业目标成本为依据,结合多方面因素,严格做到预算的准确性,使预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责任目标成本管理机制,以加大承包责任机制和风险收入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细化成本承包考核,做到层层分解落实,实现了考核范围和成本费用指标的闭合管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我们可以了解到,煤炭企业原材料有一定的特点,即具备可回收复用性。针对这样的特点,应对消耗管理制度细致化,全面化,很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完善。同时可以采用材料消耗承包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加大对材料的回收以及再次利用。

5.进一步改革、完善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在成本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从分析内容、分析作用、分析方法、分析时间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在分析内容上,不要只停留在只以产品生产过程为对象这个层面上,同时也不要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其次在分析作用上,把分析重点由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转移到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在分析时间上,对于分析的时效要适当的提高,调整分析的时间,将分析由事后分析为主发展为事前分析为主。

6.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创新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要的,企业只有不停的创新,才会有所进步,逐步发展。创新就是要从发展与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新的观念、新的管理体制运用于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以往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有助于企业在生产中节省成本,并有助于煤炭企业经济效效益的提高,同时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稳步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成本优势是企业现在和未来较长时间里的竞争优势,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煤炭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论文

在物资管理方面,煤炭企业长期处于管理较落后的水平,管理观念也比较老旧,因此造成了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粗放化的现状。当前,面对市场困境,煤炭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生存并更好发展,就必须关注物资管理,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煤炭的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优化控制进行了多种尝试。

二、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控制的现实情况梳理。

(一)部分煤炭企业缺少完善的物资制度,物资采购计划实施不够。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煤炭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缺少相应完善的制度支持,有些煤炭企业虽然编制了相应的制度,但是仅仅是参考其他企业的制度而完成编制的,与当前企业现实情况的结合性较少,一些制度上呈现的事项不适用于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在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物资采购计划实施不够的情况,具体来说,一些煤炭企业在采购物资时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大量盲目采购导致的是资金的占用和物资的闲置,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物资管理的数据信息混乱,物资管理信息化管理遭遇困境。

当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由于长时间、大量的物资采购,持续地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信息数据,在一段时间内,煤炭企业对物资管理的重视不够,导致物资管理的信息数据混乱,梳理清楚困难很大,有些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关键信息数据甚至出现丢失的情况,对今后的信息化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要想管理好这些信息必须引进科学的信息话管理方式,而当前的信息化遭遇困难,不同环节例如开拓、掘进,综采所需物资不同,一些物资信息出现不统一情况。

(三)物资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从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人员情况看,大部分物资管理人员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随意性比较大,从意识源头对物资管理工作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同时,整体上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他们大多数学历水平较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较少,从事物资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数更为稀少,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三、如何进一步优化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的相关要点梳理。

(一)搞好物资计划,以物资制度为支撑有针对性进行采购。

物资制度对于物资管理来说,是最基本的规则支撑,也是实现物资管理优化控制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建立与生产实际相适应的物资制度,根据物资管理流程严格执行,让物资制度在整个物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左右。同时,另一个关键点落在物资计划上,煤炭企业要定期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编制物资计划,在汇总物资需求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购买,减少物资的浪费,在购买时要极为重视物资的质量,只有物资质量过关,才能尽可能利用物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先要建立完善的物资供应商档案,并对这些供应商进行动态的管理,保证企业能够了解供应商供应物资的价格、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供货能力等相关信息,从而选择信誉高、效益好的供货单位,对于那些涉及生产安全的矿用物资和材料设备要从指定的代理商和具有国家规定生产资质的生产厂家购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1]此外,对于闲置的物资更要盘活搞活,煤炭企业内部应进行闲置物资的梳理汇总,能利用的利用,能处理的处理,尽可能减少闲置物资数量。

(二)汇总梳理物资管理信息数据,加快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建立。

(三)引进专业的物资管理人才,抓好已有物资管理人员的培养。

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求物资管理人员从物资计划的编制、采购到最终的发放都要了解透彻同时团结协作。一般的物资管理人员仅仅将物资管理工作从“采购”到“发放”的工作做了,缺少高水平人员推动物资管理工作进一步适应当前形势。要改进当前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煤炭企业积极引进专业的物资管理人才,充分挖掘其专业性,把这部分人安排在关键岗位。另一方面,对于已有的物资管理人员,应抓好其培养工作,增加物资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使这部分人员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升工作能力。

四、结语。

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在物资管理上下了大功夫,相当部分企业做了新的尝试。从当前的现状看,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已有相应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市场形势的需要,因此,煤炭企业需要的是不断的探索,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优化控制物资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素娟.加强物资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6z:98.

[2]刘艳.煤炭企业优化物资管理模式的路径探索[j].煤炭与化工,,4:151.

成本分析报告范文

今年,我公司根据集团加强成本控制的统一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内部管理,增收节支。半年来,通过增产增收措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资金周转、增加盈利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我公司的具体情况,现将生产、利润、成本三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初步分析。

一、经济指标完成概况。

1.工业总产值:完成53.74万美元,为年计划的53.7%,比上年同期增长15.7%。

2.产品产量:甲产品完成1190.84单量(标准套),为年计划的47.6%,比上年同期增产4.46%;乙产品完成917件,为年计划的44.1%,比上年同期增产16.7%;丁产品完成155副,为年计划的77.5%,比上年同期增长307.9%。

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28美元/人,比去年同期提高10.5%。

4.产品销售收入:实现52.27万美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7.26%,比上年同期上升33.1%。

5.利润:

(1)实现利润总额4.57万美元,为年计划的`57.13%,比上年同期增长18.8%。

(2)应缴利税2.52万美元,为年计划的63%,其中应缴所得税2.21万美元(已按期缴纳);资金占用费0.25万美元,已全部按期缴纳。应缴上年利润0.15万美元,已全部按期缴纳。

(3)企业留利2.55万美元,比上年全年实际所得增长55.9%,其中,分配上年超收尾数0.1万美元。

6.成本:全部商品总成本45.1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7.4%;百元产值成本84.07美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21%。

7.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48.4天,比计划加速11.6%,比上年同期加速28.6%。

百元产值占用金额流动资金40.0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72%。

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金额43.08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万美元。

在以上各项指标中,工业总产值、利润、资金周转已分别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从产品结构变化看:

表1××公司产品结构对比表。

产品名称本年1~6月占比重上年同期占比重本年比上年。

甲55.2%61.4%-6.2%。

乙21.5%16%8%。

丙18%17.9%+0.1%。

丁2.3%0.6%+1.7%。

其他3%3.3%-0.3%。

从增产比看:

表2××公司产品增产情况。

产品名称本年比上年增产(万美元)占增产百分比。

甲1.1515.8%。

乙3.7651.6%。

丙1.3919.2%。

丁0.9813.4%。

合计7.28100.1%。

从完成供货合同看,乙、丙产品均在90%以上,而甲仅完成53%。

以上数值表明,我公司上半年抓乙和丙的增产效果较好,成绩显著。这两种产品产值的增长占全部增产的70%。

甲产品虽然也有增产,但幅度不大,同年计划相比还未过半。在结构上,它在全厂产值中的比例由去年61.4%下降到今年的55.2%,同时由于不能严格执行供货合同,拖期交货情况较为突出,从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因此,如何组织好甲产品生产,按时保质完成供货合同,不断满足市场需要,成为下半年摆在我公司面前极为紧迫的任务。

三、利润指标分析。

1.产品销售利润因素分析。

表3××公司产品销售利润因素分析表。

影响因素单位本年1~6。

月实际上年同。

期实际本年。

比上年影响利。

润总额。

销售收入美元522678392700+129987+15638。

销售利润率%10.1812.03-1.85+5696。

2.其他销售利润及营业外支出因素分析。

表4××公司其他利润及营业支出因素分析表。

影响因素单位本年1~6月实际上年同期实际影响利润。

其他销售利润美元43751815+2560。

合计+1281。

以上数据表明:今年我公司产品销售利润与上年相比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销售税率的上升,上半年我公司由于税率上升1.56%,多缴税8154美元,减利8154美元。同时销售成本率上升0.29%,减利1515美元。但是,上半年我公司大抓了产品销售工作,同上年相比,增加销售收入129978美元,收入增加使利润实现额上升15638美元,增减因素相抵后,净增利润7246美元。因此,今年利润总额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销售收入的增长。同时要看到,虽然我公司今年增产和销售上升幅度较大,但是产品销售成本并没有下降,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这就应进一步从产品成本上分析原因。

1.从百元产值成本指标对比分析说明公司成本升降原因。

项目单位本年1~6。

月实际上年同。

期实际本年。

比上年。

产品产值万美元53.7446.46+7.28。

全部产品总成本万美元45.1938.5+6.69。

百元产值成本美元84.0982.58+1.51。

其中:材料美元32.9824.85+8.13。

工资美元11.7914.11-2.32。

费用美元39.3243.92-4.6。

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百元产值中的工资成本相对下降。其中,工资相对下降2.32%,费用下降4.6%。突出的因素是材料成本上升8.13%,从而抵消了工资、费用的下降,净升1.21%。

2.按产品类别分析单位产品平均材料成本。

表6××公司单位产品平均材料成本。

主要产品名称单位本年实际上年实际本年比上年。

甲美元/套88.8961.77+27.12。

乙美元/根54.8849.97+4.91。

丙美元/件24.220+4.2。

从上表看出,每一种产品的原材料上升幅度都较大。其中甲产品每单位量上升27.12美元,乙产品每根上升4.91美元,丙产品每件上升4.2美元,按总产量计算,材料总成本共上升43694美元。

××公司。

××××年×月×日。

煤炭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研讨论文

摘要: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引导下,作为国家重要能源企业的煤炭企业,也面临着去除过剩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问题。煤炭企业受地质环境和市场环境资源的影响程度大,在了解煤炭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客观现状后,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升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是文章探讨的重点内容。

首先,煤炭企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之下,没有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也没有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去,成本管理的成效也有待考评。其次,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也执行不到位,没有实行预算控制措施,对各部门的成本支出也没有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成本控制的动力不明显。再次,煤炭企业的间接成本显著高于普通生产企业,如开采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坑木等开采工具,就不是开采的直接成本,保障安全的防水防火放毒气的安全设备装置也不是直接开采成本。因此,如果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应用于煤炭企业,不能确保成本管理的合理性,也不利于责任成本的分担。最后,因为煤炭企业是资源型企业,没有将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对成本的控制聚集在短期视角,认为成本管理只是为了减少额外开支,靠减少投入来降低成本,这种降成本的做法会增加后期安全和环保支出,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应该将与成本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上级决策层和中级管理层划分为成本控制主体,使得这部分员工树立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成本控制因素的正相关性,从而带头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其次,要对全体职工开展各种类型的成本控制意识培训,在企业内部加强成本控制的可操作性和必要性宣贯,使得员工自觉自愿在工作过程中开展加强成本从我做起的意识。最后,要建立节约型企业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无形的精神凝聚力和驱动力,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决定因素,煤炭企业改变传统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粗放型浪费性的成本观念,向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靠近,企业生存是建立在对社会资源的耗用基础之上,是对社会资源的可持续节约使用的基本义务。

2.2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流程。

我国现阶段还有许多煤炭企业加强对成本控制制度和流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管理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将效益追求更多倾向于增加产能,而忽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员成本浪费问题。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收支特别是支出管理不够及时,成本数据没有及时反馈给企业决策层,企业的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决策指导作用微弱。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和流程是保障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制度是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准则的准绳,制度给员工的行为规划了指导方向,遵循制度的员工可以在企业内部获得足够大的自由度,违反制度的员工将受到制度的制约、处罚甚至开除。其次,要在煤炭企业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要将成本控制和传统意义上的节约节省概念区分开来,成本控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地一刀切控制费用支出,要树立多动因控制成本的理念,成本不仅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还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最后,要在煤炭企业建立成本控制流程,控制流程是直观的可参照执行的,控制流程让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有具体的行为指导准则,控制流程是保障成本控制制度和体系落地的操作手册。

首先,各职能部门由下而上编制预算,申报需求,预算分为常规预算和非常规预算,常规预算为满足各部门日常运行所必需的预算支出,非常规预算是指企业预计下年会在某个业务方向有额外增加的支出行为,申报非常规预算的部门要自行对支出行为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以待上级部门审核。其次,预算管理委员会将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可以参照企业同类业务历史数据或者行业标杆企业的同类业务支出审核各部门上报的常规预算中是否有超出客观实际的续保行为,对各部门申报的非常规预算组织论证,论证是否在下年度支出该项支出。再次,下发经过预算委员会审核并核定的预算给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审定的预算执行自己的业务支出。复次,预算委员会要定期检查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捕捉预算超支情况和预算外支出情况,并及时上报预算管理部门进行讨论审批,论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年初预算是否要进行调整。最后,预算管理委员会对执行完毕的决算和预算情况进行比对,考证预算制定的准确性和指导性,为下一年度制定更加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预算做准备。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煤炭企业有计划有规矩地支出,支出的发生不是任意的,不是根据领导人的意愿产生的。预算管理对于加强成本控制能力的作用是显著的。

煤炭企业由于生产特征的原因,使得其间接成本要远远大于其直接成本支出,例如其在开采煤矿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坑木及其代用品、木料、开采工具等辅助材料,这些材料都不是直接开采支出,但是它们是保障外在环境达到可开采、工人可施工的基本保障,是必不可少和不可取代的支出,再比如为了保障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负责的防水、防火、防煤尘、防瓦斯、防断层等安全责任支出也是构成间接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勘探费用也不是直接开采的支出,是寻找煤矿的必要辅助支出。间接成本支出比重大这一显著特点决定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强调相关性的核算模式是不适应于煤炭企业的。如果煤炭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则可以将企业的成本核算得更加符合企业运行规律和客观实际,将煤炭企业庞大的间接费用放在合理的成本核算程序中,经过成本动因分析,将资源与作业、作业与成本合理归集,有利于将企业可控成本降低至历史新低水平,最终降低总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效益水平。

首先,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核算的重心,强调的是作业层面的管理,可以将煤炭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区分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业,资源动因将耗费的资源分配给作业成本,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保证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其次,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注重煤炭企业成本的全面性核算,不仅关注生产费用的耗费,其间费用的耗费也是关注重点,完全囊括了煤炭企业的产品核算特点,使得成本信息真实准备,为信息使用者判断正确决策提供更高可能性,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关注范围更加符合煤炭企业的成本特色。再次,作业成本法强调产品成本的可追溯性,加强企业对成本的可控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浪费往往都是不合理的支出,是被作业成本法摒弃的支出,因此非增值作业在煤炭企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煤炭企业的成本会逐步下降。最后,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要求,煤炭企业要建立作业成本库,归集企业的资源成本,将资源成本追溯到作业中心,计算出作业中心层面的成本,再将作业中心成本追溯到产品各种产品,从而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

4结论。

煤炭企业的显著特征是,项目实施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劳动力成本高、收益见效慢,我们唯有经过系统的成本形态分析,对成本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做好对企业成本进行长期管理的思想准备,重点关注企业的可控成本并逐步降低,把煤炭企业推向现代企业发展轨道上。

参考文献:。

[2]武健.新形势下煤炭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j].煤炭经济研究,(10):。

医院成本分析报告

近年来,社会各方面针对医院看病难、看病贵。这里面看病难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医院、知名医院,其次是一些医院的医务人员服务不到位。而看病贵则把主要矛盾与责任全部归集于医院。不可否认,看病贵对于我国广大群众而言是相对较贵的。客观而言,我国的医疗服务的整体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看病贵相当一部分成本是社会因素成本。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本文所指的社会成本是指由于病人(求诊者)的一些非医疗需求增加的成本以及医院在社会中所承担的社会、政府、社团成本及灰色支出成本。而这些成本一些本来是政府承担的,一些应该是公共体系承担的,有些是政府部门乱摊派造成的。

一、病人的求医要求的成本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社会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求医对环境、医疗安全性、准确性、舒适性均有了许多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

1、就诊环境的要求。从目前而言,就诊者对医院的就诊环境的要求是舒适、明亮、方便、温度宜人。要求刺激医院在环境上加大了投入:园林建设、空调的全方位使用、二十四小时热水的供应、电梯的使用等等,这一切均增加了运行成本。

2、就诊安全性的要求:一是就诊期间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由于医院是一个人流量大的地方,并且病房的医疗安全要求不能锁门入睡。消防安全的要求也增加了医院的治安难度。因此,偷盗现象时有发生,这增加了保安人员的费用。二是医疗诊治安全的要求。在科技日益进步的情况下,新的诊疗手段不断出现,疾病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术前确诊现基本消灭了探查性手术、诊断性治疗。这些势必造成了医疗成本的增加,就此而言,此"贵"买了彼"安"。其二,一些传统治疗手段的更新的普遍使用,造成的医疗费用上涨。如以前冠心病的心梗治疗仅靠药物,目前的冠脉造影与支架置入的普遍使用,挽救了多少病人的生命,这些诊疗技术带来的生命的抢救成功,也是有成本的。器官移植的开展与使用使许多危重病人获得了新生。当这些技术已能成功熟练运用时,病人一方面选择了使用它们,另一方面也在抱怨医疗费用增高。这就是一些社会成本。这一部分的增高包含了病人及家属乃至社会对生命的尊重的社会成本。近年来病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的选择而带来的成本增高,这是一种进步,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能仅使用"看病贵"来一言以蔽之。不能客观评价认识这些成本的存在,单纯用"看病贵"来评价,而国家拿不出有效措施保证新技术的开展,势必造成医疗整体质量的下降。

二、医院的政府行政职责成本

本文所言医院的政府行政职责成本是指政府通过行政职责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医院在执行这些行政命令时,几乎无法得到政府的补偿。多少年来,政府为了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扶持,一直是支持老少边穷,扶贫,加强基层卫生建设的口号与措施不断。要求医院出人、出钱、出设备连年不断。至于投入的效果如何,基本上不管,只要有人下去了,有钱有物,就行了。只管播种,不管收获。尤其难挡的是大量派遣医务人员下乡,名目有卫生扶贫、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援藏、援疆,还有援外。笔者所在医院只有500张床位,210名医师,所承担的省内扶贫县有5个,常年有十多名医师在县里工作,还有二名援外,几乎每年都有援藏、援疆任务,援藏援疆不但要出人,还要出钱,支援人员的工资奖金差旅费用探亲费用都由医院解决。除了05年卫生部组织的万名医师下乡有每人每年不到叁万元的补贴以外,其余医院里几乎要全部补贴工资、奖金,往返车船费用、住勤补助、特别奖励等。这样每人年费用在八万元左右。加上仪器设备现金支援每年也达百万元之巨,而这些也转化为医院成本变成了社会的负担。这些政府的职责变成政府的命令而成为了病人的负担成本。这也是一种隐性社会成本。

三、社会突发性事件成为医院的社会职责而转化为社会隐性成本。

近年来,医院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而社会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多。这种事件的负担,医院出于救死扶伤的天职,出现于各类救灾抢险第一现场。二00三年的非典,当时政府承诺医院的改造、消毒、隔离费用政府承担,但事情过后,政府没有任何补偿,笔者所在医院,非典的各类支出也是百万元以上,并未得到一分一厘补偿。多次大型矿难、交通事故,医院的医药费用难于收齐,又费马达又费电,这些均是医院社会责任的隐性社会成本。

四、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性检查成本

为了规范医疗工程,保证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的诊疗安全,建立了一系列强制性检测制度:如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检测、消耗性物品监测、药品检测等等。作为社会公益性单位,有些检测应该属于免费的,并且政府已对一些检测作了明确的指示属于免费检查的项目,有关检查部门都要求医院出具申请检测报告,从而达到收费的目的。否则,检查部门将从医院成箱成件抽检,数量巨大,价值远超过送检费用,从而迫使医院就范。计量检查一个血压计的检测费远远超过一个血压计的购买价格。医院每年要进行的检查部门有:工商、物价、环保(大气、污水)、财政票据、税务、商检、海关、非税收入、审计等等不下数十种。这些检查每次少则2~3人,多则8~10人,检查时2~3人,就餐时一大桌。接待费用居高不下。医院苦不堪言。这些检查造成的接待开支占了医院接待费用的大部分。

五、社会团体费用

现在医院作为社会团体的团体单位可能是最多的单位。从卫生系统内部有中华医学会系列、药学会系列、护理学会、医师协会、医院管理协会、政研会、卫生经济学会、女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等。这些协会下面还有各专业委员会,此外社会还有广告协会、消费者协会、科协等。每年的学会会费开支多则上万,少至数千。从国家级、省、市各级均有这些学会(协会)均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医院出于无奈不得不参加。还有名目繁多的学(协)会活动、捐助、赞助、学术会议等,这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六、政府部门牵头的编书、网站建设费用

这些年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及监管部门或与之相关的社会团体热衷于编书辑著,有些书、著根本不管有没有受众读者,一旦确定就会出版。这些编委会一定不会随便放过医院,要求医院参编入选,医院领导作编委、副主编,只要能排上边,你必须出血,编写一些文字进入书内,自然必须交钱,尔后要求医院订购书籍若干套,交入选费。政府部门的网站建设业要求医院出钱链接,甚至连政务公开网都要求医院出钱买软件。

七、政府职能部门的指令性订购、采购成本

政府组织的一些大型文艺演出,要求医院购票若干。每年还有强制性的报刊订阅。笔者所在单位,时政类报纸杂志每年达13种。每日报纸分数达400份。而我院仅有病床500张,病房300间不到,在职员工650人。作为院长,我每日的时政类报纸达6种,每日全部时间看报都不够。还有一些部门专业报刊、杂志。这些时政类报纸都是层层压下来的,内容也是一级抄一级的`。配合政府不断推出的中心工作,大量订购临时编写的各种资料、文件等,这些也是医院的成本。

八、诉讼成本

近年来,医院不断卷入医疗纠纷中。病人家属在医院内聚众闹事,这些是非常规临时成本。在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有些法律措施不到位,司法人员不能依法判案,造成诉讼成本增加。

九、物价上涨

近年来,医院基本运行的水、煤、电、汽油价大幅上扬,煤价从200元/t上涨到400元/t。水费从0.5元/t上涨到了1.3元/t。等等这些物价上涨的成本也是医院的隐性社会成本。

十、强制性标准造成

近年来,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出台了许多医疗、药品、器械管理规范,有些措施是积极有效的,但有些措施的确提高了医疗成本。如放射介入导管、心导管,这些导管价格不菲(原因何在?),在九十年代许多是重复使用的,并且事实证明也可重复使用,但目前不允许重复使用。更可怜的是血透病人的透析费。连欧美国家都在重复使用,而我国却不允许使用。鉴于环保的需要,医院中央空调不能使用煤为燃料,使用油或燃气,这样成本将翻番。此外还有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层出不穷的新方案、规范,致使医院不断更新设备、器械,变更房屋结构,造成成本增加。

十一、捐赠、赞助、庆典不断

近年来,社会上不同的部门经常会有不同的理由向医院拉(摊派)捐赠项目。政府部门的乔迁之喜也是不断,经常要求医院赞助。

十二、政府请客,医院买单

近年来,政府经常搞一些民心工程、形象工程。铺马路、建花坛。改造荒山野岭。没钱搞摊派。医院难于幸免。加工资,发津贴补贴,政府给政策,不拨钱,医院不能不加,不能不发。

以上所列医院的十二大隐性社会成本,是笔者在从事医院管理十年中所亲历亲为的,这些成本社会看不到,全部列入了医疗支出。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成本大多是政府增加的。希望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